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学生中,门生、监生、荫生、贡生都是什么生?

栏目:资讯发布:2023-09-22浏览:3收藏

古代学生中,门生、监生、荫生、贡生都是什么生?,第1张

门生在不同的时代都有不同的意思。在汉代,科举制度还没有推出,实行举孝廉制度,新人只有通过前辈的推荐,才能走上仕途,这里被举荐的人就被叫做“门生”,而推荐的人叫做“举生”。而到了魏晋时期,门生却变成了一种追名逐利、阿谀奉承的角色,他们大都成为寄生在权贵身上的“寄生虫”,纵然有一身的才华,还是会被金钱蒙蔽了双眼。在唐宋时期,随着科举制度的兴起,门生又变成了相当于学生的身份,中了举,进了进士的读书人就成了门生。明清小说《儒林外史》中就有一个让人印象深刻的角色“严监生”,这个监生指的就是在国子监中学习的学生。国子监原是叫做国子学,是在西晋时期创建的,到了隋炀帝时期,才改名国子监。在宋代只有极少一部分人才能当上监生,直到明清时期,才有更多的人当上监生,并且划分了的等级,明代时期分为:举监、贡监、荫监、例监,清朝改为:恩监、荫监、优监、例监。荫生,顾名思义,指的就是借着上一辈的荫蔽而成为了监生。荫生一般都是家庭富裕,家中长辈不是达官就是显贵,他们在官场中叱咤风云,利用自己的力量。荫生也被分成了好几个类别:官生、恩生、恩荫以及难荫。贡生是州地方贡献给上级的学生,他们大都是天赋异禀、成绩优异。贡生也会被划分成几个种类:岁贡,就是每年因为一次又一次考试而逐级筛选下来的送到国子监学习的尖子生,还有选贡、恩贡和纳贡。贡生与监生一样,他们即使到最后参加科举考试考得不好,也不会妨碍他们做官。但也因为这样,数量是十分稀少的。

贡生不能当官。

在明朝,一般来说举人以上会获得当官的资格,而贡生位次较低,只有入学和参加考试的资格。一般来说贡生可以在县学、府学、州学读书,参加统一的教学培训,然后通过朝廷的择优选拔调去国子监读书。而想要做官一般还需要通过会试考上进士。

贡生选拔

考上进士之后就已经基本具备做官的资格了,可以去吏部通过选拔做官,等待吏部的职位空缺,也可以继续进行殿试。殿试三甲以上的进士一般经过一段时间的观政,就可以直接授予官职。

赶考

岁贡生不是官职,明清时,每年或每两三年从各府、州、县学中选送生员升入国子监就读,这称为岁贡,如此录用的读书人便是岁贡生。

岁贡生的知识扩展:

是指明清两朝秀才成绩优异者,可入京师的国子监读书,称为贡生。贡士不同于贡生,举人经会试而被录取者称贡士。至于贡士经过殿试录取者为进士。

岁贡生是古代中国地区参与政府官职的高级负责人,他们的主要职能是担任各种政府行政事务的责任人,并监督督促官僚为实现国家的计划而工作。

贡监生员是国子监读书的人。

主要区别是,意思不同、性质不同、种类不同,具体如下:

一、意思不同。

1、贡生

贡生是指明清时期科举时代,挑选府、州、县生员(秀才)中成绩或资格优异者,升入京师的国子监读书的人。

2、监生

监生是国子监监生员的简称,是指明清两代取得入国子监读书资格的人。

二、性质不同。

1、贡生

贡生寓意以人才贡献给皇帝。性质相当于举人副榜。

2、监生

在国子监读书或取得进国子监读书资格的人。清代可以用捐纳的办法取得这种称号。

三、种类不同。

1、贡生

种类分为恩贡、岁贡、优贡、拔贡、副贡、例贡。

2、监生

明朝分类:举监、贡监、荫监、例监。

清朝分类:恩监、优监、荫监、例监。

贡生发展历程

隋、唐时,“贡生科”只是科举各科中的其一,考的是诗赋。宋代以前,贡生只需要通过在尚书省举行的“省试”。自宋以后,贡生一律要经过由皇帝主持的“殿试”一关覆核和决定名次。

在明朝和清朝,殿试分录取考生为三等称三甲。贡生是功名的尽头,就算是对名次不满意亦不可以重考。从唐朝举行第一次科举考试开始算起,到1905年废除科举,近1300年的时间里,贡生都是中国政治的主角。

古代学生中,门生、监生、荫生、贡生都是什么生?

门生在不同的时代都有不同的意思。在汉代,科举制度还没有推出,实行举孝廉制度,新人只有通过前辈的推荐,才能走上仕途,这里被举荐的人就...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