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家岭记忆

栏目:资讯发布:2023-09-22浏览:4收藏

王家岭记忆,第1张

文/蛮子123123

01

一个偶然的契机,我参观了中煤华晋王家岭煤矿,矿区的所在地就是我们村的王家岭。

走进花园式的矿区,穿行隧道式的矿井,观看信息化的控制系统,体验一站式的宾馆级服务……我不禁感慨万千。

谁能想到,这座现代化的花园式煤矿,十几年前曾是荒芜、凋敝的不毛之地!谁又知道,这座现代化的花园式煤矿,承载了我们村里人多少期待、希望和记忆!

02

王家岭地处吕梁山坡沿,是我们固镇村的一个自然村。

固镇是河津第一大村,人口最多,村域面积也很大。但土地贫瘠,多数是山坡沿那些石铲地,村边的水浇地面积人均才一二分。即便是每天守在地里劳作不息的勤恳老实的庄稼人,打下的粮食也是熬不到年底,往往是夏不保秋,秋不保冬,家家户户都要买粮食添补。

固镇村历史悠久,是古村落,房屋拥挤,巷道狭窄,生活条件差,是全县比较困难的村子。别说改革开放前,就前些年,所有的出租车都不愿进固镇村,送人只送到村口。因为进来的车辆要不被坑坑洼洼的巷道蹭底盘,要不就是堵在村里好长时间出不去。

王家岭的条件就更差了,仅十来户人家几十口人。由于地处山坡沿,土地全是砂石,又干旱缺水,称其为不毛之地实不夸大。岭上吃水不便,买东西不便,孩子上学要步行五六里到村里。慢慢地,头脑灵活点的想办法迁移到村里了,只剩下三几户老弱病残留守在岭上,人烟稀少,从岭边路过,只能听见几声犬吠。

03

70年代中期,王家岭东边多出了方炬型的四排30余间房屋。据说是专家勘察认定,这山下有丰厚煤层,国家准备开采。“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这几排房屋就是为煤矿指挥部所建。

指挥部用房都建起来了,开发还不是指日可待?人们脑洞大开,驰骋想象,纷纷勾画着煤矿的模样,畅想着将带给自己的幸福生活……

王家岭人兴奋了!已经迁到村里的一些村民悄悄地把家又搬了回来,等着“近水楼台先得月”。

固镇村也沸腾了!王家岭煤矿要开采,除王家岭土地被全部占用外,还要占用山坡沿大量的土地,那岂不是固镇人的好日子来了。不是固镇人异想天开,身边有现实的例子。距我们20里地的任家庄也是由于建设山西铝厂,全村转成国库粮(非农业户口),大多数年轻人进厂当了工人,日子过得比蜜甜。

不仅固镇人开心高兴,固镇附近的村民们也看到“商机”和希望:过去姑娘们不愿意到固镇找婆家,现在王家岭煤矿开采在即,哪个姑娘不愿意“弃暗投明”往福窝里挤?那些年时兴小订婚,十来岁的孩子基本都要订下亲事,固镇这个潜力股可是诱惑力很大的。一提说固镇孩子,对方眼睛发亮,什么条件也不讲了,人家村以后有前途。固镇男孩找媳妇不难了!

同样,固镇的女孩子也不愿外嫁,谁肯把到手的国库粮放下,去外村当农民呀!我邻居有个小妹当年小订婚许给外村,家里人很后悔,但退不起彩礼,准备让她将就一辈子。小妹不干,结婚前天晚上悄悄出走逃了婚。再难的事情捅破了都要挺过来,两家打打闹闹几次,小妹还是如愿了,嫁给了本村一个小伙子。

04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人们在期待中生活,在生活中等待。眼看着那几排办公室白墙变成灰墙,窗户门框由于风吹日晒开始出现腐烂,还是没有发现煤矿要开采的蛛丝马迹。

命运似乎捉弄人。当年奔着煤矿过幸福日子的那些“美女”们,一个个被“岁月这把杀猪刀”磨砺地满脸沧桑。邻家那个没有嫁出村的小妹,日子过不成样子,巷道里常常传出她家的打闹哭泣声。村里的一些男子汉们天天做着招工进厂的梦,便不愿勤奋学习,不愿受苦打工,不愿张罗生意,唯恐走得远了,耽误了进厂的步伐。

1975年到2006年,整整31年!应该说影响的不仅仅是一两代人,影响的是他们的职业、生活、思想、甚至命运!

05

筹建煤矿的几排房屋一直没有开过光、住过人,不经意间,却被挪作了他用。

77年全国恢复高考,当时正在读初二的我们从“兼学别样”中回过身来,把心思开始用在文化课的学习上。78年就要中考了,各位老师知道我们的底子差,也是拼着命地教。不知是哪个校长或老师的“灵机一动”,想起了筹备王家岭煤矿的那几排房屋——把学生集中起来封闭学习,排除干扰。

那年冬季升学刚改成夏季升学,我们前面的八年级也延长半年,与我们一起中考。

正月十五一过,我们七、八年级两个班百余名学生搬到这里上课。课桌是从学校抬过来的,窗户用报纸糊着,山上风大,常常把窗纸吹成一节节纸条在空中飞舞。那房间就是光秃秃的空屋,我们在麦秸上铺着褥子席地而睡。三天从家里取一次馍,每个人一个网兜,装好自己的馍,放在一个大的笼屉里热,取的时候就认自己的网兜。因为人多,常常认错,把别人的馍拿去吃了。当时没有条件带菜,条件好些的,带一瓶油辣子,条件差的就干吃馍。喝的也只能是笼馍的白开水。

生活艰苦不说,学习强度也难以接受。现在知道老师是为了我们,当时把老师恨得咬牙切齿,老师一转过身去,学生就做鬼脸。天不亮,老师把同学们喊起来,每人在山坡上找个地方哇哇哇地背诵。早饭前,老师一个个检查,背过的才可以吃饭。上课就是灌输、做题、再灌输、再做题,三天一小考,五天一大考。

周三和周日下午是回家取馍时间,一到点,像放了羊一样,大家抢着往回跑。当时都是步行,几里路需要近半小时,回家先热热乎乎吃碗有汤有水的面,然后换上洗过的衣服,带着能吃三天的馍又出发了。淘气点的同学,厌倦了长时间的封闭管束,半路经过涧水就去玩耍,有时躺在树下睡一觉才回教室。老师问起时,支支吾吾说他妈的馍没蒸好,才迟到的。

我们只待了三个多月,听后面几届学生说,他们从升七年级开始就来这里,整整待一年。夏天山上凉快,人还好受些,冬天山上要比山下低几度,风沙又大,那滋味不敢想象。笼出来的馍拿不到房间就凉了。房间门窗都走风,虽然有着一个火炉,但一点热气都没有。冷得不行,老师组织大家在山坡上跑步,跑得很累了,也顾不得天冷,倒头就睡。

集中封闭,强化学习,虽然苦点,但收获颇丰。连续那几届,固镇村考出去不少学生。王家岭煤矿那几排房屋也成了大家难以抹去的苦涩而有趣的记忆。

05

2006年,王家岭煤矿项目终于落地,山上热火朝天起来。

30多年过去了,几代人的期待终于变成了现实。

虽然没有集体转户安置,但固镇村的理科大学生优先被接受进矿,固镇村近千人加入了清洁、保安、运输等三产服务团队。

参观期间,在门卫、安检、办公室等各个环节都能碰到固镇人,大家听到我说话,一改标准的普通话,用乡音与我交流,非常亲切。

我询问了几个年轻人的家长是谁,有的他父母是我同学,还有我邻居的孙辈。我脑子转了一下,进矿工作,这不曾经是他们父辈乃至爷爷辈当年的梦想嘛,如今由他们的子孙实现了。

有幸参观了煤矿,道路宽阔,楼房林立,绿树成荫,鲜花绽放,员工精神,秩序井然。车子开进煤矿大门,好像进入了一个大公园。穿戴好安全服,乘坐通勤车进入井下巷道,就像行进在高速路的隧道一样,平坦开阔,一路向北。在开采区,队长给我们介绍说,矿工不再用苦力,不用锹撅掀,不用拉推拖,只是操作机器设备。矿工全是学计算机、机械和管理的大学生,还有几名研究生。采煤用大型掘进机,全部皮带轮运输,每小时可采运3500吨,煤炭上不见天,下不着地,直接进入洗煤罐,是全省最先进的采运洗系列设备,完全符合环保规范。王家岭煤矿年税利38个亿以上。

06

留下历史痕迹,也许是为了唤醒人们的记忆。村书记告诉我,当年那几排筹建煤矿的房屋还在。虽然风雨侵蚀,破旧不堪,但当年那就是一束光,让固镇人看到了希望;当年那就是固镇村的“黄埔军校”,固镇儿女一个一个从这里走向社会,走向远方。

第一世(始迁)文友 相传为旺公之子雅好孔子春秋元末避乱隐于巢湖之滨诗书教子不求闻达实高尚之流也因子永安永忠功赐封侯爵妣□氏子五人长永清次永坚三永宁四永安五永忠

第二世永清 文友公长子元至正年间举人明洪武初以本生子升贵赠明威将军公笃嗜诗书隐居不仕妣邵氏封大德人相传其后嗣多半徙居苏州枫桥及湖北武昌府

第二世永坚 文友公次子巢湖水军主要指挥者之一后投奔陈友谅仕汉汉灭后隐居湖南湘阴前四子迁回湖北其余子尚居湘阴

第二世永宁 文友公三子元至正进士候补县丞明初后裔迁回湖北

第二世永安 生于1320年卒于1366年字彦敬文友公四子洪武初封楚国公后改封郧国公妣林氏龚氏无子以长兄永清公子升承嗣祥

第二世永忠 文友公五子生于1323年卒于1375年妣王氏一子权又妣何氏一子志广(见广东南雄廖氏族谱)明初封德庆侯后裔散布湖北、湖南长沙、广东南雄、广西等地据传江西、四川临水县也有其裔

第三世升 永安公继子生于1335年卒于1426年荫封指挥使妣夏氏子四人长基次垕三矶四垣建文四年受侄儿镛,铭案牵连发配广西戍边公元1225年获赦还乡湖北

第三世权 永忠公子生于1347年卒于1385年妣徐氏花氏王氏明初以功臣子为散骑舍人洪武九年从冯胜练兵西安十一年从御史大夫丁玉征松叠等州克之十三年袭封德庆侯十四年从颖州侯傅友德征云南十五年领兵守毕郡寻守泸州十六年夏五月召还十七年夏四月癸已以疾卒子四人长镛次铭三钺四钟

第四世基 升公长子妣□氏子三人长子承庆次子善庆三子余庆

第四世垕 升公次子子嗣失考

第四世矶 升公三子子嗣失考

第四世垣 升公四子子嗣失考

第四世镛 权公长子生于1367年卒于1402年袭封德庆侯官至都督妣方氏据《廖姓史话》载其孙廖垂远从江西迁湖南长沙按公与弟铭同受学于方正学先生先生被难二公笃师弟谊收其尸瘗于聚宝门外山上遂同坐死并追去所赐铁卷金章母女谪发浣衣局子侄俱发充奉义金山两卫军史称被逮时母王夫人泣送之曰今日之事皆好读书所致此后家人切勿读书二子泣顾曰此事非读书人不能作传语后代儿孙益当读书云厥后金陵建方正学先生祠二公皆配享焉

第四世铭 权公次子事略同镛公妣李氏后世迁湖北潜邑黄中垸

第四世钺 权公三子袭封指挥使死于广西戍所妣□氏子嗣无考

第四世钟 权公四子隐居湖南华容

第五世承庆 基公长子袭封指挥使妣□氏子三人长奉次春三泰按公以方正学先生案株连发充广西奉义卫军田宅金章铁卷尽被追去宣德时观察某奏请清勾靖难罪名旋赦还复官职公在戍日夜哭泣竟以瞽废辞不仕复触朝廷怒发守凤阳陵寻卒

第五世善庆 基公次子卒于广西奉义卫军戍所子嗣失考

第五世余庆 基公三子子嗣失考

第六世奉 承庆公长子妣□氏一子赞

第六世春 承庆公次子子嗣失考

第六世泰 承庆公三子正统举人官山东钜野县教谕升河南河间府教授妣□氏子三人长许次谊三让按廖氏自元末迁巢湖户族流离谱牒失传公始搜订之承先启后实有大功焉

第七世赞 奉公子子嗣失考

第七世许 泰公长子妣□氏子二人长世兴次世华

第七世谊 泰公次子明廪膳生妣向氏子一人世昌

第七世让 泰公三子后裔徙居寿县安丰圹廖家老圩(详见寿春廖氏宗谱)

第八世世兴 许公长子妣□氏一子伏亨

第八世世华 许公次子子嗣失考

第八世世昌 谊公子明庠生妣韩氏子三人长伏初次伏元三伏思

第九世伏亨 世兴公子妣□氏子嗣失考

第九世伏初 世昌公长子妣□氏一子自勉

第九世伏元 世昌公次子字柳溪明庠生著有柳溪集公自凤阳陵戍所迁居寿县东乡王叶巷坊因以廖家湾名葬于本村前卯乙过峡转巽卯山酉向妣宋氏合墓一子自新

第九世伏思 世昌公三子妣□氏子二人长自成次自功

第十世自勉 伏初公子妣□氏二子长必登次必选

第十世自新 伏元公子字守畦明庠生附葬伏元公墓左侧妣刘氏合墓子三人长严次秀三实

第十世自成 伏思公长子妣□氏一子必春移居怀远廖家巷

第十世自功 伏思公次子子嗣失考

元朝统治者把全国人民分为四个等级:第一等是蒙古人,社会地位最高;第二等是中亚细亚人(色目人),社会地位次之;第三等是汉人,即原属金国统治下的中原人;第四等是宋王朝的遗民,蒙古贵族称之为“南人”,地位最低。铁木真曾规定:凡杀死豪古人的,须偿命;杀死色目人的,罚80两白银;杀死一个汉人或南人的,只要交一头毛驴就可以了。蒙古贵族统治者将“汉人”和“南人”每20户编为一“甲”,首长叫“甲主”,由元“政府”派蒙古人担任,这20户人就是“甲主”的奴隶,财产和妇女任由“甲主”享用。蒙古统治者还禁止“汉人”和“南人”打猎,不准“汉人”和“南人”练武术和持有兵器,连赶集做买卖、拜佛集会、夜间出门行走也被禁止。蒙古贵族又特别崇拜喇嘛,任他们为所欲为,于是这些以“慈悲为怀、普渡众生、救苦救难的活佛”,却是“汉人”和“南人”的灾难。他们所到之处,随从如云,或强占民宅,或强占民女,或勒索财物,或挖掘坟墓**金银珠宝……。为避乱,文友公举家辗转来到巢湖水边。适值江淮大地农民起义风起云涌,为反抗元鞑的暴虐统治,也为保一方平安,文友公五子永清、永坚、永宁、永安、永忠在巢湖建立水寨,训练水兵,扯起义旗。元至正十五年(1355年)5月,朱元璋义军驻和阳,欲渡江发展而苦无舟楫。永安兄弟和俞廷玉父子相约投奔朱元璋,元璋大喜,曰“天助我也!”亲自迎接永安等于巢湖水寨。得到这千余艘战船,万余名水兵,特别是永安兄弟和俞通海兄弟皆才勇之将,长于水战(明史称永安为水杰),朱元璋的起义军如虎添翼,声威大振,攻城掠地,所向披靡。终于摆脱“高筑墙、广积粮”的被动防守局面,转入积极进攻阶段。

从1355年到1368年的十三年中,永安、永忠任正、副水军统帅(永安陷吴后,永忠任水军统帅),协同徐达、常遇春、汤和等陆军将领先后打败元中丞蛮子海牙,灭掉汉陈友琼、吴张士诚,又讨降方国珍、陈友定进克福州。使得长江中下游和淮河流域的广大地区成为朱元璋的势力范围。1368年朱元璋称帝建立了明王朝。

洪武元年(1368年)永忠拜征南大将军,由海路取广东。东莞伯何真归降,至广州又降元将卢左丞,擒海寇邵宗愚而杀之,广人大悦,广东悉平。接着进军广西,在梧州降元达鲁花赤拜住,继而攻克南宁、象州,广西悉平。洪武三年,永忠从徐达北征,攻克察汗脑儿。洪武四年,从汤和帅舟师伐蜀,败夔府守将郭兴,智取瞿塘关,擒同佥蒋达等八十余人。继而帅舟师直捣重庆、铜锣峡,蜀主明升投降,又招谕成都守将戴寿、向大亨等归降,蜀地悉平。洪武五年,从徐达北征,收复和林。洪武六年帅舟师扫荡盘据在沿海岛屿上的倭寇(日本海盗)大胜而归。

由是可见,永安、永忠兄弟的战迹几乎遍中国,尤其在长江流域,华南、西南诸省战功最为显著,堪为开国元勋。朱元璋曾亲书“功超群将,智迈雄师”赐之悬于门上。又在“平蜀文”中褒其功,有“一傅二廖”之语(傅是傅友德、廖即廖永忠)。洪武初封永安为楚国公后改封郧国公,封永忠为德庆侯。一时廖家成为应天(南京)的名门豪族。

事态有变。永安攻打张士诚部和徐达攻克宜兴,乘胜深入太湖与吴将吕珍战时,战船搁浅,后续部队迟来一步,永安被俘。张士诚爱永安文武全才,欲招降之,不从而被囚,八年后死于吴,吴平后,灵柩运回南京,太祖迎祭于郊。葬于钟山,因功配享太庙。

说到这里,有一个问题:永忠“功超群臣”,为何不封公爵而只封了次一级的侯爵呢?

先前,朱元璋起义初期,因羽翼未丰,多次得到明王救援与庇护,朱元璋便拜明王为主而称臣,后来明王日渐式微,无奈之下,遣使谕元璋欲移驾应天,到元璋的地盘上来。元璋一面“恭迎”来臣,一面派永忠驾舟迎驾。至瓜步,船翻,小明王韩林儿淹死。这件事有些蹊跷。永忠舟可渡海作战,怎么会在太平水域翻船?永忠加害小明王自己又能落得什么?无论将来是明王称帝还是元璋称帝,永忠都只能是一个臣子。所以,明眼人一看便知究竟。由于只有永忠最了解内情,恐怕也就埋下了隐患。果然不出所料,如果“故止封侯而不公”也就罢了,洪武八年(1375年),终以“坐僭龙凤”被赐死,年仅五十三岁。当然,当年的功臣名将在朱皇帝坐稳天下后都没有好下场。所谓“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猎狗烹”是也,火烧庆功楼在所难免了。

永忠死后,子廖权于洪武十三年嗣侯,十七年卒。权公子廖镛以嫡子为散骑舍人,累官都督。建文时惠帝常与议兵事,宿卫殿庭。可见廖镛在朝廷中的地位。不久,燕王朱棣兵变,攻克南京,建文逊国。忠于先皇惠帝的一班臣子一个个被杀。大学士方孝儒首当其冲,灭九族。廖镛与弟廖铭曾就学于方孝儒门下,见方横尸暴野,便收其遗骸而葬之,也被论死。灭九族,又加上学生一族,成为历史上“祸灭十族”的先例。这一次灾难非同小可,不仅田产宅第均被没收,还追回皇家先前赐予的铁卷、金章、第钺,所有男丁如三弟廖钺等一律充军边陲,妻女谪发浣衣局,沦为皇家奴。从此金陵廖家再无踪影。

廖家经过两次杀身之祸,死的死,充军的充军,能逃的则逃,又加上不断迁徙和军旅生涯居无定所,便形成后来支脉数省的罕见局面。

(一)廖承庆迁居凤阳,安徽廖氏家族

永安公无子,兄永清公子廖升过继而嗣之。升随永安南征北战,屡立战功,永安死后,升嗣公爵,授予指挥佥事。侄儿镛、铭惨案后,升公也受牵连,虽年事已高,仍被发配广西戍边。1425年,仁宗继位(年号洪熙),谕礼部:“建文诸臣,已蒙显戮,家属籍在官者悉宥为民,还其田土。其外亲戍边者,留一人戍边,余放还。”这该是建文时殉难诸臣家庭命运的一次转机。这时廖钺已死于边塞。升公除留下长孙廖承庆继续戍边,其余子孙皆获释为民,得以返回故里。宣德年间(1426—1435),宣宗为安抚死难诸臣的后裔,颁诏赦免诸臣,承庆公感慨先祖们的悲惨遭遇,终日恸哭,对恢复官职已心灰意冷,婉言拒绝了皇家的任命,这下又触怒朝廷,以其积怨未消,再贬凤阳守皇陵,从此便在这里扎下根。

经过数世繁衍生息,九世祖廖伏元(字柳溪)深感生口日繁居所紧缺,便将自己这一支及弟伏思一支迁到当时寿州东乡,现在的淮南市廖家湾,聚族而居,成为当今的淮南廖氏家族。大概与此同时,七世祖廖让公的后裔迁到寿州南乡,今寿县廖家圩定居,形成寿县廖氏家族。十世祖廖自功又自廖家湾迁到怀远县廖家巷成为淮南廖氏的一个支脉。十三世祖廖应桢迁到今日长丰县水家湖,后裔成为淮南廖氏又一支脉。自一世祖文友公起,在安徽的后裔到目前已传至二十二世到二十八世,其中人口最多的当属二十五世。

(二)湖北永清公永坚公永宁公永忠公后裔

据我谱载,永忠“其裔半在庐州府,龙池支谱载其子迁居湖广武昌府及四川顺庆府临水县或亦有所据也。”近查“湖北仙桃市廖氏谱(光辉和利和于2007年元月4日去湖北调查,复印仙桃市廖氏宗谱首卷一册),使我们对这一情况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二世祖廖永清(派名道清号永德字子芳)元至正举人,分发湖北侯补粮捕府,二世祖廖永宁(派名道恒号永定字竹斋),进士,侯选县丞。见江汉之间田肥美,民殷富,便在梅子山前(今武汉市境)建立家园。我谱载文友公“雅好孔子春秋,诗书教子,实高尚之流也”。可见当时廖家是书香门第、功名之家。时值元末大乱,地方上的土匪盗贼乘隙横行乡里,生灵涂炭。为避乱,“乃至父母兄弟各异”。我们知道便有了文友公举家迁徙巢湖之举。明初大定,社会秩序大大好转,洪武二年,永清、永宁年事已高(1355年永安兄弟投奔朱元璋时,最小的永忠已三十二岁,到明朝建立时已四十五岁,可想永清、永宁这时都很大了。)便又回到湖北的家园隐居起来。永坚公曾在陈友谅部下做过事,汉灭后,隐居湖南湘阴。永坚公前四子后来也迁回湖北。仁宗大赦时,廖升率子孙(廖钺已死于边塞)也是回到湖北,当今湖北廖氏人中,很多都是他们的后裔。

据湖北八县廖氏联谱记载,后裔分布如下:

廖永清(湖北谱记为兰山,派名道清,号永德)生子六:瑾、瑜、瓒、瑨、瓘、琛。瑾、瑜不知去向。瓒(即廖升,永安嗣子)生子六:辅显、辅谟、辅翰、辅贤、辅明、辅仁,后裔散居汉川、沔阳(仙桃)、天门、潜江、监利、应城、荆门、嘉鱼、蒲坼、钟祥、孝感、汉阳等地。总人口最多的为仙桃市,人口最集中的是天门市。瑨公的后代聚居于潜江渔洋镇。瓘公的后裔居于潜江的袁硚和周矶。琛公后裔居于监利新沟镇。

廖永坚生子六:远、逵、通、达、遂、运。前四子后来由湖南湘阴迁回湖北。远、逵、通的后裔分别聚居京山、潜江、当阳。达后裔居荆门、钟祥等地。

廖永宁(湖北谱记为旭山,派名道恒,号永定)生子三:玮、璜、玺,后裔分别居于天门市的渔薪镇北千弓、石河镇海湾村、汪场之廖家河岭,还有一支迁襄阳。

(三)湖南永忠公和永坚公后裔

永忠公和永坚公在湖南的后裔,现已清楚的有六支:

一是永坚公的第五、第六两子遂和运没有回到湖北,其后裔居于湘阴。

二是永忠孙镛、铭、钺、钟的后裔,聚居于华容东山乡及湘阴等地。

三是永忠的六世孙,廖镛曾孙廖垂远,明正统年间由江西吉水县迁居湖南长沙市湘春门北门正街,形成一个廖永忠世系。其中第十世廖国遴,明朝末年官户部给事中,国遴的侄子廖远度是文学家。

四是郴州市宜章县栗源镇廖氏。据该地谱载:廖永忠有子三:邦佐、枚佐、从佐。邦佐始封御营指挥。洪武九年随黔国公平云南,公出力建功,奉召镇守长沙兼摄茶陵卫,殁于王事。妣符氏、马氏、许氏、阳氏,生子六:则斌、则善、则卫、则和、则忠、则华。后裔聚居于栗源镇石波潭村等地。历代功名鼎盛。早年建有永忠公祠,2008年重建。

五是永安公后裔,明洪武时迁长沙城,随迁长县白箬乡长冲及城南外烂泥冲。至1949年族人已有12000余人。宗祠设河西长冲。

六是永忠公后裔,明洪武年间由江西南昌徙居湘阴黄谷县,至1948年已传23代,共有4000余人。分布于归义乡丝塘、河市乡。宗祠在黄谷乡。

(四)广东永忠公后裔

广东廖氏这一脉主要有三个支系:

一是南雄支系。1368年(洪武元年)征南将军廖永忠帅舟师抵达广东,东莞伯何真率众官出迎,见永忠真英雄豪杰之士,便将女儿嫁给永忠。广东平后,奉太祖令进军广西,按当时制度,妻女不准随军,便将何氏寄在东莞,此时何氏已怀孕,后生子名志广。1375年,永忠死时,志广才七岁,何氏贞节不再嫁,携幼子定居南雄,志广成年后修祠于南雄珠玑巷,到1988年已传至23世,成为一个典型的廖永忠世系。

二是清远支系。据清远市《永忠廖公宗支族谱考》记载,广东清远市即今清新县珠坑坪杉树嘴又名雷公潭有永忠墓,清远滨江池水岭背村有永忠祠。公有夫人康氏、何氏、吴氏等。其中康氏生三子:尚英、尚俊、尚奉,后裔聚居清远。传到四世祖国谅后,陆续有部分后裔播迁广州市、韶关、黄埔、乐昌、越南等地。

三是怀集支系。明朝成化年间,永安、永忠后裔登宝等人由湖南邵阳迁来,至今已传二十五世,聚居于怀集县西北的兰钟镇。在后岗村曾建有宗祠一座。

(五)广西永忠公后裔

明初,南方岑伯颜不服明朝统治,仍坚持元朝体制,待广东平定后,征南将军廖永忠奉命进军广西,降服岑伯颜。至此,明朝基本上统一了全中国。洪武三年(1370年)永忠班师回朝,这次征南共用三年左右时间,在广西期间,永忠军纪严明,秋毫无犯,安民兴业,民感其惠,为之立祠。永忠的部分后裔也便在广西安家落户。子孙昌盛,遍布南宁、武鸣、隆安、平果、田阳、上林、天等各地。先祖廖以庄官云南大理寺少卿,廖受珍官监察御史,廖应先官至中宪大夫。

另外在广西平南县东华乡也聚居有廖永忠后裔,据史料记载其始迁祖是日正。日正的祖辈是廖广,号君门,封千总军门提督。日正四兄弟:日正、日照、日闪、日升。日正生于明末清初乱世之中,为避战乱,随祖母来到阆口三甲落籍。日照后裔分布于安怀镇、官成镇、怀城镇、思旺镇以及柳州、象州等地。日闪嗣子其昌的后裔除居住平南县东华乡外,大部分分布在藤县大黎镇、东荣乡以及蒙山县陈塘镇等地。

又据广西平乐县廖氏族谱载:廖源广(1450~1528),字泰弦,号绍堂,明代人,永忠曾孙,奉旨率师统兵进伐九洲楠木洞(今广西东部一带),镇剿苗民叛乱。平定叛乱后,被皇上封为廖太尉征南将军昭灵太师金毗六殿显惠侯王,受命镇守九洲楠木洞。因爱此地山水秀丽,遂于弘治五年(1492)带领兄弟子侄从湖南衡州府清泉县珠玑巷(原名猪鸡巷)迁居昭州(今广西平乐县)东乡里榕津仙宫寨立寨创业。至今已生殖繁衍了22代后裔,分支遍布平乐、钟山、荔浦、恭城、贺县、昭平等六县的五十多个村庄,人口约有三万余。

(六)云南廖永忠后裔

云南板桥廖氏是廖永忠后裔,开基祖是应寿,由四川泸州迁至云南镇雄不受县平坝立业。应寿一子尚珍,尚珍生七子:明忠、明时、明政、明义、明和、明孺、明智。从应寿至今已传13代。字辈是:应、尚、明、君、联、启、发、仁、正、万、天、国、元、延、绵、永、世、洪、忠、怀、文、凤、登、朝、彩、兴、德、顺、祯、祥。

700年间,文友公的裔孙遍布大江南北,纵贯数省,播迁全国各地。这是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永安等兄弟的不平凡经历形成的。据我谱记载,永清公尚有一支后裔迁苏州枫桥,承庆公尚有留在凤阳的后裔,据传江西龙南和四川境内也各有永忠的一脉。这些都还未证实,或许今后得力于信息技术的发达,更由于廖氏子孙的努力,会很快水落石出。

二。谱牒

自文友公迁居巢湖传四世至镛、铭二公,因受其师方孝儒案株连,家破人亡,宗牒散遗,传六世至泰公(官河南河间府教授)搜集史料始修宗谱,承前启后,功莫大焉。传至乾隆年间,旧谱存于十九世蘧风公(廪生)处,可惜毁于东邻一炬。所幸二十二世所称公(岁贡生)手录之谱稿犹存,复订而修之,公挽我谱厄运于一旦,功亦大焉。清宣统年间,二十一世绍董公偕众叔伯、兄弟、子侄采访手录而藏之,为以后续修家谱做了大量工作。

序号  主矿种  矿产地名称

豫0962 Ag  鲁山县大王垛银矿

豫0963 Al  宝丰县边庄铝土矿

豫0964 Al  宝丰县老郭家-蛮子营铝土矿

豫0965 Al  宝丰县张八桥铝土矿

豫0966 Al  鲁山县段店铝土矿

豫0967 Al  鲁山县红艺岭铝土矿

豫0968 Al  鲁山县梁洼铝土矿

豫0969 Al  汝州市沟东铝土矿

豫0970 Al  汝州市焦村乡安沟铝土矿

豫0971 Al  汝州市李湾铝土矿

豫0972 Al  汝州市临汝镇鳌头铝土矿

豫0973 Al  汝州市蟒川乡唐沟铝土矿

豫0974 Al  汝州市盛家村铝土矿

豫0975 Al  汝州市张村镇料坡东铝土矿

豫0976 Al  汝州市张湾铝土矿

豫0977 Au  鲁山县大河口坡根金矿点

豫0978 Au  鲁山县大晒山金矿

豫0979 Au  鲁山县代王山金矿

豫0980 Au  鲁山县棚沟金矿

豫0981 Au  鲁山县宿王店金矿

豫0982 Au  鲁山县银洞沟金矿

豫0983 Au  汝州市韩岭金矿

豫0984 Au  汝州市黄虎堆金矿

豫0985 Au  汝州市箕山金矿

豫0986 Au  汝州市焦岭金矿

豫0987 Au  舞钢市王明沟金矿

序号  主矿种  矿产地名称

豫0988 Cu  鲁山县白沟铜矿

豫0989 Cu  鲁山县陈家庄铜矿点

豫0990 Cu  鲁山县东岭铜矿

豫0991 Cu  鲁山县灌沟铜矿

豫0992 Cu  鲁山县窟窿山铜矿

豫0993 Cu  鲁山县马楼铜矿点

豫0994 Cu  鲁山县铜洞沟铜矿点

豫0995 Cu  鲁山县瓦屋东岭铜矿

豫0996 Cu  鲁山县杨木乃树铜矿

豫0997 Cu  鲁山县竹园沟铜矿

豫0998 Cu  汝州市铜洞沟铜矿

豫0999 Cu  叶县明顶山铜矿

豫1000 Fe  宝丰县边庄铁矿

豫1001 Fe  宝丰县九字山铁矿

豫1002 Fe  宝丰县铁山铁矿点

豫1003 Fe  鲁山县朝阳贯铁矿

豫1004 Fe  鲁山县黑音寺铁矿

豫1005 Fe  鲁山县虎盘岭铁矿

豫1006 Fe  鲁山县黄沟铁矿

豫1007 Fe  鲁山县吉庄马老沟铁矿

豫1008 Fe  鲁山县李家岭铁矿

豫1009 Fe  鲁山县马村铁矿

豫1010 Fe  鲁山县煤矿窑嘴铁矿点

豫1011 Fe  鲁山县三岔口铁矿点

豫1012 Fe  鲁山县上猪头沟铁矿

豫1013 Fe  鲁山县柿园铁矿

豫1014 Fe  鲁山县铁山岭铁矿

豫1015 Fe  鲁山县西马楼铁矿

豫1016 Fe  鲁山县下汤石园磷铁矿

豫1017 Fe  鲁山县下汤镇竹园沟村铁矿

豫1018 Fe  鲁山县熊背黄土岭铁矿

豫1019 Fe  汝州市炉沟铁矿

豫1020 Fe  汝州市唐沟-砂锅窑铁矿

豫1021 Fe  汝州市小石门铁矿

豫1022 Fe  舞钢市曾庄铁矿

豫1023 Fe  舞钢市陈厂铁矿

豫1024 Fe  舞钢市岗庙刘铁矿

豫1025 Fe  舞钢市经山寺铁矿

豫1026 Fe  舞钢市梁岗铁矿

豫1027 Fe  舞钢市苗庄铁矿

豫1028 Fe  舞钢市潘庄铁矿

豫1029 Fe  舞钢市旁背山铁矿

豫1030 Fe  舞钢市前鲁铁矿

豫1031 Fe  舞钢市前鲁庄铁矿

豫1032 Fe  舞钢市石门廓铁矿

豫1033 Fe  舞钢市四头脑铁矿

豫1034 Fe  舞钢市铁山二铁露天铁矿

豫1035 Fe  舞钢市铁山铁矿

豫1036 Fe  舞钢市王道行铁矿

豫1037 Fe  舞钢市舞阳陈厂铁矿

豫1038 Fe  舞钢市下曹铁矿

序号  主矿种  矿产地名称

豫1039 Fe  舞钢市小韩庄铁矿

豫1040 Fe  舞钢市姚庄铁矿

豫1041 Fe  舞钢市余庄铁矿

豫1042 Fe  舞钢市赵案庄铁矿

豫1043 Fe  叶县大木厂铁矿

豫1044 Fe  叶县马拉庵铁矿

豫1045 Fe  叶县蛮子沟铁矿

豫1046 Fe  叶县五里坡煤矿窑嘴铁矿

豫1047 Mn  徐洼锰矿点

豫1048 Mn  叶县河套寨锰矿

豫1049 Pb  汝州市木兰沟-银矿洞洼铅矿

豫1050 Pb  汝州市坡池铅矿

豫1051 Pb  汝州市仙人堂铅矿

豫1052 Pb-Zn 鲁山县马庄铅锌矿

豫1053 Pb-Zn 叶县官寨铅锌矿

豫1054 Th  鲁山县草店钍矿

豫1055 U  鲁山县NNS铀矿点

豫1056 U  鲁山县YC铀矿点

豫1057 U  舞钢市FMD铀矿

豫1058 白云岩(冶金用)鲁山县梁洼刘家坡白云岩矿

豫1059 滑石  鲁山县滑石矿沟滑石矿

豫1060 滑石  鲁山县晒衣山滑石矿

豫1061 滑石  鲁山县石灰窑滑石矿

豫1062 灰岩(熔剂用)舞钢市杨庄乡柏庄村石灰岩矿

豫1063 灰岩(熔剂用)姚孟寨熔剂用灰岩矿

豫1064 灰岩(水泥用)宝丰县李庄水泥用灰岩矿

豫1065 灰岩(水泥用)宝丰县没梁庙水泥灰岩矿

豫1066 灰岩(水泥用)宝丰县纸房水泥灰岩矿

豫1067 灰岩(水泥用)柴庄水泥用灰岩矿

豫1068 灰岩(水泥用)井营水泥用灰岩矿

豫1069 灰岩(水泥用)鲁山县鹁鸽吴水泥用石灰岩矿

豫1070 灰岩(水泥用)青草岭水泥用灰岩矿

豫1071 灰岩(水泥用)汝州市黑龙庙水泥灰岩矿

豫1072 灰岩(水泥用)汝州市临汝镇白云山水泥灰岩矿

豫1073 灰岩(水泥用)汝州市牛肋巴山水泥灰岩

豫1074 灰岩(水泥用)舞钢市黄庄灰岩矿

豫1075 灰岩(水泥用)舞钢市杨庄乡柏庄村水泥灰岩矿

豫1076 灰岩(水泥用)香山寺水泥用灰岩矿

豫1077 蓝晶石 鲁山县白土窑蓝晶石矿

豫1078 蓝晶石 叶县塘山沟蓝晶石矿

豫1079 磷  宝丰县大木厂磷矿

豫1080 磷  宝丰县观音堂蓝沟磷矿

豫1081 磷  宝丰县兰沟磷矿

豫1082 磷  宝丰县蓝沟磷矿

豫1083 磷  鲁山县背孜磷矿

豫1084 磷  鲁山县背孜石坡头磷矿点

豫1085 磷  鲁山县大木厂磷矿点

豫1086 磷  鲁山县龙潭沟磷矿

豫1087 磷  鲁山县马山岭磷矿

豫1088 磷  鲁山县辛集磷矿

豫1089 磷  鲁山县鹰嘴石磷矿点

序号  主矿种  矿产地名称

豫1090 磷  汝州市拉台磷矿

豫1091 磷  汝州市钱家岭磷矿

豫1092 磷  汝州市杨坡磷矿

豫1093 磷  舞钢市柏庄磷矿

豫1094 磷  舞钢市黄瓜冲磷矿

豫1095 磷  舞钢市杨庄村磷矿

豫1096 磷  叶县孤山磷矿

豫1097 磷  叶县孤石岭磷矿

豫1098 硫铁矿 宝丰县柏山黄铁矿

豫1099 硫铁矿 宝丰县棒槌岭硫铁矿

豫1100 硫铁矿 宝丰县小木厂硫铁矿

豫1101 煤  宝丰县大营镇何庄煤矿

豫1102 煤  宝丰县大营镇娘娘山煤矿

豫1103 煤  宝丰县大营镇前营煤矿

豫1104 煤  宝丰县大营镇赵庄煤矿

豫1105 煤  宝丰县大营镇白庙西斜井煤矿

豫1106 煤  宝丰县大营镇韩庄第二煤矿

豫1107 煤  宝丰县苗李井田

豫1108 煤  宝丰县张八桥镇闹店煤矿

豫1109 煤  宝丰县张八桥镇商酒务煤矿

豫1110 煤  宝丰县张八桥镇石桥煤矿

豫1111 煤  宝丰县张八桥镇小店煤矿

豫1112 煤  宝丰县张八桥镇裕华煤矿

豫1113 煤  宝丰县张八桥镇张八桥煤矿

豫1114 煤  宝丰县周庄镇勒家门煤矿

豫1115 煤  大庄高庄小窑煤矿

豫1116 煤  大庄煤矿

豫1117 煤  高庄煤矿

豫1118 煤  韩庄二煤矿

豫1119 煤  韩庄一煤矿

豫1120 煤  郏县二龙山乡二龙山煤矿

豫1121 煤  郏县黄道镇高炮学院煤矿

豫1122 煤  郏县黄道镇郑州炮院煤矿

豫1123 煤  郏县黄道镇总参管理局煤矿

豫1124 煤  郏县黄道镇总参政治部煤矿

豫1125 煤  郏县景家洼煤矿

豫1126 煤  郏县平顶山矿务局十三煤矿

豫1127 煤  郏县平顶山矿务局十三外围煤矿

豫1128 煤  郏县泉良乡蜘蛛山煤矿

豫1129 煤  郏县王英沟井田

豫1130 煤  郏县西黄道井田(大桥)

豫1131 煤  郏县薛店镇场坊煤矿

豫1132 煤  郏县薛店镇岳庄煤矿

豫1133 煤  郊区李庄煤矿

豫1134 煤  郊区琉璃堂煤矿

豫1135 煤  军营沟井田煤矿

豫1136 煤  刘庄小煤矿

豫1137 煤  鲁山县大营镇仓头煤矿

豫1138 煤  鲁山县段店井田

豫1139 煤  鲁山县靳家门井田

豫1140 煤  鲁山县梁洼镇北街煤矿

序号  主矿种  矿产地名称

豫1141 煤  鲁山县梁洼镇段店村煤矿

豫1142 煤  鲁山县梁洼镇军营沟煤矿

豫1143 煤  鲁山县梁洼镇梁洼局青年第一煤矿

豫1144 煤  鲁山县梁洼镇蛮子坡煤矿

豫1145 煤  鲁山县梁洼镇苗李煤矿

豫1146 煤  鲁山县梁洼镇南街煤矿

豫1147 煤  鲁山县梁洼镇西街煤矿

豫1148 煤  鲁山县梁洼镇西岭煤矿

豫1149 煤  鲁山县梁洼镇新生煤矿

豫1150 煤  鲁山县梁洼镇许坊东坡煤矿

豫1151 煤  鲁山县梁洼镇许坊煤矿

豫1152 煤  鲁山县张店乡李家庄煤矿

豫1153 煤  马道煤矿

豫1154 煤  平顶山矿务局第八煤矿

豫1155 煤  平顶山矿务局第二煤矿

豫1156 煤  平顶山矿务局第九煤矿

豫1157 煤  平顶山矿务局第六煤矿

豫1158 煤  平顶山矿务局第七煤矿

豫1159 煤  平顶山矿务局第三煤矿

豫1160 煤  平顶山矿务局第十煤矿

豫1161 煤  平顶山矿务局第四煤矿

豫1162 煤  平顶山矿务局第一煤矿

豫1163 煤  平顶山矿务局第十二煤矿

豫1164 煤  平顶山矿务局第十一煤矿

豫1165 煤  平顶山矿务局第五煤矿

豫1166 煤  青草岭井田

豫1167 煤  汝州市庇山二号井煤矿

豫1168 煤  汝州市庇山一号井煤矿

豫1169 煤  汝州市程湾井田

豫1170 煤  汝州市河西陈区煤矿

豫1171 煤  汝州市黑龙庙井田

豫1172 煤  汝州市胡沟煤矿

豫1173 煤  汝州市寄料镇背放煤矿

豫1174 煤  汝州市寄料镇寄料煤矿

豫1175 煤  汝州市寄料镇山王煤矿

豫1176 煤  汝州市寄料镇程湾煤矿

豫1177 煤  汝州市寄料镇郭庄煤矿

豫1178 煤  汝州市寄料镇炉沟煤矿

豫1179 煤  汝州市寄料镇太山庙煤矿

豫1180 煤  汝州市寄料镇赵庄井煤矿

豫1181 煤  汝州市梨园郭庄井煤矿

豫1182 煤  汝州市梨园太山庙井煤矿

豫1183 煤  汝州市梨园赵庄井煤矿

豫1184 煤  汝州市李湾煤矿

豫1185 煤  汝州市梁庄井田煤矿

豫1186 煤  汝州市临汝镇坡池煤矿

豫1187 煤  汝州市陵头镇陵头煤矿

豫1188 煤  汝州市陵头镇孟庄蜾煤矿

豫1189 煤  汝州市蟒川镇复生煤矿

豫1190 煤  汝州市蟒川镇改新煤矿

豫1191 煤  汝州市牛庄井田煤矿

序号  主矿种  矿产地名称

豫1192 煤  汝州市骑岭乡庇山煤矿

豫1193 煤  汝州市任村煤矿

豫1194 煤  汝州市三里寨二号井煤矿

豫1195 煤  汝州市三里寨一号井煤矿

豫1196 煤  汝州市唐沟煤矿

豫1197 煤  汝州市蜈召窝煤矿

豫1198 煤  汝州市小屯镇朝川矿务局第二煤矿

豫1199 煤  汝州市小屯镇朝川矿务局第一煤矿

豫1200 煤  汝州市小屯镇朝川矿务局贾岭南煤矿

豫1201 煤  汝州市小屯镇贾岭煤矿

豫1202 煤  汝州市小屯镇孙店煤矿

豫1203 煤  汝州市张村井田

豫1204 煤  汝州市长虹煤矿

豫1205 煤  汝州市纸坊井田

豫1206 煤  石龙区大庄村临颍大庄煤矿

豫1207 煤  石龙区大庄村平顶山矿务局大庄煤矿

豫1208 煤  石龙区高庄煤炭公司第七煤矿

豫1209 煤  石龙区高庄煤炭公司第一二井煤矿

豫1210 煤  石龙区高庄煤炭公司第一一井煤矿

豫1211 煤  石龙区刘庄煤炭公司第一煤矿

豫1212 煤  石龙区山高村山高煤矿

豫1213 煤  石龙区五七路绿坪煤矿

豫1214 煤  石龙区赵岭煤炭公司金坑煤矿

豫1215 煤  卫东区东高皇乡吕庄煤矿

豫1216 煤  卫东区东高皇乡平第一青年煤矿

豫1217 煤  卫东区东高皇乡平东风煤矿

豫1218 煤  卫东区东高皇乡平十矿青年三井煤矿

豫1219 煤  香山煤矿

豫1220 煤  小窑(矿务局划出部分)煤矿

豫1221 煤  新华区高庄村平顶山矿务局高庄煤矿

豫1222 煤  新华区焦店镇某部队联办煤矿

豫1223 煤  新华区焦店镇第二煤矿

豫1224 煤  新华区焦店镇平第四青年煤矿

豫1225 煤  新华区焦店镇平东煤矿

豫1226 煤  新华区焦店镇平局边庄煤矿

豫1227 煤  新华区焦店镇平局先锋煤矿

豫1228 煤  新华区焦店镇平七矿青年煤矿

豫1229 煤  新华区焦店镇平五矿青年煤矿

豫1230 煤  新华区焦店镇张泉庄煤矿

豫1231 煤  许坊井田煤矿

豫1232 煤  雪庄乡平十第二青年煤矿

豫1233 煤  雪庄乡平十第一青年煤矿

豫1234 煤  赵庄井煤矿

豫1235 耐火黏土 鲁山县梁洼耐火黏土矿

豫1236 黏土(水泥配料)嗤阳黏土矿

豫1237 黏土(水泥配料)郏山阳黏土矿

豫1238 蛇纹岩 鲁山县石坡头蛇纹岩矿点

豫1239 石膏  鲁山县辛集石膏矿

豫1240 石墨  鲁山县蛤蟆石石墨矿

豫1241 石墨  鲁山县南坡石墨矿点

序号  主矿种  矿产地名称

豫1242 石墨  鲁山县乔庄石墨矿

豫1243 石墨  鲁山县水底沟石墨矿

豫1244 石墨  鲁山县瓦屋乡水底沟石墨矿

豫1245 石墨  鲁山县王家庄石墨矿点

豫1246 石墨  汝州市拉台石墨矿

豫1247 石墨  叶县渔池沟石墨矿

豫1248 石英砂矿(水泥配料)九里山石英砂岩矿

豫1249 石英砂矿(水泥配料)汝州市小山沟石英砂岩矿

豫1250 石英岩(玻璃用)舞钢市金枝崖石英岩矿

豫1251 玄武岩 汝州市庙张玄武岩矿

豫1252 盐  舞钢市舞阳县孟寨盐矿

豫1253 盐  叶县马庄盐矿

豫1254 盐  叶县田庄盐矿

豫1255 伊利石黏土 叶营伊利石黏土矿

豫1256 萤石  鲁山县赵村大尖垛萤石矿

豫1257 萤石  汝州市横岭根萤石矿

豫1258 蛭石  鲁山县贯沟蛭石矿点

豫1259 蛭石  鲁山县水底沟蛭石矿点

豫1260 重晶石 鲁山县国贝石重晶石矿点

豫1261 重晶石 鲁山县刘庄重晶石矿

豫1262 重晶石 汝州市王法窑-木兰沟重晶石矿

豫1263 重晶石 汝州市王法窑重晶石矿

豫1264 重晶石 叶县西茅沟重晶石矿

王家岭记忆

文/蛮子123123 01 一个偶然的契机,我参观了中煤华晋王家岭煤矿,矿区的所在地就是我们村的王家岭。走进花园式的矿区,穿行隧道式...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