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皇族的家谱
1、唐朝的开国皇帝唐高祖李渊
唐高祖李渊(565年-635年6月25日),字叔德,出生于长安,是中国唐朝的开国皇帝。公元618年5月,李渊称帝,改国号唐,定都长安,不久之后便统一了全国。635年6月25日,李渊驾崩。
李渊死后谥号太武皇帝,庙号高祖,葬在献陵。唐高宗上元元年(674年)八月,改上尊号为神尧皇帝。天宝十三载二月,上尊号神尧大圣大光孝皇帝。
2、唐太宗李世民:中国历史上明君的典范
唐朝第二位皇帝,唐太宗李世民(599年-649年),在位23年,年号贞观。名字取意“济世安民”,陇西成纪人。唐太宗李世民不仅是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还是一位书法家和诗人。
生于开皇十八年(599年),早年随父亲李渊进军长安于618年建立唐朝,他率部征战天下,为大唐统一立下汗马功劳,被封为秦王、天策上将。626年玄武门之变夺位登基后,开创了著名的贞观之治。“功大过微,故业不堕”,为后世明君之典范,庙号太宗,谥号文武大圣大广孝皇帝,葬于昭陵。
3、唐高宗李治:帝王生涯无所作为的懦弱皇帝
唐朝第三位皇帝(649—683年在位),唐高宗李治(628-683年),字为善,唐太宗李世民第九子,其母为长孙皇后,为嫡三子。贞观五年(631年)封为晋王,后因唐太宗的嫡长子皇太子李承乾与嫡次子魏王李泰相继被废,他才于贞观十七年(643年)被册立为皇太子。
贞观二十三年(649年)即位于长安太极殿,开创了有贞观遗风的永徽之治。唐代的版图,以高宗时为最大,东起朝鲜半岛,西临咸海(一说里海),北包贝加尔湖,南至越南横山,维持了32年。李治在位三十四年,于弘道元年(683年)驾崩,年五十五,葬于乾陵,庙号高宗,谥号天皇大帝。
4、唐中宗李显:被毒杀的皇帝
唐朝第四位皇帝:唐中宗李显(656年-710年),汉族,谥号大和大圣大昭孝皇帝(初谥孝和皇帝),原名李哲,唐高宗李治第七子,武则天第三子(684年1月23日—684年2月27日、705年—710年在位)。
唐中宗前后两次当政,共在位五年半,公元710年被韦后毒杀,终年55岁,葬于定陵(今陕西省富平县西北15里的凤凰山)。
5、唐睿宗李旦:历史上两次即位继承大统的皇帝
唐朝第五位皇帝:唐睿宗(662年6月22日—716年7月13日),唐睿宗,名旦,又名旭轮,汉族,唐高宗第八子,武则天幼子,唐中宗为其兄长。他一生两度登基,两让天下,在位时间文明元年至载初二年(684年至690年)和景云元年至延和元年(710年至712年),共在位8年。
公元712年禅位于子李隆基(唐玄宗),称太上皇,居五年,崩,享年五十五,葬于桥陵。谥号玄真大圣大兴皇帝。
6、一代女皇武则天: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正统的女皇帝:武则天秘史(624年-705年),并州文水人,是一位女政治家和诗人,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正统的女皇帝,也是继位年龄最大(67岁即位)、寿命最长的皇帝之一(终年82岁)。
神龙元年(705年)正月,武则天病笃,宰相张柬之发动兵变,迫使武氏退位,史称神龙革命。唐中宗复辟,恢复唐朝,上尊号“则天大圣皇帝”,后遵武氏遗命改称“则天大圣皇后”,以皇后身份入葬乾陵,唐玄宗开元四年(716年),改谥号为则天皇后,天宝八载(749年),加谥则天顺圣皇后。
7、唐玄宗李隆基:因风流而毁了大唐的开元盛世
唐朝第七位皇帝李隆基简介——唐玄宗李隆基(685年9月8日-762年5月3日),亦称唐明皇。712年至756年在位。唐睿宗李旦第三子,母窦德妃。唐隆元年(710年)六月庚子日申时,李隆基与太平公主联手发动“唐隆政变”诛杀韦后。
756年李亨即位,尊其为太上皇。762年病逝。
8、唐肃宗李亨:宫廷政变中惊忧而死的乱世天子
唐朝第八位皇帝:李亨(711—762),即唐肃宗,唐代皇帝,唐玄宗李隆基子。公元756—761年在位。天宝十四年(公元755年)爆发安史之乱。次年,玄宗逃往四川,他即位于灵武。宝应元年(公元762年),宦官李辅国、程元振杀张后等,拥立太子李豫(即唐代宗),他忧惊而死。
9、唐代宗李豫
唐朝第九位皇帝,唐代宗李豫(727-779年),汉族,唐肃宗长子。初名俶,原封广平王,后改封楚王、成王,马嵬之变后,他随肃宗北上,任为“兵马大元帅”,统帅诸将收复两京,公元758年被立为皇太子,763年平定了安史之乱。
779年去世,庙号代宗,谥号睿文孝武皇帝,葬于元陵(今陕西省富平县西北三十里的檀山)。
10、唐德宗李适
唐朝第十位皇帝:唐德宗(779年——805年在位)李适(742年-805年)(适发音为Kuò),天宝元年(742)四月十九日生于长安大内宫中。他是肃宗的长孙、代宗的长子,他的整个少年时代,正是大唐帝国昌盛繁华的辉煌岁月。
但好景不长,他14岁那年(天宝十四载,755)的十一月,爆发了安史之乱,第二年长安失守,玄宗出逃四川,从此大唐帝国陷于一场亘古少见的大动乱之中。在大唐帝国的盛衰变迁中,德宗和其他皇室成员一起饱尝了战乱和家国之痛,也亲身经历了战火的洗礼和考验。
在位26年,享寿64岁。谥号为神武孝文皇帝,于贞元二十一年(805年)逝世。
11、唐顺宗李诵简介 被逼退位最快做太上皇的皇帝
唐朝第十一位皇帝:顺宗,名李诵(公元761-806年),唐德宗长子。德宗因他中风而急死,由他继位。在位8月,被宦官逼迫退位后病死,终年46岁,葬于丰陵(陕西省富平县东北33里)。
12、唐宪宗李纯
唐朝第十二位皇帝:李纯(778~820)中国唐代皇帝,即唐宪宗。805~820年在位。唐顺宗长子。初名淳。贞元四年(788)封广陵郡王。二十一年初,立为太子,改名纯。八月即位。宪宗即位以后,励精图治,重用贤良,改革弊政。
享年43岁,在位15年,死后谥号为昭文章武大圣至神孝皇帝。
13、唐穆宗李恒
唐朝第十三位皇帝:唐穆宗是宪宗第三子,贞元十一年(795)七月六日出生于京师长安大明宫之别殿。最初名李宥,先封为郡王,宪宗元和元年(806)八月,进封遂王。李恒是册封为皇太子以后改的名字,这一点与他的父皇宪宗相同。
14、唐敬宗李湛
唐朝滴十四位皇帝:唐敬宗李湛(809年-826年),唐穆宗的长子,初封为鄂王,后徒封为景王,先因父亲穆宗健康恶化以太子身份监国,穆宗于公元824年正月病死后,他于同月丙子日继位。第二年改年号为“宝历”。在位2年,为宦官谋杀,终年18岁。葬于庄陵(今陕西省三原县东北30里)。
15、唐文宗李昂
唐朝的第十五位皇帝:唐文宗李昂(809年―840年),唐穆宗李恒第二子,母贞献皇后萧氏。公元827年―840年在位,执政期间政治黑暗,官员和宦竖争斗不断,是唐朝社会走向没落的转型时期,唐文宗本人也形同傀儡,最后抑郁而死。
16、唐武宗李炎
唐朝第十六位皇帝:唐武宗即李炎。本名瀍,临死前改名炎。唐穆宗第五子,文宗弟。在位6年,终年33岁。武宗生于元和九年(814)六月十一日,本名李瀍(chán),临死前十几天改名李炎。武宗即位的过程,正是文宗即位的重演。
17、唐宣宗李忱
唐朝第十七位皇帝:唐宣宗李忱(810年冬月十二-859年),汉族(847年—859年在位,未算武周政权),初名李怡,初封光王。武宗死后,以皇太叔为宦官马元贽等所立。在位13年。
18、唐懿宗李漼
唐朝第十八位皇帝:唐懿宗李漼(“漼”,拼音:cuǐ),母元昭皇太后晁氏。始封郓王。在位14年,终年41岁。曾用年号:大中、咸通;死后葬简陵,谥号昭圣恭惠孝皇帝。
19、唐僖宗李儇
唐朝第十九位皇帝:唐僖宗李儇(862-888),儇Xuān,唐懿宗第五子,初名俨。873-888年在位,在位13年,享年27岁,死后谥号为惠圣恭定孝皇帝。僖宗是懿宗的第五子,本名李俨,生於咸通三年(862)五月八日,888年三月六日死于长安。
20、唐昭宗李晔
唐朝第二十位皇帝:唐昭宗李晔(867年-904年),姓李讳杰,即位后改名为敏,然后又改名为晔,888年-904年在位,在位16年,享年38岁。他是唐懿宗第七子、唐僖宗的弟弟。葬于和陵,死后谥号为圣穆景文孝皇帝。
扩展资料:
以年号称呼的唐朝历史事件:
武德之治、贞观之治(贞观盛世)、贞观遗风、永徽之治、龙朔科案、神龙政变、景龙政变、唐隆政变、开元盛世(开元之治)、天宝战争、天宝之乱(安史之乱)
贞元之盟、永贞革新、永贞内禅、元和中兴、长庆会盟、会昌中兴、会昌灭佛(会昌毁佛、会昌法难)、大中之治(大中暂治)、乾宁越州之战等等。
—唐代君主
—唐代年号
李勣,原名徐茂公,唐朝名将,因为为大唐的建立南征北战、开疆拓土立下了赫赫战功,李唐王室赐国姓“李”,改名“世勣”,后为避李世民的讳,叫李勣,是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一生历经高祖李渊、太宗李世民、高宗李治三朝,是名副其实的三朝元老,被封为“英国公”。
唐高宗李治执政期间,长袖善舞的武媚纵横捭阖、运筹帷幄,以政治强人的面貌粉墨登场,对唐朝政局逐渐产生了影响;后来在称帝的道路上,掀起了血雨腥风,伴随着捏造事实、构陷诬蔑、酷刑杀戮,对于李唐王室、开国元勋、文武重臣均实行残酷的打击,但是,德高望重的英国公李勣不在迫害行列,他得到了善终。
1唐太宗李世民生前做的事伤透了李勣的心。
李勣没有如长孙无忌、褚遂良等大臣一样被武则天清算,自有过人之处,也与太宗临死前的一件事有关系,据《旧唐书》记载:
公元649年(贞观23年),李世民卧病,对李治说:“你对李勣没有什么恩惠,我现在准备贬他为外官。我死后,你应当授给他仆射的官职,他就蒙受了你的恩惠,必定为你尽死力。”于是派李勣出任叠州都督。李治即位,当月,召他入朝拜洛州刺史,接着又加封开府仪同三司,命他任同中书门下,参与执掌机要事务。这一年,又册拜为尚书左仆射。
帝王自有驾驭术,文武双全的李勣也有过人的谋略,通过此事早洞悉了君臣情谊不过是相互利用的关系罢了,有过黯然神伤,更有失望与愤懑,这与后来李唐王室受清算时,他保持沉默是金的态度不无关系。
2李勣有恩于武则天。
高宗在废王皇后,立武则天为皇后时,遭到以长孙无忌为首的朝廷元老重臣的普遍反对,几乎处于孤立无援的状态;然而在征询李勣意见时,足智多谋的李勣则说:“此陛下家事,何必问别人?”,既表明了支持态度,又施恩了武媚,为自己的寿终正寝创造了条件。
3李勣不以忠诚李唐王室为出发点,而考虑国计民生。
李勣忽视武则天在唐高宗执政期的干政行为,采取了明哲保身的态度,是因为他高瞻远瞩,看清了局势;而经过历练,武媚的政治见解有利于国计民生,且武媚的政治手腕精妙而强悍,反对她的宗室、大臣绝无好下场,所以,李勣宁愿谨言慎行,选择无动于衷。
武则天外祖父的记载疑点很多的
------------------------------------------
武则天的身世,长期以来是一个谜。陈寅恪先生在《李唐武周先世事迹杂考》中已指出武则天之父武士彟“其起家之始末皆不能详”,又在另一文章中指出武则天之母杨氏是“隋宗室观王雄弟始安侯达之女”。但是,武则天之母杨氏是否是隋宗室杨达的女儿一直疑点多多。
杨达确实是隋宗室杨雄的弟弟,在《隋书》卷43有传。如果武则天之母杨氏确是杨达的女儿,这应该是一个不错的出身,本可以大张旗鼓地宣传,可是为什么在史书中却很少记载呢?我们看《旧唐书·后妃传》,凡后妃的出身,若可查知的话,均有记录,比如记唐高祖皇后窦氏,其母是周武帝的姐姐;唐太宗皇后长孙氏,其母是隋扬州刺史高敬德的女儿。杨达任官至纳言,虽不如周武帝,但却比扬州刺史高贵,如果武则天之母杨氏确是杨达的女儿,按常理,应该堂而皇之地写在史书上,但事实恰恰却并非如此。
查《旧唐书》卷6《则天皇后本纪》,只写其“父武士彟,隋大业末为鹰扬府队正”,不提其母;在卷183《外戚传》中也只说武士彟“又娶杨氏”,而不提这“杨氏”是隋宗室杨达的女儿。《新唐书》也同样,在卷76《后妃上·则天顺圣皇后武氏传》中,只说其父武士 “又娶杨氏”,不提这“杨氏”的出身。我们知道,当唐高宗要立武则天为皇后时,反对派的一个重要论据就是武则天出身微贱。那么唐高宗在当时为什么不大力宣传其母系的高贵出身呢?
骆宾王就曾说她“地实寒微”。圣历元年(689)突厥默啜起兵,也说“我可汗当嫁天子儿,武氏小姓,门户不敌”。武则天自己也知道她出身寒微,在这一问题上特别敏感,不愿看到别人“卑我诸武”。因此有学者推测武则天在被立为皇后后,就开始编造她的出身了。可能由于父系一支不易编造,于是就只编造了母系的高贵出身。关于这一点,尚无确切史料证明,但似乎也有一点线索。《新唐书》卷76《后妃上.则天顺圣皇后武氏传》中说武则天在经过残酷斗争后被立为皇后,然后,“后乃制《外戚诫》献诸朝,解释讥噪”。要注意“讥噪”二字。也许是武则天被立为皇后后,朝廷上下不服,议论纷纷,讥讽者有之,喧噪者也有。为了平息这种场面,武则天以《外戚诫》的形式公布于众,对众人的疑问作出解释。李峤作《攀龙台碑》,李峤在《攀龙台碑》中说:“时帝(指武则天之父武士彟)先缺中闱,高祖亲为求偶,谓帝曰:隋纳言遂宁公杨达,才为英杰,地则膏腴,今有女贤明,可以辅德……于是特降纶言,俾成姻对。高祖自为帝婚主”。这段碑文显然有加工成分,所以后之修史者都不予采用, 因此我们在新旧《唐书》、《资治通鉴》等史书关于唐高祖的事迹中,绝找不出有这个记载。
新旧《唐书》 中有关武则天之母杨氏出于隋宗室杨达的记载总共只有二处。一处是《新唐书》卷 100《杨恭仁传》(参见《旧唐书》卷62父达之女。及临朝,武承嗣攸宁相继用事。后曰:要欲我家及外氏常一人为宰相。乃以(杨)执柔同中书门下三品”。武承嗣罢相是在如意(692)元年,武攸宁为相则在圣历(689)初年,都在武则天称帝之后,杨执柔为相更在其后。所以虽然杨执柔本人极无足称,但仍要以这个“外家”为相,以显示她母族出身的可信。其用心显然在于宣传而不在授职。另一条记载见《旧唐书》卷52《后妃传下·玄宗元献皇后杨氏传》(参见《新唐书》卷 76《后妃传上》)。《传》中说皇后杨氏“曾祖士达,隋纳言,天授中以则天母族,追封士达为郑王,赠太尉”。“天授(690)中”,武则天已为皇帝,因此这种所谓的“追封”也就具有了明显的宣传意义。此外还有两个旁证。我们知道,隋宗室杨达应该有子女,也就是说如果武则天之母杨氏确实是杨达女儿的话,那她就应该有兄弟,而武则天成为皇后后,武则天似乎也应该宣传她的舅舅以及从兄弟们,并提高他们的职位。但是事实似乎仍然并非如此。周绍良主编的《唐代墓志汇编》收有一方《大唐故千牛岐州司户参军事杨君墓志铭并序》。志文说:“君讳口哲,华州华阴人也。……祖达,隋黄门、中书二侍郎,二(当作“工”)部、吏部二尚书,纳言,遂宁郡公,皇朝赠尚书左仆射。父则,邛州临邛县令,袭遂宁公……(君)上元二年十月廿日,殡于洛阳教业里”。这其中的“杨达”显然就是被认为是武则天之母杨氏父亲的那个“杨达”,而“杨则”就应该是武则天之母杨氏的兄弟、武则天的舅舅。但是墓志中完全没有明确提到他们和武则天以及武则天母族的关系。如果武则天之母杨氏确是杨达女儿、杨则姊妹的话,墓志为什么不提呢?
---------------------------------------------------------------------
所以我认为武则天的母亲未必真是丞相之女,很可能是后来编出来的
六年,武则天终于当上了皇后。按照常理,武则天当上皇后,吴佳的兄弟们应该是“鸡犬升天”了。然而奇怪的是,在武则天成为皇后后,吴佳的兄弟们陷入了一场可怕的灾难。这是怎么回事?
武则天的父亲武士_是太原的开国功臣,与唐元关系很好。唐朝定都长安后,武士_被提升为司库大夫。但就在这时,的妻子香里希特去世了。为了奖励英雄,亲自充当媒人,并要求娶杨为第二任妻子。
杨是隋朝宰相的女儿。就的背景而言,嫁给杨是其中的一个高点。年轻时与武士_结婚,生了三个女儿,第二个女儿是武则天。加上之前武士_所生的两个儿子,武士_现在是两个孩子,享受着天伦之乐。
贞观九年,武士_病逝。然而,武士_死后,武士_的两个儿子武袁青和武双源,以及他的两个侄子吴伟良和武怀云,对后母师洋态度粗暴,将师洋和武则天的妹妹赶出家门,让年幼的武则天吃了不少苦头。
此外,唐高宗立武则天为皇后主要是为了从孙昌戊己手中夺回政权,她对武则天的爱是次要原因。所以武则天显然不能让唐高宗觉得她是皇权的最大威胁。防止唐高宗感到威胁的一个好办法是主动收拾自己的兄弟。
于是,武则天以家族恩怨为由,把她的两个兄弟和两个堂兄弟、武怀云)发配到穷乡僻壤当地方官。后来,吴伟良和吴怀云因其侄女贺兰一家之死而被处死。他们的家族并没有沦为宫中的奴隶,他们的后代都改姓“福”。
吴后来死在了一个偏僻地方官的岗位上,但吴就更倒霉了。最后他被流放到周振而死。直到唐高宗去世,武则天需要她的亲戚帮助她成为皇帝。武则天召回她的侄子武和武三四到北京,和武翻脸。
唐朝皇族的家谱
本文2023-09-22 15:20:33发表“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lezaizhuan.com/article/716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