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要立志
读书:《学记》教育智慧、《如何传承中华文化》
愿心:做一名文化好老师、实践心性教育
正见:给人欢喜,给人希望,给人信心,给人方便
学习力行:
1、学习强国时政学习是路马44分,共42300分
2、参加杜园讲堂教子有方《使作善》学习
读书心得
(1)志是什么:
一个人为了人类社会的美好生活,而致力于在某一领域作出重大贡献。这样的一种心愿就叫做志。
(2)为什么要立志:
明代大儒王阳明说,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立志而圣则圣矣,立志而贤则贤矣。教育要特别重视孩子立志,有志向的孩子和没有志向的孩子成长效率是不一样的,没有志向的孩子,最明显的特征就是一直在画曲线,不能始终不能在一个领域坚持。
(3)怎么做?
给孩子养志分两个步骤,第一步,培养孩子内在的善心,积小善,方能成大善。第二步,增长见闻外在的善缘。创造外在善缘,需要给孩子们见善和闻善。所有那些为人类做出重大贡献的人,都可以让孩子去学习。见闻的力量非常大,人到达不了自己所不知道的高度。
反思
作为小学生,学校和老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使作善”,让学生从小就养成日行一善,孝敬父母、关心他人,利人就是利己的良好习惯。通过孩子的持续行小善而滋养他们的心,培养他们为社会,为国家的大志向。
立志很重要,当黑暗来临时它能给予我们前进的方向,当身处绝境时它能给予我们砥砺前行的力量,当世界都向你压迫过来时,唯有志向,可以让你永怀前行的勇气。
王阳明:人要立志,更要责志
01 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
王阳明先生说:“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虽百工技艺,未有不本于志者。立志而圣,则圣矣;立志而贤,则贤矣。”意识是说如果不去立志的话,天下就没有可以成功的事情。即便是各行各业靠手工技术来谋生的工匠,也没有不以志向为根本的。立志成为圣人,最后果真成为圣人了。
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是曾有自己志向的,可随着时间的流逝,生活的压迫,有多少人还能坚守当初的志向与勇气呢?失去了志向的支撑,我们也就得过且过、混混沌沌的度过一天又一天,也就在这种重复中度过了自己这一生!人生,岂能如此度过?
王阳明:人要立志,更要责志
02 立了志、更需责志
当我们感叹世事、命运之不公之时,不妨问一下自己,自己当初立下的志向,可有做到时时“责志”吗?
责志,也就是时时砥砺自己的志向!当我们懒惰时,当我们愤怒时,当我们烦恼时,当我们妒忌时,当我们贪婪时,如果能够时时提醒自己所立志向,所有这些负能量便烟消云散了。因为自己的志向,就是正能量,它如阳光一般,那些魑魅魍魉的负能量碰到光明自然会消退。
阳明先生说:“君子之学,无时无处而不以立志为事。”翻译为:君子做学问,无时无处不以立志、责志作为第一要务。先生指出,志向,如气的统帅、人的性命、树的根本、水的源头,所以,立志实为培根之学。并从怠、忽、躁、妒、忿、贪、傲、吝等“八心”责志,强调无一息而非立志责志之时,无一事而非立志责志之地,如此责求志向的功夫,就是在去私欲,有如烈火烧毫毛,太阳一出鬼怪悄然消失一样。正能量,正是一个人志向坚凝所能自然而然焕发出来的东西!
立志不容易,责志更难,因为每一次责志都是在对抗自身固有的缺陷。可这些缺陷,又恰恰是一个人在达成志向的路途中所必须要克服的艰难。古往今来任何成就自己事业的人,概莫能外。
王阳明:人要立志,更要责志
我们有时认为这些人最终取得的最大财富是各自的功业,可其实更重要的却在于在一次次对抗中他们各自生命得到的升华,这种内在的成长让他们再面对各种新的挑战时,不会再惊慌失措,而是如我们看到的一般,“轻而易举”地将其解决掉。
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作为我们普通人,如果有一时志向遭受打击,一定不可以气馁,收拾好勇气、背起行囊再次出发就是了。只是这一次,一定不要忘记时时砥砺一下自己的好朋友——志向。
时时责志,便时时都有强大的力量在推动我们前行!
立志,为了使自己认清自己所做出的选择
1,立志,有利于发现自身的价值,做出正确的判断
2立志,有利于激发一个人的创造力,不惜一切来实现目标
3立志,有利于给平凡的人生注入活力,带来自己梦寐以求的现实
曾国藩出身于湖南一个穷乡僻壤的普通家庭,翻开他的家谱就知道,他祖上七代没出过一个秀才。
一个没有文化底蕴、没有官宦背景的普通农家,父亲考秀才考了十七次、自己考秀才考了七次才中榜的资质平平的人,一个脾气暴躁、说话伤人的毫无修养的“痞子”,他如何成长为一代名臣、乃至圣人的?
可以说,曾国藩的一生,是不断改过的一生,是长期励志的一生,是终生都在反省的一生,是始终与“小我”斗争的一生。
他的精神值得每个人借鉴和学习。从他的几件小事中,我们能得到最重要的启示。
其一,曾国藩戒烟的故事。自从曾国藩发誓成为一个圣人后,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戒烟。为了彻底戒掉烟瘾,他砸烂烟壶,烧掉烟叶,毁坏所有的烟具,不给自己留退路,可谓破釜沉舟,消除后患。
这当然不是凡夫的匹夫之勇。因为曾国藩有着顽强的毅力,他一次就把烟瘾戒掉了,没有丝毫反复。
其二,写日记。曾国藩有个写日记的习惯。以前他的日记都是记流水账,毫无意义。自从他发誓后,他开始每天在日记中反省自己的行为。
同时他会定期把日记公布出来,给属下和亲友传阅。
这并不是说曾国藩在卖弄自己,相反地,他是通过亲朋好友的传阅,无形中给自己下一道紧箍咒,让周围的人都来监督他,使他能更好地完善自己。这种勇气的确非常人能及。
虽然曾国藩有着不一般的毅力和勇气,但他其实也同我们一样,是一个习气非常重的人。因为习气重,改变就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儿。
那么我们不妨来学习一下他是如何跟自己做思想斗争、以达到“治理自己”的目的。
曾国藩一度非常痴迷于到刑场看杀头。因为到京城当官后他就住在刑场附近,这也为他提供了便利。每次杀头,他必定是第一个到刑场去看的人。
发誓做圣人后,他就很少去看杀头了。有一次,因为杀的是一个很有名气的江洋大盗,朋友来叫他一起去看。
他实在禁不住诱惑,便跟着去了。乖乖,走到半路,他内心开始做起了思想斗争。
可是几个朋友正在情绪高涨状态,兴高采烈地一边谈论一边大踏步往前走,这中途折回不是自打自嘴招难堪吗?
这个时候他心里两人小人不断打架、撕扯,坚持N分钟之久,最终还是那个学习圣贤之道的思想占据了上风。于是他寻个理由返回了家中,开始反省自己。
你看,曾国藩也跟我们一样呐,面对诱惑,其实只是一个念头的选择啊!
此外,曾国藩还是一个非常“好色”的人。他喜欢看美女,为了看一眼朋友的小妾,他甚至想方设法耍欺骗手段,硬是要朋友把小妾带出来让他瞧了几眼。
可是后来,他连跟自己的妻子同房都视做*欲,对自己严苛自责。
从以上的几件事情中我们看出,曾国藩的变化都是在他立志成为圣人后。从他立志的那天起,他就给自己立下了许多规矩,通过在生活中一步步去践行,才有了后来惊人的变化和成就。
立志也就是佛法中所说的发愿,是一个人迅速成长的开始。立志好比做规划蓝图,是未来建房子的基础。如果想要自己有所成就,就让我们早日立志吧!
家谱是从家族的开创者或者知名祖先开始撰写的,记录家族世系、传承和家族故事的一种文献。
在编写家谱时,有一些特定的规则和注意事项需要遵循。
首先,家谱的编写应该从家族的始祖或者开基祖开始。始祖是指一个姓氏的最初来源,而开基祖则是家族在特定地域或更远地方的开创者。如果无法确定这些信息,可以从可追溯的最早祖先开始整理。
其次,家谱是对家族历史的研究和记录,必须保持高度的真实性和可信度。因此,在收集和整理资料的过程中,要尽可能地避免夸大、虚构和错误的信息。
第三,除了对事实的尊重,家谱也应该传递积极的信息和价值观。它应该反映出家族的成就、荣誉和道德风貌,以及家族成员在家庭和社会中的作用。
最后,家谱应该根据家族的实际情况和需要进行整理,不仅要包括重要的家族人物和事件,也应该记录下家族的传承、家训和家族文化等重要内容。
在编写家谱的过程中,要尊重和继承老一辈的写作要求和思路。比如在整理家族世系表时,要尽可能详细地记录家族成员的信息,包括他们的生平和重要事件。同时,对于重要的家族故事和传统,也要尽可能地进行详细记录。
总之,家谱的编写是对家族历史和文化的一种重要的传承和保护,必须认真对待,尽可能真实、全面、详细地记录家族的世系、传承和文化信息。
一本完整的家谱,家谱序言则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序言是一本家谱的完整介绍,它类似于一本书的序言,通过阅读家谱序言,可以清楚的了解到整个家谱的内容,家谱的编修来源,及家谱中的故事。今天就给大家介绍几个姓氏的家谱序言,希望给正在修家谱的人士带去一些帮助。内容如下: 家谱的序言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分别是: 一、序言名称:×××重修家谱或支谱,一般情况下用支谱的比较多。 二、说明原因:为什么修家谱或续家谱。现在的解释大部分以族谱丢失或毁之贻尽为缘由。 三、叙述现状:说一下现在本族的情况,展望一下在未来家族的发展情况,如社会青年今天东奔西走,在外工作等,为了让本家族成员之间永保联系,勿忘祖宗等。 四、修谱贡献:×××为本次修家谱提供信息资料,×××提供经费,×××撰写等,×××出资修谱。 五、修谱结尾:可以说点立谱的重要性,写上具体日期(干支纪年和公元纪年都要写)。 六、落款:可以分为两种(1)、撰修×××(从有谱以来你是第多少代),世孙×××(名字不要写姓氏)。(2)、缮写×××,世孙×××等。 诚然,不同家谱在修家谱时,思想也是不同的。有的家族中德高望重的老人喜欢用文言文,以表示对祖先的尊敬。现在人修家谱,则比较喜欢用白话文,目的是可以让后人很清楚的看懂写的是什么,容易理解,不致于造成歧义。 话又说回来,无论用哪一种方式,都有各自的作用和意义。但结合现今的语言情况来讲,续谱无忧网推荐大家使用浅显易懂的书面语言来写家谱序言。
为何要立志
本文2023-09-22 15:30:31发表“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lezaizhuan.com/article/724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