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有没有程九百这个人?

栏目:资讯发布:2023-09-22浏览:2收藏

历史上有没有程九百这个人?,第1张

李氏家谱证明是没有的;

闯王李自成“青城归隐”之谜备受史学界瞩目,在李氏家族内部流传了几百年的秘密将大白天下。昨日,中国明史学会会长张显清、中国明史学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张德信、中国明史学会副秘书长高寿仙等史学专家不辞辛劳,专门赴榆中青城,踏访传说中的李自成归隐之地,查阅了苇茨湾村保存的《李氏家谱》。中国明史学会会长张显清对李自成“青城归隐”一说目前既不否定,也不肯定,认为还有一个探讨的过程。

参考资料:

http://wwwlzbscomcn/wb/2005-08/15/content_465231htm

正史上没有程九百此人

以下是《明史》对李自成死的记载。

http://guoxuebaiducom/page/c3f7cab7/308html

当是时,左良玉东下,武

昌虚无人。自成屯五十余日,贼众尚五十余万,改江夏曰瑞符县。寻为我兵所迫,

部众多降,或逃散。自成走咸宁、蒲圻,至通城,窜于九宫山。秋九月,自成留

李过守寨,自率二十骑略食山中,为村民所困、不能脱,遂缢死。《明史 卷三百九 列传第一百九十七 流贼》

李自成,陕西米脂人。他家境贫寒,但有勇有谋,大仁大义。他当过驿卒,当过边兵,最后加入了反明的农民起义军,南征北战,不断壮大,几十万大军所向披靡,终于推翻了政治腐败、经济崩溃、摇摇欲坠的明王朝。但因镇守山海关的明将吴三桂勾引清军入关,李自成领兵退出北京,转战河南、陕西、湖北等地,最后不知所终。有人说李自成在九宫山遇难。 《明史》的结论是, 自成已死,尸朽莫辨。它的根据是,当时追击李自成的清朝靖远大将军阿济格给朝廷的报告说,李自成兵尽力尽,仅带亲信20人,窜入九宫山中,被村民围困,无法脱逃,自缢而死。他派人前去验尸,而尸体已经腐烂,无法辨认了。还有一个根据是,南明王朝驻湘将领兵部尚书何腾蛟给唐王的报告称,他的部众已将李自成斩于九宫山下,只是丢了首级。但是,这个"遇难"说却难以令人相信。因为李自成雄才大略,骁勇非常,一直是官府的死敌。无疑,他是清王朝或南明王朝统治者心目中的大患,他的生死绝对是当时的重大事件。而阿济格报告中说是"尸朽莫辨",纯属浮夸不实,清王朝怎能相信?何腾蛟的报告简直就是马后一炮,谎报战功,南明王朝也不会相信的。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李自成退居湖湘时,他的手下还有40余万兵马,驻九宫山一带至少也有数万人,说他仅带20名亲信与事实明显不符。况且,如果李自成真的被杀,他的几十万大军岂能善罢甘休?九宫山能平静吗?然而,事实上,当时九宫山很平静,那几十万大军也很平静。那么,为什么有"遇难"说,而且在民间广泛流传?据推测,这是李自成与其部下放的烟幕弹,一个缓兵之计。一方面,扬言李自成已死,可以打消南明王朝对这支大军的敌意,下一步可能联合抗清;另一方面,使清王朝以为,心腹之患已除,放松警惕,一旦时机成熟,李自成可东山再起。也有人说李自成在夹山寺隐居。 据说,清朝初年,即将上任的云南同知张琼伯在赴任途中,游访石门夹山寺,与寺中方丈谈古论今,颇为投缘,相见恨晚,视为知己。几年后,他又重访夹山寺,方丈已死。悼念之中,方丈的徒弟告诉他:那方丈就是威震天下的闯王李自成。在九宫山替死的是他的部将孙某。乾隆初年,澧州知州何某亲赴夹山寺调查李自成的下落,在寺中他亲眼见过一幅李自成的画像,据称,叫"奉天玉和尚"。 1981年,在石门夹山寺发现了奉天玉大和尚墓。据考查,在一个瓷坛中盛的遗骨,与李自成身材相近。墓中陪葬物与李自成家乡陕西米脂县的习俗相同。但这一说法仍有不同意见。 有人说,奉天玉大和尚墓等的发现,只能说明石门夹山寺确实有奉天玉大和尚这个人,并不能证明奉天玉大和尚就是李自成。又有人说,李自成生前左眼曾受箭伤失明,但李自成画像却双目炯炯有神,以此证明,奉天玉不是李自成。因而,李自成隐居于夹山寺一说,也成不了定论。李自成的生死之谜至今仍成为史学家探讨不休的事。 李自成1644年4月22日战败,26日逃回京城,29日在武英殿匆匆举行登极大典.第二天,即仓皇撤离北京. 吴三桂与清兵尾追不放. 李自成在河北连连失利,身负箭伤,遂引军入山西,拟退守关中,再图复兴.... 李自成从山西败走西安,又遭清兵的两路夹攻.抑郁意欲去四川,前锋又被互不相和的张献忠所阻.遂经商洛,入湖北,走襄阳,又连吃败仗 ,主将刘宗敏战死,宰相牛金星独自悄悄溜走投敌. 大顺王朝永昌二年,,1645,,四月下旬的一天,李自成率二十骑正在湖北省通山县九宫山查看地形,在牛迹岭下突然遭到乡勇袭击牺牲.年40岁. 但是,三百多年来,李自成究竟死在那里,是湖北,还是湖南,一直是有争论的. 有种说法是,李自成当时未死,而是在湖南省石门县夹山的灵泉寺出家为僧隐迹了.法号奉天玉.直到1674年2月方才辞世,享年70岁。

你都已经说了李自成死是个迷! 史书记载:顺治二年(1645年)清军破潼关,李自成经襄阳入湖北,试图与武昌的明朝总兵左良玉联合抗清,不想东进南京“清君侧”时病死途中。4月李自成溃于武昌,5月再败江西,1645年神秘消失,不再曾出现。 李自成遇难湖北通山县九宫山已确认。但是,李自成究竟是怎样死的,却一直有争论。就连《明史》也无法搞清其殉难经过。 李自成殉难经过有以下几种说法: 1)自缢。清军统帅阿济格奏报中有提到:“……自成窜走时,携随身步卒仅二十人,为村民所困,不得脱,遂自缢死。然阿济格的说法,并非亲眼所见,故真实性甚低。 2)战死。《通山县志》中的记载为:“九伯聚众杀贼首于小源口”;《程氏宗谱》却是这样记载的:“剿闯贼李延于牛迹岭下”;二者只说程九伯杀死了李延。至于李延和李自成是否为同一个人,还不得而知。 3)误伤致死。清初吴伟业《绥寇纪略》中说独自入九宫山拜谒元帝庙时。被当地村民“疑以为劫盗”用荷锸打昏后“碎其首”而亡。 4)夹山寺归隐。1981年考古人员发现湖南夹山寺墓主人“奉天玉和尚”违背僧规,按俗礼下葬,而葬俗又与本地葬俗不同,最后通过种种物证认为奉天玉和尚很可能便是李自成。 5)青城归隐。经过考察研究康熙三年(1664年)的《李氏家谱》,认为李自成兵败后化装为和尚投靠其在榆中青城的叔父李斌,晚年的李自成就生活在附近的深山大沟里,并葬于龙头堡子山下

说起李自成(又名李鸿基,李闯),大家肯定不会陌生,他是汉族人,出生于陕西榆林米脂县,但是,他却只过了30多岁就死了,但是他既不是死于被人故意,也不是自杀,而根据历史所了解他是被村民所误杀的。

李自成是一个非常有能力的人,他领导农民起义,并且推翻明朝,建立了大顺政权,不过却李自成死于清朝初期,在1945年5月17日去世的,那么,他又为什么会被村民误杀呢?其实,在1945年4月的时候,多尔衮率领他的八旗军与吴三桂联合兵力一起在山海关内外准备和李自成来一场战争。战争的最后就是李自成战败,随后他便选择退出北京,并且率领军队在去不同的省去进行抗击。然而,在他抗击的过程中,也就是1645年5月17日,李自成便在湖北通城元帝庙里遭到了村民姜大眼的误杀,随后他的尸体被秘密的掩埋了,在他死后,便出现了很多关于他的墓碑,但是正是由于这些墓碑的出现,所以才完成了到现在都有人怀疑他的死因到底是不是被误杀的。

到了如今,人们为了表示出自己省份的文化特色,后来他的墓碑就变成了四个,但是哪个真哪个假却不知道了,这些墓碑分别位于湖北通城县、通山县和湖南石门县夹山寺之后的第四个“闯王之墓”,正是因为这四个墓碑的不同,才造成了后人的各种李自成的死因到底是什么,其实他并不是被奸人所害,更不是自杀,而是被村民姜大眼所误杀。

公元1644年,当时李自成十几万大军驻扎城内,按规定是京城居民五户供养一兵,且严令禁止烧杀抢掠,这样,军饷的来源不足,一些没捞到多少好处的将领也颇有微词。此事启发了李自成,他本就对这些轻易抛弃旧主的厚颜无耻的官员充满了鄙视,第一次上朝时就感叹:“此辈无义如此,天下安得不乱?” 追赃刚好是一举三得的事情,即可筹备军饷,又可惩罚这些无义之辈,还让将士可以得些好处。 然而,此例一开便一发不可收拾了。仅仅是三月二十七日,追赃第一天就处死了五百名官宦。前大学士魏藻德在交出万两黄金赎身仍嫌不够拷打至死,襄城伯李国祯受刑不过,自缢而死,英国公张世泽因为没凑够数额,连同妻小均被打死,陈演为赎身交了黄金4万两,骆养性交了3万两,才暂免一死。追赃网越来越扩大,逐渐演变成了抢劫和勒索,共计有1000多名士大夫遭勒索拷打致死。 劫掠很快就波及到了平民百姓。既然将领们可以勒索官宦,部下自然就向民间下手了。此后大顺士兵搜查平民宅院,抢夺私财,凌辱房东,侮辱妇女等事件接二连三,“劫富济贫”本就是造反者最朴素的心理动机,一旦放开根本无法遏制,即使李自成也无能为力。在将士们看来,你作你的皇帝,我抢我的东西,大家各取所需,天经地义。 二、 事实上,从五月起,他就让手下将金银重铸为锭,征用骡马往西安运回了。到吴三桂正式与大顺为敌的消息传来之后,李自成的第一反应居然是撤退。“陕西,吾故乡也;富贵必归故乡,即十燕京未足易一西安!” 坐上了金鸾宝殿的李自成始终没有适应从山大王到皇帝这一角色转变,可惜的是,历史也不肯给予他足够的时间了。 三、 外城破后,崇祯令人将太子及永王、宁王送至皇亲周奎、田弘遇处,并送出手谕,令一切国事交成国公朱纯臣处理,自己则独坐殿上借酒浇愁,到傍晚,他去往后宫,一路宫女太监啼哭相迎,他一言不发,挥手令其散去。只对皇后说:“大事去矣!尔宜死!”一旁的袁妃起身欲逃,崇祯拔刀在手,几步赶上,说:“尔也宜死!”连刺数刀,袁妃倒地,血流不止。随后崇祯由到寿宁宫,一见长公主来迎,叹息道:“胡为生我家?”,左袖掩面,右手举剑欲斩,但手软脱力,仅仅斩下了公主右臂。崇祯弃剑而出,一路踉踉跄跄,转回坤宁宫,见皇后已自缢,说了声:“好,好!”又见袁妃未死,便找了根绳索勒至其断气为止。不过袁妃命大,又或崇祯早已乏力,不久便回过气来,捡回了一条性命。 四、 李自成及其手下没有真正具有长远战略眼光和治理国家(地方)之才者,他们善于破坏而不会建设。最有见识的李岩在攻下北京后的意见没有得到李自成采纳,后来也被他杀了。牛金星之流只一意怂恿李赶紧攻入京城做名副其实的皇帝,似乎一攻占北京,登上龙椅就解决了一切问题。李自成东征西讨,靠的是以战养战,手下也多为桀骜不逊之徒,一旦安定,反而无所适从了。陕西本是李自成的家乡,又是根据地所在,所以他严令禁止劫掠,甚至规定“马腾入苗者斩”,可“未一月抄掠如故”。毕竟这是长期以来养成的传统,何况战乱多年,经济恢复缓慢,自从采纳李岩“不纳粮”建议之后,不再扰民的军队就只能从官吏巨贾、士绅大户那儿进行抢劫搜刮勒索以维持军费开支,甚至发展到“悉索诸荐绅,搒掠征其金,死者瘗一穴”的地步。这样社会难以稳定,民心无法安定,政权亦无法得到本地知识分子的支持。虽有一套政府班底,但管理无方,政令不通,更约束不了军队,基本上可以说,李自成固守一地的结局就是耗尽地方民脂民膏之后难以为继。 五、 在李自成攻宁武关时,通告若五日不降就将屠城。但这回李自成遭遇到了顽强抵抗,周遇吉效法当年的袁崇焕战术,以大炮守城,四面轰击,并不时出兵占据外围,与对方周旋,激战三日,大顺军损失万人。李自成亦发炮还击,几度轰塌城墙,但对方又立即垒成。虽一度攻破了城门,但城门随即封闭,杀入城中的上千人马无一生还。李自成大怒,以人海战术前赴后继,持续攻击,最终攻陷宁武关。随后便是屠城,妇孺老幼概不能免。 六、 李自成(1606-1645)。米脂(今陕西米脂)人,世居怀远堡。李自成幼时为邑中大户艾氏牧羊,长大后为银川驿卒。《明外史·李自成传》记载,李自成的父亲曾梦见神告诉他,以破军星为他的儿子。待自成长大,“数犯法”,在封建统治者看来,很不安分守己。具有强烈反抗精神的李自成,在崇祯年间,投身于其舅高迎祥的起义军中,为副将。高迎样自称闯王。后高迎祥、李自成及延安的张献忠等13家共十余万义军汇集在一起,起义军迅速扩展到山西、陕西、河南、湖广、四川等地。崇祯八年(1635年)一月,起义军13家72营大会于荥阳,讨论拒敌方针,这就是有名的荥阳大会。会上,李自成提出了“宜分兵定所向”的联合作战、分兵出击的战略方针,又提出战争中的战利品各军平均分配的建议,使起义军以后的战斗有军事目的,有计划,同时大大增进了农民起义军的内部团结,从而不断取胜。 崇祯九年(1636年)高迎祥在战斗中被俘牺牲,李自成继任闯王,势力迅速发展。当时朝廷对付边事,财政赤字庞大,军事力量脆弱,因而当政者对义军采用剿抚并用的政策。李自成等人粉碎了明朝政府的剿抚政策,先后占据晋、豫、湖广、巴蜀,又攻陷风阳,崇祯末在西安称王,立国号“大顺”,年号“永昌”,造历书,封功臣,开科取士。 七、 清军和吴三桂很快占据山海关,并进军北京,迫使大顺军撤出北京,由山西退人陕西,又由陕西转至襄阳,直退到武昌、蒲圻、通城,李自成在通山县九宫山查看地形时,遭受地主武装的突然袭击牺牲,年仅39岁。一说李自成当时未死,兵败后隐于石门(今湖南石门)夹山灵泉寺为僧,1674年病死。

被满清的多尔衮。

顺治元年(1644年)四月二十一日,李自成与山海关总兵吴三桂进行一片石战役。战至四月二十二日,吴军渐渐顶不住了

吴三桂不得已投降了清朝的摄政王多尔衮,两人联手打败了李自成,李自成的主将刘宗敏受伤,急令撤退。四月二十六日,李自成逃回北京城,只剩下了三万多人,四月二十九日,李自成在北京称帝,并且怒杀了吴三桂家大小34口,第二天逃往西安。

顺治二年(1645年)三月,李自成的部队逼走南明将领左良玉,占领了武昌城,李自成计划乘舟东下,夺取东南作为抗清基地。

但大顺军尚未准备充分,清军分水陆两路突然袭来,李自成仓促弃武昌向东南进发。顺治二年(1645年)5月17日,在湖北通城县九宫山遭村民误杀。

扩展资料:

明崇祯十七年(1644年)三月,声威日壮的李自成率领的农民起义军攻克北京城,崇祯帝自缢于煤山,统治中国276年的明王朝宣告覆灭。

四月初四日,吴三桂刚刚叛归山海关,并向清朝请兵援助。内院大学士范文程上书多尔衮,认为“如秦失其鹿,楚汉逐之,是我非与明朝争,实与流寇争也”。主张立即出兵进取中原。

他提出,“战必胜,攻必取,贼不如我;顺民心,招百姓,我不如贼”,因此要一改以往的屠戮抢掠政策,“严禁军卒,秋毫无犯” 。

即不仅在战略上改变得城不守之策,要入主中原,在战术上也要招揽民心。多尔衮接受了范文程的建议,答应了吴三桂请兵的要求。 并在得到北京为农民军攻破的确切情报之后,“急聚兵马而行”,与农民军争夺天下。

李自成于四月十三日亲率部队往山海关讨伐吴三桂,但仍带有招降他的侥幸心理,行军速度亦颇迟缓,十九日前后才兵临关城之下。

在此期间,吴三桂已派出使者向清军求援,使者于十五日便见到了多尔衮,向他递交了吴三桂的信函,表示如清军支援,则“将裂土以酬”。

多尔衮知道这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但他非常谨慎,一方面召集大臣谋士们商议,一方面派人回盛京调兵,再一方面故意延缓进军速度,逼迫吴三桂以降清的条件就范。

由于事态紧急,吴三桂只得答应多尔衮的要求,请清军尽快入关,因为二十一日清军还距关十里,而关内炮声隆隆,喊杀阵阵,农民军已经开始攻城了。

四月二十二日,李吴双方在山海关大战。 多尔衮非常了解吴三桂的窘境,因此长时间地作壁上观,在李自成即将攻下东西罗城和北翼城,吴三桂几次派人又亲自杀出重围向他求救的情况下,估计双方实力已大损,这才发兵进入山海关。

在与农民军的决战中,他又使吴军首先上阵,在双方精疲力竭之际再令八旗军冲击,结果农民军战败,迅速退回北京。

——李自成

关于农民起义军领袖李自成最后死亡原因,有两种说法流传于世:一种是做了大顺皇帝李自成从北京金銮殿仓皇退出之后,一路败北,沿途经过几次大战役,部队溃不成军,在清兵追剿下,最后退到湖北通山县九宫山。在这里,李自成遭遇当地地主武装袭击死亡,也有说李自成被当地武装包围后,走投无路,自缢身亡。这种说法来源于追杀李自成的清军将领阿济格,他通过俘虏李自成手下士兵,找到李自成尸体,但尸体高度腐烂,无法辨认清楚,所以到底李自成当时是否死在九宫山,一直没有真凭实据。

另一种说法流传于市井之间,也没有真实依据,说李自成没有死亡,在清兵追击下走投无路,为了保命选择在一家寺庙剃度出家,做了和尚,从此四大皆空,在山野寺庙或者江湖上流浪,最终不知所踪。

金庸老先生最后一版著作鹿鼎记有对李自成描述,刻画十分详细,说他相貌威武,身材高大,一幅江湖草莽英雄气概,被敌人追击之下,被迫剃发做了和尚,但是没有忘掉美女陈圆圆,偷偷跑到到昆明见一面,不曾想冤家路窄遇见吴三桂,两人单挑,在一座尼姑庵中斗得死去活来,最后还是女婿韦小宝救了一命。有没有这种事情?小说言家不可尽信,不过无风不起浪,李自成没有战死苟活于世,还是有几分可能性。以当时政治形势分析,满族入主中原,打得是明朝崇祯皇帝,占据汉朝江山,与李自成没有不共戴天仇恨,只要他从此偃旗息鼓,清朝也懒得理他。假如是崇祯皇帝最终得胜,李自成免不了被诛九族,即使挖地三尺也必须找出来。

在历史上,李自成起义军最终夺取明朝江山,建立大顺政权,但维持时间过于短暂,属于昙花一现,比较可惜。究其原因,是没有树立正确革命观,没有一个为天下民众服务的崇高理想,一旦革命取得阶段性胜利,骄傲自满,贪图享逸,痛失巩固政权良机。

金庸著作《碧血剑》中最后叙述很明白,李自成领兵进入北京之后,农民起义军来到花花世界控制不住,开始大肆烧杀*掠,失去民心,又因为抢了吴三桂爱妾陈圆圆,让吴三桂恼怒之下放开山海关,引清军攻打北京,这时候李自成手下士兵都抢到大批金银,谁都不愿意再卖命死战,在战场上一窝蜂后退,最终导致整个军事失败。仅从军事形势分析,李自成率领起义军在全国与明军作战,消耗了明朝最后力量,为清军入关改朝换代提供了助力。如果不是李自成,满清建立,可能还要晚几年。

历史上有没有程九百这个人?

李氏家谱证明是没有的; 闯王李自成“青城归隐”之谜备受史学界瞩目,在李氏家族内部流传了几百年的秘密将大白天下。昨日,中国明史学会会...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