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督徒如何祭奠逝去的亲人

栏目:资讯发布:2023-09-22浏览:1收藏

基督徒如何祭奠逝去的亲人,第1张

祭奠逝去的亲人形式:续家谱撰生平、修墓园除杂草、设礼拜唱圣诗、忆先祖述生平、助老人广行善。

1、续家谱撰生平

圣经中记载了很多关于家谱方面的经文,可见家谱对人类传承的重要性。我们续写家谱的时候,不只是记载先祖的名字,还可以把其生平事略记载下来,以备后人可以了解且秉承先祖的美好传统。

2、修墓园除杂草

基督徒可以去祖坟或者墓地清理杂草,填土修墓,敬献鲜花,以表追思。

3、设礼拜唱圣诗

基督徒可以提前预备一套礼拜程序,邀请家人们一起到墓地或者教堂进行追思礼拜。唱诗、祷告、诵读关于主再来或复活章节的经文,彼此分享我们对复活的盼望等等。如此不仅可以追思故人,还能借此向未信主的家人传福音。

4、忆先祖述生平

述说先祖生前的美好善行和属灵见证,使后人可以学习其优秀品德和经验教训,铭记在心,谨守遵行。

5、助老人广行善

弟兄姐妹可以在清明期间接济孤寡老人、残疾人、贫穷者等有需要的人,以光盐的行动为主作美好的见证。

家与家是相对而言的,“出了五服就不是一家人了”,其实,远远不是,农村家族观念非常强,家谱,非常说明问题,宗祠,更是说明问题。之所以有这种说法,主要表现的是,家中有人去世,“五服内戴孝”,就是发给孝衫子,出了五服就不发给孝衫子了。这可能是多年留下来的乡俗,这样,就显得出了五服,不像一家人了。

血缘——五服

五服是古代宗法制度下的产物,你知道,古代是父系家族社会,以父宗为主。那所谓“五服”,就是从你这一代起,往前数到第五代,也就是:你、父、祖、曾祖、高祖,这五倍人的直接血缘至亲之间,就属于五服内。

大致上是这样,我解释的也并不具体,这个问题太复杂了。总之呢,以现代眼光来看,“五服”是一个比较封建的观念,虽然中国人注重血缘亲情,但实话实讲,也不怕你们骂,我连我曾祖叫啥名儿都不知道,他那一支下来我的其他“五服内”的兄弟姐妹,跟我有啥关系啊?

在这,以父宗为主,那母系呢?以男丁为主,那女儿呢?以嫡出为主,那庶出呢?所以这玩意儿,更多的就是一种封建的延续。不好说,在注重这方面的地区,咱们尊重传统,不注重的,也大可不必强求。

孝——五服

前面说了“五服内”要为去世的长辈披麻戴孝,这个“孝”呢,其实是指丧服,以亲疏远近,分为五种丧服,也叫“五服”——由近及远,由亲及疏,五服分别是——

斩衰(cuī)、 齐衰(zī cuī)、 大功、小功、缌(sī) 麻。斩衰是最重的孝,子为父母、妻为夫、臣为君、嫡孙为祖父母,都要披斩衰,服丧3年;齐衰稍轻,如为庶母,已嫁女为父母,在不同朝代也有不同规定;大功则是为已嫁姊妹、堂兄弟姊妹等;小功比如妻子为妯娌、为从祖父母兄弟等;缌麻是最轻的丧服,为族曾祖父母等,丧期也只有3个月。

由此可见,五服确实是有一套严苛且繁琐的规定,血缘越近、关系越亲的人,去世之后就会用越重的孝来祭奠他们,可能会有人觉得这太封建了,但实际上,祭奠亡灵,又何尝不是对生人的一种慰藉呢?

为何「出五服」后就不算亲戚了呢?

我想来,这与古代礼法制度有关系。在古代,「天子七庙,亲尽而祧」,即根据宗庙制度,太庙里供奉自上六比特以及先祖(太祖)共七位先帝,而六世之上至先祖之间的先帝牌位则从太庙移出(祧)。为了不被「祧」或将某比特先帝请进太庙,历史上有些皇帝可谓煞费苦心,例如嘉靖皇帝为将老爹请进太庙而将朱棣的庙号由明太宗改为明成祖。

既然天子皇帝都会「亲尽而祧」,遑论普通老百姓?与皇帝祭祀类似,普通百姓除了祭祀几代祖坟外,还会祭拜老祖坟,例如每年都有大批人到山西洪洞大槐树祭祖寻根。从始祖到几世祖之间那些祖宗,可能连坟地都没人知道了,自然无法祭祀。一般而言,到五世祖差不多就一百年,大家还能聚在一起去上坟,算是亲戚。

家谱的主要内容:姓氏源流和世系表。

一、姓氏源流

中国姓氏在经过历史不断演变,如:战乱,迁移,改朝换代,以及避讳改姓、避难改姓、复姓改为单姓等,姓氏变得更为复杂,其真正的出处、源头就更需要详细考证了。一些史学专家认为,历史上的王朝更替、社会动荡导致了家谱的断裂残缺,很多族谱都由后人凭想象臆造。

封建时代,许多姓氏为了抬高自己的门第和郡望,习惯于与名人扯上关系,或硬追溯到某皇帝作自己的祖先,这影响了血缘的纯正性和确实性。重视传统的中华民族,有不少家族在重修宗谱,由于南北各地的语言、风俗、长相等均不同,世系联系在一起,其纸谱真实性值得推敲。

二、世系表

作为家谱中最重要的内容,“世系表”,简而言之,就是说明一个家族成员,如:父子、兄弟间的相互关系,写清楚祖先后代每一个家族成员名字的图表。它有四种基本的记述格式:欧式、苏式、宝塔式和牒记式。

(1)欧式:又称横行体,是北宋文学家欧阳修创立的。欧式的特点是:世代分格,由右向左横行,五世一表,用起来很方便。欧式中,每个世代人名左侧都有一段生平记述,介绍该人的字、号、功名、官爵、生辰年月日、配偶、葬地、功绩等。

(2)苏式:又称垂珠体,是北宋文学家苏洵创立的。苏式世系表的特点是:世代直行下垂,世代间无横线连接,全部用竖线串连,图表格式也是由右向左排列的,主要是强调宗法关系。

(3)宝塔式:顾名思义,就是将世代人名象宝塔一样,由上向下排列。宝塔式采用横竖线连接法,竖线永远处在横线的中间,这对人多的大家族来说,因人名不可能排在同一页纸上,兄弟之间长幼关系不清,会为写谱、看谱带来很多不便。

(4)牒记式:不用横竖线连接世代人名间的关系,而是纯用文字来表述这种关系。每个人名下都有一个相关的简介,如:字、号、功名、官爵、生辰年月日、葬地、功绩等。牒记式的世系形式固定,次序分明,比较节约纸张。

扩展资料

家谱是一个家族的历史记载,通过家谱,能够了解当时的历史面貌、时代精神、社会风尚,了解在那个历史背景下人们的生产、生活情况。相传它是由正史中的帝王本纪及王侯列传、年表等演变而来。家谱是和正史、方志一样重要的历史典籍,是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中国的家谱一般都有家规族训,对于规范人生和教育子弟有着积极的意义。家谱,亦称族谱、宗谱、家乘、通谱、统谱、世谱、支谱、房谱等等,名称各异,其内涵是同一的,只是外延有所区别而已,如今一般统称家谱或族谱。家谱是系统记述某一同宗共祖的血缘集团世系人物或兼及其他方面情况的历史图籍。而姓氏是“某一同宗共祖血缘集团”的标识符号,家谱、族谱就是记录某一姓氏家族成员间的血缘关系的图册。

-家谱 (人文资料)

不同省份《任氏族谱》辈分表不一样:

贵州省任氏字辈:洪文济莲王,光先明景兴,启发正仕有,孟中永乐清;

贵州遵义一部分:清 炳 培 金 玉

湖南省任氏字辈:湖南湘潭县一部分:派、演、治、觉、鼎、思、仁、廷、任、学、开、体、应、先、恒、文、章、永、世、卓。湖南邵阳的一部分:祥、建、忠、凤、朝;印、国、正、学、仕;文、景、良、志、相;家、道、永、光、昌湖南岳;

云南省任氏字辈:云南省威信县:九廷相元荣,茂国兴周,家申云南文山:望国有景,家传世代

北京市任氏字辈:北京房山任家营村、村书记任廷臣,提供、祖父叫任自新,自之后的辈分为:自、弘、天、景、硕、玉、永、国、文、廷、万、振、洪、这是他家排下来的。北京房山的一部分:显。成。全。正。国。和。顺。灯。明。荣

扩展资料:

当代任姓的人口已达420万,是全国第五十八位姓氏,大约占全国人口的035%。从明朝600年中任姓人口由31万增到420余万,增长了约13倍多,任姓人口的增长速度与全国人口的增长速度基本相同。

在全国的分布如今主要集中于河南、河北、山西、山东四省,大约占全国任姓总人口的39%。其次分布于陕西、辽宁、四川、安徽、江苏,这五省的任姓又集中了30%,河南为任姓第一大省,约占了全国任姓总人口的11%。

全国形成了以豫冀晋鲁为中心的北方任姓分布区、长江以南少任姓的布局。在近600年期间,任姓人口流动的特点是由东南部向华中、华北强劲地回迁。

任姓在人群中分布频率示意图表明:在豫鲁大部、冀京津、陕晋、辽宁大部、内蒙古东南和江西中部、宁夏大部、甘肃东部、湖北北部,任姓占当地人口的比例达063%以上,中心地区可达到15%以上,上述覆盖面积约占了总国土面积的183%,居住了大约51%的任姓群体。

在河南东南、山东南部、湖北大部、皖苏北部、川渝、云南大部、贵州西部和北部、甘肃中部、内蒙古东北部、吉林大部,任姓一般占当地人口的比例在042%一063%之间,其覆盖面积约占了总国土面积的18%,居住了大约26%的任姓群体。

1、山东周氏族谱山东省周氏字牌辈序:~隆、茂、庆、传、长、广、生(升)忠、厚、嗣(世)、志、永远、祯(元)、正、方。后又续序:志德开宏运达孝毓富祥教礼培家训信义作保章。

2、四川成都(现湖北恩施自治州)周氏字辈:太祖应朝忠,永远世代兴,丕振仙仁月,长源玉厚坤。

3、益阳大泉周氏字辈:贵文祖志一,永兴万代天,仁学宏宗益,世守绍前贤,继述声名显,由来达孝全,振起三以让,令德庆悠绵。

4、重庆市永川区邓家坳周氏(尚书公后裔)字辈:尚梦应康世,孙宗道仕友,子均仲忠万,以自时大章,华先维继述,裕后乐英贤。秩序本天定,彝伦在人全,谟烈由今绍,奕叶谱相传,家乘恪遵守,祥发永绵延

5、重庆市万州区(四川彭州回民后裔)字辈:文天国应全,忠孝乃成先,卓善(尚)方为宝,事业乐康年。

6、广东普邑周氏字辈:开基宏远猷,笃庆光前悠,孝友承先德,萃宗衍范畴,合家宜睦顺,守理重经修,奕世永绳武,千秋恒作裘。

7、广东河源周氏字辈:汝南昭穆序,作述发其祥,奕世声名焕,传家福庆长,恩明联统纪,谊美植纲常,允克绍先烈,万年迪吉康

扩展资料:

周姓当代分布:

周姓分布密度示意图表明:周姓人口单位面积内密度最高的地区在四川中部和江苏东南部和上海,每平方公里的周姓人口达到10人以上,最高可达到14人以上;其次在四川大部、贵州北部、湖北、湖南北部、安徽、山东东南、江苏北部、浙江大部,每平方公里的周姓人口达到6—10人。

密度最高的(6人以上/平方公里)地区仅仅占国土面积的127%,周姓人口大约915万;2—6人/平方公里的地区占国土面积的364%,周姓人口大约1336万;不足2人/平方公里的地区占国土面积的509%,周姓人口大约293万。

周姓分布很广,但不均衡。周姓在人群中分布频率示意图表明:周姓在西南地区和长江流域地区中是最常见的姓氏之一。周姓在沿长江的西部和中部,即四川、贵州、湖南地区,一般占当地人口的比例达最高,在28%以上,有的达到42%以上;

而在长江的下游地区周姓在人群中的频率一般在21%以上,江苏南部和上海地区达到28%以上。以上的覆盖面积占了总国土面积的218%。

在东北三省、内蒙古东部、华北、陕甘宁、闽台、海南、两广等地区,周姓分布频率在07%—21%,其覆盖面积占了总国土面积的405%。其余地区周姓人口比较少,周姓分布频率不足07%,周姓分布的覆盖面积占了总国土面积的377%。

-周姓

-周姓家谱

也不一定吧,保留家谱是需要各种机缘巧合。这个和家族里面的教育,传承。关系很大。可以说其实家谱也是一种文化,社会,和平区经济繁荣的社会就更加会注重这种文化的传承。如果兵荒马乱食不果腹,谁还有空去关注家谱呢?

根据传统习俗,家谱一般应该放在老人那里,以表示对祖先的敬奉。如果儿子生了儿子,老人可能会考虑让儿子将家谱请到自己家供奉。

但实际上,家谱放在谁那里并不固定,主要取决于家族的内部安排和习俗。一些家族可能有专门的家族长老负责保管家谱,而其他家族则可能会选择将家谱放在家族成员的家中轮流保管。

总之,家谱的存放方式因家族的具体情况和传统习俗而异。

基督徒如何祭奠逝去的亲人

祭奠逝去的亲人形式:续家谱撰生平、修墓园除杂草、设礼拜唱圣诗、忆先祖述生平、助老人广行善。1、续家谱撰生平圣经中记载了很多关于家谱...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