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修谱

栏目:资讯发布:2023-09-22浏览:1收藏

怎样修谱,第1张

作者:袁明辉纂修族谱,古时祖先将其重要意义高度概括为“敬宗收族”。“敬宗”当然是尊敬祖宗,“收族”,除有不遗漏每一个族人的意思外,更重要的是要在全体族人之中形成一股向心力,团结全体族人,使大家处於同一价值观念之下。不成文的规矩:族谱宜三十年一修。修谱,是一项系统工程。要修好一次族谱,我以为有三个方面的工作要做好:组织、经费、编辑。下面,我结合自己在一九九四年忝任萍乡市潭塘袁氏六修族谱主编的一些心得体会,分别从上述三个方面叙述之。需要指出的是,我是上世纪八十年代的一名普通农村高中毕业生,自然才疏学浅,我族只有一千多人,不能算大族。我现在以我主编族谱的经验谈论,确有不自量力和以偏概全的嫌疑。但我仍然而为之,原因在於我觉得现在缺少一部修谱专论,特别是结合新时代现实的可具操作性的专论。再,我接触了现在修的不少族谱,其中存在很多问题,也使我感觉到有必要写一篇专论,以期规范。我的水准不高,但可以抛砖引玉,大家共同完善,所以,我也就不怕献丑了。 一、组织组织,实际上是组织者和组织实施的统称,通俗地说,就是由谁来倡议修谱,谁来组织修谱,采取什麼样的措施保证修谱能顺利完成。解放前,组织修谱的是家族。为著说明家族的概念,我在这裏要多费一点篇幅讲讲家族。家族是一个泛指,也同时特指这个家族的权力机关,或曰宗族,或曰祠堂。这个权力机关不一个是一个常设机构,它也许是一个议事机构,以祠堂作为议事地点(办公地点),由族长召集,各房份代表和知名人士参加的一个非常设议事机构。家族一般都有固定资产和流动资金。固定资产一般是田产、林产、塘产和房产。而流动资金的来源则是固定资产所产生的收益(如田租、房租)以及族人的捐献。所以,家族是有一定经济来源和收入的。它的支出主要是办公费用(维持宗族祠堂的正常运转)、祭祀、修谱、资助品学兼优但家境贫寒的子弟上学等等。家族的职责是处理和协调全族之内的宗族事务,族长的权威是很高的。家族的权力很大,有时甚至兼具司法机关的一些职能,对族人的不良行为有处置权,最严厉的甚至可以处其死刑,如沉潭、火焚、窖闭等都是很严厉和残酷的。行政司法机关对此亦不干预,因为家族的这些行为维护的是封建的等级制和伦理道德,而这些伦理道德在当时是主流的意识形态,它对维护社会稳定,提倡中华民族传统文明有著积极的意义。但家族所奉行的毕竟是封建伦理道德,在一定程度上它扼杀了人的创造性,岐视妇女,从根本上维护妇女对男人的从属性质。对於这些,无论政治家还是文学家早有足够的评论,我则不必多言。修谱一般有倡修。倡修者或为族长,更多的是在政治、经济上有一定发言权的杰出人士,也有对宗族事务非常热心的人。既有人倡议,家族就开始组织:不外是召开各房份代表会议,筹措经费,确定编辑班子,印刷班子等等,然後是调查、编辑、汇总、成稿、印刷。谱成之後,一般都要大摆宴席进行庆祝,全族人参加,称之“做谱酒”。应该指出的是,旧时修一次谱,花费是非常巨大的,有些家族就是因为修了一次谱而倾尽族产,甚至举债。上面说的是往事。解放後,因为宗族位列“三座大山”,也为著社会安定,更因为意识形态的根本性变化,宗族和修谱一直是被政府严禁的,不但不能修谱,旧的家谱还在抄、烧之列。很多人为保存一部家谱,费的心思,担的风险已非现在的年轻人可以想像。重起修谱风潮是台湾开放老兵赴大陆探亲政策之後,台湾人回来後,很重视家谱,也从资金上给予大力支持,这就使修谱有了必要性和可能性,政府在政治上的不断开明,学术界以族谱作为研究资料等因素,亦造成了政府对修谱“不提倡,不反对”的局面,於是,各族修谱之风潮骤起,这一时间,在一九八○年代後期,到一九九○年代达到顶峰。新的时代必然有新的特点,现在,宗族已无实存的机构,那麼如何组织修谱呢?依然得有倡修。每一件事的缘起总得有热心的人提议。我粗略作了一个总结,现在的倡修者,首先是宗族事务的热心者居多,其次是本族中德高望重的长者,然後是经济较富裕的族人和在政界有一定影响力的族人。既然已经有人倡议,召开筹备会议就显得很有必要了。参加筹备会议的人员一定要具有代表性,首先是各房各份要有代表,其次是各地要有代表,再次是注意吸收各届的知名人士,尤以政、经为重。筹备会议要产生的成果应该是二项:第一,统一思想,确定族谱一定要修;第二,成立纂修族谱委员会(理事会),选举负责人。这个委员会(理事会)就是此次修谱的组织者。委员会(理事会)的负责人,或曰主任,或曰理事长,举足轻重,他应该是一位德高望重的长者,辈份高,说话比较有影响。这裏一般有二种情况:第一种情况是这位元长者本身工作能力就比较强,那麼,由他负责班子的工作是很适宜的。还有一种情况,这位元长者虽然辈份高,全族人也很尊敬他,也非得选他为主任(理事长)不可,但他的身体状况、工作能力、知识水准似乎不能胜任这个工作,这个时候可以考虑选举一位工作能力很强的执行主任(理事长),由他来做实际工作,这样,既照顾到了情绪,工作也有人抓了。修谱班子确定了以後,必然是要定期或不定期地开会议事了。主要的任务有以下几项:第一,确定以主编为首的编辑班子;第二,筹措经费,并确定开支范围和标准;第三,组织协调普查工作;第四,组织审查族谱草稿;第五,印刷;第六,发谱,并组织庆祝活动。在日常组织管理之中,组织者会遇到很多困难和很多意想不到的情况,如经费不足,如寻根不顺利,如有族人不愿意参加修谱……凡此种种,需要组织者以热心、细心、耐心和高超的工作艺术,良好的协调能力去解决。在修谱的组织工作中,最重要的是二件事:首先是筹款,因为这是修谱的基础和最重要的保证,这一点,我会在下一部分有详细论述;其次是协调,因为修谱委员会(理事会)的成员来自不同地区,各自的地位、身份、能力、性格、审美观、文化程度、热情等各个方面有很大的差异,全族的应修人员认识水准也不一,这需要负责人首先要团结、协调好修谱班子,然後依靠全体族人,以自身的热情带动整个班子和全体族人的热情,修谱才会善始善终。修谱的最终成果是编纂出族谱。所以,组织者最关注的莫过於编辑,为此,组织者要尽全力支持和配合编辑的工作,尊重编辑,不干涉他们的工作,尽量为编辑们特别是主编创造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 二、经费金钱不是万能的,但没有钱是万万不能的。经费问题含有三重意思:经费的筹措、经费的开支、经费的管理。先谈开支。修谱当然要花钱,开支的范围大致有以下几项:1、印刷费。主要是印刷族谱的费用,这是修谱中最大的一项开支。2、办公费。包括修谱委员会(理事会)日常开支、列印费、宣传费、通讯费、水电费等。3、差旅费。主要是外调人员赴外调查族人基本情况和编辑出外查询资料所发生的费用。4、伙食费。主要是倡议修谱、集中议事和发谱、祭祖时聚餐的开支。5、人员工资。这项开支可有可无,主要是看大家议事时怎样决定,如果大家认为为修谱是对宗族尽爱心,无需报酬,这项费用即可不支出。它主要包括支付给修谱委员会(理事会)成员、编辑、普查员等的报酬。6、其他。我之所以先说开支,是因为大家要清楚修一次谱大概要花这麼一些钱,据此来做一个预算,到底需要多少钱,从而为筹措经费提供依据。经费从哪里来?不外以下几个方面:捐助:这是修谱的最大经济来源。捐助者当然大都是本族中经济比较富裕的。各族修谱总会有少数几个热心的族人首先站出来捐款,组织者要注意对这种行为给予足够的表扬和鼓励,树其为榜样,大力宣传。然後在此基础上对全体族人的经济状况进行摸底,这个底一般是好摸的,因为修谱委员会(理事会)的成员本就是各地、各房份的代表组成的,他们当然会熟悉本地、本房份族人的经济状况。拟出一份经济状况较好的族人名单,然後发请柬召集他们开会,鼓励他们为宗族献爱心,为此次修谱伸出热忱的双手。开这样的会,要注意策略和方法。首先,受邀请者一般都是经济比较富裕,有一定社会地位的族人,所以,接待要热情、周到,但不能奢华;其次,会前要与几个比较有影响力的受邀者充分沟通,请他们作一些宣传,多讲鼓动的话,而且,要求他们捐款的数目尽量大一点,以此来带动全体受邀者;再次是要大力宣传和赞扬捐款的族人的善举,人家给了你钱,你要尽量给人家以名。人丁费:委员会(理事会)可以开会议一个标准,规定凡为入谱物件的族人每人缴纳一定的费用。标准不宜高,以每人五~二十元为妥,也可以分出男丁、女丁不同的标准,如果捐款的数目比较大,足以支付修谱的开支,这项收费当然可以不收。售谱收入:即向族人征订族谱,拟定一个价格出售。应该注意的是要鼓励各家各户都拥著族谱,所以,价格要大大低於印刷的成本价。也同样,如果捐款的数目比较大,则可改为每户免费发放。从上述的收支来看,经费的筹措应本著度支量收的原则。在资金的管理和使用上,一定要有严格的规章制度和财务纪律,完善开支计画、经手、审核、审批几道程式,定期公开明细帐目,让全体族人和捐款者放心。有些地方的修谱就是因为发生了收入不入帐、不按规定开支、不公开帐目等行为,从而导致族人有意见,以至修族中途夭折的事情发生。修谱结束之後,通过决算,经费一般都有盈馀。这批钱数量不一,各族也有不同的处理方法,大致如下: 设立“助学基金”、“敬老基金”、“济贫基金”等; 修祠堂、修祖坟、祭祖; 追加修谱人员报酬。 三、编辑一次修谱,重点是编辑,关键也是编辑。编辑应该是有一个班子的:主编一人,副主编若干,编辑若干。担任编辑,特别是担任主编的人,应该在古汉语、文笔、民间习俗方面有一定的基础。主编是编辑的核心,他应该负责全盤编辑工作,对各位编辑作出分工,对整本谱要构思一个整体思路,制定一个完整的计画和一个切实可行的工作步骤。(一)编辑步骤:1、通读老谱。首先要对老谱,特别是上一届老谱要仔细地阅读,摸清楚老谱的格式、风格,对本族的历史源流和支派世系有一个大致的瞭解。2、绘制世系图。也就是将上一届老谱上所载的人员按辈份全部画到纸上,一辈一辈用线连起来。这项工作比较浩繁,但也很重要。因为你只有画完了世系图你才可能对老谱所载人员的房份、辈份有一个清晰的瞭解,更重要的是,你在普查时不会遗漏人员。画图用的是一卷很大的绘图纸,画很多横线分若干格(老谱有多少辈就分多少格),每格(横行)都写上这样的字辈;小方框中左边的字表示谱名,如“庇蕃”、“茂钧”、“养乾”、“养元”;右边是字或名,比如庇蕃,字福荫;茂钧(克诚)方框後括弧内的“普蕃3”,表示茂钧是普蕃的第三子,过继给庇蕃做儿子。把这些名字连结起来,就是一辈一辈,庇蕃子一:茂钧,茂钧子二;养乾、养之。画好了整个图後,在普查现有人口时,你心中就很清晰了,比如你要求普查员去养乾家、养元家……以後在编排齿录时也不会发生次序上的颠倒。3、普查。普查就是将上一次修谱还在世的族人、上次修谱後到本次修谱时出生的族人进行全面细致的调查。普查包括哪些内容呢?下面是我设计的一张普查表格:XX袁氏X修族谱普查表总编号:分类编号:字辈 谱名: 字: 号: 行:住址: 县(区) 乡(镇) 村(街) 组(居委会)父亲: 谱名: 字:出生时间: 年月日时逝世时间: 年月日时葬於 年月日时 山 形 向工作单位:文化程度:职务:职称简历配偶姓名:岳父姓名:地址:出生时间: 年月日时逝世时间: 年月日时葬於 年月日时 山 形 向工作单位:文化程度:职务:职称:简历子:女:备注资料提供人(签名) 年 月 日普查中,不是每项内容都是必填的,需要注意的是,第一行的“谱名”,普查对象如果是老谱已载人员,当然应该填写,如果是老谱之後出生的人员,就不能填写,谱名待普查结束後统一安取。4、整理普查资料。根据每一份普查表,撰写每位族人的条文。在整理普查资料时,要注意为族人安取谱名。每个家族都有自己独特的字辈,同一辈份的人取一个相同的字以示标志。这些作为辈份的字,连起来一般都是一首诗或格言警句。依照字辈取的名字,叫做“谱名”。每个人出生之後,父母都会为你取一个名字,或乳名,或长大以後的学名,这个名字也是你在日常工作当中的标志。每个人的名字或体现了父母的意志和审美观,或体现了自己的审美观,五花八门,各式各样,如果仅仅根据这些名字,你无法判断同族中人的辈份,所以,谱名便应运而生了。具体的做法是:同一辈份取这个相同的字,另用一个不同字组成谱名,他日常使用的名字作为名或字。谱名应由主编统一安取,这样就不会发生重复的现象。当然,有些人向主编提出他希望取一个什麼样的谱名,只要不重名,不发生冲突,一般主编是可以满足他的这种要求的。还有另外一种情况,有些人出生後取的名字,本就是依据字辈来取,那麼,取的人多了,就会发生重名的现象。比如我族“茂”字辈,取“茂发”的有十几个人,他们也没有别的名字。在修谱时,你又不能改他的名字,那怎麼办呢?一般遇到这种情况,就要采用同音字替代,替代的原则是老谱已取的不改,改动修老谱时还未出生的,同样都是在修老谱之後自取同一名字的,改年轻的,不改年长的,以此类推。5、确定老谱内容的取舍范围。解放前的老谱一般有序言、历次修谱序言、历次修谱人员名单、家规家训、坟山图、祠堂图、祀仪祀规、历史资料、艺文、跋、後记、齿录(即人口资料)等等,各族各次修谱不尽相同,但大致如此。老谱的这些内容可以不全部录入新谱,孰留孰舍,主编要有一个基本态度,然後提交修谱委员会(理事会)讨论决定。6、整理老谱内容。老谱内各篇文章,全部是竖排、繁体字,没有标点符号,已经不能适应现代人的阅读习惯。我们要将决定留下来的所有文章进行整理:繁变简,加注标点符号,改正其中的错别字、异体字。7、搜集资料,撰写源流考。每族都有自己独特的世系源流,主编应根据老谱所载源流,搜集和参考近代本氏源流的研究成果,尽量将本族的世系源流考证详细和清楚,可单独成文,亦可列入序言之中。8、撰写《序言》。每次修谱都有一篇序言,序言很重要,它几乎是一部谱的象徵和门面,它反映了该次修谱的指导思想和价值观念。序言撰写者一般是主编,但也可以请本族德高望重或学识渊博的人士撰写。9、编定所有内容,初成文稿。编排的次序名不相同,但大致如下:序言(这是一定要放在最前面的),历次修谱序言,源流考证,本次及历史修谱人员名单和基本情况,捐款人名单及金额,凡例,历史资料、字辈排行、齿录、艺文、跋、後记、附注。10、审稿。审稿一般由修谱委员会(理事会)召集组织,邀请相关人员对草稿进行审核,一旦审核通过,即可定稿。11、印刷发谱。上述是编辑的基本工作流程及内容。当然,各族都有自己不尽相同的情况,当然应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决定工作顺序及内容。上述的工作步骤也可同时进行,次序也可颠倒,并无成规。(二)齿录“齿录”本来是一个书面语言,是“录用”的意思。但在族谱中,它指的是人口资料。我的理解,“齿”,本意牙齿,引申为人口,“录”意记录,连起来就是记录人口资料的意思。齿录是族谱的核心,我们修谱就是要为了记录每一位元族人的基本情况。那麼齿录应该包括哪些内容?撰写格式应该是怎样的呢?兹举我族四例:例一:101伟延次子家佐 字瑞和。清同治八年(西元一八六九年,已巳)九月二十七日卯时生,一九一五年(乙卯)正月初一日子时殁。葬漆家屋场凤形甲山庚向。配张丁娘 灯芯桥盛立公女。清光绪三年(西元一八七七年,丁丑)三月初十日吉时生,光绪二十七年(西元一九○一年,辛丑)七月初七日未时殁。葬双园裏附家暄冢癸山丁向。子二:道蕃;遵蕃(出为家暄嗣)女一:戊秀,适钦升一图六甲杨田万。这是家佐的齿录。第一栏“101”是“家”字辈编号;第二栏“伟延次子”表示家佐是伟延的第二个儿子,说明“身之所出”;第三栏“家佐”是他本人的谱名;第四栏是家佐的基本情况,其中包括他的字(实际上就是日常大家称呼他的名字)、生卒时间、葬所志向,关於生卒时间的纪年方法,有庙号、西元、干支,老谱中只有庙号和干支,我们现在一定要加上西元,三种纪年方法可以一并使用,以便相互对照。第二行,是家佐妻子的齿录。第二栏“配”,表示这是家佐的妻子。应该注意,不是所有的妻子都称“配”,“配”只指那些已经去世且没有改嫁的妻子,如果修谱时妻子还在世,叫“娶”,已经改嫁或离婚、出走的也叫“娶”;第三栏是家佐妻子的姓名,叫张丁娘;第四栏,首先是张丁娘的基本情况,与男丁不同的是,外娶媳妇首先要注明她的父亲姓名和娘家所在地,以示根源和尊敬,然後同样是生卒时间、葬所志向。其次,在妻子之後,列出子女。比如本例家佐和张丁娘育有二子一女,二子中,次子遵蕃出继给家暄做儿子,所以括弧内注明“出为家暄嗣”,那麼在撰写遵蕃的齿录时,就只能写“抚家佐次子为嗣”,然後是女儿,首先要写清楚女儿的名字,是戊秀,然後是注明她出嫁给了钦升一图六甲的杨田万为妻。例二:55起蕃之子茂矩 字继儒,号季儿。江西冶金学院毕业,高级工程师。现任萍乡钢铁厂品质管制处处长。一九四二年(壬年)十二月十八日寅时生娶洪叶青 排上石甲坊小山田相才公女。一九五○年(庚寅)十月十四日申时生。子二:养邈;养遥女一:洪滔;(待字)例2是茂矩的齿录。第一栏“55”是“茂”字辈的编号,第二、三栏意思与前例同,第四栏内,注明了他毕业的院校名、职称、职务、字型大小、出生时间,他的妻子洪叶青,由於在世,所以注明“娶”,女儿洪滔括弧内的“待字”,是“待字闺阁”的简称,表示还未出嫁。例三:122太蕃之子茂仁 字兴隆。一九一九年(乙未)四月初十日亥时生。配杨茂兰 礼万公女。一九三○年(庚年)九月二十七日亥时生,一九五四年(甲午)十一月十三日寅时殁。葬漆家屋场凤形。女一:秀萍,适野鸡冲杨文成继娶贾秋连 登官文祥公女。一九二六年(丙寅)七月十一日戊时生。子二:养攸;养久女一:宪南适高坑李正启。例三有些不同,因为茂仁先後有二位妻子,前妻杨茂兰去世後,他又娶贾秋连为妻,所以称杨茂兰为“配”,因为她已去世,称贾秋连为“继娶”,因为她还在世。二位妻子各育有儿女,前妻育有一女,後妻育有二子一女,那麼在撰写齿录时特别要注意子女各随生母之後的原则。例四:184业蕃赘婿茂笃 姓颜名思田。一九四四年(甲申)四月十三日亥时生娶袁秋连 一九四七年(丁亥)七月十六日辰时生子三: 颜忠群;养年;颜根华女一:国珍(待字)。例四与前三个例子则有更大的不同,因为茂笃他并不姓袁,而姓颜,他是业蕃入赘的女婿。根据现行的《婚姻法》,男到女家落户、入赘,完全合法,他当然也应该视为本族之人。不过,在撰写其齿录时,除统一编有谱名之外,还应该注明人家的原本姓名。他的妻子袁秋连本就是本族之女,当然不必再注明她是何地何公之女。他们育有三子一女,根据他们之间的协商,长子、三子随父姓颜,次子、女儿随母姓袁,那麼,我在撰其齿录时,首先将他们的四个子女名字全部标出,但到撰下一辈“养”字辈的齿录时,他的长子、三子就不再编写,因为人家姓颜,不是你袁氏的人。上述四个例子,基本上全貌说明瞭齿录的撰写原则、格式、内容。综合一下,用文字表达於下:1、谱名之左,用小字标明“某人第几子”,说明身之所出;2、谱名用黑体字标明,另行小字说明如下内容:①字、号,②毕业院校、学历、职称、职务、简历,③生、殁时间,④葬所向志;3、配偶之左,用小字标明“配”、“娶”,说明婚姻状况,配偶姓名用黑体字标明,与夫并列。另行小字说明如下内容:①某地某公之女,②毕业院校、学历、职称、职务、简历,③生、殁时间,④葬所向志。如果已离婚或改嫁,亦说明清楚;4、於母之後,注明子女。如某人有数偶,并各有子女,则子女各随母后。子女“夭”或“殇”,在其後加括弧注明,不再撰写其齿录。子女出继,则在此子女之後加括弧注明“出为XX嗣”,子女受继於人,亦在此子女之後加括弧注明“抚□□第几子为嗣”;5、无子,以女儿入赘外姓为嗣,符合现行《婚姻法》之规定,应视为本族之人,在其谱名之左,注明“□□赘婿”,下仍用小字注明其原本姓名、籍贯。其子女,如随母姓,理属我族,如随父姓,亦在其母之後注明其姓名,但不另撰其齿录。(三)体例和格式1、体例:族谱大致有二种体例:欧体和蘇体。二种体例,并无原则上的区别,只是齿录编排上有所不同。欧体适合於房份较多,人口较多的情况。它的原则是“五代一提”,具体做法是,在齿录前画出世系图,以备检索。然後在编排齿录时,根据房份支派,将某房的某一支派五代安排为一个段落,编完了这一支,再编另一支的五代,编写了这五代,再编下一个五代,以此类推。蘇体适合於房份不多,人口较少的情况。它的原则是“一辈一辈”。具体做法是:从第一世起,将所有同一字辈的人先後排列,再第二世、第三世……以此类推。二种体例,各有所长,各有所短。欧体,使人对自己的近亲的瞭解比较明瞭,蘇体对自己的同辈的瞭解比较明瞭。我曾经作了比较,认为现在修谱,采用蘇体为宜,但在采用蘇体的同时,也应注意吸收欧体的长处,可以在齿录编排时详细注明房份支系,可以起到合二为一,优势互补的效果。无论欧体还是蘇体,强化检索系统是关键。编辑应在族谱的目录、书眉等地方详加标注,使阅读者能顺利地找到他所需要的资料。2、格式族谱的格式应符合现代汉语的要求。首先在印刷上,应采用横排,简化字,当然,如果需要照顾海外,特别是台港澳族人的习惯,经过众族商议同意,也可采用竖排、繁体字,其次,语言、语法、标点符号也应符合现代汉语的规范。关於格式问题,有时会有争论。我在主编族谱时就碰到了这个问题,有些族人坚决要求采用繁体字,还有极少数人要求竖排,态度很坚决。我问他们为什麼,他们也说不出更多的理由,只是反复强调那样才显得有学问,我当时有点啼笑皆非,但还不能笑,只能作很耐心的解释工作,向他们说明学问的高低不在形式上,而在内容上,谱不是用来显摆的,而是用来阅读的。反正费了很大功夫,但主要还是由於我的坚持,争论才不了了之。(四)女儿入谱问题这是计划生育政策带来的一个问题。女儿能否入谱,并不是指女儿可不可以修入族谱(历代修谱,女儿本就记录在内了),而是指女儿能不能够作为本族的传承之人。之所以说这是计划生育政策带来的一个问题,因为这在以前并不成为问题。某人无子只有女儿,他当然算是“绝代”了,但这种情况不多,因为过去生育子女不受限制,而且,一定继续生,到生了儿子为止,“不孝有三,无後为大”,你不要以为这个无後是没有後代,它特指没有儿子。没有儿子,意味著断了香火,不能以子传子,子子孙孙了。从一九七○年代,特别是一九八○年代政府开始推行的计划生育政策作为二项基本国策被强制推行,特别是在城市,一对夫妇只能生育一个孩子,这样独女户的情况就多了起来。我本人就只有一个女儿,估计这辈子也不可能有儿子了。也正因为如此,很多人,特别是只有女儿的人就提出,女儿也可以作为传承之人。我的看法是,尽管无奈,尽管可以理解,但还是不行。族谱说到底,是父亲氏族的一个产物,它有它一定的规则和标准,它一定只能是以子传子,子子孙孙。这倒不是歧视妇女、男女不平等的问题,而是只能如此。反过来如果现在是母系社会,你也只能采取以女传女的标准,不然的话,就会乱。也就是说,你只能采用一个标准。打个比方,我只有一个女儿,女儿当然姓袁,她长大以後,与一王姓男子结婚,结婚之後生了一个儿子,姓王。如果我坚持要将我的女儿、女婿、外孙修入我袁氏的族谱,那我这个外甥是不是应该改姓?你要求改姓,他的爸爸、爷爷会同意吗?再如果此时王氏同时也修谱,那我的女婿和外孙修不修?所以,女儿入谱的问题没有办法。倒是有一种情况是可以变通的。那就是如果女儿、女婿育有二子,他同意一个随父姓,一个随母姓,或者虽只有一个儿子,但他们同意随母亲姓,那麼这个时候就可以采用入赘的方式叙其齿录了。但如果计划生育政策不放松,这种情况也会很少出现。组织、经费、编辑只是修谱的三个不同侧面,其实紧密相连,合为一体的,不应人为割裂。我从这三个方面分而论之,是为了思路更清晰。短短一篇文章,不可能概括修谱的方方面面,每一个点滴。各族修谱都有其独到之处,不必局於此篇之论。而且拙文肯定有漏洞百出之处,还望读者不吝指教为感。二○○六年五月三十一日於佛山返回列表

家族族谱排辈用字有:

希、言、公、彦、承、弘(宏)、闻、贞、尚、胤(衍)。

兴、毓、传、继、广、昭、宪、庆、繁、祥。

令、德、维、垂、佑、钦、绍、念、显、扬。

建、道、敦、安、定、懋、修、肇、彝、常。

裕、文、焕、景、瑞、永、锡、世、绪、昌。

族谱里面的字辈是按照什么顺序排的?

辈份在中国人起名里面,以前是都必须表现出来的。例如:我父亲姓张的话,他的名字就是:张元×,到我们这一辈就必须是:张德×,儿子辈就必须是:张为×,孙子辈就必须是:张普×。

一直这样往下传,到外面碰到了一个家族的人,只要通报姓名,就知道您的辈份是比我大,还是比我小了。也就决定了我和对方的称呼和地位。

字辈的选取,一定要按家族流传下来的字谱选取,否则就会乱了家谱中的规定,是必须沿用家谱里面流传下来的取名字谱。如果您的名字中没有家族字谱中留下来的“字”,这个家族是不会承认您是这个家族的成员,只会认为你是同姓的外家族人员。

要根据自己的家族搬迁史,寻根续谱,确定中间字的排序。实在找不到根源,可请人排辈,——就是姓的笔画数、中间字的笔画数及二者加的总数都是吉数,才好。

字辈应该说一部完整家谱不可或缺的部分,是一个家族的印记。其实字辈也算是一种比较随意的文学形式,它的随意性在于,虽然有一定的格式但是不像律诗那样讲究严格的押韵,不像词曲那样必须套用现有的牌名。

通过字辈可以把两个不认识的人团结到一块儿,可以使陌生人之间产生突如其来的亲切感。更能够增强各群体间的凝聚力,字辈作为姓氏文化的一部分,我们应该将它很好地继承和发扬下去。

一、谱名

谱名中最重要的是谱籍和姓氏,即是什么地方、什么家族的家谱,为什么这样要这样写?更准确的反映家谱作为“史书”来反映信息,不然,编修的人当时明白,经年累月之后,转之何人何地?便无从查考,给后人寻根带来巨大困难。

二、像赞

人物像赞有各种表达,或始祖,如三皇五帝,也可以是近祖,或者迁祖,还可以是自古到今的家族内非凡的人物,特别杰出的人才。以昭示后人发奋图强。

三、谱序

稍具规模的家谱,卷首一定会有一篇至几十篇不等的序文,它是每部家谱不可缺少的内容之一。谱序包括新序、旧序、族外人的客序、跋语、目录和刻印人名以及其它关于本族的记述。

四、目录

全部家谱内容提要,以便检索。

五、谱论

谱论,即谱学理论,从司马迁开始历代都有名家,如欧阳修,苏轼,王安石,朱熹,王阳明,比如章学诚的《文史通义》曰:“有谱、州有志、国有史,其义一也。”,“且有天下之史,有一国之史有一家之史,有一人之史。传状志述,一人之史也;家乘谱牒,一家之史也;郡府县志,一国之史;综纪一朝,天下之史也。

六、凡例

凡例,即修谱的原则,规定,比如哪些人可以入谱,哪些人不能入谱,对人的次序的排定,哪些内容怎么去写等等,就是规定家谱里面都有什么,这个显示出编修之人的主观态度,如明朝家谱对女性入家谱,就很明确的规定:丈夫之后跟原配,接着依次是:继配,侧室,妾,纳,除原配外,这些二三四五老婆不可以有名字,原籍,生卒,等,这个男尊女卑的“名分”观念,尤 是对女性的一种变态的歧视。

七、家训

不要误解,《家训》不是家谱内容,这里为了突出家训的内容做个配图,中国是家天下的社会结构,名门望族是一大特色,家训家风起了很重要的教育作用。

八、世系

世系是家谱内容的核心部分,从家族第一世开始,记载其生卒,婚配,事略,墓葬,其人如何?一目了然。

九、传记

传记,不是每个人都有,是对家族内的杰出人物,立功立德之人的具体描写,反应出这些人物的杰出品质, 垂范后辈,是榜样力量。可分内传。外传,内传是五服之内,外传是五服之外,还有列传,分门别类,比如家佣,二三四老婆中的贞烈之妇,可做列传,这已经不适合今天。

十、谱跋

上图是梅曾亮的家谱跋语,他自夸了一下,“知岩”以乡兵保障宣州,然后对家族的分派流迁做了陈说,所以跋语就是做谱之后的感想,经验,过程等含有者的寄托之语。

十一、领谱字号

家族支派繁多广布,必须有字号,作为验证, 跟对号入座一样。家谱一般就包括上述内容,除此之外比较重要的包括,祠堂,敕封,艺文,契约等还有一些图表,制作时可根据原谱内容确定。没有原谱,就必须另起创谱,不使历史中断,再根据个人情况确定内容。

一、钟字繁体字是钟,钟笔画是20画,写法如下:

二、释义:

1、响器,中空,用铜或铁制成。

2、计时的器具,有挂在墙上的,也有放在桌上的:挂钟。座钟。闹钟。

3、指钟点、时间:六点钟。由这儿到那儿只要十分钟。

4、(情感等)集中:钟爱。钟情。

5、姓。

6、同“盅”。

三、相关组词:

时钟、钟表、闹钟、钟爱、钟馗、电钟、龙钟、钟情、台钟、洪钟、钟楼、丧钟、酒钟、钟头

扩展资料:

一、字形演变:

造字本义:名词,古人贵族或官宦人家由小盲奴侍击的金属报时器,以杵撞击时发出有穿透力的宏亮的“咚咚”声。

文言版《说文解字》:钟,乐钟也。

秋分之音,物穜成。从金,童声。古者垂作钟。銿,钟或从甬。

白话版《说文解字》:钟,乐钟。代表秋分时节的音律,秋分时物种成熟。字形采用“金”作边旁,采用“童”作声旁。古昔时代一个叫垂的智者创造了钟。“銿”,有的“钟”采用“甬”作边旁。

明代中后期是中国家谱体例演变与内容更新的一个重要分水岭,以下摘录了一套家谱的七大主要内容。

  一 姓氏源流 

姓氏源流就是同一族得姓的来源与变迁,中国人的姓氏渊源大多很为古老,假若没有古书或旧谱的记载,后人就很难考究得清楚。从一姓到一国一家,不能不知晓自己根源来自何处,认清自己的姓氏来源,每套《家谱》都详细介绍了自己姓氏源流,这样才能世世代代承继,也能将族系根缘流传千百年。

  中国姓氏在经过历史不断演变,如:战乱,迁移,改朝换代,以及避讳改姓、避难改姓、复姓改为单姓等,姓氏变得更为复杂,其真正的出处、源头就更需要详细考证了,《家谱》中有详细记载。

  封建时代,许多姓氏为了抬高自己的门第和郡望,习惯于与名人扯上关系,或硬追溯到某皇帝作自己的祖先。却不知道,这影响了血缘的纯正和确实性,后人不可不慎。

  《家谱》中有“叙本系、述始封”的传统,它的目的也在于“明世次、别亲疏”以及考订姓氏源流。《家谱》均有记载姓氏的一章,以叙述家族得姓的来源,或是家族因某种原因改姓的历史。所以《家谱》中的姓氏源流就变得很重要,它是明辨您家族血统的证明文献 二 堂号 堂号是一个姓氏的特殊标识,它能显示姓氏发源的地缘关系。在家谱中,堂号具有联系姓氏与宗族关系的意义,也是后代寻根问祖的重要线索之一。

  堂号名称一般取自于郡号名或为纪念家族史祖或名人而自创。

  一般来说,堂号多取自于郡号名,郡是秦、汉时期对行政区域的建置,郡号名又取自于郡名,或诸侯国名,地方府、州、县名。随着姓氏家族的发展壮大,就出现了以各姓氏名门望族发祥地的郡名作为郡号的由来。

  大家族日久人众,或是遇至天灾连年之时,族人就会因迁徙流离,而散布各地。于是就有了在“总堂号”之下,再加入“分堂号”名称的方法。“总堂号”代表家族(姓氏)的发祥地,寓后人以不忘本源,“分堂号”则是族人迁徙至新地,成为当地有名望家族后,以该地的郡号作为堂号,“总堂号”和“分堂号”统称为“郡望”。

  因为各族姓基本上都是以郡名作为自己家族的郡号,所以就有了若干姓氏同为一个堂号的现象。例如:王,胡这两个姓的郡望都是“清河堂”。

  堂号名称的另一出处:自创堂号,乃家族中人自立的堂号,该堂号名称一为有别于各姓氏的分支别派,二为铭记祖先或名人的公德事迹或教诲。例如:杨氏的“四知堂”寓意“天知、地知、我知、子知”的为人风范。

  三 世系表

  如果发现一本关于您身世的家谱,您最想看的是什么哪?是不是想知道自家的祖先是谁?家族中曾有过哪些名人、功绩?家族中人现在哪里?等等,所有的答案就在家谱的世系表中。

  作为家谱中最重要的内容,“世系表”,简而言之,就是说明一个家族成员,如:父子、兄弟间的相互关系,写清楚祖先后代每一个家族成员名字的图表。它有四种基本的记述格式:欧式、苏式、宝塔式和牒记式。

  欧式:又称横行体,是北宋文学家欧阳修创立的。欧式的特点是:世代分格,由右向左横行,五世一表,用起来很方便。欧式中,每个世代人名左侧都有一段生平记述,介绍该人的字、号、功名、官爵、生辰年月日、配偶、藏地、功绩等。

  苏式:又称垂珠体,是北宋文学家苏洵创立的。苏式世系表的特点是:世代直行下垂,世代间无横线连接,全部用竖线串连,图表格式也是由右向左排列的,主要是强调宗法关系。

  宝塔式:顾名思义,就是将世代人名象宝塔一样,由上向下排列。宝塔式采用横竖线连接法,竖线永远处在横线的中间,这对人多的大家族来说,因人名不可能排在同一页纸上,兄弟之间长幼关系不清,会为写谱、看谱带来很多不便。

  牒记式:不用横竖线连接世代人名间的关系,而是纯用文字来表述这种关系。每个人名下都有一个相关的简介,如:字、号、功名、官爵、生辰年月日、藏地、功绩等。牒记式的世系形式固定,次序分明,比较节约纸张。

  以上四种世系表形式都各有特色,这是一般族谱中比较常见的世系表,但也有其它的变化,我们在记述家族世系表时,可根据掌握材料的多少、家族成员的多少等灵活采用,总之,世系表要易看易懂、内容真实、层序分明,这才是最为重要的。

  四 家训

  家训也是家谱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传统宗族教育起了很大的作用。

  远古时代,人类社会经历了氏族、家族、家庭的变迁,然而,这些都是形成一个国家的基石。在国家不安定和国法不明确之际,家训即可发挥稳定社会秩序的力量。因为,家族为了维持必要的法制制度,就拟定一定的行为规范来约束家族中人,这便是家法家训的最早起源。

  自汉初起,家训著作随着朝代演变渐丰富多采。家谱中记录了许多治家教子的名言警句,成为人们倾心企慕的治家良策,成为“修身”、“齐家”的典范。例如“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的节俭持家思想,今天看来仍有积极意义。在家谱中有不少详记家训、家规等以资子孙遵行的。当中,最为人称道的名训,如颜氏家训、朱子治家格言等,至今脍炙人口。

  家训之所以为世人所重,因其主旨乃推崇忠孝节义、教导礼仪廉耻。此外,提倡什么和禁止什么,也是族规家法中的重要内容,如:“节俭当崇”、“邪巫当禁”等。

  简言之,每个家族都有不同的族规家训。家谱中较为常见者,大致包括了以下内容:

  (一)、注重家法、国法

  (二)、和睦宗族、乡里

  (三)、孝顺父母、敬长辈

  (四)、合乎礼教、正名分

  (五)、祖宗祭祀、墓祭程序

  五 家传

  要想深入了解世系表中族人的历史功绩,那就得看家传了。家传,是用来记述家族中有名望、有功绩人的事迹的文体,是一种正式的传记,明朝之前,传与谱是分开来记的。

  “传记”记述了一个人一生的功绩品德,从对国家、民族、社会的贡献,到对地方、家族做的每一件业绩,如:出资修建词堂、祖墓等,全部记述在内,以作为后人学习之榜样,并荣耀家族。

  家传一般分为:列传、内传和外传等。列传是记录家族中有功绩男子的传记;内传是记录家族中有品行女子的传记;外传是记录家族中已出嫁有品行女子的传记。

  传记中多配有该人的画像或关于该人的故事图画,让后代读起来倍感生动形象。

  家传之用词以真实平朴为重,最忌溢美之词。这也是评价一部“家传”水平高低与否的重要标准。

  六艺文著述

 “谱乃一家之史”,其中当然少不了家人的艺文著述。自六朝起,就有将家族中名人的著作录入家谱的惯例,尤其是到了明朝,此风更盛,这部分的内容更加丰富了,涉及史学、文化、经济、宗教等许多领域,在形式上甚至堪于“经典史料”相媲美。

  家谱中的艺文著述,在体例上一般称作:艺文志、辞源集、文征集等。

  艺文著述以家族中名人所写的诗文著作为主要内容,也收集本族人与外人的书信来函,以及经籍、表策、碑文、书札等,有的还有版画、肖像画、版本作品、名家书法、歌曲等,从形式到内容都十分丰富。

  艺文著述是家族先人的心血结晶,其中的大量珍贵史料文献,有着非常珍贵的参考和欣赏价值。但是,由于艺文著述的种类、内容繁多,而又良不齐,所以还需后人用心整理,方能使家族中的艺文精品得以流传和利用。同时,我们在续补家谱现代艺文著述时,更需精心挑选,慎重录入,把最有价值和代表性的文献传给后代。

  七 家谱图像

  家谱之体现,能合书、图、史、表、志为一体者,它的利用价值就显得大些。家谱主要以文字内容为主,资料为副,但一张好的、照片仍是能将时代的精神面貌和特质传达出来。

  将、照片纳入家谱的意义在于,为家族传承提高了一个最直接的环境背景,使家谱不在局限在文字文字记录、整体概念也变得鲜明而生动起来。

  只要是能让人对家谱有更进一步认识的古地图或老照片,均应该被收入家谱里,包括:

  1)老照片:家中存有的古老黑白照片、一家人的合照等,都有其历史价值,也是见证家谱的最原始材料。

  2)祖先(遗像、人物画、肖像画):中国历代以来多有大量之人物画及肖像画,其中有大部分是为了纪念先人,或表达对圣贤亲人的追慕。也有些家谱将家族先人中显达之人,画出其仪容,置于卷首,以求达到光大族望,启迪后人的目的,有些也刊载一些先人手泽遗墨。

  3)风水图(祠堂图、墓图):祠堂是供奉先人的地方,在古代更是家族聚会之所,所以一般的家谱均有记载和刊载建物版图、描绘实状,有些更是附刊墓图,有些甚至详记地理方位。人们相信一个家族的兴衰和祖辈所居住、埋葬的地点有很深的关系,这些都蕴涵着丰富的“风水”内容,所以也被称为“风水图”。

  4)故居/村庄图:明清族谱中不但记述居址迁徙,很多富家所修的谱书中,还以精美的版图,印制出他们家族的庭院、楼阁、书斋、房舍等。

怎样修谱

作者:袁明辉纂修族谱,古时祖先将其重要意义高度概括为“敬宗收族”。“敬宗”当然是尊敬祖宗,“收族”,除有不遗漏每一个族人的意思外,...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