卧龙先生诸葛亮,其真正的后人现在在哪个地区?

栏目:资讯发布:2023-09-22浏览:52收藏

卧龙先生诸葛亮,其真正的后人现在在哪个地区?,第1张

诸葛亮,字孔明,号卧龙(也作伏龙),汉族,徐州琅琊阳都(今山东临沂市沂南县)人,三国时期蜀汉丞相,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散文家、书法家、发明家。在世时被封为武乡侯,死后追谥忠武侯,东晋政权因其军事才能特追封他为武兴王。

诸葛亮一生兢兢业业,在年轻时一直是没孩子的。为了给他延续香火,他的大哥、东吴名臣诸葛瑾把自己的儿子过继给他,这就是诸葛乔。

诸葛乔比较衰,年仅25岁就死掉了,比诸葛亮死得还早。他虽然有一个儿子诸葛攀,但是后来诸葛瑾唯一的儿子诸葛恪(也比较尴尬,算上诸葛乔就不是唯一,不算诸葛乔就是唯一)被灭族后,诸葛攀被送回吴国作为诸葛瑾的后人为吴国效力。

总之,这一支就不算是诸葛亮的后人了。

还好,诸葛乔被过继到家里后,诸葛亮也有了自己的亲生儿子,这就是大家都熟知的诸葛瞻。

诸葛瞻

诸葛瞻有两个儿子,长子诸葛尚,很多人比较熟悉,和诸葛瞻一起在抵抗邓艾时殉国。诸葛尚当时年仅19岁,是否有后人,于史无载。

诸葛瞻的二儿子叫做诸葛京,极有可能就是当时诸葛亮唯一的直系后人了。他并没有参加抵抗魏国的战争,蜀汉灭亡后也并没有殉国,而是在西晋做了官,也算是保住了诸葛亮的血脉。

清代史学家张澍《诸葛忠武侯文集·故事》中还记载了诸葛亮第三子诸葛怀、诸葛瞻第三子诸葛质及诸葛亮之女诸葛果,但史学研究者张崇琛认为这些人物均是虚构出来的,所以我们姑且认为他们并不存在。

那么,诸葛京的后人,后来又怎样流传了呢?这一点在历史上并没有记载。

诸葛大狮

不过,现在,在中华大地上,其实还有一些姓诸葛的人,大部分居住在山东或者浙江一带。甚至在浙江兰溪,有一个村子,名叫诸葛村,据说是诸葛亮27世孙诸葛大狮建立的,现在也居住着3000多诸葛姓的人。

兰溪诸葛八卦村

这个村子,又叫诸葛八卦村,这是因为整个村子的构造都是按照九宫八卦图来设计的。整体布局以村中钟池为中心,全村房屋呈 放射性排列,向外延伸八条弄堂,将全村分为八块。村内弄堂似通非通, 似连非连,曲折玄妙。甚至有野史说当初日本人侵华来到诸葛村,也走得迷了路,最后不得不撤退。

据说诸葛家族留有祖训:“不为良相、便为良医”,因此这个家族一般都是以经营中药为业。

大家都知道刘备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小说又把诸葛亮描述成一位无所不知无所不晓的人物。历史上诸葛亮治国的能力是不可否认的,但并没有那样的传奇,刘备请诸葛亮,在看中他的能力的同时,也许更看中的还是他的人脉。

一起看看诸葛亮不为人知的家世背景——

曹操屠杀徐州,孔明之父诸葛珪死去,一家人逃难到荆州,投奔与刘表关系不错的叔叔诸葛玄。诸葛玄死后,诸葛家的瑾、亮、均三兄弟和两个姐姐相依为命。他们长大成人后,开始了重建家族的经营:孔明的大姐嫁给了蒯氏家族的蒯祺(后来,蒯祺任曹操治下的房陵太守,一家被孟达灭门,再后来,孟被孔明逼反,投奔曹丕,最终到底被诸葛亮借司马懿之刀杀掉);二姐嫁给了庞德公的儿子庞山民(他后来也在曹魏做官),庞统是庞德公的侄子(原来都是一家人啊);孔明自己娶了黄承彦的女儿黄硕为妻,黄承彦是蔡瑁的妹夫,蔡瑁的姐姐正是刘表后老伴蔡夫人。

是不是信息量好大呀。

补充一点:孔明与黄氏完婚,媒人正是司马徽。

司马徽把孔明的家族告诉刘备,以刘备的身份,很快就打听明白了诸葛亮的背景。这提高了孔明在刘备眼中的身价,促成了刘备礼贤下士的决心。

看了上面的数据,感觉诸葛亮一家真的很有出息,不过虽然这样,这一家兄弟姐妹们也是受过苦的。

大约在诸葛亮六岁的时候,他的母亲章氏因病去世了。章氏是个知书达理、聪明贤惠的母亲,她不但支持长子诸葛瑾到京师洛阳去游学深造,学习儒家经典,还教诸葛亮认字,对他进行启蒙教育。母亲的去世,使诸葛亮感到失去了一位世界上最亲爱最慈祥的启蒙老师。哥哥诸葛瑾也中断了游学生涯回乡为母亲守孝。失去母爱是不幸的,但诸葛亮感到比自己更不幸的是弟弟诸葛均。他那幼小的年纪,正是需要母亲爱抚的时候啊!诸葛亮顿时觉得自己长大了许多,他觉得应该以自己的兄长之爱,去减轻弟弟失去母爱的苦痛。不久以后,为了照顾家庭,抚育孤弱,诸葛珪又续弦娶妻,把孩子们的继母领进了家门。

新来的继母很爱孩子,诸葛亮兄弟们对继母也很尊敬。母亲的去世,虽使诸葛亮失去了启蒙老师,但诸葛瑾的还乡,又使诸葛亮有了可以请教学问的兄长。孝敬、友悌、切磋、求知,一个经过震荡的家庭又恢复了往日的宁静与和谐。

然而,好景不长。

诸葛亮八岁那年,父亲诸葛珪又因病去世。清人张澍引《诸葛氏谱》说:“玄死时,瑾年十三,亮年八岁。”此说错误颇多,疑为“珪死时,瑾年十五,亮年八岁”。封建时代,父亲是一家之长,家中的顶梁柱。顶梁柱的崩折,给这个家带来了很大的变化。长子诸葛瑾已经十五岁,承担起奉养继母的义务,八岁的诸葛亮、年幼的弟弟诸葛均以及尚未出嫁的两个姐姐全部由叔父诸葛玄抚养。

在三国魏晋的历史舞台上,诸葛氏家族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诸葛亮为蜀汉之丞相,实为蜀汉最高执政者;诸葛瑾、诸葛恪父子辅助孙权父子,亦为柱石之臣;诸葛诞则出仕曹魏,对魏末军政局势也有一定的影响。此外,诸葛璋、诸葛虔、诸葛瞻、诸葛尚、诸葛乔、诸葛攀、诸葛原、诸葛直、诸葛壹等人影响也较大。他们分布三国,皆为俊杰,地位重要,声名显赫,在孙吴、蜀汉和曹魏分别建立了非凡的功业,史载诸葛氏“一门三方为冠盖”,成为“天下荣之”的“天下盛族”。两晋之际,由于诸葛恢的贡献及诸葛太妃等诸葛氏族人的努力,琅邪诸葛氏门望进一步上升,以至于一度成为与琅邪王氏争竞“姓族先后”的显赫门第。

远祖 第一代 第二代 第三代 第四代 第五代 诸葛丰

(汉司隶校尉) 诸葛圭 诸葛瑾

(圭长子) 诸葛恪

(瑾长子) 诸葛绰

(恪长子)        诸葛竦

(恪次子)        诸葛建

(恪幼子)      诸葛融

(恪弟)      诸葛亮

(圭次子) 诸葛乔 诸葛攀 诸葛显    诸葛瞻 诸葛尚

(瞻长子)        诸葛京

(瞻次子)    诸葛均

(圭三子)      诸葛玄

(圭弟)          诸葛诞

(亮族弟) 诸葛靓

(诞小子) 诸葛恢注:诸葛乔,字伯松,本字仲慎,诸葛瑾第二子,过续给诸葛亮。

诸葛亮(公元181-234年),汉族,字孔明,号卧龙居士。出生在山东沂南县,中国三国时期蜀汉杰出的丞相以及政治家、军事家、战略家、散文家、外交家。史书记载其身高八尺,约合现今184米。诸葛亮生辰八字:辛酉、丙申、癸丑、丁巳 诸葛亮于汉灵帝光和四年(公元181年)出生于琅邪郡阳都县(今山东沂南县)的一个官吏之家。诸葛氏是琅邪的望族,先祖诸葛丰曾在西汉汉元帝时做过司隶校尉(卫戍京师的长官)。诸葛亮父亲诸葛珪,字君贡,东汉末年做过泰山郡丞。诸葛亮3岁母亲张氏病逝,8岁丧父(一说是9岁丧母,12岁丧父),与姐姐以及弟弟诸葛均一起跟随由袁术任命为豫章太守的叔父诸葛玄到豫章赴任。东汉朝廷派朱皓取代了诸葛玄职务,诸葛玄就去投奔老朋友荆州牧刘表。 建安二年(公元197年),诸葛玄病逝。诸葛亮和姐弟失去了生活依靠,便移居南阳,17岁的诸葛亮与友人徐庶等从师于水镜先生司马徽。他看到刘表昏庸无能,不是命世之主,于是结庐襄阳城西二十里的隆中山中,隐居待时,这是公元197年的事。诸葛亮在隆中已隐居了十年,他广交江南名士,“每自比于管仲、乐毅”,爱唱《梁父吟》,结交庞德公、庞统、司马徽、黄承彦、石广元、崔州平、徐庶等名士。其智谋为大家所公认,有匡天下之志。他密切注意时局的发展,所以对天下形势了如指掌。人称“卧龙”。娶黄承彦之女为妻。 建安十二年(公元207年),诸葛亮27岁时,刘备三顾茅庐,会见诸葛亮,问以统一天下大计,诸葛亮精辟地分析了当时的形势,提出了首先夺取荆、益作为根据地,对内改革政治,对外联合孙权,南抚夷越,西和诸戎,等待时机,两路出兵北伐,从而统一全国的战略思想,这次谈话即是著名的《隆中对》。刘备听了诸葛亮这一番精辟透彻的分析,思想豁然开朗。他觉得诸葛亮人才难得,于是恳切地请诸葛亮出山,帮助他完成兴复汉室的大业。诸葛亮遂出山辅佐刘备,联孙抗曹,赤壁之战大败曹军。形成三国鼎足之势,夺占荆州。建安十六年,攻取益州。继又击败曹军,夺得汉中。二十六年,刘备在成都建立蜀汉政权,诸葛亮被任命为丞相,但并未开府,主持朝政。 章武三年(公元223年)春,刘备在永安病危,召诸葛亮瞩托后事说:“君才十倍于曹丕,必能安国,终成大事。若嗣子可辅,则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诸葛亮忙哭道:“臣必竭心尽力相辅,效忠贞之节,死而后已!”后主即位。 蜀汉后主刘禅继位,诸葛亮被封为武乡侯,领益州牧。建立丞相府以处理日常事务。当时,全国的军、政、财,事无大小,皆由诸葛亮决定,赏罚严明。对外与东吴联盟,对内改善和西南各族的关系,实行屯田,加强战备。建兴五年(公元227年,上疏(即《出师表》)于刘禅,率军出驻汉中,前后6次北伐中原,多以粮尽无功。十二年,终因积劳成疾,病逝于五丈原军中,将后事托付姜维。 诸葛亮是一个维护封建纲常和崇尚儒家忠义道德的正统思想家。但是诸葛亮并不墨守儒家教条,他尊王而不攘夷,进兵南中,和抚夷越,在三国中执行了最好的民族政策。诸葛亮以“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成为后世的楷模。 中国千百年来将诸葛亮描绘成为智慧的化身,其传奇性故事为世人传诵。诸葛亮娴熟韬略,多谋善断,长于巧思。曾革新“连弩”,可连续发射10箭;制作“木牛流马”,便于山地军事运输;还推演兵法,作“八阵图”,发明“孔明灯”。 诸葛亮叔父诸葛玄为当时名士。诸葛亮兄诸葛瑾仕于吴孙权,拜大将军、左都护,领豫州牧。亮从弟诸葛诞仕于魏,为吏部郎,累迁扬州刺史、镇东将军、司空。兄弟三人“并有盛名,各在一国。于时以为‘蜀得其龙,吴得其虎,魏得其狗’”(《世说新语·品藻》注云:狗乃“功狗”之狗,虽非龙虎之比,亦甚有功之人,故曰并有盛名)。

 诸葛亮有后代吗?诸葛亮与妻子黄月英育有一子——诸葛瞻。诸葛瞻后战死沙场,那么诸葛亮的其他后代近况如何呢?

 诸葛亮在隆中时与黄氏结婚,婚后近三十年没有自己的孩子。在此期间,诸葛亮曾经将大哥诸葛瑾的第二个儿子诸葛乔过继为子。诸葛乔在二十五岁时去世。大约在诸葛亮四十六岁的时候,他的亲生儿子诸葛瞻出生。

 诸葛亮后代之诸葛亮儿子

 史书记载,诸葛亮去世的时候,诸葛瞻才八岁。后来,诸葛瞻继承父亲遗志,成为蜀国卫将军,一度执掌蜀国朝政。魏国大将邓艾讨伐蜀国时,诸葛瞻率领军队前去抵抗,战死在绵竹。当时诸葛瞻的儿子诸葛尚年仅十七岁,同样战死沙场;诸葛瞻殉国之时,他的次子诸葛京还很小,不到参军打仗的年龄,所以幸存了下来。

 晋朝统一三国之后,诸葛京被新的朝廷迁居到中原一带,征召为官吏。诸诸葛京在担任眉县县令之后,继续升迁,最后官至江州刺史……从此,史书上就不再有诸葛京后人的记载。

 诸葛亮后代近况

 目前,在山东临沂和浙江兰溪各有一批姓诸葛的人士,他们都有各自的家谱记载着与诸葛亮的渊源关系。在浙江,诸葛后人几乎遍布全省各地。但据说,他们都发源于浙江兰溪市的诸葛村。

 从明代起,兰溪一带的诸葛族人主要以经营中医药业为主。据说这是秉承了“不为良相、便为良医”这一祖训。后来,他们在此行业中逐渐发展壮大。清代中后期,诸葛族人把他们的中医药店开到了浙江各地,乃至于全国各大城市,形成“兰溪药帮”这一商业帮派,盛极一时。同时也造就了诸葛村今天众多华丽精巧的民居建筑。民国以后,兰溪的中医药业逐渐衰退。目前,诸葛村基本上以旅游业为主。

首先,诸葛亮是琅邪阳都人,不是南阳人,史书没有所谓“南阳诸葛亮”只有“琅琊诸葛亮”。《三国志 诸葛亮传》记载:“诸葛亮字孔明,琅邪阳都人也。” 琅邪阳都即今山东省临沂市沂南县,所以诸葛亮就是今天的山东人。

其次,所谓诸葛亮故居就只有两处,其一就是诸葛亮老家山东省临沂市沂南县!其二,就是诸葛亮躬耕之地南阳邓县隆中,即今天的襄阳隆中。

关于南阳邓县隆中(即今襄阳隆中)为诸葛亮故居,是1700年来史书的共识。

《三国志诸葛亮传》就记载:“玄卒,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汉晋春秋曰:亮家于南阳之邓县,在襄阳城西二十里,号曰隆中。”更早一点的东晋王隐在史书《蜀记》中记载:西晋时期““晋永兴中镇南将军刘弘至隆中,观亮故宅,立碣表闾……”南北朝北魏郦道元《水经注》记载:“沔水又东径隆中,经历孔明旧宅北。亮语刘禅云:先帝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即此宅也。车骑沛国刘季和之镇襄阳也,与犍为人李安共观此宅,命安作宅铭……”南北朝南朝萧梁鲍致《南雍州记》记载:“隆中诸葛亮故宅有旧井一,今涸无水。盛弘之记云宅西有三间屋,基迹极高,云是孔明避水台。先有人姓董居之,灭门后,无复敢有住者。齐建武中,有人修井,得一石枕,髙一尺二寸,长九寸,献晋安王。习凿齿又为宅铭。今宅院见在。”南萧梁诗人沈炯《归魂赋》记载:“望隆中之大宅,映岘首之沈碑。”

从以上魏晋南北朝时期最早的记载可知,当时世人认可的诸葛亮故居就是南阳郡邓县隆中(即襄阳隆中),而且没有任何争议的!

而到了唐宋时期,南阳郡邓县隆中(即襄阳隆中)为诸葛亮故居的记载仍是史书的共识,同样没有任何争议。

唐李吉甫《元和郡县图志》(卷21《山南道》)记载:“万山,一名汉皋山,在(襄阳)县西十一里。与南阳郡邓县分界处,古谚曰:‘襄阳无西’,言其界促近”…… 诸葛亮宅在县西北二十里。唐吴从政《襄沔记》记载:“晋永兴中,镇南将军、襄阳郡守刘弘至隆中,观亮故宅,立碣表闾,使太傅掾犍为李兴为文”。唐李善等注《文选》记载:“汉晋春秋曰:诸葛亮家于南阳之邓县。荆州图曰:邓城旧县西南一里,隔沔有诸葛亮宅,是刘备三顾处。”唐李瀚《蒙求集注》记载:“先主曰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愿勿复言。及称尊位,以亮为丞相。汉晋春秋曰亮家南阳邓县,襄阳城西号曰隆中。”北宋乐史《太平寰宇记》(《山南东道四•襄州》)记载:“又曰襄阳西北十余里,名为隆中,有诸葛孔明宅……襄沔记曰晋永兴中,镇南将军襄阳郡守刘弘,于隆中诸葛故宅立碑表庐,使太傅掾犍为李兴为文。”北宋王钦若等辑《册府元龟》记载:“蜀诸葛亮,字孔明,琅琊阳都人。……玄素与荆州牧刘表有旧,往依之。玄卒,亮家于南阳之邓县,号曰隆中。”北宋司马光《资治通鉴》记载:“初,琅邪诸葛亮襄阳寓居隆中,每自比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惟颍川徐庶与崔州平谓为信然。”南宋袁枢《通鉴纪事本末》记载:“初,琅琊诸葛亮寓居襄阳隆中,每自比管仲乐毅。”南宋郑樵《通志》记载:“诸葛亮字孔明,琅琊阳都人也。……玄素与荆州牧刘表有旧,往依之。玄卒,亮遂家于南阳之邓县,相距襄阳城西二十余里,号曰隆中,躬耕陇亩,好为梁甫吟。”南宋萧常《续后汉书诸葛亮传》记载:“玄卒,遂家于南阳隆中……始亮在隆中,以管乐自许……南阳隆中,汉晋春秋曰:亮家于南阳之邓县,在襄阳城西二十里,号隆中。”南宋沈枢《通鉴总类》记载:“十二年初,琅邪诸葛亮寓居襄阳隆中,毎自比管仲乐毅。”南宋钱时撰《两汉笔记》记载:”十二年初,琅邪诸葛亮寓居襄阳隆中,每自比管仲乐毅。”南宋朱熹撰《御批资治通鉴纲目》记载:“刘备见诸葛亮于隆中。初邪诸葛亮寓居襄阳隆中,毎自比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南宋叶庭珪撰《海録碎事》记载:“学业堂在襄阳县,诸葛孔明之地。亮家在南阳之邓乡,曰隆中,先主三顾于此。”金朝李俊民撰《庄靖集》记载:“三顾门,世传襄阳水西门为三顾门。先主自此三往见武侯……隆中,诸葛亮宅在襄阳县西二十里。”

作为在外地的临沂人,当别人问我,你的家乡在古代有何名人时,我首先想到的肯定是那位让刘备三顾茅庐,号称卧龙的诸葛孔明。当然,也有老乡会首先想到出身琅琊王氏,大名鼎鼎的“书圣”王羲之。可以说,此二人虽相隔一百多年,但他们的名气难分伯仲。作为名门之后,王羲之的后裔子孙世代传承,为后人谨记,但很少人能说清诸葛亮的后裔世系。其实诸葛亮的后裔子孙传承至今,绵延不绝。

在秦末陈胜的起义军中,大将葛婴屡立战功,却被陈胜听信谗言所害。《史记·陈涉世家》记载:

“葛婴至东城,立襄疆为楚王。婴后闻陈王已立,因杀襄疆,还报。至陈,陈王诛杀葛婴。”

当时,葛婴被陈胜封为征南将军,南征九江,在那里遇到楚国国君后裔襄疆,为求得正统,葛婴拥立襄疆为楚王。然而,不久传来陈胜称王的消息,葛婴因不能一臣侍二主,遂杀掉襄疆,不料返回后,却被陈胜听信谗言所害。初听此名,谁也不会想到葛婴会是诸葛亮的先祖。

汉朝建立后,到汉文帝时,为表彰葛婴在反抗暴秦的功劳,将葛婴的孙子封为诸县(今山东诸城)侯。葛氏遂将葛姓与地名合并改称“诸葛”。

汉元帝时,葛婴后裔诸葛丰曾担任司隶校尉,铁面无私,不避权奸,却终因得罪权贵,被免官,贬为庶人。东汉时诸葛氏族由诸县迁至阳都(今山东沂南)居住。诸葛丰传数世后,有诸葛硅,为太山郡丞,其弟诸葛玄,为豫章太守。诸葛硅生有三子:长子诸葛瑾、次子诸葛亮、三子诸葛均。诸葛瑾为吴国大将军、左都护,封宛陵侯。诸葛瑾生诸葛恪、诸葛乔,诸葛恪曾为中书令、扬州牧,诸葛乔生诸葛攀,为翊(yì)武将军,诸葛攀生诸葛颢。

诸葛亮,字孔明,号卧龙,公元181年,出生于琅琊(山东沂南县),后迁居南阳(河南南阳市卧龙岗)。虽躬耕于南阳,却熟知天下大事。刘备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山相助。诸葛亮遂向刘备提出先取荆州,再取西川的战略思想,被刘备用为军师。在诸葛亮的辅佐下,刘备联吴抗曹,与东吴合作,将曹军大败于赤壁,之后取荆州和四川、汉中,并建立蜀国,形成三分天下的格局。诸葛亮被任命为蜀汉丞相,家人定居于成都。在白帝城刘备托孤后,诸葛亮忠心辅佐幼主刘禅,期间七擒孟获安定南疆,六出祁山伐曹,却最终积劳成疾,于公元234年病逝,终年54岁。

诸葛亮生子诸葛瞻,诸葛瞻生有三子:长子诸葛尚、次子诸葛京、三子诸葛质,在魏咸熙元年迁居河东。到晋泰始终,诸葛京官至江州刺史,生有二子,长子诸葛冲携家眷从江州返回故里,定居琅琊郡。在唐朝时,琅琊诸葛氏形成大姓,成为诸葛氏郡望。诸葛冲的曾孙诸葛颖在隋朝时曾担任著作郎。诸葛颖的六世孙诸葛爽为唐朝河南节度使。诸葛京的次子诸葛颙(yóng ),定居江州未还。

从诸葛亮到第三十七代诸葛大如,生子诸葛云、诸葛龙。诸葛龙在元末明初带领四个儿子与两个侄子(诸葛云之子),从琅琊郡葛城迁往莒南县官地村。在此没有住多久,诸葛云之子诸葛同修与诸葛同善再次迁往孟家疃(tuǎn),此后改名葛家集(莒南县岭泉镇)。诸葛龙则与四个儿子:长子同心、次子同德、三子同喜、四子同仕迁往金牛官庄,后改名葛家山(莒南县洙边镇)。三子诸葛同喜生三子:长子从先、次子从谦(迁居坊坞村,临沂汤河镇),三子从美回到诸葛城。长子诸葛从先生二子:长子伟、次子伦,兄弟二人迁居木柞(属郯城)。

卧龙先生诸葛亮,其真正的后人现在在哪个地区?

诸葛亮,字孔明,号卧龙(也作伏龙),汉族,徐州琅琊阳都(今山东临沂市沂南县)人,三国时期蜀汉丞相,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散文家、书...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