赖姓的来源和历史 赖姓有什么来源和历史
1、赖氏出自姜姓。为炎帝神农氏之子孙。根据《中国史稿》和《炎黄源流史》记载:炎帝后裔有四个部族,其中之一是烈山氏,古音烈与厉、赖通,故其部族居住在山西汾水一带,其中一之在商代时东迁至河南或湖北一带建立赖国。
2、后为楚灵王所灭,其后人以赖为姓。为湖北或河南赖氏。据载:部分赖氏族人为避楚灵王之害,有改罗、傅二氏者,以其毗邻,兼有姻戚关系,因此有赖、罗、傅联宗之说。
3、据《姓氏考略》所载,最早的赖姓家族,居于古代颍川一带,为周武王之弟叔颖后裔。秦汉时期,赖姓已有迁居南方者,这一时期,居于颍川的赖姓发展最旺,是为“颍川郡”。
4、魏晋南北朝时,赖姓加人了为躲避纷乱由北方而南迁的队伍之中,今江西、福建、湖南、浙江、江苏、广东等省均有赖姓足迹。宋元时期,赖姓又有大量南迁者。明朝末年,赖氏在台湾出现。
出自姬姓 1、出自姬姓,为周文王姬昌的后代,以国名为氏。据《通志·氏族略》及《文献通考》等资料所载,周武王有弟叔颖被封于赖国,至鲁昭公四年为楚灵王所灭,其后以国名为氏。史称赖氏正宗。是为河南赖氏。 出自姜姓 2、出自姜姓,为炎帝神农氏的后裔,以国名为氏。据《中国史稿》、《炎黄源流史》等资料所载,炎帝后裔有四支,属于古羌族的四个氏族部落。其中一支是烈山氏。古时烈与厉通,又音赖、故烈山氏、厉山氏、赖山氏皆同。古时的烈山氏居住在山西汾水流域,后有一支东迁,于商代在河南厉乡县建赖国,依附于商朝。周武王伐商时,赖人南迁,后来接受周武王的子爵封号,为赖子国(今河南省息县包信镇)。春秋鲁昭公四年,楚灵王灭之,其族人迁至鄢地,其后裔以国名为 赖姓图腾氏,称赖氏。是为湖北或河南赖氏。 源自少数民族有赖姓 3、源自少数民族有赖姓: ① 阿昌族赖姓源于阿昌语“喇来”,因其尾音与汉语“赖”字谐音,故姓赖。 ② 另外满、台湾土著、蒙古等少数民族均有赖姓。 得姓始 祖:叔颖。周朝为黄帝姬姓后裔姬发所建,为加强其统治,武王大封同姓诸侯。据史料所载,周武王封其弟叔颖于赖(今河南省境),鲁昭公四年(公元前538年),赖被楚灵王所灭,其后子孙遂以国为氏,称为赖姓。故叔颖则被尊为赖姓始祖。 历史上由于赖国被楚所灭,赖姓人在逃亡中曾改姓罗、姓傅,所以国内有些地方罗、赖、傅三姓联宗。到了汉代,由于战乱,赖姓大批南迁,从河南迁徙到浙江松阳。东晋隆安2年(398)赖庄之子赖遇任江东太守时,奏请朝廷准许他以松阳为府第,皇帝恩准并御笔题写“松阳世家”匾赐赖遇,赖氏便成为当地的望族。其后裔迁江西宁都、福建汀州、清流、上杭、永定、宁化、永春、漳州及广东之程乡(今梅州)、镇平、平远等地。 当今排在第98位,约占全国总人口0.18%,约250万人。
赖姓,中华姓氏之一,是一个多民族、多源流姓氏,赖姓来源主要有三:出自姬姓,以国为姓;出自姜姓,以国为姓;少数民族改姓。郡望主要有颖川、松阳、西川、南康、河南等,堂号主要有南康、五常、报本、怀德、积善、思敬、水声等。姬姓赖氏源自黄帝,出自国名。姜姓赖氏源自炎帝,亦出自国名。先秦时期,赖姓主要的活动地区在河南南部和湖北北部。秦汉两晋时,赖姓已经播迁到江南各地。宋朝时期,赖姓人口稀少,主要集聚在福建。明朝时期,赖姓大约有13万人,主要集中于江西、广东两省,其次分布于福建、四川。明末清初,赖姓进入台湾省。
赖姓是一个非常古老且常见的姓氏,它最早可以追溯到神农氏时期,按照《通志·氏族略》、《炎黄源流史》、《文献通考》等书籍记载可知,赖姓其实就是起源自神农氏后代中的赖山氏,其实就是我们常说的“烈山氏”,因为当时“赖”“烈”“厉”三字读音相同。
赖山氏部落最初主要聚集在今天山西省汾水,不过随着时间的扭转,其中有一支迁徙到了东部,在商朝时期于河南省历乡建立了“赖国”,归顺于商朝,等到周武王将商朝消灭之后,赖国就开始南迁,最终被周武王赐予了子爵的封号,建立了赖子国,后来被楚灵王所灭,遗民就迁到了鄢地,最终为了纪念故国以赖为姓。
明郑时期,赖姓族人随郑成功部将开垦沙连堡社寮庄及山脚庄、竹山镇后埔、社寮东埔蚋。清初,平和赖姓心田房、山莲房及葛竹房、庵后墟族人迁台者甚众,其中赖云辉为阪仔镇心田村赖姓迁台始祖。南靖县赖姓仅梧宅支系就有三百多人迁台。乾隆年间,晋江赖国宠入垦台北林口,同安赖信义入垦台中丰原。台湾赖氏主要分布于台中市、新北市、彰化县、台北市等地。
虽然赖氏一族发迹于江西,但目前赖姓人最多的却是在广东。相关数据显示,在全国245万的赖姓人口中,有54%左右住在广东省。从江西到广东,这个过程大约演绎了1700多年。赖姓始祖赖忠诚在桴源安家落后,家族发展迅速。西晋304年,其长子赖光赴任浙东刺史,成为桴源赖氏第一个仕迁先民。赖氏,从此走出江西,闯荡天下。
如今,在广东很多地方旅游,不经意间总能看到赖氏宗祠,而这些祠堂的堂号,主要包括颍川堂、秘书堂、南康堂、河南堂、锡美堂、怀德堂等等,它们讲述着赖氏一族的发源地、迁徙历程、奋斗故事,绵长乡愁。
姓: 赖
排名: 98
由来: 赖姓是出何处,有两种说法:一说出自姜姓,是炎帝神农姓的后裔;一说出自黄帝世系,是周文王
姬昌的后代。赖姓早期聚居在在鄢陵一带,主要是在现在的河南境内繁衍发展,后在颍川郡(治所在现在
的禹州)、河南郡(治现在的洛阳)、河内郡(治现有的武陟)形成望族。由于任官、战乱等原因,颍川
赖姓有一支播迁到江南,分布在现在的江西、福建、湖南、浙江、江苏、广东等省的一些地方,还有一支
徙居陕西。清朝乾隆年间,有赖云从自福建漳州渡海到台中开基,此后,闽、粤赖姓陆续有人迁往台湾,
有的进而移居海外,去新加坡等国谋生。在历史的长河中,赖姓人才辈出,为社会的繁荣与进步做出了贡
献。赖姓在宋代的《百家姓》中被排在第276位,在当今以人口多少排次序的中国姓氏中为长98大姓。
出自姜姓,为炎帝神农氏的后裔。相传炎帝后裔有四支,属于古羌族的四个氏族部落。其中一支是烈山氏。古时烈与厉通,又音赖、故烈山氏、厉山氏、赖山氏皆同。
古时的烈山氏居住在山西汾水流域,后有一支东迁,于商代在河南厉乡县建赖国,依附于商朝。周武王伐商时,赖人南迁,后来接受周武王的子爵封号,为赖子国。春秋鲁昭公四年,楚灵王灭之,其族人迁至鄢地,其后裔以国为氏,称赖氏。是为湖北或河南赖氏。
扩展资料:
姓氏,是标示家族血缘的符号,最初源自母系社会。远古夏商周以前,姓和氏分而为二,男子称氏,女子称姓。“姓者,统其祖考之所自出”,以别婚姻。同姓即同一祖先繁衍的后代,同姓不可联姻。相传神农氏姓姜,轩辕黄帝姓姬,皆从女旁。
表明当时社会曾依女系传,遗风长存。氏则为同族子孙的分支,起源于父系社会,其作用在“别其子孙所自立”,以别门第尊卑。秦汉以降,姓氏才合而为一。所以,回溯中国历史,姓氏的出现与绵延,既早且久,持续已四五千年了。迄今全国共有姓氏约14000多个。
宋以后,依循常用汉姓,曾编成《百家姓》,当然远不止一百家,无非泛指其多而已,其中概括的汉姓,则占至目前总人口的九成以上。
——赖姓
人民网——漫说姓氏的籍贯
出自姜姓,为炎帝神农氏的后裔,以国名为氏。据《中国史稿》、《炎黄源流史》等资料所载,炎帝后裔有四支,属于古羌族的四个氏族部落。其中一支是烈山氏。古时烈与厉通,又音赖、故烈山氏、厉山氏、赖山氏皆同。
古时的烈山氏居住在山西汾水流域,后有一支东迁,于商代在河南厉乡县建赖国,依附于商朝。周武王伐商时,赖人南迁,后来接受周武王的子爵封号,为赖子国(今河南省息县包信镇)。春秋鲁昭公四年,楚灵王灭之,其族人迁至鄢地,其后裔以国名为氏,称赖氏。是为湖北或河南赖氏。
姓氏名望
1、赖恭,东汉末三国时期的人物。曾建言刘备称帝。其子赖雄,曾任丞相诸葛亮的西曹令史。
2、赖裴,江西省雩都(今于都县)人,唐乾元年间进士,被任命为崇文馆校书郎,未赴,退居乡里,人称其所居之地为“秘书里”。
3、赖文光,太平天国将领,封遵王。金田起义时任文官,后改任将领;天京失陷后,成为东捻军的首领,后兵败被清军俘杀。
(宁都赖氏) 序
郑赤琰
江西宁都县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县份,始建于三国嘉禾五年。现有450多个姓氏,据谱牒记载,其中有130多个客家姓,客家先民迁入的年代最早为西晋初,大部分在唐宋时期。这是赣闽粤客家大本营中,绝无仅有的知名纯客县。该县有一批功底扎实、辛勤耕耘的客家研究专家学者,近几年出版了《早期客家摇篮——宁都》、《孙中山客家始祖在宁都》、《宁都客家姓氏综观》、《赣闽粤台丘氏溯源》、《易堂九子年谱》、《宁都方言志略》、《宁都史话》、《易堂正气录》等有关客家著作。现在又将《早期南迁汉民·客家第一姓——宁都赖氏》一书付梓印刷。这些著作是客家研究的喜人成果。劳格文博士多次到宁都考察,并仔细阅读和研究了这些成果,十分欣赏,认为宁都悠久的历史和浓郁的文化,确立了在客家发展史中的显著地位,对客家民系的成长发挥过重要的作用。劳格文遂写下:“宁都早期客家摇篮名不虚传”的题词。
承刘劲峰先生辱请,再经邱常松先生每隔三几天便来长途电话催促,委我写序,经不起他们的热诚感动,只好硬著头皮写下此序。
我的最大踌躇是因为我对赖氏始源的研究是门外汉,不是这方面的权威学者。可是这十多年来推动客家学研究工作的过程中,我确切了解,在劳格文博士深入田园调查的研究工作下,他的确建立起一支能做事、又认真、更硬颈的研究团队,他们遍及粤东、闽西与赣南。在赣南的研究人员便是刘劲峰、罗勇、邱常松等。其中一个田园调查重点便是宁都。而宁都的最大的收获便是谱牒的发掘。据劳格文博士告知,现在在赣南宁都等县发现的谱牒非常可观,而且历史久远,都是原始性的文件,是有好几千件个案。统计数字之多,学术价值之大,不仅破了中国历史,同时也是世界同类研究所未见,其中工作做得最具体、深入、完整的要推宁都。记得我在2001年10月岭南大学族群与华人经济研究部为“宁都谱牒展"在香港展出开幕仪式上指出:三十年代罗香林教授写了一部很.有价值的客家五次大迁移的著作,首次很有系统而又客观地勾划出客家先民由中原南迁后历经将近七百年,定居在闽粤赣三角山区后,仍就不断远播遍及整个中国西南各省和海外。这个历史事实的考证完全得力于劳格文率领其工作团队所收获的巨大数量。若将这些收获加以更深入而全面去考察,学术上的收获当更加以倍数计。
姓氏在全球族群都有类似中国的做法,主要功能是家族联络的标志,但能够像中国人那种持之有恒的却少之又少。而在中国众多民系中,时至今天以方言群来分类,却要推客家民系最能坚持延续他们的谱牒工作,这个事实可以从劳格文博士的工作收获得到证明。
在达尔文及其它人类学家的巨大科学发现中,证明到越是高级的动物,便越能规避血缘近亲交配,人类更是如此。但在人类聚族而居的久远历史发展中,要实实在在做到不近亲结婚,却难之又难。可是在国际客家学会筹组的数次研讨会中,曾有学者将一个客家姓氏经历超过l 50年
的婚姻加以分析,发觉同姓联姻的没发生过。甚至与另一姓通婚的也不曾超过三个个案。由此可见,客家族群对于规避同姓联姻是多么坚持。这既是他们的文化,也是他们对遗传学的科学认识。他们深知近亲联姻会导致人的素质的低降。由此可见对于姓氏的研究,不但有文化的价值,同时也有科学的价值。近代科学家花了大量时间与精力去研究其它灵长类的结亲状况,希望从中了解他们的进化历史,但对于人的同样研究却乏善可陈,我想若果我们的客家研究能针对姓氏既作为客家发展源流历史的进程来探究,又当作人类结亲的建制来研究,从中去窥探一个族群的进化素质,从而把客家学提升到世界人类科学研究的水平,这将是颇具学术价值的一个瑰宝,愿我客家学研究的同仁共勉之,是以为序。
(写于香港新界加州花园)
※郑赤琰:国际客家学会会长,全球客家·崇正会联合总会秘书长,澳门客家崇正总会常务副会长;历任香港中文大学、岭南大学教授及“族群与海外华人经济研究部”主任,1975年获美国纽约州立大学博士学位。郑博士是国际著名政论家和客家研究学者,出版发表过大量颇有影响的著作论文。
序
刘劲峰
很早就听说宁都赖氏是客家族群中最早的姓氏之一。记得许多年以前,余读到著名历史学家、客家学一代宗师罗香林先生所著的《客家研究导论》及客家先贤赖际熙编著的《崇正同人系谱》,里面曾以较多的篇幅谈到客家赖氏的源流,称:赖氏系出春秋时有赖国,其后遂以国为氏……遇子匡显于义熙时,见晋室凌夷,遂告归。其子硕,字仲方,晋末丁世变,避居南康,寻迁揭阳赤竹坪家焉。揭阳后改虔化,今江西宁都也。自仲方传十一世朗之子毙,宋初流寓福建上杭之古田。毙之曾孙朝美举进士,迁永定。朝美之子孙复分居闽粤各州郡(有的后来又分迁到香港、台湾及东南亚各地)。之后,为从事客家传统社会的专题研究,余曾到过赣南的许多个乡村,并在龙南杨村、石城秋溪、安远圩岗、上犹五指峰等地接触到许多赖姓人,他们也都一个个捧出老家谱,声称他们的祖先来自江西宁都。为什么这么多的客家赖姓人都会异口同声地认定他们的祖源在宁都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客家赖姓的先辈们又如何会从宁都这么个看来并不十分起眼的县份流徙到闽粤各地去这个问题一直萦绕在吾的心头。如今看了由宁都客家联谊会编著的《早期南迁汉民·客家第一姓——宁都赖氏》,才恍然大悟,原来,宁都正处于地形相对封闭、生产生活资源相对富庶的客家大本营——赣闽粤边的大门口。早在晋代,赖氏的先祖赖忠诚、赖仲方为躲避战乱,便几度率先进入了这块有地可耕的乱世乐土。之后经过成百上千年的生殖繁衍,赖姓的人口越增越多。为了开辟新的天地、寻找新的发展空间,其子孙逐渐告别故土,并播迁到了闽粤及海外各地,这也就并不奇怪了。
其买,仅仅从血统上去追寻世界各地的客家赖姓人是否一定都出自赖忠诚、赖仲方一脉,余以为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一种文化。就象所有的中国人都认定自己是炎黄的子孙,龙的传人,所有的客家人都认同自己的祖先都来自中原一样。这实际是对一种文化的认同,且这种认同是
赖姓的来源和历史 赖姓有什么来源和历史
本文2023-09-22 15:10:54发表“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lezaizhuan.com/article/708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