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通宾公兰陵萧氏宗祠大门口四字对联
萧氏祠堂名联
常州孟河镇历史文化研究会副会长 程协润
到今朝年青的萧氏这一代,谁也没有见过真正的萧氏祖宗祠堂。听兰陵老家的族人说,兰陵萧氏老家祠堂里曾经有两幅楹联,记得是:“相传八叶衣冠第,文著六朝仕宦家”。“酇侯相业,宗老徽称”。酇侯是汉相萧何,宗老是六朝时代的贵族萧琛。文著六朝当然是指编《文选》的萧统。我一天在网上浏览,忽然看到这两幅楹联正是用的这联。可见萧氏家族的族人记忆没有错。我贴出来与网友分享。
佐西汉以开基,荐信筹粮功第一;(何公)
扶大汉以救生灵,约法定三章,浩浩恩波流万古;
辅盛唐而安社稷,家声传八叶,巍巍阀阅著千秋。
八叶衣冠第;六朝仕宦家。
两朝天子开齐梁;一代贤丞法门开。
百代孝慈高仰止;万年支派永渊源。
水源木本思先泽;春露秋霜感兰陵。
据梁朝而定乱,除残去暴德无双。(衍公)
文著六朝本本脉源昭日月;相传八叶矫矫忠骨贯虹霓。
相叶著家声,两汉勋名归辅弼;祠宗流世泽,六朝文藻待权衡。
世泽肇兰陵,世胄宏开太史弟;德音传相国,德辉透映秘书家。
正气名门世代兴家久;清风望族子孙达福长。
系溯兰陵,祖德流芳百世;荣封汉代,功业永著千秋。
约法三章,功业曾昭汉代;流芳八叶,勋猷独著唐朝。
克昭先人,流芳八叶世业;且喜后裔,祥钟三瑞家声。
宗庙之礼,敬其所尊,爱其所亲,于以报功而昭德;
君子之道,孝焉事父,弟焉事兄,于以敦本而叙伦。
西汉著奇勋,萧想当年,位冠良平,
烈争闳散,土胙茅分,开国功臣推第一;(何公)
相业即家声,治定功成,竹帛千秋垂律令;(何公)
皇朝绵世泽,龙行虎步,儿孙万古溯渊,
南朝恢骏业,政失宝卷,思尔义起襄阳,
人从天应,丕基令主本无双。(衍公)。
溯一脉之流传,汉相梁皇皆是金枝玉叶;
萃三房而首构,承先启后成欣孝子贤孙。
祭不遗乎燕毛,岂五服至亲,才要推尊长者?
孝莫大于睦族,徜一门多故,便为触怒先人。
读战书畏兵,读律书畏刑,读儒书兵刑不畏;
耕尧田忧水,耕汤田忧旱,耕心田水旱无忧。
庆衍三章,忠厚传家绳祖武;芳流八叶,诗书继世贻孙谋。
烛火辉煌,酧祖德而光祀典;灯花灿烂,报宗功以荐馨香。
序昭序穆,子孙一堂分位次;酧德酧功,春秋二度荐馨香。
不公不正不法,纵富贵何颜入庙?能孝能悌能忠,虽贫寒有志成人。
祀祖祈神祷祉祥福禄;维纲绍纪绸缪缵绪纶。
立业维艰,一丝一粟无忘先泽;
守成匪易,六行六艺不坠家声。
文光灿烂辉煌,俨然火树星桥堪夺目;
心术清明磊落,自此云梯月殿可徐登。
三代以还谁输墨;六经而后此传书。
汉则相,唐则元,试问三代以下孰乎右?
齐之高,梁之武,且看六朝中世济其昌。
三杰标名独起图书继世;八朝辅政迁为社稷良臣。
汉代谈名臣详宗未远;河南景世胄奕叶留芳。
大业著千秋,商为君,宋为公,汉为侯,
齐高梁武,芬芳传八叶,科甲蝉联家声远;
心传贯万代,庚有诰,微有纪,何有律,统选云书,词藻擅六朝,礼乐文章世泽长。
大心德泽传万载,庆今朝玉牒功成,代代枝繁叶茂;
祖宗恩波沐千秋,观来日金榜名标,房房虎跃龙骧。
扶大厦之将倾,此处地灵生人杰,安邦柱国,鞠躬尽瘁万民额手赞丞相;
挽狂澜于既倒,斯郡天宝蕴物华,解危济困,兴政扶农千载接踵颂兰陵。
三瑞名门,历代衣冠承雨露;
八朝良弼,传家忠孝焕文章。
三瑞泽犹存毋忘矩范;八叶风尚在务绍箕裘。
兰陵壮万古,桐梓荣千年
光荣耀祖传万代,名扬四海荣千古。
“组豆重新八叶丝纶棉相系,山川依崔万家烟火聚相连”。
“状元及第光绪钦点状元肖锦忠”
“铁石梅花丞相府,山川香草状元家”
汉阙动犹未烟想当年约法三章垂创相丞真本领
刺封诗礼犹存看此地统传八叶续成名世大经论
广州地区(不完全是现在的广州)历史旧称番禺,那是秦朝(秦始皇三十三年)前后。
秦始皇三十三年(公元前214年),秦始皇派任嚣、赵佗率军南下,统一岭南。任嚣平定岭南后,出任南海郡尉并在南海郡番禺县内建城作为郡治,因处番山和禺山故起名为“番禺城”(史称“任嚣城”,范围现今的仓边路以西,越秀区仓边路以西的儿童公园(广州南越国宫署遗址)、广州市文化局、广东省财政厅一带)。秦朝末,南海郡尉任嚣病危时召见龙川县令赵佗,谓番禺“负山险阻南海”,“可以立国”,并假托秦廷命令,委赵佗代理南海郡尉。汉高祖三年(前204年),赵佗自立为南越王,定都番禺,今广州市越秀山即为当年越王所名。《史记·货殖列传》云:“番禺亦其一都会也”,是当时全国九大都会之一。
一、皇帝列表(庙号/谥号/姓名/年号/在位时间)
1、
2、
3、
4、
二、皇帝资料
1、萧衍
梁武帝萧衍(464年-549年6月12日),字叔达,小字练儿,南兰陵郡武进县东城里(今江苏省丹阳市访仙镇)人。
南北朝时期梁朝的建立者(502年-549年在位)。出身兰陵萧氏,为西汉相国萧何的二十五世孙 。
南齐时,萧衍累官雍州刺史,其间两次参与抵御北魏,颇受齐明帝宠待。永元二年(500年),起兵攻讨东昏侯萧宝卷,并拥立南康王萧宝融称帝。次年,攻陷建康。
中兴二年(502年),接受萧宝融“禅位”,建立南梁。在统治初期,萧衍留心政务,对宋、齐以来的种种弊端有所纠正。
为使各州郡置于自己的控制之下,他采取了更换异己、任用亲信,兼以讨伐的方针。但对门阀世族,萧衍一改前例,尽可能地恢复他们尊崇的地位;又宽待宗室,授诸王以实权。
萧衍在位时间达四十八年,在南朝诸帝中位列第一。在位晚期,随着年事增高,开始怠于政事,又沉溺佛教。
太清二年(548年),“侯景之乱”爆发,萧衍被囚死于建康台城,年八十六。谥号武皇帝,庙号高祖,葬于修陵。
2、萧纲
萧纲(503―551),即梁太宗、梁简文帝,字世缵,小字六通,南兰陵(今江苏武进)人,梁武帝萧衍第三子,昭明太子萧统同母弟,母贵嫔丁令光,南北朝时期梁朝皇帝、文学家。
由于长兄萧统早死,萧纲在中大通三年(531)被立为太子。太清三年(549),爆发侯景之乱,梁武帝被囚饿死,萧纲即位。大宝二年(551),为侯景所害,葬于庄陵。萧纲因其创作风格,形成“宫体诗”的流派。
3、萧绎
萧绎(508年9月16日 ―555年1月27日),即梁元帝(552年―554年在位),字世诚,小字七符,自号金楼子,南兰陵(今江苏常州)人。南北朝时期南朝梁皇帝。梁武帝萧衍第七子,梁简文帝萧纲之弟,母为阮令嬴。
萧绎早年封湘东王,因病导致一眼失明。526年出任荆州刺史、使持节、都督九州诸军事、镇西将军。
侯景之乱时,梁武帝遣人至荆州宣读密诏,授萧绎为侍中、假黄钺、大都督中外诸军事、司徒,承制行事。
武帝饿死台城后,萧绎首先发兵攻灭自己的侄儿、河东王萧誉与兄长、邵陵王萧纶,并击退襄阳都督萧詧的来犯;之后再命王僧辩率军东下消灭侯景。552年侯景死后,萧绎拒绝返回建康的建议,于江陵即帝位。
萧绎即帝位之后,派兵往益州消灭擅自称帝的弟弟、武陵王萧纪,同时也请求西魏出兵。此举给了西魏可趁之机,益州因此沦落敌手。
554年,萧绎给西魏宇文泰写信,要求按照旧图重新划定疆界,言辞又极为傲慢。宇文泰大为不满,命令常山公于谨、大将军杨忠等率军五万进攻江陵。萧绎战败投降,不久为萧詧以土袋闷死,江陵“阖城老幼被虏入关”,后葬于颍陵。
4、萧庄
萧庄(548年-577年),即梁思帝(557年―560年在位),梁元帝萧绎长孙,武烈太子萧方等之子,南北朝时期南朝梁皇帝,在位凡三年。
太平二年(557年),陈霸先既废梁敬帝萧方智而改朝称帝,南梁湘州刺史王琳遂拥立萧庄为帝,定都武昌,改元天启,其治下为两湖一带。萧庄九岁登基年幼无知,遂由丞相王琳兼摄朝政。
天启元年(558年)至二年(559年),王琳将十万雄兵连年伐陈,尝一度兵临南京。天启三年(560年)初,梁陈决战于江岸,王琳败绩,遂携萧庄逃至北齐,残梁遂亡。
萧庄至北齐,旋领梁王之封邑。北齐承光元年(577年),北齐为北周所灭,萧庄旋于齐都临漳自缢,终年二十九,谥号烈宗。
5、萧岿
萧岿(542年—585年),字仁远,南兰陵(今江苏武进县)人。南北朝时期西梁政权第二位皇帝(562~585年在位),西梁宣帝萧詧第三子,隋炀帝萧皇后之父。
机敏善辩,富有文采。善于抚御部下,深得众心。大定元年(554年),册立为皇太子。大定八年(562年),正式即位,年号天保。
天保五年(567年),趁着陈国湘州刺史华皎归顺,下令柱国王操、柱国殷亮、大将军李广率领水军,联合卫国公宇文直、荆州总管权景宣、大将军元定一起讨伐陈国,大战陈国名将吴明彻于沌口,战局失利,失去长沙、巴陵和河东三郡。
天保六年(568年),吴明彻进犯江陵,出逃纪南,不久回城。天保十年(572年),应华皎请求,北周将基、平、鄀三州划归萧岿,成为抵抗陈国的藩屏。此后,深得北周武帝赏识和隋文帝礼遇,纳其女为晋王杨广正妃。
开皇五年(585年),因病去世,终年四十四,谥号孝明皇帝,庙号世宗,葬于显陵。
——南朝梁
萧屋塘边萧屋是长汀萧氏,除翁家畲山乡外在长汀建立的最早的居住地,其他几处均由此支分派出,兰陵萧氏,在长汀城未建祠堂,故萧屋塘边萧屋,也起着举族庆典,族裔团聚的作用,族人多称之为祖屋。
祖屋地处城南是宋、元、明、清最为繁华地的崇善坊,主体建筑座北朝南正丁位。自南迄北逶迤百余米,沿中轴线,厅、井交错,计达八厅七井之多,为客家典型的一种家族聚居建筑形式,屋中还有砖墙隔离,两片大门可开可合,再配以若干穿堂门,内室门,使全屋房舍既相连又相隔,既可分也可合。客厅与天井两侧均为大小不等的厢房,左右门窗相对,各户相亲相近,又自成一体。体现了深宅大院举族聚居的特点。
早年,祖屋南面,越过街道还有两栋配房互作呼应,三者恰好构成一品字形。其中偏东一处,占地约一亩余,传说是家塾所在,屋内有大小堂房十几间,还有供学童读经习礼的正堂和天井,以及烧茶热水的厨房。路南偏西,是另一栋房舍,其大门朝向祖屋正门。估计当为人丁兴旺时的分居之所。惜时序更替,东边的学堂早已坍塌,成为小儿追逐嬉戏的草坪了。西边的房宅也早已另有新主。但即使如此,也不影响祖屋本身的恢宏与庄重。
祖屋位置优越,由大门沿萧屋塘巷迄东不远处,即是汀州古城门之一的惠吉门。走出城门,可以观赏汀水滔滔的奔腾景象。出后门往北少许,则可到达宽畅的县前大街,与早已无存的县衙与箭坪遗址近在咫尺。往西与南大街相通,北经三远阁可直扣府衙,向南穿过尚算完好的宝珠门城楼,可亲睹宝珠晴岚的秀美风光。
祖屋大门门框及横梁均用大条石块砌成,并与两侧翼墙构成略向前弯的弧形。大门正上方刻有“名冠三杰”,这四字的意思是:我祖公萧何,被刘邦尊为张良韩信之前的意思。两侧门柱上分别刻有“八叶名臣第,五经学士家”的家风,字体苍劲,用笔锋利,相传是汀州书法家我十八世祖公仪徴公所书。跨过宽厚的门坎,大门上方朝里一面镶有“致中和”三个石刻大字,也是先祖对后代遵循儒家中庸平和思想的期待。
越过门楼,为约十几平米的的大天井,周围以宽大的条石为沿坎,中间也用石条铺成步道,走过此道即是正厅。正厅十分宽阔、高大,南来的光线充足,上方五根横梁上分别悬挂五块巨匾,前面一块是“侍郎第”三个大字,他是我的始祖萧律景德二年在汀州任知府而后迁任金部任侍郎的“招牌”。其它几块也各有出处惜均在文革时被诬以四旧而拆除。目前所幸尚有一块十分可贵,是乾隆七年知县方暨谟题写的“重桑梓义”,该匾是知县大人对我十八世秀徴公热心乡里建设的表彰,迄今此匾何以逃脱浩劫,原因不详,但据老人说,是因为,此匾因不够格上厅堂,是挂在后门的门背的,没被发觉,后来被族人拿去隔猪栏而被侥幸保留下来的。
说到对联也是大厅的重要特色,大厅至少有五付长短不一,挂于各立柱上的油漆楹联,楹联间每逢年节,还要悬挂巨大的画卷和中堂,据说这些文字和图画均出自不同的朝代名家,如伊秉授、上官州等人之手,当然这些人是否真实我们是不得考证的了。不过南宋理学大家,朱熹的门生杨方是我五世祖公进士萧雍的好友,还有清朝被誉为“黎青天”的黎士弘是我十八世祖公的姻亲,他们留下的墨宝倒是有可能的,只可惜都无以保存了,现大厅四壁空无一物了。
大厅两边是祖屋最重要的两间厢房,它不止房间宽大,房内还有独立的的小天井,隔着天井是用来招待挚友和贵宾饮茶议事下厅,厅内摆设有太师椅,和小案桌,墙上挂满名人字画,整个小厅书卷气实足。正房屏后有小门通往后间,由此再转入屏风后的过厅,外人家人来往互不干扰,真乃屋中有屋,厅内有厅。由大厅跨过中堂两边的门坎,即进入过厅,过厅的面积不大,约可容两张八仙桌和若干座椅,它是前厅举行庆典是茶水酒菜中转的地方,平时则可供一小家用膳或休息。过厅北面是是天井,然后是中厅。它也比较高大,但面积略小于大厅,如果说大厅主要用于接待外客贵宾的话,中厅则是家族聚会之所,它的后方最高处,隔出一个约一米深、一米高、四米宽的开放式大神龛,龛上供奉着先祖的神位,中间最高的一块是:兰陵堂一脉宗亲神主牌,往下一点是马国典画的我祖公的神像。顺便说一句,马国典是一位非常出色的人物画家,他的画人物逼真出神,因此长汀人有一说:马国典都画你不足。表示此人丑态百出,连人物画家马国典都没办法画好你的。神龛上还备有大小五具香炉,每逢初一十五,族人都要登梯进香,各家各户供品则分别摆在厅前的供桌上,供桌是由两张八仙桌合在一起的。天长日久,神龛四周已被烟火熏得乌黑,当然,在乌黑的烟火也万万不能去清洗的,这样才能体现祖宗的烟火是很旺的。穿过中堂左右的两个侧门,则又是一过厅和天井的,其北则是一堵隔墙把全屋分成前厅和内宅两部分,墙正中开有大门,大门关闭十时,不知者以为房子到此为止,开启后则两者合为一体,才见后面另有洞天,足证当年工匠设计之用心。跨过此门又是天井、厅堂,再后则是两层楼房突兀而起,建筑立面为之一新,楼下是内厅,平时家长里短餐饮活动多在此进行,两侧则是居室,楼上楼下房间较多,内厅,后面是一较大的天井,其间还有一深水井可供家人汲水之用。往后即到后厅,后厅分南北两片,北厅向北展开,厅口宽阔,由此既能目击北方天空观赏,又能观赏北山风光,自成一番风景。再往前走地形陡然突起,高出其他许多,即到了俗称的“毓墩子”的地方,“毓墩子”在汀州客家话中其发音为“有丁子”,传说旧时萧家妇女在此处生孩子,长大后不至于“白丁”。穿过“毓墩子”及与其相连的走廊,掠过一排居室,即来到小花园,花园面积不算大,约百余平米,据说当年这里曾有过四季花开如锦,常年枝头飘香的繁荣年代。唯迄晚清,家道衰落,花园已成一片荒地,族人用来开垦种菜,昔日芳影已难再寻。
祖屋始建于何年?已无可考。从《长汀县志》,卷之六--城池篇及我家旧谱关于我十二世尚瑛公开挖萧屋塘来看,可知祖屋在明嘉靖之前当已有之了,然考家谱尚瑛公前后数代似无建此大宅之力。再往前推测是我五世祖公谦斋公,旧家谱记载:公士宦多年,为安养父母乃由翁家畲迁家郡南门,迎父母城中就养。另,几年前挖基地,发现祖屋地底下,并没有瓦砾,而是黄土质,说明祖屋在建之前原是一块荒地。从谦斋公存河坑口祖山雄浑墓葬比较,似有可能。唯斯时人丁尚少,也无建此大宅之必要。据此似可推定以为:祖屋初建南宋淳熙年间,而后由十八世秀徴公与十九世杰翰公父子,也就是说在康乾年间在原有房址上扩建而成的。其原因:一是此时家中人丁繁盛,旧屋已容纳不下。二是从十七世君元公开始,萧氏几代在汀均有较大的影响和较高的声誉,现存《汀州府志》和《长汀县志》均多次载入诸公之事迹。而大门族联传为仪徴公所书,现存在大厅横匾为县宪对秀徴的嘉奖,均与扩建新屋相呼应。事实上,此后数代人丁兴旺,名人迭出,与此也无关关系。据此似可以为:祖屋初建于南宋孝宗与宁宗朝,迄今已历八百余年,而扩建当推清康乾盛世,屈指也历三百载矣!
祖屋历史悠久,各朝各代均孕育过不少为国效力、为政清廉、绩著乡里、名流青史的英才志士。如不计始祖北宋景德进士、汀州知府萧律,也不计本屋肇建者南宋淳熙进士官监南岳五世祖公萧雍与宋州知事五世叔祖,单计生于本屋,长于本屋的在在明代就有:明永乐进士,官户部郎中兼监察御使八世萧清;吏部儒事官十世萧竹庵;训导十世萧静轩:县丞十二世萧华轩;抚标材官十三世萧鄞溪;巡检历署知县事十四世萧溪;宝坻县典史十四世萧华溪;督标千总十六世萧祥英等。在清代则有造福乡里、人文慈善事迹先后进入《汀州府志》和《长汀县志》的人就有十余人之多。至于到了民国时期,担任国民党将校官的也有约十人其中有国民革命军十八军十一师中将师长福建保安司令萧乾、国民党抗战战况发布组长少将萧敬、国民政府高级翻译官萧嗣章。解放后,更是人才辈出,有解放军教导团长萧老九、中国著名作家萧建亨、清华大学教授萧华庭、福建省交通厅总工程师萧莹等等。可以这么说我的祖屋,不仅仅是历史悠久、而且人杰地灵。堪称汀州一绝,遗憾的是祖屋,年久失修,房屋败坏,又没有引起政府的注意和保护!
求通宾公兰陵萧氏宗祠大门口四字对联
本文2023-09-22 14:46:30发表“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lezaizhuan.com/article/688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