潍坊有哪些春节习俗

栏目:资讯发布:2023-09-22浏览:5收藏

潍坊有哪些春节习俗,第1张

春节旧俗

旧俗春节从初一零点开始,山东各地一

般由家长首先起来“发纸”,开门前先放一挂火鞭,然后才能说话。男人在家长的带领下祭

拜天地神灵。春节的第一顿饭都是吃饺子。煮饺子时,要鸣放鞭炮。为驱邪恶、求吉利,有 的地区烧火煮饺子要用芝麻秸,意味着新一年象芝麻开花节节高,日子越过越好。饺子要煮

得多,必须有余,饭后锅内要放上馒头,意在有余头。水饺煮好后,先盛一碗敬天地,再盛

一碗敬灶君。就餐时,除每人一碗外,还要多盛一到二碗,意在希望人丁兴旺。吃饺子充满

了节日的欢乐气氛。春节的饺子里多包有钱、枣、栗子等,吃到红枣,意味着新一年能起早

干活,勤劳致富;吃到栗子,意味着新的一年能出大力,流大汗;吃到花生米,就能长命百

岁;吃到钱,

就能发财。

不管谁吃到其中的哪一种,

大家都衷心地祝贺。

如果小孩吃到了钱,

家长更十分高兴,认为孩子有出息,除了鼓励以外,还要赏钱,以示祝贺。许多地方初一吃

素馅饺子,取“素静一年”之意。临清地方初一早饭吃各种馍馍、枣糕、粘窝窝等,又佐以

各种丸子、粉条、白菜熬成的“全菜”,名为“吃全年的饭菜”。

拜年 春节拜年的习俗由

来已久,至今不衰。首先进行家拜,一家人中,晚辈给长辈拜年,平辈之间互相拜年;尔后

进行近拜,就是给没出五服的长辈拜年;最后是远拜,给出了五服的长辈和亲朋好友拜年。

旧时拜年要磕头,现在一般只是问好。商人拜年,除了问好外,还要互道恭喜发财。晚辈向

长辈拜年时,长辈要给压岁钱。临清初一拜年,男子与已婚妇女参加,男女分开,拜过自家

长辈,再拜族内各长辈,此谓“合族拜年”,之后,由族长率领到各庙宇、异姓祠堂内敬拜

神位,此谓“拜庄乡年”,最后,村长指挥全村人于村中十字路口互拜,以解往年纠纷怨气,

此则谓“拜团结年”。郓城等地有“春节五更乞长”的习俗。儿童起床后一声不响,先去紧

紧抱住椿树,同时唱“椿树椿树王,你长粗来我长长,你长粗了做材料,俺长长了穿衣裳”。

邹城则有捣鼠洞的特殊习俗,初一早晨,用面杖捣鼠洞,边捣边说“戳打戳,戳打戳,十个

老鼠九个瞎,还有一个不瞎的,也要叫我戳煞它”,意在保证粮食安全。

地区俗规

鲁西南

地区俗规,初一早上不能把鸡、鸭、鹅等放出来,有的圈一天,至少也要圈半天,怕搅乱了

年(因为鞭炮齐鸣,会把家禽惊得到处乱飞),其它如牛、马、狗、猫等家饲动物,都得到优

待,有的吃饺子,有的啃肉骨头。有的人家用五谷杂粮喂牲口,牲口吃饱以后,再用扫帚从

牲畜头上往下扫,扫出什么粮食来,就意味着这种粮食丰收。即墨初一早晨用隔年饭喂鸡,

据说鸡吃一粒米,就能下一个蛋,把各种食品端给狗吃,

据说狗先吃的东西,

必定丰收。

东龙口、蓬莱一带,初一早晨还有些特殊活动。一是照虚耗,女主人一起床,就手持红烛,

掀起炕席照照,

然后再把各个角落照一遍,

意思是用光明驱逐黑暗,

把邪气恶息统统赶出去。

二是压窗台,把年前用面粉做好的各种各样的面花于初一早晨放到窗台上,十分美观。三是

“打秋千”,小孩一起床,就遵照父母年前的嘱咐,攀着门栓打三个“秋千”,据说这样能

长得快。四是放压缸钱,把一些硬币扔进水缸,据说放了压缸钱,一年不会干旱,五谷丰登 有余钱。五是丢盛虫(蟠龙),初一早晨,女主人先要把年前用面蒸的盛虫放进粮囤和面缸之

中。盛是剩的谐音,丢盛虫取“剩余”之意。地当京杭大运河的微山县南阳镇,年初一由儿

童擎灯笼上街,跳跃欢呼唱吉利歌谣,俗称“喊发”。儿童所唱吉利歌谣有多种:“发财!

发福!买地!盖屋!”,“今年好子(个)年!明年排大船!装红枣,下江南,装一个,卸一万,扫

仓扫个八百担!”,“发来!圆来!元宝轱辘家里来!”

莱芜等地有初一送家堂的习俗。人们上

坟、烧纸、鸣炮、叩头,将祖宗送回坟茔。回家以后,把家谱收起来,春节祭祖仪式遂告结

束。但是,有的地区是初二送家堂,还有的地区是在初三送家堂,各地不一。

初一忌讳

一忌讳很多,各地大同小异。莒南忌推磨(年前封磨,直到初五才准用磨),忌挑水,忌扫地,

忌打人骂人。临沂则忌动针钱,忌包饺子,忌吃荤,忌捣蒜。沂源初一晚上忌点灯,据说点

了灯,老鼠就会泛滥成灾。胶东各地最忌初一打破东西,万一打破东西,要手持碎片,不回

头,不说话,直走到井边,将碎片抛掷井中,否则“主凶”。也有的地方在打破器物之后,

念吉语“岁岁(碎碎)平安”来破解。初一煮饺子,破了不可说“破了”,要改说“挣(赚)了”。

商店过年吃饺子同时吃蒜时,因“蒜”与“散”音同,改称蒜为“义和菜”。

庆祝活动

节的庆祝活动,从初一开始,一直持续到正月十四。胶东地区于初二日落后送年,送年时要

摆贡品,焚香烧纸,鸣放鞭炮。有的在大街上摆上供桌,接连不断地鸣放鞭炮,十分热闹。

邹平初三下午送年,俗称“送百神”,又称“圆年”。临清有初二祭财神的习俗,商人之家

都要供着财神的牌位,桌上摆着“钱龙”和“枣山”。祭祀时,烧香叩头,街坊邻居也带着

香纸,到商人家祭祀财神,祝贺生意兴隆,主人则以酒肴招待,表示感谢。

串亲

串亲是春

节的一项重要活动。串亲拜年的顺序各地不一,临清是:初二日,姑祖母、姑家,出嫁不久 的姐家、妹家,外孙至外祖母家;初三日,拜岳父,俗称“走丈人家”;初四日,姨家及较

远的亲戚家。

胶东东部和莱芜等地于初二到岳父家串亲,

未婚的男女青年可代替父母去看望

外祖父和外祖母。春节串亲,都要带一些礼物。新婚女婿给岳父的礼物十分讲究,莱芜一般

是四色、六色、有的甚至八色、十色。四色就是酒、肉、糕点、馍馍。鸡、鱼、香肠、罐头、

挂面、油条各算一色。此外,香烟、糖块必不可少,但不算一色。鸡要带两只,鱼要带两条,

各色礼物,

均要双数,

切忌单数。

即墨于初三或初四给岳父母拜年,

但初五不能去。

俗话说:

“拜四不拜五,拜五死丈母。”莱西串亲的顺序是“先看姑,后看舅,岳父岳母在后头”。

岳家对姑爷,特别是新婚姑爷要盛情接待。莱芜等地的酒席上,除了鸡、鱼、肉、蛋外,一

般都要摆“四顶四”,就是四个果碟,四个炒碟,四个小碗,四个大碗和四个大盘。陪客的 人要轮流给姑爷敬酒。岳家给姑爷的回礼是

10

斤左右的大馍馍和大糕各一个。胶东的新媳

妇第一年要到丈夫的外祖家串亲,叫做“扎根”,据说到了外祖家就可以把根扎下,不会有 离婚和早年丧偶之事。扎根时,外祖父、舅舅、姨妈等都要送给新娘压岁钱,鲁西南的新婚

夫妇串亲一般都在双日,

意为成双成对,

大吉大利。

旧时,

临清在正月十五以前一般不串亲,

过了十五之后才能串亲。

娱乐活动春节期间开展娱乐活动,在山东民间极为普遍。秧歌、

龙灯、狮子舞、跑旱船、武术表演、球赛等形式多样。正月初二至十六日,曲阜城内有鼓楼

门会,并开放孔庙。会上,有花鼓、瞎腔等地方戏表演,有曲艺表演,有卖玩具、卖花炮、

卖花、

卖油炸糕等诸种摊贩。

此会以十四日为最盛,

乡下有不少人进城赶会,

俗称

“赶逛会”

孔府的**、太太为观赏会中热闹场面,在孔府大门里面墙边筑台搭棚,悬灯结彩,在台子

临街一面挂起竹帘,隔帘观光

genealogy

英文发音:['dʒinɪ'ælədʒi]

中文释义:n 家谱;宗谱;血统;家系;系谱学

例句:

He had engaged in genealogical research on his family shortly before the War

就在战争爆发前不久,他从事过对自己家族的家谱研究。

短语:

1、genealogy data 失效和系统数据

2、Genealogy Graph 学术家族树

3、philosophical genealogy 权力在哲学的系谱学

4、Traces genealogy 刻下痕迹

5、fictive genealogy 虚构性谱系

6、Old Genealogy 老族谱

7、language genealogy 语言谱系

8、genealogy tree 族谱

9、mixed genealogy 混合家系

10、Cultural Genealogy 文化谱系学

扩展资料

genealogy的同根词:

1、genealogical

英文发音:[,dʒinɪə'lɑdʒɪkl]

中文释义:adj 宗谱的;系谱的;家系的

例句:

Let's consider one instance of the genealogical tree model as shown in Figure 3

让我们考虑一下如图 3 所示的系谱树形模型的一个实例。

2、genealogist

英文发音:[,dʒinɪ'ælədʒɪst]

中文释义:n 系谱学者;系谱专家

例句:

It is a fact of some interest to the local historian and genealogist, nothing more

这件事对本地的历史学家和家谱学家还有些兴趣,但没有其它什么了。

我们家过春节特别是年三十,下午要在墙上挂上家谱,摆上香案,供果,点上香,然后去祖坟请祖宗回家过年!这是一个最庄严神圣的时刻,也是过去过年的一个向往!也是对祖宗的一种怀念跟感恩,我觉得这并不迷信,而是跟先人的一种心灵的沟通!三天之后晚上要把祖宗再送回去,这就是过去老人留下过年的传统!也是对祖宗的一种感恩方式!

不好意思 说错了 应该是家谱

家谱

又称族谱、家乘、祖谱等。一种以表谱形式,记载一个以血缘关系为主体的家族世系繁衍和重要人物事迹的特殊图书体裁。

家谱是中国特有的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的三大文献(国史,地志,族谱)之一,属珍贵的人文资料,对于历史学、民俗学、人口学、社会学和经济学的深入研究,均有其不可替代的独特功能。

家谱的起源

关于家谱的起源,虽然目前学术界众说纷纭,但从出土的甲骨文、金文、碑文等中国早期文字,及史类文献对家谱起源的考证,家谱的起源至少可以追溯到先秦时代。周代已有史官修谱制度并撰有《世本·帝系篇》。尽管先秦《世本》早已亡供,今本《世本》是清人所辑,但从辑有的篇目可见,《世本》汇集了中国自黄帝到春秋各代天子、诸侯、卿大夫的世族谱系,是一部对前代和当代各血缘集团系谱进行综合、总结的全国性的总谱。

家谱的起始与士族门阀制度有重要的关系。自魏晋以后,谱牒之学大盛,一些士族门官都以此互为夸耀。但隋唐及其以前得到谱牒早已亡佚殆尽,宋、元及明朝的家谱也所存寥寥。现在能见到的,主要是清代和民国时期的家谱。家谱的名称很多,大体唐以前都称家谱、家传的,宋代又有宗谱或族谱之谓。到了明代,特别是清代以后,名称更多,如宗谱、世牒、世谱、家谱、家乘、家志、谱录等。

家谱的形式

家谱的形式有多种。在文字家谱出现之前就有口授家谱和结绳家谱。后来,人们有的用图表裱制垂挂于中堂的,也有的装订成册供家人翻阅的。历史上,官宦人家一般都是采用装订成册的家谱。而平民百姓、经商士绅、豪门则多为悬挂供后人供奉的图表式家谱。

你搜一下家谱 百度上就有很详细的介绍啊

人们视过年为所有节令中最隆重的节日。一进入腊月即开始筹备:制年糕、缝新衣、办年货、掸尘、扫地、疏沟。

正月初一早晨,家家择吉时放鞭炮开门,谓之“开财门”。全家起床后,要拿糖果糕点、打“早伙”。早餐素食,一般吃年糕、汤圆、米粑、油豆腐等,象征“团圆”。早餐后,首先到厅屋祖先堂,向祖先跪拜,各家由长辈带领向全村各家拜年。上午,全村人由长辈引头,敲锣打鼓,至祠堂拜祖宗或寺庙朝佛,谓之“出行”;摘回常青树枝插在门上,谓之“纳财”。这一天,忌扫地和往外泼水,意愿是免财气外流。同时忌讲不吉利的话。

从初二开始,亲友交贺, 拜年。通常先拜岳家,次拜其它亲友,俗话说:“初一崽,初二郎,初三初四随便行”。

初三到十五,农村大都舞龙灯、狮子,或演花鼓戏。龙灯前有彩旗牌灯,大锣大鼓开道,后有帮事队、乐队、浩浩荡荡。每到一村,以鞭炮相迎,有的邀吃拦门酒,俗称“邀座”。此时,龙灯、狮子均得表演一番,以示酬谢。 年是什么?年是谷穗沉沉下垂的的形象,是收获的象征,所谓“五谷熟曰年”。

年是什么?年是一只怪兽,一年四季都在深海里,只有除夕才爬上岸来。它一

上岸,所到之处便是洪水泛滥。后来人们在家门口贴起红纸,院子里烧柴禾、拢旺

火,用菜刀剁菜肉,发出雷鸣般的声音。把“年”吓回逃回了海里。于是就有了除

夕贴对联,挂彩灯,穿新衣,还要剁饺馅包饺子,晚上还要拢旺火、烧柴禾,--

这就是年了。

那么古代人是怎样过年的呢?我们先来听听这首“年节歌”———

二十三祭灶天,

二十四写联对,

二十五做豆腐,

二十六割年肉,

…………

初一初二磕头儿,

初三初四耍球儿,

初五初六跳猴儿,

…………

“过个大年,忙乱半年”,古人从腊月开始忙“年事”,一直到过了元霄,这年

才是过完了。那么我们追溯古人的“年步”,先来祭灶——

灶王爷可是年节敬奉的神明中最露脸的一尊,

祭灶的风俗很早就有了,是先民对火、灶的感激、

崇敬之情的表达。在传说中,黄帝、炎帝、祝融

都是灶神。后世流行的灶神姓张名单字子郭,长

得象个美女。他有一个叫“卿忌”的夫人,有六

个都叫“察洽”的女儿,还有好几位兵将。他除

职掌灶火之外,还要考察人间的所作所为,上告

天帝。人们还用酒糟、饴糖、粘糕等“贿赂”灶

神,同时还喃喃祷祝,求他上天讲好话。这个风

俗一直传到了今天,不过时间是在腊月二十四,

祭食也简化成了“灶糖灶饼”,可是你要是留心

的话,一定还会听到奶奶、妈妈在叮嘱灶王:上

天说好话,不好的可别说……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王安石

爆竹最初是巫术的一种工具,作用是驱辟妖魔鬼怪。最初的爆竹并不是象现在的

鞭炮,而是真正的竹子,即焚烧竹子,发出噼叭之声,惊吓鬼怪。屠苏即屠苏酒,意

为屠绝鬼气,苏醒人魂。据说于元日早上喝此酒,可保一年不生病,以后便将春节喝

的酒统称“屠苏酒”。

桃符又称“桃版”,是春联的前身。古人认为桃木是五木之精,能制百鬼,故从

汉代起即有用桃作厌胜之具的风习,以桃木作桃人、桃印、桃板、桃符等辟邪。桃符

转化成春联据说缘于五代后蜀之主孟昶。纸制的春联则是明、清才兴盛起来。今天的

春联意在于渲染年节气氛,祝吉求祥,已经失去了旧时春联的驱辟作用,而且内容丰

富,形式多样。

写了联对,接下来该准备过年的食物了,年节

饮食很多,诸如年糕、年夜饭、更岁饺子等。另外

还有巫术味很浓的饮食,如桃汤、柏酒、椒酒、五

辛盘。桃汤是用桃煮的汤,柏酒是一种用柏树叶浸

制的酒,椒酒是用椒籽浸制的酒,古人在正月一日

饮用,意为避邪祈福。五辛盘即以葱、姜等五种辛

辣食品置盘中,又称春盘。俗谓可以辟恶、除瘟、

通五脏,也有贺新的意思。

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

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

除夕是团圆之夜,中国人难解一个团圆心结,即使人在天涯,也要在除夕之

夜赶回家中吃年夜饭、守岁。除夕夜的家是一个格外温馨甜蜜的空间,在历史上甚

至连监中的犯人也释放回家团聚。全家人团坐桌前,开始了“团年”、“守岁”的

进程。先是一餐“团年饭”饭后阖家团坐守岁。

此时小辈儿人向父祖家长行礼辞岁,

老人们则要分压岁钱。压岁钱也叫“押岁

钱”“代岁钱”、“岁岁钱”,原是用来

厌胜驱邪、帮助小孩子过年的,后世则多

借此表示亲情爱意。

团年饭后还要“消夜”,一家人吃着

点心,或嬉笑玩耍、或款言细雨,静待天

明,这便是守岁。另外除夕夜还有镜听、

照田蚕、卖痴呆、打灰堆等习俗,以此来

占卜一年的吉凶休咎,祈愿新的一年小孩

聪慧,万事如愿。

“乡村里过年,从腊月直到正月半,足足一个半月的锣鼓声,这声音单调,

却打动到咱们每一个中国人的心坎上。就在这时际,……发现迎春花开了。”

是的,迎春花开了,新的一年来到了!

古人将新正的前八天分别以六种动物和人、谷相称。正月一日为鸡日,即吉日。

古人有用鸡辟邪之举,方法是杀鸡著门或贴画鸡于门。从元旦开始,人们开始忙着

拜年贺节。拜年在汉代便已流行,群臣在正月正日这天进宫朝拜,君臣同乐。到了

明清两代,官场拜年则发展成虚文的礼节,往往是“望门投刺”,不管认不认识。

有诗为证:

不求见面惟通谒,名纸朝来满敝庐。

我亦随人投数纸,世情嫌简不嫌虚。

在民俗信念中,初一到初四,是新年的狂欢日子,到了初五才恢复了平常的生

活。初五也叫“破五”,这天的习俗活动是“送穷”,而对商家来说,初五这天商

家开业。正月的活动一直到了十五,才渐渐平静……

潍坊有哪些春节习俗

春节旧俗旧俗春节从初一零点开始,山东各地一般由家长首先起来“发纸”,开门前先放一挂火鞭,然后才能说话。男人在家长的带领下祭拜天地神...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