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风家训书法作品有哪些?
1、国宾礼书法家观山行书书法作品《诫子书》
在众多家风家训中,《诫子书》算是比较经典的一首词。它出自三国时期智慧之化身诸葛亮之手,该词是诸葛亮临终前写给自己8岁儿子的一封家书,与其说是一封家书,倒不如说是诸葛亮对其自己一生的总结,全词言简意赅,短小精悍,意蕴无穷,被后世奉为修身励志之经典。
2、孔德文楷书书法作品《家和万事兴》
“家和万事兴”,一句流传了千年的名言佳句,至今仍被许多人所喜欢。世间万事,皆以和为贵,尤其是作为组成社会的一个个的小家庭,更要团结友爱,和和睦睦,这样才能万事兴旺。所谓家和万事兴正是这个意思。
3、李传波斗方书法作品《静以修身 俭以养德》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出自诸葛亮的《诫子书》,这句话的意思是说,高尚君子的行为,以宁静来提高自身的修养,以节俭来培养自己的品德。不恬静寡欲无法明确志向,不排除外来干扰无法达到远大目标。
赵孟頫最美的行书作品有:《洛神赋》《秋兴赋》等。
一、《洛神赋》:
赵孟頫十分喜爱《洛神赋》,他曾前前后后写了7篇,他在大德元年为盛逸民所写的这版,可以说是行中兼楷,笔法飘逸丰润,结字端庄秀媚,字画稍肥,似棉里裹铁,无臃肿疲软之态,有清利刚劲之姿态,最得“二王”神髓。
通篇布局匀称,疏密有致,深得“二王”遗意,是其同类作品中极为精彩的一件。
二、《秋兴赋》:
《秋兴赋》是赵孟頫行书达到炉火纯青地步的一件作品,此卷未书年款,但用笔结体之工稳熟稔,通篇气息之蕴藉密丽,应为其中年之作。
三、赵孟頫的影响:
赵孟頫家事甚贫,平时也常以字画收取润笔费用,聊以自补。而赵孟頫书画诗印四绝,当时就已名传中外,以至日本、印度人士都以珍藏他的作品为贵,为当时的中外文化交流作出了贡献。
作为一代宗师,赵孟頫影响了友人高克恭、李衎,妻子管道升,儿子赵雍的画艺,他的弟子唐棣、朱德润、陈琳、商琦、王渊、姚彦卿,外孙王蒙,乃至元末黄公望、倪瓒等都在不同程度上继承发扬了赵孟頫的美学观点,使元代文人画久盛不衰。
他与儿子赵雍、孙子赵麟都创作了《人马图》,称《三世人马图》,传为佳话。
赵孟頫主要成就和主要书法作品:
一、主要成就:
赵孟頫博学多才,工古文诗词,通音律,精鉴赏。在书法上,他精于正书、行书和小楷,其书圆转遒丽,被人称为“赵体”。与鲜于枢并称“鲜赵”,又同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并称“楷书四大家”。
其画取材广泛,技法全面,山水花鸟俱工,并倡导师法古人,强调“书画同源”,主张变革风行已久的南宋画院的体制格调,开创了元代的新画风,为元代画坛的领袖人物,有“元人冠冕”之誉。其绘画、书法和画学思想对后代影响深远。
他的诗文风格和婉,兼涉篆印,以“圆朱文”著称。有《松雪斋文集》等著作传世。
二、主要书法作品:
《洛神赋》、《道德经》、《胆巴碑》、《玄妙观重修三门记》、《临黄庭经》、独孤本《兰亭十一跋》、《四体千字文》、《雍古氏家庙碑》、《汲黯传》(小楷)等。
怎么样才能写好一副精美优秀的行书书法作品呢下面是我为你整理的行书书法精选作品,希望对你有用!
行书书法精选作品欣赏
行书书法精选作品1
行书书法精选作品2
行书书法精选作品3
行书书法精选作品4
“三大行书”的文化内涵
由于书法独特的文化性,所以在书法史能留下名字的书法家通常首先是个文人,传世的书法名作也不只体现出单纯的技巧高妙,更重要的是书法作品包含了深刻的文化内涵,被称为“天下三大行书”的《兰亭序》、《祭侄文稿》、《寒食帖》就是这种极富文化性的代表作。
为何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的是王羲之的《兰亭序》,而不是王羲之的手札或尺牍,或者别的书家的什么作品呢这个问题一定要从《兰亭序》诞生的整个时代背景进行考察。魏晋时期,战乱频繁、社会动荡以及自然灾害的破坏,损害了传统的天人和谐关系,这使得时人对传统的价值标准和信仰追求进行否定和摒弃,重新思考天人关系,追问人的生命价值,玄学由此兴起。这促使魏晋士人对自己作为个体独立的人而不是天人感应的人进行重新体认,人的气质、才性、容止、神采、风貌、情感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所以东晋名士所构建并实践的玄学人格,在于游心于淡,出处同归,寄情山水以及人性在自然中的适意舒展。在这种文化背景下的兰亭之会,既是一次艺术活动,更是玄学人格在大自然中的展示。
这些文化意义突出表现在王羲之书法中的“内擫”笔法上,《兰亭序》通篇用行书写成,整体上规整有序,转折处表现出刻意的内擫,这是一种理性克制的情感,不同于王献之“外拓”的浪漫奔放。这不能说和王羲之“坐而获逸”的思想无关:既然在位为官经世为民,这情感必须有所节制;但同时又满怀隐逸求仙的自由之心,则情感韵味又会抑制不住地流露。这种有节制被约束的情感即是魏晋之“韵”,是后人始终追慕不已的高格。因此,作为书法的《兰亭序》饱含了王羲之那种人格的洒脱自由以及对人生宇宙的感叹情感,是那个时代的文化思想印记被不自觉地刻在每笔每画上了。正是这些才成就了“天下第一行书”的美名。如果抽去《兰亭序》的文化背景,那它不过是一篇更精巧的作品而已,无法让人真正动容。
被尊为“天下第二行书”的《祭侄文稿》,是颜真卿追祭侄子的一篇草稿。安史之乱中颜氏家族抵御外侮,其兄侄为国壮烈牺牲,家族“巢倾卵覆”,他悲痛欲绝,忍着巨大伤痛,挥笔急就,不计工拙,一气呵成。用笔之间情如潮涌,多处写至枯燥,行笔迟涩,笔势连绵绞转,字里行间渗透着饱满的情绪张力,悲愤激昂之情溢于字间。当代书法家曹宝麟评道:“正是在无心于书的创作状态下任情恣性地挥洒,才不期而然地达到了最佳的感人效果”。唐代书法是个“尚法”的时代,楷书的规范在那时候最终确立,连张旭怀素的狂草也是紧守法度。颜真卿有很多法度严谨的作品,而这篇《祭侄文稿》显然不能作为法度技巧最高的代表,它之所以能够成为其最富盛名之作,主要是因为这幅作品背后动人心魄的情感力量。
被奉为“天下第三行书”的苏轼《寒食帖》,是苏轼被贬黄州、生活惨淡之时所作。当时的苏轼,生活穷困潦倒,精神上郁郁不得志,处于人生的低谷,如此情感一寓于书,造就了《寒食帖》的起伏跌宕,气势奔放,笔墨与情感融为一体,书为心画,动人心魄。作品的前面三行笔触轻快简洁,间距疏朗,有一种冷清寂寥,情感都在可控制范围之内。而第四行“萧瑟卧闻”笔触加重,苏轼典型的偃卧笔法出现,情感开始变浓。进入第二首诗“春江夜入户”,用笔明显浓重,有了前一首的情感铺垫,可以看出作者内心情感痕迹的变化,逐渐进入了忘我状态。心手相应,悲叹之情抑制不住,通过加重笔墨色块、强调用笔转折才能抒发心中之块垒,这是一种纯任自然的书写。“小屋如渔舟,蒙蒙水云里”两行瞬间紧凑压抑,密不透风,到“但见鸟衔纸”的“纸”字最后一笔划出长线,内心情感失去控制,心中抑塞之情一泄千里。情感进行到这里是一个高潮,也是一个舒缓点,苏轼在这里一定望着窗外长吁了一口气,重新蘸了蘸墨。在最后两句“也凝哭穷途,死灰吹不起”中,笔触更加厚重,生命毕竟悲苦,但已然升华,生活的凄凉在书法中得到超越。因此,这种书法作品是与生命密切相联的,它不是形式也非内容,而是一个完整生命体,由此成为中国书法艺术中的传世之作。
家风家训书法作品有哪些?
本文2023-09-22 14:37:12发表“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lezaizhuan.com/article/680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