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家的由来
1、据唐朝学者林宝所著的《元和姓纂》载,袁氏源于“妫姓,舜后陈胡公满之后。胡公生申公,申公生靖伯庚,庚生季子恬,恬生仲牛甫。甫七代孙庄伯,生诸,字伯爱,孙宣仲涛涂,以王父字为氏。字或作‘爱’‘辕’, 其实一也“。由于上古时期,爱、袁、辕、猿、榱、援同音同用,所以爱姓也作袁姓。
2、轩辕氏,又称玄袁氏,为少典氏之子,因共族擅制作大车辕,驾车周流天下,故而称轩辕氏。其居住地又因黄帝轩辕氏而命名轩辕之丘,轩辕氏起兵革炎帝,以车帐相结为营,世称“行辕”。轩辕氏初建都于有熊之墟(今河南新郑州),在所居之地,有族人以辕为名命称其邑,后称为袁邑。其后裔以邑为氏,世代相传姓袁,后衍迁河北,是为河北袁氏。
3、据史书《明史》记载,明朝崇祯年间,山东东明人袁葵任洪洞县令时,在灾荒之年收养了数百个百姓遗弃的幼儿。灾荒过后,袁葵又让百姓们各自把孩子领回去。在袁葵离任时,这些百姓纷纷抱着曾被袁县令养育的亲骨肉,恳切要求让这些孩子随袁葵姓。请他一一赐予他们名字。袁葵满足了他们的要求。这些外姓的后裔子孙为纪念袁葵的恩德,大多世代称袁氏。
《百家姓》:
《百家姓》是一部关于中文姓氏的作品。按文献记载,成文于北宋初。原收集姓氏411个,后增补到504个,其中单姓444个,复姓60个。
《百家姓》采用四言体例,对姓氏进行了排列,而且句句押韵,虽然它的内容没有文理,但对于中国姓氏文化的传承、中国文字的认识等方面都起了巨大作用,这也是能够流传千百年的一个重要因素。
《百家姓》与《三字经》、《千字文》并称三百千,是中国
1引言
袁氏世范是我们国家历史上的一部开放性的族谱,记录了从汉朝到明清时期袁姓家族的历史、地理、社会文化、家族聚落等多个方面的内容,对研究家族和地方社会历史具有重要的意义。那么,袁氏世范是谁写的呢?本文将为大家详细介绍。
2袁氏世范的作者
袁氏世范的作者是明末清初著名文史学家袁枚。他是清代学者、诗人、文学家,著名的鸦片戒严提案的起草人,其家族历史学有高度成就。袁枚对家族史的研究是较早的,他花费了十多年时间撰写了《袁氏世范》,体现了他对家族史、族谱学的独到见解。袁枚将族谱学与学术研究紧密结合,从而形成了一种独特的研究方式,被学界誉为“袁氏家谱学”。
3袁氏世范的内容
袁氏世范的内容涵盖了袁家的历史、社会地位、成员的辈分、官职、学术成就、医术、诗文以及家族聚落等多个方面。尤其是对于地理情况和家族聚落的介绍亦极为详尽和具体。《袁氏世范》的撰写颇为客观,袁枚细致地收集了各家族族谱和史料,并将他们整合在一起,构成了一幅清晰而详实的袁家族谱。
4袁氏世范的意义
袁氏世范不仅是袁家族谱,更是一部民族史和社会史,它既在历史上提供了袁家族的具体历史,又在学术上为后来的学者提供了大有可为的研究对象。其地理信息的记载,特别是对家族聚落、居住地宜忌的注意事项描述十分详细,对研究中国传统文化中人地关系的形成、演变等有着重要的意义。此外,袁氏世范也为了寻根问祖的人提供了丰富的学术资料和研究方法。
5袁氏世范的现状和发展
自袁枚传世的《袁氏世范》问世以来,散见于各地的袁家族谱逐渐向之汇聚,形成后续编修体例较为统一的《袁氏世谱》和《袁氏族谱大全》,其影响也逐渐扩大。由于袁家族谱一直在袁家人手中流传,而且在整理的过程中往往被赋予了一定的主观色彩,因此研究者在进行考证时需要慎重。要保证研究的客观性,应该借助于家族考古、历史文化研究等多个领域的交叉,以形成多角度审视、多角色参与的研究机制。
6结语
袁氏世范是一部不可多得的家族史著作,集中了袁家族的历史、地理、文化、社会地位、家族聚落等多个方面的内容。其作者是明末清初著名文史学家袁枚,为人们展现了一种独特的家族史研究方式,被誉为“袁氏家谱学”。在研究和探究中国传统文化的历史和演变过程中,袁氏世范提供了宝贵的材料和研究方法。当然,研究者在进行考证时需要慎重,多角度参与是必要的。
■袁越峰
我于1981年出生在一个四世同堂的大家庭:我、父母、祖父母、姑姑还有曾祖母。他们零星的叙述成为我回忆先人的碎片,这些碎片总能穿过时间的长河,拼成一幅幅昏黄的图景。
一个后代子孙眼里的家族精神
“重义轻利、匡时济世”是袁家精神最突出的特征。袁黄数次用私产赈济灾民以至自家药铺难以为继,冒天下之大不韪为宝坻百姓请命自不必说。袁祥(袁黄的祖父)在妻子亡故后,丈人与他不睦,他不争家财独处偏室孑然一身,连肉都吃不上。一日他为人治愈沉疴后,却退掉50两银子的酬金,只收了7文成本费。高祖袁三省,仗义疏财,为打抱不平以至于家道中落。先人们在义与利的选择中,义总是压倒利。
在我小时候,总会被祖父叫上阁楼进行忆苦思甜的教育。他会小心翼翼地拿出一个生锈的饼干桶,取下那个有两个洞的盖子(祖父少年时用来敲打卖货的“锣鼓”,见左下角),开始讲述他和叔公们凄苦的童年。讲到袁三省时,常是一阵长久的沉默——祖父作为袁姓子孙无疑受到了家族精神的影响,内心深处的认同和现实的矛盾,让他在长久的沉默后发出一声叹息。童年时代的我很害怕接受这种教育,没有人喜欢沉重,但瘦削的袁三省“一袭长衫、一把折扇、指天划地、切切而论”的场景却如此清晰而深刻地留在了我的记忆里。
“奋发有为、淡定从容”是袁家精神的另一种色彩。袁黄先搏击宦海后闭门著述,完成了一张一弛的文武之道,清晰地实践了家族的精神。而袁祥则寓“奋发有为”于“淡定从容”之中,如奔腾的溪流,时而跃出山涧,时而盘旋谷底,进退有度,潇洒自如。他读书的态度一开始是淡泊的,故他只得其理、不得其词,惹得未来的丈人很是生气。婚后随父读书3年,夏练三伏、冬练三九、废寝忘食、通宵达旦,于是“天文地理历法算术兵法水利无不熟谙”。
袁祥的这种于淡泊之中的奋起还表现在:数月习得丈人医术、婚后治学齐家等。尤其是他冒着巨大的政治风险,只身在南京求索两年,居然写成3本评述靖难之变的专著。最让我这个后人感动的,不是先人的博闻强学,而是对待生死的态度。袁黄的父亲袁仁去世前曾言“飘然今喜谢尘缘”,一“喜”一“谢”,何其潇洒。
现实生活中,“奋发有为”相对容易,“淡定从容”似乎也不难。难的是奋斗时不急功近利,失败时不一蹶不振。而“重义轻利、匡时济世”怕是袁家精神最难实践的部分。现代社会对“义”的追求早已让位于“利”。《袁氏家乘》说先人袁顺“豪侠好义,尚气节人”、“勇于为善而奔义若赴”,不说“乐于”而说“勇于”,可见做好事是要付出一定的勇气的。
关于家传历史和目前研究的一些疑问
目前关于袁黄和袁家历史的研究与曾祖母口述的家史多少存在一些出入。我将这些出入列出,并提出一些自己的看法,以资这方面研究的深入开展。
一、关于“代皇18天”。曾祖母告诉我“祖宗做过兵部的头,曾当过18天代理皇帝;因为当时的皇帝做错了事情,下了罪己诏,居内宫思过,命袁黄代理他18天;清康熙帝因此对袁黄有较高的评价,就写在《康熙字典》里。”万历帝下罪己诏的事是有的,也知道他长期居深宫不上朝,但以臣子代己似乎有些离谱。但既有字典为证,代皇一事又似有之。对于这点,我的看法是有这样几种可能性:1.此事不见于正史,康熙帝据野史而评论。2.万历帝对上朝深恶痛绝,用代皇这种政治作秀来应付朝臣的非议。3.当时朝内党争很厉害,万历帝不用重臣而用无甚瓜葛的中小官员代皇。但袁黄任兵部主事,应是五品司局级(所谓兵部的头,我认为是袁黄冤案平反后朝廷追赠为少卿,应该有三品部长级),品阶实在太低,而且毕竟是兵部的人,难逃派系嫌疑。但有资料说袁黄还做过拾遗,那就有这个可能了,拾遗这个官职本身没有派系属性,而且可能四品副部级的职位。
二、关于“袁龙门”。曾祖母告诉我“袁黄从朝廷回乡的时候,请求皇帝赐几个字给自己即将建造的宅院,皇帝题了‘袁龙门’3字给他”。按理说“龙”是皇家专有的东西,龙门即皇族,即便真有代皇18天的事,皇帝也不可能慷慨到这个程度,说袁家是龙门,那等于是说袁姓可以当皇帝了。但祖父说陶庄有很多老人知道“袁龙门”的说法,发生火灾后才改叫“火烧场”。我想或许有以下两种可能:1.袁黄遭诬陷罢归故里,自己肯定是不能向皇帝有所要求的。但后来平反昭雪,“袁龙门”是朝廷为抚慰袁黄后人所赐。2.袁姓子孙登科及第中举者颇多,古人称考取功名为“鲤鱼跳龙门”,故民间称袁姓族居的袁家汇大宅院为“袁龙门”。
三、关于“袁家大坟”。祖父告诉我他小时候时常随父亲摇船去惠民祭扫袁黄的墓,也去位于袁家埭的一个大坟祭扫。这个坟不高,但范围大,听说埋着不止一名袁家的人,却没有墓碑。这个墓周围有36亩租田,还有几间空屋,叫坟堂屋。袁家大院的子孙每年轮一家去收这些田的租金,清明时主持祭奠,前去扫墓的后人每人可得10文钱,超过60岁的可得100文钱,并在坟堂屋里摆上筵席。祖父的叙述应该是真实的,但对此我有很多疑问:这坟里埋的都有谁?既然有那么多后人前往祭扫,又为什么不立碑?
袁姓皇帝一共36位
历史上有过两位,袁术和袁世凯。
1、袁术
袁术,字公路,汝南郡汝阳县人。东汉末年地方军阀,司空袁逢嫡次子,太仆袁基、冀州牧袁绍异母弟。
举孝廉出身,拜为河南尹、虎贲中郎将。董卓进京后,拜为后将军,畏祸出奔南阳郡。初平元年,联合袁绍、曹操等关东诸侯,联兵讨伐董卓。此后,对抗于袁绍和曹操,兵败逃亡九江,割据扬州。
建安二年在寿春称帝,建号仲氏,置公卿,祠南北郊。但其骄奢*逸奢,横征暴敛,导致江淮地区残破不堪,民多饥死,部众离心,受到吕布和曹操攻击,元气大伤。
建安四年,呕血而死。
2、袁世凯
袁世凯,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北洋军阀领袖。字慰亭,号容庵、洗心亭主人,汉族,河南项城人,故人称“袁项城”。
袁世凯早年发迹于朝鲜,归国后在天津小站训练新军。清末新政期间积极推动近代化改革。辛亥革命期间逼清帝溥仪退位,以和平的方式推翻清朝,成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1913年镇压二次革命,同年当选为首任中华民国大总统,1914年颁布《中华民国约法》,1915年12月宣布自称皇帝,改国号为中华帝国,建元洪宪,史称“洪宪帝制”。
此举遭到各方反对,引发护国运动,袁世凯不得不在做了83天皇帝之后宣布取消帝制。1916年6月6日因尿毒症不治而亡,归葬于河南安阳。
扩展资料:
袁姓其他著名人物:
1、袁绍
袁绍,字本初,汝南汝阳人。东汉末年军阀,汉末群雄之一。司空袁逢之子。
袁绍出身东汉名门“汝南袁氏”,自袁绍曾祖父起,袁氏四代有五人位居三公,他自己也居三公之上,其家族也因此有“四世三公”之称。
袁绍早年任中军校尉、司隶校尉,曾指挥诛杀宦官。初平元年,与董卓对立,被推举为关东联军首领。
在汉末群雄割据的过程中,袁绍先占据冀州,又先后夺青、并二州,并于建安四年的易京之战中击败了割据幽州的军阀公孙瓒,统一河北,势力达到顶点。
但在建安五年的官渡之战中大败于曹操。建安七年,袁绍在平定冀州叛乱之后病逝。
2、袁崇焕
袁崇焕,字元素,籍贯广东东莞石碣,通籍广西梧州。明朝末年蓟辽督师。袁崇焕生于万历十二年卒于崇祯三年,享年46岁。
袁崇焕万历四十七年中进士,后通过自荐的方式在辽东边关任职,得到孙承宗的器重镇守宁远。在抗击清军的战争中先后取得宁远大捷、宁锦大捷,但因为不得魏忠贤欢心辞官回乡。
明思宗朱由检即位后袁崇焕得以重新启用,于崇祯二年击退皇太极,解京师之围后,魏忠贤余党以“擅杀岛帅”、“与清廷议和”、“市米资敌”等罪名弹劾袁崇焕,皇太极又趁机实施反间计。
崇祯三年八月,袁崇焕被朱由检认为与后金有密约而遭凌迟处死,家人被流徙三千里,并抄没家产,实则家无余财。
袁崇焕虽为抗清名将,但也是一位争议较大的人物。有《袁督师遗集》存世,今人辑有《袁崇焕集》。
3、袁宗道
袁宗道,字伯修,号玉蟠、又号石浦,湖北公安人,明代文学家、官员。
万历十四年进士,选庶吉士,授编修,官至太子右庶子。
“公安派”的发起者和领袖之一,与弟袁宏道、袁中道并称“公安三袁”,反对复古拟古,主张“从学生理,从理生文”。其诗文创作不事模拟,率真自然。著有《白苏斋集》22卷行世。
4、袁枚
袁枚,字子才,号简斋,晚年自号仓山居士、随园主人、随园老人。钱塘人,祖籍浙江慈溪。清朝乾嘉时期代表诗人、散文家、文学评论家和美食家。
乾隆四年进士,授翰林院庶吉士。乾隆七年外调江苏,先后于溧水、江宁、江浦、沭阳任县令七年,为官政治勤政颇有声望,但仕途不顺,无意吏禄。
乾隆十四年辞官隐居于南京小仓山随园,吟咏其中,广收诗弟子,女弟子尤众。
嘉庆二年,袁枚去世,享年82岁,去世后葬在南京百步坡,世称“随园先生”。
袁枚倡导“性灵说”,与赵翼、蒋士铨合称为“乾嘉三大家”,又与赵翼、张问陶并称“性灵派三大家”,为“清代骈文八大家”之一。文笔与大学士直隶纪昀齐名,时称“南袁北纪”。
主要传世的著作有《小仓山房文集》、《随园诗话》及《补遗》,《随园食单》、《子不语》、《续子不语》等。散文代表作《祭妹文》,哀婉真挚,流传久远,古文论者将其与唐代韩愈的《祭十二郎文》并提。
——皇帝
——袁绍
——袁术
——袁枚
——袁宗道
——袁崇焕
——袁世凯
袁家辈分口诀
一、河南省柘城县袁姓字辈:心克树庆丙继康。
二、河南省光山县袁姓字辈:正殿传辉彩,儒登映茂迟。
三、安徽合肥市肥东县卧雪堂袁氏宗谱:中正至上,唯善则昌,崇德之家,修文习武。
四、安徽濉溪县临涣镇袁氏字辈:宗正永世成,立本昌自明,兴家为从化,长盛荣光华。
五、江西太和袁氏字辈:启文士在学兴发开。
六、江西抚州袁氏字辈:观光上国。
七、江西安义袁氏字辈:先后昆世业衡。
八、江苏沭阳袁氏字辈:国耀玉绍武卫伟国华昌。
九、江苏泗阳袁氏字辈:伍礼大峰同升益泰。
十、江苏如皋袁氏字辈:宇朝长德本强瑞。
十一、江苏扬州袁氏字辈:永恒长青。
十二、江苏新沂港头袁氏字辈:光三春景,一修厚坤。
十三、江苏滨海袁氏字辈:贺德于九高。
十四、江苏海安袁氏字辈:日新辞德乃克永昌。
袁姓最大的官
最大的应该是袁绍三国时期18路诸侯的盟主还有袁术。明朝末年大将军袁崇焕是国家最后顶梁柱,吴三桂就是跟着袁崇焕混的!清朝末年袁世凯做了几个月的皇帝。
天下袁姓是一家吗
是。上古五帝之一的舜为帝之前,尧帝把两个女儿嫁给了他,并让他居住在妫水旁。于是,舜的子孙就以水名为姓,是为妫姓。虞、姚、胡、陈、田五姓,同出自妫姓,遂有“妫_五姓”之称。
而袁姓,又出自上述五姓之中的陈姓。在以妫为姓的帝舜的后裔中,有被周武王灭商后封于陈的妫满。妫满死后谥号为陈胡公,故又称其为陈胡公妫满。妫满的十一世孙有个叫诸的,字伯爰。伯爰的孙子叫涛涂,他以祖父的字命氏,称爰氏。涛涂在春秋时世袭陈国上卿,后被封于夏阳。由于当时“爰”、“辕”通用,故爰涛涂又被称为辕涛涂。涛涂的玄孙辕颇,徙居郑国。至秦末,辕颇的裔孙辕告又避难于河洛之间。辕告的小儿子辕政,于西汉初去掉辕姓的“车”边,开始以袁为姓。
胡公满,是陈姓的始祖,而袁姓又源自胡公满的第十三世孙。就这么回事。
浙江袁是谁儿子
同事。袁家军1962年9月生,吉林通化人,现任浙江省委书记,袁家健1971年3月出生,现任中共安阳市委委员、常委、副书记,他们都是为国家工作是同事关系。
同其他姓氏一样,袁氏很早就有了自己的谱牒。汝南袁氏虽在东汉末年湮灭,但其家谱却传了下来,南朝宋时史学家、文学家范晔在著《后汉书》时得以为弄清袁安子孙世系。南朝宋临川王刘义庆所作的一部主要记录汉末、三国、两晋士族阶层奇闻轶事的小说《世说新语》曾引用《袁氏家传》、《袁氏世纪》、《袁氏谱》等资料,说明陈郡袁氏也有世谱传世。
在东晋南朝讲究族望、注重门第的社会风气下,吏部选择官员必稽谱牒,考证谱牒的真伪,从高门士族中取士。谱牒成为门阀士族把持政治、排斥寒门庶族的工具,也是士族间彼此通婚的依据。因此,谱牒盛行,并形成了谱牒学和专门以著述为生的家族。陈郡袁氏在东晋南朝与陈郡谢氏、琅砑王氏、兰陵萧氏并为侨姓大族,贾弼的《姓氏簿状》和王僧儒的《十八州谱》等书对袁氏家族情况定有著录。《隋书·经籍志》有《袁州诸姓谱》八卷,袁姓作为袁州宜春郡四姓之首,被列入该谱。《韩昌黎(愈)集》中有《袁氏先庙碑》,说明在唐代袁姓也有家谱传世。
宋朝进士袁采著《袁氏世范》,被人推崇为仅次于《颜氏家训》的一部家族力作。《古今图书集成》还收录了明朝时汪道昆为潜江(今属湖北省)袁姓所撰家谱写的序。从序中可以了解到,他受袁使君(汉代称州刺史为使君,汉以后用作对州郡长官的尊称)的委托而为袁氏家谱作序。这位袁氏子弟修家谱的目的有三个:一为尊宗,二为敬族,三为合族之间互相体恤。当时袁姓在潜江居住了数百年,已成为当地的望族。这次修家谱,是袁使君受…家人嘱托,经友人鼓动而促成的。考察潜江袁姓世次,自袁使君上溯10代的发展情况比较清楚,遂以德清公为这一支袁姓的始祖,从德清公到袁使君共11代。德清公的后代安斌公、安珍公时,袁姓共分两支,家谱因而分上下两卷,每卷先用一总图标明袁姓的历史演变,再用分图表明各自血缘、亲疏关系,然后分章叙述族上世次,俾使长幼有序。袁姓家谱在宗法上秉承周礼,在谱式上则仿欧阳修、苏洵的谱例,修谱时遵循“必信而传”(即实事求是)的原则,欧谱不注入谱人的生卒年月,袁谱也遵照执行,每对夫妇都不注明生卒年月,以示夫妇终身厮守,同穴长眠之义。丈夫的继室姓氏附在夫妇姓名之后,如果改嫁他人则削掉不录;妾生育有子女者,予以著录,否则一律不予记载。对族中无子者和无子早夭、有子早夭者,分别以“止”、“殇”、“早世”注明,以示区别。
钱塘袁氏族谱
钱塘袁氏族谱
民国年间袁毓麟纂修的《(杭州)钱塘袁氏族谱》载称,本支始祖出自袁尚。谱述渊源称袁尚生子二:长子袁英,赐子袁华。袁英生子三:长子袁显,次子袁耀,三子袁光。袁光生子二:长子袁耽,次子袁宏。袁宏生子袁和。袁和生子二:长子袁梁,次子袁粲。袁粲生子三:长子袁最,次子袁亨,三子袁享。袁亨生子三:长子袁楦,次子袁椿,三子袁柏。袁享生子二:长子袁松,次子袁豫。袁楦与齐武帝善,名拜谏官,生子袁芳。袁芳生子袁说。袁说仕陈至隋,生子袁兴。袁兴生子二:长子袁昌已,次子袁恕已。袁昌已生四子:长子袁璧,次子袁琨,三子袁瑜,四子袁玑。袁璧生子袁容。袁容生子二:长子袁道,次子袁迪。袁迪生子二:长子袁伯康,次子袁伯宁。袁伯康生子二:长子袁春,次子袁习。袁春生子二:长子袁求远,次子袁希远。袁希远生子二:长子袁郎,宋嘉佑年间进士,曾进万言,拜为西川孔目,卒于官,子孙遂家焉;次子袁节,生子袁育,袁育生子袁约。袁约生子二:长子袁朝元,次子袁朝京。袁朝元生子二:长子袁旺,次子袁 。袁旺生子二:长子袁枢;次子袁桁,生子袁公道。袁 生子二:长子袁君仁,次子袁君义。袁君仁生子二:长子袁公任,生子袁仲十;次子袁公重,生子袁文一。袁君义生子袁公威,袁公威生子四:长子袁文二,次子袁文三,三子袁文四,四子袁文五。
袁枢生子四:长子袁公富,次子袁公贵,三子袁公性,四子袁公理。其中次子袁公贵生子三:长子袁仲四,次子袁仲七,三子袁仲八。袁仲四生子袁至四,袁至四生子四:长子袁福善,次子袁福德,三子袁福行,四子袁福昌。其中四子袁福昌生子二:长子袁子名,次子袁子京。袁子名,字行元,原籍严州府桐庐县北至德乡。曾祖袁仲四曾迁居新昌。传四世,始卜居钱塘之吉安乡,开基创业,后裔繁昌,故被是谱推为始迁钱塘之祖。
袁子名生子四:长子袁敬一,次子袁敬二,三子袁敬三,四子袁敬四。袁敬一生子二:长子袁文礼,次子宗乾。袁文礼生子二:长子袁必荣,次子袁必华。袁宗乾水生子四:长子袁必富,次子袁必贵,三子袁必仁,四子袁必金。其中三子袁必仁生三子:长子袁朝禄,次子袁朝祥,三子袁朝裕。由是分为三大派。
袁世凯有一妻九妾,共有17子、15个女儿,并有47个孙儿女。
袁世凯(1859年9月16日—1916年6月6日),字慰亭(又作慰廷),号容庵、洗心亭主人,汉族,河南项城人,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北洋军阀领袖。
袁世凯早年发迹于朝鲜,归国后在天津小站训练新军。清末新政期间积极推动近代化改革。辛亥革命期间逼清帝溥仪退位,以和平的方式推翻清朝,成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1913年,镇压二次革命;同年,当选为首任中华民国大总统。1914年,颁布《中华民国约法》。1915年12月,宣布自称皇帝,改国号为中华帝国,建元洪宪,史称“洪宪帝制”。此举遭到各方反对,引发护国运动,袁世凯不得不在做了83天皇帝之后宣布取消帝制。1916年6月6日,因尿毒症不治而亡,归葬于河南安阳。
袁世凯的荣辱功过各有评说,有人说他是“独夫民贼”、“窃国大盗”,也有人认为他对中国的近代化做出贡献,是真正的改革家,袁世凯是中国近代史上最具争议的人物之一。
袁家的由来
本文2023-09-22 14:06:58发表“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lezaizhuan.com/article/655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