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世上占地面积最大的土司是哪一家?对后来有什么影响?

栏目:资讯发布:2023-09-22浏览:4收藏

贵州世上占地面积最大的土司是哪一家?对后来有什么影响?,第1张

思州田氏,是贵州历史上四大土司之一,而且是四大土司中势力范围最广的土司。在元朝和明朝初期,思州田氏占据了今天的铜仁、黔东南大部分地区,其面积大约是现在贵州省的三分之一。史学有“思播田杨,两广岑黄”的说法,足见当时思州田氏的地位重要。而在贵州历史上,有“先有思州,再有贵州”的说法,1413年,思州土司被废除,成为了贵州建省的一个重要条件。

一,思州田氏的来源

关于思州田氏的来源,历史上有不同的记载。嘉靖《贵州通志》记载思州田氏的始祖是从田克昌,在唐朝进入了思州,“唐有天下,田氏始祖克昌陟巴峡,绝志宦游,从事商贾,遂卜筑思州”。而《思南府志》则记载为隋朝开皇二年(582),“田宗显为黔中太守,后陟居巴峡,唐高宗时,其四世孙田克昌卜筑思州。”这又将思州田氏入黔的时间推移到了隋朝。不仅如此,田氏的家谱还将思州田氏和齐国田氏相联系。

思州古镇

在史料选择上,个人觉得地方方志只能作为官方史书的补充史料,其可信度是比不上官修史料的。《贵州通志》和《思州府志》认为田氏来源于中原,这是受到田氏攀附中原大姓的影响。同样的,播州杨氏和水东宋氏都会将自己的族谱和中原的豪门大姓联系,实际上,这些土司基本都是地方的传统势力。通过官方史料可以得出,思州田氏来源并非汉族,而是少数民族。从宋代诸籍的有关记载看,田祐恭应非汉人。《舆地纪胜思州》云:“徽宗即位八年,西南夷蕃部长田祐恭愿为王民,始建思州。”成书于南宋的《续资治通鉴长编纪事本末》载:“思、黔州巡检田祐恭,本思黔夷,所部土丁药箭手,悉其种族,轻捷习山险,知夷中事”。由此可见,思州田氏始祖就是当地的少数民族。

德江龙泉坪思州宣慰司遗址

通过官修史书也可以证明,田氏的祖先很早就活动在乌江下游和武陵山一带。《南齐书蛮传》云:“永明初,向宗头与黔阳蛮田豆渠等五千人为寇”;《周书李迁哲传》又云:“黔阳蛮田乌度、田都唐等每抄掠江中,为百姓患”。可见早在南北朝时期,田氏就在此活动,被成为黔阳蛮,并且常常入寇周边地区。《周书蛮传》、《北史蛮传》记载田氏是当地最大的势力之一,云“有冉氏、向氏、田氏陬落尤盛”,他们常常称王称侯,占据三峡地区,阻断水路交通,进行抢劫活动。

思州城地图

隋朝建立后,田氏首次归顺于朝廷,隋朝在此设置了奉州,后来改为黔州、黔安郡。《元和郡县志》载:“黔州……本汉涪陵蛮田思鹤以地内附,因置奉州,建德三年,改为黔州,隋大业三年,又改为黔安郡。”《思州府志》记载,田宗显在隋朝开皇二年(482)被派遣来征讨黔州的蛮夷,接着被封为“黔州刺史”,这实际上就给了田氏抹去了一段不光彩的历史,并且和中原田氏攀附上了关系。唐朝建立后,田氏首领田惟康归顺,被册封为了黔潭二州节度使,到田阳明时,被册封为了黔州都督府大总管。可见田氏的势力范围越来越大,不过终唐朝一带,田氏的势力始终局限在乌江下游一带,该时期不能叫做思州田氏,只能叫做“黔州田氏”。

二,宋元时代的思州田氏:走向鼎盛

思州之名,最早出现在唐朝。唐贞观四年(630年),设置思州,治所在务川县(今沿河),其管辖范围主要在渝东南和黔东北一角。宋朝时期,田氏势力开始强盛起来,控制范围从扩展到了今天的整个铜仁地区,而原本的思州也从务川(沿河)迁徙到了乌江中游的新务川(今务川县)。《方舆胜览》记载:“大观元年(1107),蕃部长

田祐恭

愿为王民,始置思州。”南宋之交,田氏的势力范围进一步扩大,其首领田祐恭不断向黔南一带发展,“诸夷落皆降,拓土环二千里”,当时的贵州城(贵阳)也一度被其占据。1119年,田佑恭被册封为了贵州防御史。

沿河淇滩古镇

元朝建立后,贵州土司纷纷归属于元朝。1275年,思州土酋田景贤归附,元朝在此置思州安抚司,开始设治于水德江(今德江),后来又迁徙到了龙泉坪(今凤冈县),在元朝后期迁徙到清江(今岑巩县)。于是,将新治清江称为“思州”,而旧思州称为“思南”。1284年,思州安抚司降为思州军民安抚司,受八番顺元等处宣慰司都元帅府节制。当时,思州地区已经划分为了一府、十四州县、五十二长官司。一府就是镇远府,而镇远府的知府也是思州田氏的人担任,是土知府。

贵州四大土司分布

宋元时代是思州田氏是其发展的顶峰。在势力范围上,思州的版图扩展到了最大,不仅占据了整个黔东北,还将黔东南和渝东南和湖南部分地区纳入了势力范围之内。而在经济和文化上,思州在宋元时代取得了巨大的进步。思州靠近巴蜀和湖南,在战争期间,会有大量的流民进入思州,他们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方式、播种工具以及劳动力,推动了思州地区的农业发展。元朝建立后,命令思州等地劝课农桑,如至元十六年(1279年),诏喻四川行省“抚治播州、务川西南诸蛮夷,官吏军民各从其俗,无失常业”,至元二十九年(1292年)诏渝思州宣抚司“因阅户惊逃者,使各安业”。在明朝之前,贵州地区经济最发达的就是播州和思州两地。

思州古镇

思州地区物产十分丰富,这给工商业发展提供了交通。据《太平寰宇记》所记载,思州地区产朱砂、腊等,其中朱砂被定为“元贡”。在今天铜仁万山有汞矿遗址,这里的汞矿储量和产量在古代曾经一度位居中国第一。另外,思州出产的茶叶也十分有名,《茶经》记载“茶生思州、播州、费州、夷州……往往得之,其味极佳。”另外思州还出产石砚,是中国较早的八大石砚之一,苏东坡誉之为“珙璧”。由于乌江贯穿思州之地,因而思州地区成为了贵州水运最发达的地区之一,乌江沿岸的思南成为当时贵州的航运中心。除了乌江之外,思州境内还有清水江、都柳江、舞阳河、锦江等,都可以通航,因此思州也是贵州商业最为大大的地区之一。

镇远祝圣桥

经济的发展必然带动文化的发展。思州地区靠近四川,在文化上也受到四川的影响。《思南府志》记载北宋时期田祐恭被召入觐,其行为举止不像蛮夷之人,宋徽宗十分好奇。田祐恭回答有门客夏大均教授。可见在宋朝时期思州就已经引进了中原文化。贵州省最早的书院,就是出现于宋朝时期沿河的鸾塘书院。宋代思州已经出现地方志书,如《思州图经》,《黔州图经》等。另外,中原文化传入思州的同时,佛教和道教文化也开始进入了此地。王象之《舆地纪胜》记载宋代:“黔州佛教已盛”,田祐恭大境内建造了许多佛寺,思南地区出现唐宋古寺有白柱神庙、集福院、福常寺等寺庙、整山寺、常乐寺、昉龙寺。北宋乾德年间,在印江一带出现了贵州最早的道观,是道教传入贵州之始。

梵净山

二,思州田氏分裂和灭亡

1368年,明朝建立,到1381年朱元璋派遣大军远征云南,从此云贵高原已经被明朝控制。此后明朝在贵州大量驻扎军队,推行屯田,设立贵州都司等军事机构。为了加速贵州的发展,朱元璋还实行了“调北填南”,使得几十万移民涌入了贵州。此时,贵州的改土归流已经成为了历史发展的必然,而土司制度必然会走向衰亡。

思南文庙

1362年,明玉珍在重庆称帝,镇远知州田茂安于是将北思州和镇远献明玉珍,被明玉珍在此设立思南都元帅府、思南宣慰司,从此思南田氏分裂为了思南和思州两部分。1365年,朱元璋的军队已经进入了湖南西部,通往贵州的大门已经敞开。在这种情况下,思南和思州均投降于朱元璋,朱元璋于是分别设立思南宣慰司和思州宣慰司。思州之地,是湖南通往云南的咽喉之地,如镇远一州,史称“欲据滇楚,必占镇远;欲通云贵,先守镇远”。田氏归附后,明朝就在其交通要道驻扎军队,设立卫所,包括包括镇远、偏桥、清桥、清浪、平溪、五开、铜鼓等卫,黎平、新化、新化亮寨、平茶屯等所。这些卫所的设立,使得田氏两大土司已经被明朝的军事实力牢牢的控制,一旦有机会,明朝必然会推行了“改土归流”。

在岑巩县注溪镇的龙江河畔,有一个古老的寨子,它叫衙院,这里居住着80余户土家族的田姓人家。

洪武末期到永乐初期,思南、思州二宣慰司又因为争夺土地而结怨,相互仇杀。1410年,思州宣慰使田琛联结原为思南司宣慰副使、后改辰州知府的黄禧进攻思南,杀思南宣慰使田宗鼎之弟,并发其祖宗坟基,并戮其母尸。田宗鼎于是到明朝上诉,于是明成祖朱棣派率兵5万剿灭思南土司。之后,朱棣又以田宗鼎缢杀亲母为借口,废除了思州宣慰司。至此,田氏的思南、思州两大宣慰司均宣告灭亡。明朝在思州之地设置了思州、石阡、黎平、新化四府,在思南之地设置思南、镇远、铜仁、乌罗四府。两大宣慰司的废除大大推动了黔东地区的改土归流进程,此后虽然还有几十个长官司,但是已经不成气候。

石阡万寿宫

永乐十一年(1413),朱棣正式设置贵州承宣布政司。第二年,就将思州府、黎平府、新化府、石阡府,思南府、镇远府、铜仁府、乌罗府纳入到了贵州省的范围。可见,思州土司的灭亡直接推动了贵州改土归流和建省,因此贵州民间有“先有思州,再有贵州”的说法。贵州省建立后,铜仁地区的社会经济文化得到空前迅速的发展。思州土司曾经在宋元时代推动了铜仁地区的开发,但是在明朝却成为了阻碍社会进步的力量,最终被历史所淘汰。

鄢陵田氏家谱

源于官位,出自西周时期官吏田仆,属于以官职称谓为氏。

田仆,是西周初期设置的官位,与田地农耕无关,而是专职负责管理君王所行之道路的官吏。

周王朝,是在灭殷商王朝的基础上建立的奴隶制国家,而殷商是以土德立国,因此在周公以三年之久的时间镇压了纣王之子武庚的反叛以后,周王朝君王所行之路就不再同于士卿大夫和平民百姓所行之路了,而是专用木板铺设的道路,称“田路”,取五行之中的“木克土”之意,防止殷商旧族再造反。

田仆,就是负责建造和管理田路的大夫,下属有上士十二人,史一人,丞相一人,徒若干,是很重要的官职,隶属于夏官府司管辖。

在典籍《周礼·夏官》中记载:“田仆,掌驭田路。田路,木路也。田仆上士十有二人。”

在田仆的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官职称谓为姓氏者,称田仆氏,后省文简化为单姓田氏,该支田氏古音读作chén(ㄔㄣˊ),今读作tián(ㄊㄧㄢˊ)亦可,是非常古老的姓氏之一。

在诸多姓氏史籍中所说的“妫完之后始有田氏”,完全是错误的,该支田氏就远早于妫陈之田。

陕西省商洛市商南县过风楼镇下辖村委会包括徐家店社区居委会、龙山社区居委会、小栗园村委会、县河口村委会、太平庄村委会、白玉沟村委会、柳树湾村委会、双垣村委会、耀岭河村委会、水沟村委会、炭沟村委会、八里坡村委会、千家坪村委会、联合村委会。

人口:约23万人

人口密度:100人/km2

商洛市商南县位于陕西东南部。位于东经110°54′,北纬33°32′。总面积2307平方千米。总人口23万人(2004年)。

县人民政府驻城关镇,邮编:726300。行政区划代码:611023。区号:0914。拼音:Shangnan Xian。

商南县资源丰富。盛产花生、茶叶、芝麻、油桐、板栗、生漆、核桃等农林特产,是我国油桐、生漆基地县之一。森林覆盖率624%,有各类植物1696种,野生动物278种;药用植物1192种,其中国家挂牌收购的127种。水能蕴藏量132万千瓦,流域面积10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8条,开发潜力巨大。已探明矿产资源270种,其中镁橄榄石、金红石、钾钠长石、水晶等储量大,开采价值高。

地质气候

商南地处秦岭东段南麓,属长江流域汉江水系丹江中游地区。坐标介于东经110°24'-111°01'之间,北纬33°06'-33°44'之间。北依蟒岭与河南省卢氏县接壤;南障郧西大梁与湖北省郧县、郧西县为邻;东界界牌与河南省西峡县相望;西至冀家湾与本省丹凤县毗连。南北长72公里,东西宽58公里,总面积230074平方公里。

商南县是一块结构复杂,以低山、丘陵为主体的山区。境内地势西南部和北部较高,东南部和中部较低,千米以下的低山、丘陵占总面积的77%。丹江自西向东横贯县境中部,把全县分为丹南、丹北两部分。岭谷相间,地势起伏,相差悬殊,相对高差最大值在18406米。 由于复杂的地质构造、外应力的影响和人类活动等原因,境内地形复杂,差异较大,大致以丹江为界,丹北是蟒岭的东延部分,山势多西北向东南走向,地势由高趋低,主要由石英片岩、石英岩等变质杂岩组成,山体浑圆,冈峦起伏、尤其是西界公路以南地区,山体排列松散,河谷开阔,但植被较差。丹江以南是由结晶灰岩、板岩、千枚岩、石英片岩、大理石岩、变砂岩组成的新开岭山地,山势多由西向东,地势西高东低,山形陡峭,河谷深切,多溶洞山泉,山上植被葱郁。

商南地处北亚热带与暖温带的过度地带,独特的地理位置造就着 商南独特的气候、植被、土壤资源。商南四季分明,气候宜人,自然风光旖旎,有长江三级支流丹江的过境,使这里蕴藏有丰富的水力资源。

行政区划

商南县辖11个镇、5个乡:城关镇、富水镇、湘河镇、白浪镇、赵川镇、梁家湾镇、太吉河镇、过风楼镇、试马镇、清油河镇、十里坪镇、青山乡、魏家台乡、白鲁础乡、水沟乡、党马乡。

历史沿革

2000年,商南县辖:城关镇、富水镇、赵川镇、试马镇、挡马乡、曹营乡、张家岗乡、五里铺乡、徐家店乡、龙窝乡、青山乡、新庙乡、湘河乡、双庙岭乡、魏家台乡、水沟乡、文化坪乡、汪家店乡、店坊河乡、三官庙乡、石柱河乡、余家棚乡、十里坪乡、梁家坟乡、白鲁础乡、太吉河乡、柳树湾乡、清油河乡、清泉乡、两岔河乡、沙坪乡、江西沟乡、毕家湾乡、太子坪乡、耀岭河乡、开河乡、梁家湾乡。

2000年,商南县辖9个镇、11个乡。 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全县总人口227636人,其中各乡镇人口(人): 城关镇 43310 富水镇 21979 湘河镇 13031 白浪镇 6924 赵川镇 12733 梁家湾镇 9095 太吉河镇 7445 过风楼镇 14804 试马镇 12678 青山乡 11513 魏家台乡 6736 十里坪乡 6562 白鲁础乡 6353 石柱河乡 6872 水沟乡 7410 毕家湾乡 8589 党马乡 11812 清泉乡 6424 清油河乡 8454 两岔河乡 4912。

旅游资源

商南县自然环境优越,旅游景点众多,特别以最近几年开发的商南金丝大峡谷为最优。金丝大峡谷国家森林公园位于陕西省商南县东南部新开岭腹地,距县城60公里,距太吉河镇18公里。园内风光秀丽,风格独特,风景如画,具有窄、长、秀、奇、险、幽的特点,集峰、石、洞、林、禽、兽、泉、潭、瀑等自然景观于一体,步移景异,景象万千。被誉为“峡谷奇观,生态王国”。2002年7月1日成为省级森林公园,2002年12月跻身国家森林公园行列。 金丝大峡谷森林公园以雄伟险峻的山体和茂密的森林为基础,以优美绚丽的水景为特色,以幽深曲折的峡谷为主体,以分明独特的山地气候和内涵殊深的道教文化为补充,是游人文化观光、科普教育、消夏避暑、休闲度假、森林旅游、科学考察、探险寻幽的理想去处。

文化名人

牧歌,姓牧名歌,回民,1963年7月生于陕西省商南县。自幼习画,成长于陇西军营,修道于西安美院,师承著名画家陈国勇。金丝峡书画院院长,商洛书画名家。牧歌有着成熟的艺术思想,深知个人艺术与群体艺术的关系,在把握或选择表现精确的艺术内容时,重视笔墨技术的改进。牧歌主张“笔追汉唐,意取当代”,传统与现代的和谐统一,注重“个性一→共性一→个性”的艺术发展规律。他不喜欢无主题绘画,而将自己几十年来所创作的山水画,归类为“两山夹一江”(即金丝峡和玉皇山夹一条丹江河),用一批“真有那个地方”的国画作品,表现了秀丽的“商南山水”。

姚家明,男,生于1968年10月, 陕西省商南县党马乡人,1991年毕业于商洛师专中文系,作过乡村教师。 2002年担任商南县文联常务副主席。1996年开始文学创作, 现已发表小说、诗歌、散文、文学评论及特写500余篇,其中多部作品获奖或转载,共获省级以上奖励10余次, 出版中短篇小说集《永远的玫瑰》,编著3部。2004年11月,当选为商洛市青年作家协会副主席。

胡中华,男,汉族,生于1949年4月22日,商南县试马镇纸坊村人。大专文化,中共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 陕西省作家协会会员,讲师。1965年9月参加教育工作,先后在纸坊沟小学、清泉九年制学校、城关小学、 教育局教研室、陕西省丹凤师范学校工作1979年至1983年、 1989年至1991年两次参加陕西教育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专、 本科函授学习。曾任城关小学副校长, 丹凤师范党政办主任。1990年调县委办工作至今,曾任副主任, 县委机关事务科长,县委机关总支书记。现兼任《西部艺术》(文学版) 执行主编。

黄元雍,1957年6月出生于陕西省商南县马家坪村,1981年毕业于商洛农校,1997年毕业于中函经管专业大专班。历任中共商南县委农工部副部长、商南县农办副主任、商南县政协秘书长,现任中共商南县委统战部部长。发表新闻作品400余篇、理论文章20余篇,多次荣获国家及省、市级奖励。

胡青山,字如蓝,号鹿城山人。1940年12月出生,男,汉族,陕西省商南县人。函授于中国书法家协会书法培训中心高级班,1995年9月毕业,成为该中心首界书法高级生。现为中国艺术研究院文研中心特约研究员、一级书法家,世界艺术家协会会员,(国际)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陕西省书法家协会会员,商洛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商南县书法家协会主席。

朱金华,笔名:精华,男,汉族,大专文化程度,助理经济师技术职称,一九六六年三月生于陕西省商南县赵川镇. 自幼酷爱书法艺术,二十余年临池不辍,擅长隶书。隶书作品参加华风书画精品赴日展,并被姬路市博物馆收藏,在首届中国书法美术家艺术精品展中获银奖,硬笔书法作品入选第二届全国硬笔书法艺术精品展,第二届硬笔书法研讨会北京笔会中获三等奖,在醴泉铭杯全国书画大赛中获银奖,在国土资源部和中国书法家协会中央直属机关分会举办的“锦秀中华一保护国土资源全国书画艺术展”中获优秀作品奖。在全国,省、市获奖30余次,现为中国硬笔书法家协会会员,陕西省书法家协会会员,商洛市书法家协会常务理事,商南县书协副主席,新长征民族文化艺术传播中心客座教授.

王绪三,男,1952年5月生于陕西省商南县。1975年毕业于西安美术学院,现为(国际)中国美协会员、陕西美协会员、北京中华研修大学名誉教授、陕西省农民中国画研究院副院长、商洛地区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中华当代书画研究院名誉主席,辞条被收入《世界名人录》、《世界美术家传》、《中国当代美术家名人录》、 《中国观代美术家名人大辞典》等二十多部辞书中作品被收入《世界美术集》、《中国画百家》、《中国美术全集》、《中华墨梓中国画专集》等二十多部大型画集中,作品在全国书画大展中多次获金、银、铜、优佳奖,省美展一、二、三等奖,作品多次在美、日、台、港、澳展出,并多次被收入台湾出版的画集,作品被北京民族文化宫、部分老将军和部分艺术单位收藏。

江峰,男,1962年生,陕西省商南县白浪镇人, 中学教师,中国书画家协会会员。自幼热爱书法,遍习颜、 柳、赵诸体,在全县中学教师书法赛中,三次获一等奖, 曾获“全国首届书画小作品大赛”优秀奖, “唐宋杯”全国书画大赛银奖,纪念毛泽东诞辰110周年书法大赛二等奖,被《当代书画艺术家精品大典》编委会授予“当代书画艺术英才”称号。

2021年1月,中央文明办确定2021—2023年创建周期全国文明城市提名城市名单,商南县上榜。

2020年11月25日,水利部公布第三批节水型社会建设达标县(区)名单,商南县上榜。

2020年11月12日,2020中国县域旅游发展潜力百强县市名单揭晓,商南县榜上有名。

2020年11月4日,陕西省文化和旅游厅确定商南县为首批陕西省全域旅游示范区。

2020年9月,2020中国综合生活质量百佳县市榜单发布,商南县排位第79名。

2020年7月29日,全国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重新确认商南县为2020年国家卫生乡镇(县城)。

2020年6月,商南县列入第二批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分县名单(长征片区(红二十五军))。

2019年11月1日,商南县被命名为“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

2019年3月,商南县列入第一批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分县名单(川陕片区)。

贵州世上占地面积最大的土司是哪一家?对后来有什么影响?

思州田氏,是贵州历史上四大土司之一,而且是四大土司中势力范围最广的土司。在元朝和明朝初期,思州田氏占据了今天的铜仁、黔东南大部分地...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