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庄子的生平?
分类: 文化/艺术 >> 文学 >> 小说
问题描述:
越详细越好,最好再有评论
解析:
庄子生平]
庄 子 者 , 蒙 人 也 , 名 周 周 尝 为 蒙 漆 园 吏, 与 梁 惠 王 , 齐 宣 王 同 时 其 学 无 所 不 闚 , 然 其要 本 归 於 老 子 之 言 故 其 著 书 十 余 万 言 , 大 抵 率 寓 言 也 作 渔 父 , 盗 跖 , 胠 箧 , 以 诋 訿 孔 子 之 徒, 以 明 老 子 之 术 畏 累 虚 , 亢 桑 子 之 属 , 皆 空 语 无 事 实 然 善 属 书 离 辞 , 指 事 类 情 , 用 剽剥 儒 , 墨 , 虽 当 世 宿 学 不 能 自 解 免 也 其 言 洸 洋自 恣 以 适 己 , 故 自 王 公 大 人 不 能 器 之
楚 威 王 闻 庄 周 贤 , 使 使 厚 币 迎 之 , 许 以 为相 庄 周 笑 谓 楚 使 者 曰 : 「 千 金 , 重 利 ; 卿 相 , 尊 位 也 子 独 不 见 郊 祭 之 牺 牛 乎 养 食 之 数 岁 , 衣 以 文 绣 , 以入 大 庙 当 是 之 时 , 虽 欲 为 孤 豚 , 岂 可 得 乎 子亟 去 , 无 污 我 我 宁 游 戏 污 渎 之 中 自 快 , 无 为 有 国 者 所 羁 , 终 身 不 仕 , 以 快 吾 志 焉 」
《史记 老庄申韩列传》
庄子
庄 子 的 生 平 :庄 子 ( 约 公 元 前 3 6 9 ~ 前 2 8 6 年 ) , 战 国 时 期 道 家 著 名 代 表 人 物 , 名 周 , 宋 国 蒙 ( 今 河 南 商 丘 ) 人 早 年 作 过 漆 园 吏 , 后 一 直 隐 居 他 学 识 渊 博 , 交 游 很 广 他 生 活 贫 困 , 但 淡 泊 名 利 , 以 清 静 修 道 为 务 , 楚 王 闻 其 贤 德 , 曾 派 使 者 赠 以 千 金 并 请 他 作 宰 相 , 被 他 拒 绝 遂 终 身 不 复 仕 , 隐 居 於 抱 犊 山 中 后 得 仙 而 去 所 著 书 五 十 二 篇 名 曰 庄 子 唐 玄 宗 时 追 号 南 华 真 人 , 宋 徽 宗 封 微 妙 元 通 真 君
道 家 思 想 : 庄 子 精 通 老 子 之 学 , 是 老 子 道 家 思 想 的 继 承 和 发 扬 者 在 历 史 上 「 老 庄 」 并 称 在 唐 代 , 帝 王 在 尊 崇 老 子 的 同 时 , 也 很 敬 重 庄 子 , 《 庄 子 》 是 当 时 官 方 学 术 之 一
庄 子 认 为 : 「 夫 道 有 情 有 信 , 无 为 无 形 , 可 传 而 不 可 受 , 可 得 而 不 可 见 自 本 自 根 , 未 有 天 地 , 自 古 以 固 存 神 鬼 神 帝 , 生 天 生 地 在 太 极 之 先 , 而 不 为 高 ; 在 六 极 之 下 , 而 不 为 深 ; 先 天 地 生 , 而 不 为 久 , 长 於 上 古 , 而 不 为 老 」 他 认 为 道 是 「 先 天 地 生 」 的 , 是 产 生 万 物 的 根 源 , 而 无 所 不 存 在 的
② 庄 子 认 为 : 「 以 道 观 之 , 物 无 贵 贱 」 , 「 大 道 不 称 , 大 辩 不 言 」 , 应 该 从 道 的 高 度 来 观 察 万 事 万 物
③ 庄 子 认 为 , 「 至 人 无 己 , 神 人 无 功 , 圣 人 无 名 」 , 要 想 与 道 合 一 , 必 须 「 无 己 」 通 过 「 心 斋 」 , 「 坐 忘 」 , 「 朝 彻 」 , 与 道 合 一
④ 庄 子 认 为 至 德 之 世 , 人 们 都 顺 应 大 道 , 无 为 而 治 , 是 理 想 的 社 会
《 庄 子 》 之 重 生 : 庄 子 主 张 人 应 当 注 重 保 全 身 命 , 养 生 颐 志 , 而 不 应 为 外 在 事 物 所 驱 动 , 鼓 噪 欲 望 , 终 为 其 所 毁 灭 故 而 , 当 楚 国 国 君 派 两 个 大 夫 到 河 边 去 邀 请 庄 子 作 宰 相 时 , 庄 子 头 也 不 回 地 继 续 钓 鱼 , 他 问 那 两 个 大 夫 : 我 听 说 楚 国 国 君 的 大 庙 里 供 奉 著 一 个 大 龟 , 此 龟 死 时 已 三 千 岁 请 问 二 位 : 你 们 说 是 做 那 大 龟 被 杀 死 然 后 被 供 奉 在 高 堂 好 呢 , 还 是 曳 著 尾 巴 在 泥 巴 里 面 爬 的 好 两 位 大 夫 立 刻 回 答 说 : 曳 著 尾 巴 在 泥 巴 里 爬 的 好 於 是 庄 子 笑 道 : 对 , 我 宁 愿 做 那 曳 尾 於 泥 中 的 龟
庄子
阎振益
一,庄子的生平和传说
战国时期是我国古代思想大解放,学术大发展的时代在学者如云,群星灿烂当中,有一位大思想家庄周,世称庄子,是战国中期道家集大成的人物他大约出生在公元前369年(周烈王七年),约死在公元前286年(周赧王二十九年),与孟子(约前372-前289),屈原(约前340-前278)大致同时可惜关于他的生平事迹,古代文献中记载得很少根据《史记·老子韩非列传》和《庄子》一书中的记载以及传闻轶事,我们只知道他是宋国的蒙(今河南商丘市东北)地人,曾做过蒙地漆园的小吏,大约时间也不长他家境贫困,住在狭窄的小巷里,靠编织草鞋度日,饿得面黄肌瘦,有时不得不向人家借米救急
他学问很渊博,对当时各派学术都有研究,而且有他自己的看法,对各家各派进行过分析批判据说楚威王听说他才学很高,就派使者带上厚礼,请他去做国相他听了却大笑起来,对使者说:"千金,真是一笔大钱;卿相,又是多么尊贵的地位呀!可你就没有看见祭祀时用的牛吗 喂养它好几年,然后给他披上有花纹的锦绣,牵进祭祀帝王祖先的太庙去充当祭品到了这个时候,它就是想当个小猪,免受宰割,也办不到了你赶快给我走开,不要污辱我我宁愿像乌龟一样在泥塘里自寻快乐,也不受一国之主的约束,我一辈子不做官,让我心中永远自由快乐"
他的朋友惠施在梁国作相,一天,有人来报告说:"庄周到梁国来了,要夺你的相位"惠施听了非常害怕,派人在国中搜查了三天三夜可庄子却亲自前来见他,一见面就给他讲了个故事,说:"南方有一种鸟叫(宛鸟)雏,它从南海飞往北海,一路上不遇到梧桐树就不落下来休息,不找到竹米就不吃,不碰到甘泉就不喝一天,有只鹞鹰正捉到一只死老鼠,看见(宛鸟)雏从它上面飞过,就仰起头来瞪着(宛鸟)雏大叫一声:'喝!'现在你也想拿你的梁国来'喝'我吗 "在庄子看来,梁国的相位不过是只死老鼠,惠施却像那鹞鹰一般死死地守住它,生怕被高洁的(宛鸟)雏抢了去,这是多么可笑又可怜哪!
庄子的妻子死了,惠施去吊唁,却看到庄周岔开两条腿坐在地上,正一边敲着瓦盆一边唱歌惠施说:"你的妻子跟你过了一辈子,给你生儿育女,把他们抚养成人现在她老死了,你不哭她也就够可以了,还敲着盆子唱,这不太过分了吗 "庄周说:"不是这样她刚死的时候,我怎能不伤心呢 可我考虑到世上最初本来没有生命;不只没有生命,就连形体也没有;不只没有形体,就连气也没有后来在浑沌之中,变化而产生出气,气再变化而产生形体,形体再变化才产生生命现在又由生变到死,这同春夏秋冬四季变化运行一样自然人死了,在天地之间,就如同睡在大屋子里一般安稳,可我还要嗷嗷地哭她,我认为这是不懂得天命的自然变化,所以我就止住了哭声"
在庄子将死的时候,他的弟子想要厚葬他庄子制止他们说:"我拿天地当棺材,日月当宝壁,星辰当珍珠,万物做随葬的物品,难道我的葬品还不齐备吗 还有比这更好的吗 "弟子们说:"我们恐怕老鹰,乌鸦啄食您呀!"庄子说:"在地面上被老鹰,乌鸦吃,埋在地下给蝼蚁吃,夺了那个的食给这个吃,你们怎么那么偏心呀!"
像这类故事还有很多,这里就不再举了以上这些记载不见得都是事实,而其中却体现了庄周的思想,性格和为人他生活穷困,可是蔑视权贵,对高官厚禄不屑一顾,不进行辛辣的嘲讽他认为人的生死是自然规律,因此生不足乐,死不足悲,人死不过是回到自然中间去,而且死比生更为安然舒适这些正是他愤世以至厌世的思想的反映
《庄子·逍遥游》
北冥(通"溟")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垂挂/边陲)天之云是鸟也,海运(转动,"天下可运于掌上")则将徙於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於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回旋上飞)扶摇(旋风)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 其远而无所至极邪 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覆杯水於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置杯焉则胶,水浅而舟大也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故九万里,则风斯在下矣,而后乃今培风,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而后乃今将图南
蜩与学鸠笑之曰:「我决(xuè)起而飞,抢("以头抢地耳")榆枋而止,时则不至,而控於地而已矣,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适莽苍者,三飡(同"餐")而反,腹犹果然;适百里者,宿舂粮;适千里者,三月聚粮之(之子于归,宜其室家)二虫又何知!
小知("智")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奚以知其然也 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此小年也楚之南有冥灵者,以五百岁为春,五百岁为秋;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岁为春,八千岁为秋,此大年也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众人匹之,不亦悲乎!
汤之问棘也是已:(棘曰:「无极之外,复无极也」穷发之北有冥海者,天池也有鱼焉,其广数千里,未有知其修者,其名为鲲有鸟焉,其名为鹏,背若太山,翼若垂天之云,抟扶摇羊角而上者九万里,绝(《荀子·劝学》:"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云气,负青天,然后图南,且适南冥也斥鴳笑之曰:『彼且奚适也 我腾跃而上,不过数仞而下,翱翔蓬蒿之间,此亦飞之至也而彼且奚适也 』)此小大之辩(通"辨")也
故夫知效(授予 词义当为献,同"效忠"之"效")一官,行比(合 词义当为和顺,顺从《诗经·大雅·皇矣》:"王此大邦,克顺克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徵一国者,其自视也亦若此矣而宋荣子犹然笑之且举世而誉之而不加劝,举世而非之而不加沮,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斯已矣彼其於世未数数然也虽然,犹有未树也夫列子御风而行,泠然善也,旬有五日而后反彼於致福者,未数数然也此虽免乎行,犹有所待者也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故曰: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庄子名周,当时是是宋国人。《国语·楚语上》:“郑有京、栎,卫有蒲、戚,宋有萧、蒙” 。韦昭注云:“萧、蒙,宋公子鲍之邑。宋有萧、蒙。萧和蒙是宋 国公子鲍的封邑。
古蒙国,今蒙城县坛城镇,北依北冡山,南傍北淝河,西周及春秋初,仍为蒙国,后为宋国的蒙邑。到了战国时,坛城归楚,楚国于此设置蒙县。西汉初期,把蒙县改为山桑县。蒙地先后被称为蒙(北冡)、楚北地、涡阳、淝水、山桑等,因其名称“不稳”,742年唐玄宗颁诏:号庄子为“南华真人”,尊《庄子》书为“南华真经”。《旧唐书·玄宗纪下》:九月丙寅(二十四日),改天下县名不稳者及重名一百一十处,庄周故里隋山桑更名为“蒙城”。
蒙城和睢阳是并列的,不是一个县,都不一个州。《旧唐书 · 志 · 卷十八》蒙城 隋山桑县,属谯州。州废,隶毫州。天宝元年,改为蒙城。蒙城属于亳州。 宋城 。治古睢阳城。汉睢阳县,隋改为宋城属于宋州。
更多可靠的有旁证的史料:
1、《朱子语类》卷一百二十五 老氏:今毫州明道宫乃老子所生之地。庄子生於蒙,在淮西间。
2、苏舜钦任蒙城知县时建清燕堂,今遗址尚存。王安石《题蒙城清燕堂》“清燕新诗得自蒙,行吟如到此堂中,吏无田甲当时气,民有庄周后世风”。苏东坡为蒙城作《庄子祠堂记》:庄子,蒙人也。尝为蒙漆园吏。没千余岁。而蒙未有祀之者。县令秘书丞王兢始作祠堂。求文以为记。四位文豪,均为一代宗师,王安石号称稽古,考史亦有建树,四人异口同声说蒙城为庄周故里。庄子祠在蒙城东郊,有赵朴初、舒同题写的“庄子祠”牌匾。
3、宋 罗泌 路史 卷 二十七 国名纪四 商氏后 云:“北冡,蒙字尔,即景亳,汤都,今亳之蒙城,汉之山桑,天宝元年改。”
4、《旧唐书》卷三十八 志第十八:蒙城 隋山桑县,属谯州。州废,隶毫州。天宝元年,改为蒙城。
5、明万历《蒙城县志》就记载:“蒙为国,且数千年,旧故无志,于《寿阳志》中见之。”
6、《国语·楚语上》:“郑有京、栎,卫有蒲、戚,宋有萧、蒙” 。
古诗造不了假。《蒙城清燕堂》 王安石、《过庄子祠堂》北宋 吕南公,《过漆园怀古》 明 知府 刘教,以上的诗中都有蒙城两字。
1、蒙城清燕堂宋·王安石 清燕新诗得自蒙,行吟如到此堂中,吏无田甲当时气,民有庄周后世风,庭下早知闲索木,坐间遥想御丝桐,飘然一往何时得,俯仰尘沙欲作翁
2、过庄子祠堂 吕南公 客过蒙城日欲醺,更寻祠馆拜遗真。文章昔已悲衰世,香火今谁望俗人,诸子异端争土直,千秋余乱见缘因。未是先生入室宾。祗应叔夜轻狂辈
3、明·沈缪 台榭荒茫枕碧流,先生从此事优游。高风绵渺留遗迹,词客悲凉探故丘。蝴蝶舞馀春寂寂,大鹏飞尽水悠悠。古人已去无由见,绿树残阳起暮愁
4、前题 明·柳瑛 每爱南华老氏流,平生心迹与天游。当年台榭遗荒壤,此日衣冠识古丘。梦蝶台存时世异,观鱼人去岁华悠。追游且尽金樽酒,一洗胸中万斛愁
5、游庄台 明·太守 张登云 高台耸翠岁华侵,目断豪梁思不禁。已向庄周释了悟,还因峡蝶动微吟。堂虚风月偏来客,径转松算半是阴。最爱涡湄多秀色,晴轩芳草梦中深。
6、庄周梦蝶 郑士英 沧浪歌罢濯尘缨,把钓归来载月明。一枕清风眠正稳,任他蝴蝶梦中生。
7、过漆园怀古 明·知府刘教 常怀漆园吏,今日过蒙城。蝶化非真境,鱼游有至情。岁月风烟老,郊原草树平。前贤已尘迹,况是逐浮名
8、过蒙城吊庄子 明·巡按 郭公周 夫子梦蝴蝶,蝶去已千年。只今荒台上,栩栩想蹦斑。云何梦觉关,不引尘俗缘,乾坤几反复,醉梦苦酣煎。吾行问所之,侥首愧腾骞。
9、谒庄子 明 训导 顾龙裳。 横笔丞命天地,雄谭浑吾害。掀翻羲皇窟,解下周孔带。瑞世岂四灵,龟龙凤麟外。六经含血胎,因叫出顶盖。柱下老鼻祖,五千言作蒂。子与真阿兄,能夺南华蜕。咄咄韩与苏,儿孙力相兑。纵横者谁子,毋乃盗珠贝。况复申韩家,形名取狼狈。肃然吏挟扒稗漆园,不服牺牲绘。俯仰人世间,茫茫谁来会。(顾龙裳(1600-1672),初名杋,字稚龙,号瑞黄。清无锡人。允成孙。顺治九年岁贡生,授蒙城训导,擢孝感知县)
庄子,战国中期思想家、哲学家和文学家。姓庄,名周,字子休(亦说子沐),宋国蒙人,先祖是宋国君主宋戴公。他创立了华夏重要的哲学学派庄学,是继老子之后,战国时期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是道家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与老子并称为老庄。
庄子因崇尚自由而不应楚威王之聘,生平只做过宋国地方的漆园吏。史称“漆园傲吏”,被誉为地方官吏之楷模。庄子最早提出“内圣外王”思想对儒家影响深远,庄子洞悉易理,深刻指出“《易》以道阴阳”;庄子“三籁”思想与《易经》三才之道相合。他的代表作品为《庄子》,其中的名篇有《逍遥游》、《齐物论》等。
庄子的想像力极为丰富,语言运用自如,灵活多变,能把一些微妙难言的哲理说得引人入胜。他的作品被人称之为“文学的哲学,哲学的文学”。据传,又尝隐居南华山,故唐玄宗天宝初,诏封庄周为南华真人,称其著书《庄子》为《南华真经》。
基本介绍 本名 :庄周 别称 :庄子、庄子休 字号 :字子休(亦说子沐) 所处时代 :春秋战国 民族族群 :华夏族 出生地 :宋国蒙 出生时间 :约公元前369年 去世时间 :约公元前286年,一说公元前275年 主要作品 :《庄子》(又名《南华真经》) 主要成就 :道家学派主要代表人物之一;先秦七子之一;与老子并称“老庄” 生平经历,生年,经历,卒年,主要成就,文学,哲学,思想,主要作品,综述,书目,轶事典故,濠梁之辩,鸱得腐鼠,材与非材,庄周梦蝶,鼓盆而歌,庄子陪葬,后世评价,后世影响, 生平经历 庄子,是宋国的公室后代,其先祖可以追溯到宋国的第十一代国君宋戴公,宋戴公为庄姓始祖。庄子出生于宋国蒙。关于蒙的现代地理位置有多种说法,包括河南商丘说、安徽蒙城说、山东东明说等。 司马迁在《史记》用精练的一二百字介绍了庄子的生平,并未提起庄子的字,字子休是由唐人提出的。 生年 庄子约生于公元前369年。这主要从两个方面考察:首先,《史记》记载庄子与梁惠王、齐宣王同时,又记有楚威王派使者厚币聘庄子一事。楚威王元年(前339年),即梁惠王三十二年、齐宣王三年,而威王卒于十一年(前329年),且“周能致楚聘,必已三四十岁”,则庄子生年应不晚于前369至前359年;其次,《庄子》“于魏文侯、武侯皆称谥”,而于惠王“初称其名,又称为王”,则庄子的生年应“在魏文侯、武侯之世,最晚当在惠王初年”,亦即公元前369年。 经历 庄子曾做过宋国地方的漆园吏,与梁惠王、齐宣王是同时期人,以庄子之才学取财富高位如探囊取物,然庄子无意仕进,只在不长的时间里做过管漆园的小官。 庄子的学问渊博,游历过很多国家,对当时的各学派都有研究,进行过分析批判。楚威王听说他的才学很高,派使者带着厚礼,请他去做相国。庄子笑着对楚国的使者说:“千金,重利;卿相,尊位也。可你就没有看见祭祀用的牛吗?喂养它好几年,然后给它披上有花纹的锦绣,牵到祭祀祖先的太庙去充当祭品。到了这个时候,它就想当个小猪,免受宰割,也办不到了。你赶快给我走开,不要侮辱我。我宁愿象乌龟一样在泥塘自寻快乐,也不受一国君的约束,我一辈子不做官,让我永远自由快乐。” 当时诸侯混战,争霸天下,庄子不愿与统治者同流合污,便辞官隐居,潜心研究道学。他大大继承和发展了老聃的思想,与老子并称“道家之祖”。他把“贵生”、“为我”引向“达生”、“忘我”,归结为天然的“道”、“我”合一。庄子的才学不可小视,然而其要本归于老子之言。故其著书十余万字,大多都是寓言,如其中的《渔父》《盗跖》《胠箧》等篇,都是用来辨明老子的主张的。庄子因崇尚自由而不应楚威王之聘。后厌恶仕途,隐居著书,成为先秦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被后世尊称为道教祖师、南华真人、道教四大真人之一。 卒年 关于庄子卒年,马叙伦详考各种相关史籍,结合战国时期帝王纪年,得出了一个大致的范围。首先,《庄子》中提到的公孙龙曾为平原君客,而平原君在赵惠文王时为相,且《庄子》亦记载庄子以说剑见赵文王,则可证庄子在“赵惠文王之世犹存在”。即使《说剑》是伪作,还有一条证据可以证明庄子曾见过赵惠文王和公孙龙,即《庄子》曾记载“庄子送葬过惠子之墓”,而惠施以梁襄王十三年(前306年)失去相位到楚国,此时正是赵武灵王二十年,惠施未必一到楚国就去世了,假设他卒于十年之内,就正好在赵武灵王和赵惠文王之间。所以马叙伦将庄子卒年的上限定为赵惠文王初年(前298年)。其次,《庄子》两次提到宋王,宋君偃十一年(前318年)才自立为王,这一年亦为燕王哙三年;《庄子》又载燕王哙让国之事,发生在燕王哙五年,至燕亡国时,宋君偃称王已六七年了,且《庄子》所载宋王之事,皆发生在宋国强盛之际,则估计庄子没有见到宋亡国。所以马叙伦将庄子卒年的下限定为周赧王二十九年(前286年),这一年齐灭宋,宋君偃死于魏。 老年庄子 主要成就 文学 庄子一生著书十余万言,书名《庄子》。这部文献的出现,标志著在战国时代,中国的哲学思想和文学语言,已经发展到非常玄远、高深的水平,是中国古代典籍中的瑰宝。因此,庄子不但是中国哲学史上一位著名的思想家,同时也是中国文学史上一位杰出的文学家。无论在哲学思想方面,还是文学语言方面,他都给予了中国历代的思想家和文学家以深刻的,巨大的影响,在中国思想史、文学史上都有极重要的地位。 庄子 庄子的文章,想像奇特,文笔变化多端,具有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并采用寓言故事形式,富有幽默讽刺的意味,对后世文学语言有很大影响。其超常的想像和变幻莫测的寓言故事,构成了庄子特有的奇特的想像世界,“意出尘外,怪生笔端。”(刘熙载《艺概·文概》)庄周和他的门人著有《庄子》(被道教奉为《南华经》),道家经典之一。 庄子的散文在先秦诸子中独具风格,大量采用并虚构寓言故事,想像奇特,形象生动。此外,还善于运用各种譬喻,活泼风趣,睿智深刻。文章随意流出,汪洋恣肆,奇趣横生。总体来说,庄子散文极具浪漫主义风格,在古代散文中罕有其比,赢得无数文人学士的仰慕。 《庄子》在哲学、文学上都有较高研究价值。它和《周易》、《老子》并称为“三玄”。鲁迅先生说过:“其文汪洋辟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汉文学史纲要》)名篇有《逍遥游》、《齐物论》、《养生主》等,《养生主》中的“庖丁解牛”尤为后世传诵。 《庄子》共三十三篇,分“内篇”、“外篇”和“杂篇”三个部分(“内篇”七篇,“外篇”十五篇,“杂篇”十一篇)一般认为“内篇”的七篇文字肯定是庄子所写的,“外篇”十五篇或为庄子的弟子们所写,或者是庄子与他的弟子一起合作写成的,它反映的是庄子真实的思想;“杂篇”十一篇的情形就要复杂些,应当是庄子学派所写,有一些篇幅就认为或不是庄子学派所有的思想,如《盗跖》《说剑》等。内篇最集中表现庄子哲学的是《齐物论》《逍遥游》《大宗师》等。 《庄子》全书以“寓言”“重言”“卮言”为主要表现形式,继承老子学说而倡导自由主义,蔑视礼法权贵而倡言逍遥自由,内篇的《齐物论》、《逍遥游》和《大宗师》集中反映了此种哲学思想。 庄子其文汪洋恣肆,想像丰富。气势壮阔。行文汪洋恣肆,瑰丽诡谲,意出尘外,乃先秦诸子文章的典范之作。庄子文章结构很奇特。看起来并不严密,常常突兀而来,行所欲行,止所欲止,汪洋恣肆,变化无端,有时似乎不相关,任意跳荡起落,但思想却能一线贯穿。句式也富于变化,或顺或倒,或长或短,更加之辞汇丰富,描写细致,又常常不规则地押韵,显得极富表现力,极有独创性,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总体来说,庄子散文极具浪漫主义风格,在古代散文中罕有其比,在中国的文学史上独树一帜,他的文章体制已脱离语录体形式,标志著先秦散文已经发展到成熟的阶段,可以说,《庄子》代表了先秦散文最高成就。 哲学 庄子在哲学思想上继承和发展了老子“道法自然”的观点,使道家真正成为一个学派,他也成为了道家的重要代表人物。 庄子半身像 庄子在哲学上,继承发展了老子的思想,认为“道”是客观真实的存在,把“道”视为宇宙万物的本源。他说:“道之真以修身,其绪余以为国家,其土苴以为天下。”(《庄子·让王篇》)意思是,大道的真髓、精华用以修身,它的余绪用以治理国家,它的糟粕用以教化天下。又说:“无以人灭天,无以故灭命,无以得殉名,谨守而勿失,是谓友其真。”(《庄子·秋水篇》)意思是,不要为了人工而毁灭天然,不要为了世故去毁灭性命,不要为了贪得去身殉名利,谨守天道而不离失,这就是返璞归真。 他认为,“道”是无限的、“自本子根”、“无所不在”的,强调事物的自生自化,否认有神的主宰。提出“通天下一气耳”和“人之生气之聚也,聚则为生,散则为死。”他的思想包含着朴素辨证法因素。他认为“道”是“先天生地”的,从“道未始封”(即“道”是无界限差别的)。他看到一切事物都处在“无动而不变,无时而不移”中,却忽视了事物质的稳定性和差别性,认为“天下莫大于秋毫之末,而泰山为小;莫寿乎殇子,而彭祖为夭”。 他认为,天人之间、物我之间、生死之间以至万物,只存在着无条件的同一,即绝对的“齐”;主张齐物我、齐是非、齐生死、齐贵贱,幻想一种“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的主观精神境界,安时处顺,逍遥自得,而学“道”的最后归宿,也唯有泯除一切差异,从“有待”进入“无待”。在思辩方法上,把相对主义绝对化,转向神秘的诡辩主义。 庄子认为人活在世上须旷达处之泰然,如“游于羿之彀中,中央者,中地也;然而不中者,命也”(《内篇·德充符》),羿,“古之善射者,夫利害相攻则天下皆羿也”,彀指利害得失,“故免乎弓矢之害者,自以为巧,欣然多己,及至不免,则自恨其谬而志伤神辱,斯未能达命之情者也”,中与不中而“知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唯有德者能之”(《内篇·德充符》)。对于君主的残暴,庄子是一再强调的,“回闻卫君,其年壮,其行独;轻用其国,而不见其过;轻用民死,死者以国量乎泽若蕉,民其无如矣。”。所以庄子不愿去做官,因为他认为伴君如伴虎,只能“顺”。“汝不知夫养虎者乎!不敢以生物与之,为其杀之之怒也;不敢以全物与之,为其决之之怒;时其饥饱,达其怒心。虎之与人异类而媚养己者,顺也;故其杀者,逆也。还要防止马屁拍到马脚上,“夫爱马者,以筐盛矢,以蜄盛溺。适有蚊虻仆缘,而拊之不时,则缺衔毁首碎胸。”伴君之难,可见一斑。庄子认为人生应该追求自由。 庄子的“道”是天道,是效法自然的“道”,而不是人为的残生伤性的。在庄子的哲学中,“天”是与“人”相对立的两个概念,“天”代表着自然,而“人”指的就是“人为”的一切,与自然相背离的一切。“人为”两字合起来,就是一个“伪”字。庄子主张顺从天道,而摒弃“人为”,摒弃人性中那些“伪”的杂质。顺从“天道”,从而与天地相通的,就是庄子所提倡的“德”。 在庄子看来,真正的生活是自然而然的,因此不需要去教导什么,规定什么,而是要去掉什么,忘掉什么,忘掉成心、机心、分别心。既然如此,还用得着政治宣传、礼乐教化、仁义劝导?这些宣传、教化、劝导,庄子认为都是人性中的“伪”,所以要摒弃它。 在庄子看来不滞,就是于自然无所违。不凝滞于任何思想、利益等任何事物,从而达到圣人不凝滞于物的境界。吾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限的生命去极端的追求无穷的知识、利益,而忽略身边一切的美好这是滞碍郁滞的。庄子认为只有不滞于不滞,才可乘物以游心,而不被任何思想,利益所奴役,所累,才是全生。对中国后世哲学、艺术、各宗教经典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作为道家学派始祖的老庄哲学是在中国的哲学思想中唯一能与儒家和后来的佛家学说分庭抗礼的古代最伟大的学说。它在中国思想发展史上占有的地位绝不低于儒家和佛家。 思想 政治思想 庄子和儒墨有一点很大的不同,儒家墨家推崇圣人,而道家则反对推崇圣贤。老子说:“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庄子·胠箧》:“世俗之所谓智者,有不为大盗积者乎?所谓圣者,有不为大盗守者乎?何以知其然邪?……田成子一旦杀齐君而盗其国,所盗者岂独其国邪?并与其圣知之法而盗之。故田成子有乎盗贼之名,而身尧舜之安,小国不敢非,大国不敢诛,专有齐国。则是不乃盗齐国,并与其圣知之法以守其盗贼之身乎?”“圣人生而大盗起”。“圣人已死,则大盗不起,天下平而无故矣。”“窃钩者诛,窃国者为诸侯,诸侯之门而仁义存焉”。“绝圣弃知,大盗乃止。擿玉毁珠,小盗不起;焚符破玺,而民朴鄙。掊斗折衡,而民不争”。搞乱六律,销毁竽、瑟,塞住瞽旷的耳朵,天下人才内敛其聪慧;消灭文饰,拆散五采,粘住离朱的眼睛,天下的人才内藏他的明敏。毁坏钩绳,抛弃规矩,折断工倕的手指,天下人才隐匿他的技巧。铲除曾参、史鱼的行为,封住杨朱、墨翟的口舌,排斥仁义,天下人的德性才能达到玄同齐一的境地。人人的明慧、聪敏、知巧、德性,都内含而不炫耀于世,天下就不会迷乱、邪僻了。 庄子 庄子反对“人为”,理想的社会是所谓“至德之世”。《庄子·应帝王》:“南海之帝为儵,北海之帝为忽,中央之帝为浑沌。儵与忽谋报浑沌之德,曰:‘人皆有七窍以视听食息。此独无,尝试凿之,’日凿一窍,七日而浑沌死。”这是主张自然,反对人为的寓言。 另外,庄子反对儒家的等级观念,儒家说“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庄子认为“道通为一”,认为道在万物,万物平等。 游世思想 游世思想是庄子思想中一个重要的部分,尤其在内篇七篇,游世几乎是核心思想。游世思想的内涵相当复杂。庄子一方面是以故意的玩世不恭态度,继承了隐者传统的心情灰暗的主题叙述,就是以轻视现实和躲避矛盾,来保护一种弱意义的生存欲求。可是另一方面,庄子又认为在这样黑暗的存在背景中,隐者传统意义的个人出路是根本不可能的。所以,庄子干脆把一种故意不肯负责任的游戏态度贯彻到底,不仅游戏地对待现实世界,而且游戏地对待个人生死,游戏地对待人生一切可能的期待,传统隐者始终小心翼翼保护着的软弱的个人生存渴望被庄子戏谑地扔进黑暗的游戏世界之中。因此,在庄子游世思想中实际上隐含着一个新的主题,这就是以带有自嘲意味的自我放逐心情,来与一个黑暗的世界对抗。这里的对抗不是正面反抗,而是摆出一切皆不在乎的姿态,直视黑暗世界任何可能的恶意摆布,并且以对这种恶意摆布的戏谑的欢迎,表达对这个黑暗世界的嘲讽。游世思想这一隐蔽的主题,与寻求个人内心安宁的传统的自我保护主题,在庄子文中并不是截然分开的两种叙述,而是混合在同一种词句奇诡变化的叙述之中。两种主题都是真实的,可是相比之下,以彻底的戏弄姿态对抗和嘲讽的主题,更深刻地表达了庄子对人在天地之间无路可走这一绝望处境所作的回答。研究庄子思想如果忽略游世,将无从理解庄学的灵魂。 对于庄子在中国文学史和思想史上的重要贡献,封建帝王尤为重视,在唐开元二十五年庄子被诏号为“南华真人”。 主要作品 综述 《庄子》约成书于先秦时期。《汉书·艺文志》着录五十二篇,今本三十三篇。其中内篇七,外篇十五,杂篇十一。所传三十三篇,已经郭象整理,篇目章节与汉代亦有不同。 《庄子》 庄子属于道家,从《庄子》中很容易得出这个结论。司马迁评价:“庄子著书十万余言”,而今本《庄子》仅33篇6万5千多字,分内篇、外篇、杂篇三部分。《汉书·艺文志》载“《庄子》五十二篇”,可能是在晋代郭象注《庄子》删去了。以前一般认为《庄子》全部为庄子所著。各篇基本为先秦道家所作,近代出土秦简亦可证。从宋代起,竟成问题,认为内篇为庄子本人所著,而外篇和杂篇是弟子所作。 书目 《内篇·逍遥游》、《内篇·齐物论》、《内篇·养生主》、《内篇·人间世》、《内篇·德充符》、《内篇·大宗师》、《内篇·应帝王》、《外篇·骈拇》、《外篇·马蹄》、《外篇·胠箧》、《外篇·在宥》、《外篇·天地》、《外篇·天道》、《外篇·天运》、《外篇·刻意》、《外篇·缮性》、《外篇·秋水》、《外篇·至乐》、《外篇·达生》、《外篇·山木》、《外篇·田子方》、《外篇·知北游》、《杂篇·庚桑楚》、《杂篇·徐无鬼》、《杂篇·则阳》、《杂篇·外物》、《杂篇·寓言》、《杂篇·让王》、《杂篇·盗跖》、《杂篇·说剑》、《杂篇·渔父》、《杂篇·列御寇》、《杂篇·天下》。 轶事典故 濠梁之辩 庄子和同乡的朋友惠施在濠水的一座桥梁上散步。庄子看着水里的儵鱼说:“儵鱼在水里悠然自得,这是鱼的快乐啊。” 濠梁之辩 惠子说:“你不是鱼,怎么知道鱼的快乐呢?” 庄子说:“你不是我,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鱼的快乐呢?” 惠子说:“我不是你,固然不知道你;你不是鱼,你不知道鱼儿的快乐,也是完全可以断定的。” 庄子说:“请回到我们开头的话题。你说:‘你怎么知道鱼快乐’这句话,就是已经知道了我知道鱼的快乐而问我,而我是在濠水河边上知道的。” 鸱得腐鼠 惠施在大梁做魏国的国相,庄子去看望他。有人告诉惠施说:“庄子到大梁来,是想取代你做宰相。”于是惠施非常害怕,在国都搜捕三天三夜。 庄子前去见惠施,说:“南方有一种鸟,它的名字叫鹓鶵,你知道它吗?那鹓鶵从南海起飞飞到北海去,不是梧桐树不栖息,不是竹子的果实不吃,不是甜美的泉水不喝。在此时猫头鹰拾到一只腐臭的老鼠,鹓鶵从它面前飞过,猫头鹰仰头看着,发出‘喝!’的怒斥声。现在你也想用你的梁国来吓我吗?” 材与非材 庄子在山中行走,看见一棵树长得很美很高大,枝叶很茂盛,伐木者停在那棵树旁却不伐它。庄子问他这是什么原因,伐木者回答说:“这棵树没有什么用处。”庄子说:“这棵树因为不成材,结果得以终其天年了。” 庄子出了山,来到县邑,住在老朋友的家里。老朋友很高兴,准备酒肉,叫童仆杀一只鹅款待他。童仆请示道:“一只鹅会叫,一只鹅不会叫,请问杀哪只?”主人的父亲说:“杀那只不会叫的。” 第二天,弟子向庄子问道:“昨天山里的树因为不成材而得以终其天年,现在这位主人的鹅却因为不成材而被杀死,先生您将在成材与不成材这两者间处于哪一边呢?” 庄子笑着说道:“我将处于成材与不成材之间。成材与不成材之间,似乎是合适的位置,其实不然,所以还是免不了遭到祸害。如果遵循道德行事,就不是这样了:既没有美誉,也没有毁辱,时而为龙,时而为蛇,随时势而变化,而不肯专为一物;时而上,时而下,以顺应自然为准则,在万物的原始状态中漫游,主宰万物而不被万物所役使,那么怎么会遭到灾祸呢?这就是神农、黄帝所取法的处世原则。至于万物之情,人伦相传之道,就不是这样了。成功了就会毁坏,强大了就会衰微,锋利了就会缺损,尊贵了就会受到倾覆,直了就会弯曲,聚合了就会分散,受到爱惜就会被废弃,智谋多了就会受人算计,不贤德就会受人欺辱。怎么可以偏执一方而加以依仗呢?” 庄周梦蝶 庄周梦见自己变成一只蝴蝶,飘飘荡荡,十分轻松惬意。他这时完全忘记了自己是庄周。过一会儿,他醒来了,对自己还是庄周感到十分惊奇疑惑。他认真的想了又想,不知道是庄周做梦变成蝴蝶呢,还是蝴蝶做梦变成了庄周?庄周与蝴蝶一定是有分别的。这便称之为物我合一吧。 庄周梦蝶 鼓盆而歌 庄子晚年丧妻,惠施闻讯,前去吊唁。他是庄子的老朋友,此时已非梁国宰相,不必再摆官架子了,有必要去安慰庄子。庄子家居陋巷,马车进不去。巷口下了车,惠施走进去。庄子的长子跪在门外迎接吊客,口称:“俺娘给伯父道谢了。”惠施扶起孝子,说了两句按照礼仪应说的话,然后面罩悲悯之容,很严肃地进了大门,步入灵堂。 庄子坐守棺旁,两腿八字张开,撮箕似的很不雅观,手拍瓦盆伴奏,毫无愁容,放声歌唱。看见惠施吊丧来了,也不招呼,仍唱他的。 惠施说:“伉俪多年,同床共枕,她为你养儿成人,自己送走青春,老了,死了。你看得淡,不哭也行,可你,唉,竟然敲盆唱歌。你不感到做得太过分了吗?” 庄子说:“你说错了。我也是人啊,哪能不悲伤。但我不能一味的受感情支配,还得冷静地想想呀。我想起从前,那时她未生,不成其为生命。更早些呢,不但不成其为生命,连胚胎也未成。更早些呢,不但未成胚胎,连魂气也没有。后来恍恍惚惚之际,阴阳二气交配,变成一缕魂气。再后来呢,魂气变成一块魄体,于是有了胚胎。再后来呢,胚胎变成幼婴,她生下来,成为独立生命。生命经历了种种苦难,又变成死亡。回顾她的一生,我联想到春夏秋冬时序的演变,多么相似喔。现在她即将从我家小屋迁往天地大屋,坦然安卧。我不唱欢送,倒去嗷嗷哭送,那就太不懂得生命原理了。这样一想,我便节哀,敲盆唱起歌来。” 惠施双手奉上一袋赙金,放入瓦盆,暗自骂了一句“活见鬼”,便告辞了。 庄子陪葬 庄子快要死了,学生想用很多好东西给他做陪葬。庄子说:“我以天地为棺椁,以时间为连璧,星辰为珍珠,万物是可以作为我的陪葬。我陪葬的东西难道还不够多吗?哪里还用着加上这些东西!”学生说:“我恐怕乌鸦老鹰的吃您的遗体。”庄子说:“在地面上被老鹰吃,在下面被蚂蚁吃掉,夺过乌鸦老鹰的吃食,再交给蚂蚁,这是多么偏心啊。” 后世评价 荀子:“庄子蔽于天而不知人。” 司马迁(汉):其学无所不窥,然其要本归于老子之言。故其著书十余万言,大抵率寓言也。善属书离辞,指事类情,用剽剥儒、墨,虽当世宿学不能自解免也。 李白(唐):“万古高风一子休,南华妙道几时修。谁能造入公墙里,如上江边望月楼。” 白居易(唐):庄生齐物同归一,我道同中有不同。遂性逍遥中一致,鸾凤终较胜蛇虫。(《读(庄子)》) 王安石(宋):清燕新诗得自蒙,行吟如到此堂中。吏无田甲当时气,民有庄周后世风。庭下早知闲木索,坐间遥想御丝桐。飘然一往何时得,俯仰尘沙欲作翁。(《题蒙城清燕堂》) 苏轼(宋):吾昔有见于中,口未能言。今见《庄子》,得吾心矣! 徐渭(明):庄周轻生死,旷达古无比。何为数论量,死生反大事?乃知无言者,莫得窥其际。身没名不传,此中有高士。(《读(庄子)》) 金圣叹(清):认定为“天下奇书。” 郭沫若:秦汉以来的每一部中国文学史,差不多大半是在他的影响之下发展的:以思想家而兼文章家的人,在中国古代哲人中,实在是绝无仅有。(《鲁迅与庄子》) 鲁迅:其文则汪洋捭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汉文学史纲要》) 闻一多:“中国人的文化上永远留着庄子的烙印。” 李泽厚:“中国文人的外表是儒家,但内心永远是庄子。” 胡文英:庄子眼极冷,心肠最热。眼冷,故是非不管:心肠热,故感慨万端。虽知无用,而未能忘情,到底是热肠挂住:虽不能忘情,而终不下手,到底是冷眼看穿。(《庄子独见》) 于丹:如果一定要用一种色彩形容《庄子》的话,我看《庄子》是白色的,如果用一种温度形容庄子的话,《庄子》的温度比论语要低。说得有点玄妙,却没有跳出儒道相争的泥潭。 后世影响 先秦诸子百家都是在探求真理,即探求世界万物的根据和原则中建立各自的理想和学说的,但是在儒墨道各家及后学支脉中,庄子明显地不同于其他诸子,甚至于不同于老子。 庄子塑像 老子学说中有鲜明的政治倾向和政治目的。庄子虽然也有自己的社会观、人生观,但他的中心,他的至足之处却是形上学的、纯粹抽象思辨的哲学本体论。 庄子是以抽象思辨的本体论,而非具体某种政治主张,来实现他对宇宙万物的根据和原则的探求的。庄子对于中国古代文化的最重要贡献,也正是在于他对于抽象思辨的哲学本体论的独到关注。 庄子最引人注目的,便是于他提出的“逍遥处世”之说,庄子塑造的人生境界,是最飘逸灵新的一种洒脱。正所谓“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 儒学在孔子之后,尤其是在“罢黜百家”之后,支脉层出,义理更生,孔、孟、荀虽不尽同却能源远流长,而庄子却只有后世对他的不理解,对他的改造。 在中国古代,没有任何一个朝代,没有任何一个学者,能对庄子核心内容的形上学本体论予以发明、发展。战国时期的形上学的庄子是真实的存在的,但庄子的后世继承却是一条虚线。 后世道教继承道家学说,经魏晋南北朝的演变,老庄学派取代黄老学派成为道家思想的主流。对于庄子在中国文学史和思想史上的重要贡献,封建帝王尤为重视,庄子其人并被神化,奉为神灵。唐玄宗天宝元年(七百二十四年)二月封“南华真人”,后人即称之为“南华真人”,被道教隐宗妙真道奉为开宗祖师,视其为太乙救苦天尊的化身。宋徽宗时被封为“微妙元通真君”。所著《庄子》一书也被诏称为《南华真经》。其文章具有浓厚的浪漫色彩,对后世文学有深远影响。
庄子,战国中期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他是继老子之后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本文中,我整理了相关知识,欢迎大家阅读。
庄子简介
庄子,名周,战国时宋国人,大约生于公元前369年,卒于公元前286年。著名的哲学家、文学家,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庄子生活在社会矛盾极其复杂的战国时代,做过漆园吏。据《史记》和《庄子》记载,庄子在他的家乡蒙(今河南、安徽交界处)这个地方,当过管漆园的小官,干了不多久,他辞官回家,生活贫困至无米下锅,有时不得不打些草鞋那去卖,赚点钱混日子。
他平时衣履不整,有一次魏王召见他,他就穿着补了又补的衣服去见魏王。尽管他也有些朋友,如做过魏宰相的好友惠施,曾邀他作官,他就是不予合作。传说,有一次楚威王派两个人带着重金请他做楚相,他拒绝了,他说他要过逍遥的隐士生活。
看来,对现实不满,不与统治阶级合作,追求绝对自由的生活构成了庄子性格与思想的主要内容。庄子的生平事迹流传下来的不多,我们仅能从《史记》和《庄子》中了解到一点零碎的东西。他对后人的影响主要是《庄子》一书。
庄子主要作品简介1、《逍遥游》
《逍遥游》是战国时期哲学家、文学家庄周的代表作,被列为道家经典《庄子·内篇》的首篇,在思想上和艺术上都可作为《庄子》一书的代表。此文主题是追求一种绝对自由的人生观,作者认为,只有忘却物我的界限,达到无己、无功、无名的境界,无所依凭而游于无穷,才是真正的“逍遥游”。
文章先是通过大鹏与蜩、学鸠等小动物的对比,阐述了“小”与“大”的区别;在此基础上作者指出,无论是不善飞翔的蜩与学鸠,还是能借风力飞到九万里高空的大鹏,甚至是可以御风而行的列子,它们都是“有所待”而不自由的,从而引出并阐述了“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的道理;最后通过惠子与庄子的“有用”“无用”之辩,说明不为世所用才能“逍遥”。
全文想象丰富,构思新颖,雄奇怪诞,汪洋恣肆,字里行间里洋溢着浪漫主义精神。
2、《养生主》
《养生主》是战国时期哲学家、文学家庄周创作的一篇文章,载于《庄子·内篇》。这是一篇谈养生之道的文章。全文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是全篇的总纲,指出养生最重要的是秉承事物中虚之道,顺应自然的变化与发展;第二部分以庖丁解牛的故事比喻人之养生,说明处世、生活都要遵循事物的规律,从而避开是非和矛盾的纠缠;第三部分说明圣人不凝滞于事物,与世推移,以游其心,安时处顺,穷天理、尽道性,以至于命的生活态度,体现了作者的哲学思想和生活旨趣。
文章描写生动形象,细节刻画精细入微,寓说理于故事之中,意趣横生,富于启发意义。
以上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庄子的相关知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老子是苦县人,现安徽涡阳。有可靠文献,可以旁证的文献。
《史记·老子韩非列传》:“老子者,楚苦县厉乡曲仁里人也。”。今安徽涡阳县在老子的年代里,是归属于楚国版图。鹿邑、亳县属于陈国。涡阳之前叫:真源、谷阳、苦县,一直是和鹿邑并列的县。
1、真源和鹿邑是并列的两个县,是不同的地方,看宋史: 《宋史·列传第四·宗室二》:“元偁体素羸多病,上幸真源,时已被疾,恳求扈从。至鹿邑疾甚,肩舆先归。车驾还,临问数四。(注:赵元偁是宋在太宗第七子,皇上在真源,元偁也要去,但只走到鹿邑病重,只好先回了。)
2、谷阳和鹿邑是并列的,不是一个地方。鹿邑《旧唐书·地理志》:亳州,望,隋谯郡。领谯、城父、谷阳、鹿邑、酂五县。 真源,汉苦县,隋为谷阳,乾封元年改为真源,载初元年改为仙源,神龙元年复为真源,有老子祠。
3、真源和鹿邑是并列的,不是一个地方。《新唐书·志·卷二十八·地理二》:鹿邑,上。大业十三年,县 民田黑社盗据,号涡州。武德三年来降,复为县。 真源,望。本谷阳,乾封元年更 名。戴初元年曰仙源,神龙元年复曰真源。有老子祠,天宝二年曰太清宫 。
4、2015年安徽涡阳《老子传说》是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有灵宝,没有河南鹿邑啥事。 2021年涡阳胡智是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老子传说》的代表性传承人。作为安慰,河南鹿邑老子祭典2021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注意关键词只是祭典。
5、古诗做不了假。温庭筠《老君庙》:紫气氤氲捧半岩,莲峰仙掌共巉巉。庙前晚色连寒水,天外斜阳带远帆百二关山扶玉座。“涡水处其阳”的地理特征,正与涡阳的老子庙的地理特征相一致,建筑前面有河,也符合很风水。庙前两字也证明了一切:鹿邑把老君庙造在涡水的南岸---没有文化多可怕。杭州大学历史地理研究中心主任、我国研究《水经注》的权威陈桥驿教授和上海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所钱林书等五位教授先后到河南和安徽沿涡河考察,一致认为涡河河道是自然河道,不曾改道。因此,老子出生地不可能从涡河北岸变迁到涡河南岸。
6、薛道衡《老君堂颂》:赖乡旧里,涡川遗迹。古往今来,时移世易。灵庙凋毁,祠坛空虚。九井生祠,双碑碎石。。九龙井环列于流星园内,为老子出生地,春秋瓦圈井。下图是:古流星园石匾额。
7、国家早就定性了的。1992年,国家文物局在一份《同意涡阳县接受大陆以外地区捐资的批复》文件中,“同意涡阳县接受台胞马炳文先生为首组织‘大陆以外地区重修老子中太清宫筹委会’对该县老子故里中太清宫等古建筑维修和修复的捐资”。
8、台北道学院著名教授马炳文多次带领香港富豪谭兆道长及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地重道之士来涡阳县实地考察,便认定老子出生地在涡阳中太清宫所在地此次实地考察结果。和老子相关的鹿邑只有三处,涡阳是十一处。初步得知情形:
甲:鹿邑县部分计有:
一、老君台;二、西太清宫(庙田七百二十亩);三、圣母碑;孔子问礼处。
乙:涡阳县部分(注:涡阳县是新县。百年前,大部分是从毫县划地而成。)
一、无忧围;二、中太清宫;(县志载明有庙田三千亩,曾有道士两千余人。)三、老君炼丹处四、九龙井(老君生后,九龙从地下涌出,吐水为其沐浴);五、白林(圣母全家墓地);六、尹喜墓:七、最近出土之古碑:八、中太清宫现在仍有两位高龄道士口述百代宗谱,说自古传来--老君出生于无忧围(中太清宫旁);九、东太清宫;十、孔子问礼处;十一、武家河(古谷水)。
庄子是蒙人,今安徽蒙城。也有可靠的文献
1、《朱子语类》卷一百二十五 老氏:今毫州明道宫乃老子所生之地。庄子生於蒙,在淮西间。
2、苏舜钦任蒙城知县时建清燕堂,今遗址尚存。王安石《题蒙城清燕堂》“清燕新诗得自蒙,行吟如到此堂中,吏无田甲当时气,民有庄周后世风”。苏东坡为蒙城作《庄子祠堂记》:庄子,蒙人也。尝为蒙漆园吏。没千余岁。而蒙未有祀之者。县令秘书丞王兢始作祠堂。求文以为记。
四位文豪,均为一代宗师,王安石号称稽古,考史亦有建树,四人异口同声说蒙城为庄周故里。庄子祠在蒙城东郊,有赵朴初、舒同题写的“庄子祠”牌匾。
3、宋 罗泌 路史 卷 二十七 国名纪四 商氏后 云:“北冡,蒙字尔,即景亳,汤都,今亳之蒙城,汉之山桑,天宝元年改。”
4、《旧唐书》卷三十八 志第十八:蒙城 隋山桑县,属谯州。州废,隶毫州。天宝元年,改为蒙城。
5、明万历《蒙城县志》就记载:“蒙为国,且数千年,旧故无志,于《寿阳志》中见之。”
6、《国语·楚语上》:“郑有京、栎,卫有蒲、戚,宋有萧、蒙” 。
庄周就是庄子,是道家学派代表人物。
庄子(约公元前369年一公元前286年),战国时期哲学家,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名周,字子休,宋国蒙(今河南商丘东北)人。曾做过小官漆园吏,但不久辞去。楚威王聘他为相,遭拒绝,“终身不仕”。
他否定有天帝造物主的存在,认为万物起源于“道”,而人的生死只不过是“道”在其发展过程中一个短暂的环节。但由于他只看到事物不断互相转化的相对性,忽视了事物性质的规定性,这就使他的辩证法观点沦为诡辩论。
其文章纵横开合,变化无端,并多用寓言故事,想象丰富而奇特,在散文发展史上具有重要地位。著作有《庄子》,原书52篇,现存33篇,在中国学术思想史上有着深远的影响,在古代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出身宋国:
周烈王七年(约公元前369年),庄子出生于宋国蒙邑。
庄子约生于周烈王七年(公元前369年)。这主要从两个方面考察。首先,《史记》记载庄子与梁惠王、齐宣王同时,又记有楚威王派使者厚币聘庄子一事。楚威王于公元前340年至公元前329年在位,且“周能致楚聘,必已三四十岁”,则庄子生年应不晚于公元前369至公元前359年。
其次,《庄子》“于魏文侯、武侯皆称谥”,而于惠王“初称其名,又称为王”,则庄子的生年应“在魏文侯、武侯之世,最晚当在惠王初年”,亦即周烈王七年。
1 古文“庄家周贫”的翻译
《庄周家贫》原文+译文2007-12-07 19:40原文庄周家贫,故往贷粟〔贷粟(sù):借粮。〕于监河侯〔监河侯:监河的官。刘向《说苑》作魏文侯。〕。监河侯曰:“诺〔诺(nuò):好吧。〕,我将得邑金〔邑金:封地交纳的租税。金,金属货币,不是黄金。〕,将贷子三百金,可乎?”庄周忿然作色〔忿然作色:生气而变了脸色。〕曰:“周昨来,有中道〔中道:道路中间。〕而呼者。周顾视,车辙中有鲋鱼〔鲋(fù)鱼:鲫鱼。〕焉。周问之曰:‘鲋鱼,来〔来:这是呼唤鲋鱼使之注意的话。〕!子何为者邪〔子何为者邪:你是做什么的呀?邪,同“耶”。〕?’对曰:‘我,东海之波臣〔波臣:意思是水里的小人物。这里是鲋鱼自指。〕也,君岂有斗升之水而活我哉〔岂有斗升之水而活我哉:可有一点点水救活我呢?〕?’周曰:‘诺,我且南游吴越之王〔且南游吴越之王:将往南到吴国越国去游说君主。吴越是水乡。〕,激〔激:引〕西江〔西江:大概指吴越之西的大水,即长江。〕之水而迎子,可乎?’鲋鱼忿然作色曰:‘吾失我常与〔吾失我常与:我失去经常作伴的(指水)。常与,常在一起的东西。与,相伴。〕,我无所处〔我无所处(chǔ):我没有地方安身。〕,吾得斗升之水然〔然:乃,就。〕活耳。君乃〔乃:竟。〕言此,曾不如早索我于枯鱼之肆〔曾不如早索我于枯鱼之肆:还不如先到卖干鱼的店里寻找我呢。意思是,不切实际的话毫无用处。曾,乃,还。〕!’”
译文庄周家庭穷困,所以就找监河的官去借粮。监河官说:“好,我的封地要交租了,那时我借给你三百金,可以吗?”庄周气得脸都变了颜色地说:”我昨天来的时候,听到有人在道路中间呼唤。我到处看,发现车轮印里有条鲫鱼在那儿。我问它:‘喂,鲫鱼!你是在做什么呀?’鲫鱼回答说:‘我是东海里的小人物,您有一点水来救活我吗?’我说:‘好,我将往南去拜方吴越的君主,引西江的水来迎接你,怎么样?’鲫鱼生气得脸色都变了,说:‘我失去了我常呆着的水,没有地方安身,我只要一点水就能活了,你竟然这样说,干脆不如早点到卖干鱼的店里去找我吧。!’“
2 《庄周家贫》的翻译和一个出自文章的成语的意思庄周家境贫寒,所以就找监河的官去借粮。监河官说:“好,我将要得到封地的租金,那时我借给你三百钱,可以吗?”庄周气得脸都变了颜色地说:“我昨天来的时候,听到有人在道路中间呼唤。我到处看,发现车轮印里有条鲋鱼在那儿。我问它:“鲋鱼!你是什么原因来到这里的呢(你是何人)?”鲋鱼回答说:‘我是海神的臣子,您有一点水来救活我吗?’我说:‘好,我将往南去拜访吴越的君主,引西江的水来迎接你,怎么样?’鲋鱼生气得脸色都变了,说:‘我失去了我常呆着的水,没有地方安身,我只要一点水就能活了,你竟然这样说,干脆不如早点到卖干鱼的店里去找我吧!’”
这个寓言故事后来转化一个成语:涸(hé)辙(zhé)之(zhī)鲋(fù)。
3 “庄家周贫,故往贷粟于监河侯是“庄周家贫……”
出自《庄子·外物》中《涸辙之鲋》(庄周)
庄周家贫,故往贷粟于监河侯。监河侯曰:“诺。我将得邑金,将贷子三百金,可乎?”
庄周忿然作色曰:“周昨来,有中道而呼者。周顾视,车辙中有鲋鱼焉。周问之曰:‘鲋鱼来!子何为者邪?’对曰:‘我,东海之波臣也。君岂有斗升之水而活我哉?’周曰:‘诺,我且南游吴越之王,激西江之水而 迎子,可乎?’鲋鱼忿然作色曰:‘吾失我常与,我无所处。吾得斗升之水然活耳。君乃言此,曾不如早索我于枯 鱼之肆!’”
4 庄周家贫译文: 庄周家中贫穷,所以去向河监侯借粮。
河监侯答应说:“行。我将得到封邑内的租税,得到后借给您三百金,好吗?”庄周听了后气愤得变了脸色,说:“我昨天来,道路中有呼喊的声音,我回头一看,是车辙中有一条鲋鱼在那里。
我问他说:‘鲋鱼,来吧!你是干什么的?’回答说:‘我是东海波浪里的鱼。 您能有一斗一升的水使我活吗?’我说:‘行。
我将到南方去游说吴、越的国王,引发西江的水来迎接你,好吗?’鲋鱼气愤得变了脸色,说:‘我失去了平常的环境,我没有生存的地方,我只要能有一斗一升的水就能活下去。你竟说这样的话,还不如早早到卖干鱼的市场里去找我。
” 关于这段话,有一个成语《涸辙之鲋》,请欣赏一下 原文 庄周①家贫,故②往贷粟③于监河侯。监河侯④曰“诺⑤。
我将得邑金⑥,将贷子⑦三百金,可乎?”庄周忿然⑧作色⑨,曰“周昨来,有中道⑩而呼者,周顾(11)视车辙(12)中有鲋鱼(13)焉(14)。 周问之曰:'鲋鱼来,子何为(15)者耶(16)?'对曰:‘我,东海之波臣(17)也。
君岂有(18)斗升之水而活(19)我哉?’周曰:‘诺,我且(20)南游(21)吴越之王(22),激(23)西江之水而迎子,可乎?’鲋鱼忿然作色曰:'吾失我常(24)与,我无所处(25)。 吾得斗升之水然(26)活耳。
君乃言此,曾(27)不如早索(28)我于枯鱼之肆(29)(30)!'”。 注释 (1)庄周:庄子的姓名,战国时宋国人。
(2)故:因此。 (3)贷粟(sù):借粮。
粟,谷子,去皮后称为小米。 这里泛指粮食。
贷,借。 (4)监河侯:即魏文侯。
也有人认为是作者假托的人物。 (5)诺(nuò):答应的声音,表示同意。
(6)邑金:封建统治者在自己的封地里剥削得来的收入。邑:古代贵族受封的领地。
(7)子:您,对人的尊称,多指男子。 (8)忿(fèn)然:生气的样子。
(9)作色:脸上现出怒色。作,发作,发出。
(10)中道:道中,半路上。 (11)顾视:回头看。
顾,回头。 (12)辙(zhé):车轮在地上碾出的痕迹。
(13)鲋(fù)鱼:鲫鱼。 (14)焉:在那里。
(15)何为:做什么。 (16)邪:通“耶(音‘yé’)”,疑问语气词,相当干现代汉语的“吗”“呢”。
(17)波臣:海神的臣子。 (18)岂有:有没有。
(19)活:使……活。 (20)且:将要。
(21)游:游说。 (22)吴越之王:吴:周代诸侯国,国都在今江苏省苏州市。
越:周代诸侯国,国都在今浙江省绍兴市。 (23)激:引(水)。
遏阻水势,使它急流。 (24)常与:经常在一起的,这里指水。
(25)处:居住、存身的地方。 (26)然:则,就。
(27)曾(céng):还,简直。 (28)索:寻找。
(29)枯鱼之肆:卖鱼干的铺子。肆:店铺。
(30)曾不如早索我于枯鱼之肆:简直不如早些到卖鱼干的铺子里找我! 翻译 庄周家里穷,所以到监河侯那里借粮米。 监河候说:“可以,我将要收到封邑中的收入,借给你三百斤米可以吗?”庄周变了脸色,说:“我昨天来,路上听到呼喊的声音,四面张望见干涸的车辙中有一条鲫鱼。
我问它说:‘鲫鱼啊,你是做什么的呢?’鲫鱼回答说:‘我是东海中的小百姓。你能给一升半斗的水救我的命吗?’我说:‘可以,我要去南方游说吴、越的国王,引西江的水来迎接你,可以吗?’鲫鱼忿然作色说:‘我失去了我不能离开的水,困在这里,我只要得到一升半斗的水就可以活,你如果说这些,简直不如早些到卖鱼干的铺子里找我!’”。
作者简介 庄子(约前369年—前286年),汉族。名周,字子休(一说子沐),后人称之为“南华真人”,战国时期宋国蒙(今安徽省蒙城县,又说今河南省商丘县东北民权县境内)人。
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是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老子哲学思想的继承者和发展者,先秦庄子学派的创始人。 他的学说涵盖着当时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但根本精神还是归依于老子的哲学。
后世将他与老子并称为“老庄”,他们的哲学为“老庄哲学”。 寓意 比喻陷于困境、需要能解燃眉之急的人,讽刺达官贵人漠视穷人的苦难。
新意:揭示以权谋私给老百姓带来的灾难。 辨析 这个故事的寓意是当别人有困难的时候,要诚心诚意尽自己的力量去帮助,决不能只说大话,开空头支票。
同时讽刺世人不从实际出发,做些无效的事。 鲋鱼的回答可以用“远水解不了近渴”概括。
例句 如鲁迅曾在《坟•娜拉走后怎样》里写道:“但人不能饿着静候理想世界的到来,至少也得留一点残喘,正如涸辙之鲋,急谋升斗之水一样。 ”
请问庄子的生平?
本文2023-09-22 14:20:44发表“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lezaizhuan.com/article/666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