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仁贵的孙子薛刚为什么跟着安禄山造反,后来怎样了?

栏目:资讯发布:2023-12-09浏览:3收藏

薛仁贵的孙子薛刚为什么跟着安禄山造反,后来怎样了?,第1张

薛仁贵的孙子是薛蒿而非薛刚,薛蒿跟着安禄山造反失败之后,没有被追究责任,反而是官复原职,后来甚至被加封为平阳郡王,列入凌烟阁之中供奉,这种待遇就连战功赫赫的薛仁贵都没有得到。

而薛刚则是小说杜撰出来的人物,他是帮助李显打败了武则天,光复了李唐江山,最终功成名就。

薛刚是演义小说《薛刚反唐》之中的虚拟人物

《薛刚反唐》的故事写得跌宕起伏,荡气回肠,在民间广为流传,其中的主角和剧情也被民间百姓们所津津乐道。

薛刚是薛丁山的第三个儿子,自幼受宠,因此喜欢惹事打抱不平。他在一次元宵节上失手打死了当朝太子李奇,还惊动了圣驾。奸人张台就趁机陷害薛家,导致薛丁山身亡,薛刚的2个哥哥也被斩首示众。

而薛刚不肯向命运低头,他逃到了西凉,当听闻武则天夺取了大唐江山,建立了武周的时候,他毅然召集天下群雄,帮助庐陵王李显讨伐武则天,最终他成功地让李显夺回李唐江山,自己也大仇得报,功成名就,成为人们心中的英雄。

薛仁贵的孙子薛嵩确实是跟着安禄山造了反。

薛刚在历史上也是有原型一般认为就是薛嵩。由于当初薛仁贵无比忠勇,给唐朝立下了汗马功劳,因此薛仁贵的后代也受到重用。但是哪个朝代都不缺奸臣和小人,有心胸狭隘之人眼馋薛家的福利待遇,就诬告薛家之人,导致了薛家被贬到燕赵之地。

薛嵩在燕赵之地出生,再加上他是将门之后,性格不可避免地变得豪迈,向“莽夫”的方向靠拢。史书也记载他“有膂力,善骑射,不知书”,意思就是说他力气很大,骑马射箭很厉害,但是没什么文化。

当时的唐朝已经步入迟暮之年,唐玄宗不务正业,整天与杨贵妃卿卿我我,朝政被杨国忠把持,薛嵩并无升迁的机会。但是上天又很快给了薛嵩一个“良机”,安禄山见王室衰微,便举兵反唐,薛家本来就被朝廷排挤,于是他赌气加入了叛军,跟着安禄山开始了他的造反之路。

奇迹啊!造反失败,却荣耀加身

参与造反的他勇猛作战,很快就升职为相州刺史,威震一方。但是好景不长,随着唐军的反攻号角彻底吹响,安禄山和史思明很快就被消灭。当唐朝大军打到河北地区的时候,薛嵩就明白了安史之乱会彻底的失败,于是他立马率众出城投降。

但是由于当时的唐朝藩镇势力割据严重,朝廷也没有对这些叛军将领赶尽杀绝,反而是让他们官复原职,继续镇守一方,保护当地百姓平安。就这样,叛军摇身一变成了正规的节度使!薛嵩非常感激朝廷的赦免和封赏,靠自己的能力把辖区管理的非常好,因此朝廷又加封他为高平郡王,薛嵩居然成为了薛家爵位最高的人,荣耀无比

薛嵩因为造反成就了自己的辉煌,给薛家带来了光辉和荣耀,这是薛家的幸运。从另一方面来说这却是李唐王朝的不幸,是大唐的悲哀。

杨贵妃是安禄山的义母。

杨贵妃是唐玄宗李隆基的爱妃,安禄山本是大唐东北地区的节度使,深受唐玄宗和杨贵妃器重,是唐玄宗的义子,通过杨贵妃与唐玄宗的关系,后人认定杨贵妃就是安禄山的义母。

安禄山本为毫无政治背景的胡人,他能以胡人身份在大唐任职,既要得益于当时胡汉融合的社会背景,也归功于李林甫为了打压政治对手而提拔胡人集团。

所以安禄山在得势后,视野清晰的他对自己荣登高位的原因很清楚,他知道在权力的零和博弈中,快速缔造自己的盟友难度巨大,为了进一步加强和巩固地位,便决定通过巴结杨贵妃亲近唐玄宗。

安禄山并不是因为在杨贵妃身上看到了母爱的光环才决定认母,虽然他少年丧父且远离母亲,憎恨继父一起生活,但是他多年的闯荡生涯早就让他告别了多愁善感的少年生涯,变成了一个为生存而绞尽脑汁的油滑之徒。

他所做的每一件事都是有明确的目的性的,很明显,在认母事件中,他的目的其实在于上位者唐玄宗。

杨贵妃介绍

杨贵妃是唐朝时期的后妃、宫廷音乐家以及舞蹈家,本名为杨玉环,号太真,擅长歌舞表演,精通音乐韵律。

杨玉环有着“大唐第一美女”之称,与西施、王昭君、貂蝉被后世并称为“中国古代四大美女”。

杨贵妃曾经是唐玄宗儿子李瑁的妃子,受令出家为女道士后,被唐玄宗接入宫中,正式册封为贵妃。

安禄山和杨国忠反目的原因是因为利益的冲突。杨国忠身为杨贵妃的亲哥哥,是皇帝的大舅子,自然朝中权利很大,但是也只是主政治,没有军事统领能力;而安禄山呢,虽然是胡人,然后成为节度使之后,统领军队,调兵的权利很大。就这样各取所需的两个人逐渐结为了同盟,所以两个人就好的传了一条裤子。但是这种好景并没有持续很长,就被安禄山被打乱了。

安禄山是真真正正靠自己的能力得到李隆基的赏识的,而杨国忠的,曾经是赌徒出身靠着自己的妹妹杨贵妃才能得到皇帝的信任,委以重任。安禄山打心底里是讨厌这种行为的。话说一日,安禄山来京城像皇帝汇报工作,杨国忠一看安禄山来了,便屁颠屁颠的跑去扶着这个大胖子上台阶,可是安禄山呢,对这种谄媚的行为很是反感,没有给杨国忠这个面子。杨国忠是小人一个,从这以后就记住了安禄山的这一笔,准备伺机报复。

刚巧这个时候杨国忠得知消息,安禄山在建城屯粮,于是便向唐玄宗上书安禄山准备叛变,没有想到唐玄宗却不以为意。杨国忠就发动了朝堂中的人弹劾安禄山,俗话说三人成虎,于是李隆基就召见安禄山进宫。

杨国忠料想安禄山不会进宫,没有想到安禄山却大大方方来了。一见面,安禄山就鼻涕一把泪一把的向唐玄宗哭诉自己多么多么辛苦,还被唐玄宗等人误解。安禄山的这番哭诉,让唐玄宗深感内疚,便宣杨国忠进宫,把杨国忠好好收拾了一顿。自此,安禄山和杨国忠的梁子就算彻底结下了。不过后人分析,这也可能是唐玄宗的一种对策,防止内外勾结叛变,而故意挑起他俩的纷争。

安禄山造反理由可以有千万个,但绝对没有一个是为了杨贵妃。

在野史传记中,安禄山往往是个杨贵妃捆绑出现的,传闻安禄山不仅认杨贵妃为干妈,二人更背着唐玄宗偷戏,真真假假无从分晓,不过可以肯定的是,安禄山造反,与杨贵妃好无干系。

安禄山为何要造反?首先,安禄山实力超越了唐朝

安禄山打算造反时,其兼任卢龙、范阳、河东三地节度使,拥军二十万,直接控制三个辖区财政、军事。反观唐朝,实力上能与安禄山抗衡的军队只有朔方节度使手下军队,然相较而言,老迈昏花的唐玄宗却更信任安禄山。生于北方多民族杂居地的安禄山,天性狡黠伪诈,素日的呆笨蠢萌不过是为了迷惑众人而已。如此境况,岂能毫无坐大的野心?

其次,令安禄山畏惧的李林甫去世,杨国忠步步紧逼

整个唐朝,若说能让安禄山有所畏惧的,只有李林甫一人。只因李林甫每次和安禄山说话,都能准确猜中他的真实心思,令安禄山深为惊服,长期以往, 以致到了严冬胜寒,安禄山在和李林甫说话时,他都会一身冷汗,敬李林甫为神明一般。而李林甫亦深知安禄山实力,故对安禄山多是恩威并用,不敢强逼。

而李林甫去世后,杨国忠为相,相较于老谋深算的李林甫,庸碌无能的杨国忠并未能被安禄山所尊重,杨国忠恼羞成怒下多次启奏安禄山谋反,原本有此野心的安禄山惶惶不可终日,以致不得不反。

再次,唐玄宗年迈,盛宠将驰

虽然此时安禄山因善于巴结逢迎,使之受宠于唐玄宗、杨贵妃,但唐玄宗日渐老去,届时唐玄宗驾崩,新主子上位,安禄山将会成为其树立威信的最佳人选。

种种原因下来,安禄山不得不反啊。

安史之乱的始作俑者是安史之乱,直接导致了唐朝的衰落。那么安史之乱和契丹民族的发展有什么关系呢?为什么说这个事件对契丹民族的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现在包括**电视剧在内的爱情故事,在描述安禄山的时候都妖魔化他,说他体重300多斤,舞跳得好。这不矛盾吗?300公斤以上怎么跳?另外,他说他的身体是用一只脚旋转的,所以这只脚不是折叠的。所以早年的安禄山不可能完全依靠自己出色的舞技和阿谀奉承,最终走上这么高的官位。安禄山最后被封为东平王。他是我们在河东、范阳、平陆的时代。现在隶属于山西、河北、辽宁三省,相当于军区级别的司令员。一开始,他应该非常勇敢,善于战斗。

安禄山刚发迹的时候,在幽州刺史张守爵手下当猎命将军。契丹人的发型和中原人明显不同:中原人的发型是扎的。男的20岁以上,女的15岁以上,头发就不再剃了,要扎起来;契丹人都是卷发,都剃光了,留下左右两个疙瘩,后面一个疙瘩。这三个凸起应该是编的。

看你的卷发和耷拉的耳朵,就可以说你是契丹人。安禄山经常做的就是杀好人,铤而走险。他在契丹杀人,还假扮成契丹士兵。也有可能把汉人杀了,剃光他们的头发,送他们去像契丹人一样冒险。当时蒙古高原北部,突厥建立的突厥汗国已经崩溃,安禄山的“英雄”如果是英雄也没用。

没用,那我该怎么办?一个了解契丹的人,如果不了解,怎么显示他的军事实力?我们如何与契丹作战?要挑拨契丹和中原王朝的关系,而不是维持他们之间的友好关系。于是,三天之内,他做了一个两头挑衅的动作,或者杀了契丹的一些游牧民族,或者举行鸿门宴,邀请契丹的贵族,说:“对不起,我前一天杀了你们的人,但是我错了。我请你喝一杯。它会补偿你的。喝一杯。”。

契丹人很单纯,也很愚蠢。他们来了就伏击,卡卡杀了他们,他们的头被送到长安。玄宗年老昏庸的时候,安禄山写了一份报纸。他当然不会写他骗契丹人喝酒,然后把他们都杀了。肯定是“契丹进攻,我军奋起反击,大获全胜,死伤万余人。”

这样,契丹人和唐力王朝之间的仇恨就可以大大解决,而这一切都是安禄山选择的。于是,契丹离开唐朝,去了回纥汗国。然而,许多契丹人迁移到长城以南和中原地区,并与李和唐朝非常友好。最后,郭子仪和李光弼是参与安史之乱的两位中兴将领。李光弼是契丹贵族,他的姓氏是国号。

当他去打仗时,他经常在靴子里带着一把刀。一旦战争失败,他就准备拔刀自杀。后人有诗《战靴刀》,其中“靴刀”指李光弼。可以说契丹人为维系唐力的血脉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在这个过程中,契丹人,他们部落联盟的首领可汗,也发生了变化。

杨贵妃是安禄山的义母。杨贵妃是唐玄宗李隆基的爱妃,安禄山本是大唐东北地区的节度使,深受唐玄宗和杨贵妃器重,是唐玄宗的义子,通过杨贵妃与唐玄宗的关系,后人认定杨贵妃就是安禄山的义母。

杨贵妃是哪个年代的

杨贵妃是唐朝时期的后妃、宫廷音乐家以及舞蹈家,本名为杨玉环,号太真,擅长歌舞表演,精通音乐韵律。

杨玉环有着“大唐第一美女”之称,与西施、王昭君、貂蝉被后世并称为“中国古代四大美女”。

杨贵妃曾经是唐玄宗儿子李瑁的妃子,受令出家为女道士后,被唐玄宗接入宫中,正式册封为贵妃。

  在历史上,安禄山一直被塑造成一位野心勃勃又懂得讨唐玄宗欢心的反面角色。事实上,如果安禄山只是个懂得讨皇帝欢心的角色,那么唐玄宗只会把他安排在自己身边,而不会让他担任一方大员。我们在唾弃安禄山的同时,是否也应从当时的政治形势、军事态势以及中枢政权关系来冷静考虑玄宗重用安禄山的原因呢

 一、胡人掌兵有利于边境作战

 唐玄宗时,北方的突厥,西方的吐蕃,东北的契丹、奚等族,仍时常犯边,给大唐边境带来许多灾难,并且对中原地区也造成极大的威胁。玄宗时期,大唐国力正盛,当然要保卫国家尊严,所以边境战事连年不断。

 想安境开边,就需要优秀的将军。

 这时候,汉人将军和胡人将军就显出了明显的区别。汉人将军由于传统教育的原因,往往持着“以民为重”、“安全压倒一切”的思想,只想保住边境平安,缺少主动打击敌人的信心和想法。再加上朝廷内部的文官更大多持“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不得已而用之,恬淡为上”的观点,对边境战事很不支持。

 杜甫也曾写诗“边庭流血成海水,武皇开边意未已”,借汉武帝暗指玄宗穷兵黩武。

 而胡人则不同,他们受汉文化影响较小,没有圣人教育的“止戈为民”的思想,更崇尚暴力。在边境作战中,哥舒翰、高仙芝、安禄山、安思顺等胡人脱颖而出,逐渐得到玄宗的种种优宠和恩遇。

 二、安禄山和皇子关系疏远

 这也是很重要的一条,历代皇帝都害怕外将与皇子勾结,以免皇子权力过重把皇帝架空。玄宗本身就是典型,他还不是太子时就大力培养自己的势力,睿宗被架空,迫不得己把皇位让给玄宗。因此,玄宗决不允许这种情况发生在自己身上(虽然这件事最后还真的发生了)。

 玄宗曾让安禄山去见太子,安禄山见后不拜。左右的人催促他礼拜,安禄山却站着说:“我是胡人,不懂得朝廷中的礼仪,不知道太子是什么官。”

 这绝对是揣着明白装糊涂了,身为一方大员,还能不知道太子是干什么的

 玄宗听了却很高兴,亲自解释说:“太子就是将来的皇上,朕去世之后,代朕作君王统治你的就是他。”安禄山说:“我愚蠢浅陋,过去只知有陛下一人,不知还有太子。”

 安禄山的做法无疑得罪了太子,但也得到了玄宗的信任。至少玄宗不用再怀疑这个粗鄙的武人和皇子有所勾结,可以大胆使用。

 三、安禄山与将相的牵制

 虽然皇帝希望文武百官同心协力、团结友爱,但傻子也知道这是不可能的。百官们由于性格、理念不同,再加上都有些不可告人的小心思,肯定会分成几个派别。皇帝就是要充分利用各派别的对立,让他们互相牵制,平衡各种力量,稳定自己的统治。

 天宝二年,吏部侍郎宋遥和苗晋卿负责选举取士,二人想依附御史中丞张倚,从万名选人中录取64人,把张倚之子列为第一。安禄山向玄宗揭发此事,玄宗亲自复试。这位纨绔子弟拿着试卷,一天也没写出一字来,被时人讽刺为“曳白”。

 这次选举舞弊案,李林甫作为吏部尚书,也负有一定的领导责任。当时安禄山刚被任命为平卢节度使,还不知道李林甫的厉害,所以才坚决进行揭发。李林甫认为自己并没有受到任何处份,还为自己排除了两名不忠心的手下,所以并没有再找安禄山的麻烦,不过他还是寻找机会敲打了安禄山几次。

 安禄山发觉自己所擅长的那些招数,人家李林甫全会并且比他都精通,后来安禄山对李林甫可谓敬畏有加,每次见李林甫,都紧张得浑身冒汗。

 安禄山一定后悔曾跟李林甫作对过,不过他的这一次揭发,倒是迎合了玄宗的心思。

 至于安禄山和杨国忠的关系,那可是死对头。

 在安禄山眼中,李林甫做宰相我服,可你杨国忠比李相差远了,你不过是借着妹妹的裙带关系死皮赖脸爬上来的,俺安禄山打心眼里看不起你。

 杨国忠本身就是睚眦必报的小人,现在身为宰相,总是被下属看不起,也是十分恼怒,就总在玄宗面前打安禄山的小报告。安禄山知道后,对玄宗说:“杨国忠嫉妒,欲谋害臣,臣死无日矣。”

 但玄宗并不以为然,因为这正是他想要的局面——各方牵制,避免一方独大。

 四、安禄山精通六种语言

 安禄山是长在东北的混血胡人,精通六种民族语言(虽然是文盲,但很有语言天赋),曾当过专业的交易中间介绍人(互市郎),便于在东北复杂的民族聚居地区发挥作用。他的这一特殊条件,在玄宗考虑人选时无疑具有很大优势。

 五、安禄山的军事战绩

 根据史书记载,安禄山和奚、契丹打过两次大仗,但都失败了。从他这两次打仗中,可见他的军事才能并不卓越。

 不过根据史书的规律,坏人对外作战都是比较笨蛋的,只有在内乱时才比较厉害。安禄山也如此,想安史之乱时,面对大唐军,势如破竹,怎么看也不像军事笨蛋。

 我们来抠抠史书的犄角旮旯,可以发现安禄山并非总是战而无功。

 张九龄《贺奚、契丹并自离贰廓清有期状》中曾说“安禄山复有杀获”。张九龄见安禄山第一面,就如同相士一般指着他说:“乱幽州者,必此胡也。”从他的口中说的安禄山的战功,肯定不会假,甚至是被缩小过的。

 再从安禄山的部将经历推论一下。如:李忠臣“事幽州节度……安禄山频委征讨,积劳至折冲郎将、将军同正、平卢军先锋使”;田承嗣任“安禄山前锋兵马使,累俘斩奚、契丹功,补左清道府率,迁武卫将军”。

 安禄山还善于执行怀柔政策,唐人姚汝能所著的《安禄山事迹》中指出:安禄山对诸蕃“潜行恩惠”,“蕃人归降者以恩煦之,不服者以劲兵讨之,生得者皆释而待,锡以衣资,赏之妻妾”。这说明他作为节度使,代表唐朝廷在东北成功安辑、抚慰异族人民,也保证了边境的安全。

 安禄山还有一种被后人垢病的作战方法:诱杀。

 《安禄山事迹》卷上说他常引诱吐蕃、奚、契丹等族人参加宴会,暗中在酒里,动辄数十人,然后向朝廷发捷报。《旧唐书·安禄山传》说安禄山前后十次欺诱契丹赴宴,预先掘一坑,待其昏醉,斩首埋之,每度数十人。《新唐书·安禄山传》则说他用这种办法“先后杀数千人”。《资治通鉴》更是说成“动数千人”。

 所谓兵不厌诈,不管怎么说,这也是一种对敌的方式。

 玄宗曾下诏表扬安禄山为“万里长城,镇清边裔,中权决胜,暗合孙吴”,诏中还说:“一心之节逾亮,七擒之策益章。内实军资,丰财以润国,外威戎落,稽颡以输诚。”

 总之,安禄山虽然远远比不上孙、吴、诸葛亮,但不可否认的是他在边境上是有功劳的。再加上安禄山利用各种方式向玄宗表忠心、讨玄宗喜欢,唐玄宗一时兴奋,视安禄山为大唐肱骨之臣,终于酿成大祸。

 (摘自《大唐权臣郭子仪》)

在唐朝历史上,安禄山是个重要人物。他发动了“安史之乱”,使唐朝盛世走上了下坡路,同时还僭越称帝,建立了大燕政权。然而,这样一个忤逆的人,最后却死在了亲儿子手中。他怎么会把事情搞得这么糟糕呢?

关于安禄山的出生,比较奇特。据说,他的胡人父亲当年娶了突厥巫婆,多年没有子嗣。最后,还是去祭拜扎荦山的山神,才生下了他。因此,他的父亲为了感谢山神,便给他取名扎荦山。不幸的是,在安禄山出生不久,他的父亲便病逝了。因此,他只得随母亲在突厥族生活。母亲改嫁后,他便随后爹姓安。但他不愿意和后爹住在一起,所以他年少时便常常混迹于集市上。久而久之,他竟掌握了六国语言,再加上他对买卖很熟悉,所以在他长大后,就做了商业人的中介牙郎。

公元732年,安禄山偷羊,被幽州节度使张珪抓住。张珪见他是个大胖子,便打算乱棍打死拉倒。结果安禄山能言善辩,又让张珪改了主意。于是,张珪让他和史思明去抓活俘虏。安禄山由于久居突厥人中,再加上他生性狡黠,勇猛异常,所以每次都能抓上十个突厥人,从来没有空手而归的时候。因此,张珪慢慢赏识起他来,不仅将他封为偏将,还收他为义子。

在张珪的举荐下,安禄山被任命为平卢兵马使。安禄山很懂得收买人心。他上任后,没少拿钱疏通关系。因此朝中总是有人在唐玄宗面前夸赞他。唐玄宗认为他不光忠勇,还很有才能。而唐玄宗当时也有开疆拓土的雄心,所以他对安禄山非常重视,很快就把他提拔为平卢节度使兼代理御史中丞等重要职位。

也就是说,此时的安禄山不光有兵权,还有议政的权力,可以说运气相当好。不过,好运气还需要好好经营。安禄山为人极聪明,他非常懂得讨好钻营,不仅是唐玄宗的开心果,还为了巴结唐玄宗,拜唐玄宗最宠爱的杨贵妃为干妈。这样一来,也就意味着他是唐玄宗的义子了。除此外,他还在宰相李林甫面前做出极为恭敬的样子,事事都要问李林甫的意见。而李林甫为了巩固在朝中的地位,见安禄山虽讨好唐玄宗,却不插手朝廷事务。

因此,在他的提议下,安禄山成了镇守边塞的高级将领。此时的安禄山,真是人气好到爆,朝中官员多有夸赞。总之,前朝后宫,没有一个人说他不对。这样优秀的人,想多干点事,自然让唐玄宗高兴。唐玄宗要求他兼职范阳节度使和河东节度使,还把军队交给他。不光如此,还封他的长子安庆宗为太仆卿,次子安庆绪为鸿胪卿。如此仍嫌不够,又下旨将太子的女儿赐婚给安庆宗。可以说,安禄山此时别提多荣耀显贵了。但安禄山没有叩头谢恩,反而看到唐玄宗只顾迷恋女色,疏于打理政务,觉得有机可乘。

经过一番准备后,安禄山率领6万人马发动了叛乱。由于唐朝太平盛世,军备荒疏,安居乐业的百姓和军队,哪里想到青天白日竟有人造反。所以大家在楞了一下后,便惊慌失措起来,几乎没怎么抵抗,就缴械投降了。直到安禄山快打进长安时,唐玄宗才确信,他果然如旁人所言造反了。气恼之下,便杀了他的长子安庆宗。安禄山大为恼怒,于是一路势如破竹,向长安进击。唐玄宗眼见不妙,逃出长安,一路向成都而去。

安禄山随后登基称帝,并建立大燕政权。可是,问题来了,既然称帝了,那就要立太子,该立谁为太子呢?安禄山有11个儿子,其中长子安庆宗勇猛亦有能力,颇似他。所以,安禄山一直把他作为继承人培养。可惜安庆宗死了,那么就该轮到次子安庆绪了。说起来,安庆绪是原配夫人所生,按道理也该立他为太子。可是,安庆绪唯唯诺诺,毫无主见,是个软弱无能的人,因此不得安禄山喜欢。

当时,安禄山喜欢的是他最宠爱的妃子所生的安庆恩。但安庆恩毕竟年幼,所以在部众的谏言下,他还是心不甘情不愿地,让安庆绪做了太子。不过,此时的安禄山由于身上生满毒疮,又得不到医治,再加上眼睛也瞎了,因此饱受病痛折磨的他性格乖张暴虐,常常无帮发脾气。他身边的谋士严庄和他近侍李猪儿,都遭受过残酷的刑罚。

这样一来,严庄和李猪儿便撺掇安庆绪,说安禄山早晚还是会改立安庆恩为太子,不如尽早做了他,以免夜长梦多。安庆绪也深知自己不招安禄山喜欢,所以就听从了严庄和李猪儿的建议。当夜,安禄山酒醉,三人便协力杀了他,又将他用毯子裹了,埋在了床下。随后,严庄向外宣称,安禄山因病痛原因,将帝位禅让给安庆绪。众人跪下恭贺安庆绪。可惜,安庆绪这个皇帝没做多久,便又被史思明抢了去,而他也像安禄山一样,被杀身亡。

薛仁贵的孙子薛刚为什么跟着安禄山造反,后来怎样了?

薛仁贵的孙子是薛蒿而非薛刚,薛蒿跟着安禄山造反失败之后,没有被追究责任,反而是官复原职,后来甚至被加封为平阳郡王,列入凌烟阁之中供...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