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家版本馆落成,有哪些馆藏?建筑风格有哪些特点?
作为中华文化种子资源的基因库,中国国家版本馆也是于2022年7月30日正式开馆了。其中的馆藏包括了历朝历代的版本,是一个十分丰富的文化资源。中国国家版本馆也是实行一总三分的格局包括了北京燕山山水交融,馆园交融的中央总馆文瀚阁;具有大气磅礴,以汉唐风格为主的陕西西安分馆文济阁;江南典雅,宋韵犹存的杭州分馆文润阁;岭南山水,时代新风广州分馆文沁阁。
中国国家版本馆,将为保存具有重要历史文化的传承价值的各种各样的版本资源。版本儿子也是广义的概念,除了大家所熟知的图书版本等等之外,只要记载了中华文明印记的一些资源都可称为版本,所以中国国家版本馆的馆藏人士涉及了各大类目前范围,包括了10大类。其中有一些古籍文献,还有一些钱币邮票,甚至是说一些雕版拓片,以及外国的精品版本等等都的收纳在内。众所周知,自古代以来,中华就是十分注重收藏版本,比如清代的四库七阁啊等等这些专门用来收藏的机构也是传承了下来。
中国版本馆也是有一个总馆四个分馆,分别坐落于东南西北的位置。每一个版本馆也是具有自己独特的建筑风格,北京燕山的总馆名叫文瀚阁,则是以中国传统文化建筑中的亭台楼阁为主,依山而建,进入建筑,仿佛走入了一座非常传统的园林,错落有致。而且管中许多装饰品都富含中华文化元素,比如飞天壁画以及星空穹顶。陕西西安的文济阁,则以汉唐风格为主。总体格局十分的宏大以及典雅,主体为高台建筑。作于杭州的文润阁则是提现江南的韵味,同时结合了宋朝文化,每扇门都好似宋朝的画屏。广州的文沁阁则是十分的典型的岭南园林风格,与山水环绕。
中国国家版本馆的各个管的建筑都是分得有特色,融入了当地文化的特色,也展现了中华传统文化的文化,其中馆藏也是十分的丰富多样,还有助于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推动中华传统文化的复兴。
刚刚,上海图书馆官宣,众人期待已久的上海图书馆东馆将于9月28日14:00正式开馆。
上图东馆建筑面积115万平方米,是目前国内单体建筑面积最大的图书馆,是集图书文献信息资源、科技创新研发资源、社科智库研究资源、上海地情研究资源为一体的大阅读时代智慧复合型图书馆,它将成为市民乐享其中的“书房、客厅、工作室”。
一座智慧复合型图书馆的诞生
上海图书馆东馆于2017年9月27日开工建设,2019年9月20日结构封顶,2023年底完成竣工备案。
上图东馆建筑面积115万平方米,是目前国内单体建筑面积最大的图书馆,打造激扬智慧、交流创新、共享包容的“知识交流共同体”,集图书文献信息资源、科技创新研发资源、社科智库研究资源、上海地情研究资源为一体的大阅读时代智慧复合型图书馆,成为市民乐享其中的“书房、客厅、工作室”。
上图东馆外观犹如一块璞玉
上图东馆外观犹如一块璞玉,“漂浮”在城市森林之上,地处繁华市区与世纪公园的交界地带,如同纽带一般,联系着人类文明与自然生态。
这座可阅读的建筑不仅演绎了中华文化的美学符号,内部空间犹如太湖石般相互连通,还融合了艺术之美,十组来自全球各地的当代艺术家在东馆室内外创作了多件场域定制的公共艺术作品,使东馆成为更开放的文化艺术空间。
 >
知识之塔
求索之城开放22个主题阅读服务空间
9月28日正式开馆后,上图东馆将开放22个主题阅读服务空间,以及智慧文创区和散布在各楼层的团队研讨室、终身学习室、阅读静音舱,提供全年龄段、普惠均等、同时又兼备精准化个性化的公共文化服务,让这座可阅读的建筑更有温度。
借阅、展陈、活动和全媒体服务无边界融合的服务模式为国内图书馆界首创,传递“阅人、阅城、阅世界”“读文、读艺、读科技”的阅读意境,用文化艺术、科学技术开展全民阅读推广,通过阅读普及文化艺术、科学知识,提升全民文化、科学素质和艺术、信息素养。
开馆大展:真理光芒耀申江
开馆大展“真理光芒耀申江——马克思恩格斯手稿与上海红色风华展”围绕百年来马克思主义传播与中国化的伟大历史,展出阿姆斯特丹国际社会史研究所藏马克思、恩格斯手稿的相关手稿文献及共产国际代表马林的手稿文献,结合上图馆藏近现代文献、老照片、唱片、版画、招贴画等特色馆藏资源进行相互印证,重点揭示上海作为党的诞生地红色基因的传承发展,从红色文献的角度描绘上海作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早期传播前沿重镇的红色风华。
同时,“来自特里尔的问候——卡尔·马克思生平展”正在上海社会科学馆展出,介绍马克思的思想成长过程及其理论建树,再现伟人不平凡的人生轨迹。
馆藏精品馆常设展“典册琳琅”
馆藏精品馆常设展“典册琳琅”是上图馆藏精品的首次长期集中展示,系统展示从纸间书写到勒石传拓,从古代的雕版、活字印刷,再到近代的铅印、石印等技术更迭下的文化传播之路,带领观众从典籍文献的视角解锁文明的传承密码,侧面展示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发展脉络,勾画人类文明发展的浩瀚长卷。
临时展展出上图建馆伊始重要的藏书捐赠者——金山姚氏旧藏善本,藉此向以姚光先生为代表的众多捐赠者表达崇高的敬意。
全媒体时代的阅读体验
东馆主题阅读服务空间将阅读服务结合多媒体互动,打造全媒体时代的阅读体验,充分发挥馆藏优势,聚焦红色文化、海派文化、江南文化,更好彰显“上海文化”品牌标识度。
音乐主题馆是一个集阅览区、视听室、音乐制作室、音乐欣赏室、演奏室及独立展陈区于一体的多元空间,以其馆藏唱片知识库的资源为依托,为读者提供音乐欣赏、创作编曲、演奏录制等特色服务。
地方文献主题馆依托上海图书馆庞大的近代文献资源,基于上海年华项目整理与研究成果,与高校科研团队联合创新采用可视化技术、体感互动技术以及单幅图像的高光谱图像重建技术,共同打造图书馆特色数字化展陈,使读者获得沉浸式的阅读体验。
读者还可以在科技创新和人文主义相融合的美术文献馆,体验碑刻传拓非遗技艺和VR互动,发挥公共图书馆美育的重要功能。
家谱馆的开馆首展展示了包括孔子、归有光、钱钟书、贝聿铭、包玉刚等馆藏名人家谱,多媒体互动展项建立在上海图书馆开发的“中国家谱知识服务平台”基础上,展现数字人文研究成果。
手稿馆以首展“海上文韵——夏衍手稿文献展”为主线,结合夏衍《祝福》《林家铺子》**剧本手稿,将陆续开展一系列读者导览、讲座沙龙、读写互动等阅读推广活动,将手稿这一上图特藏推向台前,使得上图独具特色的专业服务更具大众化,更贴近普通市民。
 >
上海社会科学馆是全国第一家面向市民开放的社会科学馆,实现了社科界学者、学会、学术成果的联合。社科大师展示墙展现了上海社科大师学术思想、治学精神和人格品质的同时,也从整体上呈现了上海哲学社会科学的成就。
上海通志展示馆作为专业图书馆、地情展示馆、开发利用馆、学习教育馆、人才培养馆“五馆合一”的新型方志馆,立足“上海地情中心”的新定位,更好地服务大众,更好地向世界讲好上海故事。
打造全国第一个阅读森林
今年,上图东馆还将与浦东新区一起打造全国第一个阅读森林,打造城市高品质“阅读+”公共空间,让城市空间更可亲近、阅读体验更具魅力。
 >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图书馆是国家文化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是滋养民族心灵、培育文化自信的重要场所。
今年是上海图书馆建馆70周年,上图东馆将坚持“开门办图书馆”,着眼满足人民文化需求、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展示上海国际文化大都市的风范神韵,奋力打造城市文化“金名片”。
注意事项
1、预约系统提前7天晚24点开放近一周中的所有类型的预约。
2、「活动预约」、「参观预约」、「座位预约」成功的读者,无需再次做「入馆预约」。
3、如需预约停车,在入馆、参观、活动或座位等预约成功后会弹框提示「车位预约」,也可在每个预约卡片右上角找到车位预约入口。车位预约数量有限约完为止,我们鼓励读者利用公共交通绿色出行。
4、如需取消预约,「活动预约」请开始前4小时取消;「入馆预约」「参观预约」「座位预约」可在预约过期前随时在「我的预约」中取消。
5、「活动预约」请在活动场地内找到签到馆员进行手机扫码签到;「座位预约」请至预约好的座位上扫码签到;预约开始时间的前后30分钟可以签到。
6没有在规定时间内签到的会记录一次违约,满违约三次记录的将在30天内无法使用预约系统。
7、「入馆预约」成年人最多可携带3名未成年人进馆,持少儿读者证的读者不能携带未成年人进馆。未成年人读者如需使用「活动预约」、「参观预约」和「座位预约」,需要单独预约。
8、预约成功后可凭预约码和随申码在同一天内反复多次入馆。馆内暂无餐厅堂食,请合理安排出行时间。
入馆须知
1、为保障图书馆运营秩序,请读者由南门(近2号线上海科技馆站3号口)和北门(近合欢路与含笑路交叉口、近18号线迎春路站4号口)进入;
2、常态化疫情防控期间,读者到馆后须提供本人预约信息,同时核验绿色“随申码”以及72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方可入馆(亦可出示本人离线随申码或身份证原件进行核验)。入馆读者请按指示牌或听从工作人员安排,遵守馆内秩序。在馆期间请全程规范佩戴口罩,保持一定距离,避免聚集;
3、谢绝读者携带各类食品和有色饮料入馆;
4、不符合上海市最新防疫政策及有发热、咳嗽、气促等异常现象的读者谢绝入馆。
题图:由航拍摄影师张俊拍摄
自考/成考有疑问、不知道自考/成考考点内容、不清楚当地自考/成考政策,点击底部咨询官网老师,免费领取复习资料:https://www87dhcom/xl/
承,先,惟,绍,志。家,道,定,辉,光。濡,西,瞻,望,族,源,远,则,流,长。
何氏家谱介绍
修牒
何姓人视谱牒如生命,一向重视纂修家乘谱牒。我国最早的谱牒是记载黄帝以来至春秋时期谱侯大夫的姓氏、世系以及都邑的《世本》。接下来有《帝王谱》,《志氏姓》等较早的谱牒。魏晋南北朝时期是门阀士族统治的时代,注重门第尊卑,强调血缘关系。官必有谱状,家必有世系,出者徵簿状以查官次,处者则考世系以辨本支。官方有专门管理谱状的谱局。上行下效,广修家乘谱牒一时蔚然成风,历隋唐以至宋代,以纲常名教为内容的儒学的倡导与发展,与之俱来的是修撰家乘谱牒的昌盛和高涨,并且成为一种社会风气和文化传统,一直沿袭延续下来。
我国历史上的谱牒文献可谓浩如烟海,汗牛充栋,但由于时代表达,管理不善,自然灾害,匪祸战火的毁坏,我们现在能够看到的古代谱牒已经不多了。
何姓的家乘谱牒流传至今最早的也是汉代的《何氏家传》以及《庐江七贤传》,却也只是书目卷数而已。
宋代以后,宗族家庭观念更加深入人心,修谱、续谱,合谱高潮一浪推过一浪,加之印刷技术、造纸技术的进步,撰修族谱在寻常百姓中已不少见。尤其是明清直到民国,越来越多的族谱被保留下来。我们今天所能见到的何姓族谱规模最大,体例相对完备的要数20世纪20年代修撰的《庐江郡何氏大同宗谱》了。其中记载了全国11个省市,152支何氏宗系的谱牒世系及相关内容。上海图书馆藏有135种何氏族谱。国家图书馆以及四川、河南、陕西的有关部门及个人也都收藏了不少何姓的谱牒文献。
家乘谱牒是一个姓族根之所系、情之所系,无数的族中先贤,在族谱文献里可以生动形象地鲜活起来,他们可以先知生者来者自己族姓的来龙去脉,过去现在和未来。像所有的姓族一样,何姓族人也无不把修撰家乘谱牒看作是自己生命的延续,无不把家谱文献看得比生命还都重要。
魏晋以来特别是宋明以后,何姓人特别关注族谱的修撰工作,续族谱明世系往往成为几代人薪火相传的事业。
寻根敬祖,修撰谱牒又往往成为何姓人生命纫性,人生动力之所在。早在明清时代飘泊海外的何姓先人就不惧路途的遥远艰险,回到故乡抄写族谱,捧回祖先神位,设坛奉礼,以厝置他的漂荡无依的心灵。
因此,何姓人对待族谱的心态表现是极强的内向性和保守性,他们的族谱,一般情况是不向外人宣示的。
在大英博物馆里有约23万件来自中国的文物,其中约2000件长期展示。
从商周的青铜器,到唐宋的瓷器、明清的金玉制品,很多文物都是绝世珍藏,例如河北行唐县清凉寺壁画、乾隆皇帝挚爱的东晋顾恺之女史箴图的唐代摹本、西周的康侯簋、唐代的殉葬三彩等,此外还有敦煌的壁画以及上万件敦煌经书书稿。
在全球47个国家的200多家博物馆中,来自中国的精品文物就达160多万件,其中位于英国伦敦的大英博物馆是收藏中国流失文物最多的博物馆之一,馆藏中国文物23万件,从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商周青铜器,到宋代钧窑瓷器,元代青花,明代掐丝珐琅,几乎囊括了所有的文物类别,跨越了整个中国历史。
博物馆介绍
大英博物馆位于英国伦敦新牛津大街罗素广场44号,是世界三大博物馆之一,馆藏文物800万件,该馆最大的特点就是藏品大多是来自世界各个文明古国,其中中国文物23579件,这仅是公开的数据,据分析,该馆实际馆藏中国文物最少在20万件以上。
据大英博物馆介绍,馆藏的中国文物是通过馈赠、遗赠、购买、交换等多种方式收藏,但其来源只有两个,一个是鸦片战争期间,英法联军攻占北京后的疯狂掠夺,二是清末民国时期的盗墓销赃和清朝皇室私卖,最后导致这些文物流失国外。
—大英博物馆
馆藏文物十分丰富,有古陶瓷、青铜器、徽墨、古砚、书画、三雕、竹编、刺绣等历代文物14000余件,古籍5万余册,契约28000万份,曾编有《徽州资料古籍书目》、《馆藏家谱综合目录》、《徽古籍刻工姓名录》等资料且具有徽州特色的综合性艺术性博物馆----黄山市博物馆。
由于明清两代徽商的极度繁荣,所以徽州又称“文物之海”。因得地利之优,黄山市博物馆馆藏极为丰富,收藏有陶瓷、砚台、徽墨、书画、徽派三雕、青铜器、玉器、杂项、古籍图书、徽州文书等各种文物近10万件(册),是我市最大的综合性博物馆,也是安徽省第二大博物馆。馆藏的歙砚、徽墨、新安书画、徽州文献是我馆的特色藏品。其中宋墓出土的“文府墨”更是我国墨业的执牛耳者,馆藏的徽州文书成为研究徽学这一国际性显学的重要资料,也引起世界范围内的徽学专家的关注。
受国家保护的文物:后母戊鼎,曾侯乙编钟,铜奔马,秦铜车马,刘胜金缕玉衣等。
1、后母戊鼎
后母戊鼎,又称司母戊鼎,是商朝后期青铜器铸品。是已知中国古代最重的青铜器,现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后母戊鼎因鼎腹内壁上铸有“后母戊”三字得名,是商王祭祀母亲的青铜重器。
2、曾侯乙编钟
曾侯乙编钟是战国早期曾国国君的一套大型礼乐重器,全套编钟共六十五件,是件雄伟瑰丽的文物。被誉为古代世界的“第八大奇迹”,也是湖北省博物馆镇馆之宝。战国曾侯乙编钟的出土改写了世界音乐史,是中国迄今发现数量最多、保存最好、音律最全、气势最宏伟的一套编钟,代表了中国先秦礼乐文明与青铜器铸造技术的最高成就。
3、铜奔马
铜奔马就是“马踏飞燕”,是东汉青铜艺术的精品之作,马腿内夹有铁芯以增强支撑力和强度,铸造工艺在当时非常先进,是甘肃省博物馆镇馆之宝。马踏飞燕定格了天马凌空、腾越飞鸟的神骏形象。
4、秦铜车马
秦铜车马秦朝青铜器,是中国考古史上出土的体型最大、结构最复杂、系驾关系最完整古代车马,被誉为“青铜之冠”。现收藏于秦始皇帝陵博物院,是首批禁止出国(境)展览的文物。秦铜车马一组两乘,是秦始皇出巡乘舆,结构复杂,细节表现清晰、逼真,冶金铸造技术高超,是青铜器发展和青铜文化积累的结果,是青铜文化的集大成者。
5、刘胜金缕玉衣
刘胜金缕玉衣是西汉时期的古物,由金丝和玉片组成,是迄今为止人们发现的保存最完整的金缕玉衣,是中国首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收藏于河北博物院。金缕玉衣,在很多小说中都有提到,比较受人欢迎的《盗墓笔记》第一部中就有提及。
中国国家版本馆落成,有哪些馆藏?建筑风格有哪些特点?
本文2023-09-22 16:04:19发表“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lezaizhuan.com/article/751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