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董氏家谱

栏目:资讯发布:2023-09-22浏览:1收藏

河南董氏家谱,第1张

姓氏渊源:

中国人的姓,中国最古老的姓氏之一,在《百家姓》中排第127位在当今以人口多少排名的中国百家大姓中,董姓位居第29位。

--------------------------------------------------------------------------------

一、姓氏源流

有三大支:

一支出自已姓:据《元和姓纂》、《古今姓氏书辨证》等资料所载,相传颛顼(传说中古代部族首领)的己姓(颛顼之孙叫吴回,吴回之子陆终,陆终的大儿子名樊,赐己姓,封在昆吾国。)之后裔飂(音刘)有个儿子叫董父,相传对龙的习性很有研究,帝舜就任命董父为豢龙氏,让他专门养龙,在董父的精心驯养下,许多龙学会了表演各种舞蹈,帝舜很是喜欢,就封董父为鬷川(今山东定陶北县)侯,还赐他以董为姓氏,其后代亦以赐姓董为氏,董父也被尊称为董姓始祖。

一支出自姬姓,以官为氏。据《姓氏急就篇注》、西汉史游《急就篇》及宋人邓名世《古今姓氏书辩证》《所载,春秋时,周朝有大夫辛有,辛有有两个儿子在晋国任太史,即太史,董督(考察并收藏之意)晋国的典籍史册,其职责是“董督晋史”,他的子孙世袭晋国史官,以官为氏,称董氏,这一时期晋国的都城在绛(今山西翼城东南),故此支董氏出自今山西翼城。

一支出自少数民族及其他,匈奴及南蛮均有董姓。另外,据《董氏世谱》所载,帝颛顼的后代陆终有一子叫参胡,姓董,参胡的子孙便有以董为姓者。

--------------------------------------------------------------------------------

二、繁衍播迁

据史料所载董姓的发源地在山东定陶北部、山西西南部、山东平原县一带三个地方。

秦汉时,董姓在今山西、甘肃、河北、河南较为集中。

另外,陕西,山东定陶、高青,广东广州,四川资阳、德阳,浙江余姚、湖北襄阳、枝江,福建福州,河南禹州、伊川、南阳、开封、杞县、信阳、灵宝等地也散居有董姓族人。

后在不断的繁衍过程中,甘肃、山东两地董姓发展成当地望族。

这一时期,据史书所载的董姓族人繁衍迁徙情况有:出自晋国太史一支的辛有后裔董狐裔孙董翳被封为翟王,都高奴(今陕西延安市城东延河东岸),后其子孙又迁居陇西(今甘肃临洮);西汉董仲舒为广川(今河北枣强东)人,其曾孙由广川迁至陇西,后人又迁往河东(今山西夏县西北)。

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动荡,百姓四处流散,大举迁往南方,安徽、江西、江苏、湖北及长江中、下游地区均有董姓迁徙而来者。

隋唐时期,是董姓一大繁衍时期,唐代的《元和姓纂》记载董氏有四个郡望:即陇西、弘农(今河南灵宝)、河东、范阳(今河北涿州)。此外还有济阴(今山东曹县)。唐末,固始(今属河南)董氏又有随王潮、王审知入闽者。福建、广东又有董姓迁居者。

又唐代固始(今属河南)人陈元光父子开漳入闽及王潮、王审知入闽时都有董姓加入。宋元时期,金兵入主中原及蒙古军队的南下再度迫使董姓南迁,浙江余杭一带此时出现董姓族人。从清康熙年间开始,董氏有族人陆续移居台湾,此后,有的又徙居南洋群岛及欧美一些国家和地区,董姓这一时期可谓遍布海内外了。今日董姓以河北、山东、山西、云南、辽宁、浙江等省最为集中。

郡望堂号 董姓郡望主要有陇西郡、济阴郡等,其中以陇西郡最旺。

1、陇西郡,战国时治所在狄道(今甘肃临洮南),三国时治所在襄武(今甘肃陇西南);

2、济阴郡,治所在定陶(今山东定陶县西北)。

堂号有:“陇西”、“直笔”、“良史”、“豢龙”、“正谊”、“三策”等。�

宗族特征

1、纵观董姓名人,可以看出董姓是一个多武夫将帅和画家的姓氏,忠臣良将辈出,在历史舞台上争相竞妍,各展风姿。

2、董姓字行辈份层次分明,特征显著,如董贻玖所修《董氏族谱》中载有湖南一支字行为:“名初怡世业,继序振家声,祖泽由来远,诗书裕后昆。”又董德庵所修《董氏宗谱》中载有河北一支为:“维士生亨,初伯叔仲,汝文继夭,圣国祯祥。

--------------------------------------------------------------------------------

三、历史名人

董 狐:春秋时晋国史官,被当时的孔子誉为"良史"的史官,是最早出现于史籍的董姓名人。

董仲舒:广川(今河北枣强县东)人,西汉哲学家,今文经学大师。汉武帝举贤良文学之士,他对以"天人三策",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为汉武帝采纳,开此后两千余年封建社会以儒学为正统的先声,确立了儒家思想在中国历史上的统治地位。其学以儒家宗法思想为中心,杂以阴阳五行说,把神权、君权、父权、夫权贯串在一起,形成封建神学体系。提出"天人感应"说和"三纲五常"说。

董安国:西汉内史,曾著农书十八篇。董忠:阳翟(今河南禹州市)人,西汉时被封高昌侯。

董宣:圉县(今河南杞县南)人,东汉时以秉公执法,廉洁奉公著称于世,有“卧虎令”和“强项令”之称。

董 贤:云阳(今陕西淳化)人,西汉大司马。他22岁时就被哀帝宠幸,官至大司马,操纵朝政,其家族在当朝显赫一时。

董小宛:著名才女,为秦淮河"八大名妓"之一。容貌俏丽,善书画,通诗史,后来嫁给清代著名文学家冒襄为妾。

董邦达:著名画家,人称清代画中十哲之一。

董 源:五代南唐画家。用披麻皴法画山水,平淡天真,后又巨然承其风格,并称"董巨",为五代,北宋间南方山水画主要流派,对后世影响很大。

董解元:金朝时戏曲家。他根据唐人元稹的《莺莺传》创作了《西厢记诸宫调》,为后来元曲作家王实甫创作《西厢记》准备了条件。

董卓:东汉末陇西临洮(今甘肃氓县)人,字仲颖。189年率兵入洛阳,废少帝,立献帝,挟献帝西迁长安,自为太师,后为王允、吕布所杀。

董昭:定陶(今属山东)人,东汉时曹操谋士。

董王己:陈留(今河南开封县东南)人,东汉屯田都尉,著名女诗人蔡文姬之夫。

董正:东汉时番禺(广州)人,以雅性高洁,累辟不仕为世人敬仰。

董昌:东汉浙江余姚人,官至蜀郡太守。

董遇:弘农(今河南灵宝南)人,三国时任曹魏大司农。

董厥:义阳(今河南桐柏县东)人,蜀汉时任职尚书令,被称为“良士”。

董和:三国时南郡枝江(今属湖北枝江),蜀汉时与诸葛亮协力辅佐蜀后主,居官20余年,死时家无檐石之财;其子董允,蜀后主时任黄门侍郎,颇得诸葛亮信任,常谏诤后主过失

董奉:侯官(今福建福州市)人,三国时神医,为人治病不取钱,治愈者使裁杏树,数年达万株。后人用“杏林”颂赞医者,即出于此。

董景道:弘农(今河南灵宝南)人,西晋经学大师。

董征:南北朝时顿丘(今河南清丰南)人,曾官至平东将军。

董僧慧:姑熟(今安徽当涂)人,南朝萧齐之义士。

董展:隋代汝南人,长于作画,与展子虔齐名,又雅号:“智囊”。

董纯:隋代成纪(今甘肃秦安县北)人,以功进位上开府、拜柱国、爵郡公。董庭兰:陇西(今属甘肃)人,唐代宰相、琴家,以善弹《胡茄》而扬名。

董源:钟陵(今江西进贤西北)人,五代南唐画家,擅画秋风远景,作品有《夏景山口待渡》、《潇湘》、《夏山》、《溪岸》等。董枢:河北元氏(今河北石家庄附近)人,北宋任职西京留司御史台。

董槐:今安徽定远人,南宋时官至左丞相兼枢密使,被封许国公。

董俊:藁城(今属河北)人,元朝大将。

董其昌:松江华亭(今上海松江)人,明代书画家、书画理论家、鉴赏家,官至南京礼部尚书,传世作品有《烟江叠嶂图》、《潇湘白云图》、《夏木垂阴图》等,著有《画禅室随笔》、《画旨》、《画眼》等。

董邦达:浙江富阳人,清代著名画家,被誉为清代画中十哲之一。

董海川:河北省文安县人,生于清嘉庆十八年(公元1812年)逝于光绪九年(公元1882年),曾在清朝肃王府作拳师,传说其在江南游历时得到道家修炼的启示,创立了八卦掌。

董必武:黄安(湖北红安)人,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的创始人之一,党和国家卓越的***之一,历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副主席、代理主席,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等职。董振堂:河北新河人,宁都起义***之一,原在国民党任职,后起义投奔***,任中国工农红军第五军军长等职。

--------------------------------------------------------------------------------

四、董姓家谱

10290河北丰润董氏家谱二十四卷

(民国)董嘏忱 董庭敬等修

民国十五年(1926)天津华西书庄排印本

人民大学 南开大学

注:创修於清康熙五十二年,此为四修。

10291河北青龙董氏家谱四卷

(清)董塽纂

清道光十六年(1836)董镇钞本

河北青龙县官场乡文子村

10292江苏钢山董氏分谱二卷

(民国)董士恩纂修

民国十九年(1930)北平刻本 二册

北图

10293江苏赣榆董氏宗谱八卷

明万历二十九年(1601)木刻本

江苏赣榆县档

10294江苏赣榆董氏宗谱八卷

(清)董杏重修

民国十七年(1928)木刻本

江苏赣榆县档

10295江苏武进毗陵董氏家乘二卷

民国间钞本 二册

吉林大学

10296江苏无锡董氏家乘十卷

(清)董春亭 董元吉纂修

清同治九年(1870)苍梧草堂刻本 十四册

历史所

10297江苏无锡董氏家乘十卷

(清)董耀庭等修

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苍梧堂刻本 二十册

吉林大学

10298江苏无锡董氏家乘十二卷

(清)董庭序修

清光绪间苍梧草堂刻本 二十二册

中央民院

10299江苏宜兴胥井武进前街董氏合修家乘二十

卷首一卷末一卷

(民国)董秉清 董康等修

民国十六年(1927)木活字本 二十册

美国

10300浙江馀杭董氏家谱不分卷

清咸丰十一年(1861)写本 一册

美国

10301浙江馀杭尚义董氏家乘四卷

(民国)董凯等修

民国八年(1919)木活字本 四册

日本 美国

注:封面作《禹航尚义董氏宗谱》。

10302浙江馀杭董氏宗谱

民国木活字本 八册

杭州大学

10303浙江富阳富春董氏宗谱十五卷

民国二十五年(1936)木刻本

浙江富阳县春江乡友谊村

10304浙江馀姚云楼董氏宗谱五卷首一卷

(民国)董正锐等修

民国十七年(1928)正谊堂活字本 四册

北图

10305浙江鄞县四明儒林董氏宗谱二十卷末一卷

(清)董秉纯纂修

清钞本 七册

北图(存卷5-17、20、卷末,又一部存卷3、

8、10、12-17)

10306浙江鄞县鄞城儒林董氏元二房支谱□□卷

清崇本堂木活字本

天一阁(存卷11)

10307浙江鄞县四明儒林董氏宗谱二十卷首二卷

末二卷

(民国)柴永祺纂修

民国七年(1918)崇本堂木活字本 十册

天一阁

10308浙江鄞县董氏宗谱二卷

民国十一年(1922)木刻本

浙江鄞县古林乡文化站

10309浙江鄞县鄞西湖泊董氏宗谱八卷首一卷

(民国)董承脯 董敦修纂修

民国十五年(1926)木活字本

天一阔(存卷首、卷1、2、5-8)

10310浙江鄞县鄞高塘董氏家谱十四卷

(民国)张琴总纂

民国二十四年(1935)重德堂刊本 十二册

南开大学 浙江图 天一阁

注:谱始修於明天顺间,此为十修。

10311浙江鄞县四明五都董氏宗谱不分卷

(民国)董纯芳纂修

民国三十六年(1947)孝友堂钞本 二册

天一阁

10312浙江慈溪董氏宗谱三十四卷

(清)董懋文纂修

清光绪二十二年(1896)木刻本 二十八册

河北大学

10313浙江慈溪董氏宗谱三十四卷首一卷

(民国)袁汉卿 董兰如等重修

民国十七年(1928)刊本

南开大学 天一阁(存三卷)

10314浙江奉化雪溪董氏宗谱十六卷

(清)舒帷修

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木活字本

浙江奉化县文管

10315浙江奉化董氏宗谱四卷

(民国)樊东华纂修

民国三十五年(1946)木活字本

浙江奉化县文管

注:徐伴始修於清乾隆三十五年。

10316浙江奉化中心奥董氏宗谱六卷首一卷末一卷

(民国)董乃武 董梦昌同修

民国三十七年(1948)木活字本

浙江奉化县文管(存卷首、卷1)

一个家谱有很多种,具体如下:

1、欧式

欧式又称横行体,是北宋文学家欧阳修创立的。

欧式的特点是:世代分格,由右向左横行,五世一表,用起来很方便。欧式中,每个世代人名左侧都有一段生平记述,介绍该人的字、号、功名、官爵、生辰年月日、配偶、葬地、功绩等。

2、苏式

苏式又称垂珠体,是北宋文学家苏洵创立的。

苏式世系表的特点是:世代直行下垂,世代间无横线连接,全部用竖线串连,图表格式也是由右向左排列的,主要是强调宗法关系。

3、宝塔式

宝塔式顾名思义,就是将世代人名象宝塔一样,由上向下排列。

宝塔式采用横竖线连接法,竖线永远处在横线的中间,这对人多的大家族来说,因人名不可能排在同一页纸上,兄弟之间长幼关系不清,会为写谱、看谱带来很多不便。

此种图谱最迟在南宋时期出现,其特点是将始祖置于上方正中位置,后世子孙按辈分依次排列,每一父辈必置于字辈的上方正中,这样家庭成员的亲疏、血缘关系表现的非常明了。

但宝塔式的缺点是,当家族发展到一定程度,就无法将世系在一张纸上画出,而且由于各支系子嗣多寡不一,难以保持图谱整体上的均衡,容易给人一种不整理的感觉,另外宝塔式图谱在附记履历时由于篇幅有限也受到较大的限制。

4、牒记式

不用横竖线连接世代人名间的关系,而是纯用文字来表述这种关系。

每个人名下都有一个相关的简介,如:字、号、功名、官爵、生辰年月日、藏地、功绩等。牒记式的世系形式固定,次序分明,比较节约纸张。

牒记式家谱类似于每位家庭成员的简历汇编,其起源大约是源于欧式图谱,大致相当于欧式图谱后面的传记部分。其优点是世系固定,依次分明,因此, 有不少家谱采用这一图谱。

扩展资料:

家谱:又称族谱、宗谱等。是一种以表谱形式,记载一个家族的世系繁衍及重要人物事迹的书。皇帝的家谱称玉牒,如新朝玉牒、皇宋玉牒。它以记载父系家族世系、人物为中心,由正史中的帝王本纪及王侯列传、年表等演变而来。

家谱是一种特殊的文献,就其内容而言,是中国五千年文明史中具有平民特色的文献,记载的是同宗共祖血缘集团世系人物和事迹等方面情况的历史图籍。家谱属珍贵的人文资料,对于历史学、民俗学、人口学、社会学和经济学的深入研究,均有其不可替代的独特功能。

参考资料:

家谱

真正的富贵人家,才会建大的祠堂,然后修家谱,但像我们这些平民,他们可能也是与我们一样,记的也就是自己这几代人而已。

古代跟咱们是不同的,他们那里当一代中出现一个有财的人,赚钱了或者发达了,都会修祠堂,修了祠堂以后就开始写祖谱,但因为之前的不知道,那可能就会写知道的几个。

从这个有钱人开始,他们家发达了,以后就会一直记族谱,并且发达以后的有钱人,总是会盘根错节的结交许多有钱人,这样就成为了一个大的世家,一个大的世家,他们每年都会开祠堂祭祖,并且在家里有嫡子嫡孙时,需要记入祖谱的时候,都会开祠堂写进去。

世家的发展有时候比一些王朝时间还会久,他们都是不缺钱,同样也不缺官位的人。

这些人的族谱就比较久远,而且后人也会知道自己的先祖是哪一位。

穷人基本是没有什么家谱的,顶多也就是一个村里修一个同姓的大祠堂,每家人的人去逝都会放在祠堂里。

欧式家谱体例,是现在用得最多的家谱模式。它是北宋大文学家欧阳修家族家谱模式的简称。它的特点就是:世代分格,由右向左;五世一表,一表一提。上下为父子,左右为兄弟。1、 欧式家谱一般是一页左右十竖行,上下五层横格。上下为父子,左右为兄弟。2、上下五层横格,为五世。从上往下数,一、二、三、四、五,五世。每上下相邻的两层均为父子关系。

3、同一层横格中左右相排的人均为同辈的兄弟。以年齿论,右边的排行为长,向左依次递减为老二、老三、……。4、父亲只有一子,则竖行中父子名讳上下相对;如果父有三子,正对父亲名下的是长子,紧邻长子左边的两格则填写老二老三的名讳。5、同辈的人数较多,一页填写不完可往下页延续,但表示世系辈份的横格不能舛错,不然的话,世系辈就乱了。6、一个竖格,填写夫妇二人名讳,右边写男人名讳,左边写妻子名讳。需要加注的,名字旁边加注小字。7、首页五世,这五世不论占了几页,都是同表,都得一提。提,就是把本表最下一横层

中,第五世的所有名字,都提到下一表中最上层的第一层横格中,按原来的顺序从右到左依次排好。提的作用就是上下两表关系的承上启下,互相衔接,不致舛错、断裂。8、提到第二表的五世,领续下面的六、七、八、九四世。由于此表领续的五世是上表未世的重复,所以此表实际上只续了四世。下边后续的各表都是如此,这叫"五世一提,实续四世"。9、家族较大,

支系众多,可续完一支,再续另外一支,在卷首编好目录页码,便于日后的查阅。10、以上9项,都是世系排序的元素。世系是家谱的主要内容,除世系外,还有凡例、序言、影像、家规、题名、耆寿、节烈等诸多项目。由于各个家族具体情况不同,所以家谱编写的内容也不尽相同。

:龚氏家谱(总)

一世

遂公,字少卿,西汉南平阳(今山东邹县)人,是见于史籍记载的第一位

龚姓名人。西汉时任渤海太守,敢于谏诤。渤海临郡饥荒时,曾开仓

借粮。后世把他和黄霸作为封建“循吏”代表,称为“龚黄”。

宣帝即位-73年,不久,渤海左右郡岁饥,盗贼并起,二千石不能禽制。

上选能治者,丞相、御史举遂可用,上以为渤海太守。时,遂年

七十余,可能生于-150年,以上引自《汉书》

二世

谔公,仕参军,妣刘氏,子一,廷。

三世

廷公,妣李氏,子一,林。

四世

林公,妣高氏,子二,讳、旭。

五世

讳公,妣杨氏,

旭公,妣练氏,子三,胜、舍、金。

六世

胜公,字君实,哀帝时三举孝廉,仕谏议大夫,享年79,王莽召不仕,

不食而卒。妣陈氏,子四,仲达、秀达、吉达、志达。

王莽建新朝,公元10年去世,79,可能生于-69年。

舍公,字君清,仕光禄大夫,享年68,与夫人合葬小高山子午向,

与胜公合传,妣李氏,子一,著礼。

金公,子三,伯达、显达、叔达。

七世

仲达,子三,轼、辙、辂。

吉达,子一,昌期,妣梁氏。

著礼,妣周氏,子一,昌济。

显达,子二,辅、轺。

八世

轼,子二,云梯、云集。

辙,子一,云技。

昌期,妣张氏,合葬竹庄山,子一,歆。

昌济,妣郗氏,子一,绰。

辅,子三,云栋、云标、云榜。

九世

云梯,子一,珍。

云集,子一,珠。

歆,妣杨氏,子一,虔。

绰,妣杨氏,子一,乘。

云栋,子二,珊、瑚。

云榜,子二,璋、瑜。

十世

珍,子二,德仁、德义。

珠,子一,德忠。

虔,妣伍氏,子一,玉舒。

乘,妣江氏,子二,孟璘,孟夔。

珊,子二,德信、德彰。

瑜,子一,德文。

作者: 天机云锦 2008-4-20 20:58 回复此发言

--------------------------------------------------------------------------------

3 回复:龚氏家谱(总)

十一世

德仁,子三,景、旻、昱。

德仪,子一,旦。

德忠,子二,都、郁。

玉舒,妣杨氏,子二,易、直。

德彰,子二,邦郢。

德文,子一,邦礼。

十二世

景公,青州太守,子一,居思。《三国演义》有此人。

旦公,子一,居正。

都公,献帝时为汝南侯,子一,居易,沔邑远祖。《三国演义》有此人。

郁公,竞陵远祖,子一,居士。

易公,妣梁氏,子一,履素。

直公,妣孙氏,子一,履高。

礼公,潜江远祖。

十三世

居思,子二,祖威、祖武。

居正,子二,祖德,祖宽。

履高,妣李氏,子二,实、崧。

十四世

祖威,子二,坚、基。

祖德,子一,褆。

祖宽,子二,坤、坦。

菘公,妣唐氏,子二,资、浒。

十五世

坚公,子三,邦基、邦定、邦实。

基公,子一,邦昌。

坤公,子二,邦国、邦和。

资公,妣周氏,子二,祚、祈。

十六世

邦基,子二,俊、杰。

邦昌,子一,例。

邦国,子二,修、征。

祈公,妣白氏,子一,岳。

十七世

俊公,子一,吉人。

杰公,子二,吉卿、吉臣。

修公,子一,吉士。

岳公,妣尹氏,子二,廉公、晋仙。

作者: 天机云锦 2008-4-20 20:58 回复此发言

--------------------------------------------------------------------------------

4 回复:龚氏家谱(总)

廿二世 南朝齐时人

柏秀,子二,谏、诗。

柏吉,子一,训。

柏祥,子一,诚。

柏昌,子一,论。

柏共,子一,说。

柏有,子一,讲。

聪公,妣刘氏,子一,鼎臣。

廿三世 南朝梁时人

谏公,子二,秉行、秉圻。

训公,梁武帝时封侯伯

诚公,子一,秉文。

说公,子一,秉辅。

讲公,子一,秉玢。

鼎臣,子一,秉宏。

廿五四世

秉行,子二,祯、祥。

秉圻,子一,祉。

秉文,子二,福、祺。

秉辅,子一,禄。

秉玢,子一,礼。

秉宏,子二,节、涣

廿五世

祯公,子二,大富、大贵。

祉公,子二,大宝、大贤。

祺公,子二,大广、大方。

节公,妣吉氏,子一,郏。

涣公,妣高氏,子一,义。

廿六世 隋时人

大贵:子一,起龙。

大常,子二,起鹏、起鲲。

大方,子二,起凤、起鸣。

郯公,妣闵氏,子二,潮、瀚。

义公,妣章氏,嗣子瀚。

廿七世,唐时人

起龙,子三,文权、文广、文亮。

起鹏,子二,文富、文华。

起鲲,子二,文贵、文忠。

起鸣,子一,文荣。

瀚公,妣舒氏,子一,宋。

廿八世

文权,子一,锡。

文广,子二,链、铬。

文亮,子二,钟、铸。

宋公,豫章太守,官御史,丞相翰愈题有像赞,妣褚氏,子二,琂、达。

廿九世

锡公,子一,春。

链公,子三,懋云、懋元、懋龙。

钟公,子二,懋鹏、懋鹤。

达公,妣贾氏,生子一,开。

三十世

春,子二,愉、恂。

懋元,子二,怡、性。

懋鹏,子一,恪。

懋鹤,子一,快。

开公,妣马氏,子二,婴、束。

作者: 天机云锦 2008-4-20 21:00 回复此发言

--------------------------------------------------------------------------------

5 回复:龚氏家谱(总)

三十一世

愉公,子一,泽明。

性公,子二,泽长、泽远。

恪公,子三,泽厚、泽仁、泽宏。

快公,子一,泽源。

束公,妣洪氏,子二,肃、培。

卅二世

泽明,子一,岭。

泽远,子二,岸、峰。

泽仁,子一,嵩。

肃公,妣包氏,子一,权。

培公,迁朝鲜。

卅三世

岭公,子二,懋道、懋英。

岸公,子一,懋祉。

嵩公,子二,懋云,懋宦。

权公,妣熊氏,子一,淑。

泉山,字国瑞,唐大中辛未进士,为建安令,生子一,延朗。809

卅四世

懋道,子一,松。

懋英,子一,柏。

懋祉,子二,樟、榔。

懋云,子一,桂。

懋宦,子二,柱、杭。

淑公,妣袁氏,子一,友福。

延朗,乾符乙未进士,子一,仲淹。

卅五世

松公,子二,儒仁、儒义。

桂公,子一,儒礼。

樟公,子一,儒智。

榔公,子二,儒信、儒吉。

友福,妣吴氏,子一,茂。

仲淹,为鱼台令,子一,琪。

作者: 天机云锦 2008-4-20 21:02 回复此发言

--------------------------------------------------------------------------------

6 回复:龚氏家谱(总)

卅六世

儒仁,子二,冠、惠。

儒礼,子一,志。

儒信,子二,忠、悫。

儒部,名琪,字季藩,迁居邵武邵陇口即移涧,子二,愈, 潮。

燔公娶吴院吴氏十一娘,又娶城西周氏五娘,二人皆有娠, 887年三月十三日,

公夜梦见一神谓之曰:“子不识我乎?昔谏迎佛骨

者我也,汝祖国瑞亦曾谏迎轩辕集,今特来汝家投胎。”公曰:“谏迎佛骨者,

乃韩吏部也,圣贤精英,百世不爽,今来我家投胎

,亦缘因果之。”神拂衣而去。公思二夫人将临,始悟梦中之言,因名一子为

卅七世 愈,一子为潮。愈后封越国公,知发祥之有也。

龚姓为吴地望族,祖籍福建邵武。

一世龚质美(南唐赠光禄大夫同中书门下三品)起家邵武和

二世龚愈(仕南唐官太子傅)迁居钟陵外,从

三世龚慎仪迁居吴地(仕南唐历礼部郎中给事中,终歙州刺使宋赠正议大夫)开始,

以后的十八代人中,大多数散居在吴地的苏州、昆山葛隆、嘉定、石冈、华

亭等。并且均在官府中担任较高地位的官职。薪俸颇厚。如

四世龚识 字默甫,为北宋端拱元年(988年)进士,官殿中侍御史,终平江军节度副使

四世龚纬,为北宋淳化三年922进士,入嘉定籍;

四世龚纪,为北宋咸平三年(1000)进士,至中奉大夫职方郎中;

五世龚宗元(字会之)为北宋天圣五年1027进士,官至都官员外郎迁居黄姑湾入籍嘉定

五世龚会元(宗元弟)为北宋咸平三年(1000)进士;

六世龚程(字信民)为北宋熙宁六年(1073)进士;历西安丞终桐庐令卒赠左朝议大夫

七世龚况(字俊子),为北宋崇宁五年(1106)进士,仕终祠部员外郎;

八世龚明之(字熙仲),为南宋绍兴三十年(1160)进士,终宣教郎;

十世龚天定,为南宋咸淳七年(1271)进士;

十六世龚弘(字元之)为明成化十四年1478进士,工部尚书致仕,恩眷赐金存问。

作者: 天机云锦 2008-4-20 21:02 回复此发言

--------------------------------------------------------------------------------

7 回复:龚氏家谱(总)

卅七世 五代时人

冠公,子二,朝宰、朝相。

惠公,子二,朝文、朝忠。

忠公,子一,朝佐。

悫公,子一,朝信。

愈公,居福建邵武府光泽县牛田里,仕南唐,金紫光禄大夫,大子太傅,封越国公

,赐紫金 鱼袋,食邑千户,子五,朂、慎仪、保贞

卿耀、定言。

卅八世

朝宰,子一,云

朝相,子二,霹、雳。

朝文,子一,霞。

朝信,子一,霆。

朝佐,子一,雪。

朂公,仁房,迁居牛田,妣危氏,子二,颖、顺,侧室苏氏,子五,仲传、仲偃、仲兴、仲制、仲镇。

慎仪,义房,南唐勤政殿大学士,礼部侍郎,妣李氏,同葬姑苏山,子一,颜、茂、诵

保贞,理房,南唐大理寺丞,妣黄氏,子四。续妣蔡氏,同葬严寺,子一,绘。

耀卿,智房,博学多识,细行不苟,轻财重义,南唐司户参军,人呼为铁使军,子六,谊、询、谈、顼

定言,信房,南唐卫尉少卿,妣张氏,同葬游舍林,子八,纬、纪、维、绩、绍、神、经、继。

卅九世,宋时,以前多居福建,以后多居江西。

云公,子二,茂林、茂宗。

霞公,子三,茂芝、茂兰、茂莲。

霆公,子二,茂芳、茂云。

颖公,仕宋,加上柱国,晋爵琅琊侯,子三,桂、梓、权。

顺公,宋淳化壬辰进士,仕镇南节度判官,转隆兴郎,为江西戟溪始祖,子三,槐、椿、杞。

颜公,迁歙州,扈州汉县令

伟公,子二,邦兴、邦杰。

康公,子一,本仁。

识公,居岳州平江,宋端拱己丑进士,官监察御史,子一,宗元。

诵公,宋淳化壬辰进士,官太常少卿,子一,会元。

凯公,宋至道间为处州功曹。

缓公,宋端拱已丑进士,官礼部尚书。

淑公,为湖口令。

绘公,宋著作郎

谊公,由封建官临川,家洛安,子一,懋。

赞公,宋军州令,子一,士元。

颢公,宋端拱已丑科进士。

纬公,宋连州桂阳令,子四,高、宏、

福公,妣呈氏,子一,茂。

四十世

梓公,子一,

权公,殿中丞,子八,茂、左、贤、真、贵、室、庆、贺。

槐公,端州教授,子三,焕、璨、杰。

椿公,端拱已丑进士,官吏部侍郎,子二,宋、宥。

杞公,至道乙未进士,殿中侍御史,子二,宝、实。

宗元 宋天圣丁卯进士,员外郎,子一,饼。

士元,子一,

茂公,字实之,号德泉,宋淳化进士,仕秘书省,官至参政,吏部、

礼部尚书,拜丞相,子六:日新、日政、日严、日堪、日堤、日安,

继妣陶氏,子五,日章、日宣、日华、日元、日秀,后九子八尚书,

享年75,夫妇同葬甫田城外金凤山西南十五里,未丑向。

作者: 天机云锦 2008-4-20 21:02 回复此发言

--------------------------------------------------------------------------------

8 回复:龚氏家谱(总)

四一世

进公 属福建

简公

寰公

戈公 兄弟八人,后代无考

焕公,迁长港。

述公,迁木山。

炯公,迁宜黄。

宋公,迁西洛。

宥公

宝公

实公,家戟溪,官至光禄寺寺卿,文天祥替有像赞。

饶公

禄公,子一,丰,由福建赘江丰城李坊。

日新,官朝奉大夫,妣易氏,子一,慎仪。

日顷

日安

日章

日宣

日元

日秀

四二世

丰公

慎义 仕大申大夫,陆秀夫题有,妣杨氏,子一,颖

慎肃

慎太

慎明

慎宋

慎言

慎懿

慎武

慎诰

端公

四三世

颖公

颤公

灏公

政公

颢公

述公

瑞公

珍公

珠公

作者: 天机云锦 2008-4-20 21:03 回复此发言

--------------------------------------------------------------------------------

9 回复:龚氏家谱(总)

四四世

孛良

吏良

士良

遂良

友良

均琮

均尧

均瑶

四五世

元公

元爵

元祜

元威

元太

元威

元佐

元鲁

元鲜

元麟

静古

静英

静齐

宋元宗太

宗杰

宗宝

宗临

宗兴

宗本

宗相

宗楫

宗显

宗尧

太镇

元镇

亨镇

作者: 天机云锦 2008-4-20 21:03 回复此发言

--------------------------------------------------------------------------------

10 回复:龚氏家谱(总)

四七世

定公

琦公

伦公

球公

徐公

球公

琛公

瑜公

瑗公

瑛公

奉公

四八世

丰公

共卫生 和公

枢公

礼公

桐公

利公

枧公

贞公

享公

艮公

震公

民公

乔玲

文?

四五九世

朝选

朝政

朝思

朝宝

朝栋

朝宝

朝栋

朝实

路四

怀七

路六

和秀

中彦 (1413年明永乐,一代2578)

位秀

作者: 天机云锦 2008-4-20 21:07 回复此发言

--------------------------------------------------------------------------------

11 回复:龚氏家谱(总)

五十世

明元

茂良

用之

得之

茂兴

茂卿

茂相

茂言

茂新

宣公

安公

宣公

五十一世

克尧

克礼

克孝

克昌

位顺

位庆

位太

位圣

位龙

德昌

德升

德早

五十二世

珀公

光公

凝公

实公

谋公

宽公

宝公

宗公

灾公

作者: 天机云锦 2008-4-20 21:07 回复此发言

--------------------------------------------------------------------------------

12 回复:龚氏家谱(总)

五三世

谅公

许公

晋公

通公

通惠

通语

通志

隐士

述士

五四世

铃公

洞公

铃公

铸公

铁公

五五世

景万公

宏公

用卿

常公

用宝

天韶

天凤

志远

志道

成旺

五六世

绫公

愚公

辉公

公野

公及

公普

仕诚

仕伟

仕杰

仕彰

春镇

作者: 天机云锦 2008-4-20 21:07 回复此发言

--------------------------------------------------------------------------------

13 回复:龚氏家谱(总)

五七世

达夫

祥夫

煜公

学公

昱公

昴公

吴公

景公

志林

志和

志忠

志信

志仪

志宝

有杰

普贵

金祥

腠公

作者: 天机云锦 2008-4-20 21:08 回复此发言

--------------------------------------------------------------------------------

14 回复:龚氏家谱(总)

五九世

显才

显仪

显文

显祖

显爵

显达

显荣

显魁

显伏

显元

显朝

显明

显耀

福慧

福贵

福澄

福渊

福祥

福祯

福雄

福隆

福京

福广

援御

付清

伏胜

伏贵

述公

必显

六十世

修公

敞公

微公

微答对

孜公

敬公

益公

敏公

牧公

洪公

武公

文公

家谱的主要内容:姓氏源流和世系表。

一、姓氏源流

中国姓氏在经过历史不断演变,如:战乱,迁移,改朝换代,以及避讳改姓、避难改姓、复姓改为单姓等,姓氏变得更为复杂,其真正的出处、源头就更需要详细考证了。一些史学专家认为,历史上的王朝更替、社会动荡导致了家谱的断裂残缺,很多族谱都由后人凭想象臆造。

封建时代,许多姓氏为了抬高自己的门第和郡望,习惯于与名人扯上关系,或硬追溯到某皇帝作自己的祖先,这影响了血缘的纯正性和确实性。重视传统的中华民族,有不少家族在重修宗谱,由于南北各地的语言、风俗、长相等均不同,世系联系在一起,其纸谱真实性值得推敲。

二、世系表

作为家谱中最重要的内容,“世系表”,简而言之,就是说明一个家族成员,如:父子、兄弟间的相互关系,写清楚祖先后代每一个家族成员名字的图表。它有四种基本的记述格式:欧式、苏式、宝塔式和牒记式。

(1)欧式:又称横行体,是北宋文学家欧阳修创立的。欧式的特点是:世代分格,由右向左横行,五世一表,用起来很方便。欧式中,每个世代人名左侧都有一段生平记述,介绍该人的字、号、功名、官爵、生辰年月日、配偶、葬地、功绩等。

(2)苏式:又称垂珠体,是北宋文学家苏洵创立的。苏式世系表的特点是:世代直行下垂,世代间无横线连接,全部用竖线串连,图表格式也是由右向左排列的,主要是强调宗法关系。

(3)宝塔式:顾名思义,就是将世代人名象宝塔一样,由上向下排列。宝塔式采用横竖线连接法,竖线永远处在横线的中间,这对人多的大家族来说,因人名不可能排在同一页纸上,兄弟之间长幼关系不清,会为写谱、看谱带来很多不便。

(4)牒记式:不用横竖线连接世代人名间的关系,而是纯用文字来表述这种关系。每个人名下都有一个相关的简介,如:字、号、功名、官爵、生辰年月日、葬地、功绩等。牒记式的世系形式固定,次序分明,比较节约纸张。

扩展资料

家谱是一个家族的历史记载,通过家谱,能够了解当时的历史面貌、时代精神、社会风尚,了解在那个历史背景下人们的生产、生活情况。相传它是由正史中的帝王本纪及王侯列传、年表等演变而来。家谱是和正史、方志一样重要的历史典籍,是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中国的家谱一般都有家规族训,对于规范人生和教育子弟有着积极的意义。家谱,亦称族谱、宗谱、家乘、通谱、统谱、世谱、支谱、房谱等等,名称各异,其内涵是同一的,只是外延有所区别而已,如今一般统称家谱或族谱。家谱是系统记述某一同宗共祖的血缘集团世系人物或兼及其他方面情况的历史图籍。而姓氏是“某一同宗共祖血缘集团”的标识符号,家谱、族谱就是记录某一姓氏家族成员间的血缘关系的图册。

-家谱 (人文资料)

一个家族的始祖及始祖母是谁?始祖如有几个妻子,谁是嫡,谁是庶?他们各有几个儿子,名叫什么?他们的妻又是谁,又各有几个儿子?家族的各支各房是怎样一代一代地传下来的?现在众多族人的父、祖、曾祖、高祖等等是谁?谁和谁是堂兄弟?新家族始祖是从旧家族的哪一代分裂出来的?它又怎样一代一代地传到现在?总之,家族所有成员的各种复杂的血统关系必须清楚。在没有文字的时候,血缘关系靠一代一代的口耳相传,储存在人们的记忆中,时间长了,记忆难免有差错。当文字产生以后,人们就用文字把这种血缘关系记录下来。这就是家谱。

家谱,又称族谱、家乘、通谱、统谱、世谱、支谱、房谱、祖谱、宗谱等。名称各异,其内涵是同一的,只是外延有所区别而已,现在一般统称家谱和宗谱或族谱一种以表谱形式,记载一个以血缘关系为主体的家族世系繁衍和重要人物事迹的特殊图书体裁。家谱以记载父系家族世系、人物为中心,以姓氏为“某一同宗共祖血缘集团”的标识符号,来记录某一姓氏家族成员间的血缘关系的图册。

供奉家谱是尊敬祖先的表现,中国人有很纯洁朴素的祖先信仰。在中国,家谱已有约3000年的历史,素来与国史、方志并称为三大历史文献。根据历代文献记载和本世纪殷墟出土的甲骨文字考证,中国家谱起源于商、周时期。家谱是一个家族的发展史。一个家族要发展壮大,除需要雄厚的物质条件外,还需要足以“强宗固族”的精神条件,而良好的家风的形成,正是这种精神条件的基础和内容之一。家谱是家族史,是家族的史料汇编,是史的一种,属于历史学范围,这已成定论。在家族概念淡化的今天,与家族相连的很多观念、行为规范也发生变化。家谱中的家训,在教化族人孝敬、和睦、祭祀、亲情、乡情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潜移默化作用。家谱维系的不仅是一个家族,更是一个民族。在中国,一个家族的迁徙传播过程被生动地形容为“开枝散叶”。叶落总要归根,在游子的眼中,家谱就是根的象征。以血缘关系为基础,标榜尊崇祖先,维系亲情,表示追思,祈求保佑。

家谱能以合书、图、史、表、志为一体者,它的利用价值就显得大些。现如今,家谱主要以文字内容为主,资料为仆。大多采用欧式:又称横行体,是北宋文学家欧阳修创立的。欧式的特点是:世代分格,由右向左横行,几十代为一表,用起来很方便。 在表格的最上面有两个人画像,一男一女,象征着家族中最早的长辈,被称作老祖宗,也称始祖公,始祖母。在人头像下面的左右表格中填写着密密麻麻的人名,都是按照辈分排列的,左右相互对,男的写全名,女的则填些某某氏之位,(旧社会家庭妇女大都没有名字的原故)填写的时候,有的时候需要跳格,一个是已逝世男人没有娶妻,相对的地方就要空格,再一个就是按哥们排行,给活着的老人留下的位置。家谱的“行辈字派”是家谱所包含的主要规矩。行辈字派又叫祧字,是以之入名并区分辈份、排行的一些字。行辈字派是对各辈人名中的用字的限定。比如某一辈人的名中都用“福”字,另一辈都用“禄”字等等。行辈字派一般都是由家族中的某一位有文化修养的长者制订的,很多都编成几句吉祥话,有的文人甚至可以写成诗。比如“福禄永昌隆,和良端世美,才智瑞宁聪”。行辈字派有的用在名字的头一个字,有的用在后一个字,以前一种居多。考虑行辈字派,既要考虑其意义,又要照顾读音,字形适宜人名,而且还可以与大量的字组合成名,不致于因人多而重名。行辈字派快要用完的时候,就由家族中德高望重的旅长再次将其延长。所以说家谱在现代人们意识中,既有纪念祖先的作用,又有为下代人起名字作为依据。

一个家族的家谱,必须定期续修。因为每隔一段时间,家族中总要新生孩子,娶进媳妇,增加人口,还会逝去老人,新增坟墓。定期续修,把上述种种新的变化反映到家谱上来,这样才能确保家族血缘关系上的清楚准确。续修的间隔时间,绝大多数家族规定为三十年或三世。“谱必三代一修,恐世远年久,无不散失,乖离之弊,其所失为不小。”一个家族三十年不修谱,即被认为不孝,“修谱不宜历年久远。古人云:谱宜三十年一修,若不遵此,即属不孝”家谱三十年一修,大体上可以把家族中的两代人衔接起来。三十年是一代人的成长时间。每隔三十年续修一次家谱,就能趁老一辈还健在,新一代又已成长的时候,将三十年里家族中的亲缘关系的变化准确记录下来。如果间隔时间过长,老人陆续死去,族中人丁变化就会记不准确,势必引起血缘关系的混乱。在修家谱的时候,要将过去的老家谱升了。家谱升了,其实就是烧掉了,说升是表示恭敬。一般是拿到坟地烧掉。新修的家谱或新请的家谱按规矩是要开光的,一般是用朱砂和公鸡血,用针尖蘸着点在家谱上所有的人名上。这样家谱就可以正式供奉了。

供家谱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要准备供品和祭器,主要有供桌,蜡台,蜡烛,香炉,烧纸等供品包括水果,点心,馒头,米饭,饺子等。一般在腊月二十八就蒸供馒头,蒸的时候还要在馒头上加上五个大枣,在供桌两边分别叠放起来,一堆五个下面三个上面对叠两个。供米饭要将煮好的大米饭,装到玻璃杯子里压实,倒在碗里,形成一个规规矩矩的圆柱状也是五碗。再摆上五双筷子,五个倒满酒的小酒杯,五大碗菜(有鱼有肉,荤素搭配,色彩艳丽;摆鱼,寓意年年有余,配有生菜,年年生财),依次摆放。汉人祭祖,多半做鱼肉碗菜,盛以高碗,颇有钟鸣鼎食之意。旗族人祭祖,满蒙不同,蒙古旗人供以黄油炒黄米面,撤供时炸以香油,蘸以白糖,另有风味。满洲旗人祭祖,供核桃酥、芙蓉糕、苹果、素蜡檀香,静肃异常。

一般都是在年三十早上太阳还没出来,就挂上家谱,摆上祭品。在天黑的时候提着灯笼去十字路口接年,请祖先回家过年。在路口烧纸、念叨祖先回家过年,磕头礼毕。提灯回家,路上不许回头,如果回头,就说明祖先还都没有回来,你在张望。回到家门里,要用个棍子横住门口,这个棍子是给祖先拴马的用的马桩。将房门打开,烧几张纸请到屋里,来到家谱前,要点起蜡烛,点起香火,拜上三拜。从这时开始你就要早晚给祖先磕头,定时上香,每顿吃饺子,都要给供桌上先放上两个,以表示尊敬。到初三晚上就要送年了,要把所有供品撤掉,卷起家谱,放好备用。在撤掉挂家谱的位置中间贴上大福字,两边贴上对联。一般对联都是这样写的:"俎豆千秋永,本支百世长",“敬祖先长命富贵,孝父母金玉满堂”。横批:“俎豆千秋、本支百世、永言孝思”。一直到正月十四,再把家谱供上,再去请,到十六再去送。在煮元宵的时候,也一定要给祖先敬上。祭祖形式或有不同,但大半都是除夕夜悬影,上元夜撤供,亲朋之至近的,拜年时也必须叩谒祖先堂,不独慎终追远至意。就是按照这样的规矩在春节和元宵节的两个节日里来供奉家谱。结束这一祭祀过程后,把家谱卷起来,等明年再供

一个家族,往往在家法族规中对家谱的收藏、保管提出严格的要求。如必须将家谱装进特制版木匣,供于祖龛之上,或藏于书室之中,不得随意乱放,以致亵渎家谱。木匣不准移作他用,家谱不准鼠蚀虫蛀、污损油浸、腐败霉烂、遗失散落、私自誊录或借给外姓人观看,违者依家法处罚。如果领谱人敢于瞒众觅利、鬻谱卖宗、出卖家谱者,则视为不孝,从重惩治。

供奉家谱既是中华民族的民俗传统,更是一种道德文化,作为华夏子孙,我们有必要将这种纪念祖先的方式,代代相传!

河南董氏家谱

姓氏渊源: 中国人的姓,中国最古老的姓氏之一,在《百家姓》中排第127位在当今以人口多少排名的中国百家大姓中,董姓位居第29位。 -----...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