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的所有封王

栏目:资讯发布:2023-09-22浏览:6收藏

明朝的所有封王,第1张

明朝的异姓王总共有

扬王陈公:逸其名。明太祖朱元璋母淳皇后之父(即朱元璋的外祖父),洪武二年追赠扬王。

徐王马公:佚其名。明太祖朱元璋妻马皇后之父。洪武二年追赠徐王。

中山王徐达:开国功臣之一。封魏国公,追赠中山王,谥“武宁”。

开平王常遇春:洪武二年卒于军,追封王,谥“忠武”。

岐阳王李文忠:初封曹国公,追封岐阳王,谥“武靖”。

宁河王邓愈:追封岐阳王,谥“武顺”。

东瓯王汤和:初封中山侯,进封信国公,追封王,谥“襄武”。

黔宁王沐英:初封西平侯,追封王,谥“昭靖”。

定远王沐晟:初袭侯,永乐六年七月以征安南功进封黔国公,正统四年卒,追封王,谥“忠敬”。

东平王朱能:靖难第二号功臣。永乐元年九月封成国公。永乐四年卒于军,追封东平王,谥“武烈”。

平阴王朱勇:朱能之子。永乐六年七月袭成国公。正统十四年没于土木堡,追封平阴王,谥“武愍”。

定襄王朱希忠:朱勇玄孙。嘉靖十五年袭成国公。万历元年卒,追封定襄王,谥“恭靖”。十一年追夺王爵。

河间王张玉:靖难功臣之一,战死于东昌,追封荣国公,谥“忠显”。洪熙元年追封河间王,改谥“忠武”。

定兴王张辅:张玉之子,靖难功臣之一。初封信安伯,进封新城侯,再晋英国公。正统十四年殁于土木,追封定兴王,谥“忠烈”。

宁阳王张懋:张辅之子。景泰元年袭爵。正德十三年卒,追封宁阳王,谥“恭靖”。

忠勇王金忠:本名也先土干。永乐二十一年以其部属归附,封王,赐姓名。宣德六年八月卒。

宣平王朱勇:抚宁伯朱谦之子。景泰二年袭伯爵,成化三年二月进封侯,成化十五年进封公,弘治九年二月卒,追封宣平王,谥“武庄”。

以下是同性王:

秦愍王 朱樉 朱元璋、嫡二子 1370年—1395年 洪武三年封。十一年就藩西安府。二十八年薨。

秦隐王 朱尚炳 朱樉、一子 1395年—1412年 洪武二十八年袭封。永乐十年薨。

秦僖王 朱志堩 朱尚炳、一子 1412年—1424年 永乐十年袭封。二十二年未娶薨。

秦怀王 朱志均 朱尚炳、庶二子 1424年—1426年 初封渭南王,永乐二十二年进封。宣德元年未娶薨。

秦康王 朱志ᐤ 朱尚炳、庶三子 1428年—1455年 初封富平王,宣德三年进封。景泰六年薨。

秦惠王 朱公锡 朱志ᐤ、嫡一子 1458年—1486年 天顺二年袭封。成化二十二年薨。

秦简王 朱诚泳 朱公锡、庶一子 1488年—1498年 成化四年封镇安王,弘治元年袭封秦王。十一年薨。无子。

秦安王 朱公铭 追封

秦庄王 朱诚澯 追封

秦昭王 朱秉欆 朱诚澯、庶一子 1501年—1502年 初袭临潼王,弘治十三年嗣封秦王。追谥其祖公铭为安王,父诚澯为庄王。十四年薨。

秦定王 朱惟焯 朱秉欆、庶一子 1510年—1544年 正德四年袭封。嘉靖二十三年薨。无子。

秦恭王 朱诚润 追封

秦顺王 朱秉柎 追封

秦端王 朱惟燫 追封

秦宣王 朱怀埢 朱惟燫、子 1548年—1566年 初封镇国中尉,嘉靖二十七年嗣封秦王。追谥其曾祖镇国将军诚润为恭王,祖辅国将军秉柎为顺王,父惟燫为端王。朱诚润,安庶二子也。四十五年,宣王薨。

秦靖王 朱敬镕 朱怀埢、庶一子 1569年—1576年 初封隆德王,隆庆三年袭封。万历四年薨。

秦敬王 朱谊澏 朱敬镕、嫡一子 1581年—1586年 万历三年封世子,九年袭封。十四年薨。无子。

秦肃王 朱谊漶 朱敬镕、嫡三子 1587年—1594年前 万历十三年封奉国中尉,十四年加封紫丨阳王,十五年进封。

秦景王 朱存机 朱谊漶、庶一子 1594年后—1626年后 天启年间封郡王,不知何年袭封。薨。

秦王 朱存枢 朱谊漶、子 ?年—1643年 不知何年袭封。崇祯十六年降李自成,十七年降清。隆武二年五月薨。

秦王 朱存 朱谊漶、四子 1649年 弘光元年五月,孙守法奉其起兵,封汉中王。永历三年,赵荣贵奉其为秦王,攻阶州,败投紫水河死。

永兴国

永兴懿简王 朱尚烈 朱樉、嫡二子 1403年—1418年 永乐元年封。十五年薨。

永兴恭宪王 朱志㙸 朱尚烈、庶一子 1423年—1454年 永乐二丨十年袭封。景泰五年薨。

永兴昭僖王 朱公鉐 朱志㙸、庶一子 1455年—1488年 景泰六年袭封。弘治元年薨。

永兴荣惠王 朱诚澜 朱公鉐、嫡一子 1492年—1507年 弘治四年袭封。正德二年薨。二子俱夭。

永兴庄定王 朱秉榉 朱诚?、子 1512年—1533年 朱诚澜从侄,正德六年以奉国将军嗣封。嘉靖十二年薨。王以从侄由将军进封,据例为冒。

永兴恭定王 朱惟熣 朱秉榉、庶一子 1540年—1573年 嘉靖十七年袭封。万历二年薨。王自首冒封,不再袭,除。

附永兴国宗理[1]

永兴府宗理 朱怀填 朱惟熣、子 1575年—?年 初封辅国中尉,万历四年二月命管理府事。

保安国

明朝保安国诸王 永乐元年(1403年)封

保安怀僖王 朱尚煜 朱樉、嫡三子 1403年—1410年 永乐元年封。七年薨。

保安悼顺王 朱志垌 朱尚煜、庶一子 1422年—1436年 永乐十九年袭封。正统元年薨。

保安庄简王 朱公链 朱志垌、嫡一子 1447年—1475年 正统十一年袭封。成化十一年薨。

保安荣穆王 朱诚潢 朱公链、嫡一子 1478年—1496年 成化十四年袭封。弘治八年薨。无子。

保安昭和王 朱诚渌 朱公链、庶一子 1498年—1502年 弘治十年以镇国将军进封。十四年薨。无子。

保安靖和王 朱诚漖 朱公链、庶二子 1508年—1519年 正德三年以镇国将军进封。十四年薨。

保安恭懿王 朱秉栈 朱诚漖、庶一子 1527年—15年 嘉靖六年以镇国将军袭封。因王父冒封,例不再袭,除。

附保安国奉祀宗室[1]

保安奉国将军 朱惟煡 朱秉栈、子 ?年

兴平国

兴平恭靖王 朱尚烐 朱樉、庶四子 1402年—1449年 洪武三十五年九月封。正统十四年薨。

兴平庄惠王 朱志 朱尚烐、嫡一子 1452年—1457年 景泰三年袭封。天顺元年薨。

兴平安僖王 朱公铄 朱志、庶一子 1458年—1476年 天顺二年袭封。成化十二年薨。无子,永永寿怀简王 朱尚灴 朱樉、庶五子 1402年—142丨0年 洪武三十五年九月封。永乐十八年薨。

永寿安惠王 朱志埴 朱尚灴、嫡一子 1431年—1470年 宣德六年袭封。成化六年薨。

永寿康定王 朱公铤 朱志埴、嫡一子 1472年—1473年 成化八年袭封。九年薨。

永寿庄僖王 朱诚淋 朱公铤、庶一子 1476年—1495年 成化十二年以镇国将军袭封。弘治八年薨。

永寿恭和王 朱秉欓 朱诚淋、庶一子 1497年—1538年 弘治十年以镇国将军袭封。嘉靖十七年薨。庶一子朱惟耀先卒,庶六子朱惟燱以母邵氏封妃,自谓嫡子当立,请袭得允。后惟耀子朱怀墡奏辨。会议以邵氏因内助进封,惟燱不得称嫡,乃以怀墡袭封。

永寿王 朱惟燱 朱秉欓、庶六子 1538年后—1549年前

永寿怀顺王 朱惟耀 朱秉欓、庶一子 追封 初封镇国将军,嘉靖七年卒,以子怀墡袭封。追谥怀顺王。

永寿荣靖王 朱怀墡 朱惟耀、庶一子 1549年—1550年 嘉靖二十八年袭封。二十九年薨。

永寿昭宪王 朱敬镛 朱怀墡、嫡一子 1552年—1605年前 嘉靖三十一年袭封,薨。

永寿康裕王 朱谊况 朱敬镛、嫡一子 1605年—1614年 万历五年封长子。三十三年袭封。四十二年薨。

永寿王 朱存㑚 朱谊况、庶一子 1617年—1644年 万历二十七年封长孙。三十三年改封长子。四十五年袭封。崇祯十七年陷李自成,薨。

永兴王 朱存梧 朱谊况、子 1649年—1656年 永历三年袭。十年正月薨。

安定国

明朝安定国藩王 洪武三十五年九月(1402年)封

安定王 朱尚炌 朱樉、庶六子 1402年—1418年 洪武三十五年九月封。永乐十六年削为庶人,发守愍王坟园,除。

渭南国

渭南王 朱志均 朱尚炳、庶二子 1403年—1424年 永乐元年四月封。

富平国

富平王 朱志ᐤ 朱尚炳、庶三子 1422年—1428年 永乐二丨十年封。

宜川国

宜川庄靖王 朱志堢 朱尚炳、庶三子 1426年—1448年 宣德元年封。正统十三年薨。

宜川荣顺王 朱公鋺 朱志堢、庶一子 1451年—1484年 景泰二年袭封。成化二丨十年薨。

宜川康僖王 朱诚灌 朱公鋺、庶一子 1490年—1496年 弘治三年以镇国将军袭封。九年薨。

宜川思裕王 朱秉㕃 朱诚灌、嫡一子 1500年—1522年 弘治十三年袭封。嘉靖元年薨。无子,除。

宜川王 朱敬鑃 朱怀?、子 ?年—1652年 永历六年七月薨。

临潼国

临潼惠简王 朱公铭 朱志ᐤ、庶三子 1442年—1474年 正统七年封。成化十年薨。

临潼和僖王 朱诚澯 朱公铭、嫡一子 1474年—1492年 成化十三年袭封。弘治五年薨。后子朱秉欆嗣秦封,郡爵不再袭。

临潼王 朱秉欆 朱诚澯、庶一子 1492年后—1501年前

镇安国

镇安王 朱诚泳 朱公锡、庶一子 1468年—1488年

隆德国

隆德王 朱敬镕 朱怀埢、庶一子 1550年—1569年 嘉靖二十九年十二月封。

郃阳国

明朝郃阳国诸王 编辑 正统七年(1426年)封

郃阳惠恭王 朱公镗 朱志ᐤ、庶四子 1442年—1471年 正统七年封。成化七年薨。

郃阳温穆王 朱诚泓 朱公镗、庶一子 1473年—1494年 成化十二年以镇国将军袭封。弘治七年薨。子朱秉柔,卒。

郃阳悼安王 朱诚浍 朱公镗、庶二子 1494年 弘治七年以镇国将军进封。本年薨。

郃阳安僖王 朱秉檄 朱诚浍、嫡一子 1508年 正德三年以辅国将军袭封。本年薨。无子,除。

汧阳国

明朝汧阳国诸王 正统十一年(1430年)封

汧阳端懿王 朱公鏳 朱志ᐤ、庶五子 1430年—1495年 正统十一年封。弘治八年薨。

汧阳安裕王 朱诚洌 朱公鏳、嫡一子 1497年—1502年 弘治十年袭封。十五年薨。

汧阳庄靖王 朱秉榛 朱诚洌、庶一子 1508年—1554年 正德三年袭封。嘉靖三十三年薨。二子俱未名卒,除。

紫丨阳国

紫丨阳王 朱谊漶 朱敬镕、嫡三子 1586年—1587年

崇信国

崇信王 朱谊㴖 朱敬镕、庶一子 1595年—1650年 万历二十三年以奉国中尉加封。永历四年二月薨。

某国

某王 朱存机 朱谊漶、庶一子 ?年 天启年间封郡王。不知何年嗣秦封,郡爵例不袭。

汉中国

汉王 朱存 朱谊漶、四子 1645年—1649年 弘光元年五月孙守法封汉中王。永历三年赵荣贵奉其为秦王,郡爵例不袭

明朝晋国诸王 洪武十一年(1378年)就藩太原府

晋恭王 朱 朱元璋、嫡三子 1370年—1398年 洪武三年封。十一年就藩太原府。三十一年薨。

晋定王 朱济熺 朱 、嫡一子 1398年—1414年 洪武三十一年袭封。永乐十二年为弟济熿诬构,废守恭王坟园。后事明,仁宗赐王冠服,令依子美圭养。宣德十年薨。

晋王 朱济熿 朱 、庶三子 1414年—1427年

晋宪王 朱美圭 朱济熺、嫡一子 1435年—1441年 永乐三年封世子,为叔济熿诬废,随父守坟。二十一年事明,封平阳王。宣德十年袭封晋王。正统六年薨。

晋庄王 朱钟铉 朱美圭、庶一子 1442年—1502年 初封榆社王,正统七年袭封。弘治十五年薨。曾孙朱知烊立。

晋靖王 朱奇源 朱钟铉、嫡一子 天顺三年封世子。弘治十四年薨。以孙知烊袭封,追封王,谥曰靖。

晋怀王 朱表荣 朱奇源、嫡一子 成化十四年封世孙。弘治六年薨。以子知烊袭封,追封王,谥曰怀。

晋端王 朱知烊 朱表荣、庶二子 1503年—1533年 弘治十一年封世曾孙。十六年袭封。嘉靖十二年薨。无子。

晋安王 朱表槏 追封

晋康王 朱知㸅 追封

晋简王 朱新㙉 朱知㸅、庶一子 1536年—1575年 嘉靖十二年以新化王长子奉敕管理府事。十五年嗣封晋王。追谥其祖秉槏为安王,父朱知㸅为康王。万历三年薨。

晋敬王 朱慎镜 朱新墧、嫡一子 追封或1578年 初封辅国将军。万历四年奉敕管理府事。六年卒。[1]七年追封,加谥。

晋王 朱敏? 朱慎镜、子 1578年 《明史》无此人。万历六年袭封。本年薨。[2]无子。

晋惠王 朱慎鋷 朱新墧、嫡三子 1579年 敬亲弟,嘉靖三十年封辅国将军。万历七年进封。本年薨。

附晋国宗理

晋府宗理 朱知 朱表楠、嫡一子 1586年—1589年 初封宁河王,万历十四年,因敏淳幼,暂兼赞理晋府事。万历十七年四月还政。

晋国续封

晋穆王 朱敏淳 朱慎鋷、嫡一子 1589年—1610年 万历十三年袭封。因年幼,暂由朱知赞理晋府事。万历十七年四月执政。三十八年薨。

晋裕王 朱求桂 朱敏淳、庶一子 1613年—1630年 万历三十九年请敕管理府事。四十一年袭,崇祯三年十一月薨,崇祯五年八月下葬。

晋王 朱审烜 朱求桂、嫡一子 1635年—1648年 崇祯八年袭封。十七年降李自成,寻降清。隆武二年五月被杀于北京。

附注

^ 《弇山堂别集》作有袭封及本年薨。

^ 《弇山堂别集》

高平国

明朝晋高平国藩王 永乐初封。

高平怀简王 朱济烨 朱 、庶二子 1403年后—1407年 永乐初封。五年薨。无子,除。

平阳国

明朝平阳国藩王 永乐十二年九月(1414年)辛未朔封。

平阳王 朱济熿 朱 、庶三子 1414年 初封昭德王。永乐十二年九月辛未朔封。后晋王朱济熺废,遂袭晋封。宣德二年通朱高煦事发,革爵,发高墙,除。

平阳王 朱美圭 朱济熺、嫡一子 1423年-1435年 永乐二十一年封平阳王。宣德十年嗣晋封,郡爵例不袭。

宁化国

明朝宁化国诸王 编辑 永乐二年(1404年)封。

宁化懿简王 朱济焕 朱 、庶四子 1404年—1450年 《弇山堂别集》作第五子。永乐二年封。景泰元年薨。

宁化僖顺王 朱美壤 朱济焕、庶一子 1452年—1471年 景泰三年以镇国将军袭封。成化七年薨。长子朱钟锜夭卒。

宁化王 朱钟鈵 朱美壤、庶二子 1472年—1491年 成化八年袭封。弘治四年革爵,发高墙。正德三年卒,准归葬。

宁化悼康王 朱奇㶏 朱钟鈵、嫡一子 追封 弘治三年封长子。十八年卒。嘉靖十年以子朱表樔袭封。追封王,谥悼康。

宁化康和王 朱表樔 朱奇㶏、庶一子 1529年—1570年 正德十三年以辅国将军管理府事。嘉靖八年乞封,准袭王。隆庆四年薨。

宁化恭端王 朱知爧 朱表樔、庶一子 1575年—1585年 嘉靖三十一年封长子。万历三年封。十三年薨。

宁化庄定王 朱新垄 朱知爧、庶一子 1591年—1593年 嘉靖三十一年封长孙。万历六年封长子。十九年袭封。二十一年薨。

宁化荣懿王 朱慎鐅 朱新垄、嫡一子 1599年—1610年 万历二十七年袭封。三十八年薨。

宁化王 朱敏济 朱慎鐅、嫡一子 1616年—?年 万历四十四年袭封。

庆成国

明朝庆成国诸王 编辑 永乐元年(1403年)封,别城汾州。

庆成庄惠王 朱济炫 朱 、庶五子 1403年—1429年 《弇山堂别集》作第四子。永乐元年封,别城汾州。宣德四年薨。

庆成恭僖王 朱美埥 朱济炫、庶一子 1431年—1447年 宣德七年以镇国将军袭封。 正统十二年薨。

庆成温穆王 朱钟镒 朱美埥、庶一子 1456年—1496年 景泰七年袭封。弘治九年薨。

庆成端顺王 朱奇浈 朱钟镒、嫡一子 1499年—1533年 弘治十二年袭封。嘉靖十二年薨。

庆成恭裕王 朱表栾 朱奇浈、嫡一子 1535年—1560年 嘉靖十四年袭封。三十九年薨。

庆成安穆王 朱知熑 朱表栾、嫡一子 1562年—1569年 《弇山堂别集》作朱知燫。嘉靖二十八年以镇国将军改封长子。四十一年袭封。隆庆三年薨。

庆成悼怀王 朱新ᐾ 朱知熑、嫡一子 追封 嘉靖四十二年封长子。四十三年卒,以子朱慎钟袭封,追封王,谥悼怀。

庆成荣懿王 朱慎钟 朱新ᐾ、庶一子 1571年—1606年 嘉靖四十二年以奉国将军改封长孙。隆庆六年袭封。万历三十四年薨。

庆成王 朱敏氢 朱慎钟、庶一子 1608年—1609年 万历三十七年以镇国将军袭封,薨。

庆成王 朱求棆 朱敏氢、庶一子 1609年—?年 万历三十八年封长子,同年袭封。

永和国

明朝永和国诸王 永乐九年(1410年)封,别城汾州。

永和昭定王 朱济烺 朱 、庶六子 1410年—1443年 永乐九年封,别城汾州。正统八年薨。

永和王 朱美坞 朱济烺、嫡一子 1444年—1448年 正统九年袭封。十四年以事取回京。

永和顺僖王 朱钟铗 朱美坞、庶一子 1469年—1474年 成化五年以奉国中尉乞封,准袭王。十年薨。

永和荣怀王 朱奇淯 朱钟铗、嫡一子 1476年—1488年 成化十三年袭封。弘治元年薨。

永和靖惠王 朱表 朱奇淯、嫡一子 1491年—1518年 弘治四年袭封。正德十三年薨。

永和安简王 朱知燠 朱表、嫡一子 1522年—1549年 嘉靖元年袭封。二十八年薨。

永和庄定王 朱新墥 朱知燠、嫡一子 1553年—1572年 嘉靖三十二年袭封。隆庆六年薨。长子夭。

永和恭懿王 朱慎镭 朱新墥、庶二子 1577年—1598年 万历五年袭封。二十六年薨。

永和王 朱敏䨟 朱慎镭、庶一子 1601年—1626年 万历二十九年袭封。天启六年薨。

永和王 朱求柱 朱敏䨟、庶一子 1626年后—?年 不知何年袭封。不知所终。

广昌国

明朝广昌国诸王 洪武三十五年九月(1402年)封。

广昌悼平王 朱济熇 朱 、嫡七子 1410年—1427年 洪武三十五年九月封。宣德二年薨。

广昌安僖王 朱美坚 朱济熇、庶一子 1433年—1454年 宣德七年袭封。景泰五年薨。无子,除。

附广昌国奉祀宗室

广昌镇国将军 朱钟䥏 朱美堣、庶二子 1465年—?年 朱美坚过继子。成化元年准封为广昌国镇国将军,承广昌王祀。

广昌辅国将军 朱奇澢 朱钟䥏、子 ?年

广昌奉国将军 朱表桧 朱奇澢、子 ?年

交城国

明朝交城国诸王 正统三年(1438年)封,别城平阳府。

交城荣顺王 朱美垸 朱济熺、庶二子 1438年—1475年 正统三年封,别城平阳府。成化十一年薨。

交城庄僖王 朱钟鐻 朱美垸、庶一子 1478年—1448年 成化十五年袭封。弘治十年薨。

交城荣惠王 朱奇淐 朱钟鐻、嫡一子 1450年—1452年 弘治十二年以镇国将军袭封。十四年薨。无子。

交城荣僖王 朱奇滽 朱钟鐻、庶三子 追封 初封辅国将军,加镇国将军。卒以子朱表杋嗣交城封。追封王,谥荣僖。

交城荣端王 朱表杋 朱奇滽、嫡一子 1510年—1511年 正德五年以辅国将军嗣封。六年薨。无子。

交城恭简王 朱奇洢 朱钟鐻、庶六子 追封 封镇国将军。卒,以子朱表㐬嗣交城封。追封王,谥恭简。

交城端和王 朱表㐬 朱奇洢、庶一子 1547年—1570年 嘉靖二十六年以辅国将军进封。以从弟承兄爵,自首冒封,不再袭。隆庆四年薨,除。

附交城国宗理[1]

交城府宗理 朱知鱬 朱表㐬、庶二子 ?年 初封奉国将军,万历年间管理交城府事。

以后不详

阳曲国

明朝阳曲国诸王 正统 二年(1437年)封,别城平阳府。

阳曲荣靖王 朱美垙 朱济熺、庶三子 1437年—1480年 正统二年封,别城平阳府。成化十六年薨。

阳曲王 朱钟鍑 朱美垙、庶一子 1483年—1484年 成化十九年以镇国将军袭封。二丨十年革爵。嘉靖元年卒。其子孙以本等官职管理府事,不得袭王,除。

附阳曲国宗理[1]

阳曲府宗理 朱表椲 朱奇?、子 ?年—1525年 钟鍑孙。初封辅国将军,嘉靖初管理府事。四年二月由弟表槾代管。

阳曲府宗理 朱表槾 朱奇?、子 1525年—?年 钟鍑孙。初封辅国将军,嘉靖四年二月管理府事。

阳曲府宗理 朱知 朱表槾、子 ?年—1544年 初封奉国将军,不知何年管理府事。嘉靖二十三年四月因贪污杀兄而撤职。

中间约一任不详

阳曲府宗理 朱表 朱奇?、子 1578年—?年 初封辅国将军,万历六年十月管理府事。

阳曲府宗理 朱知魵 朱表、子 1589年—?年 初封镇国中尉,万历十七年四月管理府事。

以后不详

阳曲国续封

阳曲王 朱敏渡 ?年—1646年 不知何年袭封。隆武二年八月薨。

明朝西河国诸王 编辑 正统二年(1437年)封,别城平阳府。

西河靖恭王 朱美埻 朱济熺、庶四子 1437年—1456年 正统二年封,别城平阳府。景泰七年薨。

西河顺简王 朱钟鑅 朱美埻、嫡一子 1457年—1484年 天顺元年袭封。成化二丨十年薨。

西河恭定王 朱奇溯 朱钟鑅、庶一子 1491年—1558年 弘治四年袭封。嘉靖三十六年薨。

西河康懿王 朱表相 朱奇溯、嫡一子 1560年—1587年 嘉靖三十八年袭封。万历十五年薨。

西河王 朱知燧 朱表相、庶一子 1590年—1597年前 隆庆六年封长子。万历十八年袭封,薨。

西河王 朱新甄 朱知燧、嫡一子 1597年—?年 万历二十五年封长子,同年袭封。

西河王 朱敏淦 ?年—1646年 不知何年袭封。隆武二年八月薨。

方山国

明朝方山国诸王 正统二年(1437年)封。

方山庄宪王 朱美垣 朱济熺、庶五子 1437年—1470年 正统二年封。成化六年薨。

方山昭僖王 朱钟铤 朱美垣、嫡一子 1472年—1480年 成化八年以镇国将军袭封。十六年革爵。正德六年薨。子孙俱以本等官职奉祀,除。

临泉国

明朝临泉国诸王 正统二年(1437年)封。

临泉庄简王 朱美塎 朱济熺、庶六子 1437年—1438年 正统二年封。三年薨。

临泉悼昭王 朱钟鏶 朱美塎、庶一子 1456年—1469年 景泰七年袭封。成化五年薨。

临泉荣穆王 朱奇湒 朱钟鏶、嫡一子 1472年—1514年 成化八年袭封。正德九年薨。

临泉王 朱表柃 朱奇湒、庶一子 追封 成化二十三年封镇国将军。正德十六年未袭卒。

临泉庄靖王 朱知炪 朱表柃、庶一子 152丨0年 正德七年奉敕管理府事。十五年准袭,未拜命卒。无子,除。

云丘国

明朝云丘国诸王 正统二年(1437年)封。

云丘简靖王 朱美堣 朱济熺、庶七子 1437年—1480年 正统二年封。成化十六年薨。

云丘端惠王 朱钟铤 朱美堣、嫡一子 1481年—1496年 成化十七年袭封。弘治九年薨。

云丘恭僖王 朱奇渲 朱钟铤、嫡四子 1499年—1518年 弘治六年以镇国将军改封长子。十二年袭封。正德十三年薨。

云丘顺荣王 朱表樟 朱奇渲、庶一子 1522年—1526年 嘉靖元年以镇国将军袭封。五年薨。无子,除。

宁河国

明朝宁河国诸王 正统二年(1437年)封。

宁河康僖王 朱美堛 朱济熺、庶八子 1437年—1485年 正统二年封。成化二十一年薨。

宁河安宪王 朱钟镂 朱美堛、嫡一子 1488年—1501年 弘治元年袭封。十四年薨。

宁河温简王 朱奇沄 朱钟镂、嫡一子 1508年—1559年 正德三年袭封。嘉靖三十八年薨。

宁河荣庄王 朱表楠 朱奇沄、嫡一子 1561年—1572年 嘉靖四十年袭封。隆庆六年薨。

宁河恭懿王 朱知 朱表楠、嫡一子 1575年—1592年 《弇山堂别集》作朱知㶮。嘉靖四十一年封长子。万历三年袭封。二丨十年薨。

宁河定惠王 朱新睚 朱知、庶一子 1595年—1598年 万历二十三年袭封。二十六年薨。无子,除。

闻喜国

明朝闻喜国藩王 永乐二十一年(1423年)秋七月丁酉封。

闻喜王 朱美埙 朱济熿、庶一子 1423年—1427年 永乐二十一年秋七月丁酉封。宣德二年因父被废而废之,除。

和顺国

明朝和顺国藩王 永乐二十一年(1423年)秋七月丁酉封。

和顺王 朱美增 朱济熿、庶二子 1423年—1427年 永乐二十一年秋七月丁酉封。宣德二年因父被废而废之,除。

榆社国

明朝榆社国藩王 正统六年六月(1441年)封。

榆社王 朱钟铉 朱美圭、庶一子 1441年—1442年 正统六年六月榆社王,正统七年嗣晋封,郡爵例不袭。

徐沟国

明朝徐沟国藩王 正统六年六月(1441年)封。

徐沟悼僖王 朱钟铎 朱美圭、庶二子 1441年—1485年 正统六年封。景泰元年薨。无子,除。

河东国

明朝河东国诸王 编辑 正统十三年(1448年)封。

河东昭靖王 朱钟鏸 朱美圭、庶三子 1448年—1484年 正统十三年封。成化二丨十年薨。

河东荣安王 朱奇淮 朱钟鏸、嫡一子 1487年—1514年 成化二十三年袭封。正德九年薨。

河东恭宪王 朱表枋 朱奇淮、庶一子 追封 初封辅国将军,加封镇国将军。正德五年卒。以子朱知炯袭封。追封王,谥恭宪。

河东荣懿王 朱知炯 朱表枋、嫡一子 1518年—1564年 正德十三年以辅国将军袭封。嘉靖四十三年薨。

河东端穆王 朱新墤 朱知炯、嫡一子 1567年—1570年 隆庆元年袭封。四年薨。

河东安裕王 朱慎键 朱新墤、庶三子 1575年—1602年 隆庆五年以辅国将军改封长子。万历三年袭封。三十年薨。

河东王 朱敏淴 朱慎键、嫡一子 1605年—1606年 万历十一年封长子。三十三年袭封。薨。

河东王 朱求杚 朱敏淴、嫡一子 1606年—?年 万历三十四年封长子,同年袭封。

太谷国

明朝太谷国藩王 正统十四年(1449年)封。

太谷怀僖王 朱钟鋐 朱美圭、庶四子 1449年—1458年 正统十四年封。天顺二年薨。无子,除

义宁国

明朝晋义宁国诸王 天顺二年(1458年)封。

义宁荣康王 朱奇渶 朱钟铉、庶二子 1458年—1496年 天顺二年封。弘治九年薨。

义宁僖裕王 朱表榇 朱奇渶、嫡一子 1497年—1509年 弘治十年袭封。正德四年薨。

义宁端靖王 朱知爀 朱表榇、嫡一子 1512年—1524年 正德七年袭封。嘉靖四年薨。

义宁康定王 朱新䵺 朱知爀、庶一子 1532年—1565年 嘉靖十一年袭封。四十四年薨。

义宁安僖王 朱慎铄 朱新䵺、庶一子 1571年—1585年 隆庆三年以镇国将军改封长子。五年袭封。义宁王 朱敏漽 朱慎铄、嫡一子 1588年—1610年 万历十六年袭封。三十八年薨。

义宁长子 朱求橘 朱敏漽、嫡一子 万历三十四年封长子。三十八年卒。无子,除。

河中悼怀王 朱奇溶 朱钟铉、庶三子 1465年—1484年 成化元年封。二丨十年薨。

河中康简王 朱表梈 朱奇溶、嫡一子 1489年—1533年 弘治二年袭封。嘉靖十二年薨。

河中恭靖王 朱知炬 朱表梈、嫡一子 1535年—1590年 嘉靖十四年以镇国将军袭封。河中王 朱新涂 朱知炬、庶一子 追封 嘉靖二十九年封镇国将军。万历十年卒。

河中安僖王 朱慎镔 朱新涂、庶一子 1594年—1614年 万历十六年以辅国将军改封长孙。二十二年袭封。

河中

太祖朱元璋(1328-1398)

年号“洪武”1368年称帝,在位31年

太祖朱元璋,安徽凤阳人,公元1368年8月,由朱元璋领导的起义军在大将徐达、常遇春等人的指挥下一举攻陷元大都--北京,宣告了元朝的灭亡。同年,朱元璋在建康(今南京)称帝,改元洪武,建立了明王朝,朱元璋是为明太祖。他死于1398年,时年71岁。

惠帝朱允炆(1377-1402)

年号“建文”1398年即位,在位5年

惠帝,太祖孙,皇太子朱标的次子,朱元璋在世时,大封王室,20多个儿子均封为亲王,分驻各地,惠帝登基后,进行削藩,以统一军事,惹恼诸王,燕王朱棣其兵北京,1402年攻入南京,惠帝一说被烧死,一说外逃。

成祖朱棣(1360-1424)

年号“永乐”1402年即位,在位23年

成祖朱棣,朱元璋的第四子,朱棣以入京除奸为名,发动了“靖难之役“。经过四年的战争,在1420年打败惠帝统治集团,夺取了明朝政权,建元永乐,是为明成祖。

1421年迁都北京,并下令编纂了《永乐大典》。死于1424年,时年65岁。

仁宗朱高炽(1378-1425)

年号“洪熙”1424年即位,在位1年仁宗,明成祖长子,仁宗政治比较清明,采取一些缓和社会矛盾的措施。在位1年,死于1425年,时年48岁。

宣宗朱瞻基(1398-1435)

年号“宣德”1425年即位,在位11年

宣宗,仁宗长子,他和其父一样,比较能倾听臣下的意见与仁宗并称“仁宣之治”,宣宗时君臣关系融洽,经济也稳步发展。宣宗死于1435年,时年38岁。

英宗朱祁镇(1427-1464)

年号“正统”“天顺”(1435-1449;1457-1464)在位,在位23年

英宗,宣宗长子,即位时才9岁,被宦官王振专权,1449年,瓦喇大举南侵,王振惬英宗亲征,英宗被俘,史称“土木之变”,1450年,被放回,直到1457年,才又即位。死于1464年,时年38岁。

景帝朱祁钰(1428-1457)

年号“景泰”1449年即位,在位9年

宣宗次子,英宗被俘后被拥立为帝,即位后,用于谦为兵部尚书,粉碎了瓦喇对北京的进攻,迫使瓦喇放回英宗,英宗放回后,景帝将其软禁,直到1457年,景帝病危时,英宗才又被拥为帝。景帝死于1457年,时年30岁。

宪宗朱见深(1447-1487)

年号“成化”1464年即位,在位24年

宪宗,英宗长子,宪宗好方术,溺于女色,致使宦官“奸欺国政”。1487年,宪宗死,时年41岁。

孝宗朱佑樘(1470-1505)

年号“弘治”1487年即位,在位19年

孝宗,宪宗三子。孝宗“更新庶政,言路大开”,使英宗朝以来奸佞当道的局面,得以改观。被誉为“中兴之令主”。死于1505年,时年36岁。

武宗朱厚照(1491-1521)

年号“正德”1505年即位,在位17年

武宗,孝宗长子。好逸乐,贪女色,是明朝有名的荒唐皇帝,因荒*过度,死于1521年,时年31岁。

世宗朱厚璁(1507-1566)

年号“嘉靖”1521年即位,在位46年

世宗,宪宗孙,父兴献王。世宗前期颇有一些作为,诛杀宦官,节用宽民,但后期荒*无度,政治腐败,多次爆发农民起义世宗因服丹药中毒死,时年60岁。

穆宗朱载垕(1537-1572)

年号“隆庆”1566年即位,在位7年

穆宗,世宗第三子。在位7年,死于1572年,时年36岁。

神宗朱翊钧(1563-1620)

年号“万历”1572年即位,在位48年

神宗,穆宗第三子。即位时才10岁,由皇太后陈氏及李贵妃主持政务。神宗亲政后,深居宫中,荒*享乐,政治腐败,神宗时,北方努尔哈赤建立后金,窥视中原。神宗死于1620年,时年58岁。

光宗朱常洛(1582-1620)

年号“泰昌”1620年即位,在位1月

光宗,神宗长子。是一个贪财好色的皇帝,由于*欲过度,即位当天就病倒了,后因服用丹砂过度而亡。时年39岁。

熹宗朱由校(1605-1627)

年号“天启”1620年即位,在位8年

熹宗,光宗长子。在位时任用宦官魏忠贤,致使政治腐败。努尔哈赤乘机攻占沈阳。熹宗死于1627年,时年23岁。

思宗朱由检(1610-1644)

年号“崇祯”1627年即位,在位17年

思宗,光宗第五子。即位后,诛杀魏忠贤,颇为勤政,勉力振作,无奈积重难反,各地农民起义不断爆发,北方皇太极又不断骚扰入侵,又崇祯性多疑,刚愎自用。终于在1644年,李自成攻入北京,崇祯帝在景山自缢身亡。时年35岁。死前于兰色袍服上大书“勿伤百姓一人”。

  弘治年间的六部尚书,前后共有二十五人:

  吏部:王恕、耿裕、屠滽、倪岳、马文升。

  户部:李敏、叶淇、周经、侣锺、秦纮、韩文。

  礼部:周洪谟、耿裕、倪岳、徐琼、傅翰、张升。

  兵部:余子俊、马文升、刘大夏。

  刑部:何乔新、彭韶、白昂、闵珪。

  工部:贾俊、刘璋、徐贯、曾鉴。

  在这二十五人里面,除了屠滽、徐琼、白昂、徐贯以外,其余的二十一人皆在《明师》有传。其中比较差劲的,惟有周洪谟而已。周是宪宗遗留下来的礼部尚书,到了弘治元年十月便退休了。

  建树最多,是王恕、李敏、马文升、刘大夏、何乔新、贾俊、曾鉴。

  王恕是陕西三原人,正统十三年进士,历官大理寺左评事、左寺副、扬州知府、江西右布政使、河南左布政使,以右副都御史巡抚南阳荆襄,巡抚河南,升左副都御史,内调为刑部右侍郎,外调以本官总督河道,转任南京户部左侍郎,又以右都御史巡抚云南,改任南京都察院“掌院”(右都御史),改任南京兵部尚书,改任右副都御史巡抚南畿,于成化二十年复任南京兵部尚书,在成化二十三年十一月被孝宗召回京师,任为吏部尚书。次月,加官太子少保。

  他在巡抚南阳荆襄之时,帮助了白圭打平“大盗刘通”;在总督河道之时,疏浚了高邮湖与邵伯湖,修理了雷公塘、陈公塘与勾城塘的水闸;巡抚云南之时,对镇守中官钱能一点也不客气,一连参了钱能很多次,“直声动天下”;在巡抚南畿(南直隶,江苏安徽两省)之时,以常州的羡米(积馀的税粮)六万石代补当地人民所缴的夏税的不足之数,又用其他各府的盐钞积余之数,“补”了六百万贯(?)。南畿有些地区这时候有水灾,他奏准宪宗,豁免了秋粮六十万石。宦官王敬,带了一个妖人王臣,到南畿来采买“药物珍玩”,又叫苏州的秀才抄写妖书(炼丹术之类),并且诬控了常州知府孙仁,把孙仁抓下牢里。王恕上疏救孙仁,告王敬、王臣。结果王敬坐了牢,王臣被斩首,孙仁被释放。

  他回任南京兵部尚书以后,又上疏救林俊。林俊是刑部员外郎,因反对妖僧继晓而下狱。王恕在疏中向宪亲说:“天地止一坛,祖宗止一庙,而佛至千余寺,一寺立而移民居且数百家,费内帑且数十万。此舛也。俊言当,不宜罪。”结果林俊被打了若干棍,从轻发落。全国人心大快,流行了一句话:“两京十二部,惟有一王恕。”

  王恕在孝宗朝中担任吏部尚书,从成化二十三年十二月到弘治六年五月。他悉心整饬吏治,在弘治六年一举而罢黜了全国大小官僚两千人左右。当时的大学士之一邱浚,颇不以为然,选了其中的九十人,请孝宗特旨保留。理由是,这九十人“非贪暴有显迹者”。孝宗准了邱浚的奏。王恕因此而一再辞职,孝宗准他退休。继任的耿裕、屠滽、马文升,均能遵守成规。

  户部尚书李敏,是河南襄城人,进士出身,历官御史、巡抚、漕运总督。他在成化二十三年至弘治四年的户部任内,也作了不少事。其中最重要的一件,是把北方的北畿(河北)、山西、陕西,这三省的夏秋两税,以银折粮,按照每石一两计算。山东、河南二省的输边之饷,亦已在他巡抚大同之时,实行了这个以银折粮的办法,省掉了公家的浮费,免除了运卒的劳苦。此外,他又请准了孝宗,把充公的罪人庄田,招老百姓承租,每亩收租银三分。他颇想把当时所有的在北畿的皇庄(皇家的庄田)一万二干八百顷,与勋戚及宦官的官庄三万三千一百多顷,一概革除皇庄的名目,斥逐鱼肉农民的“庄头”(管庄),改为官田,招老百姓承租,每亩收租银三分;官庄由政府代收租银,转交田主。这一个建议,孝宗由于缺乏魄力,未肯接受。

  继任的户部尚书叶淇,是山阳(淮安)人,干到弘治九年,改变了“盐商开中”的办法,准许盐商用银子交到京师的太仓库,代替米粮。这件事,利害参半。所谓“盐课”是增加了,但是边军所需要的粮食却受影响。本来,在明朝初年,边军有所谓“军屯”供应粮食,此时的军屯业已腐化。叶淇以后的户部尚书,周经、侣锺、秦纮,均想有所作为,可惜都斗不过外戚宦官的恶势力,整顿不了明朝的财政。外戚,是孝宗皇后的两个弟弟张鹤龄与张延龄;宦官,以李广为最坏。孝宗对张皇后专爱,连带地也姑息了鹤龄、延龄,准他们滥请“官地”与民地为庄田,准他们擅请长芦场的盐引(运盐的执照)十七万引之多,每引只出价银五分,以致后来的“奸商”纷纷援例,请去了两淮的所谓“旧引”一百六十万引之多。这是孝宗一生,最令人惋惜的美中不足之处。两浙的盐引,孝宗也准许管织造的宦官,每年拨走五千引。李广在盐的方面所获得收人,传说有一万万两以上。他常常矫旨发表“传奉官”,接受文武百官的馈赠,使得孝宗的政府几乎重蹈宪宗的覆辙。孝宗以为他深通画符念咒与风水之术,听他的话,造毓秀亭在宫城内的厅岁山,却死了最小的一位公主;不久,太皇太后周氏所住的清宁宫又失了火,太皇太后大怒,说“今日李广,明日李广,果然出事!”李广畏罪自杀,孝宗却颇想替他立一个祠堂,赐匾。大学士刘健竭力反对,才作为罢论。但是,孝宗仍隆重地祭了李广一番。

  礼部的尚书,从弘治元年十月开始,到正德二年闰正月,先后为耿裕、倪岳、徐琼、博瀚、张升。耿裕为人方正,劝孝宗驱逐番僧,孝宗虽则未能完全接受他的意见,却也只准一百八十二人留下,把成千的番僧逐走。倪岳于继任礼部尚书以前,先作了若干年礼部右侍郎与左侍郎,对明朝的制度典章十分熟悉。当了尚书以后,他奏准孝宗规定王府建筑的格式,不许僭越,略为纠正了当时朝野的奢侈之风。礼部奏陈“灾异”一向是每年一度的例行公事,倪岳把这些灾异按月按日排列,博引经史,让孝宗知道警惕。徐琼,不是一个正人,全靠与张皇后有亲戚关系,而获得了尚书的位置。傅瀚很好,但在任不到两年,于弘治十五年死在任上。张升是成化五年的状元,他位卑职小,仅为詹事府庶子之时,便敢于上疏直指大学士刘吉之奸。当了礼部尚书以后,勇气不减当年,终于在孝宗死后斗不过刘瑾,在正德二年告老回家。

  兵部的三位尚书,余子俊、马文升、刘大厦,最了不起。关于余马二人,笔者已经写了专节介绍。余在弘治二年二月病故,马文升在兵部王持了十二年又八个月,到弘治四年十月转任吏部。刘大夏作到正德元年五月,退休。

  马文升才兼文武,历任封疆,对当时兵政的症结,了然于胸中,颇想大有作为,虽由于明朝积弊已深,不能一一照他的理想去做,却也保住了边界,整饬了军队。达延汗对他无可奈何,吐鲁番侵略哈密,被他派遣许进、彭清等人申讨,予以膺惩。他对于培养民力,十分关心,劝孝宗节用薄税。

  刘大夏也是出身进士,他在兵部先当小官,由职方主事(管地图等项工作的科员)做到郎中(司长),被余子俊倚为左右手。其后,由于一时气愤,打了宦官阿九,被宪宗关下诏狱,几乎送命,为另一位(好的)宦官戴怀恩所救,罚打二十棍了事。再其后,历官福建参政,广东布政使,于弘治六年以有副都御史的官职,到河南治河。那时候,黄河在张秋镇决口。他先疏浚了贾鲁河,孙家渡与四府营的上流,分掉水势,然后又在胙城至徐州之间,造了三百六十里长的河堤。在明朝的历史之中,他是治河最成功的一人。孝宗升他为左副都御史,转户部左侍郎,又兼左佥都御史,到宣府整理兵饷。最后,于升任兵部尚书以前,被任命为“右都御史,总制两广军务。”

  刘大夏在兵部尚书任内,颇想痛施一番改革。他坦白地告诉孝宗,天下已经民穷财尽。孝宗大为惊讶,问他说:“祖宗以来征敛有常,何今日至此”他回答“正谓不尽有常耳。如广西岁取铎木,广东岁取香药,费固以万计,他可知矣。”孝宗又问他军人的情形。他说,“穷与民等。”孝宗说,“居有月粮,出有行粮,何故穷?”他回答,“其帅侵克过半,安得不穷。”

  于是,孝宗下旨严禁军帅的侵克。

  以前汪直所赖以跋扈的御马监,养着四个卫的“勇士”。这四卫的“虚额”最多,刘大夏便从这四卫下手,同时也请孝宗停办了不少的“织造”与“斋醮”。他向孝宗上疏痛陈“兵政十害”,把漕军、番上(轮流入京侍卫的兵)、边军,各方面的积弊一一报告。孝宗接受了他的很多建议。不过,凡是牵涉到权贵与近幸的,大都“留中”(搁在宫中,没有批示下来)。

  他主张把布在各地的“镇守中官”,一律撤召回京。孝宗不肯。武宗即位以后,他参劾最贪残的几个镇守中官(在江西的董让,在苏州的刘琅,在陕两的刘云,在山东的朱云),碰了武宗的大钉子,告老退休。

  刑部的尚书是何乔新、彭韶、白昂、闵珪。何乔新是一个正人,不见容于刘吉,被刘吉的党羽御史邹鲁诬告受贿,而孝宗竟然准他辞职。这是孝宗糊涂的地方。彭韶也是一个正人,也是被刘吉挤走的。白昂在《明史》之中无传。闵珪敢于向孝宗犯颜直谏,执法不阿不苛,倒始终获得孝宗的优容,到了武宗正德二年才致仕还多。

  工部的尚书是贾俊、刘璋、徐贯、曾鉴。贾俊很知道节用,也敢于反对当时动辄调用京军作工的陋例。他认为政府的大工程,应以修造仓库与城池为限。诸王的府第与坟墓,应由诸王就自己的收人担负费用的一半。过去,全部是由政府担负。刘璋继任,对贾俊颇能萧规曹随。徐贯在《明史》中无传。曾鉴的作风,与贾俊、刘璋相仿,也是一个替国家省钱的人。宫内的针工局,要招收“幼匠”一千名,他竭力反对,向孝宗说:尚衣监、军器局、司设监,都已经收了一千名匠人,兵仗局而且收了二千名,现在针工局又来援例,这样下去,“其流无已!”孝宗因此而只准针工局招收五百名。(其实,五百名依然太多。)孝宗在弘治十六年一度召还所有的“织造中官”,不久却又听了邓镕的话,恢复这些中官的织造使命。曾鉴拚命反对,孝宗才勉强减少了织造的名额三分之一。

朱宸濠,正德十四年(1519),结果失败被杀。

朱宸濠(1479年—1520年),明代宁王朱权的第四代继承人,明太祖朱元璋五世孙,宁康王朱觐钧庶子,祖籍安徽凤阳,出生于南昌。“宸濠之乱(也称宁王之乱)”的发起者。

正德二年,宸濠先后贿赂太监刘瑾及佞臣钱宁、伶人臧贤等人,恢复宁王一系已裁撤的护卫,畜养亡命,随意杀逐幽禁地方文武官员和无罪百姓,强夺官民田产动以万计,并劫掠商贾,窝藏盗贼,密谋起兵。

又企图以己子入嗣武宗,取得皇位。太监张忠、御史萧淮等先后告发宸濠之罪行,武宗因下旨收其护卫,令其归还所夺之田。

宸濠得知消息后,于正德十四年六月十四日借口明武宗正德帝荒*无道,集兵号十万造反,杀巡抚孙燧、江西按察副使许逵,革正德年号,以李士实、刘养正为左、右丞相,以王纶为兵部尚书,集众号称十万,并发檄各地,指斥朝廷。

略九江、破南康,出江西,率舟师下江,攻占安庆。四十三天之后,朱宸濠大败,与诸子、兄弟一起为王守仁所俘,押送南京,交给张永。明武宗先放再抓,最后废为庶人,伏诛,除其封国。

扩展资料:

从高祖朱权开始,历代宁王与朝廷之间的矛盾重重。燕王朱棣发起靖难之役时,为谋得大宁诸军的助战,用计挟制宁王朱权,使大宁边军俱听其指挥,朱棣还哄骗朱权:“事成,当中分天下。”

燕王即皇帝位后,宁王要求改封苏州、钱塘等南方地方,均遭朱棣拒绝,宁王与皇帝间的矛盾由此而生。

朱权死后,其孙朱奠培嗣位,因“增造宫殿及派岁禄于进府县,奏请南昌城内东、西二湖”, 被时任左布政使的崔恭抵制而生怨恨,“遂劾奏(崔)恭不法,恭与按察使原杰亦奏奠培私献惠二王宫人,逼内官熊璧自尽。按问皆实,遂夺护卫”。

削去宁王护卫,改为南昌左卫,使自朱权以来与朝廷间的矛盾进一步加剧。朱宸濠反叛失败后,正德十五年十二月,朱宸濠在通州被处死,并遭到了焚尸扬灰的下场,既而明政府废除宁王封国。

经过这次剧烈的变故,宁王府这支宗族终于归于平静,彻底安于眼前的地位和处境。

——宸濠之乱

——朱宸濠

文征明(1470-1559),原名壁,字征明。四十二岁起以字行,更字征仲。因先世衡山人,故号衡山居士,世称“文衡山”,明代画家、书法家、文学家。汉族,长州(今江苏苏州)人。生于明宪宗成化六年,卒于明世宗嘉靖三十八年,年九十岁,曾官翰林待诏。诗宗白居易、苏轼,文受业于吴宽,学书于李应祯,学画于沈周。在诗文上,与祝允明、唐寅、徐祯卿 并称“吴中四才子”。在画史上与沈周、唐寅、仇英合称“吴门四家”。 文征明 人物生平

早年时光

明宪宗成化六年(1470年11月28日),文征明生于一个武官家庭。

成化八年壬辰(1472年),父林举进士,担任温州永嘉县令。携家赴任。母祁氏相继携文征明兄弟前往文林赴任地。

成化十二年丙申(1476年),文征明小时候生性迟钝但是为人忠厚。同年五月廿七日,母祁氏卒。于是被抚养于里中外祖母家。

成化十三年丁酉(1477年),7岁的文征明还不能说话,但父亲文林认为他会大器晚成。

成化十六年庚子(1480年),11岁开始能说话,于是就读外塾。

成化十八年壬寅(1482年),父文林起复知博平县。征明随侍。

成化二十一年乙巳(1485年),文林因为政绩考核要前往京城,征明随侍。不久提拔为南京太仆寺丞,请假回归故里。返吴后,文征明与唐寅、都穆结为朋友;并且跟从都穆学诗。唐寅也经常来到文征明家,向文林请教。

成化二十三年丁未(1487年),随父在安徽,读书并且认真体会古人之德,能自会有所得。后其父担任太仆寺少卿,文征明作为官属,陪侍父亲文林左右。

明孝宗弘治元年戊申(1488年),从安徽归还故乡,成为乡里的秀才。岁试时,宗师批评文征明其字不佳,评价为三等。因此文征明开始精研书法,刻意临学。与蔡羽、吴爟结为朋友。

书文同进

弘治二年己酉(1489年),当时学官严厉,拘文法,循章句。文征明虽然练习程式之文,但是心底里却很是不愿意学习。于是在间隙读《左传》、《史记》、两《汉书》及古今文集。与祝明、都穆、唐寅提倡为古文辞。祝允明、杨循吉皆折辈行相交。初识沈周,观沈周画《长江万里图》于双娥精舍,很是羡慕和赞赏他的绘画技艺,于是跟从沈周学画。周刚开始不希望文征明因为绘画妨碍了他的科举大业,但是最终还是倾尽全力将所有的画艺教授给他;并且非常喜欢和器重他。

弘治四年辛亥(1491年),跟从南京太仆寺少卿李应祯学书。李应祯书迹清古,将其书诀传授征明。

弘治五年壬子(1492年),父林移病归,这个时候李应祯致仕,同舟东归,相从甚乐。抵家后,于所居隙地筑停云馆。娶昆山吴愈第三女。征明内行淳古,和妻子白头偕老,一生之中从未变过心。

弘治七年甲寅(1494年),为王银钩勒竹题诗。跋夏昺画《云山图》。得到一古砚,取名“五星”,诗以纪之。当时唐寅放诞不羁。征明虽然其性格和唐寅完全不一样,两人却亲密无间。

弘治八年乙卯(1495年),以父命从吴宽游,时宽丁继母忧于家,悉以古文法授之,且为延誉于公卿间。秋,第一次赶赴南京参加乡试,考试不中。认识金陵顾璘、陈沂、王韦、徐霖。画《金焦落照图》。曾经与唐寅商酌画法,认为作画应以六朝为师,设色以闲淡为贵。又谓南宋李唐丘壑布置,可为初学之师。

屡试不第

弘治十年丁巳(1497年),与徐祯卿、钱同爱、朱凯、张灵等交往同游。征明既博古善议论,又通晓元、明之际旧事,为时推服,与祝允明、唐寅、徐祯卿号称为“吴中四才子”。

弘治十一年戊午(1498年),春,父林出任温州知府。秋,二试应天不利,唐寅考试应天府乡试第一。父林在任,还书诫慰之。有《咏文信国事》诗,又画信国公像。

弘治十二年己未(1499年),唐寅被罢黜,撰写长文给文征明,以表达其志向,文征明因为都穆检举唐寅开始疏远都穆。当年文征明远游闽、浙、湘、赣。六月七日,文林病逝,享年五十五岁。文征明携带医生前往去帮父亲检查疾病,却晚了三日才到。

弘治十七年甲子(1504年),七月,文征明三试应天,考试不中,陈淳同行。观唐阎立本画、元赵孟頫书,跋之。友人曾经掘地得宋高宗与岳飞手敕刻石,沈周与文征明皆题《满江红》词。又沈周画山栀以配征明画菊并题。

正德二年丁卯(1507年),兄长文奎因事遭到麻烦,文征明千方百计为兄长调和维护,满了一个月事情才得以成功化解。五月十一日,前往相城访沈周。周命钩抚无锡华氏藏《唐摹万岁通天进帖》。秋,四试应天,考试不中。

正德四年己巳(1509年),春,为金陵严宾题旧作《桐阴高士图》。朱应登自南京户部主事升延平知府,文征明为之作《剑浦春云图》送别。功名未就,以笔墨为生计,不无食指之忧,有寄陈钥乞米诗。

正德五年庚午(1510年),正月廿八日,为朱承爵跋所藏苏轼父子帖。五试应天,考试不中。应吴兴吴琉邀请,撰送刘麟擢守西安叙。

正德八年癸酉(1513年),六月,小楷抄录《铁崖诸公花游倡和诗》并追和一首,赠与弟子王守。六试应天,考试不中。顺道至滁访叔父森。

正德十一年丙子(1516年)秋,七试应天,考试不中。重阳日,小集唐寅北园,有诗。时寅已治圃舍北桃花坞中,结亭曰梦墨,自号六如。

入仕乞归

嘉靖二年(1523年),文征明接受工部尚书李充嗣的推荐以贡生进京,经过吏部考核,被授职低俸微的翰林院待诏。

嘉靖五年丙戌(1526年),居官三年,考满,当赴吏部,而因有所顾虑徘徊不前没去赴职。再上疏乞归,再次没有答复。大概自官京师,归思未尝稍释,多有怀归之作,如《病中又怀吴中诸寺》等诗。张璁既用议礼骤贵,讽征明主之,征明辞。至是,杨一清与璁谋,欲迁征明官。征明乃多次上疏乞归,始得致仕。十月十日出京,阻冰潞河。

嘉靖十七年戊戌(1538年),巡按郭宗皋为征明建坊于德庆桥西。征明以书与知府王仪请辞,未果。三月,《停云馆帖》卷二“唐抚晋帖”上石。五月十七日,王榖祥过访,谈及画竹,为写竹册并识。

游山作画

嘉靖二十三年甲辰(1544年)三月七日,七十五岁的文征明与诸友游东禅寺及南城,见桃花盛放,归写《桃源洞小景》并书《桃花源记》。望日,与朱朗、周天球、彭年及子彭、台至宜兴,游史济玉阳洞天。此行曾为宜兴吴俦作《沧溪图》。七月,行书《兰亭序》扇。

嘉靖二十七年戊申(1548年)三月,文征明与汤珍、钱同爱及甥陆之箕游宜兴善权洞。过吴氏,观吴伦旧藏赵伯驹《春山楼台图》并题。四月十日,小楷《千字文》于玉磬山房。六月八日,为华云写生十幅,用细笔白描,而神明不衰。

嘉靖三十五年丙辰(1556年)二月四日,跋米芾临《禊帖》。是月,《停云馆帖》卷十“国朝名人书”摹勒上石。三月既望,病愈,行书《早朝诗》十首。观仇英画《玩古图》,作《玩古图说》。是月,跋《兰馨帖》,考定为唐张旭书。

执笔而逝

嘉靖三十七年戊午(1558年),二月既望,行书《山居篇》及前后《赤壁赋》。春,久雨。客携沈周《溪山深秀图》至玉磬山房,借留半载,摹临一过并题。偶得古纸数翻,作墨戏并录旧作。四月既望,仿倪瓒作小幅。是月,雨窗作《云山卷》并题。

仕途坎坷 文征明出身于官宦世家,早期考取功名仕途不太顺利。明清时代,凡经过各级考试,取入府、州、县学的,通称“生江南春图员”,亦即所谓的“秀才”。文征明在生员岁考时,一直考到嘉靖元年(公元1522年)五十三岁 ,一直未能考取,白了少年头。五十四岁那年,受工部尚书李充嗣的推荐到了京城朝廷,经过吏部考核,被授职低俸微的翰林院待诏的职位。这时他的书画已负盛名,求其书画的很多,由此受到翰林院同僚的嫉妒和排挤,文征明心中悒悒不乐,自到京第二年起上书请求辞职回家,三年中打了三次辞职报告才获批准,五十七岁辞归出京,放舟南下,回苏州定居,自此致力于诗文书画,不再求仕进,以戏墨弄翰自遣。晚年声誉卓著,号称“文笔遍天下”,购求他的书画者踏破门坎,说他“海宇钦慕,缣素山积”。他年近九十岁时,还孜孜不倦,为人书墓志铭,未待写完,“便置笔端坐而逝”。 主要成就

成就综述

文征明的绘画兼善山水、兰竹、人物、花卉诸科,尤精山水。早年师事沈周,后致力于赵孟頫、王蒙、吴镇三家,自成一格。画风呈粗、细两种面貌。粗笔源自沈周、吴镇,兼取赵孟頫古木竹石法,笔墨苍劲淋漓,又带干笔皴擦和书法飞白,于粗简中见层次和韵味;细笔取法赵孟頫、王蒙,布景繁密,较少空间纵深,造型规整,时见棱角和变形,用笔细密,稍带生涩,于精熟中见稚拙。设色多青绿重彩,间施浅绛,于鲜丽中见清雅。这路细笔山水属本色画,具装饰性、抒情味、稚拙感、利家气诸特征,也奠定了“吴派”的基本特色。

文征明书法初师李应祯,后广泛学习前代名迹,篆、隶、楷、行、草各有造诣。尤擅长行书和小楷,温润秀劲,法度谨严而意态生动。虽无雄浑的气势,却具晋唐书法的风致,也有自己的一定风貌。小楷笔划婉转,节奏缓和,与他的绘画风格谐和,有“明朝第一”之称。

文征明在书法史上以兼善诸体闻名,尤擅长行书和小楷, 王世贞在《艺苑卮言》上评论说:“ 待诏(文征明)以小楷名海内,其所沾沾者隶耳,独篆不轻为人下,然亦自入 能品。所书《千字文》四体,楷法绝精工,有《黄庭》、《遗教》笔意,行体苍润,可称玉版《圣教》,隶亦妙得《受禅》三昧,篆书斤斤阳冰门风,而楷有小法,可宝也。”

文征明书法温润秀劲,稳重老成,法度谨严而意态生动。虽无雄浑的气势,却具晋唐书法的风致。他的书风较少具有火气,在尽兴的书写中,往往流露出温文的儒雅之气。也许仕途坎坷的遭际消磨了他的英年锐气,而大器晚成却使他的风格日趋稳健。文征明是继沈周之后的吴门画派的领袖,门人、弟子众多,形成当时吴门地区最大的绘画流派。

绘画成就

初期作品

文征明初期的作品,可以看见其纤细而精密记忆及有力的组织能力的表现方法。用普通线条的细心描写,不但很精致,一旦使用模糊的效果,在微妙的灰色部分就会生动起来。浓墨通常只作重点式地使用,色彩也就淡多了。这么做的结果,根据画册中的《风雨孤舟图》或米芾风格的《春山烟树图》,就要被归入宋末绘画的样式。然而在同时,这图甚至连《雨余春树图》使用青绿色的古风或《溪山深雪图》的雪景技巧都谈不上。当时活跃于苏州的画家们,尤其是承教于沈周的弟子,封元代大家都有相当的敬慕之意。《仿王蒙山水图》是文征明透过其生活体验,所做的一连串相同主题的作品中最早的一幅。在《东林避暑图》中——稍稍大胆地使用沈周的风格——可以看出倪瓒的格调。在纤细的小品《秋山图》里也可看到吴镇的影子;现存于上海的《天平纪游图》(1508年),即是用黄公望的格调。而代表性的《听泉图》里的敏锐和简洁,以及简拙的古风,都比较接近赵孟頫的风格。[此时文征明的山水画有两种比较典型的风格:“粗文”和“细文”。他的粗笔山水主要取法沈周和吴镇,在粗简中表现出层次和韵味;细笔山水则取法于赵孟頫、王蒙,用笔细密,布景繁密。设色多以青绿重彩或间施浅绛绘之,清雅宁静,具有很强的装饰意味。文征明性情温和儒雅,尤推崇秀润、细丽、含蓄的画风,作品以细笔山水为主。这与沈周的雄强刚健、粗犷张扬的画风明显不同。收藏界历来有“粗文细沈”之说,他的粗笔山水因数量较少而更受藏家钟爱。

后期作品

文征明后期作品,将青绿法和浅降法结合运用。文征明的青绿山水有两种,一种是较浓的,另一种是较淡的。前一种作品如《仿赵伯骕后赤壁图》、《春深高树图》、《晓春高树图》等,后一种作品比较多,如《兰亭序》、《雨余春树图》、《浒溪草堂图》等。文征明在青绿山水的设色方面继承了赵孟頫的设色方法,赵孟頫的设色与宋代院画相比,已不是那种浓艳俗气的设色法,他本人也对宋人浓艳的设色方式大加批评,尽管如此,赵孟頫有些精工秀丽的青绿山水中仍有宋代院体画作浓艳的遗风。文征明在青绿山水的设色上可以说已经完全摆脱了宋代院体浓艳俗气的画风,从他的作品来看,文氏巧妙地将青绿法和浅降法融合在一起,使他的作品既清丽雅致,又富有笔墨情趣。文征明是文人画家中非常重视色彩效果的画家,在中国画的设色方面做出了巨大贡献,开创了明代青绿山水画的新风格。从现存世的文征明作品来看,以元四家笔墨为主要取法对象的作品非常多,反映出文氏对元人笔墨的偏爱。他的画中并不是单一地运用元四家中某个人的笔法和墨法,而是善于把各家的笔墨、构图以及造型巧妙地融合在一起。从绘画创作者的角度来看,文征明对于元人笔墨和形式美感的研习是相当深厚的,元四家的各种笔墨特色和造型手法在他的画中得到完美地承继与转化。

书法成就

文征明于书法则是博飞专精的典范。文征明的小楷造诣最高。主要师法传为王羲之的《黄庭经》、《乐毅论》以及钟繇《宣示》,王献之《十三行》等,又能融入唐人小楷笔法于一炉,形成“温纯精绝”的自家风貌。

文征明的行书大致可分两大类风格:一是以王羲之《圣教序》笔意为主所写的行书小品;一是以黄山谷笔意书写的大行楷。他在形成这两大类风格之前,同样经历过博采阶段,他不仅搜遍尽可能见到的王羲之法帖,还深入临习过颜真卿《争座位》、《祭侄文稿》、《刘中使帖》、《瀛州帖》、苏东坡《前赤壁赋》(并为此以苏体补书所缺三十六字)、黄山谷《经伏波神祠诗》、《竹枝词》以及米芾、赵孟頫等行书大家的墨迹。有时他也能像祝允明那样,以苏、黄、米等人的笔意书写自己的诗文。当然他并未停留在这个阶段,而是入后知出,对古法进行了扬弃,最后求得适合己性的自家笔法。

文征明的草书除学二王以及智永小草之外,也学怀素、黄山谷的狂草。最常见的还是前一类小草,且时常融入他的小行书中,狂草作品很少,仅见他分别作于43岁、50岁、51岁的三件作品。43岁应友嘱作《东林避暑

明朝的所有封王

明朝的异姓王总共有 扬王陈公:逸其名。明太祖朱元璋母淳皇后之父(即朱元璋的外祖父),洪武二年追赠扬王。 徐王马公:佚其名。明太祖朱...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