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熹《四书集注》中所引的游氏,胡氏,谢氏,杨氏等分别指的是谁?

栏目:资讯发布:2023-09-22浏览:5收藏

朱熹《四书集注》中所引的游氏,胡氏,谢氏,杨氏等分别指的是谁?,第1张

游酢、胡安国、谢良佐、杨时。

1、游酢(1053~1123),建州建阳(建阳麻沙镇长坪村)人,北宋书法家、理学家。他自幼颖悟,过目成诵。程颐一见,谓其资可适道。后程颢令扶沟,设庠序,教人召酢职学事。元丰五年,登进士,调萧山尉,改博士。以便养,求河清县。范纯仁出判河南,待以国士,有疑义辄与参订。

2、胡安国(1074年-1138年),又名胡迪,字康候,号青山,谥号文定,学者称武夷先生,后世称胡文定公。建宁崇安(今福建省武夷山市)人,北宋学者。

北宋哲宗绍圣四年(1097)丁丑科赵昌言榜进士第三人。为太学博士,旋提举湖南学事,后迁居衡阳南岳。提倡修身为学,主张经世致用,重教化,讲名节,轻利禄,憎邪恶。

3、谢良佐(公元1050年~公元1103年)字显道,人称上蔡先生或谢上蔡,蔡州上蔡(今河南)人,北宋官员、学者。师从程颢、程颐,与游酢、吕大临、杨时号称程门四先生。

4、杨时(1053—1135)字中立,号龟山,祖籍弘农华阴(今陕西华阴东),南剑西镛州龙池团(今福建省三明市明溪县龙湖村人)人。北宋哲学家、文学家、官吏。

熙宁九年进士,历官浏阳、余杭、萧山知县,荆州教授、工部侍郎、以龙图阁直学士专事著述讲学。先后学于程颢、程颐,同游酢、吕大临、谢良佐并称程门四大弟子。又与罗从彦、李侗并称为“南剑三先生”。晚年隐居龟山,学者称龟山先生。

扩展资料

成书经过

将这四部书合为一书,始于朱熹的《四书章句集注》。在编排次序上,首列《大学》,次列《论语》和《孟子》,最后列《中庸》。他的意图是要人先读《大学》,以定其规模;次读《论语》,以立其根本;次读《孟子》,观其发越;次读《中庸》,以求古人微妙之处。

《大学》被朱熹视为修身治人的规模和为学的纲目。他说:“先读《大学》,立其纲领,其他经皆杂说在里许。通得《大学》了,去看他经,方见得此是格物知事,此是正心诚意事,此是修身事,此是齐家、治国、平天下事。”

对于《中庸》,朱熹认为它是孔门传授心法的经典,并引用程颐的话,说“这本书一开始说的是一个道理,中途便散为万事万物的道理,到了末尾又合为一个道理。

把它放开,和所有的事物都是相通的,将它收回来看,它又是那么神秘。”由此不难看出,朱熹把《大学》视为理学的纲领,而把《中庸》视为理学的精髓。

-四书章句集注

-杨时

-谢良佐

-胡安国

-游酢

“范氏”和“胡氏”是《论语集注》中的两个人物,他们都是古代中国的政治家和思想家。

其中,“范氏”是指范文澜,他是南宋时期的一个著名学者和政治家,曾经担任过官职。

而“胡氏”则是指胡安国,他是明朝时期的一个著名学者和政治家,曾经担任过官职。

在《论语集注》中,范氏和胡氏都被朱熹多次引用,他们的思想和言论也对后世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朱熹《四书集注》中所引的游氏,胡氏,谢氏,杨氏等分别指的是谁?

游酢、胡安国、谢良佐、杨时。1、游酢(1053~1123),建州建阳(建阳麻沙镇长坪村)人,北宋书法家、理学家。他自幼颖悟,过目成诵。程颐...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