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道真的民风民俗锣鼓写作文

栏目:资讯发布:2023-12-09浏览:19收藏

用道真的民风民俗锣鼓写作文,第1张

1 道真的仡佬族有什么习俗

仡佬族的民间文学有诗歌、故事、谚语等,诗歌多为便于传唱的小调,分为三言、五言、七言等。

仡佬族的乐器有二胡、横箫、唢呐、锣鼓等。仡佬族演奏的“八仙”乐曲富有民族特色,由八人使用二胡、横箫各一对和其他乐器合奏,音调十分和谐动听。唢呐是仡佬族喜庆佳节不可缺少的乐器,用唢呐吹出的《老灰调》、《过山调》、《过河调》、《过街调》、《迎亲调》等十余个曲牌,配合锣鼓一起吹奏,气氛更加热烈。

生活在大山中的仡佬族,还以其多有技艺精良的石匠而远近闻名。他们在石墓、石碑、牌坊、桥梁、栏杆等用品和建筑上的石刻独具特色,采石场上常常传来他们那粗犷豪放、山鸣谷应的石工号子。

崇敬竹子

仡佬族称竹子为“仡佬”,“仡佬”族意译为竹族是准确无误的。以竹来作为人名并不奇怪,但是以竹来作民族名称肯定给第一次听到这个意译的人以新鲜感,哪怕这是一个很古老的民族,同样让人感到新奇,就像冬天看到春笋出土一样令人振奋。中国人赋予竹子很多 美德,耐寒、正直、虚心、坚韧、有广泛的用途等等,所以用竹子来作民族自称实际上是很文雅,很有内涵的。关于仡佬族崇敬竹子的习俗,早在1600多年前成书的《华阳国志•南中志》和1500多年前成书的《后汉书•西南夷列传》中都记载有如下传说:夜郎者,早先有一女子在遁水(今贵州西部北盘江)洗涤,有一段三节长的大竹筒漂流到女子两足之间,推之不肯漂走。听到筒中有小孩的哭声。剖开竹筒,见一男婴,抱回养大,有才有武,自立为夜郎侯,以竹为姓。在抛弃破竹筒的地方,生长出茂盛的竹林,后人建竹王祠祀奉。关于竹王的传说,以及崇敬竹子的习俗,至今仍广泛留存在各地的仡佬族民间。道真仡佬族苗族自治县梅家寨的仡佬族,在生下第一个男孩时,父母要将其胎盘和一些鸡蛋壳埋入竹林地下,以祈得到竹王护佑。春节,家家户户要到竹林去供献竹王钱。有不少地方以竹筒装米祭祖或求丰收。有学者认为,对竹子的尊崇源于竹图腾崇拜,而这种崇拜又源于竹子对仡佬族先民的生活有重要意义和实用价值。

年节喂树

仡佬族一年之中要过两个年节,一个是春节,另一个是仡佬年,仡佬年在农历三月初三过。春节的时间和习俗大致与汉族相同,但有“喂树”的特殊内容。“喂树”又被称为“祭树”或“拜树”,起源于仡佬族信仰万物有灵的古树(大树)崇拜。广西隆林各族自治县的仡佬族,在农历正月十四日中午,各家备好米酒、猪肉、鲜鱼、糯米饭等供品,带着红纸鞭炮,以亲友关系相约上山拜树。见树后先鸣鞭炮,然后选择高大粗壮的古树烧纸焚香跪拜。拜毕给树“喂”祭品:一人执刀在树皮上砍3个口子,另一个“喂”些肉饭酒于刀口中,最后用红纸把刀口封住,给树除草培土。“喂”饭时针对不同的树,要对答不同的词。如对果树,要说:“喂你饭,结串串;喂你肉,结坨坨”,表示预祝果实累累。“喂”树之后,人们欢聚宴饮。有些地区在农历八月十五也捧着牛心和新米饭祭拜寨旁的神树“菩萨树”,祈祝丰年。

而每年的农历六月初二,是仡佬族的“吃虫节”。这一天,家家饭桌上都摆着几盘别的风味的菜--油炸蝗虫、腌酸蚂蚱、甜炒蝶蛹、烧炒蚜米泥鳅等。

还有一些地区把“祭树”称为“祭山”,因为仡佬族世世代代生活在山区,热爱山、尊崇山是完全可以理解的。“祭山”的具体对象也是村寨附近高大茂盛的一棵古树,它是顽强的生命力的体现。祭祀以村寨为单位,只许成年男子参加。除供献祭品外,巫师要唱《祭山歌》求山神保佑村寨平安,五谷丰登,人畜兴旺。

[编辑本段]民族婚礼

仡佬族姑娘出嫁前的三五天便开始“哭嫁”。娶亲时新郎不亲迎,而是于婚期前一日派轿夫在天黑前到女家。进门前,女方有专人主持“拦门礼”,要行敬酒、铺毡、恭候等礼数,每道程序都有传统的对答礼词,必须唱得合乎规矩,否则要遭哄笑。姑娘出嫁时先将花轿抬进堂屋,由新娘的兄长或叔叔将新娘“拉出”里屋,给祖宗父母磕头,尔后“强抱”入轿中,表示对娘家的恋恋不舍。娘家人把轿子抬出村寨外,才交给男方轿夫。轿前有两人持大刀开路,花轿周围有彩旗和蓝伞簇拥,途中鸣号放炮,吹吹打打,非常热闹。到新郎家拜堂后,新娘要重新梳妆打扮,然后到寨中宽敞处让大家欣赏、逗笑,以便和乡亲们建立友好感情。

在黔西北的仡佬族,婚礼更有趣。新郎骑马去迎亲,有4个伴郎相陪,其中2人扛着竹扫帚,另2人抬着酒肉礼物。途中有女方派出的几个壮汉拦路“抢劫”,把“抢”来的酒肉在山坡上吃掉,表示女家富有,不稀罕你这点礼品。新郎到了女方寨门,有一群人手执木片围“打”新郎,男方执竹扫帚要全力保护突围。新郎跑进女方家门,马上有“敬亲酒”招待,而且新郎与新娘也相互敬酒。敬酒毕,新郎将新娘“抱”上马背,新郎执缰引路而归。

2 写一篇苗族习俗的作文

苗族民风民俗 苗族有自己民族的传统节日,如苗年、拉鼓节、芦笙节等,但其中最隆重和内容最 丰富的就是苗年。 过苗年的时间,各地并不相同。融水、三江、龙胜一带的苗年一般在农历十一月的 亥日。苗年隆重热烈,除祭祖、饮宴之外,还举行各种活动。新年来临,全家守岁。吃 了“过地餐”(这是苗家人与在阴间的祖先共进的团圆餐),拜过年,人们就开展各种活动。祭龙潭、祭田神、吹笙伴舞,热闹非凡,是苗年最隆重的场面。祈神求丰收,是苗年活动的一个大主题。 苗族过年,食品也多种多样,有米饭、糯米粑、肉(酸肉)、鱼(酸鱼)等,还有一种特殊的食品叫“辣椒骨”,它味香而辣,可增进食欲,驱风御寒,防治感冒,是苗家常备的食品,也是待客的佳品。

——————————————————————

不知道大家对苗族了解多少,我对少数民族了解也不是很多,但是最近在书上了解了苗族的风俗,其中我觉得苗族的花山节很有趣。

农历正月初二至初七,是云南屏边、蒙自、河口等地苗族人民一年一度的“踩花山”节。 每到这个时候,来自各村各寨的苗族人民,潮水般地从四面八方几个苗村寨之间的开阔坡地上。“花杆”是踩花山节的重要标志,一般选择挺直高大的青松或柏树,扎以鲜花,彩旗。定花村的人(又称花杆头)是大家公认的“好心肠的人”。这人必须在节日的第一个早晨,趁太阳出山以前把花杆竖好。

“踩花山”这天,首先由“花杆头”向前参加“踩花山”的人敬酒,祝福,随后宣布“踩花山”节开始。这时,花山场内外锣鼓齐鸣,鞭炮声,铜炮枪声此起彼伏,鲜花、朋旗迎风招展,各种欢庆活动先后开始进行。青年男女有的对唱山歌,有的跳三步舞、蹬脚舞,有的跳狮子舞,还有的斗牛,整个花山场上一片欢腾。

滇东北和滇南一带苗族,每年农历六月六日过“踩花山节”。传说古时苗族战败流落异乡,想起祖先东逃西散的苦,伤心落泪。一年六月初六,祖先显灵,劝他们不要太难过,应该到高山顶上吹芦笙、唱歌跳舞给我们看。说完天上落下一朵花,挂在一棵树上。大家围着这棵树歌舞,吹芦笙,这年的庄稼长得特别好。从此后,每年六月六,苗家都要穿上节日盛装,到高山上栽一棵花树,举行跳芦笙舞、斗牛、跳狮子舞、爬花杆等活动。其中,引人注目的是爬花杆,谁爬得高,就把一个猪头和好酒奖给谁。 这就是苗族的花山节,是不是很热闹啊?

3 苗族的风俗习惯作文

苗族主要聚居于贵州省东南部、广西大苗山、海南岛及贵州、湖南、湖北、四川、云南、广西等省区的交界地带。 在中国古代典籍中,早就有关于五千多年前苗族先民的记载,这就是从黄河流域直到长江中游以南被称为"南蛮"的氏族和部落。苗族在历史上多次迁徙,大致路线是由黄河流域至湘(湖南)、至黔(贵州)、至滇(云南)。

苗族有自己的语言,属汉藏语系苗瑶语族苗语支。原先无民族文字,20世纪50年代后期创制了拉丁化拼音文字。现今大部分人通用汉文。

苗族过去信仰万物有灵,崇拜自然,祀奉祖先。"祭鼓节"是苗族民间最大的祭祀活动。一般是七年一小祭,十三年一大祭。于农历十月至十一月的乙亥日进行,届时要杀一头牯子牛,跳芦笙舞,祭视先人。食时邀亲朋共聚一堂,以求增进感情,家庭和睦。 苗族的音乐舞蹈历史悠久,群众喜爱的芦笙舞,技艺很高。苗族的挑花、刺绣、织锦、蜡染、首饰制作等工艺美术,瑰丽多彩,在国际上享有盛名。苗族节日较多,较隆重的节日有过"苗年"、"四月八"、"龙船"节等。

大部分地区的苗族一日三餐,均以大米为主食。油炸食品以油炸粑粑最为常见。如再加一些鲜肉和酸菜做馅,味道更为鲜美。

肉食多来自家畜、家禽饲养,四川、云南等地的苗族喜吃狗肉,有"苗族的狗,彝族的酒"之说。苗家的食用油除动物油外,多是茶油和菜油。

苗族十分注重礼仪。客人来访,必杀鸡宰鸭盛情款待,若是远道来的贵客,苗族人习惯先请客人饮牛角酒。吃鸡时,鸡头要敬给客人中的长者,鸡腿要赐给年纪最小的客人。有的地方还有分鸡心的习俗,即由家里年纪最大的主人用筷子把鸡心或鸭心拈给客人,但客人不能自己吃掉,必须把鸡心平分给在座的老人。如客人酒量小,不喜欢吃肥肉,可以说明情况,主人不勉强,但不吃饱喝足,则被视为看不起主人。 苗族讲究真情实意,非常热情,最忌浮华与虚伪。 主人路遇客人不抢走第一步,不走在前面;交谈中用敬语称呼;迎客要穿节日服装;对贵客要到寨外摆酒迎候;客人到家门,男主人要叫门,告知在家的女主人,女主人要唱歌开门迎客;在客人面前,女主人不登高上楼。 苗族禁忌

产忌:产妇生育,忌外人入室。不慎误入者,出门时须洗脚,并喝下一碗冷水,以防将产妇的奶水"踩干"。产妇忌吃老母黄牛肉、母猪肉、公鸡肉、小鱼、蔬菜、辣椒等。有些苗族地区,忌孕妇与孕妇会面,亦忌去别的产妇家,否则认为会延长产期。

农事禁忌:苗族人每年第一次往田里送粪归来时忌见外人,若遇之,忌打招呼。栽秧时若见秧田有鱼时忌说鱼,否则鱼会吃秧根。有些村寨,收获小米时留下穗小的不收,若孩子问及,忌说"不要了",要说"它们未长大",否则以后小米因伤心而拒绝再长。在田中忌提及老鼠,惟恐其听到前来糟蹋庄稼,只能以"他们父子"来代称之。忌戊日,正月立春后,凡遇戊日忌动土挑水。

丧葬禁忌:有些苗族地区,忌男性死于白天,女性死于夜晚,认为时辰不对,死者须再要一异性死者相伴。故死时不适,丧家常请巫师念咒"改",同时做一手掌大小的木棺同葬,示已有伴。忌棺内放铁、铜等非银金属及棉花和涂有桐油之物,以为如是死者在回东方的路上买不了水喝,铁、铜还会折腾死才。在些苗族地区,村寨死人当天,可上劳动,但忌下田。是日,同村人忌挑柴回家,否则挑柴者会有灾难。停柩期间,家属忌吃蔬菜。入葬后1月内,家中任何东西不得出卖或借人。

生活习俗禁忌:有些苗族地区,忌随时洗刷饮甑、饭包、饭盆,只能在吃新米时洗,以示去旧米迎新米。随时洗刷会洗去家财,饭不够吃。在山上饮生水忌直接饮用,须先打草标,以示杀死病鬼。忌动他人放于路边的衣物,以免传染麻疯病。忌孩子在家中乱耍小弓箭,恐射中祖先。忌跨小孩头顶,否则孩子长不高。禁忌妇女与长辈同坐一条长凳。

客人不要称主人"苗子",他们喜自称"蒙";禁杀狗、打狗,不吃狗肉;不能坐苗家祖先神位的地方,火炕上三角架不能用脚踩;不许在家或夜间吹口哨;不能拍了灰吃火烤的糍耙;嬉闹时不许用带捆苗家人;遇门上悬挂草帽、树枝或婚丧祭日,不要进屋;路遇新婚夫妇,不要从中间穿过等。

在青年男女婚恋过程中也必不可少的食品是糯米饭。湖南城步的苗族把画有鸳鸯的糯米粑做为信物互相馈赠;举行婚礼时,新娘新郎要喝交杯酒,主婚人还要请新郎、新娘吃画有龙凤和奉娃娃图案的糯米粑。

4 关于民风民俗的作文

太平鼓

蓝天白云黄土情,高原汉子擂太平,霹雳惊雷响万里,脚下腾起五洲云。

这首诗使人们仿佛听到了兰州太平鼓惊天动地的鼓声,看到了擂鼓人欢快矫健的身姿,感受到了那排山倒倒海的气势。兰州太平鼓具有鲜明地域特色和具有悠久的历史。据传,明太祖朱元璋统一天下当了皇帝,只有元朝大将扩廓铁木耳在兰州负隅顽抗。朱元璋十分恼火,于洪武十一年派大将徐达讨伐扩廓铁木耳。但兰州城池危坚,久攻不下。时一谋士献计:“现在时逢春节,西北人爱玩社火,何不令一部士兵扮成百姓,一部分扮成玩社火的,混入城中,里应外合,就可拿下兰州城。”徐达依计而行,把端鼓改为长形鼓,藏刀鼓内。元宵佳节,假扮士兵斜背长鼓,边走边打,混入城里。第二天一早,徐达传令攻城,一时鼓角齐鸣,杀声震天,铁木耳刚上城楼,猛听一声炮响,城门大开,城池失陷。朱元璋统一中国,认为端鼓立了功,得天下太平,遂取名“太平鼓”。近年来,兰州太平鼓多次应邀参加亚运会、迎接香港回归、庆祝建国五十周年等大型庆典活动,得到了“天下第一鼓”的赞誉。

桃花会

桃花会于每年4月份桃花盛开之际,在安宁区桃园隆重举行。这一活动自1984年,兰州市人民 举办第一届桃花会以来,每年举办。游客除踏青赏花外,还可以参观丰富多采的文艺活动、书法绘画展览、经贸洽谈等。

安宁区桃园东起刘家堡,西至沙井驿,绵延15公里,面积 8000多亩,有184个品种的桃树30多万株,其中以迟水桃、紫桃、京红桃、早香郁桃、白粉桃、半旱桃、离桃水蜜、六月桃等品种最为著名。桃树原产于中国西北一带,距今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西京杂记)载:“汉武帝初修上林苑,群臣各献鲜果,有细核桃、紫纹桃、金城桃”;。金城桃即为安宁桃园出产的迟水桃,说明兰州出产鲜桃至少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明清时,兰州的焦桃被列为贡品。兰州鲜桃果实艳丽,肉细 ,甘甜多汁,味多醇美,富含脂肪、蛋白质、果酸及各种矿物质和维生素,为桃中上品,久食能延年益寿。

兰州的安宁桃园早在清代就已观花成会。当时观花者多为才子佳人和达官显贵。清乾隆年间,兰州落泊江得符曾诗赞道:“我忆兰州好,当春果足夸。灯繁三市火,彩散一城花。碧树催歌板,香尘逐锦车。青青芳草路,到处酒帘斜”。至明国时期,随这一带住户的增多和交通的改善,安宁桃花才为众人所观赏。李少陵诗云:“山前山后花如簇,园里园外人如玉,家家户户看花忙,人面花容看不足”。每逢花期,桃花艳丽似锦,恰似漫天红霞撒落人间,景致美不胜收。

春节社火

春节期间,兰州街头的社火表演别具特色。一般是从农历正月初十前后开始,由各区县组织的农民社火队汇集市中心,依次排成不同形状的队形,沿主街道边行边舞,敲锣打鼓,热闹壮观。当行至东方红广场时,多围成图形,为游人和市民表演。社火表演可持续到元宵节前后。

兰州社火队表演内容丰富多采,最引人注目的是高跷队,他们穿戏装,持刀枪,扮成戏剧人物,脚踩四尺多高的木跷,伴着锣鼓点边走边舞。铁芯子也是别出心裁,以巧取胜。他们把眉清目秀,体态轻盈的小孩装扮成戏剧角色,组成一折折戏文。绑在铁芯子高处的孩童随着载运的车辆缓慢前行。最壮观的是太平鼓队。鼓手们随着社长大旗的号令,有节奏地擂鼓腾跃,鼓声令人振奋不已。狮子舞主要是看武士用绣球逗引狮子时的几路干净利落的拳脚功夫。兰州春节社火还有跑旱船、独轮车、竹马子。大头罗汉戏柳翠等节目。队伍往往“风婆娘”开路,这是跟“雨师”相应的"风姨"的形象,在神话里是司兴风降雨的神,其形状类似彩旦,奇丑无比,耳垂吊着红辣椒,一手摇扇,一手拿着写有“风调雨顺”的菱形膏药旗子,用夸张、滑稽的大幅度动作扭来扭去。令人捧腹,表现了人们祈盼风调雨顺,五谷丰稳的心情和愿望。

结合一下

5 写一篇苗族习俗的作文

①苗族民风民俗 苗族有自己民族的传统节日,如苗年、拉鼓节、芦笙节等,但其中最隆重和内容最 丰富的就是苗年。

过苗年的时间,各地并不相同。融水、三江、龙胜一带的苗年一般在农历十一月的 亥日。

苗年隆重热烈,除祭祖、饮宴之外,还举行各种活动。新年来临,全家守岁。

吃 了“过地餐”(这是苗家人与在阴间的祖先共进的团圆餐),拜过年,人们就开展各种活动。祭龙潭、祭田神、吹笙伴舞,热闹非凡,是苗年最隆重的场面。

祈神求丰收,是苗年活动的一个大主题。 苗族过年,食品也多种多样,有米饭、糯米粑、肉(酸肉)、鱼(酸鱼)等,还有一种特殊的食品叫“辣椒骨”,它味香而辣,可增进食欲,驱风御寒,防治感冒,是苗家常备的食品,也是待客的佳品。

——————————————————————②不知道大家对苗族了解多少,我对少数民族了解也不是很多,但是最近在书上了解了苗族的风俗,其中我觉得苗族的花山节很有趣。 农历正月初二至初七,是云南屏边、蒙自、河口等地苗族人民一年一度的“踩花山”节。

每到这个时候,来自各村各寨的苗族人民,潮水般地从四面八方几个苗村寨之间的开阔坡地上。“花杆”是踩花山节的重要标志,一般选择挺直高大的青松或柏树,扎以鲜花,彩旗。

定花村的人(又称花杆头)是大家公认的“好心肠的人”。这人必须在节日的第一个早晨,趁太阳出山以前把花杆竖好。

“踩花山”这天,首先由“花杆头”向前参加“踩花山”的人敬酒,祝福,随后宣布“踩花山”节开始。这时,花山场内外锣鼓齐鸣,鞭炮声,铜炮枪声此起彼伏,鲜花、朋旗迎风招展,各种欢庆活动先后开始进行。

青年男女有的对唱山歌,有的跳三步舞、蹬脚舞,有的跳狮子舞,还有的斗牛,整个花山场上一片欢腾。 滇东北和滇南一带苗族,每年农历六月六日过“踩花山节”。

传说古时苗族战败流落异乡,想起祖先东逃西散的苦,伤心落泪。一年六月初六,祖先显灵,劝他们不要太难过,应该到高山顶上吹芦笙、唱歌跳舞给我们看。

说完天上落下一朵花,挂在一棵树上。大家围着这棵树歌舞,吹芦笙,这年的庄稼长得特别好。

从此后,每年六月六,苗家都要穿上节日盛装,到高山上栽一棵花树,举行跳芦笙舞、斗牛、跳狮子舞、爬花杆等活动。其中,引人注目的是爬花杆,谁爬得高,就把一个猪头和好酒奖给谁。

这就是苗族的花山节,是不是很热闹啊?。

6 民风民俗的作文,急

福州茶亭十番。

“十番”名称的由来说法不一,有认为据清代李斗《扬州画舫录》卷十一记载,此乐种因用笛、管、萧、提琴、云锣、铴锣、木鱼、檀板、大鼓这十种乐器轮番反复演奏而称“十番”。有认为福州话“番”与“欢”同音,“番”由“欢”演变而来。

福州十番音乐是一种著名的民间乐器演奏形式,它是由当地民间龙灯舞演变发展而来的,原来只是龙舞灯的伴奏打击乐,乐器只有狼帐、清鼓、大小锣、大小钹等,后又逐渐加入笛、管、笙、椰胡等丝竹乐器。十番的曲调来源可分四类:1、曲牌,为流行于当地的民间音乐;2、小调,为逐渐乐器化的民间小调;3、哗牌,当地流行的唢呐曲4、打击乐,只用打击乐器演奏的“清锣鼓”。

演奏形式分室内和室外两种,室外演奏边走边唱,室内演奏乐队为前堂和后堂,前堂以金革为主,后堂以丝竹为主。 闽剧俗称福州戏,流行于福州方言地区及宁德、建阳、三明等地。

闽剧是明代末年的儒林戏和清中叶以来的江湖戏与平讲戏这三种不同艺术风格的戏种,互相渗透融合,并吸收了徽戏和昆曲而形成了以唱逗腔的儒林戏为主的综合性多声腔剧种。闽剧表演动作强烈,粗犷,如舞台上常有三赶三追,扁嘴憋脸,抖手颤腿,耍发甩须等表演程式。

但也有部分生、旦其动作较为细致典雅。 佳节 福州除春节、端午节、中秋节等传统节日以外,还有许多独有的节日。

农历正月二十九,福州要过“拗九节”(也称“后九节”“孝九节”“送穷节”。)。

这天清早家家户户都用糯米和红糖,再加上花生、红枣、桂圆、红豆、胡桃、芝麻等配米煮成“拗九粥”,用来祭祖和馈赠乡亲。已嫁的女儿要送上一碗“拗九粥”回娘家孝敬父母,福州俗语“逢九必穷”,认为人年龄上的“九”或“九”的倍数要交穷运,必须设法送穷。

寿诞丧葬 福建重视给长辈祝寿。福州传统是男庆九,女庆十。

比如男人六十大寿,必须提到五十九岁那一年做,因为“九”与“久”谐音,象征着长寿。此外,在正寿前一天,必须先做“镶寿”。

即在寿诞前一天,把小辈们送来的寿烛在祖先灵前全部点燃,三碗寿面分别插三朵纸花,族内小辈对过寿者叩拜,然后落座喝酒赏乐。小辈如果有钱,可请儒道设堂念经,替过寿者向北斗星求福寿,称“拜斗”。

福州丧葬习俗十分繁琐和奢侈。当逝者弥留之际,亲人必须将其床上蚊帐拆卸掉据说是为了让死后的灵魂好出窍;逝者断气后,必须为死者更衣,并在大门口“贴白”放炮。

然后派人四处报丧,再准备好装满土沙的大脚桶,将素烛点燃后插在桶内,将其放置逝者床前地上,仿佛为死者奔赴黄泉路上照明。逝者脸上需盖上白纸,以示阴阳有别。

信仰禁忌 福建民间普遍存在着对树木山石的崇拜。凡是较为古老的树木,都被看作为有灵气的神木。

如枫神、榕神、樟神、松公等。其中榕树作为吉神化身而更受信仰。

无论城镇乡村,大凡在浓荫蔽日的著名古榕下,都会有人在树下敬香,祈求平安。 福州的生活禁忌可谓无处不在。

主人请吃饭是,往往将饭盛得山般高,客人尽可以表示吃不了这么多,将饭往主人饭碗里拨,但千万不要犹豫不决,更不要顺手将筷子插在饭碗上,这样极不吉利。因为福州在供奉灵堂棺头时,有一碗装得爆满的“丧食”,上面直插一双筷子。

赴结婚宴席时,不能将盘碗重叠,否则就意味着重婚。说话禁忌更多,“要碗饭”应称“来碗饭”,以避要饭之意。

饮食与饮茶 在我国京、鲁、闽、粤、苏、皖、川、湘八大菜系中,闽菜别具一格。 福州菜是闽菜的主要代表,有着独特的风味。

福州菜肴用料和调味均以地方材料为主,操作注重刀工、火候,色、香、味、形俱佳,烹调上擅长炒、熘、煨、炖、蒸、爆诸法,其主要特点是:(一)善用糖。福州人煮菜,喜用糖调味,偏于甜、酸、淡,与川菜、湘菜多用辣椒形成不同的风格。

用糖可以去腥,用醋是酸能爽口,适合福州炎热气候口味;淡是为了保存原味和鲜味。(二)常用糟。

红糟是福建特产,福州菜肴有炮糟、淡糟、醉糟等十余种用糟法。此外,在调味品中也有用虾油。

(三)多汤菜。福州菜善于以汤保味,有“百汤百味”之说。

汤是闽菜的精髓。福州菜花色品种有2000种以上,其“佛跳墙”、“淡糟炒竹蛏”等都是名扬海外的名菜。

福建雨量充沛,多红黄土壤,具有种植茶叶的优越条件。绿茶、乌龙茶、红茶、花茶、白茶和紧压茶是我国六大茶类,除主要为少数民族饮用的紧压茶外,其他五大茶类福建都有大量生产,且几乎每县都产茶,与浙、湘、皖、川并列为我国五大产茶区,其中一些珍品,如安溪“铁观音”、武夷山“大红袍”、福鼎“白毫银针”等闻名遐迩。

福建茶叶生产历史悠久,南唐时闽北已有“北苑御茶园”,饮茶风俗为全国最盛之地,已成“家不可一日无茶”,形成独有的饮茶风俗。 自己挑一挑,大概就是这样。

别忘了写开头。最后总结几句就行了。

苗医源远流长,发展至今,苗家医药已经有三、四千年的历史。苗族的医药常常与神秘、神奇、百草都是药这样的词汇联系在一起,自成体系,尤以其内病外治的疗法闻名中外,成为民族医药的一朵奇葩,苗家百草油更是已独特配方加按摩将内病外治法发展的淋漓尽致,成为苗族医药文化中的一个传奇。湘西苗族民间还有“千年苗族医,万年百草油之说。

湘西地处武陵山脉腹地森林植被茂盛,大自然造就了这块药材生长宝地。苗家百草油取材于有着世界森林公园之称的张家界以独特的秘方酿而成,相传清道光年间天津总兵罗荣光(湘西人)镇守津京门户之大沽口炮台长达24年,被誉为“天下第一海防”八国联军侵略中国,由于清政府腐败无能,官军大多不堪一击。罗荣光却以67岁高龄率领三千兵勇,身先士卒,慷慨激昂的表示“人在大沽在,地失血祭天誓”死保卫大沽口炮台。后因兵力悬殊,弹尽援绝,罗荣光和他的三千壮士全部壮烈殉国,保持了中华民族的崇高气节,谱写了一曲气壮山河的正气之歌!战后在清理罗荣光的遗物时发现他随身唯一携带物便是苗家百草油。

“能歌善舞”是各少数民族的共性,苗族也不例外。在台江这块土地上,没有一个苗族村寨没有歌舞,更没有一个时节断过歌舞。“

台江的歌舞文化大多体现在苗族的酒文化里。苗家人说他们“会喝水就会喝酒,会说话就会唱歌,会走路就会跳舞”。

我们采访的那些日子,那些生性好客的苗家人以其本民族特有的待客方式款待我们,一张木制的四方桌摆在路中间,桌上放一壶酒一碗肉几串彩蛋,四五个身着盛装的苗族姑娘排成一队,手握弯弯的牛角杯把寨口挡住,几个老汉在寨门前吹芦笙迎接,这就是苗家人为贵客光临而设置的拦门酒。有朋自远方来,这些青春亮丽的苗家姑娘唱着迎客歌,举着弯弯的牛角杯向客人敬酒,这一质朴的动作,传达着一种纯真友爱的情感,让人忍俊不禁地多喝两口。喝过了拦门酒,姑娘赠送的象征平安吉祥的彩蛋挂在脖子上,这样才兴致勃勃地走进每一个苗寨去采风。于是,笙鼓场边要喝酒,入户调查要喝酒,见面酒、交谊酒、转转酒、团圆酒……不喝不礼貌,不醉不罢休。

台江是“歌的海洋、舞的世界”,台江的苗族人民特别能歌善舞。用陪同我们的县文化局李美仁局长的话说:“台江号称'天下苗族第一县',除了与苗族人口比率高居98%外,与境内的民俗、服饰、歌舞也有极其重要渊源。在全国众多的苗族居住地中,目前还没有哪一个地区的苗族歌舞像台江境内的苗族歌舞这样出名,这样被世人所公认和赏识。”台江的歌曲多种多样,有质朴庄重的古歌,有豪迈奔放的飞歌,有缠绵动听的情歌,还有酒歌、丧歌、嘎百福歌、儿歌等。每一种歌曲都有自己的唱腔唱调,同一种歌曲在不同支系里又唱得互不

相同,各具特色,悠扬婉转,韵味无穷。

台江的舞也很迷人。舞蹈名目尽管有多种叫法,然而舞步都以“三步一回头”为基础。一位头发花白的慈祥老人告诉我,这种“三步一回头”的舞蹈动作,源于苗族悲壮的历史传说。相传,五千年前,苗族先祖蚩尤被炎黄两帝联手击败于河北逐鹿后,苗族先民从此被迫离开中原,在一代又一代的朝野征战中过着战争和逃亡的生活。面对朝庭发动的一次次军事围剿追杀,苗族人民一边往前跑,一边调头往后面看有没有追兵,久而久之,就形成了这种有纪念意义的舞蹈动作。他们的伴奏乐器以芦笙、

木鼓或者铜鼓为主。“芦笙一吹,人心就飞;木(铜)鼓一响,脚板就痒”。当芦笙吹响或者鼓声敲响时,这些憨厚朴实的苗家男女

老少,围着伴奏乐器,逆时针方向成圆圈或者半圆圈跳舞,舞者人数不限,年龄性别不限,圈数不限,反反复复重复着“三步一回头”的基本动作。而在这些林林总总的“三步一回头”的舞蹈动作里,反排木鼓舞是最出名的一种。它被国外人士赞誉为“东方迪斯科”,入选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名录。自1990年在中南海为党和国家***献艺后,反排木鼓舞先后到英、法、美、意、日等几十个国家和地区演出,是目前所有苗族社区中最出名的舞蹈剧种之一。 台江有9个苗族支系,他们穿着9种互不雷同却又互相关联的服饰,分别叫方妮型、方南型、方纠型、方黎型等9种别称。每一种服饰,又分成若干种子服饰,所以,台江境内现存的苗族服饰有9种类别100余种款式,其数量之多在各民族聚居地区中是屈指可数的。2000年,教科文组织东亚代表团与我国有关机构在云南大学召开“亚洲苗族服饰工艺研讨会”,台江县的苗族服饰以其精美华贵和蕴藏着深厚的文化底蕴而技压群雄,与会专家一致提出应将台江苗族服饰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我们在台江穿行时,由于部分村寨未通公路,未能亲眼目睹所有的苗族服饰种类和款式,冥冥中有些遗憾。然而,就我们所抵达的那些村寨,看见的那些色彩斑斓的苗族服饰,感受精美刺绣背后隐藏的博大精深的苗族文化,又觉得倍感荣幸,不虚此行。

县城老街是苗族工艺品的天堂。平时,那里有很多银匠师傅租门面加工、出售银饰工艺品,逢值台江“赶场”天,四邻八乡的苗族妇女前来购置银饰去装扮自己的儿女,也顺道将自绣的绣服等工艺品带进市场,出售给远方的游客。两把简陋的长凳撑起一张门板,她们将带来的工艺品放在板子上或挂在板子边,忙碌地张罗自己的生意,虽然,她们中有很多人连汉话都不会说,却从不妨碍与游客讨价还价。

我曾亲眼看见几个“老外”打着手势和这些苗家妇女讲价,并且买了她们的绣背带、绣帽子。一位姓熊的银匠告诉我,在台江,银饰和刺绣已经形成了一个产业链条,是推动当地致富的一项重要产业,每年均有几千人在外面跑销售。然而,老街的工艺品多半都是成品,学习其制作过程还需要到农村去。

一根针,一根线,一块布料,一两个苗家妇女心安理得地坐在自家门口或者“美人靠”上刺绣,这是进入许多苗寨常看到图景。这些心灵手巧的苗家妇女所处支系尽管不

同,然而,她们都传承着先人的意志和记忆,在一张张用蓝靛染制的布料上穿针引线,精心勾画出一个个精美别致的图案。这些绣图,大多都是老祖宗流传下来的,非常考究,让人嗅出一股浓浓的苗族古老文化气息。 据《苗族古歌》所唱,开天辟地的时候,首先有一棵枫树,枫树心里生出一只蝴蝶,蝴蝶与水田中的水泡相恋,孵化出12个蛋,这12个蛋又孵化出雷公、龙、虎及苗族人的先祖姜央等。苗族人相信,“蝴蝶妈妈”是所有苗族人共同的祖先。所以,蝴蝶刺绣造型在台江甚至于黔东南很多苗族地区特别多,有人面人身蝶翅的,有人面人手人足、背后长出翅膀,像西方天使造型的,不一而足。

在方召乡,我又见到了另一种图案,这种图案绣在围裙底角上,最底角绣出红、绿、青三色线条,象征着苗族人曾渡过黄河、长江、珠江支流都柳江迁徙而来,三色线条上绣着无数山坡、树木及小矮人。一个瘪了嘴巴的苗家老太婆告诉我,这是对苗族先民苦难史的记忆。苗族先民过长江、黄河及其都柳江迁徙而来的时候,一路上都有追兵追杀,苗家人只好往深山老林逃难,却又怕地下的狼豺虎豹袭击,于是苗族先人从一棵树跃到另一棵树上去,以避开身后的追兵和地下的野兽……只要有心询问探索,台江苗族刺绣里的每一个图案,每一种颜色,都有一个匪夷所思的故事传说,它们都表示着苗族的历史和文化。

所以,苗族刺绣里的每一个图案,都是苗族人民的一个象形文字;每一套苗女绣装,都是苗族人民穿在身上的史书。这个没有文字的民族,用针当笔、用线当墨、用布料当纸,把几千年来所遭受的迁徙、苦难、流离失所和风俗人情一一记录在妇女的服饰上予以保存,并以口传心授的形式一辈教一辈,使之代代相传,生生不息。

秀山有什么好玩的景点?

秀山周边旅游景点有:滨江河堤公园、爱情长廊、铁厂坝民族特色村寨、鱼梁七彩花谷、钟灵湖风景区、大溪酉水国家湿地公园、金蟾求凤、金珠苗寨、非遗龙凤花烛秀山梅江等地方。

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位于重庆市东南部,武陵山脉中段,四川盆地东南缘的外侧。总面积2462平方公里。

秀山地势平坦、物产丰富、风光秀丽、古迹众多、人杰地灵,素有“武陵明珠”和“小成都”的美誉。秀山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周边旅游景点有滨江河堤公园、爱情长廊、铁厂坝民族特色村寨、鱼梁七彩花谷、钟灵湖风景区、大溪酉水国家湿地公园、金蟾求凤、金珠苗寨、非遗龙凤花烛秀山梅江、土司衙门旧址等。

适合去贵州旅游发的文案

多彩贵州,爽爽贵阳!整理了一些适合贵州旅游文案,欢迎大家阅读!

1、雨来黔北生态美,风过湄潭带茶香。

2、世界双遗胜地,中国转折遵义。

3、我在贵州等着你,这句话,让我记忆深刻。

4、山蕴水墨画,水舞太极城。

5、红色遵义美加画,绿色“茗”片邀天下。

6、生态山水画卷,长征文化经典。

7、黄果树大瀑布,迎面而来的水花洗去了每一位游客的疲倦,使人心旷神怡。

8、威“镇”古今,怀“远”天下。

9、呵护青山绿水,永做诚信茶人!

10、黔途好风光,遵义醉精彩。

11、贵州的自然风韵,山和水,都那么的风情万种,是那么的有吸引力,让人向往!

12、黄果树瀑布真是大自然最美丽的画卷,多彩的贵州让我留恋忘返。

13、一城山水艳天下,千年墨韵香镇远。

14、圣地茶都·红色遵义欢迎您大驾光临!

15、历史丰碑,自然画卷——遵义。 16、多彩的贵州,这里空气清新,清空万里。

17、贵州像一片葱茏合翠的荷叶,镶嵌在祖国的西南部。是一块开发中的沃土。

18、山水揽古镇,宁静致悠远。

19、“全国高品质绿茶产区”遵义欢迎四海宾朋!

20、丹霞冠九州,茅台香天下。

21、赤·有可观,水·无止境。

22、贵州有很多美丽的景点:织金洞,黄果树瀑布,独山森林公园,苗寨等等。

23、山中古城,水上镇远。

24、多彩贵州,生态茶香。

25、踏歌山水画境,情醉红色遵义。

26、一城丹霞,千年赤水。

27、苗寨的人们穿着绚丽多彩的民族服装,表演苗族的歌舞,美丽又动人。

28、忘得了岁月,忘不了镇远。 29、茶逢知己千杯少,多彩贵州绿茶好!

30、快乐黔旅,慢游遵义!

31、亲山亲水,亲亲赤水。

32、贵州是个有山有水,山清水秀的地方!

33、心灵的镇,远古的城。

34、赤水丹霞诗遵义,茶乡壶境画风情。

35、赤绘天地,水写自然。

以上就是带给大家欣赏的贵州旅游文案,感谢大家的阅读!

适合古城旅游的文案

 经典的古城广告词(最新篇)

1 里耶,铭刻在秦简上的千年古镇。

2 乾州古,湘西往事

3 世上好风光,奇梁—洞藏。

4 湘西母亲河,土家文化源。

5 凤之栖所,心之港湾。

6 神韵山水,天造奇峡

7 中国最红的景区。

8 小中见大,溪美如画。

9 寻梦屈原,情醉沅水。

10 中国最美丽的小城,一生最想去的地方。

11 绿色神奇小溪,生态休闲天堂。

12 一部《剿匪记》,千奇大峡谷。

13 奇山奇水奇梁洞

14 茶峒风光好,边城故事多。

15 寻梦苗寨,心动山江。

经典的古城广告词(热门篇)

1 古城飞凤凰,烟雨飘沱江

2 坐龙峡,险天下。

3 天上吕洞宾,人间吕洞山

4 游千年古镇,品辰河高腔

5 盘瓠酒溢香,白沙醉辛女。

6 书里《边城》,画里茶洞

7 穿越坐龙峡,无畏走天涯。

8 天上瑶池境,人间栖凤湖。

9 柔水依山卧,群岛伴凤栖。

10文化边城,百姓古镇。

11 谜一样的大山古镇。

12 美仑美奂水江南,古色古香廿八都。

13 绝版江南画卷,水乡古镇名片。

14 锁钥仙霞千百载,黛瓦青墙廿八都。

15 千年文化飞地。

经典的古城广告词(精选篇)

1 南腔北调,边界风情大观园。

2 十三种方言述说同一个传奇。

3 天下和文化,江南廿八都。

4 江山美如画,醉美廿八都。

5 枫溪锁钥三省醒,仙霞遗梦一世奇。

6 文贯南北,武控三省。

7 在世界行走,为廿八都停留。

8 千年古道,风情要塞。

9 走进千年古镇里,休闲度假廿八都。

10 名山福地,古道奇葩

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的风景名胜

秀山县旅游资源相对集中,类型和数量较多。按照旅游资源国家分类标准:秀山县有一级旅游资源秀山花灯;二级旅游资源14个,为苗王墓、龙凤客寨桥、保安渔洞、九溪十八洞起义遗址等;三级旅游资源24个;四级旅游资源43个。

秀山旅游资源以“花”、“边”、“古”、“少”特色见长。秀山花灯是中国花灯鼻祖,艺术流派较多,民族民间文化活跃;沈从文名著《边城》的原型地位于秀山,具有独一无二的边城文化;土家、苗族文化遗存历史久远,具有独特的少数民族特色;同时,秀山位于三省交界之地,除去区位地理边缘外,还有其衍生的边缘经济、边缘文化。这些使秀山县的旅游资源呈现出别具一格,独有特色的一面,避免了与周边景区的雷同,比较优势十分明显。 1、地表类

保安渔洞

保安渔洞位于秀山县保安乡建设村白岩山崖下,海拔332米,距秀山县城60--70公里。鱼洞发育有水洞和旱洞两个洞口。水洞高7-15米,宽2-20米,流水平缓,水质清澈,可见鱼虾,钟乳石不发育。旱洞高出水洞10-50米不等,宽4-20米,洞长约350米,洞道沿裂缝发育,落差较大。景点集中在大厅约8000平方米内有十几根巨大石笋和石柱,高26米,直径大于1米,屹然矗立,虎虎生威,还有众多边石坝组成的千丘梯田, 梯田上部还有不少钟乳石,蔚为壮观,属于国家一类洞穴景观。 2、 水体类 石堤酉水风光

石堤酉水风光下至湖南龙山县里耶镇、保靖碗米坡电站、上至本市酉阳后溪古镇,景区生态环境保护良好,景观独特,浑然天成,集“险、秀、雄、奇、幽”于一体,主要景观有三十多处。沿河两岸风光旖丽,让人心旷神怡。 石堤酉水风光风景名胜区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捷,距秀山县城48公里,并与当前多处名胜景区相连,距“秦简出土遗址”----里耶古镇15公里,世界森林公园张家界风景区150公里,国家级风景区南长城遗址凤凰县230公里,八面山燕子洞风景区40公里。景区交通便捷,龙池至张家坝公路与国道319线在龙池交汇,龙池至张家坝高等级公路从景区经过。

肖塘至妙泉旅游风景区

肖塘距县城约15公里,距319国道线4公里,梅江河、平江河在此汇合,两岸悬崖绝壁,山势险峻,山上草木丰厚,地貌原始,乘舟漂流而下,激流、险滩、奇峰异石,茅草房、水车、碾房、石磨、溶洞、瀑布、牧童、水鸟,如天然画廊,童话世界,风光十分迷人;漂流有惊无险,其乐无穷。特别是热水塘的温泉,温度高,出水量大,含有益人体健康的矿物质多,强身健体、治病、益寿,十分具有开发价值。

妙泉湖

妙泉湖系梅江河中游宋农电站大坝建成后形成的十里长湖,水面平阔,波光鳞鳞,一派湖光山色;两岸村落民居极为古朴、翠竹掩隐,时隐时现,别具诗情画意。湖上白鹤飞翔,水中野鸭游戏,渔船、鱼鹰随处可见,十分野趣,是开展水上游乐,赏湖光山色的好地方,是一项值得开发的旅游资源。

峨溶温泉

峨溶温泉温度高,出水量大,含有益人体健康的矿物质多,强身健体、治病、益寿。

浮珠泉

浮珠泉位于野人洞出口,水温摄氏42度,含多种有益于人体的矿物质,饮用延年益寿,沐浴皮肤润滑,为渝湘黔之冠。1943年抗战时期,国民党第二军驻秀山,军长李延年派温团长驻石耶,为避日机轰炸,将弹药辎重藏于洞内,又从秀城运来城墙条石,于温泉修建洗澡室三间供军民沐浴,命名“浮珠泉”,并题打油诗一首,刻碑纪念:“石耶浮珠好温和,未许杨妃解裙罗,欲待英雄齐聚会,看谁为国伤疤多。”从此,闻名遐迩。

3、生物类 凤凰山森林公园

凤凰山森林公园位于县城东南方15公里处,海拔638米,山势呈带状排列,山势连绵起伏,山上林木葱笼,环境幽雅,自然条件优越,历来是县城居民休闲踏青的去处。清朝末年,山上建有庙宇,规模宏大,香火旺盛,是秀山的佛教圣地之一。

白鹤林

白鹤林处于妙泉湖下游,成千上万只白鹤四季居住在双凤山,它们成群集队,早出晚归,与当地的村民朝夕相处,建立了深厚的感情,当地人自觉地担负起了保护神,早上看见的是青山一片,晚上看见的是白茫茫一片,游客到此可体会人与自然的和谐,让人感受诗情画意。

川河盖草场旅游区

川河盖草场旅游区平均海拔950米,全年平均气温121摄氏度,森林覆盖率43%。游资源极其丰富,“春看映山红遍、夏可乘凉避暑、秋观芭毛秋雪、冬赏北国风情”。依托天然的四季植被景观,独具特色的石头茅草建筑,开阔的坪坝地形,可以开展丰富多彩的亲近自然、回归自然的活动。主要以生态观光,回归自然为主要功能。景点及节目:映山红(杜鹃花)节、植物科考、溶洞探险、公路景观、秋冬赏雪景、高山狩猎及骑射。 4、气候与天象类: 轿子顶林场旅游区

轿子顶位于重庆市秀山县膏田乡高东村西北角,距县城40公里,海拔1663米,为秀山最高蜂,是溶溪镇最自然的景点之一。 依托山体资源优势,加强绿化,配以度假、避暑、娱乐设施,营造天然森林避暑胜地。主要以自然观光,休闲度假为主。辅之森林探迷、森林科考。 1、历史类 苗王墓

苗王墓位于县城西12公里处的清溪场镇帮好村,古称大坟堡。该墓县志不载,据传明朝万历的间,当地苗民首领吴老k为反抗土司的残酷镇压下,即所谓“赶苗夺业”,率领苗民与反动土司进行激烈的斗争。一次战斗中,吴老k不幸身亡,为纪念这位民族英雄,当地苗民一人捧来一泥土,将其安葬,年复一年,垒成一大坟堡,故而得名。

该墓呈园形封土墓,原墓高10米,墓顶直径97米,底部周长76米。原无碑记,1986年县人民政府在墓前竖“苗王墓”石碑一通,碑宽 07米,高13米。1984年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该墓是秀山仅存较为完整的苗族古墓,对研究秀山苗族历史有很重要的价值。

野人洞

野人洞位于319线国道旁。紧靠渝怀铁路,距秀山县城14公里(石耶方向),洞深近万米,群山环抱,古树参天,曲径盘绕,山上有回龙寺、莲花寺、尼姑庵遗址,洞前有小桥流水人家,有当年苗民抗拒官兵的古城墙。洞内钟乳垂悬,如狮如虎如豹如美女如仙童,千姿百态,栩栩如生,洞中有景,景中有洞。

清溪古地道战遗址

清溪古地道战遗址位于清溪场镇望落村,国道326线旁。该地道规模宏大,呈东西走向,纵横交错,形同蛛网。洞底深约15米,宽约08米,洞底平,洞顶呈拱形,洞壁上板锄挖掘的痕迹清晰可辨,地道容一至三人躬身行走,每行10米左右的拐弯处有可容一人存身的掩体,壁头上有一小洞放置油灯,留有烟薰的痕迹。该地道系人工开掘,用于战争的防御性军事地道。是重庆乃至我国西部地区最大的古地道战遗址。

宋农土王庙遗址

位于妙泉湖景区下游,土王庙位于县城东北30公里处的家农土王乡红旗村,始建于明代洪武二十五年,原为自合四合院布局,1974年被毁,现存正殿,面阔五间,砖木结构单檐硬山式,明间为抬梁式,四椽袱前后,牵用四柱,次稍间为穿逗式,四穿用五柱,总面积2189平方米,建筑面积270平方米,内有记事碑3块,是研究土家族古代政治、民俗和摆手舞艺术的遗址。 石堤古镇

石堤古镇以酉水河和梅江河交会为着眼点,以“山”“水”为载体,“古”为灵魂,营造“古渡、流水、人家”恬淡的武陵山水空间意象,主要以探险揽胜,古渡观光,山水放歌和度假。景点有:石堤悬棺和崖棺开发、打捞寨——苗人行宫、“书箱峡”揽胜、“化险为夷”摩崖石刻、石堤卷洞门遗址、“羊马节——土家苗汉各族人民的节日盛会、长滩漂流、石堤豆腐鱼、渔家乐、古镇写生。

龙凤客寨风雨桥

龙凤客寨风雨桥位于秀山县城西25公里处,横跨平江河。始建于元代,历次均有维修,清光绪年间增建五重檐长廊及亭廊,1952年因风雨剥蚀拆去亭廊,存长廊。该桥系清溪,龙凤,塘坳等乡(镇)的主要交通要道,是当地土家族人民集会和举行祭祀活动的场所,因年久失修,有部分变形和破损,1984年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打妖家洞遗址打绕寨

打绕寨总占地面积30余亩,位于县城东北75公里处酉水河东岸。明清时称打妖寨,宋之时称打妖家洞,是古代打妖家民族首府的古城遗址。始建于元,初建打妖家洞城寺;明代时修内城墙;清代雍正末改土归流后,商人万鉴仕于喜庆年间开始在此基础上兴建一座庞大的地主庄园和油业商号,其建筑为外包石门框的盒子砖围护墙,内为青瓦木结构穿逗建筑,有48个不同朝向的石框龙门,故又称“四十八岩朝门”。古城多次遭受火灾和拆迁,现存宋、元、明、清时各一部份打妖家洞城墙和清代建筑的大部分石基,两头石门框,民初秀油作坊一处和清道光明万墓一座遗址。

錾字桥

位于县城南32公里处兰桥乡岩屯村,始建于清康熙三十七年,为木结构三重檐凉,桥长117米,宽42米,高27米。

溪口天生桥

天生桥位于县城北40公里处的溪口乡五龙村北,始建于清光绪二十九年。该桥建筑规模宏大,保存完好,是研究土家族桥梁建筑技术的重要依据,也是当地土家族人民的主要交通要道。

红军川河盖战斗遗址

位于秀山县城东北40公里处的川河乡楠木村,有远黔东特委书记兼黔东独立师政委,前全国人大常委会段书权题名的纪念碑一座,高105米。该遗址于1978年公布为县文物保护单位。 解放军二野司令部旧址

凤鸣书院(二野司令部)位于县城南门外,始建于清嘉庆二十三年,称凤台书院,道光时改称凤鸣书院,解放后均为县级中学。抗战末及解放战争时期,南方局为创建川东游击根据地,在此建立党的特支,开展学运、军运斗争。该建筑现为民族中学,除原一讲堂拆除翻修外,其余基本保存完好。1984年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塘坳古生物化石地质生物群遗迹

位于秀山县塘坳乡,由塘坳乡政府至石地质生物群约5公里。距县城20公里。与国道326线相接,交通极为便利。经专家现场踏看和鉴定,塘坳古生物化石属距今约4亿2千万年前的志留系秀山组标准化石,此地层的标识性化石即三叶虫、直角石、及腹足类动物化石等,在整个华南地区都有此类化石分布,但以秀山县最为典型,因此被国家确定为志留系中统的标准地层剖面,其科学价值很高,旅游价值较大。

2、近现代类

传灯寺

传灯寺位于凤凰山脚,为清朝中期寺庙,文化大革命期间被毁,近两年经秀山县民宗委批准恢复,占地十余亩,现有正殿、大雄宝殿两重殿,规模较大。传灯寺大门书有对联“凤凰展翅清净地,传灯弘佛别有天”,体现了传灯寺与凤凰山的深久渊源。规划将该景点作为与凤凰山相映衬的重要人文景点,引导游客正确认识宗教信仰问题,规范教徒的施教行为,从而正确贯彻党的宗教政策。

花灯寨

秀山花灯寨位于秀山城郊生态农业示范园区内,距县城1公里,国道326线旁。花灯寨除了展示秀山花灯风情这一特色民间艺术主题外,同时还将展示秀山的民俗风情。它是融地方文化、民俗活动、民间艺术、风味小吃、土特产制作观摩与出售等内容为一体的专业园,是集吃、住、游、玩、购、观赏等于一体的综合性旅游场所。

钟灵水库

钟灵水库坝址位于中溪河注入梅江河的汇合口,库区在钟灵、中溪两乡境内钟灵水库坝址位于中溪河注入梅江河的汇合口,库区在钟灵、中溪两乡境内。1970年中共秀山县作出建库决定后,经过5年精心勘测设计,1976年1月动工兴建。1985年末建成水库主体工程和总干渠与左干渠。库区积水面积926平方公里,淹没及施工占地11832亩。水面宽、水质无污染,库区两岸风光秀丽,是秀山最大的淡水养鱼基地。

3、风情胜地类洪安边城风光

重庆历史文化名镇洪安镇距秀山城46公里,与湖南省花垣县茶洞镇和贵州省松桃县乜架镇接攘,319国道贯穿集镇,交通便捷。当地建筑古朴,民风纯正,古镇文化底蕴丰厚,著名作家沈从文先生笔下的《边城》,记载了当地的民风民俗和民间传说。这里有至今保存完好的大小四合院24座,隔火墙40堵,青石条砌阶梯24级,480步,其建筑工艺,造型为当今少见。这里是刘邓大军进军大西南第一站,有全国至今保存完好的毛主席语录塔、洪茶古渡拉拉渡、鸡鸣三省(一脚踏三省)、“三不管”岛等。

梅江民俗文化村

梅江民俗文化村以金珠苗寨为中心,钟灵水库和兰桥森林公园为依托,塑造出秀山的动态的苗族文化以与清溪旅游区的静态苗族文化相呼应。体验苗寨风情、品尝钟灵平邑茶、游戏兰桥森林公园。景点:“金珠苗寨”苗家乐、金珠苗寨5月26日“牛王节”、苗族文化氛围(苗汉双语交流区)、兰桥森林公园、錾字桥、“东玄记”摩崖石刻、狮子山“放觞静思”石刻、钟灵水库水上娱乐、钟灵水库植被景观。

秀山花灯

秀山花灯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它起源于北宋,兴盛于明清,至今有千多年历史,深深扎根民间,广为流传,经久不衰。秀山花灯集舞蹈、音乐、扎纸艺术为一体。其表演形式多样,主要有花灯二人传、双花灯、花灯群舞、花灯戏,演出团体为“花灯班”。班子由12人组成。主角为扎长辫、穿花裙、拿折扇的幺妹子(女)和着皮袄,扎腰带,带皮帽,执蒲扇的赖花子(男)。幺妹子的舞姿以端庄、秀丽、乖巧为特点,赖花子的舞姿以朴实、健壮、恢谐为特点。秀山花灯音乐旋律委婉动听,舞姿优美抒情,服饰道具美观多采,独具地方特色和民族风格。

苗家腊肉

腊肉是苗家人的待客珍品,每年临近年关薰制。薰制时先将猪肉切成三至五斤一块,揉盐和各种香料后腌三至五天,待盐及香料浸进肉内,再用竹条或藤条穿串挂到火坑上,以烟火慢慢薰干。

腌萝卜

秀山腌萝卜别具特色。在秀山城乡,只要有人群来往的地方,就会有卖腌酸萝卜的摊子。腌萝卜泡制的方法很多,各家自有绝招拒不外传,做得好的酸中有甜,甜中带香,再加上辣椒的辣味,这种味道只能品偿,难以言传。

苗家菜豆腐

苗家菜豆腐也是秀山名闻遐迩的特色菜。菜豆腐有细嫩、鲜软,香浓的特色,加之成本低廉,是凤凰苗家人日常最喜食用的主菜之一。 秀山社饭

秀山社饭是土家族、苗族等少数民族祭祀社稷的一种食品,乃食中一绝。为祭祖祀神,将从田野采来鲜嫩的社菜用石碓冲碎,用清水洗净其苦酸味,再放到锅里烘干,拌上野葱用青油回炒,制成“傻”菜;然后将香糯米与切成颗粒的过冬腊肉拌合同煮;饭半熟时拌上“傻”菜,再焖烹片刻,社饭就作成了。

中国传统节日――春节

每年农历的正月初一,是中国农历的新年。在中国的传统节日中,这是一个最重要、最热闹的节日。因为过农历新年的时候,正是冬末春初,所以人们也把这个节日叫“春节”。

中国人过春节有很多传统习俗。从腊月二十三起,人们就开始准备过年了。在这段时间里,家家户户要大扫除,买年货,贴窗花,挂年画,写春联,蒸年糕,做好各种食品,准备辞旧迎新。

春节的前夜叫“除夕”。除夕之夜,是家人团聚的时候。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吃一顿丰盛的年夜饭,说说笑笑,直到天亮,这叫守岁。除夕零点的钟声一响,人们还要吃饺子。古时候叫零点为“子时”,除夕的子时正是新旧年交替的时候,人们在这时吃饺子,是取“更岁交子”的意思。这也是“饺子”名称的由来。

过了除夕就是大年初一。从初一开始,人们要走亲戚、看朋友,互相拜年。拜年,是春节的重要习俗。拜年时,大家都要说一些祝愿幸福、健康的吉祥话。

春节习俗——放爆竹

当午夜交正子时,新年钟声敲响,整个中华大地上空,爆竹声震响天宇。在这“岁之元、月之元、时之元”的“三元”时刻,有的地方还在庭院里垒“旺火”,以示旺气通天,兴隆繁盛。在熊熊燃烧的旺火周围,孩子们放爆竹,高兴地活蹦乱跳,这时,屋内是通明的灯火,庭前是灿烂的火花,屋外是震天的响声,把除夕的热闹气氛推向了最高潮。

爆竹声响是辞旧迎新的标志、喜庆心情的流露。经商人家。放爆竹还有另一番意义:他们在除夕之夜大放炮仗是为了新的一年大发大利。不过,据旧习认为,敬财神要争先,放爆竹要殿后。传说,要想发大财者,炮仗要响到最后才算心诚。旧时,从春节子夜开财门起,就有送财神的,手拿着一张纸印的财神在门外嚷着:“送财神爷的来啦!”这时屋里的主人,为了表示欢迎财神,便拿赏钱给来人,送财神的口中,当然总免不了要说些吉利话。例如:“金银财宝滚进来”啦!“左边有对金狮子,右边有对金凤凰”啦!等等之类的口彩。另外还有一种就是装扮成财神爷的模样,身穿红袍,头戴纱帽,嘴上挂着假胡子,身上背着一个收钱的黄布袋,后面跟着几个敲锣打鼓的,挨家挨户地去散发财神爷像,以便讨赏钱。每到人家门口,就唱起:“左厢堆满金银库,右边财宝满屋堆。”一大堆讨吉利的话,不绝于口,直到主人欢喜地接过那张红纸财神爷像,给他们些钱,扮财神的这些人,连声道谢之后,就起劲地敲打一阵,在咚咚锵锵的锣鼓声中,转到别家去了。

大家放完爆竹回到屋里后的第一件事,就是拜天地、迎神、祭祀祖先。古时,这种礼俗很盛。因各地礼俗的不同,祭祖形式也各异,有的到野外瞻拜祖墓,有的到宗祠拜祖,而大多在家中将祖先牌位依次摆在正厅,陈列供品,然后祭拜者按长幼的顺序上香跪拜。南方人还在祭祖之后,查看历书上所载今年的吉利方向,燃灯笼火把,提壶挈酒,奉香鸣爆竹,开门出行,迎接喜神,称“出天方”或“出行”,浙江叫“出寻”,上海叫“兜喜神方”。此俗为趋吉、祈求神灵保佑一年百事顺遂。除夕守岁是整夜不睡、通宵达旦的。是夜,主妇们忙着挂灯结彩,张贴春联,剪窗花,贴年画,红红绿绿把房子装饰得花团锦簇,为节日增添了浓郁的气氛。孩子们最盼望的事也许就是压岁钱了。压岁钱是由长辈发给晚辈的,有的家里是吃完年夜饭后,人人坐在桌旁不许走,等大家都吃完了,由长辈发给晚辈,并勉励儿孙在在新的一年里学习长进,好好做人。有的人家是父母在夜晚待子女睡熟后,放在他们的枕头下,更多的人家是小孩子们齐集正厅,高呼爷爷奶奶、爸爸妈妈新年快乐,列队跪拜;而后伸手要红包。甚而追讨到爷爷妈妈的卧房,一齐跑到床沿,大嚷特嚷:“压岁钱,压岁钱!”老人家还嫌不够热闹,故作小气,由讨价还价到围攻摸索,最后把老祖宗的红包挖掘出来,大家抢掠一空,才呼啸而散。老人家逢此情景却乐不可支,认为这是新年事事顺利的好兆头。

人们的传统观念,总是喜欢在过年时,多讨些好彩头,希望一切顺利,这其中有许多旧习俗。如各地都有禁止使用扫帚之俗,以为新年使用扫帚将会把运气扫走,扫去财运,新的一年会难交好运。假使非要扫地不可,须从外头扫到里边。为使此俗流行,还定正月初一为“扫帚生日”。新年也不可骂孩子,说话必须特别留意。如果小孩子粗心大意砸碎了饭碗,大家也绝不骂他,反而说他“岁岁平安”,因“碎”“岁”谐音冲一冲不祥的气氛。新年里,大人最怕小孩子说溜了嘴,开年讲些不太吉利的话,除了横关照竖关照,有的地方还用块红布或草纸向孩子们口上揩抹,其意思是把嘴当作屁股,即使说出不吉利的话来,也等于放屁。还有的人把橘子、荔枝置于枕边,叫做“压岁果子”。橘子、荔枝谐音“吉利”,以求来年大吉大利。有的地区还有一种习俗,就是偷财神爷像,而且偷到后要把它藏在裤裆里,以取“财神入库(裤)”这句成语的意思。在这些异想天开的趣俗之中,埋藏着历代多少劳苦百姓献媚命运之神的良苦用心。

春节早晨,开门大吉,先放爆竹,叫做“开门炮仗”。爆竹声后,碎红满地,灿若云锦,称为“满堂红”。这时满街瑞气,喜气洋洋。

春节习俗——贴窗花

新春佳节时,许多地区的人们喜欢在窗户上贴上各种剪纸一一一窗花。窗花不仅烘托了喜庆的节日气氛,而且也为人们带来了美的享受,集装饰性、欣赏性和实用性于一体。

剪纸是一种非常普及的民间艺术,千百年来深受人们的喜爱,因它大多是贴在窗户上的,所以人们一般称其为"窗花"。

剪纸是一种非常普及的民间艺术,千百年来深受人们的喜爱,因它大多是贴在窗户上的,所以人们一般称其为"窗花"。窗花以其特有的概括和夸张手法将吉事祥物、美好愿望表现得淋漓尽致,将节日装点得红火富丽、喜气洋洋。

春节习俗——贴福字

每逢新春佳

用道真的民风民俗锣鼓写作文

1 道真的仡佬族有什么习俗 仡佬族的民间文学有诗歌、故事、谚语等,诗歌多为便于传唱的小调,分为三言、五言、七言等。 仡佬族...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