周家家谱辈分怎么排列的
周家家谱辈分怎么排列的,各地各支各不相同,仅文登市周姓以下供你参考。
北陡埠、九里水头、寺前、东藕湾、东杨格等村周姓字辈派字:维学志承先,修仁世泽岩,克中有乃孝,任尔子孙贤。
高村、荣成字辈派字:文学志承先,修仁世泽岩,克中有南孝,以尔后代贤。
高村二甲字辈派字
:钟玉培基远,繁殷树叶宏,慎思追士道,时代炳根荣。
辛店子字辈派字
:有义庆新春
周家(平山海兴周姓)家谱中字表:士德元丕振
,文武祥广顺
,兴隆成嘉兆,完事启鸿俊
。
九里水头周家、辽宁省盖州市归洲镇房身村字辈派字:文德传家宝。
陶姓起源参考之一
历史来源:
一 ; 以地名为氏。据《姓苑》所载,上古有陶唐氏 ( 尧帝 ),居於陶邑 ( 山东定陶县 ) ,其后有陶氏。
二 ; 以官为氏,据《左传》所载,周初,武王弟康叔受封为卫侯,分到「殷民七族」,其中有「陶」氏,即掌管制作陶器的工匠。又据《元和姓纂》所载,周朝初年,虞阏之父虞思为陶正,即掌管陶器制作的官职。其后有陶氏。
家族名人
陶侃 (259~334)晋代名臣,浔阳(今湖北省黄梅县北)人,字士行,明帝时拜征西大将军,都督荆襄军事,平定苏峻之乱,初为广州刺史,每日搬运砖块以锻链体力,为人忠顺勤劳,时人比之诸葛亮。
陶弘景 (452~536)南朝秣陵人,字通明。工草隶,好道术;齐高帝时,为诸王侍读,梁时隐於句曲山,自号华阳隐居;武帝时,礼聘不出,然朝廷大事,无不谘询,时称为「山中宰相」;卒赠大中大夫,諡贞白先生。著述甚多,其本草集注一书,是将本草经依药性与种属重新整理而成。
陶潜 (365~427)东晋浔阳柴桑人,陶侃的曾孙,一名渊明,字元亮,安贫乐道,尝作五柳先生传以自比,世称靖节先生,诗名尤高,堪称古今隐逸诗人的宗师。
地望分布:河南济阳郡,安徽丹阳郡,江西浔阳郡。
陶姓起源参考之二:帝尧封陶、子孙为姓
陶姓的起源已有4300多年的历史了。说起陶姓的始祖,就要说到我国历史上远古时期的帝尧陶唐氏。
陶唐氏是帝尧的封号,也正是因为这个缘故,按当时的习惯,尧的后人有的就以陶为姓,有的就以唐作为自己的姓氏。
而80年代在山西省临汾市郊区发现的陶寺遗址。也和另一支源自舜帝的陶姓有着直接的联系。
中国谱牒研究会副会长张海瀛:“咱们现在站的这个遗址,叫陶寺遗址,这个遗址在咱们国家的考古历史上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这个遗址与陶姓的起源关系也非常大。传说帝尧开始被封于陶地(山东定陶),后来又改封到唐地(河北唐县),所以,帝尧的号就叫陶唐氏,帝尧的后代当中,有一支就是以他最初的封号以陶为姓的,这就是咱们中国陶姓的起源。另据记载:帝舜的后人当中,有一支是负责制造陶器的,给了他个官衔,叫做陶正,是以制陶为职业的,这支后代以职业为氏,也姓陶。”
也就是说,陶姓有一支是源自帝尧的后代,有一支是源自帝舜的后代,但不管是源自尧还是源自舜的陶姓,他们实际上是一脉相传的一家人。因为尧把娥皇和女英两个女儿嫁给了舜,所以,舜帝后裔的体内也流着尧帝的血液。
有一句关于娥皇和女英的对联是这样说的:、父帝王夫帝王父夫帝王,姐皇后妹皇后姐妹皇后,由此,我们更可以看出这两支陶姓的血缘关系。
我国历史上的陶姓名人可谓数不胜数,晋代时期,陶姓人氏曾一连出现过好几位了不起的人物,如以珍惜光阴而著称的陶侃,他的格言是,人要珍惜每一分光阴,由于他办事认真、勤奋,曾先后出任晋朝八个州的都督,并统率军队四十年之久。而陶侃的曾孙陶渊明,更以不朽的诗歌作品而千古留名,一篇《桃花源记》已被历代学子视为必读之作,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诗句,也被人们传诵了千百年而不衰,而他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故事,更为后世志趣高洁的读书人奉为座右铭。陶渊明四十一岁时曾任江西彭泽县令,仅八十多天就弃官归隐,从他的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的诗句中,我们仍可看出他归隐后经常和邻居们一起争论并分析历史上的往事。
据《姓氏考略》记载,陶姓人氏很早就由最初的发祥地山东定陶、河北唐县及山西临汾等地向各地迁徙,陶姓繁衍到后来,就在江苏镇江及丹阳一带形成望族大户、而早在东汉时期,陶姓就已在江西九江县成为名门望族。
从隋唐时期开始至后来的历朝历代,陶姓族人就从中原陆续迁徙到福建安家落户。
台湾的陶氏族人,大部分是明清时期从福建迁移过去的。
台湾陶氏出版社董事长陶宗翰:“这次回来能够到我们陶氏的发源地来寻根,是一件令人很开心的事情,陶姓在台湾的分布还算是平均,根据现在的统计,大概有一万多人在台湾。”
如今,台湾的陶姓人氏,大部分都居住在台北、新竹和彰化等地。
陶姓起源参考之三
陶姓在台湾和大陆均未进入前一百大姓。陶姓最早的起源是,上古时代的帝王陶唐氏(即唐尧)在今天的山东定陶一带制陶,尧帝的后代子孙就有以“ 陶”为姓的。 发展和演变:有一支陶姓起源于子姓,是商朝后裔。左传上说,周文王第九子康叔受封为卫侯,负责管理商朝遗民,其中就有“陶”姓,据说是制造陶器的工匠。另外一支陶姓也起源于在周代,虞思担任周朝的陶正(管理制造陶器的官职),其子孙也以陶为姓。陶姓在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丹阳,济阴,洵阳三大郡望,在当地发展成为望族,因此,陶姓世称丹阳望,济阴望,洵阳望。
具体参见中国家谱网http://wwwchina-stemmatacom/dir_searchphpxing=%CC%D5&location=&pu_name=&writer=&house=&tang=&imagex=37&imagey=6
河南济阳郡,安徽丹阳郡,江西浔阳郡。
「陶」源出
第一个渊源:源于祁姓,出自尧帝繁衍居地陶,属于以居邑名为氏。上远古时期的尧帝,初居于陶(今河南孟南或山东定陶西南部),以制陶为业,官名“陶正”。后封于唐,为唐侯,故称陶唐氏。他的子孙有以居地为姓者,相传姓陶。
第二个渊源:源于姬姓,出自唐尧之后,属于以职业技艺为氏。据史籍《元和姓纂》和《姓苑》记载,尧担任部落首领以前,曾在今山东省定陶县西北一带地方居住,以市面上作陶器为职业,其地世称为陶丘。尧的后裔,有的以祖上职业命姓,遂形成陶姓。
第三个渊源:源于祁姓,出自商朝七族中的陶氏,属于以职业技艺为氏。据史籍《元和姓篡》、《风俗通》记载,商朝七族中有陶氏,都是以陶冶为职业者。陶冶即热指陶工与铸工。原为掌握此项专业技术,役使奴隶的低级贵族。春秋之后,从事制陶业的庶民也有以“陶”技为姓,称为陶氏。
第四个渊源:源于虞姓,出自舜之裔孙虞阏之后,属于以官职名为氏。据史籍《元和姓篡》记载,相传舜把部落首领禅位给禹后,禹的儿子启,建立了夏朝,把禹的后裔封于虞,故舜之后为虞姓。西周初年有人名虞阏,是舜的裔孙,其父名虞思,官至陶正,即管理陶质器物制作的官职。虞阏继承父职,仍为陶正,其子孙遂以官职名命姓,称为陶氏。
第五个渊源:源于唐姓,出自宋朝唐谷避帝讳而改姓,属于因谥改姓为氏。据史籍《宋史本传》、《东都事略·陶谷传》等记载,宋有陶谷,字秀实,邠州新平人(今陕西彬县)。原姓唐,为避晋祖(石敬瑭)名讳,改姓陶。其子孙遂相传姓陶,形成陶氏的一支。
第六个渊源:源于蒙古族,出自巴尔虎旗蒙古陶国浑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巴尔虎旗蒙古陶国浑氏原居内蒙古喀尔喀地区,因不堪遭受葛尔丹部族的迫害,率巴尔虎族万余人南下,游牧于今河北张家口一带。清康熙三十一年(公元1692年)经清朝庭准议,全族移驻盛京(今辽宁沈阳),其中一部分族人驻守丹东凤凰城、岫岩等地并独竖一旗,称蒙古九旗。后取原姓首字谐音汉字“陶”为氏。
第七个渊源:源于各民族变姓,属于汉化改姓为氏。满族陶佳氏、托和罗氏、达斡尔族吐钦氏、古隆氏,以及锡伯尔族托库尔氏汉姓均改为陶氏。今白族、傣族、京族、苗族、瑶族、彝族、布朗族、回族等民族均有陶姓。
得姓始祖
唐尧。上古圣帝。在其担任部落首领之前,曾在今山东定陶西北居住,以制作陶器为职业,其地世称为陶丘。另说尧帝少年智慧,十三岁时就助其兄挚帝治理天下,因功封在陶丘,十五岁时又改封在唐,所以史称陶唐氏。尧开创了禅让制,逝世后把帝位禅让给了没有一点血缘关系的舜。尧贤明民主,为世所敬重。后世子孙或以技艺为氏,或以封地为氏,称陶姓。他们尊唐尧为陶姓的得姓始祖。二各支始祖:陶河清:字涟漪,号景山。宋开宝时授应天巡捕,从曹彬破贼有功擢滇州刺史,宋建隆元年庚申八月十五子时生,宋明道元年壬申七月初九已时没,葬宁邑七都五区罗溪寺对岸山喻氏屋后子山午向碑墓记。配:陈氏,宋开宝八年乙亥二月初一未时生,宋天圣三年乙丑十二月二十午时没,葬宁邑七都五区罗溪寺后山丙寅山申向。
迁徙分布
陶姓的起源已有四千三百多年的历史了。春秋战国时期,陶姓逐渐南移到今河南兰考一带,后经繁衍发展,形成了陶姓历史上的第一大郡望——济阳郡。西汉时,有陶舍、陶青出仕长安,而陶青功封开封侯,子孙世袭其职并家于当地。两汉时期,陶姓人逐渐南迁于江苏、安徽一带,并在长江之南落籍,如东汉徐州州牧、溧阳侯陶谦即为丹阳人(今安徽宣城)。魏晋南北朝时,中原士族大举南迁,河南、山东陶姓开始南迁江浙,而原居苏北、皖北之陶姓亦渡江入浙赣。此期在江南一带涌现出了不少陶姓名人,如东晋侍中太尉、鄱阳人(今江西波阳)陶侃,其后迁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著名诗人陶渊明即为其重孙。南朝宋孝昌相陶贞宝,晋安侯陶隆均为秣陵人(今江苏南京),后经不断繁衍,陶姓在上述地方形成了族大人众,子孙昌盛的局面,于是后世陶姓以丹阳、浔阳为其郡望堂号。宋朝以前,陶姓发展依旧以上述两地为主源,在江南各地缓慢播迁,并有陶姓一支进入湖南。宋朝时,陶姓在北方得以发展,陕、豫、鲁、晋、冀等地均有陶姓人。南宋末年,江南一带狼烟四起,陶姓有播迁于湘、鄂、闽、粤、桂之地者。明朝初期,陶姓作为明朝洪洞大槐树迁民姓氏之一,被分迁于江苏、安徽、河南、河北、山东、北京等地,而两湖之陶姓则随湖广填四川的移民浪潮,入居四川,进而播迁云贵高原。清朝时期,陶姓已广布全国,并有渡海赴台,进而播迁海外者。故台湾的陶氏族人,大部分是明清时期从福建迁移过去的。台湾陶氏出版社董事长陶宗翰:“这次回来能够到我们陶氏的发源地来寻根,是一件令人很开心的事情,陶姓在台湾的分布还算是平均,根据现在的统计,大概有一万多人在台湾。”如今,台湾的陶姓人氏,大部分都居住在台北、新竹和彰化等地。如今,陶姓分布以江苏、上海、浙江三省为多,三省陶姓约占全国汉族陶姓人口的23%。陶姓是当今中国姓氏排行第一百零六位的姓氏,人口约两百五十六万余,占全国人口的016%。
陶侃(259~334)晋代名臣,浔阳(今湖北省黄梅县北)人,字士行,明帝时拜征西大将军,都督荆襄军事,平定苏峻之乱,从军40余年,果毅善断。在广州时,朝运百甓于斋外,暮运于斋内,以励志勤力。竹头木屑,皆储以备用。溢号恒;初为广州刺史,每日搬运砖块以锻炼体力,为人忠顺勤劳,时人比之诸葛亮。
陶弘景(452~536)南朝秣陵人,字通明。工草隶,好道术;齐高帝时,为诸王侍读,梁时隐于句曲山,自号华阳隐居;武帝时,礼聘不出,然朝廷大事,无不咨询,时称为「山中宰相」;卒赠大中大夫,谥贞白先生。著述甚多,其本草集注一书,是将本草经依药性与种属重新整理而成。
陶潜(365~427)东晋浔阳柴桑人,陶侃的曾孙,一名渊明,字符亮,安贫乐道,尝作五柳先生传以自比,世称靖节先生,诗名尤高,堪称古今隐逸诗人的宗师。
陶行知——(1891-1946)原名文浚。安徽歙县人,著名教育学家。早年留学美国,回国后,从事教育事业,推进平民教育运动,发表。中华教育改进改造全国乡村教育宣言、创办晓庄学校、生活教育社及山海工学团、育才学校和社会大学,培养出不少革命人才。并帮助一些进步青年前往革命根据地。民国35年(1946年)病逝于上海。终年55岁。著有《中国教育改造》、《古庙敲钟录》、《斋夫自由谈》、《行知书信》、《行知诗歌集》等
陶姓起源于上古五帝之一的尧帝陶唐氏,陶唐第七子洪祺为陶氏之祖。
先秦时以平原陶姓为著,自商周时期到汉代,陶氏之族,率不出豫州境,活跃于济阴、平阳一带,人才辈出,汉开封侯陶舍,辅助汉高祖刘邦打天下,被高祖封为开封侯,官至左司马,其子陶青也袭爵拜相。至汉末,青公后裔举族南徙丹阳,从此陶氏宗族居于吴。陶舍裔孙陶敦之后,分为丹阳和浔阳两支,繁衍到后来,成为丹阳和浔阳两地的望族。观今之陶氏,多源自丹阳、浔阳之望。进入近代太平盛世,陶氏后裔繁衍广布全国大多数省市区的城市乡村,尤以长江下游各地区为盛,另有九个少数民族陶姓子孙。泱泱中华,天下陶姓,溯源于陶唐氏,在血缘上可以追溯到4300多年以前的尧舜时期,在来源方面,可知最初是来自山东定陶、河北唐县和河南虞城县,源流可考。宋代《百家姓》将陶姓系于31位,也说明陶氏授姓特点鲜明,授姓时间早,原委脉络清晰,家族繁衍生息较为昌盛。
字辈: 湖南宁乡陶氏字辈:河岳精英淳厚希,钟祖开嗣继俊伟,昌明万重日欣荣,贵显乾坤瑞应德,维新士兴文章美,佑启贤良裕后人。
广西鹿寨陶氏字辈:善积全家庆,恩孙世代昌。
湖南浏阳陶氏字辈:世德刻成,九宗功庆,佑良人材,为国树和,奈乃家强。
湖北武汉陶氏字辈:启明懋守德,维宏加正字。
安徽长丰陶氏字辈:积德传有庆,存辛理志强。
江西南昌陶氏字辈:尚云佳运昌,英贤召其绪,端学茂儒修。
四川遂宁陶氏字辈:廷守继应,大国成文,天锡知学,万世荣昌。
黑龙江绥化陶氏字辈:文崇忠信,圣化永传,学思悌道,一真万年。
山东威海陶氏字辈:嘉传遵俊泽,伦宪启家升,恩义纬思广,范章智宝成。
陶姓的来源:
1、源于伊耆氏,出自远古时期尧帝衍居地陶,属于以居邑名为氏。
2、出自唐尧。据《辞源》所载,相传尧帝初封于陶(故城在今山东定陶西南),后徙封于唐(故城在今河北唐县),其后子孙以封地为氏。
3、出自虞舜。据《元和姓纂》所载,西周初年,舜之裔孙虞思,官至陶正(即管理陶质器物制作的官职),其子虞阏承袭父职,其后子孙以官为氏。
4、源于子姓,出自商王朝著名七族中的陶氏,属于以职业技艺为氏。
5、源于改姓,出自五代时期唐谷避帝讳而改姓,属于因谥改姓为氏。据史籍《宋史本传》、《东都事略•陶谷传》等记载:宋朝初年有陶谷,字秀实,邠州新平人(今陕西彬县),原姓唐,为避石敬瑭名讳,改姓为陶,称陶谷。
6、源于其他各少数民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今白族、傣族、京族、苗族、瑶族、彝族、布朗族、回族等少数民族中,均有陶氏族人分布,其来源大多是在唐、宋、元、明、清时期中央政府推行的羁糜政策及改土归流运动中,流改为汉姓陶氏,世代相传至今。
陶姓古代名人:
1、陶谦(132年~194年),字恭祖,丹杨(今安徽当涂东北)人。汉末群雄之一,官至安东将军、徐州牧,封溧阳侯。
2、陶侃(259年~334年),字士行(或作士衡),江西鄱阳人,东晋名将,大司马,都督八州诸军事,精勤吏职,主政广州时,朝夕运躄,以励其志,为人称道。
3、陶渊明(约352年~426年),名潜,字元亮,号五柳先生,私谥靖节,浔阳柴桑人,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诗人、文学家、辞赋家、散文家。
4、陶弘景(456年~536年),字通明,号华阳隐居,丹阳秣陵(先江苏南京)人。南朝齐、梁时期的道教思想家、医药家、炼丹家、文学家,卒谥贞白先生,时称“山中宰相”,南朝南齐南梁时期道教茅山派代表人物之一。
5、陶安(1315年~1368年),字主敬,安徽当涂人。博涉经史,尤长于《易》,参幕府,入翰林,政绩卓著,为制定明代乐章礼仪,典章制度做出重要贡献。卒于官,帝亲为文以祭,追封姑孰郡公。
—陶姓
周家家谱辈分怎么排列的
本文2023-09-22 16:18:13发表“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lezaizhuan.com/article/763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