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姓的来源和历史
1、源自子姓,是商朝末年名臣比干的后裔,属于王侯赐姓为氏。比干的遗腹子长林山中降生,周灭商后,被周武王赐以林为姓。
2、源自姬姓,出自周平王的世子姬开,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周平王姬宜臼有庶子名叫林开,林开的子孙有的以祖辈名字为氏。
3、源自官位,出自西周时期官吏林衡,属于以官职称谓为氏。林衡,又称林人,是西周中期开始设置的机构官称,主要负责掌管林木,并负责植树造林,养护浇灌等。
4、源于少数民族改姓,主要有鲜卑族、高山族、满族等。
相关说明
林姓,主要源自子姓、姬姓及少数民族改姓等,东夷一支称林方,南迁后称“郴”。林义与曹近似,“木”是建木,也就是天杆圭表,又名扶桑,扶木。二建木并立为林,“林”下为天齐坛台(渐台)。林姓是风姓别支,又作梵。中华书局刊印的《辞海》合订本载:林,“姓也,史谓殷比干避难长林之山,因以林为氏”。在民间,比干一直被尊为“文曲星”。
林姓在宋版《百家姓》中位列第147位。2016年,大陆林姓人口约为1416万,林氏排在第16位;在中国南方林氏排在第4位,福建省林姓人口全约472万,占全省总人口148%,排在第一位;广东省林氏约311万,浙江省约184万;台湾地区林氏约200万,韩国180万,其他地区约500万,在全球约2千多万。林姓人口密度最高为福州、莆田、闽南、粤东及台湾。
-林姓
出自姬姓
林姓的另一个起源出自姬姓,是东周周平王姬宜臼(公元前770~前720年)的小儿子姬开,他的子孙以他的字“林”为姓。因起源于今河南洛阳一带,林姓家谱中就称为河南林。
此外
此外,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时,将鲜卑族等原先丘林姓氏的都改成林姓,并注籍为河南洛阳人。其他少数民族中有满族的林佳氏和布萨氏也都有改姓林。
根据1996年统计资料,大陆林姓人口约为1416万,林氏排在第16位,在中国南方林氏排在第4位,福建省林姓人口全约472万,占全省总人口148%,排在第一位;广东省林氏约311万,浙江省约184万,台湾地区林氏约200万,韩国约100万,其他地区约500万,在全球约2千多万;林姓人口密度最高为福州、莆田、闽南、粤东及台湾。
据《林氏世糸总记》和《姓纂》载:“林氏出自子姓,黄帝后裔,历夏、商32代而生比干,为商纣王少师。商纣王是历史上的暴君,平日不理朝政,沉浸于洒色,朝廷中以比干为首的文武大臣为着国家利益,直谏纣王。
纣王执迷不误,反而怒杀比干,刳视其心,焚其面。还剖比干次妃胎,正妃陈氏有孕三月恐祸及,为避纣王之难,避居于牧野长林石室中,而生男,取名泉。周武王伐纣得胜后,下旨修建毕干墓,寻访比干后人,拜见其子泉。
泉以其居长林石室而生,周武赐泉为林姓,改名为坚。林姓因而得名。封林坚为大夫,食邑博陵。牧野古为冀州之地又称西河。长林现在河南省卫辉市附近,该市建有比干墓。
林姓始祖比干。二世为林坚,生子林载。三世林载生三子,长子为林磋。四世林磋为冀州牧,官司马大夫,生四子,三子取名林虎。五世林虎,周武王时为大将军。
比干22世孙林才,周平王时为大将军。
林放(林氏23世),周景王时是孔子的学生,后仕为大夫,列七十二贤。
西晋末年(公元317年起)晋愍帝时,林碌(林氏70世)任甫河大守。那时北方的五个少数民族入击中原,历史上称“五胡乱华”,中原汉民为避战乱南迁至江淮地区,有一部分过长江向南迁徙。这次北方汉人的大迁徙。林禄举族护驾愍帝渡江定都建业(今南京)。
林禄后任晋安(今福建地)刺史,后病逝官邸,追封为晋安王,葬于九龙岗,两个儿子定居晋安。林禄为林氏入闽始祖,
林禄的子孙分迁各地。如林茂(林氏79世),西晋陈宣帝大建4年为朝廷丞相,年老辞官后定居福建莆田县北螺村,为福建莆田开居祖;林万春(林氏84世)由莆田移居上杭县林家厢。
扩展资料:
林氏的迁徙分布
据考古及基因研究显示,中国人的起源并非只有一个地区,而是存在多地区多起源的趋势。全基因组基因分型研究表明,距今3万至4万年前,亚洲人沿着从南往北的路线迁徙,才形成了如今的东亚人群。
这项研究最重要的结论是:东亚人群是从南方起源的,在史前时期进行了从南往北的迁徙。对中国历史而言,这意味着,北方人的“老家”其实在南方。中国人的祖先先是到达了中国南方,在那里繁衍,此后再进入黄河流域。
亦有从北往南迁徙的说法,如有说法认为先秦时期,林姓首先活动在黄河以北、太行山以东的地区,进入东周后,林姓已经散布到甘肃、陕西、山西等地。
山东鲁国是林姓发祥的第一地,整个春秋战国时期,林姓在鲁国得到最好的发展,形成了著名的济南林氏,在随后的秦汉时代,济南林氏一直占据了林姓群体的主导地位。
两汉、两晋、三国和南北朝,北部战乱,中原板荡,五胡乱华,政权更迭,林姓随中原居民向四周迁移,经西南到四川,向东南抵江浙。
西汉时期,林氏家族渡过黄河,开始向山东济南迁徙。到了西晋,济南林氏家族一支往四川成都迁徙,一支往江苏徐州迁徙。
西晋末年,林礼随子林隶迁居徐州下邳,成为下邳林氏的开基者。
莆田林氏有四个分支,九牧林主要分布在荔城区和城厢区及涵江区大洋、庄边、新县、白沙等地。金紫林主要分布在埭头、平海、北高及黄石一带,阙下林分布在东庄和新度。
还有一支游洋林,后迁往漳州。明末清初,游洋林后人随郑成功攻打台湾,迁往台湾雾峰,称为台湾雾峰林氏家族的先祖。
时至今日,闽、台、两广、海南以及东南亚,日本、韩国等各地林氏宗祠,都常见"唐代兄弟九刺史,宋朝父子十知州"的对联,这就是对闽林世系"九牧传芳" 渊源的概括和真实写照。
韩国林氏共同的先祖名为林八及,唐朝时从惠安彭城渡海出国避祸,漂泊到新罗国(今韩国)江华湾登岸,如今衍生出了180多万韩国林姓人口。
人民网—客家姓氏:林氏始祖比干黄帝后裔
林坚。
林坚(公元前1029年~?),子姓,林氏,长林(今河南省卫辉市狮豹头乡龙卧村)人。周朝时期大臣,商朝太师比干之子,母为妫氏。
林坚是比干的遗腹子。因商纣王残暴无道,比干多次犯颜强谏,反遭杀害。比干夫人妫氏甫孕三月,恐祸及,逃出朝歌,于长林(今河南省卫辉市狮豹头乡龙卧村)石室之中而生男,名坚。
周武王念林坚乃商汤之后、比干之胄,且能远避纣乱而不绝其世,乃拜林坚为大夫,食邑清河。后封博陵公,食采二千户,采邑博陵(今河北安平县)。故林氏总堂号为西河堂。
周武王伐纣灭商后,拜为大夫、三监,封博陵郡公,成为林姓始祖。
扩展资料:
林姓在宋版《百家姓》中位列第147位。2016年,大陆林姓人口约为1416万,林氏排在第16位;在中国南方林氏排在第4位,福建省林姓人口全约472万,占全省总人口148%,排在第一位;
广东省林氏约311万,浙江省约184万;台湾地区林氏约200万,韩国180万 ,其他地区约500万,在全球约2千多万。林姓人口密度最高为福州、莆田、闽南、粤东及台湾。
《中国人名大辞典》收入了林姓历代名人289名,占名人总数的064%,排在名人姓氏的28位;林姓的著名文学家占中国历代文学家总数的085%,排在第23位;林姓的著名医学家占中国历代医学家总数的062%,排在第34位。
——林姓
——林坚
林姓在宋版《百家姓》中位列第147位。
主要源自子姓、姬姓及少数民族改姓等,东夷一支称林方,南迁后称"郴"。林义与曹近似,"木"是建木,也就是天杆圭表,又名扶桑,扶木。二建木并立为林,"林"下为天齐坛台(渐台)。林姓是风姓别支,又作梵。 中华书局刊印的《辞海》合订本载:林 ,"姓也,史谓殷比干避难长林之山,因以林为氏"。 在民间,比干一直被尊为"文曲星"。
2016年,大陆林姓人口约为1416万,林氏排在第16位;在中国南方林氏排在第4位,福建省林姓人口全约472万,占全省总人口148%,排在第一位;广东省林氏约311万,浙江省约184万;台湾地区林氏约200万,韩国180万 ,其他地区约500万,在全球约2千多万。林姓人口密度最高为福州、莆田、闽南、粤东及台湾。
林是中国第17大姓氏,尤其是在福建和台湾。目前林姓人口约占全国人口的107%,总人口1300多万。
林的名字和图腾:
林,树林的意思。甲骨文、金文、篆书、楷书的形制基本相同。就像两个平行的树,是一个字,木木结合就是树多。树无处不在,导致人或物的汇聚和聚合。“林中之木,美在林中,风必摧之”,从另一个侧面展现了大众的力量。森林蕴含着一种神秘的凝聚力和精神。林氏氏族崇拜森林的原始图腾,形成的氏族徽最后表现为林的身影,称为人名常用字,最后形成姓氏。
林姓的起源与演变:
汉族林姓的来源主要有三种:子姓、姬姓和曹姓。
林姓的祖先可以追溯到5000年前的黄帝。直系祖先是商朝的祖先。商朝末年,圣人毕赣是林姓的祖先。商朝末期,朝纲混乱,商纣王昏庸无知,政权岌岌可危。毕赣,尚武义之子,乃商纣王之叔。他崇拜少师,一直忠于朝廷。毕干因谏而获罪被杀,其后人、族人逃亡改姓,包括王、孙等。毕赣的妻子陈带着儿子在郊区的长林山避难。位于豫北祁县,毕赣的儿子权出生在长林山。周朝灭商后,觉得权生于林,其父比甘更忠信不屈,便赐其姓林,名建,博陵,食邑,即今河北安平。这是林氏最重要的一支,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
季麟也是黄帝的后代。吉林的姓氏可以分为三个分支:第一个分支,东周初,嫔妃的儿子纪,其后代以他的名字为姓氏。第二支,周平王的儿子是周桓国王纪灵,他的私生子纪凯是以王符命名的,因此林锴。第三支,春秋时期卫殇公孙情福临之孙,以字为氏。吉林的三个支系都来自周文王,它们的历史超过2700年。
曹林是东夷人。春秋时,林为莒国之城,莒国大夫食采于林中,故其后裔以城为氏。这个林氏氏族人少势弱,从此杳无音信,所以有可能淹没在姓姬的林氏氏族中。
外源基因的整合:
与中国其他姓氏一样,自南北朝以来,林姓不断与其他民族基因融合。主要事件有:北魏孝文帝将移民河南的安魂氏改为林氏;唐代福建建州地区以蛇为图腾的畲族先民与南方汉族杂居;北宋金国女真族改姓林;清代满族八旗中的布萨和氏改姓林。这些少数民族经过与汉族的长期杂居,已经同化为当地的汉族。
历史上林姓的分布与迁徙:
先秦时期,林姓首先居住在黄河以北和太行山以东地区。进入东周以后,林姓已经流传到甘肃、陕西、山西等地。山东是林姓的第一发源地。春秋战国时期,林姓在山东得到了最好的发展,形成了著名的济南林姓。在随后的秦汉时期,济南的林氏家族占据了林氏家族的统治地位。汉三国晋南北朝,北方战乱,中原动荡,混乱改朝换代,林随中原居民四处迁徙。林已经到了西南的四川,东南的江浙。在
明代林姓约有79万人,约占全国人口的085%,是明代第20个姓氏。宋元明六百年,全国人口增长率20%,林人口增长率比全国慢,几乎没有增长。福建仍是林姓人口最多的省份,约占林姓总人口的38%。在中国的分布仍集中在福建、广东、浙江三省,其中林姓人口约占林姓总人口的82%。其次分布在江西、江苏、广西三省,浓度为10%。可见,宋元明时期,林姓总体分布格局变化不大,人口主要由北向西南迁移,福建仍是林姓人口的聚集中心。
当代林姓的分布与图谱:
当代林姓人口已达1300多万,居第17位,约占全国人口的107%。明朝六百年来,林姓人口从七十九万增加到一千四百多万,人口增长了十八倍。林姓人口的增长率远远高于全国的增长率。自宋代以来,林姓人口的增长率呈形。在我国的分布主要集中在福建、广东和台湾三省,约占林总人口的57%,其次是浙江、广西和山东三省,集中程度为18%。福建林姓人口占总人口的23%,是林姓人口最多的省份。福建仍是林氏人口的聚集中心。
林姓是分布在东南沿海地区较为常见的姓氏之一。在福建、台湾省、海南、粤东及沿海地区,林姓一般占当地人口的3%以上。特别是福建南部和台湾省,这一比例超过8%。这个高比例地区的覆盖面积约占全国总面积的4%,约有51%的林姓人居住在那里。在广西、贵州、广东中北部、云南东部、四川东南部、重庆南部、湖南大部、江西、江浙皖大部、山东东部、湖北东部、内蒙古东部、辽宁大部和黑吉西部,林姓一般占当地人口的05%-3%,约占全国总面积的225%,生活在约39%的森林中。
林姓传统文化;
王鹤堂的县主要是河南西和、南安、下邳、济南。林氏的唐姓主要有九龙、实德、九牧、孝感、等。“九牧”这一堂名是唐代名臣林逋起的。唐玄宗时,林丕以经学著称,娶了三房,生了九个儿子。这九个儿子以他们的经典闻名,所有的官员都被称为周目。因为州刺史也被称为周目,他们也被称为周目,九兄弟被称为“九牧”。父子相继为官,辈分显赫,姓氏广,历史悠久。他们是家乡福建的龙头老大,被称为“九穆林家族”。
林姓重要对联有以下五副:
九龙派;一只鹤飞入云端。
梅风标;鲁,那只鸟。
金门客;还有荆高枫。
十殿深树德;九龙之门里的龙腾。
励志禁烟,保持对外国人的仇恨;血书求助,为丈夫解围。
家训:林氏家训是近代著名的大清大臣林则徐首倡的。林则徐,福建闽侯人,嘉庆进士。道光年间任湖广总督,走私鸦片卓有成效。林则徐的家书家训充满了时代气息。他告诫子孙:“不要为一点点烟而烦恼,更不要对一时的烟上瘾。”需要注意的是,这种物质的毒性并不能减少酒精的消耗量。"怀着"地位越高,生命越危险"的心情,他力劝妻子教导所有的哲人要好好学习,要谨慎小心。"如果你在世上,就要小心翼翼地休息,循序渐进。”“如果你瞎了眼,瞎了眼,你就永远也得不到t
从755到79000,收集了289位林姓名人,占名人总数的064%,在名人姓氏中排名第28位;林著名文学家占全国文学家总数的085%,排名第23位;林名医占全国医学博士总数的062%,排名第34位;林名家占全国艺术家总数的107%,排名第20位。
林,发源于中原,兴于山东,兴于闽台,在3000多年的历史长河中,先烈辈出,名人辈出。主要人物有:春秋时期的孔子弟子、鲁大夫方林、鲁大夫林勇、林楚;战国丞相林浩;西汉的林芝、侯平吉,文人林绿翁;东汉徐州刺史、晋安郡王;北宋诗人林逋;南宋画家林春;明代诗人林鸿,画家梁麟;清代历史学家林春浦,文学家林昌义,政治家林则徐,台湾农民起义军领袖林,太平天国名将;中华民国总统林森;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林彪、全国人大副委员长林、空气动力学家林同济、人类学家林、植物学家、法医学家、画家林风眠、医学家林、妇产科专家林、作家林语堂、林觉夫。
林姓血型:
林氏人群的血型分布如下:O型占384%,A型占285%,B型占258%,AB型占73%。
林姓的来源和历史
本文2023-09-22 15:51:31发表“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lezaizhuan.com/article/741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