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氏族谱在哪个省

栏目:资讯发布:2023-09-22浏览:4收藏

辛氏族谱在哪个省,第1张

  辛姓,为传统汉族姓氏。以地为氏,尊启为辛姓得姓始祖。据《元和姓篡》记载:“姒姓,夏后启别封于莘,子孙去草为辛,遂为辛氏。“

  辛姓在全国均有族人,辛氏族谱主要保存在江西省:

  江西万载辛氏族谱二卷,(清)辛文彬等纂修,清乾隆四十四年(公元1779年)木刻活字印本,藏于江西省图书馆,现存两部。

  江西万载辛氏族谱十卷,(清)辛廷芝等纂修,清乾隆四十四年(公元1779年)木刻活字印本,藏于 江西省图书馆,今仅存卷首、第三卷、第五卷、第九卷,另有一部今仅存卷首、第九卷。

  江西万载辛氏族谱三十卷,首一卷 ,(清)辛炳晟等纂修,清嘉庆九年(公元1804年)木刻活字印本,藏于江西省图书馆 ,今仅存第一~五卷、第八~十二卷、第十四卷、第十九~三十卷,另有一部今仅存卷首、第五卷。

  江西万载辛氏幼房谱十卷,(清)辛介福等纂修,清道光十六年(公元1836年)木刻活字印本,藏于江西省图书馆,今仅存第一卷、第六~七卷、第十卷 。

  江西万载辛氏幼房谱七卷,首一卷,(清)辛守质等纂修,清光绪元年(公元1875年)木刻活字印本,藏于江西省图书馆,今仅存卷首、第一~九卷,另有一部今仅存第一卷、第九~十卷。

  江西万载辛氏六房谱,(清)辛锡庚等纂辑,清光绪三十年(公元1904年)木刻活字印本四册,藏于江西省图书馆。

  江西万载辛氏幼房谱八卷,末一卷,(民国)辛际唐等纂修,民国三年(公元1914年)木刻活字印本,藏于江西省图书馆,今仅存第一~七卷、卷末第二卷 。

  山西享县辛氏族谱四卷,民国辛在勤纂修,民国三十年(公元1941年)泰来堂石印本四册藏于吉林大学图书馆。

  

  江西万载万载辛氏幼房谱,著者待考,民国三十五年(公元1946年)木刻活字印本十四册,藏于江西省图书馆。

  万载辛氏幼房四修谱,著者待考,民国丙戌年(公元1946年)木刻活字印本十三册,藏于江西省图书馆。

  万载辛氏幼房四修谱,著者待考,民国丙戌年(公元1946年)木刻活字印本十七册,藏于江西省图书馆。

  辛氏幼房艺文微一册,著者待考,木刻活字印本一册,存于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万载辛氏幼房谱十三卷 ,著者待考,民国年间木刻活字印本共十三册,藏于江西省图书馆。

  辛氏历史

  据《元和姓纂》、《广韵》等所载,夏王启封庶子于莘(即今陕西合阳地区),古人惯以地为氏,后由于莘与辛音近,遂去“艹”为辛姓,称辛氏。夏传至桀时灭亡。

  商朝时期,辛氏族人于史书鲜见,商末有史官辛甲,西周时受封于长子(今山西长子),其子孙遂开始在山西落籍。

  春秋战国时期,晋国有辛俞、辛寥,周王朝国都(今河南洛阳)有辛有,鲁国有辛栎,表明辛氏族人在此际已播迁于今河南、山东境内。

  两汉之际,辛氏族人在陇西(今甘肃临洮)已形成大的聚落,特别是辛庆忌家族世代显贵,更为后世辛氏陇西郡望的形成打下了坚实基础。此际还有赵人(今河北)辛垣平。由此可知,辛氏族人已经遍布北方。

  魏晋南北朝时期,在陇西繁衍的辛氏已经族大人众,枝繁叶茂,而且高官不断,数量众多,辛氏陇西郡望已经形成。另外,在雁门一带的辛氏族人形成了辛氏历史上的第二大郡望——雁门郡。此际,由于陇西郡望的带动,辛氏族人在今甘肃兰州也形成大的聚落。另外,辛普明由河南徙居会稽(今浙江绍兴),当为辛氏族人入迁江南第一人。

  隋唐时期,陇西仍是辛氏族人主要繁衍之地,并出现了辛氏历史上的唯一一位宰相:辛茂将。

  五代十国至两宋时期,在今陕、晋、豫、冀、鲁等地辛氏族人发展迅速,尤其在今山东境内,辛氏族人繁衍的尤为兴盛。随着南宋偏安江南,南方出现了更多的辛氏人家,并且已有辛氏族人入闽。

  元朝时期,有辛氏族人迁居新疆。

  明朝初期,山西辛氏族人作为明朝洪洞大槐树迁民姓氏之一,被分迁于陕西、甘肃、宁夏、河南、山东等地。明朝以后,辛氏在中国分布广泛,尤以山东辛氏繁衍最胜。

  清朝康乾年间以后,河南、河北、山东之辛氏族人闯关东者甚众,其中山东辛氏为中坚力量。

  辛姓在宋版《百家姓》中排名第379位。在2013年中国姓氏人口排名第145位。

  中国辛姓的人口约一百一十万七千余,占人口总数的0069%左右,主要集中于吉林、山东、辽宁、黑龙江四省,占中国辛姓总人口的71%。

福建武夷山邱姓是否为孔子真正后裔?鲜卑丘穆陵氏是否是山东姜子牙-丘穆公祖先传说之原型?亦或是蒙古人汉化后组群认同的祖源伪托?

我姓邱,名叫邱晨,现居天津,生于1988年12月11日,今天就是12月11日,我31岁了,基因检测出来非常开心,我的Y染色体为Q1a1a1a1a。在我生日这一天我啰嗦一下,以便怀念一下我的爷爷和祖先吧……我上网搜孔子后裔曲阜地区孔姓后人的Y染色体有Q1-M120,不知道和我这个Y染色体Q1a1a1a1a有没有血缘上的关系?这个M120到底是啥?怎么查?小的时候听我爷爷说,祖上是孔子的真正后裔,世袭丘明道的称号,说是明代的皇帝封的世系真人,有道教的传统,到我这一代是第88代。据说这个 称号是个组织代号,我也不太清楚来龙去脉。我一直对这些说法抱以怀疑的态度,明代皇帝封的为啥到我这辈有88代多,为何不从明代始封的算第一代?孔子现在的后裔最多是七十多代,到我这个88代就很奇怪,而且我是88年出生的怎么就这么巧合?孔子是儒家的宗师,而我这个又是道教传统?汉族传统是有名讳的,孔子名丘,名讳的传统是否从先秦就有,以及姓氏合一好像是战国-汉代之后随着社会结构的变化才比较稳定的确定下来的,是否有以先人的名字为姓的可能,这些问题都是我的困惑,我爷爷也无法解释。但是族谱由于上世纪众所周知的原因被人强行焚毁,导致现在没有文献资料去查证这些传说,是不是祖上高远其来者的美好假托,因此希望借助基因检测的方式来证明或证伪,以下仅列我爷爷给我讲的家族传说,因为听的时候太小,我小的时候让我爷爷写过回忆录,但是后来怎么也找不到了,可能记忆也有偏差,希望以后有空能在我那些书堆里找到我爷爷那份回忆录吧,也算是对祖先的怀念。祖先传说:小时候听我爷爷说,祖上是福建浦城、崇安地区的人(现属武夷山地区),祖上是天地会这类社会组织的成员,一直致力于反清复明的秘密事业,有一部分族人迁居南洋筹备资金,有一部分族人迁居京杭大运河一线,试图建立南北秘密沟通渠道,我的祖先就是在清初迁居天津的。据我爷爷说,家谱上记载,祖上是孔子的真正后裔,为躲避战乱随孔子的弟子逃到越国。由于各种历史原因一直隐姓埋名,世代与越国人生活在一起,但是保留自己族群的生活习惯和风俗,族谱记载汉代以后一直隐居在武夷山地区。家谱中记载家族分为14山堂多用《山海经》中的仙山名称命名,比如有方山堂、龙山堂、明山堂、常山堂、荒山堂等……这些山堂各自有各自的职责负责不同山头和神灵的祭祀活动,还有很多葬俗和礼仪建筑的规制(据我爷爷说他印象最深的是一种叫做明堂的圆形建筑,看起来像是一口井,但是建在山顶,我小时候开玩笑觉得那可能是外星人的发射基地,都是儿时的美好回忆……)。后来由于历史原因各个山堂都慢慢消亡或合并了。各山堂的祭祀服饰和祭祀礼仪规则等,只记录在家族秘密族谱中,用特殊的文字书写(据我爷爷说族谱中大部分都是用汉字书写的,但是有些文字看起来特别像汉字但像是道教的符咒文字,有些段落又特别像是梵文巴利文,据说是用那些文字拼写一些我们族群特殊的语言,好像是汉字无法写出来的一些词汇……不知道是为了神秘主义的某种崇拜,还是某些古老的民族语言传承?),但现在那本族谱被人为焚毁后,也都死无对证,只有这些残存的记忆留存下来。我们家这一支系据说一开始属于明山堂,后来由于龙山堂的势力比较大,清代以来就一直依附于龙山堂的势力做漕运贸易(盐茶类),我们家祖先就是迁居在天津和沧州、黄骅一带的,世代习武做些漕运和镖局的生意,也有族人学文做些漕运师爷文书的工作,还有一部分捐一些武职,可能也是为了帮助生意兴隆或者是脸上贴金吧。清末的时候据说族中人口很多,但是多数人参加了清末的各种政治活动和战争,最后都杳无音讯了,只有我家这一支存活下来,我的父亲的字辈由于家谱被烧毁而失落无考,和历史原因就取当时苏联航天员加加林的名字,也算是赶上了当时的时髦,我爷爷叫邱恩椿我记得我爷爷还有两个堂兄弟叫邱恩桐、邱恩柏、我的曾祖父(爷爷的爸爸)排行第九叫邱宝元曾一直担任文书工作,据说解放天津时的城防图就是我祖父偷着从市政府誊录交给地下党的,我对于家族中人名也就记得这么些了,我爷爷说我的曾祖父会说一些闽南语和粤语,但是他的那些语言又有自己族群的特色,和纯正的闽南语和粤语也有区别,民国时期我的曾祖父还和南方的部分族人有联系(应该是龙山堂的人),据说还有个堂兄后来下南洋去了,好像是去了泰国。寻根溯源:前些年去祖籍地去问,武夷山地区和福建的邱姓族人多认为自己是姜子牙的后代,族谱也多写的是姜子牙的后裔。我爷爷给我讲的家族传说比较多,比如历史上由于族中人口太少,为了自保不断融入外族人,其中有逃避鲜卑人,蒙古人追杀的人,还有和其他当地人通婚后改姓邱的人,也曾提过姜子牙后裔问题,他说宋代时期姜子牙是武圣人,就类似于今天的关老爷的地位,福建地区多有崇拜泰山石敢当的族群,可能是这些人制造了姜子牙后裔的传说,我爷爷对于自己是谁的后代也比较感兴趣,研究的也比较多,但是当时没有分子人类学,现在想来他晚年多半是从文化学的角度来溯源吧,他觉得孔子及其弟子多半有东夷人的血统,过着习惯到处迁徙的生活方式。祖先传说是越王的国师,一直生活在闽越之地,因此我爷爷对吴越战争问题也比较感兴趣,他觉得吴国人可能是舜帝的后裔,而非姬周的后人,他们可能冒认祖先了,小的时候听到这些分析就非常感兴趣,我爷爷还经常给我买恐龙杂志,因此我小的时候对恐龙,对考古,对于神仙方术非常感兴趣。家谱上曾记载过五代-宋不断有北方人迁徙到武夷山地区,我们的祖先友好的接纳了他们。现在福建地区邱姓多说自己是姜子牙儿子丘穆公的后代,不知这个是不是跟鲜卑的丘穆陵氏有关系?毕竟历史上查不到丘穆公这个人,而鲜卑的丘敦氏、丘林氏,是否是与土著的邱姓族人融合后形成的?我查了下微基因鲜卑人的基因多是C,好像没看见有Q的,不知道我这个Q跟孔子是不是有关系,我看元朝的阔里吉思也是这个Y染色体的,不知道他这个是不是和我们家这个族群有关系,我家这个所谓族谱的真实性到底有多高?是否是宋代批量制造族谱的产物?如果是的话那么我们加这个和蒙古人和鲜卑人或者和孔子到底是啥关系?还望有识之士畅所欲言,非常感谢!

瓦屑坝后人移民湖北的家谱

大冶《余氏宗谱》:“一世祖捻,南宋人,世居江西南昌县瓦屑坝。第三世壁胜生荣叔、荣英。荣英自江西徒居湖北大冶。”

黄陂《谢氏族谱》:“谢伯六于洪武七年(1374年)自江西南昌府丰城县筷子巷瓦屑墩迁黄陂西南乡共木岗。”

爱莲堂《冈邑月峰周氏宗谱》:“始祖鼎三公于洪武二年由饶州府乐平县瓦屑坝迁黄冈。”

黄冈敦伦堂《喻氏宗谱》:“始祖省一公籍乐平县,洪武七年奉旨迁黄冈下伍乡。”

黄岗孝友堂 《张氏宗谱·永宁菴叙》:“本族由饶州府乐平县瓦屑坝迁黄冈。”

黄岗同庆堂《张氏宗谱》宜堂公草谱序:“始祖世雄公于明洪武二年自饶州府乐平县地名瓦屑坝来楚入籍。”

黄岗三槐堂《王杨宗谱》:“南宋时因兵乱由山东迁江西省南昌县瓦屑坝,

元末再迁黄冈团风镇。”

黄冈德星堂《义门陈氏宗谱》:“迁黄始祖仁杰公由饶州府乐平县地名瓦屑

坝马桥下迁居黄州府黄冈县庶安乡龙丘。”

黄冈敦本堂《黄氏族谱》:“始迁祖自政,原籍江西饶州府瓦屑坝,明初徙

楚省落籍黄冈县邾城之南庶安乡。”

黄冈《吕杨陈氏宗谱》:“我始祖文泗公原籍江西饶州府都阳县瓦屑坝自元政不纲,义师四起,徐寿辉屯驻薪、罗、黄、汉,千里躁踊成墟。及明祖定鼎后我文泗公迁黄冈上伍乡青丘村,”

《夏氏宗谱·柏公判明》:“吾住江西饶州府瓦屑坝,起程到筷梓巷上船,到湖北省城,居住西门外。”

黄冈《许氏宗谱·大房支序》:“始祖明甫与兄清甫,于洪武二年由江西饶州府乐平县瓦屑坝迁入黄冈县庶安乡古龙丘碾斋湾。始祖因碾斋起湾名,意者,如盘石之安也。”

湖北郧西道光年间《杨氏宗谱》记载,其始祖为江西鄱阳瓦屑坝人,从陕南辗转迁移至鄂西北。

见诸方志与其它资料的还有:

薛家庄,薛兴一明初永乐、宣德年问由豫章南昌县瓦屑坝中平屯迁大冶纱帽山南麓左今薛家庄(今属陈贵镇)。[1]

湖北黄冈《库李宗谱》:始祖库义通,字道源,岁进士,公原籍江西饶州府乐平县泥儿垮瓦屑坝,于明洪武初奉父仲祥公、叔太叔祖万彝公、弟义益迁湖广黄州府。[2]

《黄陂县志》:该县东甘棠铺镇万姓宗族是明初由江西饶州府鄱阳县瓦屑坝过籍而来。

《黄冈县志》:陈姓“其先世在宋代自江西江州瓦西坝迁居浠水。后世由浠水分支居黄冈邱店、韦家凉亭。”

《古姓史话》:“洪武二年(1369年)抚州府临川县筷子巷瓦屑沟的古德七,移居湖北省红安县上新集古家湾。”

铜鼓嶂的景色介绍

铜鼓嶂峰顶平阔,约有数亩宽的平地。拂晓时置身峰顶,守候“云海浮金”,披霞挂彩,无不令人神往!即便天气阴霾,咫尺不辨,云遮雾涌,无穷变幻,亦有别样感受。站立峰巅,若天气晴朗,极目远眺,沟壑纵横,群山尽伏,梅江、韩江宛如素练飘向东南,梅州、潮州风光无限!

从铜鼓嶂峰顶而下约海拔1200米,有一大草坪,约有千亩,据说曾计划用作高山机场,地势平坦,花草丰茂。大草坪中间,泉水涓涓汇入,形成天然湖泊。湖水清冽透明,波光潋滟,观之神清气爽。访之乡人,因其稍下有铜锣村,故称此湖为“铜锣湖”。此湖遇百年大旱,其水亦不干涸。若遇多雨年份,茫茫荡荡,周围山峰,宛若岛屿,有“水浸铜鼓顶”之传闻。长白山有镜泊湖,天山有天湖,庐山有如琴湖,山之高而润泽,钟灵毓秀,造物者不负人,功巍巍矣!

铜鼓嶂属莲花山脉断裂带,在岩石风化、流水侵蚀作用下,随处可见千姿百态的奇石景观。人们根据其形象为不少景观取了名字,并赋予传说。如玉石佛手,说是雷神将军留下的手掌;仙人取宝,说是仙人正在向石橱取宝,说此处“金山银山,仙人正搬”;“金龟下山”,说是摸一下平安健康,摸两下升官发财;狮子潭,潭边有三块酷似狮子的大石,谓之三狮望峰;仙人叠石,大石上面累叠小石,再硕大石块覆之,成大、小、更大形状,望之危然却不倾倒;仙人踏石,石上有足迹,说是八仙过此所留;猴子抱颈,一石宛如美女站立当道,须如猴子般抱住其颈方能过之;船子潭,两块如船大石隐现潭中

铜鼓嶂山腰有一巨瀑,流水从几百米悬崖峭壁倾泻而下,汇成一潭,其水碧绿清澈,潭边多异木奇花,人称瀑为“七情_瀑”,称潭为“鸳鸯潭”。此瀑此潭传说诸多,有说一对恋人七次登上此_ 表达恋情;有说一对恋人在鸳鸯潭浸泡百天,表达百年好合;有说此_ 出有七个美丽女人,人称七花仙女,引来天下男儿求婚;有说一对恋人因婚姻不成,殉情鸳鸯潭中据说,附近乡民把到七情_ 当作考验对象的地方,山歌唱道:“你爱娶_无柬该,七情_水洗过来。水清情长连心爱,百年好合正和谐。”“七情_ 水清又清,洗了正知爱浅深。双双立下情侣愿,海枯石烂不变心。”

从砂田镇登山,历经22公里的盘田公路,一路奇观便直逼眼际:那庞大的山体,耸入云霄的高峰,加上山脉间流动的云潮,已不是正常看的“山”的概念了,分明是山的海洋、峰的巨浪,“粤东屋脊”造成了惊心动魄的气势。“云无心而出岫”,青黛的山与素练般的云雾反复较量,构成了一幅若幻若真山水写意画。铜鼓嶂为莲花山脉主峰,因其峰顶平阔,浑圆似鼓得名,并与潮州凤凰山、梅州阴那山的五指峰形成“三峰鼎立”之势。雄奇嵯峨的山势,造就了众多奇石景观:有玉石佛手、仙人取宝、百亩平地、狮子潭、金龟下山等。

登铜鼓嶂峰顶观日出是游客兴致最浓之处。凌晨4点从海拔1100米的铜鼓嶂宾馆出来,夜空繁星灿烂,启明星如指路明灯。行走山脊之间,听山风呼啸,伴明月同行,别有一番情趣。待晨曦初露,只觉置身云海之间,千峰万壑云雾缭绕,臣拜于脚下。俄顷,东方的灰调子突然明快起来,由弱而强,很快变得满天彩霞,一轮红日在七彩斑斓的云隙间一跃而起,好似飘浮在万顷波涛之中,崇山峻岭闪耀着鎏金的光芒,让人叹为观止!

铜鼓嶂位于丰顺县北部,方圆20多公里,山峦重叠,沟壑纵横,山清水秀,风景迷人。这里不仅拥有丰厚奇异的自然景观,而且有着许多人文景观。铜鼓嶂山势雄伟,海拔千米以上的山峰有三座。

主峰铜鼓嶂高1559.5米,比东岳泰山还高,是“粤东屋脊”。从梅州、韩江谷地仰望铜鼓嶂,犹如平地拔起,山势嵯峨雄奇。登临绝顶极目远眺,群山尽伏脚下,深谷悬崖撼人心灵,梅江、韩江宛如素练自西北向东南蜿蜒飘去。秋高气爽之时,极目东北可遥望梅州,东南可望见潮州,西北可望五华、兴宁,南可望丰顺。铜鼓嶂不仅有美丽奇特的自然景观,有“玉石佛手”、“仙人取宝”、“金龟下山”、“小峨眉山”、“水砾瀑布”、“水潭急流”等,而且还蕴含了许多有自身特色的人文景观,主要有:“太平军古战场”、“铜山佛国寺遗址”、“高山围龙屋”等。

在海拔1100米的铜锣湖上的围龙屋,是粤东海拔最高的客家围龙屋,它依山傍水因自然之势而建,以石为墙别有风姿。铜鼓嶂风景旅游区自然风景优美,类型多样,组合条件好,她为人们提供了以自然风光为主的多种自然景观观赏内容,集中了山地旅游资源中大量美妙佳景,环境幽雅,使游人既得到探胜游览,又受到大自然的陶冶。铜鼓嶂风景旅游区距县城汤坑84公里,距梅州市旅游胜地雁洋镇45公里,与梅州和潮汕地区联系十分便捷。丰顺县陆路交通随广梅汕铁路和梅坎路汕梅交通通车而更为方便,通向省内各地的公路系统日趋完善。从潮汕平原到铜鼓嶂只消2个多小时车程,而抵梅州市仅需1小时车程。我们深信,铜鼓嶂旅游景点将成为沟通梅州与潮汕旅游板块的新亮点。

铜鼓旅游攻略景点必去

铜鼓旅游攻略景点必去:

1、铜鼓县:隶属于江西省宜春市,地处赣西北边陲,修河上游,区域总面积155194平方公里,有海拔1000米以上山峰20余座,属典型的南方山区。境内著名的景点有南方红豆杉森林公园、天柱峰国家级森林公园、官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秋收起义铜鼓纪念馆等,喜欢的不要错过了。

2、南方红豆杉森林公园:位于江西宜春市铜鼓县,面积达4762公顷,以南方红豆杉群为主要特色,公园内有南方红豆杉20余万株,有“南方红豆杉之乡”的美誉。

3、天柱峰国家森林公园:位于江西省宜春市铜鼓县,包括天柱峰景区、铜鼓石景区、大沩山景区、龙门崖景区四大景区,森林覆盖率达95%,是国家级森林公园。公园著名的景点有天柱峰、观音晒鞋、九龙飞瀑、象鼻山、灵山栈道、九龙湖等。

4、官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江西宜春市铜鼓县,宜丰两县境内,总面积115005公顷,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森林覆盖率达938%,海拔千米以上的山峰有30多座,主峰麻姑尖海拔1480米,是集自然保护、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为一体的山岳型风景旅游区。著名的景点有双猴守官山、吊洞瀑布、回龙卧子潭、子母石等。

5、秋收起义铜鼓纪念馆:位于江西宜春市铜鼓县城西门肖家祠之旁,于1977年8月建成开放,展馆总占地面积5000平方米。建筑面积4400平方米,实用面积2200平方米。是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国家国防教育示范基地。

铜鼓的旅游景点有哪里

铜鼓县境内有江西南方红豆杉森林公园,面积达4762公顷,公园内有南方红豆杉20多万株,被誉为“南方红豆杉之 乡”;有天柱峰国家森林公园,总面积1万多公顷,公园内拥有国家珍稀保护动物22种,被誉为“江南生物世界”;官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在铜鼓县92万亩, 占全部面积的535%,森林覆盖率高达938%,是长江中游地区鄱阳湖、洞庭湖和江汉三大平原之间的重要“生态孤岛”。

天柱峰风景区

天柱峰风景区地处铜鼓县东部,主要景区方圆50平方千米,平均海拔350米,由天柱峰、九龙湖、灵石庵、九龙瀑等四部分组成,属典型的丹霞地貌,2000年2月,境内天柱峰森林公园被国家林业部批准为国家级森林公园;2007年被评为国家水利风景名胜区;2009年成功创建为国家AAA级景区。

毛泽东化险福地景区

毛泽东化险福地景区位于湖南省浏阳市张坊镇交界的铜鼓县排埠镇月形湾。1927年9月7日,毛泽东乔装成安源煤矿采购员,从安源出发,奔赴铜鼓,准备亲自领导秋收起义。一路上日夜兼程,绕过敌人重兵把守的萍乡,在9月8日进入浏阳张坊镇七溪村时,被张坊团防局的团丁抓住。团丁要把毛泽东押到民团总部去处死。在陈九兴的帮助下,毛泽东在吴家祠住了一晚,于9月10日到达铜鼓县城萧家祠,次日在铜鼓大沙洲阅兵,发动了秋收暴动(秋收起义),铜鼓是秋收起义前委所在地和指挥中心。

秋收起义铜鼓纪念馆

秋收起义铜鼓纪念馆建于1977年,正门“秋收起义铜鼓纪念馆”这九个大字由宋任穷将军在纪念秋收起义50周年(1977年)题写。2007年值秋收起义80周年,投入400多万元对该馆进行重新修缮。2004年被评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和“江西十大红色旅游景点”。

萧家祠

萧家祠是湘赣边秋收起义前敌委员会总指挥部旧址。该建筑始建于清光绪初年,总面积1950平方米,1987年被列为江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2年批准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排埠万寿宫

排埠万寿宫初建于清乾隆年间,为纪念许仙真君许逊而建。毛泽东“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战略思想从这里开始萌芽,所以排埠万寿宫也被称为“智慧宫”。

秋收起义阅兵广场

秋收起义阅兵广场占地面积40亩的滨水地带,建筑面积约25000平方米。整个阅兵广场的设计主题为:红色印象。 广场总体分为三个景观区:纪念广场区、休闲活动区,滨江景观区。

铜鼓县属于哪个市

江西省宜春市。

铜鼓县地处江西省西北边陲,修河上游,属于江西省宜春市。因城东有一巨石色如铜,形似鼓,击之有声,故名铜鼓。东邻本省宜丰县,南接万载县,西界湖南省浏阳市、平江县,北连九江市修水县。截至2015年,全县辖6镇3乡4个国有林场,共有90个村民委员会,1143个村民小组,13个社区居委会。

建制沿革

民国38年7月14日铜鼓解放,7月28日成立铜鼓县人民政府,隶属江西省人民政府袁州分区督察专员公署。

1952年9月,袁州专区并入南昌专区,铜鼓隶属南昌专员公署。

1958年12月,南昌专区改为宜春专区,铜鼓隶属宜春专员公署。

1968年2月,宜春专区改为宜春地区,铜鼓隶属宜春地区革命委员会。1978年7月,宜春地区革命委员会改为宜春地区行署,铜鼓隶属宜春地区行署。

2000年8月,撤销宜春地区,改设宜春市,铜鼓隶属宜春市。

铜鼓有什么好玩的地方?哪些景点必去?

1、天柱峰国家森林公园

2、仙姑坛景区

3、秋收起义铜鼓纪念馆

4、铜鼓九寨之杨家寨

5、汤里森林温泉旅游度假区

6、毛泽东化险地

还有163条相关问答,更多铜鼓新奇玩法,

铜鼓旅游景点

1、秋收起义纪念馆

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全省十大红色景点”之一,位于铜鼓县城定江东路,红色旅游景点,建于1976年,占地4300平方米。

2、天柱峰国家森林公园

位于秋收起义发源地——赣西北铜鼓县,总面积10512公顷,森林覆盖率高达95%,境内山清水秀、森林郁郁葱葱,既有群峰争艳,又有流泉飞瀑点缀其间,生态环境良好。

3、摩崖石刻群

于1983年公布为铜鼓县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铜鼓石”石刻,作为本县最闻名的石刻,本县因其取名,也因此而古今闻名。

4、邱家大屋

南方典型的客家民居,在铜鼓县排埠镇黄溪村,从县城至省道铜浏公路约七公里路程,向左拐过丰田大桥跨过定江,沿定江支流黄溪逆水而上三公里。

5、九龙湖水利风景区

坐落在江西宜春铜鼓县,有国家水利风景区称号,主要以九龙湖为依托而建,天柱峰、灵石庵、一线天、九龙瀑布等景点与九龙湖山水相依,湖面宽阔、纵深狭长、碧波荡漾、湖光山色,最窄处却不到百米。

辛氏族谱在哪个省

  辛姓,为传统汉族姓氏。以地为氏,尊启为辛姓得姓始祖。据《元和姓篡》记载:“姒姓,夏后启别封于莘,子孙去草为辛,遂为辛氏。“  ...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