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是怎样被遗传的?遗传方式是什么样子的?
从中可以看出, 2型糖尿病的遗传作用更大。但糖尿病的发病机制较复杂,除了遗传因素外,不良生活习惯特别是肥胖等因素对糖尿病的影响也非常大。除了遗传因素外,糖尿病发病还与以下因素有关。1型糖尿病一般没有家族遗传性,往往与病毒感染、免疫系统功能紊乱有关系。所以,1型糖尿病患者也不用担心生下孩子就是糖尿病。上面只是一个比喻,由于糖尿病存在遗传易感性,所以有糖尿病家族史的朋友要比普通人更加关注自己的血糖,因为你们天生就是糖尿病高发人群,如果不注意生活方式将更容易发展为糖尿病。
遗传病,是指遗传物质发生改变所致的疾病。遗传物质,大众熟知的是细胞核里面的染色体,还有染色体里面的大约2万个基因,构成基因组。保持全家健康饮食,限制高能量食物摄入,如油炸食品、动物内脏等富含胆固醇的食物、甜饮料等要少吃。每日饮食应保证足够量的膳食纤维摄入,如全麦类食物、蔬菜、水果等。糖尿病、冠心病、高血压、癌症所有这些现代社会的常见疾病,都具有遗传因素(或者遗传易感性),但它们大多不是经典遗传疾病。
糖尿病为多基因遗传病,具有高度的遗传性,但遗传因素仅决定了个体对糖尿病的易感性,多种环境因素是触发糖尿病发病的外部原因,所以对糖尿病的防治应采取综合措施,1型糖尿病不会影响你的魅力,你的魅力不是由有没有1型糖尿病决定的。相反,如果你能把自己的病情控制得很好,甚至对自己来说是个加分项。当前社会,随着我们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糖尿病已经算是一个非常常见的慢性疾病。
夫妻有一人是2型糖尿病,会遗传给孩子吗?
如果夫妻双方中有一人是二型糖尿病,最有可能被“遗传”的是另一方,因为两个人的生活习惯,饮食结构,面对问题,当地的环境都是几乎一样的,再这样的环境下,如果不改变以前不好的习惯,饮食结构,孩子很可能被“遗传”
这里说的遗传,都加了引号,意思是在表达,二型糖尿病,基本都是后天的不良生活习惯,饮食结构,环境污染,生活压力等因素导致的,而和基因没有任何关系。懂生物学的都知道,遗传是通过基因完成的,基因的特点,就是保持了种族的延续和相似性。
现在有很多慢性病,如癌症,痛风,心脑血管疾病,等等,都是后天的环境造成的,比如,在前些年,身边的糖尿病并不多,等到了生活富裕以后,可以熬夜打 游戏 了,喝酒随便,怎么喝都喝得起了,糖尿病一下子多了起来。
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调整饮食结构,学会调控情绪,预防环境污染的伤害,就可以预防慢性病的发生。
糖尿病作为一种严重危害 健康 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很多家长都会有这样的疑惑与担忧,害怕会将自身慢性疾病的风险遗传给孩子,那么如果夫妻一方患病这种遗传现象真的会发生?接下来禚医生给大家分享一下有关糖尿病遗传风险以及糖尿病预防的相关知识。
2型糖尿病遗传的风险到底有多大其2型糖尿病的遗传比例与危险度要远比我们想象的要大 ,目前所有有关糖尿病遗传风险的数据都是基于大规模人群流行病学调查得出的。早在1993年学者们就在中华行为医学上刊登过这样一组流行病学数据,在当时的中国 糖尿病家族史的患者患糖尿病的危险度要比非糖尿病亲属高493倍-227倍, 这组数据表明2型糖尿病具有很强的遗传倾向。
2016-2017年在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与现代预防医学杂志期刊中流行病学专业也分别公布了较新的调查结果,基于人群观察他们发现 。如果父母双亲中有一个人患有糖尿病,其子女的糖尿病患病风险为40%,如果父母亲都患有糖尿病那么其子女患病的概率要接近 70%。
因此无论是与 健康 人相比较具备 493倍-227倍 的危险度,还是后代子女40%-70%的遗传度,我们都要明白,遗传风险的还是很高的。
如何将糖尿病的遗传危险度将至最低?很抱歉在慢性病预防过程中遗传因素是我们无法改变的因素,因此子代遗传的风险度是无法改变的。但是我们可以通过后天对环境因素的干预来尽可能的降低疾病发展的可能。就如 父母双亲中有一个人患有糖尿病,其子女的糖尿病患病风险虽然为40%,作为无法改变因素,我们就需要在后天的饮食、运动、营养、避免其他疾病产生来降低糖尿病的发生。
引发糖尿病的危险因素还有哪些?又该如何处理? 总结夫妻有一人是2型糖尿病,会遗传给孩子吗? 答案是会的 ,从目前的的流行病学调查来看这种遗传风险性可以保持在40%以上。但是我们的家长也不要消极,既然遗传因素我们无法改变,但是我们可以从孩子未来的营养、睡眠、运动其他生活习惯上给予 健康 的指导,避免糖尿病的发生是完全有可能的。
有关2型糖尿病遗传度的相关参考文献
关于2型糖尿病的遗传易感性
2型糖尿病很可能是很多基因和环境因素复杂相互作用的结果。单基因遗传引起的2型糖尿病仅见于小部分病例,普遍遗传的多态性中的单个因素在糖尿病患病风险或糖尿病防护方面仅发挥较小作用。2型糖尿病的多数遗传风险来自复合多基因危险因素。
证实遗传因素对2型糖尿病发病影响的观察结果包括:
即使在糖尿病遗传风险增加的人群中,环境因素对糖尿病的发生仍发挥主要作用。
记得后天饮食,锻炼,作息,情绪都也非常重要的。
糖尿病是有一定遗传倾向的,如果夫妻有一人是2型糖尿病,那么孩子患有糖尿病的几率会更大。但也并不是绝对的,如果孩子在后天能在饮食方面多加注意,平时多运动,避免不良生活习惯,那么就能大大降低患糖尿病的概率。
有很多患者都是因为肥才得了糖尿病,避免肥胖,对于预防糖尿病来说是十分重要的。肥胖会使得胰岛素的敏感性下降,更容易发生2型糖尿病,因此有遗传史的患者要更加注意不要营养过剩,体重过大,这样才能尽可能避免得糖尿病。
健康 界面向1300万医疗从业人员和更广泛的大 健康 人群,每天提供医健热点、政策、认知、观点和趣味科普内容,期待你的每一次分享和互动。
“我有糖尿病,是否可以怀孕呢?会不会影响孩子 健康 ?”
这是糖友张女士的疑问,应该也是想做妈妈的糖友的疑惑与困扰。
我们结婚之前都会做“婚前检查”,就是为了发现疾病,尽量规避风险,以保证婚后彼此的幸福,和孩子的 健康 。
糖尿病确实有遗传易感性, 如果父母中有一方患有2型糖尿病,遗传几率比正常人高4倍左右,如果父母双方都患有糖尿病,那么孩子被遗传的几率会更大,高达50%左右。
有什么方法可以降低遗传率吗? 主要是从后天预防做起!糖尿病的病因是多方面造成的,除了遗传外,还有很大部分原因是不良生活习惯导致的代谢性问题造成的。
可以从以下5个方面来预防糖尿病:
另外,不管是男性还是女性在孕前就被确诊为糖尿病,在计划妊娠前一定要对身体做一个面前的检查,如果血糖过高、波动幅度大,或是伴有高血压、肾病等,应谨慎妊娠,避免影响大人和胎儿的 健康 。
最后,祝身体 健康 !
有任何 健康 管理或是糖尿病方面的疑问,可以直接私信或在评论区交流~
——END——
责任编辑|金笑笑
这个问题作为糖尿病父母肯定特别关心,答案其实很明显,会!这要从糖尿病的分类和发病机制上去分析。
我们知道,糖尿病最常见的分类就是1型、2型、妊娠期和其他特殊类型,而2型糖尿病是最常见的,约战90%。同样的,不同类型的糖尿病遗传的概率也不同。咱们单说2型糖尿病,发病机制尚不明确,但是目前比较统一公认的观点是2型糖尿病是在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下共同作用的结果。
国内外学者运用群体遗传流行病学和家系研究方法发现,2型糖尿病呈家族聚集现象。
如果有容易致病的基因,再加上促进发病的客观条件,比如肥胖、高脂饮食、缺乏运动等就容易患病。如果具有易感基因,患上2型糖尿病的可能性要比正常人高很多。坚持 健康 生活方式可以很大程度上改善不利的外界因素,降低发病风险或者完全不发病。所以,您的孩子以后要注意短语,坚持 健康 的生活方式,不必过于担心。有易感基因不代表百分百发病,提早干预就可以。
当然,有些特殊类型的糖尿病遗传的决定作用比较大,子女的患病概率可以高达50%撒很值更高。这种类型的糖尿病有很大程度上是取决于遗传性的。比如青少年发病的成年糖尿病(MODY)属于显性遗传,由常染色体携带遗传基因。与 MODY 致病基因不同,普通型2型糖尿病的相关遗传物质多为频率较高的基因变异,且这些常见基因的变异外显力弱,需在环境因素的作用下才导致明显的性状改变。
总之,发现糖尿病后应该就诊正规医院,明确糖尿病类型。对于防治子女罹患糖尿病意义也比较重大。
健康 之初, 健康 科普专业媒体。
近30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不 健康 的生活方式、人口老龄化以及肥胖率的上升,糖尿病的患病率呈明显的升高趋势,由1980年的067%上升至2013年的109%,其中2型糖尿病是103%。
糖尿病是一个让人畏惧的疾病,不但危害大,而且要终生服药。想要控制好血糖,必须严格的控制饮食,想要随心所欲的吃些好东西基本是不可能了。
面对这样一个疾病,人们不禁会想到, 得糖尿病的原因是什么? 会不会遗传给小孩子?或者我父母有糖尿病,我以后会不会也得糖尿病呢?
首先,糖尿病的发病原因是什么?很遗憾的是,到目前为止,关于糖尿病明确的发病原因和怎么发病的,没有完全的搞清楚。只知道发病是在遗传因素以及环境因素共同作用下发生的。
环境因素:
遗传因素:
糖尿病易感基因遗传的特点:
父母一方有2型糖尿病,会不会遗传给孩子父母有糖尿病,会不会遗传给孩子。这是每个父母都会关心的问题。但是这个问题并没有明确的答案。只能说父母有糖尿病的,孩子将来得糖尿病的概率比正常人的孩子要高。
研究表明,父母一方有2型糖尿病,子女糖尿病的发病风险是40%左右;父母都有糖尿病,子女发病风险是60%左右。
我们来做一个假设:
上面说了,跟糖尿病有关的易感基因很多,而且大多数是次效基因,少部分是主效基因。
但是,并不是说有糖尿病易感基因就一定会发病。遗传因素只是决定体质容易发生糖尿病,环境因素则是决定什么时候发病。
中国大庆研究结果成为糖尿病预防的标杆1、中国大庆糖尿病研究
中国大庆糖尿病研究,是研究生活方式干预对于糖尿病的预防作用。
研究方法:
2、研究结果
大庆研究说明了生活方式干预对于糖尿病的预防作用是很大的。而生活方式也就是环境因素的一种。
总结:
不能说100%遗传,但是有一定的概率。这个概率数字是5%-25%的可能,糖尿病时有一定的遗传性的,所以医生在给糖尿病患者问诊的时候都会问下有没有家族史,目前全世界上对糖尿病的基因位点已经超过了100个,并且在这些基因位点上证实有30%是在中国人群中得到了验证。并且在中国人群中也验证了有几个糖尿病易感的基因,所以这些基因可能增加中国人患有糖尿病的风险,所以对于夫妻有一人是2型糖尿病的患者,从遗传基因的角度讲,是有一定的概率会被遗传给后代的。但不是绝对的,因为糖尿病的发生除了遗传还会受其他饮食、运动、环境、药物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2型糖尿病约占糖尿病患者总数的90%——95%。其发病多与遗传、内分泌异常、脂代谢异常、饮食过饱以及运动偏少等多因素综合影响有关。遗传因素也是其发病的重要因素。
(糖尿病主要症状)
国际糖尿病联盟(International Diabetes Federa—tion,IDF)最新公布的糖尿病地图示,中国2013年糖尿病患者为9 840万,居全球首位。目前已经明确家族史和遗传倾向是2型糖尿病的不可改变的危险因素。父母中有一人患糖尿病,子女患糖尿病的概率为10% 20%;父母双方均患有糖尿病,这一危险性将增加至30% 50%。
国内有学者对350个家系(184个Ⅱ型糖尿病先证家系和166个对照家系)进行了Ⅱ型糖尿病的遗传流行病学研究结果 病例组一级亲属总的患病率为347%,与对照组的103%相比,差异有非常显著性(χ2 =1766,P 001);总结病历发现患病组的父母、同胞或子女患病率显著高于对照; Ⅱ型糖尿病家族中实际发病数超过其二项分布的理论概率范围,即Ⅱ型糖尿病的分布呈明显的家族聚集性。
综上所述,父母有一方患糖尿病后代不一定会发病,只是几率高很多。但2型糖尿病家族聚集性发病的特性应该足够引起我们的重视。改变生活习惯改善饮食结构可能会降低发病风险。
(运动降糖)
对男性来说糖尿病引起的勃起功能障碍是影响家庭幸福的头等大事。研究发现约1/3---1/2的男性糖尿病人患有阳痿。这大多与糖尿病导致的神经和血管病变有关;部分降糖药物和精神因素也可能影响勃起。治疗中应当积极治疗原发疾病,降低高血糖对机体的损伤。同时,综合运用中西医结合方法“辩证论治”改善勃起功能提高生活质量;对患者加强心理疏导提升自信心,对家属宣讲糖尿病阳痿的相关知识,在生活中注意体贴关心患者,共同努力改善症状,提高家庭幸福感。
(糖尿病危害)
文:张培伦/王传航教授
不会遗传。二型糖尿病,是由于日常饮食与生活习惯导致的慢性病。
每个人都有高血糖机制就像每个人都有癌细胞,但不是每个人都会得癌症,只有饮食与习惯偏差才会令身体启相应的机制,为了是提醒我们,不要再做继续伤害身体的行为了。
对糖尿病患者家族史的调查表明,糖尿病病人子女糖尿病患病率比非糖尿病家属高4至10倍。双亲之一为2型糖尿病患者,其子女发病风险率40%;双亲均为2型糖尿病患者,子女发病风险率可达70%。多数2型糖尿病家系调查中见到家系传递中存在明显的母系效应。2型糖尿病患者的双亲,母亲方患者较父亲方患者多见,一般是1倍左右。可见,遗传在糖尿病发病中占有重要因素。值得指出的是,糖尿病发病机制非常复杂,遗传和环境因素都很重要。遗传提供了糖尿病发病的易感性;只有在后天环境的影响下,有糖尿病易感基因的患者,才有可能发展为糖尿病。为什么说有糖尿病家族遗传史的高危人群,不一定就是糖尿病患者呢?是因为父母遗传给下一代的不是疾病的本身,而是遗传与可以发生糖尿病的体质,即糖尿病的易感性。
糖尿病高危人群能否发展为糖尿病,关键在于有无诱发糖尿病导火索——即环境因素。糖尿病易感者,若避开发生糖尿病多种危险因素,是可以避免糖尿病的发生的。糖尿病对人体的侵袭是隐蔽的,其在人体发生发展的过程也是渐进的。糖尿病高危人群发展成糖尿病,要经历胰岛素抵抗、胰岛素损害、胰岛素衰竭3个阶段。早期,糖尿病高危人群自身组织对胰岛素敏感性降低,结果使人体对胰岛素需要量增加,胰岛B细胞需要分泌更多的胰岛素补偿,胰岛素抵抗越重,需要胰岛素越多,久之胰岛细胞长期疲劳,胰岛B细胞受到损害,甚至凋亡(即疲而衰之)。人体血糖就会升高,糖尿病因此就发生了。
糖尿病高危人群如何避免陷入这种恶性因果链条呢?要注意如下几个方面:
一、思想上要高度重视,要认真学习糖尿病防治的相关知识,用科学战胜糖尿病,掌握预防让自己不得糖尿病的主动权,做健康的主人。有的糖尿病高危人群者,不注重自身保健,在糖尿病典型症状(多食、多饮、多尿、消瘦)在自身未出现之前,往往疏忽大意,总觉得自己离糖尿病很远,加之自己没有科学的生活方式,糖尿病离自己只有半步之遥时也浑然不觉,有一天自己成为糖尿病患者时,才后悔起来。也有一种糖尿病高危人群者,担心自己患上糖尿病,情绪沮丧失去战胜疾病的信心,忧郁不已,认为糖尿病太可怕了,无法战胜它。其实对糖尿病正确的方法是,战略上藐视它,要有豁达大度的心情,战术上重视它,即要不断接受相关糖尿病知识的教育,积极采取系统科学的手段早期干预,糖尿病高危人群可以远离糖尿病。
二、糖尿病高危人群要避开发生糖尿病危险因素,这是远离糖尿病的重要方法。发生糖尿病危险因素包括上述的肥胖、高血压、血脂代谢紊乱等方面。尤其是肥胖者,更容易患糖尿病。原因是:1肥胖者组织细胞胰岛素受体减小,对胰岛素敏感性减弱,造成胰岛素相对不足。2肥胖者脂肪过多,堆积于肝脏器官,使肝糖元贮存减小,血糖浓度升高。3肥胖者易发生高血压、高脂血症,导致人体细胞代谢内环境和激素水平的变化,致使胰高血糖素、糖类皮质激素、髓质激素等升糖激素的增多,这都大大地增加胰岛素的需要量。久之,胰岛负担过重,诱发糖尿病。糖尿病高危人群要做到四点:多学点、少吃点、勤动点、放松点,用科学的生活方式,阻击糖尿病的侵害。
三、糖尿病高危人群早期科学的、系统的、专业的医学干预,也是糖尿病高危人群阻击糖尿病不可缺少的手段。1糖尿病高危人群要尽早进行糖尿病专业的、系统的检测,对自身胰岛功能测定(包括检测a细胞胰高血糖素、B细胞的胰岛素、D细胞的生长抑素、PP细胞的胰多肽)。高危人群每年要做一次糖耐量试验,具体方法是口服75克葡萄糖,测定口服2小时的血糖值,若空腹血糖大于61毫摩尔/升小于71毫摩尔/升,2小时血糖大于78毫摩尔/升,但小于111毫摩尔/升者,称之为糖耐量异常。糖尿病高危人群一旦确定为糖耐量异常,就说明胰岛B细胞对葡萄糖处理发生异常,提示已是糖尿病前期。这种情况下,就要到专业的、高水平的糖尿病专业机构,采取“保护胰岛细胞的综合治疗方案”,使自己不发展成糖尿病。如测检中一旦确诊为糖尿病,就要积极采取科学的,体现国际先进水平的医学干预,尽早使病情得以控制,阻断、避免、防止糖尿病并发症产生,实现高质量的生活和达到长寿的目的。对糖尿病高危人群的早期医学干预是事半功倍的,科学的干预不仅可以阻断糖尿病的发生,而且也在某种程度上降低脑血管、心血管、高脂血症的危险指数,对人终生生活质量的提高和寿命延长发挥重要作用。
奶奶有糖尿病会遗传吗
奶奶有糖尿病会遗传吗,糖尿病对于现代的我们来说是非常可怕的,糖尿病是一种非常难冶的病,主要的治疗是利用药物治疗,在治疗糖尿病也是非常复杂的一种方式,那么奶奶有糖尿病会遗传吗?
奶奶有糖尿病会遗传吗1
奶奶有糖尿病会遗传吗
奶奶有糖尿病,有可能通过遗传因素,而使宝宝具有糖尿病易感性。但宝宝发病不发病,什么时候发病,和饮食控制情况,运动多少,体重有没有超标等后天环境因素密切相关。如果孙子注意积极防治,有可能不发病,或者延迟发病。
糖尿病应该怎么预防
1、通过运动和饮食来实现减肥,特别要关注腹部脂肪,因为腹部减肥能大大提高糖耐量。
2、控制高血压,这与糖尿病病情发展密切相关。
3、定期作血糖检查:有肥胖或超重、血压与血脂有点偏高、有糖尿病家族史等糖尿病患病高风险者,30岁以后每三年测一次血糖;一般人群45岁以后每三年测一次血糖。这样可以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甚至可以防止糖尿病高危人群发展成为糖尿病。
因此即使奶奶有糖尿病可能会对宝宝有一定的遗传因素的影响,但是更多的还是要看我们宝宝的生活习惯是否正确且规律。相信只要宝宝从小到大都始终坚持健康的饮食,并且能够长期坚持通过运动来锻炼身体,相信患糖尿病的概率就会大大降低。
奶奶有糖尿病会遗传吗2糖尿病遗传吗?
遗传因素是糖尿病发病的重要因素。 1型糖尿病基因使胰岛发生自身免疫性破坏。 2型糖尿病是多基因遗传,基因容易引起肥胖、胰岛素抵抗、胰岛素分泌不足。 有血缘关系的人可能有同样的基因。 父母和孩子之间,祖父,祖母和孙子之间,无论哪个人得糖尿病,同一家族的人得糖尿病的可能性都很高,但遗传上不是糖尿病本身,而是容易得糖尿病的体质。 不是所有拥有糖尿病基因的人都得糖尿病,也取决于环境因素。 环境因素是产生糖尿病的重要原因,其中生活方式、饮食习惯、运动习惯、性格等与糖尿病的发生有关。 糖尿病有遗传性,但重视环境因素,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避免高脂,高糖饮食,保持适当的体重等,可以避免糖尿病。
糖尿病的早期症状
糖尿病的早期症状隐匿性比较高,不容易发现。 如果想早点发现,应该从高危人群入手。 高危人群主要有::
1、年龄超过45岁
2 、出现过血糖异常。
3 、肥胖或肥胖的人,特别是男性腰围超过90厘米,女性腰围超过85厘米的情况
4 、有糖尿病家族史的人
5 、代谢异常、血脂异常、血压高的人
6 、患有心脑血管疾病、多囊卵巢综合症的肥胖女性
早期的'糖尿病症状可分为两种糖尿病。 1型糖尿病的症状可归纳为“三多一少”,多饮、多尿、多食、瘦。 2型糖尿病表现为疲劳无力、肥胖明显等,不及时治疗体重会下降。
糖尿病的病因
糖尿病是慢性病,其危害主要在并发症。 如果普通患者能控制血压、血糖、血脂,有效杜绝并发症,就不会影响寿命。 糖尿病的并发症主要如下:
1 、视网膜病变可能会导致失明。
2 、肾小球病变不会排出体内很多废物,从而导致尿毒症。
3 、神经病变会影响心脏、胃肠及感觉功能,造成患者手脚麻木、腹泻便秘、年轻人阳痿等。
4 、脑血管疾病变化,脑血栓、脑梗塞疾病、糖尿病患者采血检查时,他们的血很快就会凝结。 有些患者下肢血管病变,脚发冷。 这样的患者神经病变,感觉迟钝,双脚被烫到起泡也感觉不到。 这些患者的感觉神经已经受到损伤,导致他失去了感觉。
治疗糖尿病最重要的是预防并发症的发生,长期稳定控制血压、血糖、血脂,不吸烟、不喝酒、吃低盐低脂,定期去医院治疗就没有生命危险。
糖尿病的治疗
糖尿病患者在治疗和调理下,生活和正常人一样。 药品治疗中可以服用吡啶缓释片和盐酸二甲双胍缓释片,但这些药长期服用会有头晕的副作用。 所以建议选择中药或桑叶草本调理、草本降糖,如微络康降糖胶囊等,比较安全,无副作用,可以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在日常生活方面,患者平时也要注意很多活动,不抽烟不喝酒,饮食平衡健康,尽量远离放射环境(如手机、电脑等),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 最好不要以米饭为主食,多吃荞麦面、燕麦面、玉米面、苦瓜、洋葱、香菇、柚子、南瓜等能降低血脂血糖的食物。 豆类食品富含蛋白质、无机盐和维生素,可以降低血清胆固醇和甘油三酯。 如果患者长期服用蜂胶,也可以预防并发症的出现。
建议:你好。糖尿病是有遗传因素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双亲均是糖尿病者,其子一代并非100%都患糖尿病,仅有5%得糖尿病,若双亲中只有一个有糖尿病,则子一代患糖尿病的机会更少,且常隔代遗传。所以先不要担心会不会有遗传。
糖尿病是怎样被遗传的?遗传方式是什么样子的?
本文2023-09-22 15:14:54发表“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lezaizhuan.com/article/711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