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姓的由来即寓意即历史名人?谢谢了,大神帮忙啊

栏目:资讯发布:2023-12-09浏览:1收藏

《高》姓的由来即寓意即历史名人?谢谢了,大神帮忙啊,第1张

关于高姓起源有以下说法: 出自姜姓。相传炎帝神农氏因居住在姜水,所以以姜为姓。传至西周时,有叫子牙的,因辅佐周武王灭商有功,被封于齐有太公之称,俗称姜太公。传至6世孙文公吕赤,有子受封于高邑,称公子高。公子高的孙子傒在齐国为上卿时,迎立公子小白为君,就是齐 以王父字为氏。齐惠公的儿子叫公子祁,字子高,其后裔世为高氏。 出自他族或他姓改姓。如魏时,鲜卑族有楼氏,后改高氏。十六国时,后燕皇帝慕容云自称为高阳氏后裔,遂改姓高,称高云,其后裔有改复姓为单姓,称高氏。高丽羽真氏,后有改高氏的。南北朝时,先后有元氏和徐氏改姓为高氏。北齐文宣帝姓高名祥,当时有元景安、元文遥本鲜卑族,随汉姓元,因有功于北齐,高洋赐他们"高"姓;又北齐时重臣,高隆之,本姓徐,因其父与高欢交厚,遂改为高氏。 以"高"字开头的两个字的复姓,后有改单姓"高"为氏。譬如:高车氏、高堂氏、高阳氏、高陵氏等。 聚集地( 迁徙分布) 高氏的发源地虽说在今河南省境内,但自春秋以后的高姓却大都出自齐鲁之地。战国或秦时,高氏已自山东迁入今河北、辽宁省境。东汉时,有渤海王太守高洪定居渤海蓨(今河北省景县)。南北朝时,有渤海郡人高欢,曾在北魏执魏政达16年之久,死后,其儿子高洋便代东魏称帝,为北齐。京兆高氏又有与北齐同祖,初居文安(今属河北),后迁徙到京兆。吴丹阳太守高瑞,初居广陵,其后迁至秣陵(今属江苏)。高氏大批南迁始于西晋末年"永嘉之乱"时。唐初,有高氏随陈政、陈元光父子入闽开辟漳州。唐僖宗时,有高钢(河南高氏)因避"黄巢之乱"南迁入闽,为高姓入闽后的始祖。在汉末时,又有一支高氏由陇西(今属甘肃)南迁至滇中(今属云南),后成为白蛮大姓。宋绍圣元年间,高升太夺取大理段氏政权,自立为王,称大中国。传子高太明,于圣绍三年,又将王位还给段氏,仍封为中国公,世为大理宰相,控制大理国政权,被称为高国主。其后裔历经元、明、清数代均为云南土司。中国历史上,高姓称帝王者14人,曾建立北齐、燕、荆南等政权。 高姓,是台湾的第三十个大姓,也是源于大陆。但最早是发源于山东的。高氏播迁到台湾的时间,是在康熙二十二年郑克爽归降清廷以后。依照台湾省文献会的调查统计,高姓的台湾省籍人士,大多聚居在台北一带。 堂号 "厚余堂":孔子弟子高柴,做费城宰(今之县长)。孔子评他:"柴也愚"。朱熹注"愚是知不足而后知有余"。《词海》:愚,纯朴也。 "渤海堂":唐朝时高固、高崇文都被封为渤海郡王;北齐高欢被封为渤海王。 高姓堂号还有"渔阳堂"、"辽东堂"、"广陵堂"、"河南堂"、"有继堂"、"供侯堂"等。 历史名人 高渐离:战国末年时燕人,擅长击筑,燕太子丹派荆轲谋刺秦王政(即秦始皇),到易水送行,他击筑,荆轲和歌。后因在筑内暗藏铅块扑击秦始皇,不中被杀。 高鹗:清朝文学家,汉军镶黄旗人,以续《红楼梦》后40回流世界传名。 高翔:清代画家,为"扬州八怪"之一。擅长山水,画梅风格疏秀,兼能画像。 高攀龙:曾与顾宪成在无锡东林书院讲学,时称"高顾",为东林党首领之一。 高武:在我国传统医学上,久享声誉,针灸之术即他所传。 高则诚:著名戏曲家,所著《琵琶记》,对后世戏曲的发展影响深远。 高适:唐朝诗人,与岑参齐名,并称为"高岑"。其"边塞诗"以描写边塞风光、士兵生活、人民疾苦为内容。代表作有《燕歌行》。 高克恭:元朝画家。善画山水、墨竹,有非凡技艺,《云横秀岭》、《墨竹石坡》为其代表作。与赵孟頫齐名,时人有"南有赵魏北有高"之称。

 高适故里今何在,盐山夜珠高家村

  ——唐朝著名边塞诗人高适籍里考辨

  史称“有唐以来,诗人之达者,唯适而已。”唐朝著名诗人高适历经玄宗、肃宗、代宗三朝,一生充满坎坷曲折且富有传奇色彩,他不仅在诗歌创作上取得了杰出成就,成为盛唐诗坛屈指可数的大诗人,而且文武兼修,卓有见识,晚年历任刺史、节度使、散骑常侍等高官,最后晋封渤海县侯,成为当时政坛上一位独当一面、身系国家安危的重要人物。但就是这样一位伟大人物,他的籍贯问题却长期众说纷纭,目前,高适的故里主要有河北景县、河北沧县、河北盐山、河南洛阳等四种说法。那么,唐朝著名边塞诗人高适的故里到底是哪里呢?

  一、河北景县说。其依据是唐末五代时期后晋刘昫等人编著的《旧唐书·高适传》,书中记载:“高适者,渤海蓨人也。”蓨县即今天的河北省衡水市景县。

  渤海是汉代的郡名,后汉时蓨县属渤海郡;隋朝废渤海郡,蓨县属观州;唐朝废观州,蓨县属德州(故治在今山东陵县),后来又先后改属冀州、景州,近代废府、州为县,景州改称景县。由此可见,在高适生活的年代,早已没有渤海郡了,而且蓨县也早已成为德州下辖的一个县。那么《旧唐书》为什么还称高适为“渤海蓨人”呢?

  原来,这里的“渤海蓨人”并非指高适的籍里,而是就高氏的“郡望“而言。“郡望”是一个姓氏的名门望族所在地。“渤海蓨县”就是天下高姓人的郡望。唐朝人非常重视郡望,正如《新唐书·高俭传》所言:“言李悉出陇西,言刘悉出彭城。”当时一说起高氏,人们自然也就会想到 “渤海蓨县”。 唐朝文学家韩愈本是河南河阳(今河南省孟州市)人,但却世称“韩昌黎”、“昌黎先生”,也是因为昌黎是韩姓人郡望的缘故。

  据《新唐书·宰相世系表》记载,“高氏出自姜姓。齐太公(即西周姜太公,亦称姜尚、吕尚)六世孙文公赤生公子高”,公子高的孙子高傒即以“高”字为氏,成为高氏始祖。后汉时期,高傒的二十五世孙高洪任渤海郡太守,全家遂定居于渤海蓨县,其后裔人丁兴旺,很快成为郡内最强盛的家族之一,并形成渔阳、辽东、广陵、河南等多个支系。这就是后世天下高姓的主流,即“渤海高氏”。因此隋唐前即有“天下之高出于渤海”的说法。

  唐朝人喜称郡望,乃是沿袭汉魏以来的旧习和风尚。魏晋南北朝时期门阀制度盛行,门阀制度最主要的特征就是按门第高下选拔与任用官吏。与高门望族相比,门第较低、家世不显的家族则被称为“寒门”、“庶族”。 在门阀制度下,是否属于某一个名门望族,直接影响着一个人的社会地位、前途命运、婚姻问题,甚至连日常交往、场面坐次也严格有别。

  在《晋书》《北齐书》《隋书》《新唐书》等正史中,高氏有官爵者有一百四十多人,绝大多数都记为“渤海蓨人”,其实他们很多人的籍里和出生地并不在蓨县。隋朝宰相高颖身上有着鲜卑人的血统,不是纯正的汉族人,但为了显示其出身名门望族,他便也“自云渤海蓨人” (见《隋书·高颖传》)。这样的例子还可以举出很多。

  由于“唐人好标郡望”,友朋间也常常以郡望相称,以致官方修史时也不详细考辨人物家乡籍里,姑且题署郡望了事。时风所在,这竟成为当时修史的一项“原则”,从而造成了历史人物籍贯的极大混乱。唐著名史学家刘知几对此颇为不满,他曾参与纂修国史,在写《李义琰传》时,因为李义琰家住魏州昌乐,已有三代之久,所以如实写道:“义琰,魏州昌乐人也。”结果监修官竟指责刘知几违背了写史原则,要他照李氏郡望改为“陇西成纪人”。

  对于高适的籍里,前人早已作出辨证,《四库全书总目》卷一四九《高常侍集》提要中指出:“考唐代士人多题郡望,史传亦复因之,往往失其籍里。”这已经说得很明确了。到了北宋年间,史学家欧阳修、宋祁等人撰写《新唐书》时,觉察到《旧唐书》存在的这一问题,于是经认真考辨,确定高适为“沧州渤海人”,摆明了就是不承认高适的籍贯是“渤海蓨县”。

  二、河北沧县说。《新唐书·高适传》记载:“高适,字达夫,沧州渤海人”。《新唐书》断然摒弃了高适籍里在蓨县(即河北景县)的说法,但同时也带来一个新问题,那就是,沧州和渤海又是什么关系呢?

  据史籍记载,北魏熙平二年(公元517年)孝明帝设置沧州,到唐朝时,其行政区域大致相当于后汉渤海郡所辖地区,统领南皮、盐山、东光、乐陵等十二县,但不包括蓨县,因为此时蓨县归德州统领。

  如果《新唐书·高适传》中所说的“渤海”是郡名,那么与“沧州”其实指同一地域,属同地异名。但《新唐书》把不同时代代表同一地区的古今两个地名混合在一起说,实在有些不伦不类,令人不知所云。如果《新唐书·高适传》中所说的“渤海”是个县名,在高适生活的时代,还真有一个渤海县,但当时属棣州管辖,大致相当于今天的山东滨州一带,跟沧州并无关系。

  正因为看到了《新唐书》记载高适籍贯的矛盾和混乱,所以后来很多学者干脆把高适直接记为“沧州人”。元代辛文房《唐才子传》卷二说:“高适,字达夫,沧州人。”明代陈循等编纂的《寰宇通志》卷二说:“高适,沧州人。”明代天顺年间编纂的《明一统志》卷二:“高适,沧州人。”明代凌迪知的《万姓统谱》卷三十二:“高适,字达夫,沧州人。”

  宋代潘自牧《记纂渊海》卷二十《沧州人物》云:“唐高适,玄宗时举有道科,官至谏议大夫,负气敢言,权近侧目。”直接把高适列为“沧州人物”。万历《沧州志》卷四、康熙《沧州志》卷八、乾隆《沧州志》卷九、民国《沧县志》卷八皆谓高适沧州人(这是历代州志中的记载)。嘉靖《河间府志》卷二十、万历《河间府志》卷十一、乾隆《天津府志》卷二十八《文苑》均谓高适沧州人(这是历代府志中的记载)。

  需要予以说明的是,明朝嘉靖和万历年间的两部《河间府志》均属地方官修。当时沧州、景州(景县的前身)均隶属河间府管辖,编纂者对高适的籍里在沧州还是在景州需要作出抉择,最后他们舍弃了景州,选择了沧州。到了清朝乾隆初期,此时沧州(包括南皮、盐山)已经划归天津府,高适也随之“划拨”出去,进入了《天津府志》,而乾隆版的《河间府志》也就没有再收录高适。

  即使在文学作品中,记载高适为沧州人的地方也比比皆是。

  明末清初诗人方文(1612—1669)有《沧州饮马倩若参军》诗:“暮秋曾过此,转眼又新秋。雨宿署斋冷,三年官况愁。酒深鸡易唱,风急雁难留。借问高常侍,如今有后否?(原注:唐高适,沧州人。)”(《涂山续集》之《北游草》)

  清初诗人施闰章(1618—1683)《舟泊沧州登毘卢庵》诗云:“僧庐依断岸,物色占沧州。……借问高常侍(自注:唐高适,沧州人),何人识故丘?”(《学余堂诗集》卷二十六)

  康熙年间诗人汪绎(1671—1706)《沧州为高达夫故里》诗:“生计都归南亩田(高适的诗句),诗篇清绝到今传。抛官我亦寻诗去,还早先生二十年。(旧唐书谓“达夫年五十始学为诗”)”(《秋影楼诗集》卷六。

  由此可见,古今众多的专家学者对高适是沧州人这一说法基本无甚分歧。但是,因为沧州治所(即州政府所在地)在沧县,所以中国科学院文学研究所主编的《中国文学史》(1962年版)认为,“高适是沧州渤海人,也就是今天的河北沧县。”

  其实,这样的认定是很勉强和武断的。沧州的治所在沧县,高适就成了沧县人;如果某人是山东人,难道他就一定是省会济南人吗?中国的首都是北京,那么任何一个中国人,就都可以说是北京人了。显而易见,这样的推断逻辑是很成问题的。

  三、河北盐山说。

  高适是沧州人的说法,古今学者是比较认同的;但沧州毕竟是一个很宽泛的概念,高适籍里的具体位置仍是个疑团。蓨县(即景县)在历史上曾先后归属观州、德州、冀州、景州管理,跟沧州从无隶属关系(新中国成立后曾短暂属于沧县专区),所以首先被排除在外。沧县作为沧州的治所,也不必然是高适的籍里,前面已有论述。那么,具体来说,高适的籍里到底是沧州的哪个县、乡、村呢?

  其实,这个问题前人早已给出答案了,那就是原属南皮,今属盐山的夜珠高村。雍正《畿辅通志》卷五十三记载:“高适故里,在南皮县东南六十里,今改夜珠高家。”嘉庆《大清一统志》卷十七:“高适故里,在南皮县东南六十里。”雍正《畿辅通志》、嘉庆《大清一统志》都是国家最高政府官修的史籍,学术认定应具有权威性。

  雍正《长芦盐法志》附录援证卷十《古迹·甘井》,谓在高适故里,今称夜珠高家。乾隆《天津府志》卷十一《古迹》、光绪《重修天津府志》卷二十四《古迹》,皆称:“高适故里,在南皮县东南六十里,今改称夜珠高家。”

  康熙《南皮县志》卷一《古迹》:“高适故里,在东南六十里,今名夜珠高家。”卷七《人物•文苑》:“高适,字达夫,沧州南皮人,居夜珠高家庄。”光绪《南皮县志》卷一《古迹》:“高适故里,在东南六十里,今名夜珠高家。”卷十一《人物》中收录有高适。民国《南皮县志》卷十三《故实志•古迹》:“高适故里,城东南八十里,今名夜珠高庄。”卷九《文献志•文苑》收录有高适。

  南皮诗人张芝郁(嘉庆十八年举人)有《高适故里》诗(见《南皮诗钞》卷五),其题下自注:“在县东南六十里,今名夜珠高家。”民国时期著名方志专家贾恩绂(fu),在《盐山新志》卷二十六《金石》篇中也提到了南皮夜珠高村是高适故里。今人傅希克《高适藉里求是》(见《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8年03期也认为,高适籍里应是唐沧州饶安(今河北省盐山县夜珠高村),而不是河北景县。

  当然,古代的“南皮”、“盐山”与今天的“南皮”、“盐山”行政区域不尽相同。“沧州”与 “沧州市”也是两个时空不同的概念。这是在辨析高适的籍贯问题时需要特别提请大家注意的。

  明朝初年,蓨县归属景州管辖,并且是景州的治所即州政府所在地。当时景州属于河间府,下辖吴桥、东光、故城三县。清代分河间府东半部设置天津府,并让景州下辖的三个县直属河间府,这样一来,景州就成了一个光杆州。民国二年(1913年)废府、州为县,景州改为景县。这就是今天衡水市景县的由来。

  高适籍贯的沧州、景州(即景县)之争,其实说到底就是新、旧《唐书》之争。首先,《新唐书》之所以重修,就是因为看到了《旧唐书》存在的这样那样一些问题,新旧《唐书》之间的差异,正是两个学术班底修史理念以及掌握文献资料的不同。其次,南皮在历史上曾有过两次划归景州,而《旧唐书》编纂时,正值五代后晋时期,南皮恰恰归景州管辖;而北宋年间欧阳修等人编纂《新唐书》时,南皮又重回了沧州。因此说高适的籍里在历史上曾经有过一段时间属于景州管辖,与高适是沧州南皮夜珠高村(后划归盐山)人的说法应该并不矛盾。

  在研究梳理历史文献资料的同时,笔者也曾到高适故里夜珠高村实地探访过有关情况。夜珠高村位于现在的盐山县城西南七十华里漳卫新河北岸,今属圣佛镇。相传村南有一片松林,林中有一野猪,两眼放光,犹如夜明珠,于是借当地望族高氏的姓,取名夜珠高。村中原有一高氏祠堂,祠堂门柱的对联“汉朝以来是老户,饶安城西故人家”(饶安是盐山的旧称),据传就出于高适之手。村东有高氏祖坟,占地二十四亩,有石碑数块,据说高适即葬于其中。据《高氏族谱》记载,高适的儿子名叫高文举,曾任大学士;孙子名叫高堂,任户部员外郎;高堂的儿子高光道,任六合知县。

  四、至于河南洛阳说,古今史籍向无记载。此种观点的提出,乃是当代几个学人通过研究在洛阳出土的几方墓志,进而证实墓志的主人就是高适的家人和族人。既然这些人死后都葬在了洛阳,那么高适是洛阳人必然无疑。

  高适家族的墓志,自二十世纪初在洛阳便陆续有所发现,按照出土先后顺序,依次为《高岑(cen)墓志》《高琛(chen)墓志》《高琛夫人杜兰墓志》《高嬇(kui)墓志》《高崇文玄堂记》《高逸墓志》,共计六方。

  《高嬇墓志》碑文摘要如下:“夫人讳嬇,渤海蓨人也。……曾祖子□,皇朝(指唐朝)宕州别驾;祖偘(kan),左卫大将军;父崇文,韶州长史。……年十三,归我朱氏。……呜呼!享年不永,以开元十一年(公元723年)六月廿二日遘疾,终于洛阳县界毓财里之私第,春秋卅有七。”(《大唐前益州长史成都尉朱守臣故夫人高氏墓志文并序》)

  因为《旧唐书·高适传》记载:高适“父从文,位终韶州长史”。对照《高嬇墓志》,有人考证出,唐朝前益州长史成都尉朱守臣故夫人高嬇是高从文(墓志中记为高崇文)的女儿,也就是高适的姐姐(比高适约大十四岁)。其祖父是唐高宗时名将高偘,其曾祖佚名,曾任宕州别驾。

  从其它几方墓志里,还发现高适的父亲高崇文有两个哥哥高崇德和高崇礼。崇德的儿子叫高琛,高琛的儿子叫高逸;崇礼的儿子叫高琮(cong),高琮的孙子叫高岑。这样就构成了高适家族的一个比较完整的世系。

  但笔者却一直不敢确认这几方墓志的真实性。

  高适父亲高崇文的墓志全文如下:“君讳崇文,字崇文,渤海蓨人也。春秋六十七,以开元七年(719)五月十一日终于广陵私第。以开元八年岁次庚申六月壬午朔廿五日景午,迁窆(bian,坟茔)于河南府洛阳县平阴里积润村北原,礼也。夫人渤海吴氏合葬茔。”(《高崇文玄堂记》)

  我们看到高崇文的墓志文相当简陋,仅有寥寥数十字,只记录了最简单的信息,这在已出土的唐朝墓志中是极为少见的。高适作为死者已成年的儿子(二十岁左右),并以文学见长,若其在父亲落葬时,同意制作这样一方简陋而草率到几乎失去墓志意义的玄堂记,似乎于情于理都说不过去。高崇文的父亲是唐高宗时的名将,声威煊赫,墓志文中也只字不提,这不仅不符合墓志文体详叙先世官爵以自矜的惯例,而且与高适家族其它几方墓志详细铺叙家世的文字也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我们可以拿高适侄孙高岑的墓志文来做对照,其文如下(有删略):“府君讳岑,字柳奴,渤海蓚县人。……隋左散骑常侍佑,公之五世祖。高祖讳偘,皇(指唐朝)左监门大将军,辽东、陇右两道持节大总管,谥曰威公,恩礼加也。曾祖讳崇礼,皇云麾将军左卫率府中郎将;祖讳元琮,皇遂州司户参军;皆以大名令德,可谓冠婚,振扬佳声,克诏前烈。府君则司户公之元子也。……岂期穹苍昧鉴,不禄于陕府陕县之私第,春秋六十有三。呜呼!才屈于寿命也,去贞元十四年闰五月五日,扶謢于洛阳县平阴乡五赵村邙山之阳。”(《唐故朝散郎前太子左赞善大夫高府君墓志铭并序》)

  这是一篇比较规范的墓志文,虽然在出土的高氏墓志中不是最长的,但先辈的功德、本人的生平几乎都写到了,与他的叔祖、高适的父亲高崇文的墓志文明显不同。只是这方墓志也存在一个纰漏,那就是所记世系前后矛盾,它先说“祖讳元琮,皇遂州司户参军”,又云“府君则司户公之元子也”,那么高元琮到底是高岑的爷爷,还是高岑的父亲呢?让人一头雾水。现代有学者如南京大学教授周勋初先生、北大教授孙钦善先生直接把高岑判为高元琮的儿子,这样一来,墓志文中高岑先辈的世系就给全部打乱了;如果高岑是高元琮的孙子,而墓志文中丝毫不提其父亲,也太有悖于一般墓志铭的写法。为逝者做墓志是一件极其严肃的事情,《高岑墓志》却出现这样明显的错误,实在令人费解。

  《高崇文玄堂记》和《高岑墓志》存在的诸多问题,令其权威性大打折扣。退一步说,即使这些墓志是真实无疑的,也仍不能就此判定墓碑的主人就一定是高适的家人和近亲。

  第一,《旧唐书》上说高适“父从文,位终韶州长史”,而《高嬇墓志》和《高崇文玄堂记》中记载的高适父亲却都是“高崇文”,虽然有学者认为“‘从’与‘崇’或由音同而误”,但毕竟只是揣测之词,缺乏确凿证据。《旧唐书》上说高从文“位终韶州长史”,也就是说死在韶州长史任上,而《高崇文玄堂记》却说“以开元七年五月十一日终于广陵私第”,说明高崇文去世前早已离开韶州长史任上了。后来高适曾去过广陵(即扬州),但诗文中对父亲居住和去世的这一地点却毫无感喟。

  第二,高崇文去世于开元七年(719),春秋六十七,开元八年(720)迁回洛阳安葬(见《高崇文玄堂记》),而此时,高适正当二十岁左右,父子二人竟然相差了将近五十岁。在高适《别韦参军》一诗中,他“二十解书剑,西游长安城。举头望君门,屈指取公卿。国风冲融迈三五,朝廷欢乐弥寰宇。”可见情绪高昂、意气风发,前往京城长安求取功名,自以为功名富贵唾手可得,此时完全看不到丧父期间的一点悲戚心情。

  如果说因为信息难通,高适离家时对父亲的离世并不知晓,那么在长安求仕受挫后,他很快就离开了长安,但 “许国不成名,还家有惭色”(高适诗《酬庞十兵曹》),他并没有立即回家奔丧哀悼父亲,而是客居梁宋(今河南开封、商丘一带),一呆就是三十年。再说,如果洛阳真有高适那么多近亲,父亲的坟茔和亲姐姐的家也都在那里,前半生潦倒落魄的高适,为什么竟一次也没有投奔姐姐或接受族人的照顾呢?高适流传下来的二百多首诗中,竟然连一首也没有到过洛阳的记述。

  第三,据墓志文,高适的祖父高偘曾擒突厥的车鼻可汗,参加攻高丽战争,立下赫赫战功,官至辽东道、陇右道持节大总管,安东都护,封平原君开国公,食邑二千户,卒,赠左卫大将军,谥曰威,陪葬昭陵(唐太宗李世民的陵墓)。但《旧唐书》却记载说:“适少濩(hu)落,不事生业,家贫,客于梁宋,以求丐取给。”真不知平原君开国公高偘家族仅隔一代,孙子高适就落魄到如此地步。高适是不是高偘的孙子,真让人不可思议。

  另外,在诗中高适还曾两次提到自己的侄儿高式颜(《宋中送族侄式颜时张大夫贬括州刺史使人召式颜遂有此作》《又送族侄式颜》)及一位曾任司功参军的叔叔(《宋中别司功叔各赋一物得商丘》)和任秘书郎的弟弟(《酬秘书弟兼寄幕下诸公》),但惟独从来没有一处提到过墓志文上的诸位兄弟侄孙,岂非咄咄怪事?

  据此,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墓志上的高崇文或许根本就不是高适的父亲高从文,高适跟墓志文中提到的高偘、高琛等人也并无关系,因此,高适是洛阳人的观点也就没了着落。

  综上所述,既然洛阳、景县、沧县都不可能是高适的籍里,那么高适是沧州盐山夜珠高村人的观点应该是最有说服力的。

高姓族谱,但没有总族谱。

高氏世代谱系(含公子高、公子祁两支高氏)

01世齐太公(姜尚,字子牙)

02世齐丁公(姜彶)

03世齐乙公(姜得)

04世齐癸公(姜慈母)

05世齐哀公(姜不辰)、胡公(姜静)、献公(姜山)

06世齐武公(姜寿,献公子)

07世齐厉公(姜无忌)

08世齐文公(姜赤)

09世 齐成公(姜说)、公子高(文公次子)

10世 齐庄公(姜购)、公孙癸受(高子)

11世 齐厘公(姜禄甫)、高傒(癸受子,字祖望,谥敬仲)

12世 齐襄公(姜诸儿)、齐桓公(姜小白)、高庄子(虎)

13世 齐惠公(姜元,桓公子)、高倾子(顷)、高酀

14世 公子祁(惠公子,字子高)、高宣子(顷子,名固)、高式(酀子)

15世 姜虿(字子尾)、高厚(固子)、高偃(式子)

16世 高强(姜虿子,字子良,后世不详)、高子丽(厚子)、高张(偃子)

17世 高止(子丽子,字子容,出齐奔燕)、高良夫(张子)

18世 高竖(止子)、高柴(良夫子,厚余堂始祖)

19世 高鱼(竖子)

20世 高彄臧

21世 高石

22世 高般

23世 高赫、高赭

24世 高宽(赫子)、高穹(赭子)

25世 高峻、高量(宽子)、高严(穹子)

26世 高奉名(峻子)

27世 高鼎

28世 高邑

29世 高成

30世 高则

31世 高不疑、高不识

32世 高兴(不疑子)

33世 高然

34世 高晖

35世 高洪(东汉渤海太守,渤海高氏始祖)

36世 高茂

37世 高瑞

38世 高褒(字宣仁)

39世 高韦

40世 高承(韦子,字文休)、高悝(瑞曾孙,广陵高氏始祖)

41世 高延(承子,字庆寿)

42世 高纳(字孝才)

43世 高达(字式远)

44世 高约、高乂、高隐、高汉

45世 高瞻(约子,渔阳、辽东高氏始祖)、高庆(隐子)

46世 高展、高敬、高泰(庆子)

47世 高谠、高颐(展子)、高韬、高湖、高恒(泰子)

48世 高佑(谠子)、高允(韬子,北魏宰相)、高真、各拔、谧、稚(湖子)

49世 高振(佑子)、高树、高翻(谧之子)

50世 高表(振子)、高欢(东魏宰相)、高琛(树子)、高岳(翻子)

51世 高衡(表子)、高澄、高洋(欢子,北齐文宣帝)、高劢(岳子)

52世 高冯(字季辅,唐朝宰相)、高士宁、高士廉(劢子,唐初名相)

53世 高履行、质行、真行、纯行、审行、慎行(士廉子)

54世 高璇、高瑾(履行子)

55世 高绍、高术(璇子)、高丕、高迁(瑾子)

56世 高卿、高崇文(唐威武王、渤海郡王)、高子羽(迁子)

57世 高质(卿子)、高暄(子羽子)

58世 高伯祥(质子,京兆高氏始祖)、高岳(暄子)

59世 高郢(伯祥子,唐朝宰相)、高登(岳子)

60世 高定、高文举(郢子)、高仲武(登子)

61世 高顺励(文举子)、高冕(仲武子)

62世 高思继、高思祥(顺励子)、高霸(冕子)

63世 高行周(思继子)、高行圭(思祥子)、高乾(霸子)

64世 高怀德(行周子,北宋武将)、高文玉(行圭子)、高琼(北宋烈武王)

65世 高处恭、高处俊(怀德子)、高继勋、高继忠、高继伦(高琼子)

66世 高永能(文玉孙,北宋武将,陕西老高始祖)、高遵裕、高遵甫(琼孙)

67世 高世亮(永能子)、高士林、高士宏、高耀祖(继伦孙,闽粤高氏始祖)

68世 高昌裔(世亮子)、高公绘、公纪、公泰(琼玄孙,江浙诸支始祖)

69世 高世则(公纪子)、高世英、高世杰

70世 高百之、高千之(世则子

排名前一百和分布统计

01王:总人口9520万,占全国717%。河南为王姓第一大省,其余依次为山东、河北。

中华王氏网 全球王氏网 马来西亚王氏宗亲总会 湘鄂王氏宗亲网 华夏王氏网

02李:总人口9340万,占全国7%,河南为李姓第一大省,其余依次为山东、河北。

李氏网 世界李氏宗亲总会 李氏族谱网 李氏宗亲网 高明李氏宗亲会

03张:总人口8960万,占全国674%。河南为张姓第一大省,其余依次为山东、河北。

世界张氏 张姓全球网 中华张氏网 华夏张氏统谱 肥东张氏宗亲网

04刘:总人口6770万,占全国51%。山东为刘姓第一大省,其余依次为河南、河北。

世界刘氏 新加坡刘氏总会 汉家刘氏网 龙门刘氏网 刘氏宗亲网

05陈:总人口6130万,占全国461%。广东为陈姓第一大省,其余依次为福建、四川。

世界陈氏大联盟总会 陈氏大宗祠 陈氏研究网 中华陈氏宗亲网 台湾陈氏宗亲会

06杨:总人口4270万,占全国322%。四川为杨姓第一大省,其余依次为河南、云南。

世界杨氏联谊会 中华杨氏网 杨氏族谱 中华民族杨氏 杨氏宗亲论坛

07黄:总人口3260万,占全国245%。广东为黄姓第一大省,其余依次为广西、四川。

黄族缙绅 黄氏宗亲网 浙南黄氏研究会 巴中黄氏网 客家黄氏网

08吴:总人口2680万,占全国2%。广东为吴姓第一大省,其余依次为江苏、安徽。

吴氏网 吴姓之家 中华至德吴氏宗亲网 吴氏在线 广西吴氏网

09赵:总人口2670万,占全国2%。河南为赵姓第一大省,其余依次为山东、河北。

中国赵氏家谱网 赵氏福泉堂 赵氏网 赵氏文化博览 安溪太湖赵氏家谱网

10周:总人口2520万,占全国19%。湖南为周姓第一大省,其余依次为江苏、四川。

中华周氏联谊总会 中华周氏网 中华周氏湖北联谊会 周氏藤县网站

11徐:总人口1930万,占全国145%。江苏为徐姓第一大省,其余依次为山东、浙江。

浙江徐氏网 徐氏宗亲网 皖西南徐氏宗亲网 深圳徐氏网

12孙:总人口1830万,占全国138%。山东为孙姓第一大省,其余依次为河南、江苏。

世界孙氏联谊会 中华孙氏 中华牛山孙氏网 河南孙氏文化研究

13马:总人口1720万,占全国129%。河南为马姓第一大省,其余依次为甘肃、山东。

世界马氏文化资料中心 马氏家族网 马来西亚马氏宗亲总会

14朱:总人口1700万,占全国128%。江苏为朱姓第一大省,其余依次为安徽、河南。

朱氏家族网 朱氏宗亲网 观音堂朱氏家谱网 太湖朱氏网 无为朱氏宗亲网

15胡:总人口1550万,占全国116%。湖北为胡姓第一大省,其余依次为湖南、四川。

中华胡氏联谊会 胡氏宗亲网 世界胡氏宗亲 安徽胡氏宗亲网 建潮胡氏网

16林:总人口1510万,占全国113%。广东为林姓第一大省,其余依次为福建、台湾。

林氏宗亲网 世界林氏宗亲网 马来西亚林氏宗亲会总会 沅澧林氏宗亲网

新会林氏宗亲网 中国林氏宗亲网 林氏论坛

17郭:总人口1500万,占全国113%。河南为郭姓第一大省,其余依次为河北、山东。

中华郭姓文化研究网 中华郭氏宗亲总会 郭氏网 冀鲁郭氏网 淮海郭氏网

世界郭氏宗亲总会 百奇郭氏回族宗亲网 山西郭氏文化研究会 郭氏秉诚宗谱网

18何:总人口1400万,占全国106%。四川为何姓第一大省,其余依次为江西、浙江。

世界何氏网 中华何氏网 江苏何氏网 湖北何氏网 河南何氏网

19高:总人口1330万,占全国1%。山东为高姓第一大省,其余依次为江苏、浙江。

天下高氏 高氏家谱网 高氏宗亲网 华夏高氏网 厦门高氏网

20罗:总人口1260万,占全国095%。四川为罗姓第一大省,其余依次为广东、湖南。

罗氏通谱网 中华罗氏网 中华罗氏联谊网 罗氏家园 罗氏宗亲网

21郑:总人口1240万,占全国093%。广东为郑姓第一大省,其余依次为福建、浙江。

世郑之窗 荥阳郑氏nbsp; 世界郑氏网 山西郑氏网 福建云霄郑氏网

22梁:总人口1130万,占全国085%。广东为梁姓第一大省,其余依次广西、河南。

中华梁氏网 阳江梁氏宗亲网 中华林氏文化研究 南洋梁氏公会

23谢:总人口1010万,占全国076%。广东为谢姓第一大省,其余依次湖南、四川。

中华谢氏网 岭南谢氏网 谢氏宗亲网 川渝谢氏网 化州谢氏网

24宋:总人口932万,占全国07%。山东为宋姓第一大省,其余依次河南、河北。

宋氏家族网 宝庆宋氏网 宋氏寻根网 中国琅琊(临沂)宋氏文化网

25唐:总人口917万,占全国069%。四川为唐姓第一大省,其余依次湖南、广西。

唐氏宗族 中华唐氏网 唐氏家园/span> 漳州唐氏宗亲网

26许:总人口881万,占全国066%。广东为许姓第一大省,其余依次江苏、安徽。

许氏宗亲网 庐江戴桥许氏宗亲网 许氏宗亲会 中华许氏网 世界许氏宗亲总会

27邓:总人口821万,占全国062%。广东为邓姓第一大省,其余依次四川、湖南。

香港邓氏宗亲会 宣汉县邓氏宗亲网 邓氏宗亲网 中华邓氏家族网 华夏邓氏宗亲网

28冯:总人口818万,占全国062%。广东为冯姓第一大省,其余依次河南、四川。

香港冯氏宗亲会 中国冯氏宗亲网 中华冯氏网 冯氏论坛

29韩:总人口815万,占全国061%。河南为韩姓第一大省,其余依次山东、河北。

应城韩氏宗亲网 安阳韩氏宗亲网 华夏韩氏 世界韩氏宗亲联合总会

30曹:总人口791万,占全国06%。河南为曹姓第一大省,其余依次江苏、山东。

江阴曹氏网 曹氏家谱文化网 曹氏家谱查询网

31曾:总人口772万,占全国058%。湖南为曾姓第一大省,其余依次广东、四川。

曾氏宗亲网 曾氏网 广西曾氏宗亲网 曾氏宗亲论坛

32彭:总人口766万,占全国058%。湖南为彭姓第一大省,其余依次四川、湖北。

陕西彭祖文化网 大别山彭氏宗亲会 彭祖文化网 世界彭氏 彭氏文化网

33萧:总人口739万,占全国056%。湖南为萧姓第一大省,其余依次四川、江西。

萧氏宗亲网 萧氏档案馆 漳州萧氏网 德化萧氏宗亲联谊会 江苏盐城萧氏宗亲会

34蔡:总人口701万,占全国053%。广东为蔡姓第一大省,其余依次台湾、福建。

世界蔡氏宗亲总会 蔡氏宗亲网 蔡氏宗祠 桃园蔡氏宗亲网

35潘:总人口687万,占全国052%。安徽为潘姓第一大省,其余依次广东、广西。

潘氏宗亲网 潘氏族谱网 中华潘氏宗亲网 潘氏宗亲网 粤西潘氏宗亲网

36田:总人口685万,占全国052%。河南为田姓第一大省,其余依次山东、河北。

田氏家谱网 华夏田氏网 华夏田氏论坛

37董:总人口677万,占全国051%。山东为董姓第一大省,其余依次河南、河北。

董氏宗亲网 陇西董氏网 南雄珠玑巷后裔董氏网

38袁:总人口667万,占全国05%。四川为袁姓第一大省,其余依次河南、江苏。

宁波西袁氏联谊会 袁氏论坛 袁氏家谱网 袁氏研究网

39于:总人口642万,占全国048%。山东为于姓第一大省,其余依次辽宁、黑龙江。

于氏宗亲网 于氏天空网

40余:总人口633万,占全国048%。湖北为余姓第一大省,其余依次四川、江西。

余氏网 余氏家族 余氏门户 余氏宗亲 余氏普庵网 中华铁改余氏网

41叶:总人口632万,占全国048%。广东为叶姓第一大省,其余依次浙江、福建。

叶氏宗亲网

42蒋:总人口632万,占全国048%。四川为蒋姓第一大省,其余依次湖南、江苏。

蒋氏文化网 中华蒋氏宗亲网 一梅堂蒋氏网 中华武岭蒋氏宗谱网

43杜:总人口619万,占全国047%。河南为杜姓第一大省,其余依次山东、四川。

杜氏宗亲会 杜氏族谱

44苏:总人口606万,占全国046%。广东为苏姓第一大省,其余依次广西、河南。

永春苏氏宗亲会 苏氏宗亲网 广西苏氏宗亲会

45魏:总人口603万,占全国045%。河南为魏姓第一大省,其余依次山东、四川。

世界魏氏宗亲网 中华魏氏网 河南魏氏宗亲网 兰州魏氏网

46程:总人口601万,占全国045%。安徽为程姓第一大省,其余依次河南、湖北。

程氏家谱网 世界程氏宗亲联谊会 山东程氏宗亲网 新安程氏文化网

程氏家谱网 世界程氏联谊会专题网 江西程氏联谊会

47吕:总人口596万,占全国045%。山东为吕姓第一大省,其余依次河南、河北。

吕氏家谱网 新加坡吕氏公会

48丁:总人口576万,占全国043%。江苏为丁姓第一大省,其余依次河南、安徽。

大连丁氏宗亲网 中华丁氏

49沈:总人口550万,占全国041%。江苏为沈姓第一大省,其余依次浙江、上海。

沈氏宗亲网 沈氏家谱网 师桥沈氏宗亲

50任:总人口547万,占全国041%。河南为任姓第一大省,其余依次山东、河北。

全球任氏宗亲网 中原任氏宗亲网 炎黄任氏 宜兴市筱里任氏宗亲网

51姚:总人口538万,占全国04%。浙江为姚姓第一大省,其余依次江苏、广东。

姚氏宗亲网 姚氏宗亲家园

52卢:总人口536万,占全国04%。广东为卢姓第一大省,其余依次广西、河南。

中华卢氏网

53傅:总人口536万,占全国04%。河南为傅姓第一大省,其余依次山东、四川。

傅氏宗亲网 江西傅氏宗亲网 安徽傅氏网 中华傅圣网 醴陵傅氏宗亲联谊会

54钟:总人口533万,占全国04%。广东为钟姓第一大省,其余依次江西、四川。

钟氏宗亲网 安徽钟氏宗亲会

55姜:总人口523万,占全国039%。山东为姜姓第一大省,其余依次辽宁、黑龙江。

姜氏族谱网 中国姜氏宗亲会

56崔:总人口509万,占全国038%。山东为崔姓第一大省,其余依次河南、河北。

崔氏家园网 中华崔氏网

57谭:总人口499万,占全国038%。湖南为谭姓第一大省,其余依次广东、重庆。

台山谭氏宗亲网

58廖:总人口487万,占全国037%。广东为廖姓第一大省,其余依次四川、广西。

世界廖氏宗亲网 巴蜀廖氏宗亲网 廖氏宗亲论坛 珠岩廖氏宗亲网

59范:总人口485万,占全国036%。河南为范姓第一大省,其余依次山东、四川。

范氏宗亲网 范氏家谱网 范氏宗亲

60汪:总人口483万,占全国036%。安徽为汪姓第一大省,其余依次湖北、江西。

汪氏宗亲联谊会 汪氏宗亲网

61陆:总人口480万,占全国036%。广西为陆姓第一大省,其余依次江苏、上海。

陆氏联盟 陆氏家园

62金:总人口467万,占全国035%。浙江为金姓第一大省,其余依次江苏、吉林。

中华金氏宗亲联谊会 炎黄金氏文化网 金氏网 中国金氏宗亲网 少昊金氏宗亲网

63石:总人口455万,占全国034%。河南为石姓第一大省,其余依次河北、贵州。

天下石氏论坛 天下石姓网

64戴:总人口449万,占全国034%。江苏为戴姓第一大省,其余依次四川、湖南。

中华戴氏论坛 老戴家 广西戴氏宗亲网

65贾:总人口439万,占全国033%。河南为贾姓第一大省,其余依次河北、山东。

贾氏宗源吧

66韦:总人口430万,占全国032%。广西为韦姓第一大省,其余依次贵州、广东。

韦氏宗亲网

67夏:总人口426万,占全国032%。江苏为夏姓第一大省,其余依次安徽、湖北。

潜川夏氏宗亲网

68邱:总人口423万,占全国032%。广东为邱姓第一大省,其余依次江西、台湾。

中华邱氏网 仙游邱氏宗亲网

69方:总人口413万,占全国031%。安徽为方姓第一大省,其余依次浙江、湖北。

华夏方氏网 方氏网 中华方氏文化网

70侯:总人口401万,占全国03%。河南为侯姓第一大省,其余依次山东、河北。

中华侯氏联谊网 侯氏在线网 侯氏宗谱网

71邹:总人口394万,占全国03%。江西为邹姓第一大省,其余依次湖南、四川。

邹氏宗亲网论坛

72熊:总人口384万,占全国029%。江西为熊姓第一大省,其余依次湖北、四川。

熊氏宗亲网 熊氏宗族网

73孟:总人口383万,占全国029%。山东为孟姓第一大省,其余依次河南、河北。

中华孟氏宗亲网 徐州孟氏宗亲网 中华吉林孟氏宗亲会

74秦:总人口379万,占全国029%。河南为秦姓第一大省,其余依次山东、江苏。

秦氏联谊会

75白:总人口374万,占全国028%。河北为白姓第一大省,其余依次河南、陕西。

中华白氏网 世界白氏宗亲网 新加坡白氏公会

76江:总人口369万,占全国028%。广东为江姓第一大省,其余依次安徽、江西。

广东江氏网 江氏古国网 江氏源流网

77阎:总人口360万,占全国027%。河南为阎姓第一大省,其余依次河北、山东。

中文百科在线

78薜:总人口347万,占全国026%。江苏为薜姓第一大省,其余依次河南、山东。

薛氏家族网

79尹:总人口346万,占全国026%。湖南为尹姓第一大省,其余依次山东、四川。

全球尹氏网

80段:总人口320万,占全国024%。河南为段姓第一大省,其余依次云南、湖南。

古藤段氏网 段氏宗亲网

81雷:总人口319万,占全国024%。四川为雷姓第一大省,其余依次湖南、湖北。

全球雷氏宗亲网 雷氏网 华夏龙氏网

82黎:总人口288万,占全国022%。广东为黎姓第一大省,其余依次广西、湖南。

黎氏联谊网 黎氏大家族

83史:总人口285万,占全国021%。河南为史姓第一大省,其余依次河北、山东。

史氏春秋

84龙:总人口281万,占全国021%。湖南为龙姓第一大省,其余依次贵州、四川。

龙氏腾飞网 涟源龙氏人文网 龙氏家园网 华夏龙氏网

85陶:总人口274万,占全国021%。安徽为陶姓第一大省,其余依次江苏、云南。

中国皖西北陶氏家亲会 中华陶氏网 陶氏会馆 中华陶氏联谊总会

86贺:总人口274万,占全国021%。湖南为贺姓第一大省,其余依次陕西、河南。

中华贺氏网 贺氏家族

87顾:总人口272万,占全国021%。江苏为顾姓第一大省,其余依次上海、浙江。

中华顾氏网

88毛:总人口264万,占全国02%。浙江为毛姓第一大省,其余依次河南、四川。

毛氏宗谱网 元庄毛氏家谱

89郝:总人口264万,占全国02%。河北为郝姓第一大省,其余依次山西、河南。

中华郝氏论坛

90龚:总人口264万,占全国02%。湖南为龚姓第一大省,其余依次湖北、四川。

龚氏宗亲网 中华龚氏联谊总会 龚氏网 龚氏商业网

91邵:总人口262万,占全国02%。山东为邵姓第一大省,其余依次江苏、浙江。

邵氏春秋 邵氏宗亲网 中华邵氏联谊会

92万:总人口254万,占全国019%。江西为万姓第一大省,其余依次湖北、四川。

世界万氏宗亲联谊会 中国万氏宗亲论坛 孝感万氏宗亲

93钱:总人口249万,占全国019%。江苏为钱姓第一大省,其余依次浙江、安徽。

长乐钱氏宗谱网 钱氏家族网

94严:总人口246万,占全国019%。江苏为严姓第一大省,其余依次四川、湖南。

漳州严氏宗亲网 广东紫金鹧鸪塘世系严氏族谱

95赖:总人口240万,占全国018%。广东为赖姓第一大省,其余依次江西、台湾。

赖氏宗亲网 赖氏大家园 世界赖氏网

96覃:总人口240万,占全国018%。广西为覃姓第一大省,其余依次湖南、湖北。

谭覃氏宗亲会 覃氏宗族网 中华覃氏网

97洪:总人口240万,占全国018%。台湾为洪姓第一大省,其余依次福建、广东。

洪氏宗亲网 洪氏网上家谱

98武:总人口239万,占全国018%。山西为武姓第一大省,其余依次河北、河南。

武氏宗亲网

99莫:总人口233万,占全国018%。广西为莫姓第一大省,其余依次广东、湖南。

莫氏宗亲网 全球莫氏宗亲网 莫氏庄园陈列馆

100孔:总人口231万,占全国017%。山东为孔姓第一大省,其余依次河南、江苏。

孔氏宗亲网 孔氏南宗家庙

《高》姓的由来即寓意即历史名人?谢谢了,大神帮忙啊

关于高姓起源有以下说法: 出自姜姓。相传炎帝神农氏因居住在姜水,所以以姜为姓。传至西周时,有叫子牙的,因辅佐周武王灭商有功,被封...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