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永登,千年丝绸之路上,明代寺院内,汉藏石碑留下的秘密

栏目:资讯发布:2023-09-22浏览:5收藏

甘肃永登,千年丝绸之路上,明代寺院内,汉藏石碑留下的秘密,第1张

甘肃永登,千年丝绸之路上,有座明代寺院名叫大佛寺

出兰州城区,沿着古老的丝绸之路西行。一路上,众多的村镇城堡,如同一粒粒珍珠般撒在这条古道沿线各个角落,为古道存在提供着源源不竭的能量。

距离兰州城区七十多公里的永登红城镇就是丝绸之路沿线众多的小镇之一。不久前,我们来到红城镇,寻访隐藏这里的明代雕塑世界。

小镇不大,312国道横穿而过,众多店铺沿着沿路分布,来来往往的车流,给这个小镇增添了无穷的生机,也见证了丝绸古道数千年绵延不绝的繁华热闹。我们要寻访的明代雕塑世界就在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红城感恩寺内。

红城镇是丝绸之路上千年古镇,它的开发最早可以追溯到汉代。公元前121年(西汉元狩二年),西汉大军进军河西走廊。不久后,西汉王朝以此地为治所设立了允街县(一说始于公元前60年)。据说,当年修建城池时,土壤是红色,人们就叫做红城。按照兰州人的方言,它被称为“红城子”。两千多年后,当年雄伟的允街县城,只剩下了了一座墩台,静静地站在红城镇玉山村的农田里,注视着这块土地上的风雨变幻。

红城地处兰州通往河西走廊的咽喉要津,为兵家必争之地。千百年间,一幕幕烽烟往事在这里上演。宋夏相争之时,西夏在这里设立啅罗和南军司,为西夏的十二个军司之一。明代,这里的位置愈加重要,不仅是通往河西走廊的必经之路,而且抵御游牧民族袭扰的重要支点,更是守卫兰州的前哨。洪武二年,庄浪河发生大水,将传递急件的信使冲走。为此,人们在庄浪河对岸修筑了新城。新建成的红城,北门高悬石额上题“宁朔”二字,南门上额曰“永安”,中立钟楼,可以与西安钟楼媲美。

一座煌煌之城,一个赫赫寺院,也就伴随着烽烟战火,伴随着人们期冀,就这样逐渐走入了 历史 的视野了。

我们从公路上的街道上一个岔路口拐入了一条小巷。小巷狭窄蜿蜒,走不了多远,一座古朴的牌坊山门赫然出现在我们的眼前。这就是感恩寺了。

感恩寺又名大佛寺,位于红城镇西南,东西宽20米,南北长133米,占地面积约4.5亩,建筑面积约400平方米。寺院创建于明孝宗弘治五年(1492年),竣工于明孝宗弘治八年(1495年)。据《鲁氏家谱》记载,这是明孝宗皇帝专门为表彰鲁土司而特意敕建的。

四周寂静至极,山门简洁质朴,没有名刹古寺的气派,也没有位居名山,俯瞰众生的气势,有的只是内敛,一种返璞归真后的内敛。

感恩寺是一座地地道道的明代寺院,其主体建筑依旧保存明代的风貌。寺内自南向北,分别为山门、碑亭、垂花门、力士殿、天王殿、地藏殿、玉佛殿、护法殿、菩萨殿、大雄宝殿。其中,山门、碑亭、垂花门、力士殿、天王殿、大雄宝殿处于南北同一中轴线上。这座寺院,既借鉴了北京的宫廷建筑的特点,又带着典型的西北地方特色。

感恩寺是鲁土司主持修建的。鲁土司是西北最大的土司,其始祖脱欢,为元太祖成吉思汗的后代,系元始祖忽必烈的侄重孙。元末,流落河西,明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脱欢降明,被安置在连城,为一世土司。永乐二十一年,因脱欢之孙三世土司失伽屡有战功,升指挥同知,永乐帝给失伽赐姓为鲁名贤。鲁土司管辖着以连城为中心的9000平方公里土地,从明初一直延续到民国,长达560多年。历代土司苦心经营,多位土司因战功而升任驻守西北的重要将领,官至一品,成为稳定西北边陲的一支重要力量。

弘治四年,鲁麟升都指挥同知,守备红城。鲁麟是第五代鲁土司。从今天保存下来的资料来看,感恩寺的修建聘请了各地的能工巧匠,有不少工匠来自北京。

过山门后,最先进入我们眼帘的就是碑亭内的石碑了。这就是汉藏合璧的《感恩寺碑》,碑身高2.85米,宽0.89米,厚0.22米。碑的最上面刻着“敕赐”篆书。它的正面是汉文,背面是藏文。大明嘉靖四年立,鲁麟和他儿子、孙子的名字列于其上。这块石碑记详细地记述了感恩寺的修建过程,也记录了寺院的其他建筑名称形制,更是汉蒙藏文化融合碰撞的见证。

过了碑亭之后,就是垂花门。两尊面目狰狞的金刚站在大门两侧。全国绝版的《六道轮回图》就隐藏在这个不起眼的地方。六道轮回图的原版原本在北京,可惜早已毁了,2008年夏天,考古学家意外在这里发现了他的复制品。这是迄今所能见到的十五世纪惟一一副六道轮回图。

过力士殿后,则是天王殿,其后东西两侧则是地藏王殿和玉佛殿。再过去则是东西两侧的护法殿和菩萨殿。菩萨殿的南墙壁上有一幅壁画,上面三个人最显眼的是一位男子,身着明代官服,头戴官帽。人们推测,这就是五世土司鲁麟的画像,这应该是现存惟一的明代土司形象。

大雄宝殿是红城感恩寺的核心建筑。令无数人向往的神秘的塑像世界就隐藏在这里。感恩寺有大的塑像128尊,这些塑像是汉蒙藏文化的结合,天王、力士都是那种面目狰狞的,肌肉很发达造型,不同于汉传佛教的中和善的面孔,更不同于藏传佛教塑像的神秘处。

大雄宝殿在寺院的最里面,这是一栋单檐歇山顶建筑,平面呈正方形,面阔三间,进深三间,正面明间、次间均安置六抹隔扇。从外面看,殿堂不大,没有我们想象中的名刹古寺那样高大气派。

可是,一走进大殿内,人们忽然就在那里凝滞住了。三面皆佛,

我们彷佛置身佛国世界了。精美绝伦的佛像坐的整整齐齐,等待着我们这些朝拜者的到来。在这些佛像的注视下,我们不能不凝滞。

大雄宝殿的中央有大佛像3尊,两侧立有侍佛弟子2尊,东西两边各塑11个尊,观音菩萨8尊、护法2尊。东、西、北三壁塑18罗汉及金刚共80尊。这些佛像是红城感恩寺的精华所在,整个塑像群生态各异,神气迥然,巧夺天工的雕塑艺术让人惊叹。

闻名丝绸之路的《西游记》雕塑就佛像背后的上方。《西游记》故事源自唐初的高僧玄奘西行,这是一个真实的 历史 事件。千百年来,人们给它逐渐给它增加了大量神异内容。宋代的《大唐三藏取经诗话》话本中有猴行者和深沙神保护唐僧西游取经,一路降妖捉怪的故事。金、元杂剧又将取经故事搬上舞台。元代至明初,已经有了《唐三藏西游记》平话之类的西游记话本小说,创造出闹天宫、黄风怪、车臣国、红孩儿、火焰山、蜘蛛精等许多神奇的故事,孙悟空已成为故事的主角之一。

丝绸之路从长安出发,一直通向中亚,并最终抵达欧洲、非洲。玄奘大师孤身前往印度学习佛教的故事,在丝绸之路沿线都有流传,在天水有玄奘大师晒经的晒经寺、在高台有高老庄、在敦煌有流沙河等等故事。感恩寺中有《西游记》塑像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西游记》雕塑采用悬塑手法,雕塑了《西游记》中的40余组故事,形成了类似连环画式的长卷,总长约35米,所塑人物的高度仅有10余厘米,共塑造了《西游记》故事人物 1500余身。与小说《西游记》相比,除个别故事情节外,其他故事俱已齐备,但故事顺序却不同于小说《西游记》的章回顺序。人们认为,感恩寺的《西游记》悬塑要比吴承恩写小说《西游记》还早80余年,可见《西游记》故事流传到明中叶前已日趋丰富和成熟,吴承恩是否来到这里,故事情节是否取材于这里,让人猜测。目前,虽然这组塑像的其创作年代还存在争议,但却仍是研究珍贵资料,是目前甘肃乃至全国独一无二的艺术瑰宝。

作为丝绸之路上的明代寺院,这里还曾经保存着一套完整的明代《大藏经》,这套经书共计4895册,用603个蓝色涵套封装,为五世土司鲁麟、六世土司鲁经极其夫人为感谢皇恩而印制的。原为感恩寺的镇寺之宝,后来转移到了县城的宏善寺,1952年,宏善寺被拆除,于是大藏经便被交到了县博物馆,保存至今。

漫步在这座寺院内,一尊尊神秘奇特的雕塑,一幅幅栩栩如生壁画,一段段大明往事,诉说这它不凡的来历,也告诉人们它真正的价值所在。

版权已保护,转载微我, 以免误伤,盗用必究!

“付”姓通“傅”,“傅”与“付”同祖同宗,在当代“付”是“傅”字的白字。这是历史的动荡及文化的不济所至。而被认定是姓,只不过是建国后文化落后及文字改革未成熟阶段,人们滥用,使得许多家庭的姓氏的白字甚至错字应用于户籍、档案等方面,因而成了惯用字。

目前,许多找到早期家谱或寻到早期离散的大家族后,方知晓原来自己本来就是“傅”。当然,由于应用量太大,进入户籍已经成了事实,法律已经认可,修订字典中已经将其解释为姓。所以建议,写法归写法,祖先不会变即可,不提倡改户口。

《姓纂》记,郑国人史付的后代有取付姓者;《一统志》记,永乐年间有叫付吉者。它的曾经存在是与否我们暂且不去论证,也无法考证。目前为止,至少没有确切证据可以证明“付”姓更早的存在,更不用说“付氏”家谱了。请使用“付”字的宗亲们参考。

傅姓宗祠通用对联(084)

一、姓氏源流

傅(Fù)姓源出有五:

1、出于殷商名相傅说(Yuè 音悦)的后裔,以地名为氏。据《史记•殷本纪》和《通志•氏族略》所载,商高宗武丁在位时,国势衰微,于傅岩(今山西省平陆东南)找到说,说帮助武丁兴国,修政行德,使天下大治,说的后裔以其居地为姓,形成傅氏。

2、出自姬姓,为黄帝裔孙大由之后,以邑名为氏。黄帝(一说尧帝)裔孙大由封于傅邑,其子孙以邑名为姓,称为傅氏。

3、出自姚姓,为舜帝之后裔,以国名为氏。据《姓源》所载,古有傅国(故城今山东省枣庄南),舜之裔也。以国名为姓,称为傅氏。

4、出自赖姓,源自为避难改姓傅氏而来。据《赖氏族谱》所载,赖氏族人为楚灵王所害,改罗、傅二氏,故有赖、罗、傅联宗之说。

5、出自清代有少数民族改姓傅。如满洲人傅恒(本姓富察氏)、傅开(本姓郎佳氏),还有高丽、蒙古、回、马、土等少数民族改为傅姓。

得姓始祖:傅说。商朝从盘庚将商都迁至殷墟以后,只兴旺了很短的一个时期,等到商高宗武丁继位时,国力已经很是微弱。武丁决定振兴朝纲,可是朝中却找不到一个能协助他改革国政的大臣,为此他一直忧虑。一日晚,武丁梦见了一个叫说的圣人,此人状如囚徒模样,却口称腹有良谋,武丁笑醒后,命人按梦中模样画成图像,四处寻访。结果在一个叫傅岩的地方找到一个叫说的奴隶,他们把他带回朝中。说给武丁提了不少关于治国方面的建议,武丁便任命说为宰相。说执政以后,修政行德,使商朝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都得到了迅速发展。武丁在位五十九年,在说的辅佐下,商朝后期达到了极盛,武丁也因此被誉为“中兴明主”。因说曾居于傅岩,所以称他傅说,傅说就成为傅姓的得姓始祖。

二、迁徙分布

虽说傅说出生地在今山西平陆以东之地,但是其得姓则在商的都城殷,故我国傅姓最早的发源地应当是在今河南安阳小屯村,汉晋之际,傅姓人是以我国西北地区的陕西、甘肃东部、宁夏等地为迁居地,尔后便东迁移居河北、山东,北地(治今甘肃庆阳西北)傅姓始于西汉中叶的傅介子,为傅姓家族始盛。其曾孙傅长,复封义阳侯,长曾孙傅允仕弘农(今河南省灵宝北)太守,这一支派显贵者多,多人做官或封侯,这说明,在汉朝傅姓已开始自北地大举经陕西迁居河南、河北、山东等地。此时北地傅姓形成许多分支:河内(今河南省温县)傅姓,是西汉大司马傅喜之族所在;浦江(今属浙江省)傅姓,是西汉人傅柔之族所在;扶风(治今陕西省兴平东北)傅姓,是东汉人傅毅之族所在。两晋时,傅姓在清河(今河北省清河)得到了迅速发展,也是傅姓家族有史以来繁衍最为旺盛的时期,为东汉汉阳太守傅燮(扶风傅姓)发展而来,称盛于“清河”一带的傅姓,后成为我国东部地区傅姓的主要来源,尤其是江南各地的傅姓,大都因世事动荡而从清河迁去江南,在此之前的汉代已有傅姓迁居贵州,三国已有傅姓入川。大举南迁则始于魏晋南北朝之际,或迁会稽(今浙江省绍兴),或迁上虞(今属浙江省),至唐末,唐御史傅实避难入闽,为傅姓入闽始祖。靖康之变,有清河傅姓南迁泉州,到南宋末年,清河傅姓又有一支迁入福建上杭之蛟萍乡,不久即兴为望族,后广东兴宁之傅姓,便是蛟萍分支而出。宋代以后,傅姓人遍及全国大部分地区。如今,傅姓主要分布在山东、湖南等省。傅姓是当今中国姓氏排行第三十六位的大姓,人口较多,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百分之零点五五。

三、历史名人

傅 毅:字武仲(约47-92),扶风茂陵(今陕西省兴平东北)人,东汉文学家。朝廷求贤不诚,士多隐居,遂作《七激》、《迪志》诗,讽世明志,后被召为兰台今史,以文显于朝廷。著有《舞赋》等作品。

傅 宽:北地(治今甘肃省庆阳西北)人,汉高祖时开国功臣,被封阳陵侯,曾任汉丞相,显赫非常。在楚汉战争时随韩信、曹参平定齐地。汉高祖得天下后曾定元功18人,傅宽列第9位。

傅 玄:字休奕(217-279),北地泥阳(今陕西省耀县)人,西晋时哲学家、文学家,可算是傅姓族人有史以来最有学问的名人。其学问渊博,精通单律,于诗擅长乐府。在哲学上,把自然和人类历史都看作一种纯粹的自然过程,批判了有神论的世界观和玄学空谈。著有《傅子》等集传世,在晋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卒后被追封为清泉侯。

傅 咸:字长虞(239-294),北地泥阳(今陕西省耀县东南)人。傅玄之子。西晋初,任冀州刺史,后转御史中丞、尚书左丞。曾上疏议以载并冗官,静事息役,发展农桑,并指斥当时统治集团奢华靡费之风,谓“奢侈之费,甚于天灾”。兼任司隶校尉时,狠狠打击恣行京都一带的门阀士族。终卒于官。明人辑有《傅中丞集》。

傅 琰:字季珪,北地灵州(今宁夏回族自治区灵武)人,自其先祖南下以后,世代侨居南方。从其父开始,傅氏祖孙四代都曾担任过南朝的县令,并著声名。傅琰历任县令、广威军将郡丞、尚书右丞、督军、建威将军、刺史职。为官明察事理,处事果断,特别是办案重视实物证据,廉正有才,勤于职守,其父子成为廉吏世家。

傅 亮:字季友,南朝宋国人,佐刘裕篡位,被封城建县公,后废少帝,迎立宋文帝,官至散骑侍郎、尚书令。编著有《光世音应验记》等。

傅 奕:相州邺(今河北省临漳)人,唐代学者、自然科学家和无神论者。曾做过隋朝礼部的属官。唐初任太使丞,又升太史令。在自然科学方面,精天文历数,极力反对佛教对民众的危害,建议皇帝把十万僧尼配成夫妇,繁育后代,益国足兵。后来,他又上书十二论,揭露寺院“剥削民财,割截国贮”,“寺多僧众,损费为甚”,“军民逃役,剃发隐中”等流弊。他还指使儿子用羚羊角击碎婆罗门僧的假佛牙,当众揭穿佛徒的骗局,表现了他的唯物主义思想和反佛教神学的斗争精神。其著作有《老子注》,又集魏晋以来反对佛教思想的言行为《高识传》共十卷。

傅 寅:字同叔,唐朝大学问家。从唐仲友学,对天文、地理、井田、学校、郊庙、律历、军制等类研究精深,号曰群书百考,所著《禹贡说断》,有独到见解。

傅 霖:宋代律博士,为齐、梁、陈、隋兵部尚书兼宏文馆学士傅荞之子,历官翰林学士、婺州太守。《宋刑统》颁行之后,为了便于记忆诵读,用韵文进行注释,著有《刑统赋》二卷。(与下明代同名者有别)

傅 霖:明代太原人,十三岁做秀才、二十岁中举人、三十岁中进士的傅霖傅霖宦海沉浮十七载,官至山东布政司参议,但是,就在他三次击败后金军队的侵扰之后,却以“拥兵拒调”的罪名被弹劾,解甲归田。几年之后,明廷让他官复原职,早已厌倦官场倾轧的傅霖以一身傲骨拒不受命,他那个高山仰止的孙子傅山在这一点上与他是何其相似。傅霖回乡后,以急公好义的善举而受到太原士民的推崇。万历十四年,太原大荒,甚至发生人相食的惨剧,傅霖慷慨解囊,施粥赈灾。傅霖去世前的万历二十九年,太原发生饥荒,他再次赈济灾民,直到第二年粮食收获。

傅 山:山西省阳曲(今太原)人,明末清初反清义士、大学问家,初名鼎臣,字青竹,后改为青主,别号公之它、石道人、啬庐、朱衣道人等。他不但博通经史诸子和佛道之学,并兼工诗文、书画、金石、又精医学。其思想破儒家正统之见,开清代子学研究的风气。其著作有《霜红龛集》、《荀子评注》等,医学上有《傅青主女科》和《傅青主男科》等书。

傅介子:西汉北地(今甘肃省庆阳西北)人,北地傅氏开基始祖,汉昭帝时,用计斩杀楼兰王,因功被封义阳(治所在今河南省信阳西北)侯。

傅游艺:唐朝人,曾任武周宰相,是傅姓为相者第一人,为武则天宠臣,一年中四次提升,时人号为“四时任宦”。

傅友德:明朝开国名将。今安徽省宿县人,少骁勇,善骑射,元末参加农民起义,先从刘福通部李喜喜入蜀,后归明玉珍,再从陈友谅,均无所成就。元至正二十一年(1301年),朱元璋攻江州(今江西省九江)傅友德率众降。朱元璋奇其才,因功封颍国公,曾为明朝一统天下,尤其是明对西南地区的统一,立下汗马功劳。

傅以渐:清开国状元、一代名相。山东省聊城人。字于磐(1609-1665),号星严。顺治三年(1646年)状元,授弘文院修撰。后多次升迁,从国史院侍讲、秘书院侍讲学士、国史院学士,至顺治十一年授秘书院磊大学士。顺治十二年,傅以渐奉诏陈述时务,他上奏安民策。所奏合国情、顺君意,遂加封太子太保,成为后来继位的康熙帝的老师。改任国史院大学士。

傅善祥:金陵(今南京市)人,太平天国三年(1853年)女试状元。亦为癸好(丑)东试状元,仕至丞相。她是太平天国时期的女状元,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女状元,为东王杨秀清政务上的得力助手。

傅作义:山西省临猗(今属万荣县)人,国民党高级爱国将领,守涿州孤城而一战成名,曾参加长城抗战和绥远抗战,1949年,率部起义,使北平得以和平解放。

傅抱石:江西省新余人,为现代著名画家,美术教育家,擅画山水,善于将水、墨、彩色融为一体,对中国美术史和画论广有研究。

四、郡望堂号

1、郡望

北地郡:治所秦时在义渠(今甘肃省庆阳西北),东汉移治富平(今宁夏回族自治区武忠西南),东汉末地入羌胡,三国曹魏相当今陕西耀县、富平等地。

清河郡:清河郡:汉高帝置郡,后屡改为国,元帝永光后为郡,治所在清阳(今河北省清河东北)。东汉改为国,移治甘陵(今山东省临清东)。

2、堂号

兴商堂:商武丁时刻想振兴自己的国家,但缺乏贤人帮助。一天夜里,他梦到圣人来到他面前。这位圣人名说,治国的本领很大。于是武丁就画了那圣人的像,命许多人去找,结果在傅岩找到了一位泥水匠人,正在那里筑墙,他很像武丁梦中见到的人的模样。他就是傅说。请到朝廷,他果然帮助武丁振兴了商朝。是历史上的名宰相。

此外,傅姓的主要堂号有以:“清河堂”、“版筑堂”、“野版堂”等为其堂号。

五、宗族特征

1、傅姓历史上权臣政客颇多,福泽百姓,为后人所敬仰。

2、字行辈份有序。如山东高密一支字行为:“日叙丙余,希深联贻,馨名因溥,垂法迪之。”另浙江绍兴丁巷傅姓字行为“宏规大启,垂裕后昆,渊源继述,孝友传家,允能缵绪,恪循谦恭,廉让攸赖,闻望远播,肇其敦厚,世泽绵长”。又新续傅姓派语字行为:“仁义礼智,文行信嘉,猷懋美厥,德益勋彰,永绍箕裘,俾尔炽昌。”

傅姓宗祠通用对联

〖傅姓宗祠四言通用联〗

尊儒尚学;

崇俭抑奢。

——佚名撰傅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西晋大臣、文学家傅玄,字休奕,北地泥阳(今陕西省耀县东南)人。魏末任散骑常侍。西晋初,为御史中丞。曾上疏议改屯田二分制,恢复曹魏旧制,缓和民困,后官至太仆、司隶校尉,封鹑觚子。他学识渊博,精通音律,于诗擅长乐府。认为自然界由“气”组成。有《傅子》等集。下联典指西晋尚书左丞兼司隶校尉傅咸,字长虞,北地泥阳(今陕西省耀县东南)人。傅玄之子。西晋初,任冀州刺史,后转御史中丞、尚书左丞。曾上疏议以载并冗官,静事息役,发展农桑,并指斥当时统治集团奢华靡费之风,谓“奢侈之费,甚于天灾”。兼任司隶校尉时,狠狠打击恣行京都一带的门阀士族。终卒于官。明人辑有《傅中丞集》。

二邑称圣;

三德兼优。

——佚名撰傅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南朝齐人傅琰,字季珪,宋时,历任武康、山阴县令,都有能干的名声,二县人称他为“傅圣”。齐永明年间,历官庐陵王安西长史、南郡内史等。下联典指北宋须城人傅尧俞,字钦之,十岁能写文章,不到二十岁中进士,官监察御史、中书侍郎。为人厚道,寡言少语,与人交往,不设城府。司马光曾对邵雍说:“清廉、正直、勇敢三种品德,一个人很难兼备。我却在傅钦之身上见到了。”邵雍也说:“傅钦之清廉而不炫耀,正直而不激烈,勇敢而又温和,因此更难能可贵。”

宋代博士;

殷商圣人。

——佚名撰傅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宋代律博士傅霖,《宋刑统》颁行之后,为了便于记忆诵读,用韵文进行注释,有《刑统赋》二卷。下联典指商代宰相傅说的事典。

兰台名宰;

版筑肖形。

——佚名撰傅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东汉•傅毅,章帝任其为兰台令史,以文雅显于朝廷。下联典出傅说原为傅岩地方从事版筑的奴隶,殷王武丁梦得圣人,遂令人按梦中所见之形觅得傅说,举以为相。

河南世泽;

贤隐家声。

——佚名撰傅姓宗祠通用联

全联典指商•傅说,贤而隐,武丁举以为相,国大治。

紫光绘像;

玉尺谐姻。

——佚名撰傅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清•傅恒,乾隆时定两金川,征缅甸,封一等忠勇公,图形紫光阁。下联典指宋•傅自得,童时赋《玉界尺》,李邴叹为奇才,以女妻之。

盐梅世第;

岩野家声。

——佚名撰傅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傅氏宗祠“版筑堂”通用堂联。上联“岩野”,典指傅姓得姓始祖傅说(Yuè 音悦)事典(见上题头《一、姓氏源流•1•得姓始祖》介绍)。“盐梅”,指咸盐和酸梅,为调味之品,用以喻整治国政。典出《尚书•说命下》:“若作和羹,尔惟盐梅。”此为殷高宗命傅说为相之辞。后来诗文中常以“盐梅”指宰相或职权相当于宰相的人(下同)。

〖傅姓宗祠五言通用联〗

金玉家声远;

盐梅世泽长。

——佚名撰傅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傅氏宗祠通用堂联。

筑墙世祖远;

清河道脉长。

——佚名撰傅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傅氏宗祠“清河堂”通用堂联。

版筑家声远;

清河世泽长。

——佚名撰傅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傅氏宗祠“版筑堂”、“清河堂”通用堂联。

版筑垣亭古;

有德世泽长。

——清•傅以渐撰傅氏宗祠“版筑堂”通用联

傅以渐,字于磐,号星严,山东省聊城人。生于明万历三十七年(1609年),卒于清康熙四年(1665年)。清顺治三年(1646年)状元,授弘文院修撰。后多次升迁,从国史院侍讲、秘书院侍讲学士、国史院学士,至顺治十一年授秘书院磊大学士。顺治十二年,傅以渐奉诏陈述时务,他上奏安民策。所奏合国情、顺君意,遂加封太子太保,成为后来继位的康熙帝的老师。改任国史院大学士。

版筑宰相第;

金玉君子家。

——佚名撰傅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商代高宗时贤相傅说。下联典指宋代傅尧俞,官至监察御史、中书侍郎。人们称赞他“清、直、勇”三德兼有的“金玉君子”。

〖傅姓宗祠六言通用联〗

竹雨松风琴韵;

茶烟梧月书声。

——傅山撰傅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明清之际的思想家傅山(1607-1684)自题联。傅山字青主,山西阳曲人。著述颇多。

〖傅姓宗祠七言通用联〗

学士科举列榜首;

巾帼鼎甲第一名。

——佚名撰傅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清代密书院大学士傅以渐,字于磐,号星岩。顺治间进士第一。为官以清勤著。学者称星岩先生。有《贞固斋诗集》。下联典指清代太平天国恩赏丞相傅善祥(?-1856),金陵(今南京市)人。她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女状元。自幼熟读经史。1853年,太平天国定都于京后,“令女官举女子应试”,她考中鼎甲第一名,名列榜首。东王杨秀清将她选入东王府,先后任“女侍史”、“簿书”、“恩赏丞相”等职,成为东王政务上的有力助手,并对太平天国的政治发挥了重要作用。

版筑家声传万古;

云台事业耀千秋。

——佚名撰傅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傅氏宗祠“版筑堂”通用堂联。上联“岩野经纶”、“版筑”,典指傅姓得姓始祖傅说(Yuè 音悦)事典(见上题头《一、姓氏源流•1•得姓始祖》介绍)。下联典指东汉时傅俊,佐光武帝中兴有功。“云台事业”,指刘秀修功臣阁、绘功臣像,阁名“云台”,傅俊画像得列其中。

岩野经纶光国史;

云台事业耀家声。

——佚名撰傅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傅氏宗祠“版筑堂”通用堂联(同上)。

傅岩□野千秋盛;

派衍云岩百世昌。

——佚名撰傅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傅氏宗祠“版筑堂”通用堂联(同上)。

传胪姓名无双士;

开代文章第一家。

——清康熙皇帝爱新觉罗•玄烨题赠傅以渐祖厝联

傅以渐(1609-1655),清开国状元、一代名相。字于磐,号星严。今东昌府区人,祖籍江西永丰县。幼年家境清贫,天资聪慧,勤奋苦学,博览群书,经史熟记不忘。顺治三年(1646年),中进士,夺状元,任宏文院修撰。顺治八年(1651年),任国史院侍讲。后为秘书院大学士。顺治十二年(1655年),奉旨陈时务,上疏安民大计,受到皇帝赞许,被加封为太子太保。顺治十五年(1658年),授为武英殿大学士兼户部尚书。十月以葬亲请假还乡,自此卧病不复出。顺治十八年(1661年),闻顺治帝崩,直京奔丧后,又以病告归。顺治帝对傅以渐甚为器重,凡机务大政均与其磋商。傅以渐对帝竭诚尽忠。史料记载:公居相位,食不重味,衣皆再浣,与寒素无异。他书奏议,草诏书,拟御制,颇得皇帝赏识。傅以渐曾纂修《明史》、《清太宗实录》,充任清太祖、太宗《圣训》总裁,奉命与曹本荣合著《周易通注》。他对天文、地理、礼乐、法律、兵农、漕运、马政等均有研究,著述甚丰。他治学严谨,学识渊博,“道德文章实为一时之冠”。其著作仅《四书易经制义》尚存。傅义渐于康熙二年(1663年)在家养病期间,主持编纂《聊城县志》。康熙四年(1665年)病故,葬于聊城傅家坟。

〖傅姓宗祠七言以上通用联〗

左江右湖兼领庐阜;

荻花枫叶且官浔阳。

——康有为撰傅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清代康有为游九江时赠傅道尹联。

浩浩阴功,千年笃佑状元后;

煌煌诰命,三代同称宰相家。

横批:皇恩宠锡

——佚名撰傅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山东省聊城傅家坟(清代状元傅以渐祖茔)牌坊联。

赫赫阴功,泽庇百年装元后;

煌煌诰命,同称三代宰相家。

横批:一品三世

——佚名撰傅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山东省聊城清代状元傅以渐祖宅相府联。

读说命数篇,作楫调羹形适肖;

缅官声三德,品金题玉泽悠长。

——佚名撰傅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傅氏宗祠通用堂联。

积累溯前徽,博学能文,早树兰台品望;

绳承期后裔,敦诗说礼,无惭玉尺风流。

——佚名撰傅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傅氏宗祠通用堂联。

溯祖宗渊源,商朝相、汉朝将、宋代侍郎,自昔家声丕振;

追孙支蕃衍,始迁闽、继迁粤、分居江右,如今世泽流芳。

——佚名撰傅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傅氏宗祠“版筑堂”、“清河堂”通用堂联

业著商朝,派衍清河,□想当年作霖雨,盐梅伟绩煌煌光谱牒;

功崇汉代,流□梓里,□到今日看旅楹,刻角簪缨奕奕焕宗堂。

——佚名撰傅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傅氏宗祠“版筑堂”、“清河堂”通用堂联

附录:傅姓典故、趣事

〖傅奕毁佛〗

唐高祖、太宗年间的太史令傅奕,是一个坚定反对佛教的人。在《隋唐嘉话•卷中》里,记载了他跟和尚们斗法的两件趣事。如果没有记错的话,《资治通鉴》里也收录了这两则资料。

其一:贞观中,西域献胡僧,咒术能死生人。太宗令与飞骑中捡壮勇者试之,如言而死,如言而苏。帝以告太常卿傅奕,奕曰:“此邪法也。臣闻邪不犯正,若使咒臣,必不得行。”帝召僧咒奕,奕对之,初无所觉。须臾,胡僧忽然自倒,若为所击者,便不复苏。

不像后来的韩愈毁佛,韩愈那是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之间的斗争。傅奕自己是道士出身,后来还俗了。他的毁佛,并不像他对唐太宗说的“于国无利、于民有害”那样光明正大;倒是更像佛、道两家之间的斗争。傅奕自己也常常

傅奕十有八九学过些道家的气功术,并且修行比那个胡僧高。说什么邪不胜正,我是不信的。术有高低而已。正邪之说,也是宗教斗争中常见的手段。

其二:贞观中有婆罗僧,言得佛齿,所击前无坚物。于是士马奔凑其处如市。时傅奕方卧病,闻之,谓其子曰:“是非佛齿。吾闻金刚石至坚,物不能敌,唯羚羊角破之。汝可往试之焉。”胡僧缄[月系]甚严,固求良久,乃得见。出角扣之,应手而碎,观者乃止。今理珠玉者皆用之。

这倒是挺痛快,揭破一个江湖骗子。但这样的骗子,跟佛教本身并没有必然的联系。

〖傅琰判案重物证〗

南朝时期,傅琰为山阴(今绍兴市)令。山阴是江南社会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之一,各种社会矛盾错综复杂,县衙里的诉讼案件特别多。傅琰细察民情,办案公允果断。有一次,卖针和卖糖的两个老太婆争一团蚕丝,都说是自己的,并各自编出了一大堆理由,谁也不肯相让,结果官司打到了县衙公堂之上。傅琰不轻信言词,而是注重寻找实物证据。他将那团丝缚在房柱上,用皮鞭抽打,然后再仔细察看地面,结果从团丝中掉出一些造针而产生的铁屑。这样,一切都明白了,将团丝判归卖针老人。

还有一次,有两个村里老汉争一只鸡,而又都拿不出铁实的证据。这一次傅琰是既审问,又验之以物证。他问:“你们都是拿什么喂鸡的”一人回答是用粟,一人回答是用豆。傅琰杀死鸡,破开鸡的食囊,看到的是粟,于是以言豆者为诈骗,将鸡判给言粟的老汉。

据史乘记载,山、阴的傅琰司法“神明,无敢复为偷盗”。傅琰之子傅翙也如其父一样,为民兴福,审理疑案,捉拿盗贼,有如神明。建康令孙廉十分钦佩,问其采用的是什么妙法有何秘诀傅翙回答说:“没有什么特别之处,唯勤与清而已。自己清白,处世才公正,法律的尊严才得到维护,官员们就会跟着你廉洁奉公。自己勤恳,就能了解下情,案件及时处理,社会矛盾不会激化,境内就自然治理好了。为官若能清白廉正和恪勤职守,事情就不会做不好的。”

甘肃永登,千年丝绸之路上,明代寺院内,汉藏石碑留下的秘密

甘肃永登,千年丝绸之路上,有座明代寺院名叫大佛寺 出兰州城区,沿着古老的丝绸之路西行。一路上,众多的村镇城堡,如同...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