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籍总目的编纂特点
《中国古籍总目》作为反映中国古籍流传与存藏状况的最全面、最重要的成果,其编纂特点如下: 一、完成了迄今最大规模的调查与著录,第一次将中国古籍书目著录为约二十万种。历来称誉中国古籍“浩如姻海”、“汗牛充栋”,但“海”和“栋”究竟有多大?八万种、十万种、十五万种,众说纷纭。十九世纪以来,随着中国社会转型及图书馆事业的发展,历代流传的典籍,渐次由私人收藏转为公共收藏。二十世纪中叶以后,绝大部分的存世中国古籍,已成为国家及各地公共图书馆、高校及科研机构等图书馆的馆藏。参与《中国古籍总目》编纂的国内各大图书馆,所收藏古籍已涵盖现存古籍百分之九十以上品种,编纂中又吸收图书馆历年编纂的丛书、方志、家谱等联合目录成果,所录古籍收藏机构已逾干家,可以说参与“总目”编纂工作的同行经过十几年的努力,对现存中国古籍,完成了迄今最大规模的调查与著录,今天可以给出约二十万种的统计数字,这是这次编纂工作的最大贡献。 二、著录了港澳台地区及日本、韩国、北美、西欧等地图书馆收藏的中国古籍稀见品种。现存中国古籍的总目录,理应反映全球收藏的中国古籍信息,限于人力物力,此项工作目前尚处于起步阶段。《中国古籍总目》已利用知见的港澳台地区及日本、韩国、北美、西欧等地图书馆古籍收藏目录,采录大陆图书馆未见著录的古籍品种,并为稀见品种增补了海外收藏机构名称。 三、著录了现存中国古籍的主要版本。中国古代典籍的撰着与流传,经历了漫长的过程。宋元以来,历代典籍屡经写抄刊刻、汇编选辑,版本极为复杂,人称书囊无底,难以穷尽。《中国古籍总目》的版本著录,不仅包括历代公私写抄、刻印、排印、影印之本,又综录佛道二藏,旁搜秘本僻书,兼及批校题跋,囊括所有版本类型。至如丛刻单刻、汇印选印、增刊补版、抄配补本等版本特征,形式多样,著录歧异,整合归并,多费斟酌。《中国古籍总目》对于所著录古籍的版本描述,已具初步清理之功。 四、依据传统的四部分类法并有所突破。《中国古籍总目》沿用四部分类法类分古籍,并参酌《中国丛书综录》、《中国古籍善本书目》等增损类目,部居类分,有条不紊。如照应现代图书馆编目及庋藏实际,将“汇编丛书”单列为“丛书部”,与经史子集四部并列,形成五部分类,《中国丛书综录》收录的“类编丛书”,则分归四部之首。又如明清以来方志、家族谱编纂兴盛,清季新学流行,相关译着及著述繁多,遂因书设类,特于史部增设“方志类”、“谱牒类”,子部增设“新学类”,汇录相关书籍,以便读者即目求书。 五、在编纂过程中注重人才培养。文献整理与研究中,书目指导的重要作用,久已成为共识。古籍编目似易实难,人才培养须经多年历练。近代以来,图书馆界曾涌现大量古籍编目专家,为历次全国性古籍联合目录编纂做出重大贡献。《中国古籍总目》编纂持续多年,参与其事者多经磨练,造就了一批古籍编目骨干。然而,面对全国数千家古籍收藏机构所藏的数千万册古籍,古籍编目力量仍嫌薄弱。而古籍书目编纂是一项逐步积累、不断完善的事业,书目收罗的完备与著录信息的精准,前修未密,后出转精,校核修订,迄无止境。《中国古籍总目》的编纂完成,不仅为古籍整理与研究者提供了前所未有的书目工具,在编纂过程中,又为古籍编目队伍培养了后继人材,其中所积累的经验,有深远的意义。 六、吸收了古代文献研究的最新成果。《中国古籍总目》初稿完成,编委会即分邀各学科专家学者参与审稿。参与审稿的数十位专家学者,来自文学、史学、哲学、宗教、军事、地理、医学、科技、艺术、出版等领域,遴选及于台湾及海外。各科专家学有专长,熟精文献,认真审阅,悉心校核,拾遗补缺,多所匡正,及时反映了古代文献研究的新成果,由此提高了《中国古籍总目》的编纂质量,促进了学术界与图书馆界之间的交流。
四川省图书馆 是全省的总书库,馆藏丰富独特,拥有460万册藏书。最具特色的部分有:隋唐时代的手写经卷、宋元明清著名文人重要诗词集、历代四川珍贵地方志书、中国古代医学典籍、近代文化名人手稿、民国暨抗战时期文献等,共计70余万册。建国以后,四川省图书馆分别以呈缴本、选购、国内外交换、捐赠与调拨、复制等手段,逐步建立了以大型综合性、研究性人文学科为基础的核心文献体系。
资源导向
1、中文古籍线装书:650000册。其中善本5000种60000种,属国家级品995种。另有2000种50000册地方志。
2、中国家谱:共约520种近5000册。其中涉及20个省市、122个姓氏。
3、旧平装图书:已编目的有130000册。
4、近现代报纸:共有400种。
5、近现代杂志:
已编目的有8700种87000册,1949年10月前出版的各类杂志共约8700种87000册。
其中最具特色的一类文学类期刊如《笔阵》等,画报类刊物如《通俗画报》等、社会科学类期刊如《社会科学学报(成都)》等。
6、地图:共约320种373幅
1梁思顺 (1893~1966)
诗词研究专家
梁启超长女。外交官周希哲夫人,中央文史馆馆员。生于广东新会,毕业于日本女子师范学校。她自幼受到父亲的熏陶和教育,爱好诗词和音乐。梁启超在世的时候,思顺长期担任父亲的助手,并尽心照顾自己的弟弟妹妹,深受梁启超的喜爱。在梁启超流亡日本期间,她曾担任梁启超的日语翻译。梁启超逝世后,她精心保存了父亲的许多信件,后来成为《梁启超年谱长编》的重要素材。
她操守高洁,在1938年丈夫周希哲去世后,她独自抚养4个孩子,虽然生活十分困难,但她却坚决不肯为日本人做事;抗战胜利以后,她又拒当“国大”代表,并向解放区捐赠衣物。她热心社会公益事业,曾参加北京女青年防痨协会。
新中国成立后,已过花甲之年还积极参加各种社会活动,曾任北京市东城区政协委员。
编有《艺蘅馆词选》,此书1908年初版,后多次再版,是研究梁启超学术思想的重要参考资料。
2梁思永(1904-11-13~1954-04-02)
中国现代考古学家,梁启超次子,近代田野考古学的奠基人之一,广东新会人。早年在哈佛大学研究院学考古学和人类学,回国后在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工作。先后负责发掘黑龙江昂昂溪细石器文化遗址、河南安阳小屯殷墟、候家庄西北冈殷王陵、高楼庄后冈小屯、龙山与仰韶三叠层、山东历城龙山镇城子崖龙山文化遗址等,考定了仰韶、龙山和商文化的相对年代关系。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副所长,著作已汇编成《梁思永考古论文集》。
3梁思忠(1907~1932):
梁思忠从日本回国后不久又到了美国,先后在弗吉尼亚陆军学院和西点军校学习。20世纪30年代初毕业回国,加入了国民革命军。入伍后,由于留学资历和杰出才干,他很快升任国民革命军第十九路军炮兵上校。在1932年的淞沪抗战中,梁思忠表现相当出色。可惜此后不久,年仅25岁的他却因患腹膜炎服错了药、贻误了治疗时机而去世。他还是梁启超的第三个孩子。
4梁思庄(1908~1986)
著名的图书馆学家,1925年,遵照父亲梁启超的嘱咐,梁思庄被大姐梁思顺带到加拿大读书,先是在渥太华中学学习,中学毕业后考入麦基尔大学攻读文学。1930年,她获得了麦基尔大学的文学学士学位。次年,她又到美国的哥伦比亚大学图书馆学院学习,并获得图书馆学士学位。1931年学成归国后,她立即投身于我国的图书馆事业,先后在北平图书馆、燕京大学图书馆、广州中山图书馆从事西文编目工作。1936年,梁思庄重返燕京大学,在燕京大学图书馆任西文编目组长、主任。1943年—1946年,她在因战争而南迁的成都燕京大学任图书馆主任。1946年,燕京大学迁回北京后,她继续担任图书馆西文编目组组长,后任图书馆副主任。1952年,原燕京大学院系调整后,梁思庄任北京大学图书馆副馆长。
她精通英、法、德、俄等语言,对各种西文工具书和书刊资料十分熟悉;她擅长西文图书的分类编目,被公认为我国图书馆西文编目方面首屈一指的专家;她奠定了燕京大学图书馆和北京大学图书馆西文图书编目的基础,并且在目录学领域有独创;她一生致力于图书馆西文编目、参考咨询和教学工作,为我国的图书馆事业呕心沥血、默默无闻地工作了整整50年。1980年,已届古稀之年的梁思庄当选为中国图书馆学会副理事长,并代表中国图书馆学会赴菲律宾参加了国际图书馆协会联合会。1981年4月,积劳成疾的梁思庄患上了脑栓塞。此后,她因病卧床5载,于1986年5月20日去世。
5梁思达(1912~ )
著名的经济学家 ,梁启超四子。
1935年,梁思达从南开大学经济系毕业,随即考上该校的硕士研究生,并于1937年取得硕士学位。他长期从事经济学研究,抗战期间曾在重庆中国银行总管理处和中国银行长沙支行任职,1949年调北京国务院外资企业局(后改为中央工商行政管理局)秘书处,后在调研处任统计科科长,兼做内部资料的编辑工作。他曾经参加中国科学院经济所《中国近代经济史》的编写工作,并于1965年主编了《旧中国机制面粉工业统计资料》一书。他1972年退休,退休后一直住在北京。
6梁思懿(1914~1988)
社会活动家,出生于北京,是梁启超的第三女,
1933年考入燕京大学医学预备班,准备三年后进入协和医学院学医。后来,为了参加革命,她转入燕京大学历史系,并自1935年下半年开始投身于学生运动。她思想活跃,积极进步,曾任中国***的外围组织“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的大队长,是“一二·九”运动中的学生骨干,是燕大学生领袖,为“燕京三杰”之一。
她1936年加入中国***,1937年参加了平津流亡学生集训班,南下进行抗日请愿,后来被派往上海,在基督教女青年会劳工部从事女工工作。
1941年,她同丈夫一起到了美国,在美国学习美国历史, 后在芝加哥、纽约社会学院任教 。
1949年,在得知新中国即将诞生的消息后,她立即离美回国,先后任齐鲁大学女部主任、山东白求恩医学院教师、山东省妇女联合会主席,后调至北京任中国红十字会国际联络部副部长、顾问,长期从事对外友好联络工作,多次代表中国参加国际红十字会议。她还是第六届全国政协委员,
1955年2月调往北京,任中国红十字会总会国际联络部副部长、顾问。20多年来,从事对外友好联络工作,足迹遍及五大洲,是全国政协第六届委员。
1988年病逝于北京。梁思懿是中国***党员,对人热情诚恳、平易近人,关心年轻干部成长,体现了老一辈知识分子的崇高精神和品德。
7梁思宁
生于上海,是梁启超的第四女。早年曾就读于南开大学。1937年日军轰炸南开,她被迫失学。1940年,在三姐梁思懿的影响下,梁思宁投奔了新四军,在新四军123支队司令部工作,次年加入中国***。建国初期,陈毅元帅曾对建筑学家梁思成说:“当年我手下有两个特殊的兵,一个是梁启超的女儿,一个是章太炎的儿子。”陈毅元帅所说的梁启超的女儿即梁思宁。1948年,由于“左”的思潮影响,梁思宁被开除党籍,自此蒙冤35载,一直到1983年才恢复党籍。离休后,梁思宁一直住在济南某部队干休所内。卒于2001年。
8梁思礼
中科院院士、导弹控制专家
火箭系统控制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
梁思礼出生于北京,是梁启超的第五子。1941年毕业于重庆南开中学,并随三姐思懿赴美留学,在普渡大学电机工程系主修无线电,后又学了自动控制。在普渡大学期间,他仅用两年的时间就修完3年的课程,并于1945年取得了该校的学士学位。随后,他又获得了辛辛那提大学(Cincinnati)硕士(1947年)和博士学位(1949年)。1949年10月1日回国后,他被安排在邮电部电信技术研究所和通信兵部电子科学研究所从事技术工作,并参加了国务院组织的“12年科学远景规划”起草工作,负责起草我国运载火箭研制的长远规则。1956年,他调任国防部第五研究院导弹系统研究室主任。此后,他先后领导和参加了多种导弹和运载火箭的控制系统研制试验。他是我国自行设计并于1964年实验成功的第一枚地—地导弹的控制系统负责人之一,并在以后改进的型号中领导研制出具有中国特色的全惯性制导系统;他参加了1966年10月27日在我国领土上进行的震惊世界的导弹核武器试验;他还是我国向南太平洋发射的远程液体火箭和长征二号运载火箭的副总设计师、控制系统研制工作的负责人;在他的主持下,我国首次把集成电路用于弹上计算机,并首次以此进行全弹自动化测试;他还参加了1980年向太平洋发射远程火箭的飞行试验。
梁思礼1985年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1987年当选为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1993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和第八届全国政协委员,1994年当选为国际宇航联合会副主席,1996年10月获“何梁何利奖”,1997年9月荣获“中国老教授科教兴国贡献奖”。此外,他还曾获“何梁何利基金奖”,担任过航天工业总公司科技委员会副主任等职。
梁启超51岁得子梁思礼。思礼长得酷似父亲,被亲昵地称为“老白鼻”。梁启超生前曾许了个愿,60岁后不再从事社会活动,要专心致志地教育孩子,可惜他56岁便撒手人寰。梁思礼说:“父亲对我的直接影响较少,但他遗传给我一个很好的毛坯,他的爱国思想通过我的母亲及他的遗著使我一生受益。”
9梁思成
目前已知的动物种类大约有150万种。可分为无脊椎动物和脊椎动物。
科学家已经鉴别出46900多种脊椎动物。包括鲤鱼、黄鱼等鱼类动物,蛇、蜥蜴等爬行类动物,还有大家熟悉的鸟类和哺乳类动物。
科学家们还发现了大约130多万种无脊椎动物。这些动物中多数是昆虫,并且昆虫中多数是甲虫。另外,像鼻涕虫、海绵等动物都属于无脊椎动物。
1无脊椎动物中包括:原生动物、扁形动物、腔肠动物、棘皮动物、节肢动物、软体动物、环节动物、线形动物八大类。所以无脊椎动物占世界上所有动物的百分之九十以上。
2脊椎动物包括: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哺乳类五大种类。 回答者: 学无止境iewwei | 十二级 | 2011-2-14 18:38
动物学的一个分支学科。它主要研究动物的种类、种类之间的亲缘关系、动物界起源和演化等。主要根据自然界动物的形态、身体内部构造、胚胎发育的特点、生理习性、生活的地理环境等特征,进行综合研究,将特征相同或相似的动物归为一类,给它们命名,这就是动物分类学所研究的内容。 分为脊椎动物门与无脊柱动物门。
要识别成千上万种动物,给予其适当的名称,并在动物王国的“家谱”中按适当的顺序排名,这就是动物分类学家所做的种类鉴别和编目。目前,动物分类学家根据动物的各种特征(形态、细胞、遗传、生理、生化、生态和地球分布)进行分类,即自然分类法,将动物依次分为各种等级。即界、门、纲、目、科、属、种等七个主要等级。其中种是分类所用的基本单位。每一种动物,都可以给它们在这个等级序列中冠以适当的名称和位置。如棉蚜、属于动物界、节肢动物门、昆虫纲、同翅目、蚜科、蚜属、它的学名为Aphis gossypii Glover;大熊猫,属于动物界,脊椎动物门、哺乳纲、食肉目、大熊猫科、大熊猫属,它的学名为Ailuropodamelanoleuca。 在上述分类等级中,科学工作者使用时为了更精确地表达种的分类地位,还将原有的阶元进一步细分,在上述的分类阶元之间加入另外一些阶元,以满足科学工作的需要。因此,在实际工作中,一般采用的分类附元如下: 界Kingdom 门Phylum 亚门Subphylum 总纲Superclass 纲Class 亚纲Subclass 总目Superoder 目Order 亚目Suborder 总科Superfamily 科Family 亚科Subfamily 属Genus 亚属Subgenus 种Species 亚种Subspecies 在动物界之下,共42个门如下: 1 原生动物门 全都是单细胞动物,是最原始的动物,其中我们熟悉的有眼虫、草履虫 2 菱形虫门 结构简单的内寄生动物,有记录的种类不多 3 直泳虫门 与菱形虫类似的动物 4 多孔动物门 又称海绵动物门。海绵是原始的多细胞动物 5 扁盘动物门 到目前为止,此门被丝盘虫一种动物独占~~~厉害,不得不服~~ 6 古杯动物门 顾名思义,“古”意思是此类动物已灭绝了,“杯”就是说它们长得像杯子 7 腔肠动物门 这里有水螅、水母、海葵和珊瑚,很熟悉吧,不多说了 8 栉水母动物门 也有人把这个门归入腔肠动物门,作为栉水母纲 9 扁形动物门 有涡虫、吸虫、绦虫,后两者是我们常听说的寄生虫 10 螠虫动物门 海洋底栖动物,身体呈柱形或长囊形 11 舌形动物门 全都是“吸血不眨眼”的寄生虫,分类地位尚难确定 12 微颚动物门 在1994年新发现的一类动物,人类对它们所知甚少 13 纽形动物门 比扁形动物略高等的类似动物 14 颚胃动物门 体形很小,生活在浅海的细沙中,人们了解得不多 15 线虫动物门 一个庞大的家族,包含有很多人肚子里长过的——蛔虫 16 腹毛动物门 身体腹面长有纤毛的一类动物 17 轮虫动物门 很小,与原生动物类似 18 线形动物门 与线虫动物类似的一类动物 19 鳃曳动物门 生活在靠近两极的冷水中的海洋底栖动物,有记载的种类极少 20 动吻动物门 和鳃曳动物类似 21 棘头虫动物门 身体前端有吻的一类动物 22 铠甲动物门 1983年才发现的一个新门,目前没有准确分类 23 内肛动物门 苔藓状的小动物 24 环节动物门 蚯蚓、蚂蟥、沙蚕……都是身体呈环节状,这还用说? 25 环口动物门 最近新发现的一类动物 26 星虫动物门 与前面说的螠虫动物相似 27 软体动物门 包含有大量常见动物,我将在后面详细解说 28 软舌螺动物门 已灭绝 29 叶足动物门 寒武纪的奇虾等 30 缓步动物门 很强的一类动物,能忍受高温、绝对零度、高辐射真空和高压 31 有爪动物门 身体呈蠕虫状,足呈圆柱形,末端有爪,近乎灭绝 32 节肢动物门 动物界中种类占三分之二以上的动物,留到下面介绍这个庞大的家族 33 腕足动物门 有时你会在街头地摊上看见一些像贝壳的化石就是这类动物留下的 34 外肛动物门 曾经与内肛动物为同一门合称苔藓动物,现已分开 35 帚虫动物门 又一个很小的门,又是只有10几种动物,又都是海洋底栖动物 36 古虫动物门 在53亿年前的生命大爆发中早就灭绝了,在近几年才发现 37 棘皮动物门 一个我们熟悉的门,有海星、海胆、海参和海百合 38 须腕动物门 没有嘴和消化管的非寄生动物,生活在深海中,分类地位有争议 39 异涡动物门 仅2种,在波罗的海附近分布 曾先后被认为扁形动物和软体动物 40 毛颚动物门 只有50种左右,还是海洋动物 41 半索动物门 身体呈蠕虫形,有人将它们归入脊索动物门 42 脊索动物门 所有的脊椎动物
1、这个题目太大了点,而且提问的不够专业。它牵涉到非常专业的动物分类学知识。每一个科和目所包含的动物,在这个问答里是不可能列举完全的。
2、动物分类学,是动物学的一个分支学科。主要研究动物的种类、种类之间的亲缘关系、动物界起源和演化等。根据自然界动物的形态、身体内部构造、胚胎发育的特点、生理习性、生活的地理环境等特征,进行综合研究,将特征相同或相似的动物归为一类,给它们命名,这就是动物分类学所研究的内容。
3、粗粗的分,动物分为脊索动物门与无脊椎动物门。
要识别成千上万种动物,给予其适当的名称,并在动物王国的“家谱”中按适当的顺序排名,这就是动物分类学家所做的种类鉴别和编目。
目前,动物分类学家根据动物的各种特征(形态、细胞、遗传、生理、生化、生态和地球分布)进行分类,即自然分类法,把动物依次分为各种等级。即域、界、门、纲、目、科、属、种等八个主要等级。
其中“种”是分类所用的基要单位。科和目都是再上一级的分类名称。
4、举例:
每一种动物,都可以给它们在这个等级序列中冠以适当的名称和位置。如棉蚜,属于动物界、节肢动物门、昆虫纲、同翅目、蚜科、蚜属、它的学名为Aphis gossypii Glover;又如大熊猫,属于动物界,脊椎动物门、哺乳纲、食肉目、大熊猫科、大熊猫属,它的学名为Ailuropoda melanoleuca。
如此。
中国古籍总目的编纂特点
本文2023-09-22 00:14:18发表“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lezaizhuan.com/article/66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