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熟的铁琴,铜剑现藏何处

栏目:资讯发布:2023-12-09浏览:2收藏

常熟的铁琴,铜剑现藏何处,第1张

分类: 社会/文化 >> 历史话题

解析:

铁琴铜剑楼位于历史文化名城常熟古里镇,始建于清乾隆年间,已经有二百多年的历史,原名“恬裕斋”,创始人瞿绍基,瞿氏五代藏书楼主都淡泊名利,以藏书、读书为乐。瞿氏第二代、绍基之子瞿镛,对鼎彝古印兼收并蓄,在金石古物中,瞿氏尤为珍爱一台铁琴和一把铜剑,铁琴铜剑楼由此得名。在全国各地的众多古藏书楼中,铁琴铜剑楼与山东聊城杨氏“海源阁”、浙江归安陆氏“百百宋楼”、浙江钱塘丁氏“八千卷楼”合称为全国四大藏书楼,有“南瞿北杨”之称。

位于常熟古里镇西街。建筑面积285平方米。始建于清乾隆间,为阳湖县学训导瞿绍基及子孙五世藏书处。与山东聊城杨氏海源阁、归安陆氏百百宋楼、钱塘丁氏八千卷楼合称清代全国四大藏书楼。

读到各地瞿氏家谱,都将瞿楚贤作《碧落赋》记入谱中,并将瞿楚贤列为瞿氏先贤,还有瞿氏宗祠的对联上也有瞿楚贤作《碧落赋》的典故,如“赋成碧落,名擢会魁”、“文词举显唐诗,颖悟驰声翰苑”,这些对联也是瞿氏相当有名的经典对联。

但近日查询瞿楚贤的相关信息,却心生很多疑点,希望和在此方面有研究的家门一起探讨。

清朝康熙(1654-1722)时期所编的《古今图书集成》(鼎文书局,199704,第八册第3页),说《碧落赋》为瞿楚贤所作。

而清朝嘉庆19年(1814)官方所修的《全唐文》,是中国规模最大的一部断代散文总集,在卷九五九,收录有翟楚贤的《碧落赋》,同时还收录有翟楚贤的《观铸钟赋》、《天行健赋》。

更有甚者,在霍松林主编的《辞赋大辞典》(江苏古籍出版社,1996年,第190页)中说《碧落赋》的作者是崔楚贤。

清代学者张澍(1776-1847)所著姓氏著作《姓韵》(三秦出版社,200301,卷十四,第203页)中也说“瞿楚贤工文词,偿仰天作碧落赋”。

翟楚贤、瞿楚贤、崔楚贤,肯定只有一个是真正的《碧落赋》作者,因为翟、瞿、崔字型相近,极易混淆,或因印刷及排版错误,造成后人不加考证,以讹传讹。

希望对这方面的兴趣的家门提供相关资料,大家一起研究,不要让我瞿氏错认祖先,瞿、翟、霍不分。事实上在现实中,也经常有人将瞿错认成翟、或霍。

是否确有此人,有待考证

而瞿姓的起源大体有三种:

1 第一个渊源:以地名为氏,源于子姓,出自商朝大夫的封地,属于以封邑名称为氏。

商朝有一个大夫受封于瞿上(今四川成都双流东瞿上城),而得名瞿父。其子孙后代遂以祖上封邑名称为姓,形成瞿氏。另据《宣和博古图》记载,商代青铜器皿中有瞿父鼎。瞿父,是以封地名而命姓瞿的。

另外,以地名命姓的还有春秋时孔子的弟子商瞿,字子木,跟随孔子学习《易经》。商瞿是鲁国人,因生于四川双流县,居于瞿上,故名商瞿,其旧居称为商瞿里,后来在这里居住的人,分别以地名取商姓和瞿姓。

2 第二个渊源:以人名为姓,源于子姓,也由商朝大夫瞿父而得姓,虽然也由瞿父而得姓,但与第一个渊源有所不同,前者因地名“瞿上”而得姓,后者因人名“瞿父”而得姓。

3 第三个渊源,出自嬴姓,乃上古帝王大臣伯益之后裔。即为颛顼帝高阳氏之后裔。尧时,皋陶曾担任大理(掌管刑狱的官)的职务,其子伯益被赐为嬴姓,嬴氏后裔共有十四姓,包括现在的瞿、梁、江、廉、黄、秦、赵、马、钟、葛、徐、费、谭、谷、缪、等姓氏的汉族人,被合称为嬴氏十四姓。

1、铁琴铜剑楼

铁琴铜剑楼位于常熟市区以东古里镇。 藏书楼建于清乾隆年间,建筑面积285平方米。已经有二百多年的历史,原名“恬裕斋”,创始人瞿绍基,瞿氏五代藏书楼主都淡泊名利,以藏书、读书为乐。

2、海源阁

海源阁位于山东省聊城市光岳楼南万寿观街路北杨氏宅院内,是清代四大藏书楼之一和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私人藏书楼之一。海源阁始建于清道光二十年,由聊城进士杨以增所建,历经四代人悉心相守,总计藏书四千余种,二十二万余卷。

3、宋楼

湖州的皕宋楼:皕宋楼藏书为三部分:皕宋楼、十万卷楼、守先阁。皕宋楼和十万卷楼为陆氏故宅的二室而已,陆心源亲手所建为潜园,规模宏大,他的另一藏书楼,守先阁即在其中,守先阁嘉惠学子,空前绝后,待后叙。

4、八千卷楼

中国清代杭州丁国典藏书楼。丁国典因慕其远祖宋丁顗曾藏书八千卷,故名。至其孙丁丙,搜罗益富,又增建后八千卷楼与小八千卷楼:别辟善本书室以庋藏珍本。

鉄琴铜剑楼审定印。

铁琴铜剑楼位于常熟市区以东古里镇,是清代四大私家藏书楼之一,此楼为海内外闻名遐迩的藏书楼,初名“湉裕斋”。铁琴铜剑楼建于清乾隆年间,建筑面积285平方米。已经有二百多年的历史,创始人瞿绍基,瞿氏五代藏书楼主都淡泊名利,以藏书、读书为乐。瞿氏第二代、绍基之子瞿镛,对鼎彝古印兼收并蓄,在金石古物中,瞿氏尤为珍爱一台铁琴和一把铜剑,铁琴铜剑楼由此得名。楼主瞿氏数代藏书,绵延二百多年,给后人留下了一笔丰富的文化遗产。

铁琴铜剑楼与山东聊城杨以增“海源阁”、归安陆心源“皕宋楼”、钱塘丁申、丁丙“八千卷楼”齐名,合称清代全国四大藏书楼。不仅在常熟历史上,而且从中国文化发展史看,自明代赵琦美“脉望馆”、毛晋父子“汲古阁”、清初钱谦益“绛云楼”、钱曾“述古堂”以后,瞿氏铁琴铜剑楼更有其独特的地位。 铁琴铜剑楼给后人留下了比较完整的藏书和藏书楼,为中国历史文化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在四大藏书楼中,铁琴铜剑楼巍然独存。原有四进,其中第一、二两进毁于抗日战争中。第一进为门厅;第二进为“恬裕斋”所在,曾于清同治十三年(1874年),因避光绪帝载恬之讳改称“敦裕堂”。第三、四两进即今仅存之楼,亦即“铁琴铜剑楼”所在,是坐北朝南三楹回式楼房,中有小天井相隔,每进二层,面阔三间887米,进深七架665米,楼结构为垂檐硬山造,用迭落山墙,江南呼为马头墙。下檐施撑拱,雕有精巧的夔龙纹,装饰显示了苏南一带的建筑风格。

解放后,该楼由国家接管。楼内用图文并茂的版面介绍、展览柜的实物介绍、当代书法名家的墨迹介绍,反映该楼旧藏面貌,褒扬瞿氏世代爱书、藏书、护书、献书的事迹和对祖国文化事业作出的巨大贡献,命名为铁琴铜剑楼纪念馆,于1991年12月5日正式对外开放。

晚清四大私人藏书楼

铁琴铜剑楼:

初创者瞿绍基,名为“恬裕斋”,后其子瞿镛对鼎彝古印兼收并蓄其中瞿氏最珍爱的是一把铜剑和一台古琴,故改名为“铁琴铜剑楼”。

海源阁:

创始人杨以增,十分爱惜书籍,有仆人不可随意进入藏书楼的规定,有家中仆人在杨家服役数十年,从未见过阁上书籍。四代藏书百代流芳一人致力万人受惠。

弼宋楼:

创建者陆心源,因其所藏宋版书已达百种以上,便将原藏书楼辟出一部分专藏宋元珍本,命名为弼宋楼。

八千卷楼:

丁申、丁丙祖父丁国典修筑。丁氏兄弟在战乱中抢救保护了杭州文澜阁的《四库全书》,还重建了丁氏八千卷楼。

我生性愚钝,不谙世事。家庭、事业皆平庸,避世无争实属不得已而为之。偶尔,寄情山水,外出穷游且放浪形骸。让现实的无奈、苦闷与彷徨,得以一时的解脱。在游山涉水的娱情中,暂且忘却心头的俗念与烦恼。

多年来,屡遇名山胜境、峻石危峰。不畏艰险而登之,以尽情怀。黄山、三清山、桂林山水、张家界的天门山……曾浏览过的奇山异岩,也算是不胜枚举。

世人多好访名山。惟我看来,山不在高,有树则清。石不在大,有岩则幽。青山怪石,何处无之。山无大小,石有低高。惟山石间有岩、有树、有花,其清幽可爱,便令人低徊不忍去。

我邑南丰多胜境。其西南约三十公里处,有座紫灵山。其矗立于鄱阳村舍后的西北方位。

我于己巳年初游其山,时值仲夏。忠安、国富、荣贵偕我同游。彼时,我未曾知晓紫灵山的人文景观,视其为普通山峰而登之,浮光掠影而已,匆匆涉足而返。

至今依稀记得:远远望见一个十分特别的“仙人洞”。西面洞口,洞内有上下两眼,上小下大。东面洞口,又有一擎长飞柱。东西一径可穿山而过,洞长40来米。顺着一线天艰难而上,达山巅。山顶建有紫灵山寺。寺庙东西方向为山之屏障,南北方向视野空旷。旴江、村舍位于东南之位。在紫灵山北有一副峰,叫做“龟峰”。一巨石卧于山巅,因其石形酷似一只昂首吞日的灵龟而得名“龟峰”。龟石旁边又有几只“小龟”,拥簇成团,粗犷神奇。山峰百米处有一人形山。山上树木葱茏,枝繁叶茂,传说是神仙安排的“养龟人。”山头有一枕头石,“养龟人”仰躺屈膝,瞭望星空,怡然自得。在紫灵山和龟峰之颠,有着围山而建的战壕和暗堡。大约上世纪二十年代,在这里打响了著名的“下罗堡战役”,曾谱写了中国革命史的一页光辉篇章。

壬寅年暮春时节,应王永明馆长邀约,一并到鄱阳村看《鄱阳瞿氏家谱》。谱中的文章被我拍摄下来,回到家中认真研读之。发现在家谱中,前人对紫灵山作了详尽的记载。始知其山的人文景观之底蕴极为丰厚。现摘录如下:

“余常泛舟过嘉禾之鲤鱼象简石,舟中望见一山,其石色紫。”

“因述其山各不一。在唐时曰金鼓岩。宋时常有紫气腾飞,名曰紫灵峰。至明时,回山灵而求嗣者众,浪传为紫灵山。”

“复登其山,见川岩秀气。别是一天,及至绝顶。览四处峰峦,如排下满盘棋局。觇长河一水,宛环来玉带腰缠。其余景象难以悉指,惟一石似擎长匕烛恍然。烛焰成化低徊,入之不忍远去。”

“其间水绕山环,茂林修竹,苍松古柏,异卉奇葩。泉泠匕而咽,石磷匕而坚。云飘然而幻,树杂然而幽。好鸟时闻,听不尽清歌妙曲;闵花常放,究无穷佛法禅机。野鹤频来,孤猿常往。谁谓山中寂寞?我云世外烟霞。”

“水潺匕兮而石出,木萧匕兮而叶落。黄花满径,何劳送酒之人。松树遍山,不少乘风之客。”

“南丰县西南八十里,有紫云观。相传仙者壶公于此得道。壶公者,后汉茅长房师事之者也……石壁峻立,有窦横袤寻丈许。中有练丹匣及蜕骨,或者壶公之遗耶未可知也。观旁老松一株,大三抱,夭矫腾上,如一苍龙挐云,恐汉时物矣。从旁得路,迤逦上数百武,为上岩山之巅也。山益高势,愈峻不可得。栖止,及山之巅,门上远望焉,则军峰插天如玉笋。出其右,旴江泻汉如玉绳维。其左,金嶂鹰石,朋从友列,若屏峦遮其前。而其后,则山驱羊而随之,水东带而归之天数也。大抵兹山若麒麟、狮、象、豸身,昂头横踞,汉不可迫视。四围辟山,近环之,如禽伏兽拱,不可枚数。山皆仓石,青崖如削如铸,不可形状。小溪贯注,其中如蛇缠练,首不知,尾不知。溯游二三里许,两岸皆峻岩,宝峙列上头,青露天一线下,俱澄淖百尺。岩上仙棺棋局,历历可辨。索然四壁峻绝,梯磴绠梁,无所于施,人迹不可登到,大江以南一胜处也。”

古人对紫灵山的描述,极尽生动精彩。浓郁的神化色彩,使紫灵山在我的心中似乎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深深地吸引、迷恋、感召着我。为一睹其风采,择一个淸闲之日,天刚破晓,独人驾车前往,再游紫灵山。

踏着石径,螺旋而上山巅。放眼大地,紫灵山的神秘面纱徐徐地揭去了,令人灵魂震慑的景象出现了:在幽蓝的天幕下,平静、闲适地躺着鳞次栉比的群山。初升的红色阳光柔柔地投射下来,大地的色彩变幻莫测。状如蜡烛群峰,向阳面透亮橘红,背阳面幽暗浅绿。深深浅浅的山岩裙褶里,有如万千的宝石和碎金在闪光,璀璨着,但她们依然沉静。至纯至洁的旴江之水,蜿蜒曲折,蓄蕴着羞羞的神色。

先人之述备矣!我自惭浅薄,深知无须累赘。

驻足观景台,觅一干净之处坐下来,静静地点燃一支烟,默默地享受着这清幽寂静的山林情趣。

太阳渐渐地高了,游人也多了起来。我方欲下山回家,恰逢早年的邻人志刚一家人。志刚得知我在山上呆了两个多小时,笑而曰:“冇么!在这样的小山上玩得如此尽兴呀?”

嗐!他哪知我心。凡夫俗子的我,心里也藏有那么点小痴迷。何况, 何处不风景。 若在,风景在。

常熟的铁琴,铜剑现藏何处

分类: 社会/文化 >> 历史话题 解析: 铁琴铜剑楼位于历史文化名城常熟古里镇,始建于清乾隆年间,已经有二百多年的历史,原...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