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西杨氏起源与家谱字辈排行

栏目:资讯发布:2023-09-22浏览:4收藏

川西杨氏起源与家谱字辈排行,第1张

杨姓发源地在今山西境内。杨为晋所灭后,其子孙便向西发展繁衍,首先是迁入陕西冯翊(今大荔),后又有迁至今山西霍州,尔后繁衍至今河南境内。在春秋战国之时已有杨姓人迁江汉地区(今湖北省潜江一带),后因楚国势力不断加强,迫使他们向东南迁至今江西省一带;与此同时,又有自山西迁往江苏、安徽的杨姓,这样杨姓便散布于长江中下游地区。秦汉之际,已有杨姓人迁居四川,尚书仆射杨璇,迁居浙江会稽。魏晋南北朝时期,除著名的弘农杨姓世居陕西华阴,氐族杨姓世居甘肃仇池外,已有不少杨姓人因社会动荡之故而向江南播迁,也有不少入主中原的少数民族改姓杨,另弘农杨震十世孙杨惠嘏任太原郡守,其玄孙即为隋文帝杨坚。唐末为避安史之乱而引发中原杨姓再次大批南迁,这一时期,杨姓有迁朝鲜半岛者。宋时,有杨无敌杨业居山西太原,杨贵迁居贵州播州,由此可见,到宋代时,杨姓已分布于江南广大地区,并以福建为其播迁的中心。元朝末年以后,以广东、福建、浙江沿海为移民海外的原居地,杨姓人便开始了较大规模的海外移民,迁居地也主要集中在东南亚各国。明朝永乐年间,浙江绍兴人杨云川曾随军渡海至北婆罗州(今马来西亚河巴州),并与当地酋长的女儿结婚,公主后因杨云川遇难而投海殉节,在当地传为佳话。清代乾隆年间,福建沿海人杨阿秋去印度经商,并修建了一座中国城,近代以后,又有杨姓去欧美或澳大利亚定居。如今,杨姓在我国分布极广,尤其在长江流域的省份分布最多,杨姓的分布规律,历史上最初由黄河中游、华山脚下向四周播迁,以及由北方向南方播迁,海外则以东南亚为主。目前杨姓人口列全国第六位。

近代杨氏百字谱:

初定:弘农俊杰英、荣华泽祥祯、文武科举锦、福禄宁康兴、太师忠书令、唐宋才嘉兵、汉隋相尉权、崇德怀仁君、兰桂照辉映、侯州尽雄伟、盛海波涛涌。

觉理冲凌云、启后继乾坤、慎思贵富民、树以成良言、勋著永绵传、严洁孝顺模、喜庆辅龙腾、昌发山西籍、源远承家业。

后改:三知承俊杰、荣华泽祥祯、汉隋相尉才、盛德怀仁君、文武科举锦、唐宋建奇勋、太师奉旨令、侯州忆雄英、沧海波涛涌、虎跃起龙腾。

满门忠烈鼎、丰功壮凌云、慎思传清白、后裔靖康宁、兰桂照辉映、福禄显家声、昭著千秋范、源远伟业兴、廉洁行孝顺、继发晋乾坤。

民国十二年(1923年)杨姓重新立宗续谱字辈:登、成、永、宏、福、生、考、义、和、平十字排辈为序。

高密张鲁杨氏(德智堂)行辈为:

肇立崇德士,维世培振怀。朝廷建大作,官宪鸿恩开。峻峰日月明,文武斌聚斋。齐家兴兆业,安邦瑞祥来。昌国盛荣宇,福佑恒东海。常毅千彦生,永念仁和爱。秉承圣贤志,华章颂万代。金玉良言润,泽惠启学才。

扩展资料

杨姓起源说:

第一种说法:有五个主要来源

1、杨侯苗裔说。据《元和姓纂》和《通志·氏族略》所载,杨出自姬姓,晋武公(唐叔虞之子燮的十世孙)时封次子伯侨于杨(今山西洪洞东南范村东古城一带),称杨侯,其子孙以国为姓。

2、女吉姓杨国说。此说不见于传世文献,而见诸出土文物(据李学勤《中华姓氏谱》),女吉姓杨据说要早于姬姓杨。

3、羊舌后嗣说。姬姓杨国灭于晋,杨地成为晋大夫羊舌氏的食邑,这样杨也成为羊舌氏的姓;另说羊舌氏为杨侯伯侨之子,见《新唐书·宰相世系表》。

4、杨孙孑遗说。据《左传》记载,秦穆公有大夫名杨孙,因失职而奔于宋,其后裔孙姓杨。

5、出自赐姓或他族他姓改杨姓而来。如三国诸葛亮平哀牢夷后赐部分人姓杨;鲜卑莫胡卢氏被北魏孝文帝改杨姓,福建宁化有林姓迁广东梅州后改姓杨,另据《北史》记载,杨义臣本姓尉迟氏。

第二种说法:有四个主要来源

1、赐姓:隋代杨义臣本姓尉迟氏,鲜卑族,为北魏勋臣八姓之一。义臣之父尉迟崇,隋初随行军总管达奚长儒与突厥交战,力战而死。

隋文帝因对尉迟崇功业的追忆,下诏赐义臣国姓杨氏。三国时,诸葛亮平定哀牢夷(湖南、贵州的僚族分支)后,赐当地少数民族为赵、张、杨、李等姓。

2、收养:西晋氏族首领百顷氐王杨飞龙,收养外甥令狐茂搜,改其姓为杨氏。杨复光,本姓乔,少时养于内侍杨玄价家,遂转姓杨。杨守亮,本姓訾名亮,杨复光平定江西黄巢起义军时,得訾亮,养为假子,转姓杨,改名守亮。

3、避难:今浙江省诸暨市的概浦杨姓,为倪姓所改。倪盈第八世孙倪炤,仕宋为龙图阁学士,因反对王安石的变法,遭流新州。当时,倪炤的幼子倪顺尚在襁褓之中,匿概浦外家。

官府勾之,外祖母孟氏以幼舅同庚者易之,得以保全。及倪顺长大,力学皆优,念外家杨姓之恩,改为杨姓。

4、少数民族改姓: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后,施行汉化政策,其中的莫胡卢氏改为杨姓。白族中,杨姓一直是主要姓氏,唐朝时为白族第一大姓。

-杨姓家谱

-杨氏家谱

杨姓在“百家姓”中排第16。是现时中国第六大姓氏,根据户籍管理部门的“全国公身份信息系统”(NCIIS),杨姓也是第六大姓。据杨氏家谱记载,杨姓的发源地,是在今山西省境内,后为晋所灭,其子孙因避乱,远在春秋战国(前770—前221年)时期就有个别杨姓人士自山西迁至江苏和安徽省境内,散布于长江中下游地区。另据杨氏家谱记载,明代洪武初年,人们称之为“洪武落业”。据志书记载,在元末明初朱洪武“血洗湖南”的战争中,湖南土著居民遭受了空前浩劫,特别是长沙、岳阳、常德、益阳、湘潭等地区成为一片废墟。朱元璋建国后,为了复苏湖南,采取了“江西填湖广”的政策,因而大批的江西(包括浙江)杨姓宗族,迁往湖广地区。目前保存下来的杨氏家谱数量较多。

建议去 家谱网上查询一下哦

杨姓,中华姓氏之一,据说最早源于春秋时期的杨国(今山西省洪洞县),为隋朝、南吴的国姓,是一个典型的多民族、多源流姓氏,主要源自姬姓及少数民族改姓等。杨伯侨为得姓始祖。

杨姓在宋版《百家姓》位列第16位。至2015年2月,杨姓总人口约有4270万,是中国人口第6大姓。其中,四川杨姓人口约有380万,是杨姓第一大省。

宋朝时期,杨姓大约有210万人,约占全国人口的27%,排在王、李、张、赵、刘、陈之后,为宋朝第7大姓。杨姓第一大省是四川。在全国的分布主要集中于四川、陕西、山西,这三省杨姓大约占全国杨姓总人口的46%;其次分布于河南、河北、湖南,这三省的杨姓又集中了20%。全国形成了以川湘、陕晋、冀豫为中心的三大块杨姓聚集地。

不同姓氏有不同字辈的排序,不同地方其字辈用字也是不一样的。如陕西安康杨氏字辈:世远嗣番发祥汉佑富本培元钟灵毓秀。但贵州毕节杨氏字辈就是:银孟洪灿曾居家永时春正大光明远万代世泽长。

自古以来,人们对取名择字都是十分重视的,尤其是在古代更有沿用字辈取名的习惯。杨姓是典型的多民族、多源流的姓氏,主要源于自姬姓及少数民族改姓,是中国人口第6大姓。

杨姓家谱字辈大全集

1、湖北孝感杨氏字辈:文正炳有中和德,本利培成义道才;敬先祖如在其上,启后继换乎为新;荣华富贵运朝堂,永照世代真自强。

2、湖南永州迁入四川达州杨氏字派(部分):楚、其、士、本、正、文、天、如、可、用、才、长、宜、从、新、知、时、成、先、以、安、全、多、加、仁。

3、山东临沂庄坞杨氏字派:传家惟效友,继世尚公平,一本常敦序,同宗保令名。法权自先启,守之在心中。敬绍兴绪远,复立鸿文通。

4、四川简阳杨晓初杨氏字辈:天映本其先,永春章荣昌;宗枝绍祖德,学尚佐家邦。简阳另一家之版本:天映本文朝,声大章荣昌;宗之绍祖德,学尚左家邦。

5、湖南龙山县杨氏字辈:廷进再政通,光昌盛道宏,元才仁上大,朝国定常公,枝开荣芳友,万世永兴宗。

6、四川资阳市安岳县周礼镇龙桥杨氏字辈:法仁兴志,应文登学,世代光明显,荣昌庆永芳,正先维友,宗祖在贤。

7、四川遂宁市蓬溪县杨氏字辈:可继思鹏名,单光呸崇作,建绍宗辉成,修善立开,九在寿发,伦克多定先,德万休尚生,居守传年志,贤福官孝安。

8、湖南湘乡杨氏字辈:尧政应洪日名士百代昌容让传国美忠良永远彰。

9、安徽安庆杨氏字辈:中浮鼎振大有咸林益千风遇礼代同仁。

10、江苏六合杨氏字辈:田德常林玉昌保贵如金。

11、辽宁抚顺杨氏字辈:万金法庆常树立永吉祥兴家助为本盛世久安康。

12、陕西安康杨氏字辈:世远嗣番发祥汉佑富本培元钟灵毓秀。

13、广东汕尾杨氏字辈:梅宏石耆纯绍世耀维与源天宜继畴本允捷位永其明德克开宗道占来初为可贵必广聚居肇毓培立礼宅仁作嘉瑞垂守有成量益大济美集祥长锡萃。

14、贵州毕节杨氏字辈:银孟洪灿曾居家永时春正大光明远万代世泽长。

杨家家谱字辈排行:

近代杨贵德等在桐梓县娄山关镇虎峰山杨价崇德庙开会讨论百字谱:

初定:“弘农俊杰英荣华泽祥祯文武科举锦福禄宁康兴太师忠书令唐宋才嘉兵汉隋相尉权崇德怀仁君兰桂照辉映侯州尽雄伟盛海波涛涌觉理冲凌云启后继乾坤慎思贵富民树以成良言勋著永绵传严洁孝顺模喜庆辅龙腾昌发山西籍源远承家业”。

后改:“三知承俊杰荣华泽祥祯汉隋相尉才盛德怀仁君文武科举锦唐宋建奇勋太师奉旨令侯州忆雄英沧海波涛涌虎跃起龙腾满门忠烈鼎丰功壮凌云慎思传清白后裔靖康宁兰桂照辉映福禄显家声昭著千秋范源远伟业兴廉洁行孝顺继发晋乾坤”。

民国十二年(1923年)杨姓重新立宗续谱字辈:登、成、永、宏、福、生、考、义、和、平十字排辈为序。

杨姓在宋版《百家姓》位列第16位。至2015年2月,杨姓总人口约有4270万,是中国人口第6大姓。其中,四川杨姓人口约有380万,是杨姓第一大省。

“杨”是太阳的意思,由“木”和“昜”组成。“木”指扶桑,也称杨树,生长在东方大海上的汤谷(在今连云港云合山),“昜”古同“阳”,是“日升汤谷”的形象描写。以此为图腾的始祖就是古老的杨氏族,由此产生了杨姓族徽,最终形成了姓氏。

扩展资料:

杨(Yang)姓源出主要有:

源自姬姓:

源于周武王孙,叔虞次子,晋侯燮父之弟。晋武公(叔虞十一世孙)时,封次子于杨,称杨侯,是为杨姓人的受姓始祖。

源于周宣王子长父。宣王时期,周宣王姬静将子长父封到杨国(今山西省洪洞县),为杨侯,春秋时杨为晋所灭,其后裔以杨为姓。

源于晋武公子伯侨。晋灭杨后,封杨地为大夫羊舌肸(字叔向)的食邑。羊舌氏出于姬姓,因晋武公次子伯侨之孙突当时食邑于羊舌,故以羊舌为姓。

至晋顷公十二年(前514年),晋灭羊舌氏,食我的儿子杨道逃到华山,居住在弘农华阴,以祖宗封地杨为姓,其后代开基各地,成为杨氏繁衍发展的主流,史称杨氏正宗。

源自扬姓:古时杨扬不分,以邑为氏。

源于改姓而来:主要由同源、避难、避仇、收养、过继、赐姓以及少数民族改姓等构成。

赐姓:隋代杨义臣本姓尉迟氏,鲜卑族,为北魏勋臣八姓之一。义臣之父尉迟崇,隋初随行军总管达奚长儒与突厥交战,力战而死。隋文帝因对尉迟崇功业的追忆,下诏赐义臣国姓杨氏。三国时,诸葛亮平定哀牢夷后,赐当地少数民族为赵、张、杨、李等姓。

收养:西晋氏族首领百顷氐王杨飞龙,收养外甥令狐茂搜,改其姓为杨氏。杨复光,本姓乔,少时养于内侍杨玄价家,遂转姓杨。杨守亮,本姓訾名亮,杨复光平定江西黄巢起义军时,得訾亮,养为假子,转姓杨,改名守亮。

避难:今浙江省诸暨市的概浦杨姓,为倪姓所改。倪盈第八世孙倪炤,仕宋为龙图阁学士,因反对王安石的变法,遭流新州。当时,倪炤的幼子倪顺尚在襁褓之中,匿概浦外家。官府勾之,外祖母孟氏以幼舅同庚者易之,得以保全。及倪顺长大,力学皆优,念外家杨姓之恩,改为杨姓。

少数民族改姓: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后,施行汉化政策,其中的莫胡卢氏改为杨姓。白族中,杨姓一直是主要姓氏,唐朝时为白族第一大姓。 

参考资料:

-杨氏家谱

杨店的姓氏,繁多复杂,变化不断。据不完全统计,全镇共有姓氏一百多种。全镇姓氏,概括起来,有以下几种特别情况。

一、杨店三大姓氏——杨、刘、张

杨店全镇所有的姓氏中,杨姓为杨店第一大姓,刘姓为第二大姓,张姓为第三大姓。杨姓在全镇总人口中超过10000多人,占全镇总人口的1/7;刘姓仅次于杨姓,在全镇约有9000人,占全镇总人口的1/8;张姓又次之,在全镇约有8000人,占全镇总人口的1/9。这三大姓合起来占全镇总人口的375%。

杨姓在全国一百大姓中排位第六,在孝感市姓氏中排位第七,在杨店镇姓氏中排位第一。杨店西街过去有一个护国寺,里面供奉的护国将军就是杨氏将军杨令公的铜像。

杨店镇杨姓始祖落籍于现在的云丰一村大房砦。其落籍经过曾有一段神奇的传说:

“天葬坟”的传说

孝感市杨店镇杨氏始祖世雄,字君济。排行第七,故亦号福七,又号载三。元季,因罗田徐寿辉倡乱,伪都于蕲,祖避居兴国州。后以军功,与母彭太夫人,总制龙州一十八寨,授兵部尚书,封怀远将军。祖生于元代英宗至治三年,癸亥岁(公元1323年)4月20日未时。卒于明洪武辛酉年(公元1381年),终寿59岁。时卒于三子文公任所。龚、吴二婿赴滇,载遗骸、遗像而归。路过斗山北,风雨暴作,遂置榇(棺材)于山坳,俄顷,风雨平土,遂缘榇上矗而封焉。迄今广传为“天葬坟”云。天葬坟在杨店镇大房砦西,有碑存焉。

(文稿由杨店退休教师,杨氏宗谱撰稿者杨少平提供)

杨店的杨氏人口传承,除了有些变动的以外,基本上属于一个大的宗派。宗祠建在大房砦。

杨店镇刘氏始祖落籍于现在的将军村刘家窑。其村后“将军岗”之名也有一段传说:

“将军岗”的来历

先民有言曰,凡物有其名,必有其实;徒有其名,而无其实,诚虚语也。

刘将军岗之名,非古代(指元代前)固有之,亦非近时新得之,乃刘氏先人实至名归。刘氏始祖自明洪武二年由江西转麻城迁来此地,卜居于岗下,迄今数百年矣。

始祖初徙此处,土地荒芜,人影绝迹,亦不知此岗为何名。迨吾二世祖思明公步入仕途,官至京畿锦衣卫将军,后携母(其母后逝于成都,葬于凤凰山铭碑)随驾入蜀,补成都锦衣卫,因征南叙功,复授骠骑大将军。一时名噪桑梓,乡邻群呼之曰,岗出将军也。岗始得“将军”之名。

自明代迄今,五百年有余,刘氏后裔父之教子,曰此乃将军岗;祖之课孙,亦曰此将军岗也。

子子孙孙,耕读于斯,建祠于斯;继继承承,沿袭不断,由此足见将军岗之源远流长。故祖祠有楹联曰:

岗号将军世泽远流环水北,

祠名始祖家声直溯楚江西。

今日将军村村名,正是源于此故。

(文稿由将军村刘氏宗谱主笔刘华甫提供)

杨店刘氏,刘家窑宗祠被视为正宗,为刘邦嫡传一派。此外,杨店境内还有“西刘”、“蔡刘”、“碧刘”等几宗并存。

杨店有“杨刘半边天”的说法。说明杨刘姓人口众多。

杨店镇张姓宗族比较混乱,其中最大一支始祖落籍东方村滚子河张家塆。他们是什么时候落籍而来,无从查考。只有一段文字记录张姓来孝感落籍经过:

1369年国柱公八世孙(挥公126世孙) 文聪公、文铨公、文錞公、文公按朝廷的诏谕,迁行为表现湖北麻城。动身前怀着对故土的眷恋,揣一把故乡的热土,燃上几炷高香,带着同旅行人送的一卷墨谱,毅然告别了世世代代生活在一起的同宗父老和他们脚下的这方故土,用扁担挑着箩筐(当时农民很苦,没有什么家俱、衣物、行李。又不需要什么户口、粮油关系、身份证等,全部家当在箩筐中),带着妻小,四家结伴而行。辗转多个地方,不知走了多少路程,才到湖北麻城。在麻城筷子巷休整期间,认为订城是古城(因为农民起义领徐寿辉罗田人,任麻城人邹普胜为太师,两县农民,多有随从,井里萧条,田地荒芜),经过长期的兵荒马乱,人们受战争之苦极深,又是山区,不是久留之地。当时儿歌“天上雾沉沉,地下撞麻城,麻城撞不开,把那小子捉过来”。后来四公打听孝感花园是孟宗的故乡,董永的故里,人杰地灵,知名度高,决定再离开麻城,迁往孝感花园。据《麻城县志》载:“光绪丙子年……孝感之余编修联沅(1877年进士、榜眼,授翰林院编修官)称祖籍麻城。”至今我们过年,敬祖先的祭品猪头肉上,插上一支筷子,以表示对祖先在筷子巷的怀念。

(材料选自《张氏宗谱》)

杨店张氏宗族,更是派别繁多。据不完全统计,有五个以上的宗族并存。其中,还是数滚子河张家塆宗祠一支最大。

二、杨店变动的姓氏——杨(刘)、程(龚)

由于衍生的原因,婚姻的变化,杨店的姓氏有很多变化的情况。其中,“活杨死刘”和“活程死龚”就是一类。

魏河村杨家港的杨姓和有些小塆子的杨姓就属于“活杨死刘”。意思是说:你活着姓杨,死了就姓刘;活者时敬姓刘的祖先,随姓刘的字派,入姓刘的族谱。据说,这是一个姓刘的外甥过继给姓杨的舅舅做儿子传下来的一脉。

和这个情况相近的,有双凤村柏树塆,有一房分的人属于“活程死龚”。也是你活着姓程,死了姓龚。据说,那是一位从龚家榨下堂嫁到柏树塆时带去的一位龚姓儿子传下来的一脉。

像这样的情况还有很多,都如上述婚姻变化、继嗣变动而来。当然,还有赐姓的情况。

三、杨店自改的姓氏——官(上官)、阳(欧阳)、余(佘)

杨店的有些姓氏,被他们自己随意改动了。最典型的要数官、阳、余三姓。

杨店高新村的官家河,是从界河对岸的官家砦迁过来的。听说原来是姓上官的,小时听说“官家河”叫“上官家河”。不知出自什么原因,也许是为了简便,扩展资料

川西杨氏起源与家谱字辈排行

杨姓发源地在今山西境内。杨为晋所灭后,其子孙便向西发展繁衍,首先是迁入陕西冯翊(今大荔),后又有迁至今山西霍州,尔后繁衍至今河南境内...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