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四川遂宁人、姓严、只知道家里族谱是良仕庆登(灯)明这几个、想
严
(姓氏)
编辑
严,这里指百家姓姓氏。百家姓排列第二十七位,今中国姓氏排行第94位的大姓,人口约二百七十万七千余,占全国人口总数的018%左右。
中文名
严
外文名
Yan
性 质
姓氏
百家姓排列
27
现今排名
94
人 口
约二百七十万七千余
占人口总数
018%
目录
1 概况
2 文献记载
▪ 严氏族谱
▪ 《中国姓氏寻根》
3 严姓源出
▪ 源出避讳改姓
▪ 出自芈姓
▪ 出自严君疾(樗里疾)
▪ 出自严国
▪ 出自丁零人
▪ 出自少数民族
4 严姓名人
▪ 严嵩
▪ 严忌
▪ 严复
概况
编辑
严:中华姓氏,百家姓排列第二十七位。[1]
严姓是当今中国姓氏排行第94位的大姓,人口约二百七十万七千余,占全国人口总数的018%左右。
文献记载
编辑
严氏族谱
据严氏族谱载:
“严氏系出颛顼之后,以楚庄王的谥号为姓”,
“稽我光祖子陵,其先世本姓,嗣改为庄,盖楚庄王之后裔也。后因避汉明帝刘庄之名讳,改庄为严,遂以严为姓。”
《中国姓氏寻根》
《中国姓氏寻根》一书也说“严是庄姓所改”并说“魏晋时严氏有恢复庄姓的,于是形成庄、严两家。”
两家原来一家,故有“庄严不通婚”之古训。
严姓源出
编辑
严姓源出主要有六支。
源出避讳改姓
据《元和姓纂》[2] 及《通志.氏族略.以谥为氏》所载,严氏本为庄氏。战国时楚王侣,谥号为“庄王”,其支庶子孙逐有庄氏。东汉时,汉明帝为刘庄,为讳避皇帝的名讳,令庄氏改姓严氏(庄,严两字同义)。西汉时的庄光后改为严光。[3] 魏晋时期,姓严的人中,有一部分又恢复了原来的庄姓。这样,就出现了庄、严姓并存于世的情况。故有“庄、严本一宗,同姓不可婚”之说。
出自芈姓
为战国时楚庄王之后,以谥号为氏。据《元和姓纂》[2] 所载:“芈姓,楚庄王支孙,以谥为姓。”而芈姓又可追溯到黄帝后裔颛顼帝。
出自严君疾(樗里疾)
出自战国时秦有严君疾之后,以封邑名为氏。秦有严君疾,受封蜀郡严道县(今四川省荥经),以邑为氏,故称为严君疾,其子孙遂世代相传姓严,称为严氏。
出自严国
据《姓考》所载,古有严国,国人以国为氏。
出自丁零人
丁零人姓氏有以严为氏。据《晋书》所载,后燕慕容盛时丁零人有以严为氏者。
出自少数民族
满、彝、土、锡伯、朝鲜等族均有严姓。
严姓名人
编辑
严嵩
严嵩(1481~1568)[3] ,字惟中,号介溪,明江西分宜人。世宗时为相,揽权贪贿,斥戮异己,后被劾罢官,以子世蕃仍纵恣,籍没,寄食墓舍而死。嵩善书,工诗文,着有钤山堂集。
严忌
严忌原姓庄,汉时因避汉明帝刘庄讳,改其姓为严,后世遂称严忌。汉书说是西汉会稽郡吴县人,实为由拳县(今浙江省嘉兴市)人。严忌少时与司马相如等俱好辞赋,曾作《哀时令》赋,借哀叹屈原秉性忠贞不遇明主之事,抒发自己怀才不遇的感情。吴王刘濞网罗人才,“招致天下喜游子弟”,严忌与邹阳、枚乘俱仕吴,以文辩著名。曾上书谏阻刘濞谋反,未纳。後游历于梁,得到梁孝王的厚遇。为梁孝王门客,世称严夫子(或庄夫子)。有辞赋二十四篇,今仅存《哀时令》。严忌死後葬吴江西南,故名其地为严墓,即今铜罗镇。严忌墓曾於明末修筑,1919年又重建,并建亭於其上。
严复
严复(185418—19211027),原名宗光,字又陵,后改名复,字几道,汉族,福建侯官(今福州市)人,先后毕业于福建船政学堂和英国皇家海军学院,曾担任过京师大学堂译局总办、上海复旦公学校长、安庆高等师范学堂校长,清朝学部名辞馆总编辑。在李鸿章创办的北洋水师学堂任教任教期间,培养了中国近代第一批海军人才,并翻译了《天演论》、创办了《国闻报》,系统地介绍西方民主和科学,宣传维新变法思想,将西方的社会学、政治学、政治经济学、哲学和自然科学介绍到中国,提出的“信、达、雅”的翻译标准,对后世的翻译工作产生了深远影响,是清末极具影响的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翻译家和教育家,是中国近代史上向西方国家寻找真理的“先进的中国人”之一。[4]
具体你要知道你那支的姓氏起源,只能找长辈找族谱了。
严姓起源_百家姓
分布地区
据《姓氏考略》所载,严姓郡望主要有三个:天水郡:汉天水郡治所在平襄(今甘肃省通渭县西北)。东汉一度改为汉阳郡,移治冀县(今甘谷东南)。魏恢复天水原名。西晋移治上邦(今天水市)。隋唐天水郡即秦州。冯翊郡:汉武帝置左冯翊,三国魏改置冯翊郡,治临晋(今陕西省大荔县一带)。华阴郡:古代县名。春秋时为晋国之地,汉代时置华阴县(因在华山之北故名华阴)。治所在今陕西省华阴县东,南朝宋时移治今陕西省勉县西北。唐天宝元年(742年)改华州置华阴郡,治所在郑县(今陕西省华县),乾元元年(758年)复为华州。故城在现在陕西省华阴县东南。
历史来源
「严」源出
严姓源出有六:1、出自庄姓,为避明帝刘庄之名讳,改姓严。据《通志·氏族略·以谥为氏》所载,东汉时,庄姓为避明帝刘庄之讳,改姓严。到魏晋时期,姓严的人中,有一部分又恢复了原来的庄姓。这样,就出现了庄、严姓并存于世的情况。故有“庄、严本一宗,同姓不可婚”之说。2、出自芈姓,为战国时楚庄王之后,以谥号为氏。据《元和姓纂》所载:“芈姓,楚庄王支孙,以谥为姓。”而芈姓又可追溯到黄帝后裔颛顼帝。3、出自战国时秦有严君疾之后,以封邑名为氏。秦有严君疾,受封蜀郡严道县(今四川省荥经),以邑为氏,故称为严君疾,其子孙遂世代相传姓严,称为严氏。4、出自古有严国,国人以国名为氏。据《姓考》所载,古有严国,国人以国为氏。5、出自丁零人姓氏有以严为氏。据《晋书》所载,后燕慕容盛时丁零人有以严为氏者。6、出自少数民族有严姓。满、彝、土、锡伯、朝鲜等族均有严姓。
得姓始祖
严忌。严忌,本庄姓,为西汉名满四海的大学者、词赋家,后人称“严夫子”。其著述甚丰,有辞赋二十四篇,但流传至今仅剩《哀时命》一篇,为哀伤屈原之作。史载,东汉时,因有明帝刘庄,故下令庄姓改他姓(古制皇帝名字非臣民所能用)。严忌之姓严,亦为死后之事。严姓族人因尊严忌声誉,奉其为严姓的得姓始祖。
迁徙分布
严姓主要由庄姓改姓而来,故一开始就分布广泛。史载,东汉时,严姓多居山东、湖北、安徽、浙江一带。另四川、云南、贵州一带亦有严姓足迹。魏晋时,北方严姓多居于陕西、山西、河南、甘肃等北方地区,其中以陕西、甘肃严姓最旺,严姓发展史上的三大郡望:天水郡、冯翊郡、华阴郡皆出此二地。可见,此期北方严姓发展之盛况。但随着后世战乱,更朝换代,进而导致严姓多南迁等原因,中原严姓渐沉寂,而南方严姓日益出锋露鞘。唐代以后,北方严姓虽经战乱,发展受到压制但还是有严姓名人凤毛麟角于史册,如唐代太府卿严挺之,出华阴(今陕西华县)。而南方严姓名人此起彼伏,宋时有严仁、严羽、严参,均邵武(今属福建)人,世称“三严”。明清时期,严姓多居于安徽、江苏、浙江、福建沿海一线。另云南、广东等地亦有为数较少的严姓居民。明代,有山西籍严姓由大槐树迁河北、河南、山东、安徽等地。清康熙年间,严姓始有从福建、广东等地渡海入台者,雍正和乾隆年间,入台者数量渐增,多居台北、苗栗、南投等地。今日严姓尤以湖北、江苏、浙江等省居多,上述三省严姓比之全国汉族严姓人口逾半。严姓是当今中国姓氏排行第一百一十二位的姓氏,人口较多,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百分之零点一四。
堂号
天水堂:据《千家姓》说,古代严氏家族在天水郡。此外,严姓的主要堂号还有:“富春堂”、“调山堂”、“古秋堂”、“钤山堂”、“宜雅堂”、“四录堂”、“尺五堂”、“海云堂”等。五、宗族特征1、严姓为一典型南方姓氏。2、严姓名人,文有文采,武有武略。其中文士多以清高和孝行见著于史,如西汉有一心闭门读《老子》的严遵,东汉有隐士严光。武将有三国时严颜、唐时严武等。
严姓宗祠通用对联
〖严姓宗祠门楣题辞〗
富春流芳“富春流芳”典出严光故事。严氏族谱载:“严光,字子陵,余姚人,少与光武同窗,及光武即位(即东汉武帝刘秀),公乃变姓名隐身不见,帝思其贤,访之。后齐国上言有一男子披羊裘钓泽中,乃备安车元纁遣使聘之,三返而后至,引光入论故旧。因其偃卧,光以足加帝腹,明日太史奏:客星犯帝座。帝笑曰:联与故人严子陵共卧。除谏议大夫,不屈,去。耕钓于富春山。今钓台即汉富春县地也。”对严子陵不事权贵、志行高洁的精神风貌,历代文人评价颇高。范仲淹为之作“严先生祠堂记”,称赞其人其事云:“……使贪夫廉,懦夫立,是大有功于名教也。”并作歌曰:“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风,山高水长。”
〖严姓宗祠四言通用联〗
天水世泽;富春家声。——佚名撰严姓宗祠通用联全联典出严姓的“天水”郡望堂号。
姓源芈氏;望出华阴。——佚名撰严姓宗祠通用联全联典出严姓的姓氏源流。
会稽贤守;藕荡渔人。——佚名撰严姓宗祠通用联上联典指西汉吴人严助,举贤良,武帝时官中大夫,善于辩论。建元年间任会稽太守,有贤德。下联典指清初文学家严绳孙,字荪友,晚年号藉荡渔人,无锡人。早年与朱彝尊、姜宸英并称“江南三布衣”,康熙年间举博学宏词,历官检讨、中允,参与修《明史》。诗作多吟咏山水田园,又能画,著有《秋水集》。
大汉千古;先生一人。——佚名撰严姓宗祠通用联此联为浙江省桐庐县严子陵祠联。
翻译天演;卜筮成都。——佚名撰严姓宗祠通用联上联典指近代启蒙思想家、翻译家严复,字又陵,福建省侯官人。福州船政学堂第一届毕业,又留学英国海军学校,光绪年间任北洋水师学堂总教习、总办。中日甲午战争后,翻译《天演论》,以“物竟天择,适者生存”的观点号召人们救亡图存,对当时思想界影响很大。戊戌变法后,翻译《原富》等,传播西方政治经济思想,首次提出“信、达、雅”的翻译标准。下联典指西汉隐士严君平,名遵,字君平,蜀地人。成帝时,在成都卜筮,每天得百钱以自养,便闭门讲授《老子》并著述,一生不愿做官,为当时著名文学家扬雄所敬重。著有《道德真经指归》十三卷。
成都迹著;富春名垂。——佚名撰严姓宗祠通用联介溪永驻钤山堂上联典指唐·严武,为成都尹,以破吐蕃功,封郑国公。下联典指汉·严光,隐于富春山,耕钓以终,有严子陵钓台胜迹在。
鱼台世泽;雉水家声。——佚名撰严姓宗祠通用联全联典出鱼台,属山东省。如皋古称雉水。侨居如皋之严姓后裔有用此联者。
遁居剡曲;卖卜成都。——佚名撰严姓宗祠通用联全联典指东汉·严光(子陵),隐富春垂钓。下联典指西汉·严君平,隐士,卖卜于成都,日得百钱即闭门讲授《老子》。著有《道德真经指归》。
〖严姓宗祠五言通用联〗
五色惊彩凤;千里震骢威。——严维撰严姓宗祠通用联唐代进士严维诗句联。
公子称博士;铁桥谙韵学。——佚名撰严姓宗祠通用联上联典指西汉今文春秋学“严氏学”开创者严彭祖,字公子,宣帝时立为博士。下联典指清代文学家严可均,号铁桥,精通文字音韵之学。
〖严姓宗祠七言通用联〗
译文遵守信达雅;奇才擅长刻画诗。——佚名撰严姓宗祠通用联上联典指近代思想家严复,首倡“信、达、雅”的翻译标准。下联典指明代诗画篆刻家严拭,能诗、善画、工篆刻。
几道长留天演论;介溪永驻钤山堂——佚名撰严姓宗祠通用联上联典指严复,字几道,曾译《天演论》。下联典指明代弘治进士严嵩,号介溪,有《钤山堂集》。星耀辰垣封郑国;风流辅列典秘书。——佚名撰严姓宗祠通用联上联典指唐剑南节度使严武,功封郑国公。下联典指唐代名人严协律。
春暖烟波人下钓;夜深花月客垂帘。——佚名撰严姓宗祠通用联全联典指东汉初会稽余姚人严光(本姓庄,避明帝讳改姓严),字子陵,曾与刘秀同学,刘秀建东汉即帝位的后,他改名隐居。刘秀派人到处寻找,后召至京城洛阳,任为谏议大夫,他小肯接受,归隐于富春山。后来,人们把富春江上他垂钓的地方叫“严陵濑”、“严子陵钓台”。
水光风力俱相怯;星象烟云喜共和。——严复撰严姓宗祠通用联此联为严复撰书联。
千秋大雅扶轮手:一片寒泉荐菊心。——佚名撰严姓宗祠通用联此联为福建省邵武县严羽祠联。
〖严姓宗祠七言以上通用联〗
万石类妪,贤扬东海;三体居士,高卧中林。——佚名撰严姓宗祠通用联上联典指西汉东海下邳人严延年的母亲。严延年,字次卿,年轻时学习法律,宣帝官侍御史,曾弹劾大司马霍光迎立昌邑王刘贺为帝,二十七天后又废去,朝中教都很惧怕他。任涿郡太守时,镇压豪强东高氏、西高氏。任河南太守,又摧折豪强,杀了很多人,被称为“屠伯”。他母亲从东海来,正遇上处决犯人,便不肯入家门,斥责他说:“天道神明,对人不能只管杀。我不愿以老年人见年轻人受刑戮!”说完,便回东海去了。严延年兄弟五人都做到高官,东海人称他母亲为“万石严妪。下联典指宋代羽族人严参,字少鲁,志气伟岸,断绝与人交往。有人劝他广结朋友,他则捂着耳朵不回答。
天禄谈经,独晰公羊之旨;富春垂钓,人钦肥遁之风。——佚名撰严姓宗祠通用联上联典指西汉·严彭祖。下联典指东汉·严光。
秋水名篇,锦绣文章绵世泽;春山垂钓,聊将竿竹蕴经纶。——佚名撰严姓宗祠通用联此联为江西省上犹县严氏宗祠联。全联典指战国时期文学家、哲学家庄周,因严由庄姓所改,故有把庄周亦当作先祖也,《秋水篇》《南华篇》都是庄周的文章。
系在楚庄,开自西汉,赐姓以来,分开水波流,世端祀典;派由遄顼,衍溯桐庐,肇基而后,挹春山气脉,代起人文。——佚名撰严姓宗祠通用联此联为江西省上犹县严氏宗祠联。全联典指严姓的源流。
附录:严姓典故、趣事
〖严亚照案〗1826年(清道光六年)初,在澳门的华人少年严亚照被葡萄牙少校法瓦乔(Favacho)杀害,其母严徐氏向香山县府指控杀人凶手。香山县府要求澳葡当局将被告送交香山县丞衙门审讯。澳葡当局讹称“凶手”是帝汶奴隶麦努埃尔,声称凶手应按葡萄牙法律判罪。严徐氏即至广州上诉,两广总督阮元派广州知府高廷瑶去澳门查处,高廷瑶多次向澳葡当局索取凶犯,仍遭拒绝,仅让中国官员在澳门狱中面讯“罪犯”。结果,中国官员确认此人因醉酒杀人,澳葡当局又坚持照葡萄牙法律处决罪犯。3月13日,在澳门绞死这名帝汶奴隶时,聚集在刑场上的居澳华人发生暴动。他们认为被处决者无罪,凶手却逍遥法外,还用砖石投掷中葡官员,捣毁法瓦乔的住宅,甚至准备冲击大炮台。澳门总督出动配备有野战炮的军队及炮船,并击毙了一名中国居民,才勉强镇住局势。居澳华人还要求中断对澳门葡人的粮食供应,因中国官府的阻挠而未能成功。
家族名人
严遂:战国濮阳(今河南濮阳西南)人。史载其初仕韩国,因与韩相侠累结仇,遂投齐。
严遵:蜀郡成都(今属四川)人,西汉哲学家。好老庄,精《大易》,遵从老子有生于无的思想,认为虚无是世界的本原,隐居不仕,以卜筮为生。著《老子指归》。
严助:汉代会稽郡吴县(今江苏苏州)人,有贤德。时武帝求才,邵举助,帝拜为中大夫,后又任会稽太守,百姓称其为“会稽贤守”。
严光:字子陵,会稽郡余姚(今属浙江)人。少曾与光武帝刘秀游学,有高名。后秀称帝,欲召光为谏议大夫,光隐姓埋名于浙江富春山,以垂钓自娱。
严绶:唐代蜀(今四川)人,官至尚书右仆射、太傅。为政宽厚,所辖之地土马蕃息,境内安平。
严仁:邵武(今属福建)人,宋代诗人,好古博雅,有《清江矣欠乃集》流于世。
严羽:邵武人,宋代文学理论家,著有《沧浪集》二卷,现传世作品有《沧浪诗话》一卷。
严嵩:袁州分宜(今属江西)人,明弘治年间进士。授编修,官至太子太师,专国政二十余载,陷害忠良颇多。其工诗古文辞,著有《钤山堂集》,刻《历官表奏》十二卷。严嵩死后,其子严世蕃独揽朝政,卖官鬻爵,大肆挥霍,后为林润所劾,遂处死。
严澄:常熟(今属江苏)人,明代音乐家,“虞山派”代表人物。其演奏风格清微淡远,著《松弦馆琴谱》等。
严拭:常熟人,明代诗画篆刻家,崇祯年间进士。能诗、善画、工篆刻,时人谓其“文才武略”。
严复:福建福州人,清代启蒙思想家、翻译家。曾任北洋海军学堂教授、京师大学校长等职。译《天演论》、《中国教育议》等,另著《侯官严氏丛刊》、《严译名著丛刊》等,其中不乏有译成别国文字,流传国外之作。
严彭祖:汉代东海下邳(今江苏邳州)人,官任河南东郡太守、太子太傅等职。早年与颜安乐同学于眭孟,精“四书”、“五经”,对《公羊春秋》的解说精辟至极,曾谈经于天禄阁。
严可均:浙江乌程(今湖州)人,清代文字学家,嘉庆年间举人。其对文字音韵有深入研究,撰《说文声类》、《铁桥漫稿》等,另辑有《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一书。
严绳孙:江苏无锡人,清代文学家。康熙时兴博学鸿词,授检讨,曾参与编修《明史》。工于诗,亦能画,著有《秋水集》。
严遂成:浙江省乌程人,清代诗人,著有《海珊诗钞》十一卷,补遗二卷、《明史杂咏》四卷、《诗经序传辑疑》二卷等巨作。
家谱上基本都有写,但是好像宗女木有字辈,只有宗男有。一般来说族谱是墨本的,家谱是写在以前家里的一个木盒子的盖子上面,大概是现在的语文书那么大高的话是10厘米。如果你家里写家谱的木盒子还在的话,建议去看看。
严光治,字德卿,号梅池,生于1496年(大明弘治丙辰年)农历正月十一日,敕文林郎。其曾祖云,泰兴县教谕;其祖仲正,任苏州府同知;其父弘覆,号凤山,赠文林郎浙江嘉兴府推官;其母潘氏,1540年(嘉靖十九年二月十二日)敕太宜人,礼部尚书孙承恩并为其书《题蟠桃图为严梅池节推寿母》(见《四库全书·文简集》)一首。
公方离襁褓,能诵经史,才智过人。15岁时,在州学游庠。年仅21岁,慈父见背。一直到嘉靖壬午年公26岁时,始中湖广乡试。后侍读于明代哲学家、教育家、书法家湛若水门下。其后因诸多原因,家道中落。为政后,嘉靖十六年,就任嘉兴府推官。为官从政,案不留牍,狱无系囚,伸冤理枉,恪守官箴。1540年(嘉靖十九年),因光治公之政绩和德行,朝廷“视品推恩,缘子贵父”,“主上嘉之推恩,赠凤山如其官”, 在其父凤山公离世23年后,赠为文林郎浙江嘉兴府推官。同时复擢光治公为宁波府同知,因归未遂,又例调四川顺庆。顺庆6年,政声如在浙时,颇受时任川北道按察司佥事杨瞻之重。1545年(嘉靖乙巳年),奉朝廷之命进任茂州知州,后弃养归田。丙午过后,丁未疾作,1548年(戊申年)农历四月去世,享年53个春秋。
归田期间,适逢族中大修谱牒,现存嘉靖戊申年二月刊印的光治公撰写的家谱序文,应该为当时所作。
公之一生,知识明敏通达,不泥于故常;操履端洁果毅,足当乎大任。为官勤洁清慎,深受川浙士民爱戴;为文颇为不俗,老到谨严,深得太学生徐元春的推崇,文章有《惠孚》、《狱辩》等篇。其诗散见于川浙各地名胜,四川《保宁府志》和《营山县志》均可见其诗。现存诗《锦屏山》、《灵云观》和《石桥》三首,其《锦屏山》一诗录入杨林由先生编著的巴蜀诗词总集《阆中历代诗词选》一书中。 严君金堂,名茂玉,表字翰卿,号林之,楚北兴国州人。曾祖曰安邦,祖曰朝选,父曰恒足。
太学生金堂有壮心,光绪十五年弃家赴北洋淮军据扎北塘海口之江军门麾下,军门字寿庵亦兴国人也。十七年秋,金堂随军进剿热河教匪,次年克复平、建、赤、朝四邑,以勤慎耐劳赏六品军功。二十年甲午,随军援朝鲜,乘轮舶出大沽海口,三昼夜进牙山登陆,六月廿七日成欢接战,竟日失利,越公、忠、清三州退守平壤府。及中秋,四门血战,五日粮尽,越安、定、义三州,渡鸭绿江抵九连城,齐对收兵。九月廿七日,虎耳山又战,地不可守,越凤凰城,驻军摩天岭,左曰大高岭,右曰小高岭,扼要设防,始得地利。十月五日,大高岭下塔子铺会战,我军连捷。半月间复岭外连山关及分水岭等区,击毙匪目富兰三造等。军务稍平,金堂以奋不顾身兼护军粮超保钦加五品衔。吁:海山苍苍,天风琅琅,连营吹角,壮士慨慷!
金堂暇辄谒余于幕,虽余肮脏,未尝薄视金堂也。明年和议成,随对进关,即请假归理家事。每于文士接谈,蔼然而和,无剑戟气。今闻其族修家乘书以贻之,余又不习为谀词,固知金堂知我。
宣统二年候补知县愚弟毛鸿挥拜题。
不知道你是哪一支的 1、箭楼一支黄氏家谱字派(部分) ……祖、德、前、功、大,光、宗、镇、福、庭,应、元、昌、载、日,治、世、起、文、明,于、以、端、其、本,钧、瞻、懋、笃、敦,郎、官、忠、义、重,统、绪、国、家、同、杞、梓、兴、鸿。
严的名义
《说文》解释:严,教命急也。繁体严字的下部是敢字,在金文中,敢字像人手持猎叉迎面刺击野猪之形,显示场面十分险峻。而厂则表示发音,厂的本义是山崖,以借意表示人兽搏斗如临悬崖之险境,使人不自觉地惊呼起来,叩字的本义就是大声呼叫。严字的本义是紧急、急迫。
严人是与野兽搏斗十分有经验的人群,肩负着氏族的食物供应重任,因此,严人崇拜能猎取野兽的体魄雄壮的勇敢者,以此为氏族的原始图腾,命名氏族和族徽。严人所长期居住之地称严地,建立了城堡称为严邑,最终建立了严国,出现了严姓。
严姓的起源和演变
严姓主要有两大支:古严国和芈姓。
第一支出自古严国。在尧舜时期已经有严国,尧时代的名士许由之友严僖,战国时韩国人严遂,都是严国的后裔。古严国的族属和古址已不可稽考了。根据历史上严氏的分布留下了一些带严字的地名推测,估计古严国应在斤河南洛阳一带。严国很可能在夏商时已经灭亡,之后严人一部西迁,到过四川西昌一带,而向东迁移的驻留过浙江建德地区,南移一部严人定居于湖北武穴地区和湖南益阳地区。严氏的历史至少有4000多年。
第二支出自芈姓,春秋时楚庄王的后裔中一支以其谥为氏,是为庄氏。东汉时,为避明帝刘庄的名讳,命天下庄姓改姓,依据庄、严两姓都认为是出自楚庄王之后,不许互相通婚。芈姓严氏的历史也有1900多年。
外族基因的流入
严姓氏族中与其他姓氏一样也融入其他民族的血液,最重要的事情是在东晋末十六国时,后燕的丁零人的严氏族随慕容氏族进入中原,成为河南严氏的一部分。北魏时川东鄂西的巴人中有严氏族,不久也成为西部汉族严氏的一部分。这丁零和巴人中的严氏族的先人可能是古严国人西迁的后裔与当地土著的混血人群。
历史上严姓的分布和迁移
先秦时期,严姓氏族势小力弱,发展十分缓慢,主要在西北部。到东汉以后,芈姓严氏的加入,发展很快,在江浙地区形成严氏的聚集区。到三国、两晋时,西部丁零部和巴人的严氏同化为汉人,并在西北的冯翊、天水、华阴形成了三支望族,这是严姓发展的重要时期。到唐宋时期,严姓已经广泛分布在长江流域地区。
宋朝时期,严姓大约有12万多人,大约占全国人口的o16%,排在宋朝时的第九十九位。湖南为严姓的第一大省,居住了严姓总人口的50%,其次分布于福建、安徽、河北、山西、湖北、浙江等省。全国形成以湖南和川东为中心,沿长江向东阶梯递减的严姓聚集分布带。a-323/
明朝时期,严姓大约有37万多人,约占全国人口的04%,一跃上升为明朝第六十四位姓氏。浙江是严姓第一大姓,约占总严姓人口的23%。浙江、陕西、江西、江苏是严姓的主要聚居地,四省严姓大约占严姓总人口的近70%。其次分布于福建、四川、广东等省。原严姓大省湖南严姓人口急剧减少,主要向南和向东迁移,另一严姓大省四川的严姓向北方陕西移动,这样全国严姓重新形成以东南浙赣苏、西北陕晋为中心的两大块严姓聚集区。
当代严姓的分布和图腾
当代严姓的人口已达到220万,排在全国第九十四位,大约站全国人口的018%。在全国的分布目前主要集中于湖北、江苏、广东、四川、浙江五省,大约站严姓总人口的56%。其次分布于湖南、广西、江西,这三省的严姓又占13%。湖北居住了严姓总人口的18%,为严姓第一大省。目前全国已形成西起四川、东至江浙的长江流域严姓人口聚集区。
严姓在人群中分布频率示意图(见图94)表明:在赣浙沪、粤琼桂、苏皖鄂大部、重庆、川黔湘大部、福建大部、陕西南部、甘肃中西段、青海东北,严姓一般占当地人口的比例在0.24%以上,中心地区可达0.6%以上,上述地区覆盖面积约占了国土总面积的248%,该地区居住了大约77%的严姓人群。在福建东南、台湾、湖南西端、贵州东部、云南大部、四川西段、甘肃南部、青海东南、宁夏、陕西北部、山西西南、内蒙古西部、豫鲁大部、湖北西北角、皖苏北端,严姓一般占当地人口的比例在008%-024%之间,其覆盖面积占了国土总面积的20%,该地区居住了大约18%的严姓人群。
郡望和堂号 :严姓有冯翊、天水、华阴等郡望。严姓著名的堂号还有富春堂。富春堂号典出东汉严光。严光,字子陵,年少时曾与汉光武帝刘秀同学。到刘秀当上皇帝时,把严光请到京城,晚上那个同床共眠,并封他为谏议大夫,他不愿意过这种仕宦生活,坚辞回归,到富春山隐居起来,所以有富春堂之说。
楹联 :严姓的重要楹联有四副:
会稽贤守;藕荡渔人。
循居剡曲;卖卜成都。
万石严妪,贤扬东海;三休居士,高卧中林。
富春垂钓,人钦肥遁之风;
天禄谈经,独晰公羊之旨。
家谱 :目前在上海图书馆中收藏严姓族谱49部,全国其他单位和美、日等国的图书馆还收藏严姓族谱128部。
名人频率和宗族先贤
《中国人名大辞典》收入了严姓历代名人123名,占总名人数的027%,排在名人姓氏的并列第八十一位;严姓的著名文学家占中国历代文学家总数的o39%,排在并列第六十位;严姓的著名医学家占中国历代医学家总数的036%,排在并列第五十五位;严姓的著名美术家占中国历代美术家总数的033%,排在并列第六十四位。
严姓历代被载入史册的重要人物有:战国韩国大臣严遂;西汉严氏今文春秋学的开创者严彭祖,辞赋家严助、严忌,涿郡太守严延年,隐士严君平;东汉名士严子陵(即严光),佛教翻译家严浮调;唐朝诗人严维;南宋文学批评家严羽;明朝宰相严嵩,琴家严激;清朝文学家严可均、严绳孙,诗人严遂成,实业家严信厚;清末民初之际启蒙思想家兼翻译家严复,教育家严修;当代物理学家兼教育家严济慈,哲学家严群,经济史学家严中平,社会学家兼犯罪学家严景耀,台湾名流严家淦。
严姓的血型
严姓人群的血型分布总的是:0型占359%,A型占294%,B型占266%,AB占81%。
严先生祠堂记 范仲淹
题解
见《范文正公集》。严先生即严光,字子陵,少与汉光武帝刘秀同学。刘秀称帝后严光变姓名隐遁于钓,刘秀觅访征召至京,尝共卧偃,严光以足加秀腹上,次日“太史奏客星犯御坐甚急。帝笑曰:‘联故人严子陵共卧耳。’”后辞官不受,退隐于富春山(今浙江桐庐),后人称其所居之地为严陵濑。事见《后汉书·隐逸传》。范仲淹于宋仁宗明道年间出知睦州(辖境相当于今浙江桐庐、建德、淳安),始构严先生祠堂,使其后人奉祀,并作此记。
原文
先生,汉光武之故人也。相尚以道。及帝握〈赤符〉,乘六龙,得圣人之时,臣妾亿兆
,天下孰加焉?惟先生以节高之。既而动星象,归工湖,得圣人之清。泥涂轩冕,天下孰加
焉?惟光武以礼下之。
在〈蛊〉之上九,众方有为,而独“不事王侯,高尚其事”,先生以之。在〈屯〉之初
九,阳德方亨,而能“以贵下贱,大得民也”,光武以之。盖先生之心,出乎日月之上;光
武之量,包乎天地之外。微先生不能成光武之大,微光武岂能遂先生之高哉?而使贪夫廉,
懦夫立,是大有功于名教也。
仲淹来守是邦,始构堂而奠焉,乃复为其后者四家,以奉祠事。又从而歌曰∶“云山苍
苍,江水泱泱,先生之风,山高水长!”
译文
严先生是光武帝的老朋友,他们之间以道义互相推崇。后来光武帝得到到《赤符》,乘驾着六龙的阳气,获得了登极称帝的时机。那时他统治着千千万万的人民,天下有谁能比得上呢?只有先生能够以节操方面来尊崇他。后来先生触动了天上的星象,归隐江湖,达到了圣人自然清静的境界。先生视官爵为泥土,天下又有谁比得 上呢?只有光武帝能够用礼节对待他。《盅》卦的“上九”爻都偏偏显示“不事奉王侯、,保持自己品德的高尚。”先生正是这样做的。《屯》卦的:“初九”爻,阳气正开始享通,因而能够显示“以高贵的身份交结卑贱的人,深得民心。”光武帝正是这样做的。可以说先生的品质,比日月还高;光武帝的气量比天地还大。如果不是先生就不能成就光武帝的气量的宏大;如果不是光武帝,又怎能促成先生品质的崇高呢?先生的作为使贪婪的人清廉起来,胆怯的人勇敢起来,这对维护礼仪教化确实是很有功劳的。
我到这个州任职后,开始建造祠堂来祭奠先生,又免除了先生四家后裔的徭役,让他们负责祭祀的事情。从而又作了一首歌:
云雾缭绕的高山,郁郁苍苍,大江的水浩浩荡荡,先生的品德啊,比高山还高,比长江还长。
作者
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苏州吴县(今江苏苏州市)人。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其父范墉,任武宁军节度掌书记。范仲淹两岁丧父,家境衰落。他不但从小勤奋好学,而且胸怀远大政治抱负,以天下为已任。宋真宗大中祥符八年(1015)中进士。仁宗时曾任秘阁校理,他为人忠直,极言敢谏,曾被贬河中府通判。仁宗明道二年(1033)任右司谏,景佑年间知开封府,上《百官图》,讥刺宰相吕夷简不能选贤任能,被贬饶州。康定元年(1040),召范仲淹为龙图阁直学士,陕西经略安抚副使,兼知延州,以防御西夏侵扰,他采取了一系列切实可行的措施,卓有成效地巩固了西北边防,声望大增,于仁宗庆历三年(1043)回朝任枢密副使、参知政事,继而向仁宗提出改革政治的十项主张,这就是后人所称的“庆历新政”。这些新的政治措施遭到保守势力的联合进攻,范仲淹被迫离开朝廷,罢去参知政事,新政失败。此后他又知邓州、杭州、青州等地,最后病死于徐州。卒赠兵部尚书,谥文正。范仲淹在学术上以易学著名,其文学亦为后世景仰,在文风卑弱的宋初,范仲淹反对西昆派,反对骈体文,主作用质朴的、有实际社会内容的作品来矫正文弊。他一生论著很多,诗、词、散文都很出色,有不少爱国忧民、反映社会现实的好作品,艺术上也颇见工力,颇具特色。名篇有散文《岳阳楼记》、词《渔家傲》、诗《江上渔者》等。集有《范文正公集》,其生平详见《宋史》卷三一四。他上继李、杜、韩、柳,下启欧阳修、曾巩、三苏、王安石等,与穆修、柳开一起,为北宋的诗文革新运动奠定了基础。
历史名人严子陵
近代诗人柳亚子有一首《感事呈毛主席》的诗,诗中有“安得南征驰捷报,分湖便是子陵滩”之句,这子陵滩讲的是东汉高士严子陵不慕 仕 途,隐 居 山野,垂钓富春江的典故,严子陵的故乡则是在浙江宁波余姚。
严子陵(公元前37—43),名光,又名遵,字子陵,西汉末余姚人。少年时代就到外地投师,刻苦好学,博学多才,性格耿直。在学时与南阳人刘秀是同学,两人白天探讨奥旨,夜来抵足而眠,结下深厚友谊。当时因朝庭腐败,王莽篡位,赤眉、绿林纷纷起义,严子陵见天下大乱,便 回到余姚,隐居不出。后来刘秀统一天下,做了皇帝,就是东汉开国皇帝光武帝。光武帝知严子陵贤能,便派人四出寻访。有人见他反穿裘皮袄在泽中钓鱼,光武帝急忙派使者,备了华丽的车马,请他入朝为官,但接连三次都被绝然回绝。光武帝没法,便亲自到他的住处去请,岂料他竟躺在床上假寐不起,光武帝走到了他的身边,抚着他的肚腹说:“你这个怪人,难道不肯助我治理天下吗?”他忽然番身坐起,答道:“从前尧帝那样有德有能,也还有巢父那样的隐士不愿出去做官,读书人有自己的志趣,你何必一定要逼我进入仕途呢?”光武帝听了直摇头,说:“子陵,我终究不能说服你吗?”
然而,光武帝并没有死心,仍然把他请到洛阳。他虽被安置住在富丽堂皇的大院深宅,却绝不肯与朝庭显贵往来,光武帝去拜见他,他也不行君臣之礼。光武帝对他没有办法,说他是“狂奴故态”。
一天光武帝把他请进宫中,促膝谈心,向他请教治国之道。严子陵滔滔不绝,口若悬河。光武帝听他论古涉今,说理精辟,喜得眉飞色舞。两人一直谈到深夜,光武帝便留他同床睡觉。严子陵也不推辞,躺在床上,叉开双腿,沉沉入睡。睡到半夜,竟把一条腿搁到皇帝身上,光武帝为了不惊动他,竟一夜没有睡好。
次日清晨,严子陵还在梦乡,光武帝就起了床。只见钦天太监惊慌失措的 闯 进 宫门,奏道:“臣昨夜仰观天象,发现有客星冲犯帝座,恐怕于万岁不利,特进宫面禀”。
光武帝沉思片刻,勿而恍然大悟,哈哈大笑道:“那里是什么客星冲犯帝座,是朕与好友子陵同床而眠,他的一条腿搁到了朕身上了。”
从此严子陵这个“客星”的雅号就名扬四海。他家乡的山陈山被称为“客星山”,桥被叫作“客星桥”。如今还保留在余姚四碑亭的严子陵碑文中,也有“依然城廓客星高”之句。
光武帝十分钦佩严子陵的人品才学,要他担任谏议大夫,这是一个很高的职位,但他还是不肯接受。后来干脆不辞而别,回到家乡余姚隐居。
建武十七年(公元48年),光武帝又派使者到了余姚请严子陵进京做官。他听到消息,赶紧躲避起来,使者只得泱泱而返。为了避免朝庭再找麻烦,他索性带着家人,迁居桐庐富春江边种田、钓鱼。他钓鱼的地方后人称之为“子陵滩”。“严子陵钓台”至今遗迹犹在。严子陵回到余姚直至终老,享年八十,死后葬于余姚陈山。南宋丞相史浩有《严先生墓》诗道“玉匣蛟龙已草莱,一邱马髦尚封培,云台若也标名姓,千古谁知有钓台。”陈允平“严墓”诗也写道:“山高石怪水冷冷,三尺孤墓葬客星,遥想陵原松桧色,晓烟暮雨为谁青。”
严子陵视富贵如浮云的气节,千百年来一直受到人们的敬仰。北宋名臣范仲淹仰慕严子陵高节,特意为他造了祠堂,并写了一篇传颂千古的《严先生祠堂记》,赞他“云山茫茫,江水泱泱,先生之风,山高水长”。明著名学者徐渭在《严先生祠》诗中写道:“碧水映何深,高踪那可寻,不知天子贵,自识故人心。山霭消春雪,江风洒暮林,如闻流水引,谁听伯牙琴。”
严子陵钓鱼台
富春山又名严陵山,山麓耸起一双石岩,俗称东台、西台,东台也就是严子陵钓鱼台。严子陵名光,东汉初余姚人,儿时与光武帝刘秀是同窗,刘秀得天下后,邀他出来做官,严光再三谢绝,归隐富春山,钓鱼耕田,打发余生。对他不事权贵的作法,历代是有口皆碑。唐代就建起了严陵祠。宋代又升格,毕恭毕敬的称为严先生祠堂,文学家范仲淹作《严先生祠堂记》,五体投地地说:“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风,山高水长”。
西台姑且称为“谢公台”,它的名气小得多,却自有动人的故事。谢翱字皋羽,南宋诗人,曾从文天祥抗元。文兵败殉国后,谢悲痛欲绝,登临此台致祭,据说他手持竹如意,击石作歌,歌毕竹石俱碎。台上有亭,亭上有联道:“生为信陵流离客,死结严陵寂寞鬼”。亭前竖有石碑一块,上刻有谢翱用生命写成的散文《登西台恸哭记》。在东西两台之间,有一座双清亭,亭柱上的楹联是“拾级拜严子,亮节高风今古还誉:隔江祭谢公,忠心赤胆日月魂。》”
“高风千古”石坊和严氏宗祠
胡惠瑞
“高风千古”石坊和严氏宗祠,位于檀湖山之北,历山之南,亭山之左,柏山之右,329国道南侧三里许。严子陵后裔集居其间,旧称“客星里”,现为“亲堰村”。
由北入村,见南北跨江一小桥,曰“皇帝堰古桥”及“为汉徵士子陵先生立”诸字。背面上额镌刻“清节流芳”和“严子陵纪念坊”诸字,并有“钦差提簿军务浙江等处都察院右佥都御史汉阳尹应元赐建,知余姚事晋江黄琰为汉徵士子 陵 先生立”等字。据传“高风千古”和“清节流芳”八字为汉光武帝刘秀亲书,石坊建于明万历三十二年(1604),为重修严子陵墓的同时重建,石坊具有明代典型的艺术风格和石雕建筑艺术,主基稳实,细部镂空浮雕狮子滚绣球及鸟兽等图案,雕刻精巧,栩栩如生,气势宏伟。体现了明代工匠高超的石雕技艺,有着极高的艺术价值。在十年动乱中,因石坊被群众改建房屋当作歇脚凉亭的依靠所遮挡,才得以躲过浩劫之难,保存了这一保贵的石雕精品。为余姚市文物保护单位。
坊西首有一广场,西侧还扩建有三间“高风亭”,亭内有一展室。有严子陵先生半身像及生平事迹介绍,供游客参观。
牌坊四周集居严氏后裔,是汉徵士子陵公姓氏之源流。村东南偶有严氏宗祠,坐北朝南,前后三进,进距空旷,规模宏大,周以围墙,建筑考究,雕梁画栋,雕刻 细 致,人物生动,有较高的建筑艺术价值。仅南照墙,大门被毁,第一三进有几间 倒 塌,梁檐卧地,周墙残缺,其余尚存。
村正南不远处,见青山一色,绿树成荫,气象非凡。曰:“严公山”,俗称“南面山”,先生二十一世孙,唐降州剌史建“严公庙”于此,山巅白云峰有平石阔数丈,刻有“严公山”三个大字于其上。后因子陵墓在客星山。庙徙迁客星山,现仅存遗址。
据《下河严氏支谱》,《严子陵公生平考》记载:晋武帝太康四年(283)晋升安太守始建祠于“客星里”,先生为始祖。严氏战国初,避秦虐而改庄姓,至汉武帝时,严公父士恂守会稽遂家也,蔓延至哀帝间(公元前6-1年,避明帝刘庄讳(58),易庄为严,《子陵墓碑略》云:公生元帝永光五年(公元前39年)壬午八月十二,元始元年(公元1年)侍父士恂令新野(今河南新野县)时,与刘秀父亲刘钦尹南顿相善,故公与刘秀同往汝南郑敬处求学。两人白天探讨学问,夜间抵足而眠 ,结下深厚友谊。因王莽篡位(公元9年),赤眉、绿林纷纷起义,公见天下大乱,便回家乡余姚陈山隐居读书。过了十三年(公元23年),刘秀中兴汉室,统一天下,做了东汉开国皇帝,为光武帝。公得知刘秀做了皇帝,便改名换姓,到远处隐居。刘秀知道公的贤德和才能,令人四处查访,请公出来辅佐。后来,齐地有人上书,说有一男子反穿羊裘,在湖泽中钓鱼,可能是公。刘秀即派使者,备了华丽的车马接他到了京城,请他入朝做官。前后接了三次才把他接来。并对他优礼有加。安排住进京城宾舍。大司徒(相当于丞相)与公是旧相识,派人带亲笔信去问候,刘秀亲自命人驾车出宫。拜访公,公睡床上,置之不理。刘秀知道他是假睡,就走到了他身边,抚着他的肚腹说:“你这个怪人,我今日以故人的身份来看望你,难道你不肯助我治理天下吗?”公忽然坐起,答道:从前尧帝那样有德有能,还有巢父那样的隐士不肯出去做官。读书人自有自己的志趣,你何必一定要逼我进入仕途呢?”刘秀听了直摇头。
后来,刘秀终于把公请进宫,公也被刘秀的诚意所感动,两人谈天话旧。畅叙不已。刘秀向公请教治国之策,他也诚意相告。一直谈到了深夜,刘秀留他宫中过夜,他也不推辞。就和刘秀同床而睡,他叉开双脚,沉沉睡去。睡到半夜,他一条腿搁到刘秀的肚皮上,刘秀为了不惊动他,竟一夜没有睡好。
第二天,刘秀起床上朝,有钦天监出班奏道:“臣昨夜仰观天象,见有客星冲犯帝座,恐于万岁不利。”刘秀听后哈哈一笑:“哪有什么客星冲犯帝座,是我与好友子陵同榻共眠,他将一条腿搁到了我的身上了。”
刘秀十分钦佩他的才学人品,任他为谏议大夫,他坚决不受,但深知朝中的处境和自己的秉性不利,他留给刘秀一封辞职谢罪的信,不辞而别,来到了风景秀丽的富春江畔隐居不出。
建成武十七年(公元41年,刘秀再次派使者征他进京做官。他听到了消息赶紧回到余姚,躲在陈山脚下的月德寺中,使者闻讯追寻而来,那天正好下大雪,积雪 很 厚,公急中生智,倒穿芒履上了陈山,使者见雪上有脚印,向山脚寻找一番,结果当然没有找着。后人有诗云:“避士入隐志不凡,倒拖芒履上陈山,客星高照古渡在,山高水长仰先贤。”
公八十终老于家,刘秀听到了他去世的消息,十分悲伤,令地方政府出钱百万,谷千斛,将他葬于故里陈山。北宋政治家、文学家范仲淹仰慕他的高节,特为他建成了祠堂,并定《严先生祠堂记》,赞誉道:“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风山高水长。”
去山指的是严氏宗祠前的严公山,总称白云山。江水是指祠前的环湖带和下河往西注入姚江。
严子陵有世孙在桐庐
屹立在桐庐县富春江镇的严子陵钓鱼台,是浙江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且已成为著名的旅游胜地。但时隔两千多年,你是否相信在桐庐还有严子陵的世孙呢?
近日,桐庐县组织各乡镇文化部门进行文化遗产普查时,钟山乡文化站收集到了一本《严氏宗谱》,并从中发现历史名人严子陵的五十五世、五十六世孙就在桐庐县钟山乡朱边畈村。
根据家谱记载,严子陵的五十五世孙有八十岁的严奉复和七十五岁的严奉纯等。五十六世孙有六十岁的严国春和五十五岁的严金华等。家谱中写道:“始祖光,字子陵行云,二世家会稽余姚人,小字狂奴,少有高名,同光武帝同学,两人同窗同座同床三年,互敬互学名列全班前茅。刘秀登基后,三番五次聘他当谏议大夫,严子陵不屈。仍耕于富春山中。后人名其钓处为严子陵钓鱼台,在桐庐有东西二台,各高数百丈。有羊裘轩、客星馆、高风堂等,台上俱有亭。”
这本家谱曾两次重修。1945年,才六岁的严国春上了谱,当时集谱时间一年多。圆谱时刚出生的严家末子严金华也补了上去,他成了谱上的最后一位。此谱共六册36卷,朱边畈村珍藏2册,每册六卷,歌舞乡夏塘、潘畈村各藏一册,毕浦乡严村藏一册,建德市罗村乡狮峰村也藏一册。据严国春回忆,“文化大革命”期间,居住在建德市狮峰村的堂叔来到桐庐朱边畈村,将一册家谱悄悄带走,还特地做了只樟木箱珍藏,防止腐烂虫蛀,遗憾的是另一册已被烧毁。后建德堂叔去世,他儿子严康乐在外工作,女儿出嫁时,才将家谱送回朱边畈村,由严国春保管至今。
从家谱中可以看出,朝庭官员爱吃桐 庐特产,如豆腐干、梨头等,在南宋时已作为贡品送往朝庭。据统计严氏家谱上严子陵后代共有100人在朝庭任大小不同的官职,其五十世孙还得到过严州(建德)府太爷奖励的一块匾额,上有府太爷的圆印,并书“宽厚平和”四字。因五十世孙住建德时,与人发生纠纷,其宽容的气度使得府太爷很受感动。这块珍贵的匾额原挂在朱边畈村的祠堂里,现被严国春的侄儿收藏。
更有意思的是,严国春根据家谱中记载“豆腐干是贡品”这一点,在七八年前开始加工“钟山豆腐干”还真的走红市场,两次走进西博会,多次获奖。
“庄严一脉”话严姓
说起严姓,就不得不先提到庄姓。
庄与严二字,组成庄严 一词,表示着一种肃静的意思。奇妙的是,用这两个字来表示的中国姓氏,也有十分密切的关系。严姓是由庄氏改来的,所以严姓之人,与庄姓根本就是一家人。
严氏的姓源,是从楚庄王的谥号“庄”而来,楚庄王的子孙,为了有别于他人,以“谥为姓”,就用“庄”这个谥 号来做了自己家族的姓氏。
到了汉代,汉明帝的名字叫刘庄,按封建帝王之制,为避天子之讳,凡有庄姓人氏必须改姓。因为“庄”与“严”两字常连在一起用,都表示相同的意思,大概因此之故,楚庄王的后裔庄氏在传到汉明帝时,就把庄姓改为严姓了。从此,也就在庄氏之中分出了一支严姓的支系,一代一代的传延下来。
福州阳岐的严培庸说:“我们阳岐的严家,是在唐朝天佑年间,跟闽王王审之从河南光州固始县来的。所以福州有十多个姓,都是王审之带来的。我的祖先严怀英,怀是胸怀的怀,英是英雄的英,他就是跟着王审之来这里的。他人很正直,很勇敢,会打仗,有功,后来官拜朝议大夫。”
严姓的发源地,主要是在湖北的江陵和甘肃的天水。从唐朝天佑年间开始,“严”姓人家一部分就在福建定居下来。
历史上严姓有许多名人。严光,字子陵,汉谏议大夫,东汉余姚人,严 光 本 姓庄,后改姓严,与东汉光武帝是同学。严子陵一生清廉好学,博学多才,他先拒绝王莽新朝,后又不肯接受朋友刘秀所请,洁身自好,被后人所推崇。宋朝范仲淹曾对他有“先生之风,山高水长”的赞誉。
现在浙江富阳、桐庐两县,仍保留有许多当年严子陵的踪迹。有“严 子 陵 钓鱼台”等。当年,郁达夫游富春江时有诗曰:“家在严陵滩上住,秦时风物晋山川,碧桃三朋花如锦,来往春江有钓船”。
追本溯源,庄严两姓,都是春秋时代五霸君王之一楚庄王的后裔,血缘上是一脉相承,同出一源,实为一家。
(供参考)
我是四川遂宁人、姓严、只知道家里族谱是良仕庆登(灯)明这几个、想
本文2023-09-22 00:12:36发表“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lezaizhuan.com/article/65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