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氏宗祠在哪?

栏目:资讯发布:2023-09-22浏览:2收藏

裴氏宗祠在哪?,第1张

  1、在山西闻喜裴柏村。

  裴氏祠堂又称晋公(晋公裴度,字中立,为唐宪宗、穆家、敬宗、文宗四朝重臣,出将入相,爵封晋公。)祠,建于唐贞观三年(629年),有前殿、后殿、状元坊、碑廊等,规模宏大,但屡遭兵燹,屡修屡毁。

  2、姓氏简介

  河东裴氏是中国封建社会史上盛名久著的一大世家。其始祖为赢秦始祖非子之后,非子之支孙封pei(原字为上非下邑)乡,因以为氏。周僖王时,六世孙陵封为解邑君,乃去“邑”从“衣”,以“裴”为姓。后裴氏分为三支,分居河东、燕京、西凉等地,但考其谱系源流,皆出于闻喜之裴氏,故有“天下无二裴”之说。 裴氏家族自古为三晋望族,也是中国历史上声势显赫的名门巨族。裴氏家族“自秦汉以来,历六朝而盛,至隋唐而盛极,五代以后,余芳犹存。在上下二千年间,豪杰俊迈,名卿贤相,摩肩接踵,辉耀前史,茂郁如林,代有伟人,彪炳史册。”其家族人物之盛、德业文章之隆,在中外历史上堪称独无仅有。裴氏家族公侯一门,冠裳不绝。正史立传与载列者,600余人;名垂后世者,不下千余人;七品以上官员,多达3000余人。据《裴氏世谱》统计,裴氏家族在历史上曾先后出过宰相59人,大将军59人,中书侍郎14人,尚书55人,侍郎44人,常侍11人,御史10人,节度使、观察使、防御使 25人,刺史211人,太守77人;封爵者公89人,侯33人,伯11人,子18人,男13人;与皇室联姻者皇后3人,太子妃4人,王妃2人,驸马21人,公主20人等,真可谓“将相接武、公侯一门”,中国“宰相村”由此而得名。

  3、人物

  自汉、魏,历南北朝,至隋唐、五代,在中华大地两千多年的历史进程中,裴氏家族在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等诸方面,均做出了突出的贡献。仅隋唐二代活跃于政治舞台上的名臣就不下数十人。其中著名的政治家有裴休、裴楷、裴蕴、裴矩、裴佗、裴让之、裴政、裴寂、裴胄、裴度、裴枢等;军事家有裴行俭、裴茂、裴潜、裴叔业、裴邃、裴骏、裴衍、裴宽、裴果、裴文举、裴镜民、裴济等;法学家有裴政;外交家有裴矩、裴世清等。

历史名人:

裴 度:(公元765~839年),字中立;降州闻喜人(今山西闻喜)。著名唐朝宰相。

唐宪宗时宰相。他力主消除藩镇。元和十二年,督师破蔡州,唐朝藩镇叛乱的局面暂告结束。有“名震四夷”、“天下莫不思其风烈”的赞美。

裴度后来因功高为牛僧孺,李宗闵所忌,罢其为山南东道节度使,徙东都留守,乃治第东都,作别墅曰“绿野堂”,与白居易、刘禹锡觞咏其间。

裴 土:(生卒年待考),降州闻喜人(今山西闻喜)。著名唐朝宰相。

导致唐元和年间较为安定社会环境。

裴 寂:(生卒年待考),字玄真;蒲州桑泉人。著名唐朝宰相。

裴 炎:(生卒年待考),字子隆;降州闻喜人(今山西闻喜)。著名唐朝宰相。

裴耀卿:(生卒年待考),字焕之,裴守真之子;降州闻喜人(今山西闻喜)。著名唐朝宰相。

裴耀卿应童子举,为唐睿宗藩邸典签。

裴 坦:(生卒年待考),降州闻喜人(今山西闻喜)。著名唐朝宰相。

官至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性简俭。子娶杨牧女,陪嫁多饰金玉,坦命撤去,曰:“乱我家法。”居太平里,时称“太平宰相”。

裴 航:(生卒年待考),降州闻喜人(今山西闻喜)。

裴航、云英是唐朝裴铏所作小说《传奇·裴航》中的男女主人公。

裴 迪:(生卒年待考),关中人。著名唐朝诗人。

裴迪初与王维、崔兴宗居终南,同倡和。天宝后,为蜀州刺史,与杜甫、李颀友善。尝为尚书省郎。留世有诗二十九首。

裴行俭:(公元619~682年),字守约;降州闻喜人(今山西闻喜)。著名唐朝大臣、外交家、书法家。

裴行俭历任唐朝礼部侍郎、礼部尚书、定襄道行军部管、金牙道大总管等职,以勋封闻喜县公。他是一位抵御外族入侵有功、善于用兵的著名将领,也是一位很有成就的书法家。

裴光庭:(生卒年待考),字连城;降州闻喜人(今山西闻喜)。著名唐朝宰相。

唐明皇开元年间大臣;历事唐朝德宗、宪宗、敬宗、文宗四朝。

裴怀古:(生卒年待考),著名唐朝大臣。

唐朝武则天执政时,司法权力虽然掌握在酷吏手中,可是这时候的御史制度比较发达。御史这个官职,在秦朝以前是掌管记事的,到了秦朝以后,御史的职责就改为专管纠察了。秦汉两朝都有着组织庞大的御史机构,它的职责是:查举非法,弹劾失职,理大狱,治疑案,掌管图书秘籍,监理地方诸郡、监督军旅,督运军粮,讨捕盗贼,安抚属国等等。

裴 秀:(公元?~271年),字秀彦;降州闻喜人(今山西闻喜)。著名晋朝司空、地图学家。

裴秀生于一个世代官宦家庭。裴秀一生的主要活动是在政治方面,但却是中国历史上一位杰出的地图书学家。

裴 頠:(生卒年待考),字逸民,西晋地图学家裴秀的儿子;降州闻喜人(今山西闻喜)。著名西晋朝时期的哲学家,

博学多闻,通医术,晋惠帝时官国子祭酒兼右军将军,封武昌侯,官至尚书左仆射。

他曾向惠帝建议重修国学,刻石写经,及改定度量衡制。对时俗的放荡不尊儒术深感忧虑,著有《崇有论》,反对何晏、王弼的“贵无”,学说。

周弼曾说他“像武库一样,有五兵纵横,是人中之杰”。

裴 楷:(公元237~291年),字叔则;河东郡闻喜人(今山西闻喜)。著名西晋大臣。

裴楷年轻时就以精于《老子》、《周易》而知名,容貌俊美,如在玉山上行走,当时人称“玉人”。

晋武帝为抚军时,用他参与军事,后为吏部郎。晋武帝即位后,他历官散骑侍郎、侍中、中书令,封临海侯,与张华、王戎等人并掌机要。

裴 果:(生卒年待考),著名北周骠骑大将军。

少时慷慨有志略。魏太昌时,为平阳郡丞,从军征讨,每先登陷阵,勇冠当时。累官隆、眉、复三州刺史,加使持节骠骑大将军。

裴松之:(公元372~451年),字世期,河东闻喜人(今山西闻喜),后移居江南。著名东晋、南朝时期宋国史学家。

裴松之为《三国志注》的作者。

裴志耕:(公元1907~1997年),河北大名人。著名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少将。

1927年参加中国***,1927年加入中国***。

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荣获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88年7月被中央军委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1997年10月7日因病在北京逝世,终年九十岁。

裴周玉:(公元1912~今),湖南平江人。著名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少将。

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1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2年转入中国***。

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荣获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二级自由独立勋章。1988年7月被中央军委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著有《绥远方式的胜利》、《刘志丹同志牺牲时的实记》、《裴周主回忆录》等。

裴中澄:(公元1915~2003年),山东济南人。著名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少将。

1938年参加八路军。1929年加入中国***。

1955年被授予大校军衔,1964年晋升少将军衔。荣获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

2003年4月18日因病在北京逝世,终年八十九岁。

裴九洲:(公元1929~今),吉林扶余人。著名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中将。

1946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同年加入中国***。

解放战争时期,任第四野战军连政治指导员。参加了辽沈、平津、广西等战役。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50年参加抗美援朝作战,任中国人民志愿军炮兵团保卫股股长。回国后,历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某师保卫科科长,军政治部保卫处副处长,团政治委员,师政治部主任,师政治委员,军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黑龙江省军区政治委员,兰州军区政治部主任,兰州军区副政治委员,1988年任兰州军区纪律检查委员会书记。是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九届全国委员会委员。

1988年9月被授予中将军衔。

裴怀亮:(公元1941~今),山西新绛人。著名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中将。

1961年7月加入中国***,同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

历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文书、军司令部作训参谋、副营长、营长、团参谋长、团长。1978年任军司令部作训处处长。1980年任师参谋长。1982年从解放军军事学院毕业后任副师长。1983年任军参谋长。1985年8月任集团军副军长。1986年12月任集团军军长。1990年6月任南京军区副参谋长。1993年12月任济南军区副司令员、党委常委。2003年1月任指挥学院校长。是中国***第十五、十六届中央候补委员。

1988年9月被授予少将军衔。1995年7月晋升为中将军衔。

裴昌会:(生卒年待考),著名中国国民革命军陆军中将,陕西省西安绥靖公署副主任。

裴先章:(生卒年待考),著名中国国民革命军陆军少将,第八十六军参谋长。

裴氏家族的始祖,是位列五帝之一的颛顼。颛顼的后代伯益被舜帝赐姓为嬴。其后人在周僖王时开始姓裴。裴陵,就是裴氏家族公认的第一位裴姓祖先。汉文帝时,裴氏家族出现了第一位正史有确切记载的官员,他就是官居水衡都尉、侍中的裴盖。从此,裴家坐官为仕者纷至沓来,一发而不可收。裴盖的九世孙裴遵,曾跟随汉光武帝征战陇蜀,后任敦煌太守,《后汉书·西域传》中可见他的生平事迹。裴家还有一个敦煌太守叫裴岑,从著名的《汉敦煌太守裴岑纪功碑》上,可读到他大败匈奴的丰功伟绩。

裴陵的第27世孙裴晔,在东汉顺帝时任并州刺史、度辽将军。他仰观天文,俯察地理,经反复斟酌,终于在汉顺帝永建初年(公元126年)合族搬迁到闻喜县东50华里的地方定居。天下之大,为何偏偏选中此处?因为裴晔看到这里群岭巍峨,松柏苍郁,紫霞萦绕,荷香弥漫,认定此处是最适宜家族繁衍人丁、哺养英才的风水宝地。因这里漫山遍野都是柏树,于是起名裴柏村。自此以后,闻喜县裴柏村就作为裴氏祖地而被裴氏后代列入家谱和被历代史家用入正史。也就是从裴晔定居裴柏村开始,裴氏家族才掀开了灿烂辉煌的家族史页,公侯将相源源不断涌现出来。

裴晔首先以身作则、率先垂范。他的两个儿子都当了宰相。长子裴羲,汉桓帝时任尚书令、开国公,是裴氏家族的第一位宰相。次子裴茂,从县令、郡守当起,一直官至尚书令,被汉灵帝封为阳吉平侯。

身为侯爵的裴茂生了4个儿子。这4个儿子后来分为东、西、中3支,名曰“三眷”,分别南下西迁,分居全国。近两千年过去,如今,裴氏后代遍布中华大地,不少还移居海外。但是考查其谱系家纲,追本溯源,所有裴姓子孙都出自“三眷”之后,总族根都在闻喜县裴柏村。所以才有“宗人遍天下,天下无二裴”之说。

在漫漫两千年的历史天空中,裴氏家族名人辈出,如群星灿烂。查阅史册,裴氏一门在正史立传者就多达600余人。其中有历朝宰相59人,各代大将军59人,中书侍郎14人,尚书55人,侍郎44人,常侍11人,御史 11人,刺史 211人,太守77人。有89人被封公、33人被封侯。出过3位皇后、2位王妃、21位驸马爷。有117人考取进士,其中,11人高中头名状元。

裴氏“源于周秦,盛于隋唐”。大唐王朝290年历史中共产生了396名宰相,而裴氏一家就有34名,近乎十分之一。唐朝的重大事件,无不有裴氏的参与。所以胡耀邦同志说过,研究中国封建社会要研究南林北裴。1958年成都会议期间,毛泽东主席曾问原山西省委书记陶鲁笳说,你是否知道裴度这个人?你们闻喜县裴家出过那么多宰相,可值得研究哇。可见他老人家对裴氏现象也很感兴趣。

1989年,裴氏第74代后裔、原山西省省长、中科院党委副书记裴丽生邀请著名书画大师董寿平为裴柏村题写了“宰相村”村名。“中华宰相村”从此不胫而走,传遍中国和世界。

现在的裴柏村,裴氏家族的建筑、碑刻、墓葬等历史遗迹很多。现存裴氏祠堂、裴氏碑廊、裴氏墓冢等众多古迹。 裴氏祠堂又称晋公(晋公裴度,字中立,为唐宪宗、穆家、敬宗、文宗四朝重臣,出将入相,爵封晋公。)祠,建于唐贞观三年(629年),有前殿、后殿、状元坊、碑廊等,规模宏大,但屡遭兵燹,屡修屡毁。

裴氏碑廊,几乎是中华精品书刻博物馆。七十年代重建,保存古碑数十通,在史料和书法艺术上均有很高价值。其中的《裴鸿碑》,魏隶合一,书法稳健,镌刻于北周武帝大和三年( 568年),是裴氏现存最早的碑刻。《裴镜民碑》,由唐初史学家李白药撰文,书法家殷令名书写,楷体,既近颜风,又含柳意,端庄凝重,笔力挺拔。《裴光庭神道碑》,张九龄撰文,唐玄宗李隆基书写,行书,用笔豪放,字体俊美。《平淮西碑》,由唐代著名文学家韩愈撰文,清咸丰年间军机大臣祁隽藻重书。此碑记述唐代名相裴度平淮西吴元济叛乱的功绩,共刻四石,并排耸立,气势磅礴,文、书、刻俱佳,被称为“三绝碑”。此外还有金大定至清代刻的裴氏谱序碑17通,为氏族遗物之精华。这些碑刻是研究裴氏家族历史和书法艺术的珍贵资料。

“千年荣显”这是毛主席1958年在中共中央召开的成都会议期间,率领与会代表游览武侯祠,观看裴度撰写的诸葛武侯祠堂的碑文时,找我谈的一段话中说的。他说:“你在山西当父母官,可知道裴度是谁”没等我回答,他便说:“裴度是唐朝的宰相,是你治下的闻喜县人。闻喜县是中国历史上出宰相最多的县,出自闻喜的宰相多是裴氏家族。裴氏家族千年荣显,是历史上最有名的家族。”

安庆怀宁裴姓渊源

2013-08-01 18:11阅读:730

安庆怀宁裴姓本姓张氏,据冶塘孝友堂《张氏宗谱》载,明初有张氏携二子自江西鄱阳迁居怀宁冶塘,其一居雪山之麓(长安岭边雪山洞下),为参加科举考试,借用本地裴氏籍贯应试,后即姓裴氏,称“张本裴籍”,这就是冶塘裴姓的来历。本地裴氏后远迁他省。

另一子则居龙井张家山,即是三义堂张氏。

乾隆年间,两家合修祠堂、家谱,为争大小房闹矛盾,焚烧家谱,自此分裂,二百多年互不来往。

冶塘孝友堂《张氏宗谱》所载宗派字辈是从第九世起:

9九廷必世起/14大家善荣昌/19敦本全忠孝/25生才作栋

一、 山东莱州府城(掖县附郭),今山东莱州“崇儒毛氏”。

系元末从“淮四间” (今安徽泗县、江苏淮阴一带)迁来,占籍东南隅社。

始祖毛士原,有父毛启宗。

四世毛敏通过修家谱、振家风、崇儒重教、文化传家、创立“崇儒毛氏”堂号。

五世毛纪成为明代首辅(宰相),直到明末100多年,是崇儒毛氏的鼎盛时期。

莱州朱旺字辈:光应人(字旁)可之永 泰水(字旁)年云鸿(树) 吉 福忠(宗、金、德、福)。

莱州毛氏分为崇儒毛氏、西关社毛氏 、城南松树茔毛氏等支派。

子孙散居于城关各村及小原集、西障毛家、前小朱、东庄、交通村、后王门、桥头、中朱旺、饮马池、南菊寺、小屋、大台头、西山张、南五里、驿道等村庄。

有一支迁河北滦南。

西关社毛氏始祖毛璟,始居莱州府城西关,子孙在城关及八蜡庙、滕哥坡子、薛家、大台头等村庄繁衍。

城南松树茔毛氏,即南毛家村一支。

始祖为元代的登州通判毛福,子孙散居在毛家村、枣林、东朱家等村庄,与平度毛氏同族。

二、山东即墨毛家岭毛氏。

目前有三大支:毛法云一支、毛理一支、王演庄毛兴一支。

其先祖毛理旧籍燕京,明洪武年间以军功任燕王府护卫指挥佥事,后出镇莱郡,驻即墨营。

后留此地成为即墨毛氏一世祖。

永乐二年明成祖(燕王)将毛法云,从云南狮子口北迁山东隶籍墨县毛家岭町。

毛法云是燕王护卫军功封万户侯,世袭指挥,居即墨营。

来山东的有七兄弟,每人带有后世识别的信物:志宗石,红叶树。

与谱书记载的“七坟六茔”相吻合。

七至九世祖居即墨城西十多里的马山。

十世祖毛若麟讨饭到毛家岭,现为山东省即墨县段泊岚镇毛家岭一三四村。

分迁的有:烟台海阳县窦疃村的毛氏,东北辽宁省法库县红五乡蛇山沟村的毛氏,即墨西流峯毛氏,山东高密,胶州的毛氏,墨华山万花埠。

三、山东高密岭庄毛氏。

明朝时从即墨毛家岭迁到高密县东北乡前岭,始祖毛伦公。

分布于:夏庄、前岭、毛家屋子、毛家庵、高密、仁和等地。

字辈:有克继志,居心维诚。

相传昭世,丕振家声。

恒怀忠恕,勤建文明。

和平永立,光裕延宗。

山东平度毛信宇, 我祖籍山东平度,现籍黑龙江牡丹江地区,工作在北京,我们家谱辈分:有柯继志,居信为成(居心维诚)。

吉林延边毛成继, 我祖上在朱武洪年血洗山东之后,被迫从山西小云南大榆树下迁到山东,到我这,我在十七世,字辈:有克记至,居心维成,相传昭世,贫震家声。

四、山东安丘、诸城毛氏。

源于安丘城南约法30公里毛家寨庄。

始祖毛国友。

分布于涝洼(诸城)、毛家庄(安丘城南10余里)、桥北头、前屯(又名于家屯、毛家屯)、关西、邹家洼、营子、吴家漫、颜家庄、昌乐。

还有淮县、高密等。

五、山东省济宁市鱼台县梁海村毛氏,唐朝叫沙门店。

明末时从济南长清迁来,现有100多人,提供毛刘锋。

六、山东昌邑县南乡南悠庄毛氏。

我七世祖褘帮玉,原籍潍县东乡吕望社泊庄人氏,缘遇荒年就食昌邑县南乡南悠庄。

嗣遇壬午大乱七世祖与六世祖迄今并不知墓之所在。

五世祖褘毛林明崇贞年间十二月十五冬(1642年),林长子尚松生子福俱住北京不知其名故不敢轻注,林次子尚志住毛家屯,林四子尚孝无嗣、林三子尚忠卜於朱甫庄。

而居焉七世祖而上无传故即七世祖;邦玉序下。

七、山东青岛毛氏。

我祖兴公于永和二年从云南迁来。

具体云南的什么地方族谱未有记载。

自十七世至四十八世共三十二字族谱辈份为:玉肇嘉瑞,德庆其祥。

学开绍修,敦乃可昌。

循正立道,崇廷丕芳。

谨守成法,振家之良。

八、山东苍山县鲁城乡毛氏。

始祖景祥兄弟三人于(与)母亲,在明朝中期,从登州府来阳县下水泉村迁往山东沂州府西南乡(现在的苍山县鲁城乡)定居。

山东省苍山县鲁城毛铺字辈:景、俊、泰、士、好,天、伦、明、伯、锡,廷、稼(守)、文(启、立)、德(学、允)、成(本),凤、洪、兴、全、继,敬、修、强、富、玉,元、福、清、瑞、安,志、永、庆、平、先,中、华、震、胜、传。

二弟景威,明朝弘治二年迁往毛家埠东南五十华里定居,起村名毛家庄。

现在二百于(余)户,一千余人。

三弟景田迁往离毛家埠西南毛家牌坊,年久无往来,失考经查考记载。

山东临沂毛洪彬。

这:学,成,凤,洪,兴。

九、山东临沂沂南毛氏。

我是山东临沂沂南,家谱辈分:一世:毛龙 二世:毛虎,毛帅,毛起 三世:毛存有,毛存亮。

十一世毛殿昌根据五行(金木水火土)定了二十辈:勋培锡汉林,焕城铭清杨,炜增锁泽荣,烈堂金瀛相。

(十四世,本人毛培连辈分,老家是临沂沂南铜井镇珠宝村)。

十、山东省海阳县毛家庄毛氏,吉林长春毛旺 ,是吉林德惠市岔路口镇的 ,祖籍是山东省海阳县毛家庄的,当时闯关东到吉林德惠达家沟镇,后我们这太爷辈哥三个(毛振海,毛振江,毛振方)来到岔路口镇大概六七十年吧,之后老太爷又因工作迁到敦化黄泥河镇(毛振方)。

太爷“振”字辈,爷爷俩个字,父辈“文”字辈。

据说老家还有“凤”字辈,家谱没有了,望这些宗亲联系。

查2002年普查资料:山东省海阳县村庄毛姓分布如下

1、经济开发区:平顶村、埠南村

2、方圆街道办事处:镐地村、窑上疃

3、东村街道办:和平村

4、辛安镇:滩西村 5郭城镇:上十字夼村

6二十里店镇:沙子埠,石家泊村,窦疃庄(以证实为即墨毛家岭搬出的)。

山东海阳窦疃庄毛姓是吉林毛承群一支,字辈:于凤方可贵,成宗乃作显。

十一、山东菏泽毛氏,毛兰存这一支,现用的十二个字是“殿台明 桂兰兴 帮国泰 家道成”,这是咸丰年间修谱时续的,明朝正德年间从山西洪洞迁往山东曹州府东北五十五里灉水之滨。

山东菏泽毛恒璇跟河南的太和毛氏家谱续到一起了,字辈:凤鸣朝阳,林穆顺昌,太和世家,永怀志祥。

十二、黑绥化县毛有赢是原山东省青州府乐安县毛氏后人(经打听现在大概是东营市广饶县一带),我爷爷毛喜发和他父亲(毛彦)闯关东来到黑龙江省,现已有100多年。

族谱失落,想寻根续谱,不知族亲能否帮忙?爷爷的爷爷叫 毛登云。

经常梦回祭祖,完成爷爷临终嘱托。

十三、毛晓英,老家山东日照那支毛氏再早是从山东临沂市郯城县迁出的,郯城县跟苏北的新沂交界,位于新沂正北,两县交界处距新沂县城仅5公里,历史上新沂早期也曾隶属过山东。

目前郯城县泉源乡北毛村、南毛村等地有不少毛姓,人口很多,都是一脉之传,据我目前得知的零星消息,他们也是元末明初北迁(即从南向北)至此地的。

十四、毛新才-辽宁海城才字辈。

祖上老祖宗叫毛振东说祖籍是:清朝山东省莱州府掖县马库的,顺治年间移民到辽宁的,振、起、吉、有、德。

永、洪、治、国、才。

毛振东下面十辈。

十五、毛忠鹏家谱字辈:文学永昌彦、胜守忠兴诗、立礼安富尊荣,原籍出於闗里永平府昌黎县毛家帐子,一世毛汲,二世毛文荣、毛文花(无配),三世毛有学、发学(有后)、亮学,四世毛永五世毛昌,六世毛彦臣,七世毛圣,八世毛守,九世毛中(毛忠鹏),十世毛兴,十一世毛诗 。

十六、山东青岛毛承炬就是即墨的段泊岚镇毛家岭的,爸1999年修过毛氏家谱,毛氏家谱里有两个毛旺,一位是在5世‘一位是在13世,家谱记载,南泉王演庄,红岚洪兰毛家街的毛姓都是一家人 ,华山小埠,海阳,高密的都从我们村迁出的。

山东青岛毛晓会,好像是从即墨毛家岭搬迁过来的,仁兆毛庄,明朝永乐二年搬过来的。

只知道老祖叫毛旺,毛旺由即墨毛家沙窝迁此建村,以姓取名毛家庄,毛旺育有八子,四子去了南方,四字留在原地。

跟承炬兄也就离三四十里吧,应该和南村的高家庄毛氏也是一家的。

十七、:我毛大军,是山东高密康庄社区前毛家庄的,字辈”勇、美、长、成、恩、广、大、富”,听老辈说是明代从莱州迁来的。

另一支字辈”寿、学、德、永、顺”永字辈和我同辈,高密城东还有一支和我们辈分排不起来。

十八、-我毛氏家族原籍山东搬倒井附近,从清朝中后期迁到河北省,留下十代家谱:(启、立、鸿、殿、广、纪、德、永、发、昌),祖宗叫毛启俊,祖太太爷叫毛立业,祖太爷叫毛鸿章,太爷毛殿元,到我已经是第七代,德字辈,现已与祖籍失去联系。

山东泰安宁阳毛氏,字辈是:立洪殿继广,召目庆凡祥。

联系人毛广金。

十九、黑龙江哈尔滨木兰县毛氏,原籍山东莱州府济密县(即墨)七甲二社毛家庄。

清朝时又搬到江西大房身,第一辈叫 毛久山 。

口诉字辈:连 玉 振 成 文 世 洪 德 赵 永 传。

我是毛文有,文字辈。

二十、山东省河间府交河县毛三庄毛氏,家谱是:天佩一枝广、红清永旭伦。

我毛秀艳,是永字辈,我哥毛永存。

二十一、山东东平毛氏,始祖讳宗钧,字鉴辉,于明洪武二十五年,由山西太原洪同县迁至山东省东原县西柿子园村,遂家焉。

三世祖贵顺生四子,长子存利迁居东平城内,次子存福,三子宏儒仍本村,四子居儒迁居冯庄。

二十二、山东莱芜毛氏,在莱芜市鹿野镇 安子湾村,迁自历城毛瑞成。

二十三、山东嘉祥毛氏,来自山西洪洞老鹳窝,辗转河南,最后来到山东,字辈:金,开,腾,士,瑞;允,学,清,存,福;宪,有,仁,广,大;

裴姓起源|裴姓的由来 -

历史上裴姓家族编撰谱牒的活动由来已久。裴姓是魏晋隋唐间的世族高门,为了在政治上和婚姻上提供裴姓高贵血统的依据,他们除了在官修谱牒中占有一定的位置外,还修撰了许多裴姓的私谱。

西晋傅畅的《裴氏家记》是今天所知最早的裴氏家谱。南朝裴松之撰《裴氏家传》4卷,裴子野撰《续裴氏家传》2卷。北朝裴良撰《宗制》10卷,《裴良墓志》对此说得比较多些。由于长期的社会动荡,造成骨肉离散,风俗浅薄,裴良于五服之内著《宗制》,为的是使家族后生,知道宗族的重要;后生晚辈,明了自己在宗族中的位置。在他的教育下,他的儿子裴子通、裴子休,在隋朝有诏表闾为 义门裴氏 。唐代,裴氏谱牒有《裴若弼家传》1卷,裴守真撰《裴氏家牒》20卷。宋、元以后,近代家族制度的建立,使谱牒学发生很大的变化。海内各家族和修谱牒蔚然成风,散居各地的裴姓也纷纷修谱,以敬宗睦族,维系家族的发展。

家谱字辈的制定方式有多种,以下列举几种常见的制定方式:

1 名人主编入族谱。在宋元明清时期,家族字辈通常由名人为主编入族谱。这些名人通常是家族中的优秀学者、官员或有影响力的人物,他们为家族制定了庄重、正式、规整的字辈。这些字辈通常以祖宗的名讳为基础,以示对祖宗的敬仰和纪念。

2 家族中征集后集体议定。近代以来,家族字辈更多是由家族中征集后集体议定的。这种方式更加注重家族成员的参与和共识,使字辈更加灵活、多样、个性。

3 四言诗、五言诗、七言诗或对联形式。一些家族在确定字辈时,采用了四言诗、五言诗、七言诗或对联等形式,以增加字辈的美感和可传唤性。例如,江苏无锡胡氏家族、湖南衡阳李氏家族、湖北武汉王氏家族等,都有采用这种形式来制定字辈。

总的来说,家谱字辈的制定方式体现了家族对祖先的敬仰和纪念、对后代的期望和祝愿,同时也受到社会变迁和时代特点的影响。不同的家族传统和规定也会影响字辈的确定。

裴氏宗祠在哪?

  1、在山西闻喜裴柏村。  裴氏祠堂又称晋公(晋公裴度,字中立,为唐宪宗、穆家、敬宗、文宗四朝重臣,出将入相,爵封晋公。)祠,建...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