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械库所在地点因历史上明代楚昭王谁在此筑台遥望帝京而得名
朱桢。朱元璋当皇帝后,于洪武三年(1370年)封第六子朱桢为楚王。洪武十四年(1381年)朱桢就藩武昌,在梅亭山树立分封楚王的御制碑文,并建“封建亭”。朱桢不忘父皇之恩,常在此遥望帝京,故又建“楚望台”。从此,梅亭山一带被称为楚望台,是明清两代武昌较为著名的风景名胜之地。清末湖北新军在此设军械库。
1、忠孝文化之地。楚望台位于武昌梅家山,今起义门左侧山冈。元朝末年,朱元璋进军武昌,曾驻跸梅亭山,在此闻报得第六子,高兴地说:“子长,以楚封之”。朱元璋当皇帝后,于洪武三年(1370年)封第六子朱桢为楚王。洪武十四年(1381年)朱桢就藩武昌,在梅亭山树立分封楚王的御制碑文,并建“封建亭”。朱桢不忘父皇之恩,常在此遥望帝京,故又建“楚望台”。从此, 起义街清真寺梅亭山一带被称为楚望台,是明清两代武昌较为著名的风景名胜之地。目前,这里已经按照历史资料,原样恢复了楚望台的楚望亭和风雨长廊,成为武汉市独一无二的“忠孝文化之地”。
2、体验革命雄风。辛亥革命胜利100周年了,这里也作为革命圣地而备受推崇,体验当年革命场景:首义烽火雕塑、辛亥革命碑林……都历历在目,非常值得体会。
3、登高望远之所。这里目前仍然是武昌的一处高地,也是具有登高望远的重大价值。站在这里,远处的山水悠然。
武汉,简称“汉”,现为湖北省省会,华中地区最大都市及中心城市,中国长江中下游特大城市。世界第三大河长江及其最长支流汉江横贯市区,将武汉一分为三,形成了武昌、汉口、汉阳三镇隔江鼎立的格局,唐朝诗人李白在此写下“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因此武汉自古又称“江城”。武汉是长江中下游地区重要的产业城市和经济中心,中国重要的文化教育中心之一,也是中国重要的交通枢纽。
武汉的考古可上溯到距今六千年的新石器时代。汉口古有夏汭、鄂渚之名。黄陂区境内的盘龙城遗址是距今约3500年前的商朝方国宫城,是现今发现且保存最完整的商代古城。古语云“水北为阳,山南为阳”,古时汉阳在汉水之北,龟山之南,故名汉阳。汉阳及武昌皆有1800年历史,而汉口在明代以前,不过是紧连汉阳的荒洲。
元世祖至元十八年(1281年)武昌成为湖广行省的省治,武汉首次成为省级行政单位的治所。元代诗人余阙在诗中曾把武昌、汉阳称为“双城”。元末时红巾军领袖徐寿辉曾将其天完政权国都迁至汉阳。
朱元璋攻克武昌时,第六子朱桢出生,后朱桢被明太祖分封到武昌做楚王,武昌因此得到扩建,成为南方最大的城池之一。在此后274年中,朱桢及历代楚王皆在龙泉山(今江夏区)为修建陵地,使龙泉山形成了有“三龟九寝十二景”之称的古建筑群。明成化十年(1474年)汉江改道从龟山北麓入江,汉口方才脱离汉阳独立发展,嘉靖年间在汉江新河道北岸形成汉口镇,来自各地的商贾纷纷前来经营,当时汉口货物山积,居民填溢,商贾辐辏,成为全国性水陆交通枢纽和中国内河最大的港口。明末汉口与朱仙镇、景德镇、佛山镇同称天下“四大名镇”,故有“货到汉口活”一说,汉口与北京、苏州和佛山并列,称为“天下四聚”,有“十里帆樯依市立,万家灯火彻夜明”(吴琪诗)状其景,享有“楚中第一繁盛处”美誉。明崇侦八年(1635年)汉阳府通判袁瑁在汉口修筑了一条长堤。
1852年,太平军相继占领汉阳和汉口。次年攻克武昌城,为太平军攻占的首座省城。
1858年,《天津条约》增辟11个通商口岸,包括汉口。1861年3月,汉口正式开埠。在老汉口镇的下游沿岸先后开辟了英、德、俄、法、日五国租界,汉口由传统商业市镇向近代都会转型。成为长江沿岸最早的三个通商口岸(镇江、九江、汉口)之一。汉口的对外贸易几乎可以与上海并驾齐驱。
1864年,为防捻军南下,修筑汉口城堡,上起硚口,下到一元路,称作后城。
1889年,张之洞担任湖广总督。在其主政期间,大力推行洋务运动,特别是兴建汉阳铁厂、湖北枪炮厂,刺激了武汉近代工业兴起和城市商品经济的发展。张之洞在鄂期间,主持修建了卢汉铁路,兴办教育,创建了两湖书院等新式学堂。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于武昌,打响辛亥革命的首役。10月11日,起义军宣布建立湖北军政府,脱离清朝,定国号中华民国,武汉此时成为中国的革命中心。10月18日,革命军和清军在汉口、汉阳爆发阳夏战争。11月30日,清军败退,火焚汉口街市四天。
1912年,改江夏县为武昌县,废汉阳府留汉阳县,改夏口厅为夏口县。以武昌为湖北省省会,同年孙中山来汉,给予“武汉一呼,天下响应”和“民国开创,武汉实为首功”的评价。
1918年,美国《竖琴》杂志刊载了魏尔·瓦尔特的文章《中国的芝加哥》。该文赞道:“汉口在全国商品市场上所处的地位,可与芝加哥在美国的地位媲美”。
1922年,江岸火车站为京汉铁路大罢工总指挥部,2月7日二七大罢工遭残酷镇 压,全国工人运动转入低潮。
1926年10月,北伐军攻占武汉三镇,划武昌县城区为武昌市作为湖北省会,改夏口县为‘汉口特别市,直属于国民政府,并辖汉阳县城。
1927年元旦,国民政府自广州迁都武汉。1月5日,数十万群众冲击了汉口英租界,2月19日,国民政府正式收回该租界。4月18日,武汉市政府成立,武昌市与汉口特别市(含汉阳县城)合并为‘京兆区’作为首都,成立武汉特别市。故武汉建市历史仅80余年。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发生后,中国***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于武汉召开。7月15日,汪精卫在武汉发动七一五反革命政变,8月7日中国***八七会议在汉口召开,决定中国***今后将采取武装暴动的方式来反对国民党反动派统治。
1931年夏,长江中游发生特大洪水,武汉市区被淹达百日之久,仅市区就死亡3619人。
1938年6月至10月间,中日双方投入百万兵力,进行长达数月的武汉会战。10月25日,武汉沦陷。
1949年5月15日,国民党华中军政长官公署长官白崇禧乘飞机逃离武汉。16日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进入汉口市区,次日进入武昌市区和汉阳县,武汉三镇解放。22日中共成立武汉市军事管制委员会。24日武汉市人民政府成立,次日中共武汉市委员会成立,暂由中央直辖,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上设立的首个直 武汉人民抗洪纪念碑辖市。 武汉国民政府旧址 革命先行者—孙中山立像
自1992年5月国家批准武汉市为沿江对外开放城市以来,武汉一直是外商投资中西部的热点地区。加入“WTO”后,武汉坚持“开放先导”战略,大力推进环境创新,投资环境日益改善。武汉相继建成了武汉天河机场、机场高速公路、长江二桥、长江三桥、百万门程控电话、水厂、电厂、污水处理系统等一批重大枢纽性、功能性基础设施,极大地提升了城市综合服务功能。另一方面,从转变政府职能入手,对外来企业实行“一条龙”联合办公制度、市长对话会制度、受理投诉制度、投资环境责任制度等等。截止2002年底,全市实际利用外资15.76亿美元,其中外商直接投资8.63亿美元。全市累计批准“三资”企业4080家。截至2011年底,世界500强(跨国公司)已有84家在汉投资,包括美国的百威、联合技术、法国的雪铁龙,德国的巴斯夫、西马克、麦德龙,日本的川崎重工、美能达、NEC、三井物产,荷兰的菲利浦,英国的BOC、皮尔金顿,韩国的现代、锦湖等,另有300多家跨国公司在汉设立了办事处,其中地区性、区域性总部达到110家。大量外资的投入,有力地促进了武汉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产业结构的调整,改变了城市面貌和城市功能。
大明风华楚王是朱元璋第六个儿子楚王朱桢的儿子,世袭他父亲楚王的爵位,也当了楚王,在汉王朱高煦和赵王朱高燧起兵造反时,拉拢楚王,结果楚王没有听从赵王朱高燧而他跟随了汉宣帝朱瞻基,做了一个非常明智的选择,只有跟随皇帝才是正路。
2021年12月31日,明楚王墓文化遗址公园正式开园。有着600多年 历史 的明楚王墓,系首批湖北省文化遗址公园之一。
明楚王墓群位于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龙泉山风景区,为明代楚系藩王的茔域。这里聚集了八代九王陵寝,贯穿明代 历史 始末,为现存最完整的明藩王墓群之一,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让展馆成为遗址生动的“注脚”
明楚王墓纳入首批湖北省文化遗址公园,标志着遗址的保护利用进入新时代。2021年7月,第一代楚系藩王昭王朱桢茔园(以下简称昭园)启动整理、修复、陈列等全面展示工程,历时五个多月,昭园得以崭新呈现。
此项展示工程,首先是对昭园内园大殿的基本陈列《明楚昭王墓出土文物展》进行升级改造。全新亮相的展厅,由原来35136平方米扩大至5616平方米,展陈主题较好展示明代楚系藩王的生平、墓群特点,呈现考古发掘成果。
项目设计方负责人介绍,此次展馆设计,重点提炼了王陵地域特色元素,将展馆整体布局与古建筑装饰相呼应,同时充分运用声、光、电、影像等 科技 手段,将展馆打造成遗址最生动的“注脚”,让600多年前的 历史 直观地呈现在观众面前。
首次展示600年前排水系统
据介绍,2018年,明楚王墓考古工作站、龙泉山明楚王墓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申报创建领导小组相继成立,开启楚王墓保护展示新时代。近年来,在国家文物局、省文化和 旅游 厅及各方大力支持下,明楚王墓国家遗址公园申报创建取得明显成效。此次作为首批湖北省文化遗址公园开放,意味着明楚王墓的保护展示迈上新台阶。
此次展示工程,还包括对昭园环境及建筑整理、修复和展示。如,还原神道形制;将包括祾恩殿、东西配殿、龟碑亭等在内的昭园建筑群,按明代规制重新彩绘粉;开放后山区域,扩大游览范围等。据了解,正式开园的昭园,总面积约160余亩。
明楚王墓国家遗址公园申报创建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郭斌介绍,此次提升改造,体现了以人文本。如,首次开放北墙垣排水孔,让观众更直观地感受昭园排水系统的科学性。在祾恩门加设参观木栈道,既保护文物,又方便游客行走。增设环外墙垣步道和后山步道,步道沿昭园地宫后山蜿蜒起伏,曲径通幽,让游客近距离感受垣墙的古朴与坚韧,了解古人智慧。
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深入挖掘明楚王墓 历史 价值和时代精神,同时在硬件、接待能力和服务水平上下狠功、做细活,以更加积极、开放和有为的姿态迎接公众。
微信里点“发现”,扫一下
二维码便可将本文分享至朋友圈。
武汉是中国建成史最为悠久的特大城市之一,武汉的考古可上溯距今六千年的新石器时代。汉口古有夏汭、鄂渚之名。黄陂区境内的盘龙城遗址是距今约3500年前的商朝方国宫城,是现今发现且保存最完整的商代古城。古语云“水北为阳,山南为阳”,古时汉阳在汉水之北,龟山之南,故名汉阳。汉阳及武昌皆有1800年历史,而汉口在明代以前,不过是紧连汉阳的荒洲。 东周时,武汉一带便是楚国的军事和经济要地。西汉时汉阳归属沙羡县。而武汉城区最早城池是建于东汉末年于今汉阳的却月城、鲁山城,和今武昌的夏口城。东汉末年,军阀刘表派黄祖为江夏太守,将郡治设于汉阳龟山的却月城中。三国初,孙权为了与刘备争夺荆州,于221年把都城从建业(今南京)迁至鄂县(今鄂州),更名为武昌,取“以武治国而昌”之意。223年,孙权在今武昌蛇山修筑夏口城,并在城内黄鹄矶处修筑了望楼,取名黄鹤楼。苏轼在《前赤壁赋》中说的“西望夏口,东望武昌”中的夏口就是指武汉(古武昌即今鄂州)。南朝时,夏口扩建为郢州,作为郢州的治所。 唐武德四年(621年)于龟山南筑城设汉津县。隋大业二年(606年)改汉津县为汉阳县,汉阳名称由此而始,另设江夏县管理武昌。唐时江夏(武昌)和汉阳分别升为鄂州和沔州的州治,成为长江流域商业重镇和东南贡赋转运中心。现今在马房山和岳家咀出土的灰陶四神砖及灰陶十二生肖俑等皆为唐朝墓葬。自唐以来汉阳特别是鹦鹉洲一带是长江中游商船集散的中心,有"东南巨镇"之誉。唐宝历年间,名臣牛僧孺任鄂州刺史,治鄂达六年,曾扩建江夏城(今武昌)。两宋时武昌属鄂州,汉阳汉口属汉阳军,南宋抗金将领岳飞驻防鄂州(武昌)达八年,在此兴师北伐。宋代武汉制瓷业发达,于江夏区梁子湖发现宋瓷窑群百余多座。南宋诗人陆游经过武昌时,写下“市邑雄富,列肆繁错,城外南市亦数里,虽钱塘、建康不能过,隐然一大都会也”来描写武昌的繁华。
元明清时期
元世祖至元十八年(1281年)武昌成为湖广行省的省治,武汉首次成为省级行政单位的治所。元代诗人余阙在诗中曾把武昌、汉阳称为“双城”。元末时红巾军领袖徐寿辉曾将其天完政权国都迁至汉阳。 朱元璋攻克武昌时,第六子朱桢出生,后朱桢被明太祖分封到武昌做楚王,武昌因此得到扩建,成为南方最大的城池之一。在此后274年中,朱桢及历代楚王皆在龙泉山(今江夏区)为修建陵地,使龙泉山形成了有“三龟九寝十二景”之称的古建筑群。明成化十年(1474年)汉江改道从龟山北麓入江,汉口方才脱离汉阳独立发展,嘉靖年间在汉江新河道北岸形成汉口镇,来自各地的商贾纷纷前来经营,当时汉口货物山积,居民填溢,商贾辐辏,成为全国性水陆交通枢纽和中国内河最大的港口。明末汉口与朱仙镇、景德镇、佛山镇同称天下“四大名镇”,故有“货到汉口活”一说,有“十里帆樯依市立,万家灯火彻夜明”(吴琪诗)状其景,享有“楚中第一繁盛处”美誉。明崇侦八年(1635年)汉阳府通判袁瑁在汉口修筑了一条长堤(西起硚口-汉正街,东迄堤口-四官殿,即今长堤街),长堤以内即汉口早期镇区。明崇祯十六年(1643年)春,张献忠破武昌城,火焚楚王府。 清乾隆年间,汉口仅“盐务一事,亦足甲于天下”。清嘉庆年间,汉口居民已达三万七千户,计十三万人,但汉口任然隶于汉阳县,故当时“武汉”任指武昌、汉阳双城。清道光二年(1822年)范锴所著《汉口丛谈》中“遂陷武汉等郡”一句,即指武昌、汉阳两府。咸丰年间,湖北巡抚胡林翼首次在奏函中使用“武汉”两字,如“武汉为荆襄咽喉”、“若使武汉克复”、“武汉两城对峙”等等,也是指武昌、汉阳(包括汉口)两地
明洪武初年,明朝出于稳定贵州,继而征服云南的大一统战略需要,于是从靖州往西向贵州“苗疆”实行武力推进政策,今黎平等侗族地区于是成为首当其冲的前线阵地。然而,由于执行镇抚任务的官兵肆意剥削、蹂躏当地少数民族,于是洪武十一年六月(13787),因无法忍受朝廷的武力征服与压迫,吴勉率领当地侗、苗等少数民族发动武装起义。义军由上黄出发,先后攻下五开洞附近的各处村寨,然后占领黎平,势如破竹,甚至直捣湖南靖州、零溪等地,击败靖州守兵,并杀死靖州卫指挥使过兴父子。过兴战死后,明朝复命辰州卫指挥杨仲名前往镇压。同年十一月(137811),明军击败义军。吴勉遂率领义军残部退往天府洞(今黎平茅贡)一带的丛林中休整,继续与政府军对抗。明军也鉴于大势已定,且叛首吴勉已经远遁,同时迫于兵力不足而罢兵。
洪武十八年四月(13856),思州诸洞叛乱,吴勉于是借机再次举起反明大旗,自称“铲平王”,并将义军队伍发展到20万,席卷“八洞”,一度占领今湘、黔、桂三省交界的广大地区。明太祖闻后极为恼火,立即命令楚王朱桢挂帅,以信国公汤和为征虏将军,江夏侯周德兴为副将,发兵30万大军压境。汤和到达靖州后先礼后兵,派人前往黎平招降吴勉,但被吴勉严词拒绝。招降失败后,明军以靖州为基地,步步为营,向黎平推进,在诸洞派兵分屯立栅,降服土司,与土著杂耕,从内部逐渐瓦解义军。吴勉在孤立无援的情况下,带领余部回到上黄继续作战。洪武十八年十月(138511),明军进攻上黄义军总部,诱擒吴勉及其子吴禄,械送京师(南京)处死。
至此,长达八年之久的吴勉起义最终被彻底镇压。吴勉起义虽然失败了,但他的英雄事迹却被侗族人民世世代代传颂,至今仍然流传于当地人民的传说中。此外,在这次征战中,楚王朱祯的爱妃因水土不服病死铜鼓城(今锦屏县铜鼓镇),香陨苗疆。信国公、征虏将军汤和的第五个儿子、左军都督同知、副将军汤醴战死沙场。随后楚王朱祯还朝,汤和领兵戍守黎平,设五开卫,置黎平、中潮等内外十六所、黄团等八驿、高屯等380屯堡,驻军33460名。
明朝政府五开地区的战争虽然直接导致“居民死于锋刃者十七、八”,大量人口死亡,汉文明的输入也在文化上对当地少数民族产生了强烈的冲击,但是,此后随着汉族屯田军民的大量到来,经过不断移民、屯田和发展,客观上又当地土地资源的开发提供了有力的条件,为日后黎平地区的民族融合以及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
明朝有九位楚王。
1、明朝第一任楚昭王:朱桢,1370年-1424年在位。
2、明朝第二任楚庄王:朱孟烷,1424年-1439年在位。
3、明朝第三任楚宪王:朱季堄,1440年-1443年在位。
4、明朝第四任楚康王:朱季埱,1444年-1462年在位。
5、明朝第五任楚靖王:朱均𨱂, 1465年-1510年在位。
6、明朝第六任楚端王:朱荣㳦,1512年-1534年在位。
7、明朝第七任楚愍王:朱显榕,1536年-1545年在位。
8、第八任楚恭王:朱英𤈷,1551年-1571年在位。
9、第九任楚定王:朱华奎,1580年-1643年在位。
—楚王(明朝)
军械库所在地点因历史上明代楚昭王谁在此筑台遥望帝京而得名
本文2023-09-22 14:26:44发表“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lezaizhuan.com/article/672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