坦克的发展历程是什么?

栏目:资讯发布:2023-09-22浏览:5收藏

坦克的发展历程是什么?,第1张

坦克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出色表现,奠定了其帝王的基业。因此,战争结束后,坦克的发展不但没有停止,反而掀起了一个新的高潮,各国的陆军不约而同地走上了装甲机械化的道路。时至今日,坦克“王朝”的江山仍然稳固,已经传了三代:50年代是陆战之王一世统治时期,60~70年代由陆战之王二世统治,80年代以后就是陆战之王三世的天下了。

二战后直到50年代未,各国根据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经验,设计生产了新一代的坦克,这些坦克与它初登“王位”时相比,显得更为成熟,首先是火力有了很大的增强,中型坦克火炮的口径达到90~105毫米,重型坦克则达到120~122毫米,能够发射各种穿甲弹、破甲弹和碎甲弹,并开始采用火炮双向稳定器、红外夜视仪、光学侧距仪、机械模拟弹道计算机,大大提高了射击精度。其次是防护性能有了很大的提高,装甲更厚,车体前部装甲厚76~127毫米,炮塔前部装甲厚110~200毫米,有的达到220毫米,并且更加重视形体防护,也就是把坦克的外形设计得不易被击穿,比如,把炮塔设计成半球形,车体前装甲设计成呈55~°60°的倾斜角,当炮弹不是垂直的命中坦克时,只能在装甲板上滑一道伤痕,而不会击穿。有的坦克装了三防装置。自动灭火装置也开始采用。防护能力提高了,坦克的重量也有所增加,中型坦克达到36~47吨,重型坦克达到50~60吨。另外,坦克的机动性能有了很大的发展,普遍采用坦克高速柴油机,发动机功率达到382~596千瓦,坦克最大速度达到50千米/小时以上,最大行程达到500千米。这一时期,比较著名的坦克有:苏联的T-54、T-55中型坦克;美国的M48中型坦克,M103重型坦克和M41轻型坦克;英国的“百人队长”中型坦克,“征服者”重型坦克;法国的AMX-13轻型坦克。

进入60年代以后,“陆战之王”开始受到反坦克武器的挑战,其中有两次最为严重,大有逼其“退位”之势,最终导致了改朝换代。

第一次挑战是反坦克导弹诞生,它导致了“陆战之王”二世的出现。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末期的1944年,德国法西斯为了对付苏联的坦克,由其陆军武器局制定了代号为“X-7”的反坦克导弹。但它的诞生确实绐刚刚戴上“王冠”的坦克带来了不祥之兆。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反坦克导弹得到迅速成长,终于在1974年爆发的第四次中东战争中,给了坦克一次狠狠的打击。“陆战之王”一世的宝座受到严重的震撼。于是“陆战之王”二世勇敢地迎接了这次挑战,促使它的本事不断增长,并用新的技术和招数来武装自己,这就是60年代出现的战后第二代坦克,也就是第一代主战坦克,它的火力和综合防护力达到或超过以往的重型坦克的水平,同时还具备中型坦克机动性强的优点,在作战中可以同时发挥两种坦克的作用。这样一来,发展传统意义的中型坦克和重型坦克就失去了价值。于是在坦克的家族中,不再有中型和重型之分,出现了坦克兄弟的“新老大”——主战坦克,从此,坦克步入了“现代社会”。主战坦克具有和重型坦克差不多的体重,达到36~57吨,有的甚至达到60吨,但并不像重型坦克那样笨重,这是因为它的装甲虽厚,但却机动灵活,而且外加了许多其他的防护设施。而且,主战坦克的火力变得更为强大,普遍采用105至120毫米的线膛炮。除了火力的强大之外,更重要的是射击的精度更高了,因为,主战坦克普遍采用了现代化的火力控制系统。这种火控系统以火控计算机为中心,由火炮双向稳定器、各种传感器,测距仪、观瞄仪等组成。主战坦克虽然重,却很灵活、敏捷,最大时速已达50千米/小时,从静止起步加速到每小时32千米的速度只需12~16秒,这表明现代坦克不仅跑得快,而且爆发力好,能够急起急停,这样可以使坦克做出各种复杂的动作,摆脱反坦克导弹的追踪,减少被击中的机会。这一代主战坦克代表有:苏联的T-62、美国的M60系列、德国的“豹”1系列、英国的“奇伏坦”、法国的AMX-30等。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反坦克武装直升机的崛起,又对坦克构成了新的更大的威胁。特别是80年代以后,反坦克导弹的新产品——自动制导式导弹装上了武装直升机,使武装直升机对地面装甲目标的攻击能力大大提高,而且还出现了专用的反坦克直升机。反坦克直升机在火力、射程、精度、视野等方面,都明显优于地面坦克。于是,又有人对坦克的“王权”提出质疑,预言“坦克作为陆战主要兵器的地位将会让位给直升机”。这时,“陆战之之王”二世只好让位于“陆战之王”三世,也就是第二代主战坦克。它的总体性能有了显著提高,大多采用120毫米或125毫米的高压滑膛炮。有的坦克炮有自动装弹机,发射弹种较多,甚至可以发射反坦克导弹。一般都可击穿500多毫米厚的优质钢装甲。直射战距离1800~2200米。作为最先进的主战坦克,它们普遍装备了以电子计算机为中心的火控系统。同时,防护力大大提高,除尽量改善防弹外形,降低车高和加大前装甲倾角外,几乎都采用金属与非金属复合装甲。机动性能与上一代也不可同日而语。代表型号有:苏联的T-64、T-72、T-80系列、“黑鹰”,美国的M1A1、M1A2,德国的“豹”2系列,英国的“挑战者”系列,法国的“勒克莱尔”系列等。

  维克斯六吨坦克、或称维克斯MKE,是英国维克斯公司所设计之轻坦克。此款坦克虽然没有被英国陆军大量采用,但是其创新且优秀的设计却被国家所欣赏购买并修改自制,虽然产量仅有153辆,但如果纳入他国授权生产的数量,其家族生产量高达12000台以上,成为二战前除了雷诺FT-17坦克以外全世界最普遍的坦克。  MKE的原型车于1928年在阿姆斯壮-维克斯公司的Ltd工厂完成,由John Valentine Carden以及Vyvian

Loyd为首的设计小组所领导,设计出一款在火力以及机动力上拥有一定水平,并且性能可靠维修便利的车种。 车身采用当时技术成熟的柳焊制法,为了保持一定程度的机动性因此装甲略显薄弱;动力来源为英国阿姆斯特朗制直立式四缸汽油引擎,此引擎提供的出力让坦克可以在铺装路面上用35公里/小时的速度前进。波兰Vickers MKE  在车身悬吊系统上采用了台车式悬吊系统。双轨构造,左右各四对。每对承轨连结两个路轮,左右边各两对路轮装有弹簧构造,这种悬吊系统被认为是一种相当好的系统,可以承受长距离行驶(虽然它的设计仍然不能与克里斯蒂悬吊系统相比),高强度钢制承轨可以承受至少3000英里的行驶,在当时为非常优秀的设计。  在这款坦克设计时即提供两种款式的武装供客户选择:  A构型:双炮塔。每个炮塔搭载一挺维克斯机枪  B构型:单炮塔。炮塔为双人式,搭载一挺机枪及一门短管47公厘榴弹炮  B构型的设计在当时坦克中属新设计,以往炮塔设计都是单人炮塔,车长除了索敌以外,还要兼任武器装填手及射手,对于战况的掌控以及火力运用有诸多限制;维克斯六吨坦克的双人炮塔让车长可以在索敌上可投入更多心力,将火力装填的任务交给装填手,并作到即时射击的能力。虽然车长任务仍然繁重(同时兼负索敌、瞄准射击),但是这种新设计受到肯定,并被后来大多数的新型坦克采用。  除了炮塔以外,车体装甲初期设计最厚为13公厘,但可接受顾客需求增厚至17公厘,虽然名称为六吨坦克,但是如果加上了客户需求此款坦克的重量会增至八吨左右。葡萄牙改版  英国陆军虽然对此款新型坦克进行测评,但是最后并没有采用。主要原因是因为悬吊系统可靠性的问题,在英国确定不下订单后,维克斯公司开始对国外潜在买主发广告进行宣传,不久之后就有买主上门,但都仅限于少量购买,之后至二战爆发英国禁止军武出口为止,维克斯只售出了153辆MKE型坦克。  波兰在操作此款坦克之后得到的经验发现此款坦克的气冷引擎通风设计不良,如果过度加速容易发生引擎过热,解决方式是在车身两侧各开一个大通风孔,但此种方式仅有治标并未治本,比利时提供了改良方案:使用劳斯莱斯制幽灵二式汽车的水冷引擎。但是此款引擎太大不适合后置型引擎车身,而且由于体积问题安装之后人员只能从左边登上坦克,炮塔必须被移到右后方,这项方案光设计就发现不少问题,比利时想和维克斯方面要一台MKE进行改装测试,但是被拒绝了。  但是这款改装方案维克斯自行进行改装,但是是采用原先的旧引擎。这种构型的MKE销售到芬兰以及泰国。  除了坦克构型以外,这款坦克的底盘也改造成重炮牵引车,英国陆军少辆采购此款载重车用于拖运60磅(127公厘)榴弹炮。除了英国以外,中华民国以及印度也采购了23辆以及18辆,中华民国将这批载重车用于拖运防炮部队的波佛斯1929年型75公厘防空炮。  在中国的MKE  中华民国在1934年购入维克斯6吨坦克后,将其编入陆军装甲兵团坦克营第一连,随后参予淞沪会战初期对日本租界的突击任务,但因步炮协同作战不良,因此在作战中至少有3辆遭到击毁,8辆受到轻重不等的损害,并且至少有2辆遭到日军俘虏。由于损失过大被迫退出战场前往湖南湘潭整补。淞沪会战后,剩余坦克编入陆军200师并编组为突击纵队参加兰封会战,结果遭日军击毁3辆。  兰封会战结束后,剩余的维克斯坦克编入装甲兵学校作为教学用车,其中至少一辆持续使用到1950年代国府迁台时期,最终结局不明

陆地小霸王——世界最先进的主战坦克(MBT)系列

坦克,现代陆上作战的主要武器,具有直射火力、越野能力和装甲防护力的履带装甲战斗车辆,是陆地武器中其重要性唯一高于轮式装甲车的存在,主要执行与对方坦克或其他装甲车辆作战,也可以压制、消灭反坦克武器、摧毁工事、歼灭敌方陆上力量。

主战坦克(Main Battle Tank),是具有能对敌军进行积极、正面攻击能力的坦克,机动、火力、防御实现最佳平衡。 它的火力和装甲防护力,达到或超过以往重型坦克的水平,同时又具有中型坦克机动性好的特点,是现代装甲兵的基本装备和地面作战的主要突击兵器。

目前世界上装备的第三代主战坦克有美国M1系列、俄罗斯T-90、英国“挑战者”、以色列“梅卡瓦”、中国“99式”、德国豹2、日本90式等。

M1艾布拉姆斯(M1 Abrams)

M1艾布拉姆斯(M1 Abrams)系列主战坦克是美国通用动力陆地系统部门为美国陆军及美国海军陆战队设计生产的第三代主战坦克。M1系列主战坦克家族主要有M1、M1A1及最新型号M1A2,装有全新的装甲和电子设备。命名由来是前任美国陆军参谋长、第37装甲团指挥官和驻越美军司令官的克雷顿·艾布拉姆斯陆军上将。

T-90主战坦克

T-90主战坦克(俄文:Т-90 основной боевой танк,英文:T-90 main battle tanks),是苏联/俄罗斯研制的第三代主战坦克。T-90坦克车体以T-72主战坦克为基础改进。

英国“挑战者”主战坦克

英国挑战者主战坦克,英国国防部和利兹兵工厂生产的国防产品。由FV4030/3型坦克发展来的“”挑战者”坦克的总体布置与奇伏坦坦克(“酋长”坦克 or Chieftain)相似。挑战者Ⅱ主战坦克为英国公司阿尔维斯·维克斯(Alvis Vickers)所生产的一款主战坦克,它是挑战者系列的第三种车型,于1993年开始生产,而第一辆坦克则于1994年3月竣工。

以色列“梅卡瓦”主战坦克

以色列“梅卡瓦”主战坦克 (英文:Merkava MBT),是20世纪70年代末期以色列国防军自主生产的主战坦克系列。分别有MK-1型、MK-2型、MK-3型、MK-4型以及变形车。

中国99式主战坦克

99式主战坦克(Type 99 Main Battle Tank),是ZTZ-99式主战坦克(《全军武器装备命名规定》汉语拼音:主战坦克装甲车——Zhǔ Tǎn Zhuāng的缩写)的简称,是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的新一代主战坦克。

99式主战坦克主要由中国兵器工业集团第二〇一研究所研制,中国北方工业公司生产,具备优异的防护外型,大量采用复合装甲,融合新时代信息化作战技术,是中国陆军装甲师和机步师的主要突击力量。

德国豹2主战坦克

豹2主战坦克(Leopard 2 Main Battle Tank)是联邦德国20世纪70年代研制的主战坦克。

日本90式主战坦克

三菱STC 90式主战坦克(日语:きゅうまるしきせんしゃ,英语:Type 90 Main battle tank)是为了取代61式坦克及部分74式坦克而开发的日本陆上自卫队的第三代主战坦克。

“陆战之王”T-90M坦克?

俄罗斯也深受其害,但是每年的胜利日阅兵还是几经推迟之后,于当地时间2020年6月24日隆重登场。

这次阅兵从气势上看,依然不逊往年:受阅的士兵几乎全部戴上了口罩,参演装备也是优中选优、精锐之至!透过这次阅兵,外界仿佛看到,强悍的俄罗斯民族再次迸发出了二战时敌军兵临城下的不屈气概。就让我们随着镜头,历数一下这次阅兵场上的压轴装备吧。

为苏联在颓势下找回面子的T-90坦克

在这次胜利日阅兵中,被誉为“陆战之王”T-90坦克家族最新成员T-90M坦克首次登场做了 “处女秀”。上世纪80年代,美国、德国等西方国家纷纷列装了第三代主战坦克,而苏联主战坦克还停留在二代半水平。作为超级军事强国,苏联自然没有自甘堕落的理由。

但由于苏联当时经济不景气,研制全新型坦克资金投入多、且费时费力、难度很大,于是把注意力放在改造已有的主战坦克上。在此背景下,苏联将目光投向了相对便宜的T-72坦克,启动了以T-72坦克为基础,研制第三代主战坦克的项目。新坦克最初被命名为T-72B主战坦克,后来改称T-90主战坦克。

T-90主战坦克于1995年开始服役,目前已经装备包括俄罗斯在内的多国军队,并发展出多种改型。T-90坦克战斗全重47吨,最大公路速度65千米/时,公路最大行程550千米。该坦克装备了125毫米口径滑膛炮,型号为2A46M,并配有自动装填机,可以发射多种弹药,如AT-11反坦克导弹,在5千米距离上的穿甲厚度可达850毫米,而且还能攻击直升机等低空目标。

T-90为何被冠以“陆战之王”称号?

如果说T-90坦克是“陆战之王”,或许会有很多人表示不服。因为从往年的坦克战力排行榜上看,往往是以下排序:德国“豹Ⅱ”排第一、美军M1A2排第二,T-90坦克甚至连第三都排不上,、

而一些像英国“挑战者2”、以色列的“梅卡瓦”、韩国的K2“黑豹”都排在T-90前面。从排名上看,T-90坦克明显和美军M1A2主战坦克不在一个档次上,远远不能称王称霸,事实果真如此吗?

一般来讲,坦克被称为是“陆战之王”,不仅是因为它具有强大的火力,还因为它具有高机动性和高生存能力。随着反坦克导弹的发展,以及武装直升机的不断普及,坦克的生存能力备受考验,因此后述两种能力更为关键。T-90坦克就是因为比较全能,被军事专家一致看好,被冠以了“陆战之王”的称号。

2018年,美国军事专家在《国家利益》杂志撰文指出,俄T-90 坦克可在多种条件下作战,是世界上最致命的坦克。那么它比M1A2强在哪儿呢?首先,M1A2装备的是120毫米主炮,并没有信心与装备了125毫米主炮的T-90互相炮轰。

其次,T-90比M1A2出道晚15年,其防护技术更全面,装甲防护包括复合装甲、爆炸反应装甲和传统钢装甲三种,防护能力比M1A2更强。另外,也有俄军专家还指出,美军M1A2重达64吨,而T-90只有47吨左右,所以在机动灵活性方面,T-90还能胜出一筹。综合来看,T-90坦克各方面都很优秀,陆战之王确实不是浪得虚名。

T-90M坦克为“陆战之王”又添哪些硬核逻辑?

这次在阅兵式上首秀的T-90M坦克,代号“突破-3”,是T-90坦克家族的最新改型,2020年4月已开始首批列装。比起的T-90坦克之前型号,T-90M在防护性能、火力和信息战方面进行了较大幅度的改进,更加无愧于“陆战之王”的称号。

从防护性能方面讲,T-90M坦克保留了原有的“窗帘”主动防御系统的激光检测装置和烟雾弹发射模块,同时换装了新型的爆炸反应装甲、炮塔下方加装了链甲式装甲。与接触型爆炸反应装甲相比,它的防护能力、贴合性和可维护性更强,对动能弹的防御力也提高了很多。

T-90M配置了新的炮塔,炮管更长,新炮使用钨芯穿甲弹和贫铀穿甲弹,动能更强,相距2千米可打穿500至600毫米均质装甲,甚至是800至900毫米,大大增强了坦克的火力。随着新的火控系统的引入,命中精度也有了大幅提高,可在移动中进行有效射击,并且具有很高的首发命中率。

另外,T-90M坦克的车内电子设备也进行了全面升级,信息化作战能力进一步增强。该坦克可通过宽带实时接收数字信息,进而具备了网络中心战能力,使得作战效能显著提高。在现代战场上,T-90M坦克为“陆战之王”又添硬核逻辑。

军事小词典

主战坦克:主战坦克一般指具有中型坦克的机动性和重型坦克的火力、防护力,用于执行装甲兵主要战斗任务的坦克。相对于主战坦克,重量较轻的侦察坦克、空降坦克、水陆两用坦克等统称为特种坦克。二战后,全球主战坦克的发展大致可以划分为三代,俄罗斯即将列装的T-14坦克被誉为全球首款第四代坦克。

M-22“蝉”式空降坦克

美军于1941年2月便决定研制空降坦克(所谓空降坦克,就是用运输机或滑翔机将坦克运抵敌后方,发动攻击。)因为没有适当的运输机而一度中止。英国人得知此事后,积极促进,终于使得美国军方回心转意继续研制工作。美国的马蒙-惠灵顿公司于1941年5月制成了第一辆样车,称为T9轻型空降坦克。后定名为M22“蝉”式空降坦克。到1944年2月停产时,共生产了830辆。

武器性能

中文名:M-22“蝉”式空降坦克

准    备:美军

类    型:空降坦克

共生产:830辆

目录

1 研发

2 性能

3 实战

研发

因为没有适当的运输机而一度中止。英国人得知此事后,积极促进,终于使得美国军方回心转意继续研制工作。美国的马蒙-惠灵顿公司于1941年5月制成了第一辆样车,称为T9轻型空降坦克。后定名为M22“蝉”式空降坦克。到1944年2月停产时,共生产了830辆。

为了减轻重量,M-22上取消了转向稳定器和车体 机枪 ,使其总重量只有73吨。美国军方原计划定购1,900辆M-22,但随着战争形势对同盟国的好转,到1944年9月为止,M-22只生产了830辆。尽管美国在M-22空降坦克的开发上获得成功,但在用于机降的飞机上却一筹莫展。由于二战时美国大量装备的CG-4轻型滑翔机难以承载空降坦克,美国不得不转而开发有动力的重型运输机。然而,美国从1944年开始对XC-82型和C-54型两种运输机进行机降M-22的试验均遭失败,此后便彻底放弃将M-22空降坦克投入实战。

与此相反,英国对根据《租借法案》从美国得到的260辆M-22却产生了极大的兴趣。他们为这批M-22更换了英国造的37毫米 坦克炮 并配备了新的钨芯穿甲弹和高爆榴弹,使其具备了较高的反坦克和人员杀伤能力。1945年3月24日,在代号“大学行动”的莱茵河空降战役中,英军第6空降师成功地使用“哈米尔卡”重型滑翔机装载12辆改进后的M-22实施空降。它们和“领主”空降坦克一道为英军第6空降师提供了有力的支援,英军对其评价远远超过了“领主”。

据称,有1辆M-22在着陆后,从伊塞尔河大桥到一路杀到哈明克尔恩镇,先后摧毁了10余个德军火力点,歼灭了100多名德军士兵,为英军第6空降师胜利完成任务立下了汗马功劳。

美国M-22“蝉”作为世界上第一种专门设计的空降坦克,在火力、机动性和防护方面均非常适合空降作战的需要,对后来世界各国开发空降坦克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但由于美国无法在二战期间研制出合适的重型运输机或滑翔机,而只能为英军所用,使其“墙内花开墙外香”。

性能

由于M22空降坦克一直是边修改,边生产,所以,不同时期生产的M22空降坦克的性能数据略有不同。这里介绍的是生产量最多的M22坦克数据。其战斗全重为7、72吨,乘员3人,车长3、94米,车宽2、25米,车高1、84米,算得上是小巧玲珑。炮塔为铸造均质钢装甲炮塔,四周的装甲厚度为25毫米;车体为轧制钢装甲焊接结构,正面装甲最厚处为25毫米,其余部位为10至13毫米。为了保证整车质量不超过7、5吨,设计师不得不千方百计地削减装甲厚度。可以说,防护不强,是M22的致命弱点。

主要武器是1门37毫米坦克炮,火炮的高低射界为—10至+30度,方向射界360度,主要弹种为钨合金穿甲弹,弹药基数50发。铺助武器为1挺7、62毫米并列机枪,携带机枪弹2500发。另有3支乘员自卫用11、4毫米冲锋枪,携弹450发,手榴弹12枚。

动力装置为一台六缸风冷汽油机,由航空发动机变型而成,最大功率165马力。变速箱为手动机械式,有4个前进档和1个倒档。转向机构为可控差速式。悬挂装置为平衡式,每侧有4个负重轮和两个拖带轮,主动轮在前,诱导轮在后。坦克的最大速度为56、4千米每小时。

总的来看,M22的机动性不错,但火力明显不足,防护力也差些,再加上空运麻烦,这种先天性的缺陷,使他很难达成战役上的突然性,马蒙-惠灵顿公司生产了830辆M22坦克,有570辆装备美军,260辆装备英军。然而,美军的M22一次也没有投入实战。倒是英军的M22坦克于1945年3月24日参加了莱茵河战役,参加作战的是英军的第六空降师。这是M22唯一一次投入实战的战例。二战之后,M22空降坦克便退出了现役。

实战

在海湾战争期间,美国有一支快速反应的部队,他们人数不多,但武器精良,机动性强。他们的主要任务就是以出其不意的方式,出现在敌人的后方,建立一块基地,然后以猛烈的炮火截住敌人的退路,配合正面部队,包围敌人,争取全歼。

他们为什么能够这样神速呢?原来这支部队的行动主要是靠空降,也就是靠直升飞机把他们迅速地运到后方。人靠空降,大炮靠空降,弹药靠空降,就连十来吨重的坦克也是靠空降的。

人们叫他们是空降兵,空降兵使用的空降坦克是坦克家族中的一种,大家管这种坦克叫“天兵天降”。

空降坦克和主战坦克比较起来,体积小,重量轻,一般不超过10吨。它的装甲比较薄,火力同主战坦克比也较弱,这是它的缺点。但它机动灵活,速度很快,行动神速,可以出其不意地打击敌人,这又弥补了它的不足。

空降坦克的运输方式有三种:一种是把它装在直升飞机的肚子里,待飞机降落停稳后,它再从飞机里开出来;一种是用铁锁把它吊在直升飞机的肚子外面,到达目的地后,飞机慢慢下降,待坦克着陆后,解开铁锁,飞机再飞往别处;第三种方法就是用降落伞把坦克从飞机上空投下来,这种降落伞是专门为坦克制做的,它不仅大,而且坚固,足可以托起坦克的重量。

苏联有一种空降坦克,既可空运,也可空投,而且到地面上还能水陆两用。它可以运载一个6人组成的伞兵班,是支援伞兵作战的理想武器。它身上装有70毫米火炮一门和762毫米口径的高射机枪一挺,还装有4枚 反坦克导弹 。它是集坦克、火炮、装甲 运兵车 于一身的三合一武器,很受军队的欢迎。

二战中德国虎式坦克是谁研法出来的 虎式坦克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当中重装甲的坦克,盟军坦克的一名强大的对手,主要优点是这种重型坦克火炮威力大,防御能力强所以,“虎”式重型坦克在二战中,像一群钢铁巨兽,炮管里喷着火焰,耀武扬威地前进,曾经在欧洲战场上显赫一时 “虎王”重型坦克采用了两种新型炮塔,一种是亨舍尔公司(克虏伯公司制造)的炮塔,一种是波尔舍公司(韦格曼公司制造)的。他的主要设计者是费迪南德·波尔舍(是一位声名卓著的汽车设计师)和阿尔弗雷德·克虏伯。 1906年,阿尔弗雷德·克虏伯出生在其家族的摇篮埃森市。克虏伯帝国的奠基人也叫阿尔弗雷德·克虏伯(1812—1886),他生产的大炮曾使俾斯麦在19世纪中叶先后战胜了奥地利和法国,这就是著名的克虏伯大炮。 1875年,当费迪南·保时捷出生在波希米亚小城海申伯格附近村庄中的一个铁匠之家,斐迪南·保时捷(又译费迪南·波尔舍)是著名的德国汽车工程师、保时捷汽车公司创始人、甲克虫汽车与虎式坦克的设计者,有人评价,在百余年的汽车发展史上,费迪南·保时捷是最为杰出的汽车设计大师之一。 虎式坦克于1937年春季开始研发。到1941年最后采纳了由费迪南·保时捷设计师和阿尔弗雷德·克虏伯设计师为主的设计方案(保时捷,MAN,和戴姆勒�6�1奔驰) 。最后制造出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当中重装甲的坦克,盟军坦克的一名强大的对手。

坦克的发展历程是什么?

坦克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出色表现,奠定了其帝王的基业。因此,战争结束后,坦克的发展不但没有停止,反而掀起了一个新的高潮,各国的陆军...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