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氏家族字辈是?

栏目:资讯发布:2023-12-09浏览:2收藏

张氏家族字辈是?,第1张

张字辈,表示家族辈份的字,俗称派。其意均为修身齐家。安民治国,吉祥安康,兴旺发达。字辈,起源于宋朝,《谱牒学研究》中记载:宋太宗赵匡胤立了13个“范字”--德惟从世令子伯师希与孟由宜,加上“匡”共14字。这恐怕是我国最早的辈字,字辈,是人们按伦理道德取名的一个规则。多在职入学时家长请先生按辈字给孩子改个学名,即大名。字辈,它是各族祠堂的产物,或集体创作;或名人所笔,族门出个相公、举人什么的,往往为家族立派、续派;也有皇帝赐封的,孔族字辈就是明清两朝皇帝赐定。那是当今全国统一得最好的字辈。

字辈,或四言、或五言、七言,可长可短:长则五六十字,短则十多字,一般为二三十字。它虽说带封建宗族色彩,然而从文学角度来看,却是绚丽多姿的诗篇。各族姓氏,有不同的族谱,辈字就是族谱的确良核心和纽带带。

1昌大家先,崇德象贤。楷模正直,品学安全。忠祯孝友,齐圣广渊。代生明哲,世植梅田。诗收温裕,富贵联延。(摘自《张氏族谱》)

2摘自:《张氏三修族谱》民国13年 孝友堂 43册(派语:噟正世大,光明显曜,承绍人文,永昭宗道

新增派语:建立功言,进修德业,恢振先声,蔚启英哲

宁乡官山张氏通谱合派语:德茂光先祖,良贻在克家,殷勤敦实务,谦厚发菁华,绂冕芬徽□,圭璋品诣嘉,席珍留待聘,掞藻灿云霞

3摘自:江西赣洲《信丰安息阑州张氏八修族谱》不分卷 张士元等主修 民国38年 9册 派语:正元高国福,玉定志用金,□顺茂盛昌,忠信永有光,学士攀龙凤,贤才振纪刚,仁义为珍宝,诗书作栋粱,祖宗恩德积,科甲傅名扬。

4 摘自:《张氏族谱》64卷,民国11年,金镶堂,14册-派语

族间尚有派行:仁让敦古道,雍和受以庄,金玉曰君子

冈陵永尔康,经纬才能超,利贞位育安

春萱同茂盛,兰桂奕芬芳,荣华徵九如

仁宦有书香,左右清昭穆,动臣邦国扬

派行古风:化云腾上吴,承先绍启宗,仲兴山诒远

永廷应万崇,日振昌英俊,贤声继祖功

五修派行:传家惟诗礼,抡秀良与忠,积善恩光大

庆馀福自通,德泽宜皆学,作求泰常逢

5城南张氏五修支谱16卷 民国己巳年 孝友堂 张先炳等主修 16册,派语

旧派语:寿彦子添瑄志必玉春以问明开国正德茂光先祖

咸丰三年族先酌颁新派:傅家尊理学辅世重经纶孝友兼名节儒风百代新。

通谱合派:德茂光先祖长贻在克家殷勤敦宝务谦厚发菁华纹冕芬徽□圭璋品谊嘉席珍晋待聘掞藻灿云霞。

6摘自:江西上饶《清河张氏宗谱》8卷 张诸葛清编纂 民国30年 玉海堂 8册 派语:

讳行字派:文武成康烈,从周儒雅 ,诗书诏令德,孝友启新献,

华国重良弼,光天钦远谋,芳声延祖泽,维与勤家修

行派:宗支蕃衍盛,元亨利贞祥,富贵荣华显,斯庆绵长,

棠棣联芳秀,贤圣伦蒸当,圭璋含辉耀,翰学拜明堂,

源流恢先绪,奕翼后厥昌,克昭家声振,万古姓名香

7湘西学士桥张氏族谱11卷,民国17年,希贤堂,11册齐,派语:

原定派语:齐家汉国,起文仕邦。

续定派语:光明正大,孝友忠良,

再续派语:克承先志,远绍书香。

8张氏桂公支谱16卷,光绪23年,孝友堂,8册齐,328234品差 派语:

本宗旧谱派语:天道益世达,廷广时文应之善良。

七英后裔合派语:英裔傅合美,珂里步前修,第峻齐标甲,恩纶福泽悠。

振绳峥大业,孝友绍先猷,光裕崇儒定,家声永作求。

宣公后裔通谱派语:德茂光先祖,良贻在克家,殷勤敦务实,谦厚发菁华,绂冕芬嶶□,圭璋品谊嘉,席珍留待聘,掞藻灿云霞。

9洋湖张氏三修族谱15卷首末民国26年,清河堂,16册齐,派语:

开国忠为上,承家孝在先,立基图远大,积德自绵延。

10张氏三修族谱37卷首1 民国茂子年 孝友堂 43册齐派语:

老派语:譍正世大,光明显曜,承绍人文,永昭宗道 。

新增派语:建立功言,进修德业,恢振先声,蔚启英哲。

官塘张氏合派语:德茂光先祖,良贻在克家,殷勤敦实务,谦厚么菁华。绂冕芬徽□,圭璋品诣嘉,席珍留待聘,掞藻灿云霞

11张氏四修族谱15卷首1卷,民国32年,清河堂,张从南编修17册齐, 派语:

原派:木火土金水,仁义礼智信,恭从明聪睿肃又哲谋圣。

三修续派:明孝友作则,存忠厚为良,裕德才宏显,培基泽远长。

芝蔴湾原派:文应光宗国士正天心顺,官清大学永。

七里硚原派:先宾联孝国正天心顺官清大学永。

四修族谱续派:友作述显忠良,德泽傅家远,诗书守世长。

12湖南益阳 张氏族谱64卷,民国11年,金镶堂,14册, 派语:

大宝时国日,万正仕祈芳,和世家声远,千秋学业长,承宗敦孝友,应题启文光,基植先培本,源开永发祥。

13554张氏族谱12卷首1,民国12年 孝友堂 存4册存首,卷9, 派语:

化云腾上昊,承先绍启宗,仲兴山诒远,永庭应万崇,日振昌英俊,贤垢继祖功,文运开世兆,科元定显隆,傅家惟孝友,佐国本纯忠,德业辉金鼎,规模大岳嵩

14摘自:《张氏族谱》 光绪癸未年 金鉴堂 5派语

老派:景远荣华起,金玉满堂兴,国正天心顺,官清民德纯

新派:喜庆升平世,洪恩合大开,从修家道盛,绍泽显英才

15摘自《张氏五修族谱》民国十八年,惠和堂 派语

原派语:万世傅宗谱,闻铎思绍先,正文学圣训,禄享沐君恩

续派语:功高标鼎石,品卓冠□贤,金玉家声振,铭经祖德延

新派语:绳武开基业,英嗣百代昌,温恭敦孝友,积厚允流芳

通派语:德茂光先祖,良贻在克家,殷勤敦实务,谦厚发菁华,

绂冕芬徽匕,圭璋品诣嘉,席珍留待聘,掞藻灿云霞

16摘自:湖南平江《张氏支谱》张麓泉、张悠久等纂修,清同治三年,敦本堂修,木活字本,6册 派语

白泉公立派:添志必文天,朝尚池仁承

福积公立派:汉道丹玉单,大本汝兴兴臣

丙申重修字派:礼乐光昭远,诗书发泽长,于今登一本,世代显而昌

丙申重修字派,己未重修派同:礼乐光青阳,诗书发泽长,雨铭传道德,百忍肃家常,业以千秋著,名因万选芳,云礽绵世德,奕叶自辉煌

己丑重修字派:礼乐光青阳,诗书发泽长,传家原孝友,立品在端方

1751.湖南益阳《张氏四修族谱》首卷上中下末,张允文等主修,同治12年,孝文堂,木活字本,8册 派语

旧派:富标瑞世,贵显都京,唐宋廷秀,元明尚应。

新派:克让光尧代,允恭裕舜朝,中天开景运,盛德自宣昭。

18湖南长沙《白汑刘氏四修族谱》16卷首,刘泽 等主修,民国18年,崇让堂,木活字本,11册 派语

学圣光前泽,名成启嗣芳,道德隆家永,邦国庆安康。

19江西兴国 张氏五修族谱 11卷 张显藻主修 民国36年 11册派语:光大世德庆,朝思锡育功,

光大碧玉显,贤声继祖,瑞协文明兆。

福徵景运隆,傅家惟诗礼,垂训在孝忠。涵养期宽厚,经书求广通,尭舜作模范。

唐虞乐相逢,积善祥长发,富贵益盈丰。

20 浙江嵊县 剡西富润张氏宗谱 十卷 张立遵等修 同治辛未年 木活字本 10册1150 派语:

奠居富润肇自从宜瑞开灵鹤乃建洪基后人蔚起先泽永垂。

新行:奠居富润肇人宜瑞开灵鹤乃建洪基后人蔚起先泽永垂。

21摘自(62湖南浏阳 金冈段张氏二修家谱)

字辈派语:庆清公胜士,光国永世昌,宗德延先泽,人文启瑞祥

纯儒钦佐运,动业耀铭常,孝友傅家政,忠良万代扬

22摘自(长沙坳上张氏族谱)

字辈派语:献光王国声名远,孝友傅家世泽延

新增宗派:肇锡宏庆,翊赞昌明,振志宣定,应运维新

23摘自《张氏宗谱》张相升等修 14卷 民国戊子年 都会堂 木活字 9册

派语:派系:道善卿明隆积相良才庆文际德荣光会显昌绍芳

承启侬诗先后述书昭应贻衍谟祯谋绪烈祥永长

24摘自《张氏宗谱》14卷 光绪二十年 16册

派语:张氏宗派: 坦任承先榘 行仁裕后昆 光明君子泽 忠孝圣贤根

光绪年复定宗派:坦任承先榘 行仁启世昌 传家崇德礼 华国进贤良

25摘自《张氏宗谱》宣统元年 6卷 孝友堂 木活字 6册

派语:国正治朝 万事学道 本在其中

运泰有兆 愿复克家 滋大长保

26《张氏宗谱》雍正元年 17卷 木活字 19册

派语:元和承世泽 方正兆家与 忠厚先人积 经纶大道存

27《绵西张氏族谱》张宝杰主修 中华民国五年 4卷 木活字 5册

班行:国正崇文学,安邦本德能,永怀先世泽,绍述定昌荣。

附女班行:兰秀芳徵茂,荑柔淑质延,英华聪慧至,礼范端荘全。

28《上湘张氏金房支谱》张通时主修 5卷 金鉴堂 木活字 5册

班序:安邦宗道学,耀祖肇湘湖,盛绍千秋鉴,通才式敬夫

迪光敦礼义,笃庆富名儒,仁德傅良训,书香定远谟

29《上湘张氏金房支谱》张通时主修 5卷 金鉴堂 木活字 5册

班序:

安邦宗道学,耀祖肇湘湖,盛绍千秋鉴,通才式敬夫

迪光敦礼义,笃庆富名儒,仁德傅良训,书香定远谟

30摘自《张氏通谱》光绪丙子年 刻本 8册 8卷

派语:德 茂 光 先 祖 良 贻 在 克 家

殷 勤 敦 宾 务 谦 厚 发 菁 华

绂 冤 芬 微 圭 璋 品 诣 嘉

席 珍 留 待 聘 掞 藻 灿 云 霞

31摘自《张氏续修族谱》张立拔等修 光绪十四年 孝友堂 13卷 10册 木活字

字辈派语:原编派语:

立 志 守 先 泽 逢 时 耀 盛 名

人 文 思 蔚 起 华 国 振 家 声

通谱合派语:

德茂光先祖 良贻在克家 殷勤敦宾务 谦厚发菁华

绂冕芬微 圭璋品诣嘉 席珍留待聘 掞藻灿云霞

32摘自<张氏宗谱> 张宗铎主修 民国4年 笃亲堂 28卷 木活字 28册

字辈派语:

德绍宗邦裕,傅家积善昌,世贻维孝友,继绪定呈祥。

33摘自《张氏家谱》张子德等纂修 民国18年 19卷 14册 金鉴堂 木活字)

原籍排行诗:庆善荣嗣王,仕仁显傅扬,宗祖徙今盛。万代永兴昌。

新编排行诗:

孝友源来远,宏开世泽芳,承先敦礼义,修德致祯祥,

亨大隆家业,文高炳国九,历朝昭令绪,玉印启忠良。

积德累仁,光前裕后。

34摘自《旌阳张氏宗谱》张肇锋等纂修 4卷 永思堂 木活字 20册

字辈派语:

生、世、延、本、一、守、尚、士、肇、元、善中、庆、

昭、祖、德、光、昌、乐、承、傅

时、熙、贤、英、盛、谊、重、群、亲、尊。

35摘自<张氏宗谱> 张逸溪等修 道光壬午年 9卷 9册

字辈派语:

福胜良存文继世,一傅令子合家珍,克承善德绍先业,

大启光昌哒匦隆

36摘自《丹徙张氏族谱》8卷 4册 木活字

字辈派语:崇、祖、承、芳、远、傅、家、衍、绪、繁

37摘自《姚江三墙张氏宗谱》张福盛议修 民国五年 树德堂 28卷 28册 木活字字辈派行:

添、大、亚、禾、万、常、斌、遇、小、宗、敬、震、凤、鸣、高、科、

锡、汝、景、福、积、善、承、庆、孝、友、忠、良、宽、厚、诚、正、

仕、让、中、和、克、念、作、圣。

38摘自〈张氏应西公支谱〉不分卷 民国29年 1册

派语:功高泽沛隆 忠厚传家永 培德福寿增 继织承先志

世代阴华云

39摘自《高峰张氏宗谱》不分卷 张世禄主修 咸丰二年 1册行第:

硕、德、开、宗、 、云、仍、亿、万、永、忠、贞、和、孝、友、

祥、发、长、元、仲、仕、义、礼、智、偕、煴、良、恭、俭、一、

伯、嘉、文、廷、甲、希、继、世、英、贤、教、大、伦、昌、隆、

承、祖、远、辅、佐、显、能、臣、正、学、邦、家、道、君、明、

启、后、熏

40摘自《靖江张氏宗谱》20卷 张绩金主修 光绪十三年 20册

派语:永言孝义 照明嗣服 肇应昌期 业宏丕绩

翊宣文华 显杨 德 启后承先 同心敬述

41摘自《灵岩张氏宗谱》3卷 光绪已亥年 百忍堂 3册

排行:斌助錀茂士贤良仁义礼智孝悌忠信

新定排行:敬祖敦宗崇儒希圣学粹经明福绥位至德咸孚邦国

朝观而业聿昭其声远振慎守贻谋万年鼎盛

42《摘自新坪塘张氏族谱》4卷 张明上主修 同治7年 嘉言堂 木活字 4册

派语:肇明元德永 振起世家声 孝友承先泽 文华显国英

43《摘自清河张氏宗谱》乾隆年45摘自《六都张氏五修支谱》10卷 张厚贵纂修 中华民国34年 忠努堂 10册

字辈派语:

祖、本、力、田、傅、以、忠、厚、代、有、正、人、用、克、垂、久

46摘自《泾川张氏宗谱》3卷 明万历刻本 3册

排行:懋守臣子道本元思有继 克尚光宗祖国士文世正

47摘自《清河张氏宗谱》光绪年间刻本 13卷、首 张孔成等修 馀庆堂

字派:大宗乃敦笃毓秀必诗书常守同居训其昌占庆馀

48摘自《如泉东马庄张氏宗谱》15卷 道光戊子年 禄宜堂 20册

派语(张氏通派):棊布星胪 孙枝衍庆 永振鸿图

转自: http://wwwzzjz8cn/cgi-bin/indexdllpage5webid=tongtu&userid=1578482&columnno=14&articleid=179 敬谢!

回答者: 梦里寻他芊栢度 - 秀才 三级 2007-1-31 14:00

家乘,即家族的史书;谱牒是古代记述氏族世系的书。

秦汉以前,只有帝王诸侯有谱牒。魏晋南北朝时期,世家大族为维护自己的利益,特别重视门第、血统和婚姻等方面的纯洁性和排它性,以维护自己政治方面的特权,于是贵族和平民都有了谱牒,从而谱牒学也成为一种专门的学问。唐宋以至明清,各个姓族不断修续谱牒、家乘。现存的家乘、谱牒,大多是明清时代修撰的。

谱牒加深了豪门大族与庶族寒人之间的鸿沟,使世家大族内部嫡庶尊卑关系得以强化。它用血缘关系的纽带模糊了阶级意识,使封建宗法制度得以维持和巩固。但是,家乘、谱牒也具有不可忽视,的文献价值。就张姓的家乘、谱牒而言,它记录了张姓诸家族的氏族来源、世代系统、人物传记、迁徙居住、婚姻嫁娶、子孙繁衍和与此相关的政治、经济、文化状况,不失为研究家族史、社会史的重要原始资料。

修谱

在修撰谱牒之风相当兴盛的魏晋南北朝时期,作为张姓这样的大姓氏,也应该有家乘、谱牒的修撰,只是因为时间久远,没有能够保留下来。现在我们可以考知的张姓家乘、谱牒,有唐朝人张太素的《敦煌张氏家传》20卷,此后又有《曲江张氏家谱》一卷。

宋元明清诸代,各地的张姓家谱不断修撰,以至于在全国范围内统一修续家谱。明朝嘉靖年间(1522-1566)张浚等人修纂的《张氏统宗世谱》有18卷,后来又扩展到2l卷,并附有《文献》l1卷,卷帙极为丰富。这部谱书将当时全国各地的张姓家族的有关情况全部收入,书中还附有《张氏古今迁居地理图》17幅。这是张姓的一部极为重要的谱书。民国时期,张姓聚族修续家谱之风方兴未艾,建国后一些地方也有续修家谱的情况。

家谱的分布

现在图书馆收藏和目录书著录的张姓谱书有100多种。《中国家谱目录》一书收录张氏家谱114种,计949册。

这些张姓谱书如果按地区分,以江苏省最多,达25种;其次是湖南省,有18种;再次是山西和浙江两省,各有12种。此外,湖北省有8种,山东省有6种,河北、安徽、福建、四川4省各有5种,广西、甘肃、宁夏三省区各有2种,河南省有1种。不分地区的有4种。如果从支派族望上看,清河张氏的家谱最多,达十余种;其次是湘谭张氏,有6种。定阳、南张、姚江、余姚、中湘、湘乡等地张氏,各有3种;浙江、安丘、南皮张氏,各有2种;其他地区张姓支派,多为 1种。

家谱的种类

这些张姓谱书的名称各异,有家谱、宗谱、族谱、世谱、世系谱、会通谱、房谱、支谱、草谱、通谱、谱书、纪略、家乘、世系、先芬录等。名称中往往还包含具体郡望、门派或者先祖号谥,以及郡、县、乡名,以与别的谱书相区别。有的名称中还加有“续修”、“三修”、“四修”等字样。

家谱的内容

张姓的各种家乘、谱牒尽管文字繁简不一,记述范围有别,但内容却大体相同,一般包括序言、凡例、家族世系、家族法规、先祖行状和家族文献等。其中家族世系是家谱的中心内容,为谱书所必备。

谱书中关于家族世系的记述,既要注重上下垂直关系,使源流承递清楚。又要注重左右横向关系,详列人物事迹。张姓谱书往往首先阐明本家族的繁衍源流,然后再详述各支各派的人物事迹。世系不仅要记载本宗族的人物名谓,而且还多通过派语来说明人物的宗派和辈分。

茂陵(今陕西省兴平)张氏宗族的《宗规》中就有“族派字目”。这个宗族共分10个支派,取南宋大儒朱熹“忠孝持家远,诗书命世长”10个字,让各支派分占一字。再以这一字为首,联成五言四句,作为派语。如“忠”字一支的派语是:“忠勤襄国事,正直立人纲。龙虎风云会,修齐诩世良。”这一支派的第一代取名要用上“忠”字,第二代取名要用上“勤”字,第三代取名要用上“襄”字,依此类推。这样,通过一个人的名字,就可以知道他属于哪一支派哪一辈分。

  张氏字辈

  字辈,表示家族辈份的字,俗称派。其意均为修身齐家。安民治国,吉祥安康,兴旺发达。字辈,起源于宋朝,《谱牒学研究》中记载:宋太宗赵匡胤立了13个“范字”--德惟从世令子伯师希与孟由宜,加上“匡”共14字。这恐怕是我国最早的辈字,字辈,是人们按伦理道德取名的一个规则。多在职入学时家长请先生按辈字给孩子改个学名,即大名。字辈,它是各族祠堂的产物,或集体创作;或名人所笔,族门出个相公、举人什么的,往往为家族立派、续派;也有皇帝赐封的,孔族字辈就是明清两朝皇帝赐定。那是当今全国统一得最好的字辈。

  字辈,或四言、或五言、七言,可长可短:长则五六十字,短则十多字,一般为二三十字。它虽说带封建宗族色彩,然而从文学角度来看,却是绚丽多姿的诗篇。各族姓氏,有不同的族谱,辈字就是族谱的确良核心和纽带带。

  1昌大家先,崇德象贤。楷模正直,品学安全。忠祯孝友,齐圣广渊。代生明哲,世植梅田。诗收温裕,富贵联延。(摘自《张氏族谱》)

  2摘自:《张氏三修族谱》民国13年 孝友堂 43册(派语:噟正世大,光明显曜,承绍人文,永昭宗道 新增派语:建立功言,进修德业,恢振先声,蔚启英哲 宁乡官山张氏通谱合派语:德茂光先祖,良贻在克家,殷勤敦实务,谦厚发菁华,绂冕芬徽□,圭璋品诣嘉,席珍留待聘,掞藻灿云霞

  3摘自:江西赣洲《信丰安息阑州张氏八修族谱》不分卷 张士元等主修 民国38年 9册 派语:正元高国福,玉定志用金,□顺茂盛昌,忠信永有光,学士攀龙凤,贤才振纪刚,仁义为珍宝,诗书作栋粱,祖宗恩德积,科甲傅名扬。

  4 摘自:《张氏族谱》64卷,民国11年,金镶堂,14册-派语 族间尚有派行:

  仁让敦古道,雍和受以庄,金玉曰君子

  冈陵永尔康,经纬才能超,利贞位育安

  春萱同茂盛,兰桂奕芬芳,荣华徵九如

  仁宦有书香,左右清昭穆,动臣邦国扬

  派行古风:化云腾上吴,承先绍启宗,仲兴山诒远

  永廷应万崇,日振昌英俊,贤声继祖功

  五修派行:传家惟诗礼,抡秀良与忠,积善恩光大

  庆馀福自通,德泽宜皆学,作求泰常逢

  5城南张氏五修支谱16卷 民国己巳年 孝友堂 张先炳等主修 16册,派语 旧派语:寿彦子添瑄志必玉春以问明开国正德茂光先祖 咸丰三年族先酌颁新派:傅家尊理学辅世重经纶孝友兼名节儒风百代新。 通谱合派:德茂光先祖长贻在克家殷勤敦宝务谦厚发菁华纹冕芬徽□圭璋品谊嘉席珍晋待聘掞藻灿云霞。

  6摘自:江西上饶《清河张氏宗谱》8卷 张诸葛清编纂 民国30年 玉海堂 8册 派语: 讳行字派:文武成康烈,从周儒雅 ,诗书诏令德,孝友启新献,华国重良弼,光天钦远谋,芳声延祖泽,维与勤家修 行派:宗支蕃衍盛,元亨利贞祥,富贵荣华显,斯庆绵长,棠棣联芳秀,贤圣伦蒸当,圭璋含辉耀,翰学拜明堂,源流恢先绪,奕翼后厥昌,克昭家声振,万古姓名香

  7湘西学士桥张氏族谱11卷,民国17年,希贤堂,11册齐,派语: 原定派语:齐家汉国,起文仕邦。 续定派语:光明正大,孝友忠良, 再续派语:克承先志,远绍书香。

  8张氏桂公支谱16卷,光绪23年,孝友堂,8册齐,328234品差 派语: 本宗旧谱派语:天道益世达,廷广时文应之善良。 七英后裔合派语:英裔傅合美,珂里步前修,第峻齐标甲,恩纶福泽悠。振绳峥大业,孝友绍先猷,光裕崇儒定,家声永作求。 宣公后裔通谱派语:德茂光先祖,良贻在克家,殷勤敦务实,谦厚发菁华,绂冕芬嶶□,圭璋品谊嘉,席珍留待聘,掞藻灿云霞。

  9洋湖张氏三修族谱15卷首末民国26年,清河堂,16册齐,派语: 开国忠为上,承家孝在先,立基图远大,积德自绵延。

  10张氏三修族谱37卷首1 民国茂子年 孝友堂 43册齐派语: 老派语:譍正世大,光明显曜,承绍人文,永昭宗道 。 新增派语:建立功言,进修德业,恢振先声,蔚启英哲。 官塘张氏合派语:德茂光先祖,良贻在克家,殷勤敦实务,谦厚么菁华。绂冕芬徽□,圭璋品诣嘉,席珍留待聘,掞藻灿云霞

  11张氏四修族谱15卷首1卷,民国32年,清河堂,张从南编修17册齐, 派语: 原派:木火土金水,仁义礼智信,恭从明聪睿肃又哲谋圣。 三修续派:明孝友作则,存忠厚为良,裕德才宏显,培基泽远长。 芝蔴湾原派:文应光宗国士正天心顺,官清大学永。 七里硚原派:先宾联孝国正天心顺官清大学永。 四修族谱续派:友作述显忠良,德泽傅家远,诗书守世长。

  12湖南益阳 张氏族谱64卷,民国11年,金镶堂,14册, 派语: 大宝时国日,万正仕祈芳,和世家声远,千秋学业长,承宗敦孝友,应题启文光,基植先培本,源开永发祥。

  13554张氏族谱12卷首1,民国12年 孝友堂 存4册存首,卷9, 派语: 化云腾上昊,承先绍启宗,仲兴山诒远,永庭应万崇,日振昌英俊,贤垢继祖功,文运开世兆,科元定显隆,傅家惟孝友,佐国本纯忠,德业辉金鼎,规模大岳嵩

  14摘自:《张氏族谱》 光绪癸未年 金鉴堂 5派语 老派:景远荣华起,金玉满堂兴,国正天心顺,官清民德纯 新派:喜庆升平世,洪恩合大开,从修家道盛,绍泽显英才

  15摘自《张氏五修族谱》民国十八年,惠和堂 派语 原派语:万世傅宗谱,闻铎思绍先,正文学圣训,禄享沐君恩 续派语:功高标鼎石,品卓冠□贤,金玉家声振,铭经祖德延 新派语:绳武开基业,英嗣百代昌,温恭敦孝友,积厚允流芳 通派语:德茂光先祖,良贻在克家,殷勤敦实务,谦厚发菁华,绂冕芬徽匕,圭璋品诣嘉,席珍留待聘,掞藻灿云霞

  16摘自:湖南平江《张氏支谱》张麓泉、张悠久等纂修,清同治三年,敦本堂修,木活字本,6册 派语 白泉公立派:添志必文天,朝尚池仁承 福积公立派:汉道丹玉单,大本汝兴兴臣 丙申重修字派:礼乐光昭远,诗书发泽长,于今登一本,世代显而昌 丙申重修字派,己未重修派同:礼乐光青阳,诗书发泽长,雨铭传道德,百忍肃家常,业以千秋著,名因万选芳,云礽绵世德,奕叶自辉煌 己丑重修字派:礼乐光青阳,诗书发泽长,传家原孝友,立品在端方

  1751.湖南益阳《张氏四修族谱》首卷上中下末,张允文等主修,同治12年,孝文堂,木活字本,8册 派语 旧派:富标瑞世,贵显都京,唐宋廷秀,元明尚应。 新派:克让光尧代,允恭裕舜朝,中天开景运,盛德自宣昭。

  18湖南长沙《白汑刘氏四修族谱》16卷首,刘泽 等主修,民国18年,崇让堂,木活字本,11册 派语 学圣光前泽,名成启嗣芳,道德隆家永,邦国庆安康。

  19江西兴国 张氏五修族谱 11卷 张显藻主修 民国36年 11册派语:光大世德庆,朝思锡育功, 光大碧玉显,贤声继祖,瑞协文明兆。 福徵景运隆,傅家惟诗礼,垂训在孝忠。涵养期宽厚,经书求广通,尭舜作模范。 唐虞乐相逢,积善祥长发,富贵益盈丰。

  20 浙江嵊县 剡西富润张氏宗谱 十卷 张立遵等修 同治辛未年 木活字本 10册1150 派语: 奠居富润肇自从宜瑞开灵鹤乃建洪基后人蔚起先泽永垂。 新行:奠居富润肇人宜瑞开灵鹤乃建洪基后人蔚起先泽永垂。

  21摘自(62湖南浏阳 金冈段张氏二修家谱) 字辈派语:庆清公胜士,光国永世昌,宗德延先泽,人文启瑞祥 纯儒钦佐运,动业耀铭常,孝友傅家政,忠良万代扬

  22摘自(长沙坳上张氏族谱) 字辈派语:献光王国声名远,孝友傅家世泽延 新增宗派:肇锡宏庆,翊赞昌明,振志宣定,应运维新

  23摘自《张氏宗谱》张相升等修 14卷 民国戊子年 都会堂 木活字 9册 派语:派系:道善卿明隆积相良才庆文际德荣光会显昌绍芳承启侬诗先后述书昭应贻衍谟祯谋绪烈祥永长

  24摘自《张氏宗谱》14卷 光绪二十年 16册 派语:张氏宗派: 坦任承先榘 行仁裕后昆 光明君子泽 忠孝圣贤根 光绪年复定宗派:坦任承先榘 行仁启世昌 传家崇德礼 华国进贤良

  25摘自《张氏宗谱》宣统元年 6卷 孝友堂 木活字 6册 派语:国正治朝 万事学道 本在其中 运泰有兆 愿复克家 滋大长保

  26《张氏宗谱》雍正元年 17卷 木活字 19册 派语:元和承世泽 方正兆家与 忠厚先人积 经纶大道存

  27《绵西张氏族谱》张宝杰主修 中华民国五年 4卷 木活字 5册 班行:国正崇文学,安邦本德能,永怀先世泽,绍述定昌荣。 附女班行:兰秀芳徵茂,荑柔淑质延,英华聪慧至,礼范端荘全。

  28《上湘张氏金房支谱》张通时主修 5卷 金鉴堂 木活字 5册 班序:安邦宗道学,耀祖肇湘湖,盛绍千秋鉴,通才式敬夫 迪光敦礼义,笃庆富名儒,仁德傅良训,书香定远谟

  29《上湘张氏金房支谱》张通时主修 5卷 金鉴堂 木活字 5册 班序: 安邦宗道学,耀祖肇湘湖,盛绍千秋鉴,通才式敬夫 迪光敦礼义,笃庆富名儒,仁德傅良训,书香定远谟

  30摘自《张氏通谱》光绪丙子年 刻本 8册 8卷

  派语:德 茂 光 先 祖 良 贻 在 克 家

  殷 勤 敦 宾 务 谦 厚 发 菁 华

  绂 冤 芬 微 圭 璋 品 诣 嘉

  席 珍 留 待 聘 掞 藻 灿 云 霞

  31摘自《张氏续修族谱》张立拔等修 光绪十四年 孝友堂 13卷 10册 木活字 字辈派语:

  原编派语: 立 志 守 先 泽 逢 时 耀 盛 名

  人 文 思 蔚 起 华 国 振 家 声

  通谱合派语: 德茂光先祖 良贻在克家 殷勤敦宾务 谦厚发菁华

  绂冕芬微 圭璋品诣嘉 席珍留待聘 掞藻灿云霞

  32摘自 张宗铎主修 民国4年 笃亲堂 28卷 木活字 28册 字辈派语: 德绍宗邦裕,傅家积善昌,世贻维孝友,继绪定呈祥。

  33摘自《张氏家谱》张子德等纂修 民国18年 19卷 14册 金鉴堂 木活字) 原籍排行诗:庆善荣嗣王,仕仁显傅扬,宗祖徙今盛。万代永兴昌。 新编排行诗: 孝友源来远,宏开世泽芳,承先敦礼义,修德致祯祥, 亨大隆家业,文高炳国九,历朝昭令绪,玉印启忠良。 积德累仁,光前裕后。

  34摘自《旌阳张氏宗谱》张肇锋等纂修 4卷 永思堂 木活字 20册 字辈派语: 生、世、延、本、一、守、尚、士、肇、元、善中、庆、 昭、祖、德、光、昌、乐、承、傅 时、熙、贤、英、盛、谊、重、群、亲、尊。

  35摘自 张逸溪等修 道光壬午年 9卷 9册 字辈派语: 福胜良存文继世,一傅令子合家珍,克承善德绍先业, 大启光昌哒匦隆

  36摘自《丹徙张氏族谱》8卷 4册 木活字 字辈派语:崇、祖、承、芳、远、傅、家、衍、绪、繁

  37摘自《姚江三墙张氏宗谱》张福盛议修 民国五年 树德堂 28卷 28册 木活字字辈派行: 添、大、亚、禾、万、常、斌、遇、小、宗、敬、震、凤、鸣、高、科、 锡、汝、景、福、积、善、承、庆、孝、友、忠、良、宽、厚、诚、正、 仕、让、中、和、克、念、作、圣。

  38摘自〈张氏应西公支谱〉不分卷 民国29年 1册 派语:功高泽沛隆 忠厚传家永 培德福寿增 继织承先志 世代阴华云

  39摘自《高峰张氏宗谱》不分卷 张世禄主修 咸丰二年 1册行第: 硕、德、开、宗、 、云、仍、亿、万、永、忠、贞、和、孝、友、 祥、发、长、元、仲、仕、义、礼、智、偕、煴、良、恭、俭、一、 伯、嘉、文、廷、甲、希、继、世、英、贤、教、大、伦、昌、隆、 承、祖、远、辅、佐、显、能、臣、正、学、邦、家、道、君、明、 启、后、熏

  40摘自《靖江张氏宗谱》20卷 张绩金主修 光绪十三年 20册 派语:永言孝义 照明嗣服 肇应昌期 业宏丕绩 翊宣文华 显杨 德 启后承先 同心敬述

  41摘自《灵岩张氏宗谱》3卷 光绪已亥年 百忍堂 3册 排行:斌助錀茂士贤良仁义礼智孝悌忠信 新定排行:敬祖敦宗崇儒希圣学粹经明福绥位至德咸孚邦国 朝观而业聿昭其声远振慎守贻谋万年鼎盛

  42《摘自新坪塘张氏族谱》4卷 张明上主修 同治7年 嘉言堂木活字 4册 派语:肇明元德永 振起世家声 孝友承先泽 文华显国英

  43《摘自清河张氏宗谱》乾隆年

  45摘自《六都张氏五修支谱》10卷张厚贵纂修 中华民国34年 忠努堂 10册 字辈派语: 祖、本、力、田、傅、以、忠、厚、代、有、正、人、用、克、垂、久

  46摘自《泾川张氏宗谱》3卷 明万历刻本 3册 排行:懋守臣子道本元思有继 克尚光宗祖国士文世正

  47摘自《清河张氏宗谱》光绪年间刻本 13卷、首 张孔成等修 馀庆堂 字派:大宗乃敦笃毓秀必诗书常守同居训其昌占庆馀

  48摘自《如泉东马庄张氏宗谱》15卷 道光戊子年 禄宜堂 20册 派语(张氏通派):棊布星胪 孙枝衍庆 永振鸿图

  49。潮州市潮安县凤塘镇湖美村张氏辈序外世诗:世泽由来美,嘉猷自昔崇。翼主千秋仰,齐家万载扬外世诗:同居敦睦族,永远绍和祥。诗书荣殿上,孝友训廷忠张氏始祖永源公于1460年携三子由福建省莆田县埔美村石榴花从脚迁潮州府海阳县大和都创乡湖美(今潮州市潮安县凤塘镇)

1行一世张挥:子二:张昧和张般

2行二世张昧,子二:张台骀公、张允格公

3行三世张允格,子一:张伊源公

4行四世张伊源,子四:张突美、张简竹、张侯公、张谟公

5行五世张突美,子三:张德公、张实公、张咸公

6行六世张咸公,子一:张绍公

7行七世张绍公,子一:张伯明公

8行八世张伯明,子三:张有伦公、张有球公、张有从公

9行九世张有伦,子一:张方公

10行十世张方公,子一:张考公

11行十一世张考公,子一:张厥旦公

12行十二世张厥旦,子一:张存公

13行十三世张存公,子一:张珍公

14行十四世张珍公,子一:张古公

15行十五世张古公,子三:张刘公、张外公、张来公

16行十六世张刘公,子一:张寿公

17行十七世张寿公,子一:张戊公

18行十六世张来公,子一:张厚公-上接15行-

19行十七世张厚公,子一:张成公

20行十八世张成公,子一:张伟公

21行十九世张伟公,子二:张占公、张玷公

22行二十世张玷公,子一:张遐公

23行二十一世张遐公,子一:张裔公

24行二十二世张裔公,子一:张就公

25行二十三世张就公,子一:张岐公

26行二十四世张岐公,子二:张茂公、张盛公

27行二十五世张茂公,子一:张基公

28行二十六世张基公,子一:张蕃公

29行二十七世张蕃公,子一:张适公

30行二十八世张适公,子一:张戈鲁公

31行二十九世张戈鲁公,子一:张寰人公

32行三十世张寰人公,子一:张庄公

33行三十一世张庄公,子一:张万特公

34行三十二世张万特,公子一:张奇公

35行三十三世张奇公,子一:张伯衍公

36行三十四世张伯衍,公子一:张读宏公

37行三十五世张读宏,公子二:张琛公、张嵩公

38行三十六世张琛公,子一:张隆公

39行三十七世张隆公,子一:张申公

40行三十八世张申公,无传

41行二十五世张盛公,子一:张协之公-上接26行-

42行二十六世张协子公,子一:张檠缨公

43行二十七世张檠缨公,子一:张敌公

44行二十八世张敌公,子三:张远公、张过公、张近公

45行二十九世张近公,子一:张牛公

46行三十世张牛公,子一:张妙今

47行三十一世张妙公,子一:张续公

48行三十二世张续公,子一:张松公

49行五世张谟公,子二:张纪公、张义公-上接4行-

50行六世张义公,子一:张芳公

52行七世张芳公,子一:张祖公

53行八世张祖公,子一:张依公

54行九世张依公,子一;张的公

55行十世张的公,无后

56行五世张简竹公,子二:张正公;张果-上接4行-

57行六世张果公,子一:张青公

58行七世张青公,子一:张元公

59行八世张元公,子二:张育公、张乐公

60行九世张乐公,子一:张世兴公

61行十世张世兴,子一:张彭祖公

62行十一世张彭祖公,子一:张乾公

63行十二世张乾公,无后

64行五世张侯公,子三:张立方公、张敬和公、张若公-上接4行-

65行六世张若公,子二:张道公、张圣公

66行七世张道公,子一:张平公

67行七世张圣公,子二:张中华公、张远大公

68行八世张中华,子一、张雄公

68行八世张远大,子一、张英公

69行九世张雄公、张英公,无传

70行六世张敬和公,子二:张升公、张泰公

71行七世张升公,子三:张先公、张贵公、张义公

72行八世张先公,子一:张坚公,张坚公被称为玉皇大帝

73行八世张义公,子一;张单公,张单公为灶神

74行六世张立方公,子二:张乾公、张坤公

75行七世张乾公,子二:张政公、张齐公

76行八世张齐公,子一:张广公

77行九世张广公,子一:张有公

78行十世张有公,子一:张颜公

79行十一世张颜公,无传

80行七世张坤公,子一:张敦吾公

81行八世张敦吾公,子一;张效公

82行九世张效公,子一:张重熙公

83行十世张重熙公,子一:张吴光公

84行十一世张吴光公,子一:张天杰公

85行十二世张天杰公,子一:张钦若公

86行十三世张钦若公,子二:张桃公、张榆公

87行十四世张桃公,子一;张师公

88行十五世张师公,子一:张宣公

89行十六世张宣公,子二:张隐公、张骘公

90行十七世张骘公,子二:张采公、张宓公

91行十八世张宓公,子一:张孝公

92行十九世张孝公,子二:张丞公、张永公

93行二十世张丞公,子一:张爨公

94行二十一世张爨公,子一:张琮公

95行二十二世张琮公,子二:张琴公、张奕公

96行二十三世张琴公,子一:张赞公

97行二十四世张赞公,无后

98行二十世张永公,子一:张伯彦公-上接92行

99行二十一世张伯彦公,子一:张道绍公

100行二十二世张道绍公,子二:张恒公、张昊公

101行二十三世张昊公,子一:张表公

102行十四世张榆公,子二:张临公、张卧公-上接86行

103行十五世张临公,子一:张宜公

104行十六世张宜公,子一:张阳公

105行十七世张阳公,子一:张安公

106行十八世张安公,子一:张考公

107行十九世张考公,子一:张承公

108行二十世张承公,子二:张喾公、张璺公

109行二十一世张喾公,子三:张珑公、张琦公、张珍公

110行二十二世张珑公,子一:张纲公

111行二十三世张纲公,子一:张奇之公

112行二十四世张奇之公,子一:张流椒公

113行二十五世张流椒公,子一:张庆公

114行二十六世张庆公,子一:张仲文公

115行二十七世张仲文公,子一:张逸公

116行二十八世张逸公,子一:张_公

117行二十二世张琦公,子二:张契公、张希公-上接109行

118行二十三世张希公,子一:张燧公

119行二十四世张燧公,子二:张迈公、张遵公

120行二十五世张遵公,子一;张丝公

121行二十六世张丝公

122行二十五世张迈公,子二:张经公、张纶公-上接119行

123行二十六世张经公,子一:张穆公

124行二十七世张穆公,无传

125行二十六世张纶公,子一:张文公

126行二十七世张文公,子一:张伯先公

127行二十八世张伯先公,子一:张龙翔公

128行二十九世张龙翔公,子二:张广公、张旦公

129行三十世张旦公,子一:张玫公

130行三十一世张玫公,子一:张和

131行三十二世张和公,子一:张庚公、张雍公

132行三十三世张雍公,子一:张显公

133行三十四世张显公,子一:张休公

134行三十五世张休公,子一:张逊公

135行三十六世张逊公,子一:张郢公

136行三十七世张郢公,子一:张取公

137行三十八世张取公,子一:张顺公

138行三十九世张顺公,子一:张圉公

139行四十世张圉公,子一:张肃公

140行四十一世张肃公,子一:张永公

141行四十二世张永公,子一:张流公

142行四十三世张流公,无传

143行三十世张广公,子一:张汝胄公-上接128行

144行三十一世张汝胄公,子:张时英公

145行三十二世张时英公,子一:张琏公

146行三十三世张琏公,子一:张器之公

147行三十四世张器之公,子一:张迪宗公

148行三十五世张迪宗公,子一:张琳玉公

149行三十六世张琳玉公,子一:张绮公

150行三十七世张绮公,子一:张熙公

151行三十八世张熙公,子一:张同人公

152行三十九世张同人公,子一:张良父公

153行四十世张良父公,子一:张致静公

154行四十一世张致静公,子一:张景福介

156行四十二世张景福公,子一:张襄公

157行四十三世张襄公,子一:张明公

158行四十四世张明公,子一:张分辅公

159行四十五世张分辅公,子一:张仁贵公

160行四十六世张仁贵公,无传

161行二十二世张珍公,子一:张余公-上接109行

162行二十三世张余公,子一:张躜公

163行二十四世张躜公,子一;张秦公

164行二十五世张秦公,子一:张还公

165行二十六世张还公,子一:张纯公

166行二十七世张纯公,子一:张质公

167行二十八世张质公,子二;张厢公、张康公

168行二十九世张康公,子一:张启公

169行三十世张启公,子一:张立公

170行三十一世张立公,子一:张瑰公

171行三十二世张瑰公,子一:张秣公

172行三十三世张秣公,子一:张庖公

173行三十四世张庖公,子一:张颢公

174行三十五世张颢公,子一:张洙公

175行三十六世张洙公,子一:张逸公

176行三十七世张逸公,子一:张都公

177行三十八世张都公,子一:张助公

178行三十九世张助公,子一:张须公

179行四十世张须公,子一:张圆公

180行四十一世张圆公,子一:张肃公

181行四十二世张肃公,子一:张昶公

182行四十三世张昶公,子一:张浚公

183行四十四世张浚公,子一:张惠公

184行四十五世张惠公,子一:张谊公

185行四十六世张谊公,子一:张稳公

186行四十七世张稳公,子一:张元公

187行四十八世张元公,子二:张奎公、张正公

188行四十九世张正公,子一:张炳公

189行五十世张炳公,子二:张振公、张辰公

190行五十一世张振公,子一:张顺必

191行五十二世张顺必

192行五十一世张辰公,子一:张本公-上接189行

193行五十二世张本公,子三:张灼公、张燥公、张焰公

194行五十三世张灼公,子一:张兖公

195行五十四世张充公,子一:张灵公

196行五十五世张灵公,子一:宏公

197行五十六世张宏公,子一:张道公、张绅公

198行五十七世张道公,子一:张仲公

199行五十八世张仲公,子二:张逸公、张众公

200行五十九世张众公,子一:张叔谦公

201行六十世张叔谦公,子一:张卓公

202行六十一世张卓公,子一:张宪公

203行六十二世张宪公,子一:张_公

204行六十三世张_公,子三:张汝郊公、张汝乐卩公、张汝_公

205行六十四世张汝乐公,子一:张_公

206行六十四世张汝郊公,子一:张微公

207行六十五世张徵公,子一:张房公

208行六十六世张房公,子一:张策公

209行六十七世张策公,子一:张义公

210行六十八世张义公,子二:张寿公、张焘公

211行六十九世张寿公,子一:张晋公

212行六十九世张焘公,子一:张普公

213行七十世张普公,子一:张凝公

214行七十一世张凝公,子一:张伯公

215行七十二世张伯公,子一:张孝公

216行五十九世张逸公,子一:张伯谦公-上接199行

217行六十世张伯谦公,子一;张信明公

218行六十一世张信明公,子二:张贵公、张实公

219行六十二世张实公,子一:张禹臣公

220行六十三世张禹臣公,子一:张元驭公

221行六十四世张元驭公,子一:张熙公

222行六十五世张熙公,子一:张叔玄公

223行六十六世张叔玄公,子一:张奉义公

224行六十七世张奉义公,子一:张高陵公

225行六十八世张高陵公,子一:张宣武公

226行六十九世张宣武公,子一:张侯

227行七十世张侯公,子一:张老

228行七十一世张老公,子一:张君臣

229行七十二世张君臣公,子一:张_公

230行七十三世张_公三子:张骼公:张髓公:张体公

由来: 张姓人口约为7800万,占汉族人口的百分之七点一,是当今中国第三大姓。张姓的起源,可以追溯到远古传说。古书上记载黄帝的孙子挥创制出弓箭,这在当时对社会确实有很大贡献,因此被赐姓张。张姓还有一支形成于春秋时期,是以祖辈的名字中的字作为姓的,韩国的开国者解张,字张侯,他的子孙以张为姓,这一支张姓主要在今河南省境内。此外,居住在云南的南蛮酋长于三国时被诸葛亮赐姓张,此后其子孙便以张为姓。据《三国志》记载,张辽原本姓聂,后改为张姓,世代居住在许昌,成为大姓。晋代有中原张姓迁至福建,唐朝年间,张姓人氏又随陈政、王潮等人居入福建,此后河南光州张姓迁往广东,从清初开始,广东、福建的张姓又迁入台湾,从而又有不少人到海外谋生。张姓以北方人居多,主要是汉族。张姓繁衍昌盛,人丁兴旺,支脉众多,在全国许多地方发展成为名门望族。张姓自古为英才辈出的姓氏。如战国时有政治家魏国人张仪;西汉最著名的张姓人物是张良和张骞;东汉也有两个最杰出的张姓人物-科学家、文学家张衡和著名医学家张仲景;东汉时,张道陵在四川创立道派,被称“张天师”,张角、张梁、张宝创立太平道起义,称为“黄巾军”,张修、张鲁创立天师道;三国时大将张飞,张辽;西晋文学家张华;南北朝时期,农民起义领袖张凤,画家张僧繇(you);唐朝张说、张九龄又是宰相,又是文学家,名将张巡,书法家张旭,小说家张读,诗人张若虚、张继、张志和;五代时农民起义首领张遇贤;北宋有农民起义领袖张余、张海;南宋大将张宪、张俊;元代有大将张弘范;明代政治家张居正,画家张路,医学家张景岳,著名道士张三丰,农民起义领袖张献忠;清代有“天下第一清官”张伯行,捻军首领张宗禹,洋务派首领张之洞,北洋军阀张作霖,张敬尧,张宗昌等。 海外张姓华人杰出代表有林肯大学校长张道行,哈佛大学教授张光直,宇航员张福林,华盛顿世界银行总会计师张展成,遗传生物学家张觉明,著名画家张玉良、张融,航空与太空总署宇宙航空高级总工程师张云樵,香港十大富翁之一张荣发等等。

姓氏起源:

关于张氏的姓氏来源说法为下:--少昊子挥造弓箭,姓源启自黄帝赐

出自黄帝之后挥。据《新唐书。宰相世系表》所载:"黄帝少昊青阳氏弟五子挥为弓正,始制弓矢,子孙赐姓张氏。"由此可知,曾经是重要武器弓的发明者挥,其后有以张为姓氏的。是为河北张氏。

出自黄帝姬姓的后代,据《通志。氏族略》所载,春秋时,晋国有大夫解张,字张侯,其子孙以字命氏,也称张氏。又载,张氏世仕晋,公元前403年韩、赵、魏三家瓜分晋国后,除部分留在原地外,大部分随着三国迁都而迁移。是为山西、河北、河南之张氏。

出自赐姓或他姓、他族改姓。世居云南的南蛮酋长龙佑那,于三国时被蜀相诸葛亮赐姓张,以后其子孙便以张为氏。魏国大将张辽本姓聂,后改为张氏。还有一些少数民族改姓张氏的。

家乘谱牒

河北:南皮张氏东门家谱不分卷、南皮张氏族谱、南皮张氏西门家谱、张氏族谱不分卷、南皮张氏四门弟十八支家谱。

山西:张氏家谱不分卷、张氏家谱一卷、宗阳张氏家谱四卷、定阳张氏家谱四卷。

辽宁:广宁张氏家谱不分卷、顺天张氏家谱不分卷、张氏家谱一卷。

海:申浦张氏宗谱六卷、奉贤张氏家谱六卷首一卷、云间张氏家谱一卷、云间张氏家谱续卷一卷、南塘张氏族谱八卷。

江苏:张氏宗谱十卷、铜山张氏家传、张氏族谱二卷、张氏家谱六卷、淮阴张氏宗谱九卷。

浙江:清河张氏支谱不分卷、张氏家谱一卷、甬上张氏宗谱、清河张氏宗谱二十二卷。

聚集地:

迁徙分布

分布在各地的张氏,大体上都有分支始祖及迁徙原因。

河东张氏,出自晋司空张华裔孙吒子,自范阳徙居河东张氏;始兴(今广东韶关市东南莲花岭下)张氏,亦出自晋司空张华之后,随晋南迁,至君政,因官居于韶州曲江;冯翊(今陕西大荔县)张氏,出自东汉司空张皓少子纲,东汉时任广陵太守;吴郡(今江苏苏州市)张氏,出自张嵩第四子睦,东汉时任蜀郡太守,始居吴郡;清河东武城(今河北清河县东北)张氏,出自汉留侯张良裔孙司徒张歆,歆第协,生魏太山太守岱,自河内徙清河,传自彝,为后魏侍中,隋末徙魏州昌乐;河间(今属河北)张氏,为汉北平文侯张仓之后,世居中山义丰;魏郡(今河南安阳市)张氏,世居平原。

晋代有中原张氏迁至福建;唐高宗总章年间,陈政、陈元光父子奉命入闽,有中原张姓军校随从;唐僖宗中和年间,王潮、王审知入闽,又有河南固始人张睦随同前往,后被封为梁国公,福建张氏,大致以居住地分为鉴湖、金坡、板桥等派,此后有的又迁往广东,均称其始祖来自河南光州固始。移居海外的张氏,现主要分布在新加坡、印度尼西亚、泰国、菲律宾、美、英、法、澳大利亚、巴拿马等国家和香港地区。

张氏在台湾仅次于陈、林、黄三姓,是第四大姓。台湾的张氏来自福建和广东。台湾张姓曾分金坡派、板桥派等多种。主要居往在彰化、台北、台南、南投等地,彰化有数为占全台人数的六分之一。与大陆张姓一样,具有三个明显的特点:一是得姓较早,源远流长;二是族大支繁,遍及全国,到处都有张氏族人在;三是人才辈出,数不胜数,从古至今,历代皆有张氏的杰出人物为中华民族的繁荣昌盛贡献力量。第一个入台开基的张氏先人是张佑,来自广东梅丰。从清初开始,闽、粤张氏陆续有人移居台湾,进而又有不少人到海外谋生。

堂号

"百忍堂":

唐朝的时候,张公艺九世同居,这对当时的世风影响很大。唐高宗亲到他家请他介绍和睦相处不分家的经验。张公拿起笔来写了100个"忍"字呈给高宗。高宗很佩服,奖励了张公100尺绸缎,

张姓堂号还有"清河"、"金鉴""孝友"、"亲睦"、"冠英"、"燕贻"、"敦睦"、"宗岳"、"敬谊"、"源流"等。

历史名人:

张 良:西汉谋臣,安徽毫县人。刘邦称他"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张骞:西汉外交家,陕西城固人。两次出使西域,建立起了我国与中亚各国的友好往来。

张 衡:东汉科学家、文学家,河南南阳人。他在天文上一改"盖天说",提出"浑天说",绘制星象图,发明"浑天仪"、"地震仪"等。

张陵:江苏丰县人,东汉末年,在四川灌县创立了"五斗米"(道)教,人称张天师。

张仲景:东汉医学家,河南镇平人。勤求古训,博采众方,著《伤寒杂病论》,造福人民,为后人尊为医圣。

张 遂:唐朝天文学家,河南南乐人。他是世界上第一个测出子午线的人。张旭:唐代大书法家,江苏苏州人。他嗜酒,每大醉,呼叫狂走,而后乃下笔,逸势奇绝,连绵回绕,人称"草圣"。

张景岳:明朝中医理论家,浙江绍兴人。他阐发了医易相通的中医理

关于张氏的姓氏来源说法为下:--少昊子挥造弓箭,姓源启自黄帝赐 出自黄帝之后挥。据《新唐书。宰相世系表》所载:"黄帝少昊青阳氏弟五子挥为弓正,始制弓矢,子孙赐姓张氏。"由此可知,曾经是重要武器弓的发明者挥,其后有以张为姓氏的。是为河北张氏。

出自黄帝姬姓的后代,据《通志。氏族略》所载,春秋时,晋国有大夫解张,字张侯,其子孙以字命氏,也称张氏。又载,张氏世仕晋,公元前403年韩、赵、魏三家瓜分晋国后,除部分留在原地外,大部分随着三国迁都而迁移。是为山西、河北、河南之张氏。

出自赐姓或他姓、他族改姓。世居云南的南蛮酋长龙佑那,于三国时被蜀相诸葛亮赐姓张,以后其子孙便以张为氏。魏国大将张辽本姓聂,后改为张氏。还有一些少数民族改姓张氏的。

家乘谱牒

河北:南皮张氏东门家谱不分卷、南皮张氏族谱、南皮张氏西门家谱、张氏族谱不分卷、南皮张氏四门弟十八支家谱。

山西:张氏家谱不分卷、张氏家谱一卷、宗阳张氏家谱四卷、定阳张氏家谱四卷。

辽宁:广宁张氏家谱不分卷、顺天张氏家谱不分卷、张氏家谱一卷。

海:申浦张氏宗谱六卷、奉贤张氏家谱六卷首一卷、云间张氏家谱一卷、云间张氏家谱续卷一卷、南塘张氏族谱八卷。

江苏:张氏宗谱十卷、铜山张氏家传、张氏族谱二卷、张氏家谱六卷、淮阴张氏宗谱九卷。

浙江:清河张氏支谱不分卷、张氏家谱一卷、甬上张氏宗谱、清河张氏宗谱二十二卷。

聚集地:

迁徙分布

分布在各地的张氏,大体上都有分支始祖及迁徙原因。

河东张氏,出自晋司空张华裔孙吒子,自范阳徙居河东张氏;始兴(今广东韶关市东南莲花岭下)张氏,亦出自晋司空张华之后,随晋南迁,至君政,因官居于韶州曲江;冯翊(今陕西大荔县)张氏,出自东汉司空张皓少子纲,东汉时任广陵太守;吴郡(今江苏苏州市)张氏,出自张嵩第四子睦,东汉时任蜀郡太守,始居吴郡;清河东武城(今河北清河县东北)张氏,出自汉留侯张良裔孙司徒张歆,歆第协,生魏太山太守岱,自河内徙清河,传自彝,为后魏侍中,隋末徙魏州昌乐;河间(今属河北)张氏,为汉北平文侯张仓之后,世居中山义丰;魏郡(今河南安阳市)张氏,世居平原。

晋代有中原张氏迁至福建;唐高宗总章年间,陈政、陈元光父子奉命入闽,有中原张姓军校随从;唐僖宗中和年间,王潮、王审知入闽,又有河南固始人张睦随同前往,后被封为梁国公,福建张氏,大致以居住地分为鉴湖、金坡、板桥等派,此后有的又迁往广东,均称其始祖来自河南光州固始。移居海外的张氏,现主要分布在新加坡、印度尼西亚、泰国、菲律宾、美、英、法、澳大利亚、巴拿马等国家和香港地区。

张氏在台湾仅次于陈、林、黄三姓,是第四大姓。台湾的张氏来自福建和广东。台湾张姓曾分金坡派、板桥派等多种。主要居往在彰化、台北、台南、南投等地,彰化有数为占全台人数的六分之一。与大陆张姓一样,具有三个明显的特点:一是得姓较早,源远流长;二是族大支繁,遍及全国,到处都有张氏族人在;三是人才辈出,数不胜数,从古至今,历代皆有张氏的杰出人物为中华民族的繁荣昌盛贡献力量。第一个入台开基的张氏先人是张佑,来自广东梅丰。从清初开始,闽、粤张氏陆续有人移居台湾,进而又有不少人到海外谋生。堂号 "百忍堂": 唐朝的时候,张公艺九世同居,这对当时的世风影响很大。唐高宗亲到他家请他介绍和睦相处不分家的经验。张公拿起笔来写了100个"忍"字呈给高宗。高宗很佩服,奖励了张公100尺绸缎,

张姓堂号还有"清河"、"金鉴""孝友"、"亲睦"、"冠英"、"燕贻"、"敦睦"、"宗岳"、"敬谊"、"源流"等。

历史名人: 张 良:西汉谋臣,安徽毫县人。刘邦称他"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张骞:西汉外交家,陕西城固人。两次出使西域,建立起了我国与中亚各国的友好往来。

张 衡:东汉科学家、文学家,河南南阳人。他在天文上一改"盖天说",提出"浑天说",绘制星象图,发明"浑天仪"、"地震仪"等。

张陵:江苏丰县人,东汉末年,在四川灌县创立了"五斗米"(道)教,人称张天师。 张仲景:东汉医学家,河南镇平人。勤求古训,博采众方,著《伤寒杂病论》,造福人民,为后人尊为医圣。 张 遂:唐朝天文学家,河南南乐人。他是世界上第一个测出子午线的人。张旭:唐代大书法家,江苏苏州人。他嗜酒,每大醉,呼叫狂走,而后乃下笔,逸势奇绝,连绵回绕,人称"草圣"。 张景岳:明朝中医理论家,浙江绍兴人。他阐发了医易相通的中医理论,对中医理论的发展,起了重大作用。张德成:清末,中国人民抗击八国联军的义和团首领。

1,安徽省金寨县:启大道,正贤良, 一经传家,宗功世守 ,克承先训,继绪可久,长思祖德,齐敦孝友,尚学自立,光前裕后

2,安徽省亳州市:学北天守广,德心玉俊良;志明本绍统,兴家传费祥

3,安徽省桐城市:万志之云永,启世自荣昌,大德应时选,兴朝必以良

4,山东省齐河县:令之允传方圣永怀修世德

5,山东省新泰市:广安树继云,凤仙世孝远,仁怀振家真

6,山东省淄博市:成先志光宗,德士传家法

7,山东省青岛市:世开黄道日,双德吉祥始

8,山东省兖州市:文士堂西广,召书庆元祥,承彦明嘉绪,振国守典长

9,山东省诸城市:甲子寿光来,青春依旧在

10,河南省郸城县:栋国大怀付得加其太平安

-张姓

张氏家族字辈是?

张字辈,表示家族辈份的字,俗称派。其意均为修身齐家。安民治国,吉祥安康,兴旺发达。字辈,起源于宋朝,《谱牒学研究》中记载:宋太宗赵...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