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郭氏三公是谁?
临淮郭氏三公堂族谱首修于清朝乾隆壬申年八月,主修人为郭世勋。嘉庆三年,道光甲午年,光绪七年,民国23年4次续修,现存民国版12册。此谱初修时参照了明朝正德十一年武定侯郭勋编辑的凤阳郭氏家刊文献《毓庆勋懿集》8卷,和《郭氏家传》5卷,将明朝万历年间始迁江苏丹阳的郭凤公后人,与郭英公三子郭镛公对接,由郭沦园详细考证和订增。考证的世系为郭英生郭镛,郭镛生郭瑄,郭瑄生郭胜,郭胜生郭凤。郭凤公后世资料由郭觐扬和郭揆文父子记录,郭鲁珍与郭辉五进一步收集而修成。此谱原封未动的保存了《毓庆勋懿集》的资料和部分《郭氏家传》的资料,对明朝临淮郭氏家族主支记录的准确性高。最为难能可贵的是,此谱为临淮郭氏后人,保存了明代早期先辈们的名讳和各分支的世系关系,为后世寻根问祖提供了较可靠的信息。
此谱始迁祖一世列为郭三公,生六子;二世郭聚公,生五子;三世郭山甫公,生四子。四世列四人:郭长君,为淮南总制,无嗣;郭子兴,陕国公,生四子;郭德成,历任骁骑卫亲军指挥使,福建都指挥使,生一子;郭英,营国公,生十二子。五世17人,郭子兴4子,依次为郭景仪,郭景振,郭景扬,郭景抃,名讳只有字,无名。郭德成1子,郭敬,只有名无字。郭英公12子,名讳依次为郭镇,字彦鼎;郭铭;郭镛,字彦声;郭鉴;郭钥;郭铨,字伦举;郭錡;郭钰,字景南;郭钫,字景宣;郭鑌,字彦华;郭钢;郭錀。六世41人,名字均以王字为偏旁部首。值得注意的是此谱记载郭子兴四子郭景抃,因年幼时家族变故,由郭英公抚养成人,其子郭瓒过继郭英公第十一子郭钢为嗣。郭登公姐为宣德皇帝国嫔,夭諡贞哀。
三公堂族谱载有郭子兴,郭德成,郭英三公的老年神像图,以及丹阳始迁祖郭凤公与夫人彭夫人的神像图。载有郭氏家族丹阳赐田的地基图,无家族墓地图。
此谱主要的局限性为受明朝郭勋公突出本支的影响,对旁支的记录准确性和精确性不高。如将郭子兴前三子均记为早亡无嗣,二子郭景振于洪武丁卯(20年)死于国事,显然与郭景振洪武22年才受封继巩昌侯的历史史实不符。生卒考记郭英公长子郭镇生于洪武壬子(5年),晚于次子郭铭(洪武已酉,2年),自相矛盾。且郭英公于洪武戊午(11年)到己未(12年)一年内共生郭镛,郭鉴,郭钥,郭铨,郭錡,郭钰,六子,不合常理,值得认真考证。另外,郭胜公与郭凤公的名讳,在明朝末年记录军人世袭的《武职选簿》中多次出现,有些记录与郭兴公的名讳有关,家谱对接是否准确,也值得商榷。山东胶东地区多部清朝首修的郭氏族谱从三、四世修起,但未明确三、四世从何人而始,例如潍县郭氏首修的族谱,即墨郭琇公首修的族谱,诸城郭氏族谱等。如果临淮郭氏以郭兴、郭英公辈为一世,则此谱四世为郭胜,诸城桃园郭氏四世为郭能,且五世也有郭凤,两谱似乎关联。
郭子仪子女后代分布
郭子仪的子孙后代遍布范围极广,主要是在陕西一代,当时郭子仪被封为“汾阳王”,汾阳就在陕西省,但是也有很少一部分族人迁徙去到了同安县。从郭氏家谱处入手,想要知道郭子仪子孙后代的分布并不是一件难事。
郭氏家谱
郭子仪的后代主要分布在陕西省的板桥郭村等地。他长子郭曜后裔有两支迁徙。一支迁往河南固始,五代郭嵩迁往福建福州,渐渐的又从海边州县迁往海外;一支五代郭在徽迁往江苏南京,其后裔又迁往江西、湖南、广东等地,也有人再次迁出海外。
六子郭暧后裔有七支迁徙。一支迁到江西。一支在五代时前往杭州富阳,由富阳迁到福州,由福州迁出海外。一支在五代时迁到山西,后子孙散居在南方各地。一支在五代时迁到山西,由山西迁到安徽。一支迁到安徽后,由安徽迁到江苏。一支因汾州大雨山崩,迁其附近。一支迁到江苏,由江苏到湖南,在从湖南到四川、贵州、广西各地。
七子郭曙由一支从汾阳迁到河南再到宁波鄞县。
他们经历一千多年,遍布河南、安徽、浙江、江苏、江西、湖南、福建、广东、广西等地。后又从福建、广东等地陆续迁海外。台湾郭氏族人就是从沿海各地赴台的。世界上的郭姓华裔、华侨主要集中在亚州。
郭子仪像世人总对历史人物的外貌特别好奇,看后宫嫔妃美不美,要是妃子们都长成隆裕皇后那副样子,皇帝也是够悲催的;看英雄人物帅不帅,要是像猪八戒这样大腹便便,即使能打仗也只是在需要他的时候才能被想起。美人配英雄,换句话说就是郎才女貌。
郭子仪塑像
郭子仪在电视剧中都是一幅英姿飒爽的样子,即使在晚年那雪白的胡子看过去也是老当益壮。那么郭子仪实际上长的怎么样呢?现实中有不少关于郭子仪的画像或者是塑像。
南熏殿有郭子仪的塑像,传说来源于凌烟阁的画像。塑像高2米,刻画了郭子仪上朝时的样貌。脸又圆又方,眉毛很浓,胡子两撇,须髯整齐,穿着朝服神情端庄。单看郭子仪的塑像就能感受到他的性格和品格。塑像所刻的服侍经考证后证明是唐代的服侍,与郭子仪所处时代吻合。因此有理由相信这个塑像是依照郭子仪本人临摹而来,十分接近原型。
在汾阳也有一幅关于郭子仪的画像,可能被挂在祠堂中。画像与南熏殿的塑像十分相似,但仔细一看发现画像中有西洋的绘画技法,可能是在明末清初时根据南熏殿像所作。
明代出现了不少郭子仪的木刻像,多数是半身像。像中的郭子仪耳垂更长,眉毛平直,胡须特别粗线条,乍看很像文臣;但他本身的高大魁梧又透露出武将的气质。
不管现存在世上的郭子仪像神似或形似,都是后人对郭子仪这一爱国将士的敬佩和爱戴。
郭子仪心胸坦荡不设围墙郭子仪待人宽厚,不与人结仇,不得罪小人,以真诚打动皇帝,朋友遍天下。他的一生没有做过亏心事,心胸坦荡;平易近人,府中不设围墙。宦官鱼朝恩之前十分嫉妒郭子仪,甚至去挖了郭子仪的祖坟,后被郭子仪感化。军官李光弼担心郭子仪得势后报复,后与郭子仪合作无间。
郭子仪画像
郭子仪心胸坦荡,面对宦官的恶意中伤,一直对自己进行反省。有一次,鱼朝恩邀请郭子仪前去参观修建好的庙宇,寻常人肯定把这次邀请当作鸿门宴,郭子仪的儿子也都劝郭子仪不要前去赴宴,即使赴宴也多带些兵马。郭子仪却只带了几个仆人就走了。当鱼朝恩看到郭子仪到来,只带了没几个人,也很疑惑。郭子仪解释说,外界猜测鱼朝恩将对自己不利,只带了没几个仆人,如果猜测属实,鱼朝恩能更方便的解决自己。郭子仪对鱼朝恩的信任让鱼朝恩感动不已,其实这都是因为郭子仪十分大度,他明白朝廷中如果起内讧会对国家不利,所以郭子仪宽容地对待着宦官对自己的嫉妒伤害。
郭子仪在家时常要求下人不要关门,也不在门口设有护卫,谁都可以自己进去。他的儿子劝说郭子仪摆出威严来,堂堂一个显赫的家庭不能如此随便。郭子仪却说,郭府虽然人员众多,但都是靠朝廷给的俸禄养活,如果郭府一直都大门紧闭,不是给有心人找到理由来找郭府的麻烦嘛。现在打开大门,就是让所有人都监督郭府,有心人即使想诬告也没有理由了。这就是郭子仪不设围墙以退为进的安身方法。
郭子仪与李白有人说郭子仪和李白是往年交,郭子仪在军中犯事被李白所救。李白参与反叛,郭子仪听闻后愿用自己的官爵来买李白的罪行,后李白逃过一劫,被流放到了夜郎。后人称赞两人的友情说李白能识人,郭子仪能报恩。
话剧《李白》剧照
这段生死交情一时成为美谈,但是这件事是真的还是假的呢?实际上可信度还是比较大的,当时的唐朝文化风气很盛,不少官员本就是文人。李白在有段时间是唐玄宗眼前的红人,经常组织与自己兴趣相投的文人进行探讨,到处结交社会名流,郭子仪进入到了李白的交际圈内也不是没有可能的事情。况且李白在官场上混久了,有自己一套识人的方法,或许他觉得郭子仪日后能够出人头地,并且自己帮他这个忙不用费很大气力的话,照李白的性格是会出手相救的。如果李白真的对郭子仪有救命之恩,郭子仪如此高的情商肯定也会在李白遇到困难的时候施以援手。查阅两人的生平事迹,其中并没有涉及,但是野史上却有相关记载。其实野史往往更具有真实性。但是虽然两人之间的感情让人赞叹,但是两人所遭受到的困难都有些难以启齿。
李白和郭子仪都是名人,他们在成名后不会过度宣传两人的友情,因为会提及自己不光彩的一面。正是两人都对这段友情的绝口不提,让他们之间的关系更加扑朔迷离。
唤声亲翁郭子仪《唤声亲翁郭子仪》是豫剧《打金枝》中的一个选段。那时升平公主与郭暧起了争执,郭暧动手打了升平公主,驸马打公主的事情在之前从来没有发生过。升平公主受了委屈,进宫向代宗告状。郭子仪绑了郭暧来到宫中谢罪。代宗唱出了这一选段,表明夫妻俩吵架是很正常的事情,家长们不需要过多干涉。
唤声亲翁郭子仪选段
代宗唤了郭子仪一声“亲翁”,称不应该为了夫妻俩吵架的气话让郭暧白白送了命。郭暧年纪还不大,是个孩子,遇事难免考虑不完全,两个人吵架也是常有的事情。俗话说的好,清官难断家务事,你一个长辈何必去管他们少年夫妻的事情?不要说你代替我想处罚郭暧,你们想处罚他我还不依呢。现在看着郭暧跪在金銮殿中,之前肯定遭到了你不少的打骂。让我来给我的女婿加官进爵吧,赐你官位再上三级。我把代表天子的宝剑赐给你,你能管理满朝文武。既然汾阳王仗着是你父亲欺压了你,我就给你也封个王。这样在地位上你们就处于平级,不会受他欺负了。只要郭暧成了王,宫里宫外、殿上殿下,随你去哪里。不要说满朝的文武百官管不了你,你的父亲如今跟你平起平坐也不会把你怎么样。
代宗为什么对郭暧打升平的事情不计较呢,其实郭子仪在其中占了很重要的原因。郭子仪本身担心因为功高盖主受到皇帝猜忌,平日经常与皇帝回想以前的种种经历,以真诚打动皇帝。
祖先:郭瑾
伯父辈:
郭桂
郭椿
郭棠
父辈:
郭承旭
郭承河
郭承清
兄弟辈:
郭仪匡
郭仪德
郭仪康
郭仪森
郭仪东
郭仪信
郭仪_
郭仪省
郭仪海
郭仪江
堂兄弟辈:
郭祥云
郭祥光
郭祥均
郭祥春
郭祥华
郭祥生
郭祥强
郭祥清
郭祥钧
郭祥锦
郭祥霁
郭祥建
郭祥准
郭祥良
郭祥国
郭祥荣
郭祥德
郭祥安
郭祥朋
郭祥悦
郭祥武
郭祥昭
郭祥汉
郭祥烈
郭祥煌
郭祥玉
郭祥璧
郭祥璋
郭祥秦
郭祥笃
郭祥纪
郭祥蔼
郭祥誉
郭祥贞
郭祥道
郭祥邦
郭祥铎
郭祥锐
郭祥镜
郭祥霖
郭祥霞
郭祥顺
郭祥风
郭祥鸿
郭祥鼎
郭祥鼙
郭祥鼐
郭祥鼹
郭祥齐
商州区腰市镇上集村郭氏家族为唐朝大将军郭子仪后裔。 该村现保存有完好的郭家祠堂和《郭氏家谱》。
郭建军家保存的《郭氏家谱》编撰于清代咸丰年间(1851--1861),记载了唐朝大将军郭子仪始祖广意,原籍山西太原府曲阳县,汉授光禄卿,传至郭子仪为第七世,出生在陕西华县莲花寺镇西马村。第十八世郭秀于明洪武年间(1368年)授命南征,出谋至胜,官至督府,举家由河南省阌乡县西董村迁至商州腰市定居,并建宗祠,以祭先祖。郭秀卒后,葬于商州中乡川,即腰市镇中乡郭村。
郭家祠堂位于腰市镇上集村,占地面积1600多平方米,建筑面积近600平方米,经历代维修重建,现存建筑为清代风格。其中过厅、前厅、正堂各3间,厢房4间,戏楼3间,共计16间。戏楼与主体建筑南北之间为千余平方米的大院。整个建筑的墙壁、梁架、檐枋、檐板内外,保留了大量壁画、绘画、书法、题记。其中前厅西山墙所画一幅壁画高25米,宽6米,如今仍可辨认。内容为郭子仪平安史之乱,收回纥、土藩的功绩故事。绘画近300幅,书法、题记30余处(幅)。绘画形式有描金、水墨、堆彩等。绘画内容涉及八仙侍女,农耕牧养,砍樵打柴,书法绘画,垂钓狩猎,生活宴饮以及狮兽、花卉等。是商洛发现的各类古代建筑中保存较完整,存量较多,极有价值的古代建筑彩绘艺术。郭家祠堂内原来还保存有大量朝廷命官,文人雅士,以及郭氏后世的牌匾、楹联,“文革”期间遭到毁坏,现存有少量,内容在《郭氏家谱》中都有收录。祠堂内还存有碑石,《郭氏家谱》中收录有碑文10余通(篇),内容涉及郭氏家族的迁徙,家谱编撰,祠堂创建、重建、维修、购地置业等内容。最早时间为清代嘉庆十四年(1809年),晚到清代同治七年(1868年)。在《郭氏家谱》二部中,详细记载了郭氏家族由始祖广意(汉授光禄卿)迄今,已传40代,2000余年的迁徙、传承,特别是以其第七世孙郭子仪为代表的众多郭氏家族后裔历代为朝廷命官的生平业绩。另外,还记有距上集村约5公里处的中乡村郭村郭氏家族墓地等情况。
如今,腰市镇上集村按《文物保护法》的规定,在区文物管理部门的指导下,健全了祠堂文物安全保护制度,并与陕西郭子仪研究分会取得联系,从泰国郭子仪研究会请回郭子仪画像,为该祠堂增色不少。商州区文物管理部门按省市文物部门的要求,认真调查,整理出了详细的文字、图等资料,准备将郭家祠堂逐级推荐上报国家文物部门,申请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据了解,祠堂类建筑是我国封建社会中宗族关系的实物载体,是封建家族祭祖、议事等的公共活动场所。商州境内共发现祠堂类建筑20多处,但不论从其创始年代、建筑规模、保存完好程度,还是祠堂本身所具有的文化内涵来看,都不能与郭家祠堂相媲美。 泉村 (清) 王时叙
豁然开朗是泉村,紫峪黄川俗并敦。
槐柳荫中隐篱舍,桑麻影里见鸡豚。
全诗的意思是,虽处于群山环抱之间,北乡的泉村这一块地方却豁然开朗,土田平旷。它和邻近的紫峪、黄川一样,风俗敦厚。村庄里扎有篱笆的房舍都隐现在槐树柳树掩映的团团绿荫中间,种有桑、麻的田地里常常可以看到村户人家饲养的鸡和猪相互奔逐的影子。
这首诗写的天真自然,没有任何藻饰。语言也浅显明白,和我们日常口语区别不大。确似泉村的旧日甘泉,目与之接,神清气爽;以口尝之,则沁人心脾。个中原因无它,主要是作者情感明朗,没有遮掩矫饰,更没有人为地拔高,仅依照泉村的本来面目(地方好、环境好、人更好)如实写去,初尝似觉无味,咀嚼之后,回甘之味便会津津然生于口辅之间。
“俗并敦”,风俗都同样纯朴敦厚。“豚”(tun):原指小猪,此泛指猪。
古代郭氏三公是谁?
本文2023-09-22 15:44:20发表“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lezaizhuan.com/article/736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