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所有任姓分支

栏目:资讯发布:2023-09-22浏览:3收藏

求所有任姓分支,第1张

  中华姓氏 任姓来源及排名

  2007年04月25日全国户籍人口统计结果:任姓在我国姓氏排名第49位。

  姓氏起源:

  一、源于妊姓,出自母系氏族社会古姓,属于以自然现象称谓为氏。人之所以得生,在于母亲妊娠,因生得姓。从母从女,为妊姓,后传为任氏。周王朝的开国君主周文王姬昌的母亲,就是该支任氏族人,称“大任”。西周初期,有谢氏、章氏、薛氏、舒氏、吕氏、祝氏、终氏、泉氏、毕氏、过氏这十个姓氏,都是任氏后裔的封国,是由任氏分支出来的。

  二、源于风姓,出自太皞氏(伏羲氏)之后裔的封地任国,属于以国名为氏。周朝初期,周成王找寻上古帝王太皞氏(太昊)的后裔,分封于任(今山东济宁)国。春秋、战国时期,弱小的任国先后隶属于鲁、宋、齐等大诸侯国,直至战国末期的七雄之间依然顽强地存在。到了秦始皇统一中国后,方废黜了任国而改为任城县。任国被灭亡后,原国王族子民以原国号为姓氏,称任氏。

  三、源于有熊氏,出自黄帝少子禹阳的后代,属于帝王赐姓、以国名为氏。任氏是黄帝赐封的十二个基本姓氏之一。据《姓纂》的记载:“黄帝二十五子,十二人以德为氏,一为任氏。……”在任氏的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名号为姓氏者,称任氏,世代相传至今,史称任氏正宗。

  四、源于官位,出自商、周初期官吏壬,属于以官职称谓为氏。壬,即西周初期六卿之一的的地官之长,就是后世的大司徒,后加“亻”偏旁俗称任。在大司徒的后裔子孙中,有以其先祖的官职古称为姓氏者,称任氏。

  五、源于契丹族,出自辽国时期人皇王耶律·倍之子耶律·宣,属于避难改姓为氏。

  六、源于巴民族,出自秦、汉时期板楯族后裔,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七、源于党项族,出自西夏王朝党项民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八、源于满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九、源于其他少数民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今哈尼族、瑶族、回族、土族、羌族、水族等少数民族中,均有任氏族人分布,其来源大多是在唐、宋、元、明、清时期中央政府推行的羁糜政策及改土归流运动中,流改为汉姓任氏。

  得姓始祖:

  任不齐。春秋时期楚国人,孔子七十二贤弟子之一,被唐朝皇帝追封为任城伯,宋朝天子加封为当阳侯。相传黄帝有二十五子,其得姓者十四人,为十二姓:姬、酉、祁、己、滕、箴、任、苟、僖、女吉、儇、依。其中被赐以任姓者,其后裔就以任为姓。因任姓起源甚早,且均属传说,习惯上人们把历史上第一个大名人任不齐作为其得姓始祖。

  迁徒分布:

  任姓尽管得姓很早,但在发展中由于一直深埋不显,所以其早期历史一直很难让人知其详。上述各支任姓中,影响最大者是出自黄帝之后的一支。据某些任姓家谱记载,黄帝之子禺阳在得姓以后,六传至奚仲,再封于薛(今山东滕县南)。

  春秋战国时,魏国有任座,秦国有任鄙,他们都是禺阳的后代,楚国有任不齐。可见在先秦时期,任姓已播迁于今湖北、山西、陕西等境。同时,还可以判定任姓早期是以山东为其繁衍中心的,故任姓有以“乐安”为其堂号,其后遂成为当地一大郡望。另据《史记·南越列传》所载,南海尉任嚣曾矫诏使赵佗立国,这说明秦代已有任姓徙广东。

  至汉时,任姓已散居于我国北方的山东、山西、河南、陕西一带,南方则居四川、江苏、广东等地。可见,任姓在汉之前即已南迁。汉时有世居沛地(今江苏徐州)之任敖,其后有子孙迁陕西渭南。魏晋南北朝之际,军阀混战,夷族入侵,中原成为兵家必争之地,任姓族人为避战乱,开始大举南迁至今江苏、安徽、浙江、湖北等地。并有任姓人迁入福建。

  唐时,社会稳定,政治清明,使留居河南、山东的任姓又兴旺起来。

  南宋末期赵姓末代皇帝四处逃亡,元蒙古骑兵南下,使任姓逃难于我国南方各地。

  元末明初,旱涝蝗疫施虐,农民起义军四起,造成中原、江南人口锐减,任姓作为洪洞大槐树迁民姓氏之一,被分别迁于山东、河南、河北、江苏、陕西等地。

  大约自清代开始,闽、粤任姓有徙居海外者,如新加坡现有任姓华人,并建立有宗亲组织。如今,任姓已广布全国各地,尤以河南、山东多此姓,两省任姓约占全国汉族任姓人口的百分之二十五。

  附 排名1到100名的大姓是:

  王( 1)、李( 2)、张( 3)、刘( 4)、陈( 5)、

  杨( 6)、黄( 7)、赵( 8)、吴( 9)、周(10)、

  徐(11)、孙(12)、马(13)、朱(14)、胡(15)、

  郭(16)、何(17)、高(18)、林(19)、罗(20)、

  郑(21)、梁(22)、谢(23)、宋(24)、唐(25)、

  许(26)、韩(27)、冯(28)、邓(29)、曹(30)、

  彭(31)、曾(32)、萧(33)、田(34)、董(35)、

  袁(36)、潘(37)、于(38)、蒋(39)、蔡(40)、

  余(41)、杜(42)、叶(43)、程(44)、苏(45)、

  魏(46)、吕(47)、丁(48)、任(49)、沈(50)、

  姚(51)、卢(52)、姜(53)、崔(54)、钟(55)、

  谭(56)、陆(57)、汪(58)、范(59)、金(60)、

  石(61)、廖(62)、贾(63)、夏(64)、韦(65)、

  付(66)、方(67)、白(68)、邹(69)、孟(70)、

  熊(71)、秦(72)、邱(73)、江(74)、尹(75)、

  薛(76)、闫(77)、段(78)、雷(79)、侯(80)、

  龙(81)、史(82)、陶(83)、黎(84)、贺(85)、

  顾(86)、毛(87)、郝(88)、龚(89)、邵(90)、

  万(91)、钱(92)、严(93)、覃(94)、武(95)、

  戴(96)、莫(97)、孔(98)、向(99)、汤(100)

  详情参考http://wwwcnsurnamecom/threadphpfid=63相关内容。

侯姓是一个古老的姓氏,也是一个多源的姓氏,最早的一支是上古时期汉字的创始者仓颉(ji的后代,还有一支是少数民族姓氏所改,鲜卑族原有胡古口引姓,北魏孝文帝在494年迁都洛阳后,将他改 为侯姓。根据考证,侯氏发源于3000年前由周文王的后裔所传的晋国。历来有关的古籍都纪载得清清楚楚。譬如,《姓纂》指出:“晋候缗之后适他国,以侯为氏,郑有侯宜多,侯多羽,鲁有侯叔下,侯妃,齐有侯朝,魏有侯嬴”;《唐书宰相世系表》也指出:“出自姬姓”。

从以上的文献,可以对侯氏的来龙去脉,获得两点认识。第一,他们是甫一出现便遍布于北方各地的,而且这个家族的人材辈出,早在先秦时期就已声誉卓著;第二,他们是直接传自黄帝轩辕氏的姬姓后裔,因为3000年前始建的晋国,是传自周成王的小弟唐叔虞,而侯氏是出身于晋国的公族,当然也是名正言顺最为光彩的黄帝子孙了。

正统黄帝子孙

不过,过去的众多姓氏学者之中,也有人把侯氏的历史,推溯得更为久远。像《姓氏考略》一书就指出:“一云,出自姒姓,夏后氏之裔封于侯,子孙以为氏。”

姒姓,是古时候的几个基本姓氏之一,代表源自夏禹的庞大家族。根据史载,夏禹是上古颛顼帝高阳氏之孙,颛顼又是黄帝的孙子,则侯氏不管是出于夏代,或始见于周代,其为正统的黄帝子孙,却是毫无疑问的。如照系出史皇氏,仓帝史皇姬名冈,字颉,后为侯氏的说法。那侯姓的来源真是非常久远了。

发源于山西的侯氏,虽然很快便遍布北方各地,但是到了秦、汉天下一统之后,却在现在的河北中、西部一带,繁衍得最为旺盛,也表现得最为优异。因此,长久以来的侯姓人家都世代沿袭着“上谷”的堂号,因为现在河北的中部和西部之地,汉朝时正是上谷郡的所在地呢。

有汉一代,上谷侯氏的表现,的确是可圈可点的。楚、汉相争时的侯公,汉成帝时的侯芮,王莽篡汉时的侯刚,以及东汉初年的侯霸,可以说无一不是历史上响当当的名字。

魏、晋以迄于南北朝这段时期,对于侯氏家族而言,是相当重要的。一方面,他们有许多新的生力军加入,使整个家族自此庞大不少;另一方面,他们出了好几位在当时举足轻重的历史人物,使侯氏的名气越来越是响亮。

侯氏家族的庞大,详见于《路史》所记载的是“魏、侯奴氏、渴侯氏、古引氏、俟伏侯氏,并改为侯氏”。换言之,当时加入侯氏家族的生力军,至少也有四支。另外,依照《通志氏族》中,也有一支世居库斛真水的部落,于随魏南迁之后改姓了三个字的复姓“侯莫陈氏”。这三个字的复姓,现在根本已经看不到了。所以有很多学者判断,这是由于他们的后裔日渐被汉族同化之后,把自己的姓氏省略为单姓的侯氏的缘故。

由此看来,南北朝时加入侯氏家族阵容的外来血统,又不仅仅只有《路史》上所列举的四支了。侯氏,真可以说是一个集英聚锐的庞大家族。

侯姓虽源出多支,但早期主要是在现在河南、山东省境内发展繁衍。秦、汉之际,中原一带战争 频仍,侯姓部分人外迁到现在的河北、甘肃的一些地方。侯姓还分布在现陕西、福建的一些地方。宋、明 时期,现在的湖南、湖北、江苏、江西、浙江、北京、上海等省市均有侯姓的聚点。从清初开始,福建、 广东侯姓陆续有人迁到台湾,此后,有的人又移居海外。侯姓分布较广,据最新统计显示:侯姓位居百家大姓之73位,占全国总人口的029,近四百万人口,尤以湖南、安徽、河南、辽宁、等省多此姓,此四省侯姓约占全国汉族侯姓人口48。瑶、彝、苗、畲、满、土家、蒙古等民族都有侯姓。

一般家谱的主要内容有:

1、谱序。稍具规模的家谱,卷首一定会有一篇至几十篇不等的序文,它是每部家谱不可缺少的内容之一。谱序包括新序、旧序、族外人的客序、跋语、目录和刻印人名以及其它关于本族的记述。

2、凡例。主要是阐述家谱的纂修原则和体例。一般而言,一些家谱在每一次续修时都会订出若干条适合社会潮流与需要的规则,以作为修谱时所要遵循的原则。

3、姓氏源流。意思就是同一族姓的来源、迁移等。中国上下五千年,渊源古老,如果没有家谱,后人就很难搞清楚。每套《家谱》都认清自己姓氏源流,这样才能世世代代承继,也能将族系根缘流传千百年。

中国家谱素来有"叙本系,述始封"的传统,明清以来各家谱也大多有记姓氏源流的一章,或称姓氏源流,或称宗族源流。它主要是用来记述本姓来源、本族的历史渊源、始祖、世派、迁徙、各支派间关系甚至改姓的原委等。

4、写清堂号。堂号名称一般取自于郡号名,或者是史祖自创。一般来说,堂号多取自于郡号名,郡是秦、汉时期对行政区域的建置,郡号名又取自于郡名,或诸侯国名,地方府、州、县名。如任氏的“五知堂”(知恩、知道、知命、知足、知幸)。

5、家训、族规。很多家谱中,都记录了许多治家教子的名言警句,流传到后世了,比如我们熟悉的颜氏家训、朱子治家格言等。家规是宗族家族成员共同制定的、用以约束和教化族人的宗族法规,是家谱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名称各异,种类很多,诸如家规、家戒、家法、家礼、族规、族约、祠规、戒谕等。

扩展资料

不用横竖线连接世代人名间的关系,而是纯用文字来表述这种关系,形式固定,次序分明,比较简约。每一种世系图表形式都各有特色,侧重不同。其中宝塔式随着流传发展,衍生出了多种形式,以树形图谱和线形图谱最为常见。

树形图谱很象是一张组织结构图,看起来清晰美观,使用更普遍一些。编修家族世系图要做到易看易懂、世序分明、内容真实、语言简练。

随着时代发展,现在很多家族在修撰家谱时,开始运用一些好的计算机软件来方便快捷地绘制编辑图谱,还可以融入一些现代审美的样式。

任姓

来源有六:

1、由远古妊姓衍传。人之所以得生,在于母亲妊娠。因生得姓,从母从女,为妊姓,后传为任姓。可认为是母系氏族社会产生的古姓之一。

2、出自黄帝的后代,为天子赐姓。相传黄帝有25子,其得姓者14人,为12姓。其中被赐以任姓者,其后裔就以任为氏,即为任氏。

3、出自黄帝少子禹阳后裔,以国为氏。相传黄帝少子禹阳被封在任国,其后裔以国为氏,姓任。

4、出自风姓。任,为风姓之国,实太皞氏之后,战国时灭亡,居者以国为氏。

5、历史上我国南方少数民族中有姓任的,其后代亦姓任氏。

6、元代王信之子宣,为避难改姓任,其后代亦称任氏。

任姓分布

先秦时期,任氏已播迁于今湖北、山西、陕西省境,如春秋时期孔子学生任不齐为楚国(都今湖北江陵)人;战国时魏国(都今山西夏县西北)有任章;秦国(都今陕西咸阳)有力士任鄙。据《史记。南越列传》载,秦始皇时置南海郡,治所在番禺县(今广东广州市),有南海尉任嚣,所以秦代已有任氏徙居今广东。任氏在汉代已分布于今四川、河南的许多地方,同时,今江苏、浙江、甘肃等省已有任姓居民。三国以后,任氏分布更为广泛,如西晋任旭为章安人(今浙江临海),东晋任延皓为平州人(今山西太原),南朝陈任忠为汝阴人(今安徽阜阳),唐朝任迪简为万年人(今陕西西安),任涛为高安人(今属山西)。南宋有绍兴进士任文荐,为闽县人(今福建福州市),这说明至迟在宋代已有任氏迁闽。大约自清代开始,闽、粤任氏有徙居海外者,如新加坡现有任姓华人,并建立有宗亲组织。

郡望堂号

堂号:

"水薤堂":东汉时候任棠有奇节,不肯做官,隐居教授。太守廖参去访问他,他一句话不说,只拔了一颗薤,端了一杯清水放在桌上,自己抱着小孙子坐在门下。太守明白了他的意思:"一杯水是要我太守为官必须一清如水;拔一颗大薤世告诉我要为人民办好事,必须把财大势大的土豪拔除;抱着幼孙当户,是要我留心照抚孤儿。"

郡望:

乐安郡:东汉永元七年(95年)改千乘郡置国,治所在临济(今山东省高清县高苑镇西北)。三国魏改为郡,移治高苑(今山东博兴),南朝移治千乘(今山东广饶),隋初废。

东安县:今浙江富春县。

任姓家谱

江苏:任氏南渡后分支汇集族谱八卷、任氏大宗谱续修如皋支系十二卷、无锡梁溪任氏宗谱二十卷、宜兴任氏家谱十六卷、荆溪任氏家乘十二卷、任氏宗谱十六卷

浙江:萧山任氏家乘二十卷、萧山任氏家乘十六卷、萧山埭湖任氏宗谱十卷首一卷、姚江任氏宗谱十二卷

湖南:任氏族谱、任氏家谱九十九卷首一卷末一卷 四川:任氏族谱一卷、任氏宗谱六卷

贵州任氏宗谱一卷、任氏家谱、东洲任氏宗谱不分卷、高演任氏宗谱

历史名人

任 昉:南朝梁著名文学家,仕宋、齐、梁三代。当时以表、奏、书、启诸体散文擅名,而沈约以诗著称,时人号曰"任笔沈诗"。藏书多至万余卷,与沈约、王僧儒并称为三大藏书家。

任仁发:元朝水利家、画家。他曾主持修吴淞江、大都通惠河、青浦、练湖和海堤工程。善画马,其鞍马与赵孟頫齐名。著名的《二马图》是他的代表之作。

任化邦:清末捻军起义首领,太平天国封为鲁王。1865年在山东击毙僧格林沁,1866年粉碎曾国藩防河围剿计划,屡败湘、淮清军。

任 熊:清代著名画家,工书善画,长于人物。他继承陈洪绶的传统,造形古硬,敷彩鲜艳,富有装饰意趣。曾画《大梅山房诗意图册》120幅,是他生平的代表作。

任(Rén)姓源出:

1、出自姬姓,为黄帝少子禹阳的后代,以国名为氏。据《唐书·宰相世系表》及《左传正义》所载,任氏是5000年前黄帝赐封的12个基本姓氏之一,是一个十分古老而又具有光荣传统的姓氏。据《姓纂》的记载:“黄帝二十五子,十二人以德为姓,一为任氏,六代至奚仲,封薛,魏有任座,秦有任鄙。”那位任姓的始祖,据考证是黄帝少子禹(禺)阳被封在任国,其后裔以国为氏。周朝时的谢、章、薛、舒、吕、祝、终、泉、毕、过等10个姓氏,都是任姓后裔的封国,最初就是由任姓分支出来的。又据《左传》上有一句话说:“不敢与诸任齿”,其中所谓的“诸任”,指的就是这10个姓氏,可见得当时这10个姓氏与任姓的密切关系。

2、出自远古妊姓衍传,与女性妊娠有关,可认为是母系氏族社会产生的古姓之一。人之所以得生,在于母亲妊娠,因生得姓。从母从女,为妊姓,后传为任姓。据《康熙字典》指出:“太任,文王之母”;又据《汉书》的《班婕妤传》上,也有赞美太任之辞说:“美皇英之女虞兮,荣任姒之母周。”这位周文王的母亲太任之为上古任氏之女,显而易见。

3、出自风姓,为太昊氏之后,以国名为氏。据《通志·氏族略》所载,任,为风姓之国,实太昊氏之后,故都任城(在今山东省济宁一带),太昊就是上古的伏羲氏。任国在战国时灭亡,其后代子孙遂以国名为姓,称为任氏。

4、出自其他改姓而来。如元代王倍子之宣,为避难改姓任,其后代亦称任姓。

5、据《魏书》所载,巴(即板木盾族)夷帅有任姓。

6、另外古代少数民族如西夏、明代哈尼族有任姓。

7、今瑶、回、满、蒙、土家、羌、水等族均有此姓。

得姓始祖:任不齐。春秋时期楚国人,孔子七十二贤弟子之一,被唐朝皇帝追封为任城伯,宋朝天子加封为当阳侯。相传黄帝有二十五子,其得姓者十四人,为十二姓:姬、酉、祁、己、滕、箴、任、苟、僖、姞、儇、依。其中被赐以任姓者,其后裔就以任为姓。然而,也许是由于这个姓氏的历史实在太久远了,所以历来对于任姓的姓源,也有好几种不同的考证。譬如,《唐书宰相世系表》上说:“黄帝少子禹阳,受封于任,以国为氏”;《通志氏族略》则说:“任,为风姓之国,实太昊之后,今济州任城即其地”。任姓的所出,真是众说纷纭。因任姓起源甚早,且均属传说,莫衷一是的情形,实际上可以归纳为两大类。一为源自黄帝,一为源自更古远的伏羲氏。那么,究竟哪一种说法才是正确的呢?关于这个问题,在《辞海》所提供的答案是这样的:“任姓之任,与任国之任,子孙皆以任为氏。”以上关于任姓姓源的考据,全部都是正确的。也就是说,数千年来的任姓,有黄帝的后裔,也有伏羲的后裔,他们有的是因被赐姓而得姓,有的是以国为氏。归根究底,所获的结论是:“任姓是一个源远流长的古姓。”但在习惯上,人们把历史上第一个任氏大名人任不齐作为其得姓始祖。

迁徙分布

任姓尽管得姓很早,但在发展中由于一直深埋不显,所以其早期历史一直很难让人知其详。上述各支任姓中,影响最大者是出自黄帝之后的一支。据某些任姓家谱记载,黄帝之子禺阳在得姓以后,六传至奚仲,再封于薛(今山东省滕县南)。春秋战国时,魏国有任座,秦国有任鄙,他们都是禺阳的后代,楚国有任不齐。可见在先秦时期,任姓已播迁于今湖北、山西、陕西等境。同时,还可以判定任姓早期是以山东为其繁衍中心的,故任姓有以“乐安”为其堂号,其后遂成为当地一大郡望。另据《史记·南越列传》所载,南海尉任嚣曾矫诏使赵佗立国,这说明秦代已有任姓徙广东。至汉时,任姓已散居于我国北方的山东、山西、河南、陕西一带,南方则居四川、江苏、广东等地。可见,任姓在汉之前即已南迁。汉时有世居沛地(今江苏省徐州)之任敖,其后有子孙迁陕西渭南。魏晋南北朝之际,军阀混战,夷族入侵,中原成为兵家必争之地,任姓族人为避战乱,开始大举南迁至今江苏、安徽、浙江、湖北等地。并有任姓人迁入福建。唐时,社会稳定,政治清明,使留居河南、山东的任姓又兴旺起来。南宋末期赵姓末代皇帝四处逃亡,元蒙古骑兵南下,使任姓逃难于我国南方各地。元末明初,旱涝蝗疫施虐,农民起义军四起,造成中原、江南人口锐减,任姓作为洪洞大槐树迁民姓氏之一,被分别迁于山东、河南、河北、江苏、陕西等地。大约自清代开始,闽、粤任姓有徙居海外者,如新加坡现有任姓华人,并建立有宗亲组织。如今,任姓已广布全国各地,尤以河南、山东多此姓,两省任姓约占全国任姓人口的百分之二十五。任姓是当今中国姓氏排行第五十九位的大姓。人口较多,约占全国的百分之零点三七。

郡望堂号

1、郡望

乐安郡:汉为千乘郡。东汉时治所在临济(今山东省高青县高苑镇西北),三国时移治高苑(今山东博兴西南)。南朝宋始置乐安郡,隋置棣州,唐改乐安郡,故址在今山东省惠民县南七十里,下辖广饶、惠民、高青等县。

东安县:春秋战国时期先后属吴、越、楚。公元前333年,楚以此为春申君之封邑,始建菰城县,南浔辖域隶属菰城县。秦灭六国后,分天下为三十六郡,置会稽郡,下设乌程、由拳等县,今区境属乌程县。西晋太康三年(282年),分乌程县东乡置东迁县,县治在今旧馆。南朝宋元徽四年,东迁县改为东安县(治所在今浙江富春县),次年仍复名为东迁县。隋开皇九年东迁县并入乌程县。宋太平兴国7年,分乌程县东南15乡置归安县。民国元年(1912年),乌程、归安合并为吴兴县,今南浔辖域隶属吴兴县。

2、堂号

水薤堂:东汉时候任棠有奇节,不肯做官,隐居教授。太守廖参去访问他,他一句话不说,只拔了一颗薤,端了一杯清水放在桌上,自己抱着小孙子坐在门下。太守明白了他的意思:“一杯水是要我太守为官必须一清如水;拔一颗大薤世告诉我要为人民办好事,必须把财大势大的土豪拔除;抱着幼孙当户,是要我留心照抚孤儿。”

此外,任姓的主要堂号还有:“玉知堂”、“叙伦堂”、“吏部堂”、“乐安堂”等。

宗族特征

1、任姓是一个源远流长的古姓。任姓来源虽众,但数千年来中国的任姓,其来源主要可归纳为两种。一为源自黄帝。具体可直接追溯到黄帝的少子禹阳,跟《元和姓纂》的说法唯一不同的地方,是“以国为氏”与“黄帝赐姓”但究其实质,都是黄帝的亲骨肉。二为源自更古远的伏羲氏,虽血缘不同,却说明任姓由来已久。

2、任姓字行辈份排列有序。如1929年任守正修《任氏族谱》,江苏如皋任姓一支字行为:“允远士大中,万正吉顺太”。

求所有任姓分支

  中华姓氏 任姓来源及排名  2007年04月25日全国户籍人口统计结果:任姓在我国姓氏排名第49位。  姓氏起源:  一、源于妊姓,出自...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