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构为何提前二十多年把皇位传给赵匡胤后代?
说到宋高宗赵构这个人,其实他也还是非常的有个性的一个人,其实他打江山也不容易,自己辛辛苦苦才建立宋朝,但是之后的一件事情让人觉得十分的不理解了,那就是赵构他打下的江山,最后竟然提前有接近二十年就传位给了赵匡胤的后代了,那么这到底是什么情况呢?下面就着这些问题我们一起来分析揭秘看看吧!
这里面包含有两个问题。
第一个,为什么要把皇位传给赵匡胤一脉?
第二个,为什么要提前二十多年?
先回答第一个。
原本,赵构是有生育能力的。
建炎元年(1127年)六月,赵构的妃子潘氏在南京(今河南省商丘市)生下一子,取名赵旉。
赵构对这个儿子爱若珍宝,儿子尚在襁褓中,他已迫不及待地拜其为检校少保、集庆军节度使,封魏国公。
建炎三年(1130年),统制官苗傅和刘正彦在杭州发动兵变,软禁了赵构,扶持只有三岁的赵旉当皇帝,改元明受。
明受皇帝在位时间只有26天,就被宰相张浚和大将韩世忠、张俊等人废黜,赵构成功复辟。
赵构重登帝位,封明受皇帝为魏国公。
但这位魏国公命短,因宫女疏忽,受惊吓而死。
赵构悲痛欲绝,杀了宫女,追封亡子为元懿太子。
有趣的是,元朝末年,小明王韩林儿打出山河奄有中华在,日月重开大宋天的旗号,追谥这位元懿太子为靖文元懿殇孝皇帝,建庙,称宋简宗。
赵构漫长的一生中,所生育的儿子就唯有宋简宗一人而已。
究其原因,是建炎三年(1130年)二月三日,金将耶律马五率军夜袭扬州时,赵构正在行宫寻欢作乐,闻报金兵已至,惧然警惕,遂病熏腐,从此丧失了生育能力。
此后,赵构遍寻天下名医,却再也没能产下一儿半女。
绍兴八年(公元1138年),金兀术废黜了伪齐刘豫,放出声音,说要立宋钦宗赵桓的儿子赵谌为皇帝,定都北宋旧都汴梁,另建北宋,和赵构的南宋叫板,一争天下正统。
赵构阳痿不育,无儿无女,他的南宋朝廷,给人的感觉,就一个没有将来的朝廷。
要粉碎敌人的阴谋,就必须定立皇位继承人,以安民心。
论理,赵构要定立皇位继承人,就应该在自己的亲子侄辈中找,即在宋徽宗一脉中去找。
但,宋徽宗这一脉,除了赵构本人,其他基本上都在靖康之难中被一网打尽了。
那就只能从其他支系中找了。
赵构前思后想,最后决定从太祖赵匡胤这一脉中挑选继承人。
当年赵光义既得到了哥哥赵匡胤的帝位,就没想过要将帝位还给赵匡胤的后人。世间传言说,金主吴乞买是赵匡胤转世,专为平辽灭宋而来。
赵构觉得,只有把帝还给赵匡胤的后人,才能延续宋朝的国祚。
他说:太祖以圣武平定了天下,偏偏子孙不能享有帝位,时过境迁,零落可怜,我现在就选取他的后人过继为我的子嗣,以告慰他在天之灵!
还有一种说法,即《异迹略》中记载,宋太祖托梦赵构,称汝祖自摄谋,据我位久,至于天下寥落,是当还我位。
除了迷信方面的因素,从实际效果来看,赵构传位给太祖后人,也收获了许多士大夫的点赞,赢得了极大的声誉。
再来回答第二个问题。
赵构的禅位时间是绍兴三十二年(1162)五月,此年他才五十六岁,正值盛年,而且身强体健,后来又当了二十五年太上皇帝,八十一岁才心满意足而逝,的的确确是提前退位了。
为什么会这样呢?
须知,赵构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逃跑皇帝,稍有风吹草动,就如惊弓之鸟,谋取逃跑计。
禅位期间,金人已经撕毁和约,频繁剽掠。
赵构禅位的主要原因是要拿继位的宋孝宗为挡箭牌,以便于自己轻身逃跑。《朱子语类•高宗朝》记:隆兴元年(1163),即赵构禅位的第二年,南宋军队打了败仗,赵构两股振振,日雇夫五百人立殿廷下,人日支一千足,各备担索,时刻准备着逃跑。
赵构禅位的另一方面原因也是因为自己之前奉行了投降路线,面对金人的侵扰,实在下不来台,有意让宋孝宗上台帮自己擦屁股,给岳飞昭雪。
以上所述,便是宋高宗赵构提前二十多年把皇位传给赵匡胤一脉的全部原因。
赵构是赵光义的后代。
1、宋高宗赵构(1107年6月12日-1187年11月9日),字德基,东京汴梁(今河南省开封市)人。宋朝第十位皇帝(1127年6月12日-1162年7月24日在位),南宋开国皇帝,宋徽宗赵佶第九子、宋钦宗赵桓之弟。
大观元年五月(1107年6月),生于宫中,天性聪明,博闻强记,拜检校太尉、定武军节度使。靖康之变后,金兵俘虏其父宋徽宗和其兄宋钦宗,灭亡北宋。康王赵构即位于南京应天府(今河南省商丘市),建立南宋。
赵构精于书法,善真、行、草书,笔法洒脱婉丽,自然流畅,颇得晋人神韵。著有《翰墨志》,传世墨迹有《洛神赋》(草书)等。
2、宋太宗赵光义(939年11月20日-997年5月8日),宋朝第二位皇帝(976年11月15日—997年5月8日在位)。本名赵匡义,后因避其兄宋太祖名讳而改名赵光义,即位后又改名赵炅。
开宝九年(976年),宋太祖驾崩,赵光义继位。即位后使用政治压力,迫使吴越王钱俶和割据漳、泉二州的陈洪进于太平兴国三年(978年)纳土归附。次年亲征太原,灭北汉,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割据局面。两次攻辽,企图收复燕云十六州,都遭到失败,从此对辽采取守势。在位期间,采取治国驭将方针,明显地走上了“崇文抑武”的道路,并最终构成为宋朝“祖宗家法”的重要内容。
在古代,女真族对自己的姓氏并没有那么重视,他们往往看自己的心情,或以地名为姓,或以部族为姓,或者直接以名为姓。翻阅相关的满洲族谱记载,对于清朝皇族爱新觉罗的姓氏,竟然没有任何的痕迹,也就是说,这个姓氏是突然冒出来的。有专家对此进行了研究,根据姓氏,猜测努尔哈赤可能是徽钦二帝的孩子,因为“觉罗”两字很像满洲人读“赵”字的读音,当然,除此之外,还有一个史料来佐证这个猜测,就是当年徽钦二帝被金人俘回上京,被软禁至死,在五国城留下了一众儿女。
专家研究发现,北宋二帝被俘虏之后,安置在五国城,这里恰巧就是满洲部发展的三姓地区之一。想当年,陪伴二帝被掳的妃嫔宫女有五百余人之多,即使一部分被金人霸占,终日陪伴在侧的也有一大半,除了史书上明载的宋徽宗生有“六子八女”之外,说不准还有未经确定的沧海遗珠流落在外,如果金人将赵氏的后裔迁往董鄂部,他们很有可能就会流向与之毗邻的清代都城,努尔哈赤就出自这里,赵氏后裔有几十人,努尔哈赤是这几十人中某一人的子孙后代,也是合情合理的事情。
至于从天而降的爱新觉罗的姓氏,也很有可能来自于满人对“赵”字的发音。满族人在学习汉语之初,往往发音不准,自带原有母语的方言口音,如将“桃”字读成“托罗” ,将“道”字读成“多罗” 等。徽钦二帝的姓氏“赵”很可能因为满人的发音不准,读成“觉罗”,久而久之,就同化了原来的姓氏,直接变成了“觉罗”了。
结合上述两个因由,徽钦二帝很可能在被俘虏之后将自己的孩子留在了清代都城,那么努尔哈赤是他们的后代的概率也就大了很多了。
是真的,有说法是宋高宗觉着他祖上赵匡义对不起赵匡胤,他把皇位还给赵匡胤后代了,但是事实好像是宋高宗自己没有子嗣,从宗族里挑选,然后选中的是赵匡胤的后人。
百度词条里搜:宋高宗和宋孝宗,你就明白了
赵构为何提前二十多年把皇位传给赵匡胤后代?
本文2023-12-09 06:02:00发表“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lezaizhuan.com/article/6510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