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高粱》折射的真实历史:高密孙家口伏击战

栏目:资讯发布:2023-12-09浏览:3收藏

《红高粱》折射的真实历史:高密孙家口伏击战,第1张

导读: 看过**《红高粱》的人都会记得,**中有个地方叫“九九青杀口”,这个地方就在高密市的东北乡--夏庄镇(原河崖镇)的孙家口村。**中有座石桥,就在孙家口村北胶莱河上。据当地老人讲,这座桥至少有200年的历史。《红高粱》中伏击日寇的故事就发生在这里,这就是著名的“孙家口伏击战”。孙家口是个不过百户的小村,但你可别小瞧这个小村庄,抗日战争时期,发生在这里的伏击战,震动了胶东半岛,沉重打击了日军的嚣张气焰,大长了咱中国人的志气。如今的孙家口已是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小村庄成爱国教育基地

“孙家口是个不过百户的小村,但是你可别小瞧这个小村庄,抗日战争时期,发生在这里的伏击战,震动了胶东半岛,沉重打击了日军的嚣张气焰,大长了咱中国人的志气,鼓舞了胶东人民全民抗战、长期抗战的信心与决心。”提及孙家口,高密市档案馆李淑芳馆长难掩自豪与兴奋之情。

李馆长介绍说,这场战斗发生在一九三八年农历三月十六日,抗日游击队曹克明部组织军民400余人,在胶州沙河公路孙家口村利用青纱桥及周围的地形,伏击了由平度返回胶州的日寇。此战毙敌39名,其中击毙一名日军中将中岗弥高,并缴获各种枪支50余支,子弹1万多发,同时并有10余名伪军被俘。一举震动了胶东半岛,沉重打击了日军的嚣张气焰,大长了中国人民的志气,鼓舞了胶东人民全民抗战、长期抗战的信心与决心。

孙家口北距平度县城70华里,南距胶县县城50华里,西南距高密县城60华里,正位于三县交界的胶沙公路上。游击队曹克明部看中了三县交界的优势,一旦伏击战打响,这三个县城的日伪要得讯或增援,均需一定时间。兵贵神速,日军没有了时间优势,就没有援军可言,也就成了瓮中之鳖,游击队就可以利用这个时间差打一个歼灭性的伏击战。

“而且当时日本人欺负老百姓,祸害老百姓,老百姓听到要打日本都很支持。”李馆长说,她从历史资料中看到,日军修复胶沙公路时,强迫百姓出工,百姓撇开自己的活不干而去修路,受苦受累,有时还得挨打挨骂,分文不得。这条公路通车之后,日军驾车行驶在公路上,常以两侧的建筑物或树木、碑碣、甚至平民为目标开枪射击取乐。一位60多岁的老太太孙氏,在菜园里劳动,一时未作躲避,竟被日军一枪穿透了胸膛,当即死亡。

当时的老百姓生活的心惊胆战,一不小心就掉了脑袋,但是中国人不服输,也正是百姓的不断抗争,才给我们换来了安静和平的生活。现在的孙家口位于高密市疏港物流园区,现在已经没有了当时的景象,但是住在附近的乡亲们一提到这次战役,言语中总会流露出自豪和兴奋之情。据老人张同臣回忆,这次战役让受苦老百姓从此解脱,虽然也有伤亡,但是更多的是消灭了敌人的气焰。提起孙家口伏击战,李馆长说,将这些往事写出来,供读者阅读非常有意义,只有让更多的人听到这些故事,看到这些细节,才能感受到当时的情景,一起感悟前辈的艰辛,一起感悟历史的沧桑,一起珍惜现在的生活。现在的孙家口建有孙家口伏击战纪念碑,已成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周密部署消灭敌人

“孙家口伏击战占据有利地形和百姓支持”,李馆长说,这是一场既有准备,又有把握的战役,当然是胜券在握的。高密市档案局的工作人员你一言我一语地给记者讲述孙家口伏击战的经过,讲述中大家显得非常兴奋,好像这场战役刚过去不久。李馆长说,这和她们是高密人有关系,她们为高密在历史上的伟绩感到自豪。据工作人员介绍,1938年农历三月十五日,有八辆载有日军的汽车经由孙家口北去,这八辆车于第二天仍由原路返回胶县。于是,曹克明与曹正直等便展开了伏击战的周密部署。

曹部于第二天,即三月十六日一早即将百姓疏散,将400多名游击队员一部分埋伏在南桥头孙家口沿街两侧的百姓家。又在方圆10华里内设下伏击圈,并安排部分游击队员扮作百姓于公路旁假装耕作。在村内街拐角处设有农民用来耙地的耙连在一起的路障,等待战斗。八辆载有日军的汽车由北驶来,有五辆车先驶过石桥,第一辆车上架有一挺重机枪,进村转弯时,因弯大陂陡,等司机看清前面的路障时,轮胎立时被耙齿刺穿。汽车尚未停稳,埋伏在街两边百姓家的游击队员立即用手榴弹袭击,车内日军统统被炸死,由于双方交战距离太近,日军的重机枪失去作用。后面尾随的四辆车,拥挤在入村处的石桥头上,前进不能,后退不得。埋伏于两边的游击队居高临下,枪弹齐发,日军大部分被炸得血肉横飞。

据孙家口经历伏击战的老人回忆,有一个持指挥刀的日本军官跳下车,哇哇地指挥着车顽抗。在烟火弥漫中,几个日军爬进路边一家院里,疯狂向游击队扫射,十几个游击队员中弹牺牲。见日军火力越来越猛,游击队连长马福生带领数十名游击队员将一捆捆高粱秸点燃,抱着燃烧的高粱秸冲向车去,汽车终被点燃,曹正直即大喊:“上!”四周埋伏的游击队员一拥而上,将残余之敌包围,杀得残敌毫无抵抗之力,冲出的几个敌人四散逃命。

此时,在桥北头未过桥的三辆车,见前面战斗打响,即停止前进,在被埋伏的游击队袭击时,他们迅速下车抵抗,经过激战,被游击队全部消灭。一个日军逃至公婆庙村(今名东风村,下同)后,被村民王道利发现,便吆喝:“快来捉日本鬼子!”孙召亮、孙坚荣、张福臻等扛着铁锨、叉子等跟了上来。日军见势不妙,钻进一个水湾里,见王道利等追去,他即趴在水湾里垂死射击。时值春季,雨少地干,张福臻即扬土,使日军看不清目标,睁不开眼,老猎人王道祥趁机从旁边摸上去,土枪鸣响,日军负伤倒下。这时,一青年眼疾手快,趁机赶上前用铁锨将这个鬼子劈死了。

另有三个日军冲出后,沿河堤向东南逃窜,逃至马家园村时,被阻击圈内的游击队和群众挡住,他们钻进了坟地,凭借坟头顽抗。开始有两个游击队员受伤,后被游击队击毙两个日军。余下的一个逃至刁家丘,被群众杀死。经过7个小时的战斗共歼灭日军39名,此次伏击战游击队伤亡30名,群众10名。

 日军反击酿公婆庙惨案

虽然孙家口伏击战取得了胜利,但在不久之后,便遭到了日军的反击。据高密市档案局的工作人员讲述,当时,人们都以为日军全被消灭了,殊不知还有一个日军在战斗中藏在孙家口孙美礼家的麦秸丛里,乘夜逃回胶县城,报告了被伏击情况,并为日军进行残酷的报复提供了线索。在当时的历史记载中有一段文字记录,档案局工作人员说,真的不忍心讲述这次惨案,他们在看到历史记载时,感到无比痛心,文字记载比**中的烧杀场面更残忍。

记者翻阅历史文献,让人痛心疾首的一幕跃然在目。一天,天还没有亮,驻青岛的一个中队的日军,分乘四辆卡车,来袭击孙家口。当车行至孙家口村南的公婆庙村东时,村里的老百姓大多没起床。有一位早起拾粪的人在村东围子外见有日军汽车,吓得撒腿就往回跑。日军误以为公婆庙村内有埋伏,此人为站岗者,便向村内开了枪。尚在睡梦中的公婆庙村民,听到从东面而来响成一片的枪声,即仓皇起身扶老携幼拥出大街小巷向村外逃去。日军打了一阵枪未见还击,又听见村内哭喊声。断定没有抵抗力量,方迅速冲进村内。

日军进村以后,便向逃亡的百姓开了枪,瞬间20多名无辜的村民倒在血泊中!接着,日军封锁了村口,挨家逐户搜查。村民王成恩等八位年纪大的人被几名日军赶到王道昌家中,反锁上门,将房上浇上汽油点燃,八位无辜老人全部遇难!一位妇女未及逃出,被几个日军堵在屋内污辱致死。

历史记载中,还有很多鲜活的例子,这些例子足以让每个中国人毛骨悚然,60多岁的老人王兆瑞已逃出,发现10岁的孙子尚在家中,不顾别人阻拦,绕道跑回家中,将孙子领出。谁知,刚一出门,被两个日军拦住,问道:“游击队哪里去了”他答以“不知道”!日军听后,便朝老人的肚子踢去。孙子见爷爷倒下,扑向日军,搂着日军的腿,喊着要赔他的爷爷,被日军倒提双腿扔出去摔死!日军在村里折腾了一阵子之后,又向村外追杀逃出去的群众。在村东,他们将20多名群众围赶到一条沟里,架起机枪扫射,霎时,鲜血染红了水沟。扫射之后,又用刺刀把每个倒下群众的肚子挑开。在村北,日军将十几名群众包围在一块坟地里,全部用步枪击杀。

日军在公婆庙村内外,一气屠杀了四个多小时,最后,他们又在村内空地上,用刺刀逼着捉起的十几名青年妇女剥光衣服扭跳,在光天化日之下将她们 后枪杀。时至中午,日军将公婆庙全村房屋都放上火,顿时全村变成一片火海。村民王乃聚70多岁的老母亲,侥幸躲过了日军的搜捕,却又被烈火烧死。半天的时间,日军屠杀公婆庙村群众136名,杀伤、烧伤70多名。烧毁房屋800多间,牲畜、粮食、农具等损失不计其数。那时该村尚不满200户人家,受到如此屠杀与破坏,可以想象劫后残状。这便是高密抗战史上有名的“公婆庙惨案”。这场伏击战,抗日游击队取得了辉煌的胜利,当地老百姓付出了100多条生命,日本侵略军欠下了红高粱之乡一笔惨重的血债。

丁亥年是哪一年

家传与家谱

一、家传与家谱

谱牒指家族或宗族的世系表谱。通常称家谱、族谱。它的名称和种类很多,如宗谱、家乘、支谱、世谱、世系录、通谱、总谱、会谱等。

资料表明,商代以前还没有较为完整的谱牒,到春秋时,谱牒盛行了,但未见实物。东汉末年到魏晋之际(公元200-300年),才有家传和家谱。家传是传而不是谱,只能记载家族名人事迹,不能把所有族人都记上去,光有家传,家族的血缘关系很难厘清。后来有人以家传为基础,以家族的世系为脉络,把包括名人和非名人的所有族众贯串起来,注明他们之间的血缘关系,这就是家谱,绝大多数家谱续修间隔时间为三十年或。

二、替家谱作传的是哪些人

古往今来许多谱牒,都会委托名人撰写序言。根据笔者上世纪八十年代文物普查实录,发现部分宁海的家谱中,有很多的历史名人为其写序或作传。这些名多为宁海本籍人士,也有其它地方名人。为此将他归纳一起,罗列如下。

三、部分宁海家谱简介

1、《山前徐氏宗谱》二十一卷,卷首末各一。主编吴小舟,编篡袁葆元;版本已未年重修(1949)活字本。始居祖居地柘浦,本支派聚居地山前。本谱始修于清道光,此为第4次修;世系修录至42世,排行字为“锡”。始祖徐永泰(梁大宝二年),始迁祖(宋)徐贵二,名得祖,贡生,自茶院柘浦迁山前。珍贵史料,内有方孝孺“原序”,刊入《逊志集》。

2、茶堂《戴氏宗谱》。抄谱,同冶庚午重修。戴贞人徐氏节操入方孝孺《逊志集》。“大节参参不可湮,今从吾郡始知真。百年礼乐无男子,一旦纲常有。波冷娥江沉白骨,雨滋剡岭洗红尘。争如烈焰三千丈,高照青编万古新。”

3、南岙《南岙葛氏宗谱》。共四本[草、宗、房、家]。序,洪武二十年秋吉旦翰林院侍讲方孝孺写。最后一次修谱,癸酉年,柯斧葛缄题,内有方孝孺旧序。

4、王爱《王爱山西跳林氏宗谱》。咸丰七年[1857]抄本,主修吴国琛,线装,1册,内有方孝孺原序。

5、塘溪《塘头葛氏宗谱》。序为廿五年岁次丙子桃月上瀚谷旦郑于羡撰。有明逊志方正学先生,赐谥文正公初修缑城泉水葛氏宗谱旧序(摘要)。葛氏之先在宋初自东阳仁寿乡之葛岭来迁,当端平咸淳之际。明建文二年仲秋吉旦,翰林院侍讲方孝孺撰。始祖葛玑。第九世葛午炎到塘头。宋景定生[1261],于陵阳牟巘为其记,吴兴赵孟頫书丹。卜至正癸末十二月初四。

6、上尢《岭下尢氏宗谱》二本,辛刻年重修。有儒学教授方孝孺序,洪武二十年。

7、下岙,费姓为主,还有刘方张等。《费氏宗谱》四本,修。有“赐进士第光禄大夫通家眷侍生方正学谨序”旧序一篇。

8、前童《塔山童氏房谱》三十本,三十二年修。《塔山童氏宗谱》三十二本,三十二年修。序里有方正学的“麦虫歌”、“木棉歌”等。有邵力子为童先林爷撰写的赞。《童氏手抄本谱》一本,齐周华抄。又《童保暄三十述怀》:“盗贼帝王一样身,莫分弄假与成真。吴山立马齐天汉,部署众星拱北辰。”谱中又载有八年五月二十七日奉大令:”据浙江督军杨善德雷呈,浙江之一师师长陆军童保暄在闽省防次病故等情。该故治军浙省,夙著勤能。上年调驻闽疆,于防务一切,布置悉臻妥洽,正资倚任。兹闻积劳病故,悼惜殊深。童伯暄着追赠陆军衔熏三位,给予治丧费一万元。派陈培锟前往致祭,并交陆军部照阵亡例,从优给恤。灵柩回藉时,着沿途地方官妥为照料,以示追念勤劳至意。此令。”

9、礼村《刘氏宗谱》摘录。宁海由彭城陶唐氏之后,后封于刘,子孙以国为氏。推官尧卿公,方孝孺撰序,明洪武二十二年。(注尧卿公:唐进士。胡身之赞曰:出自沛丰,仕于吴越,纳土不甘,逐志已决。真箕颍之流矣)

10、深甽清溪村《张氏宗谱》二卷,首一卷。编篡者蔡裔麟,版本十一年(1922)年活字本,内有“方孝孺拜撰”的原序一篇。

11、古渡岩头方村《岩头方氏宗谱》,主修(清)谢拱辰。版本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抄本。始迁祖居地缑里。本支派居地岩头。序文、世系、世福、世德。本谱始修于乾隆六十年,此为第三次修。世系修录至第19世,排行字为“贤”。始祖(元)方舞,方有进之父,生卒失。始迁祖(元末)方有进,原名克创,元明之际从缑里迁岩头,为岩头始祖。珍贵史料,内有方孝孺世系图及“宗弟方希直赠方鼐谱序”。(方正学与方有进为伯父行也)

12、石碾村,主姓金,有《金氏宗谱》,廿三年修。原序方孝孺撰。

13、岭峧有《叶氏宗谱》四本,子未年修。保管人,封翁(子布父),勋四位赞威将军一等大绶嘉禾章二等文虎章山东乡晚学屈映光顿首拜撰。又《宁海叶君墓志铭》五代时有讳温裕以尚书致仕,隐居于宁海之东仓,其后逐为宁海人。凡十二传至信国公叶梦鼎,宋咸淳以右丞相兼枢密院使。又敷翼(颂清、子布),光绪庚子督学文治科试取入邑庠生,光绪廿八年壬寅春考入南陆。八年八月徐世昌印(徐世昌)印(鞠入)。又《淳厚》字横披,夹在首本扉叶内,系八年徐世昌题写给叶氏的真迹,当场征集。谱内有叶颂迹《堂伯蕴方暨堂兄凤翔公传》等。有《叶伯巨传》,方正学撰。

14、下何《刘氏宗谱》,摘录《俞氏宗谱》四本,宗、草、抄。宗谱为同冶丙寅重修。摘录(序)宋咸淳乙已年单车宵遁,赐进士少保观文殿大学士醴泉观察使信国公西涧叶梦鼎谨识。又《马岙俞氏宗谱》内有“方正学先生答俞亮公遗札”“绿会亭记”,枢密院事右丞相邑人西涧叶梦鼎书。

15、海头俞有《马岙俞氏宗谱》一本。丁亥年修二十一本;子未年修一本;同冶丙寅年修一本;内有叶梦鼎《绿会亭记》一篇。《赖氏宗谱》,道光癸未四本,光绪庚子三本,内有叶梦鼎象赞一篇,书信一篇,方孝孺一篇。

16、南溪有《重修南溪陈氏二房谱》一本,二十年。《南溪陈氏宗谱》,摘录(序)洪武二十一年,岁次庚辰冬季上浣,赐进士及弟授翰林院编修除太常少卿眷弟卢原质顿首拜撰。(序)为赐状元及第文华殿大学士致政,余姚谢迁拜撰。

17、王爱山金竹岭岭头陈有《陈氏宗谱》,同治八年重修。主修娄学瑞。版本为手抄本。本支派聚居地金竹岭 。本谱始修于元年,此为第10次修,世系修录至第47世,排行字为“正”。始迁祖南朝陈被隋所灭(公元589)年,宗室陈胤徙居于此。装订为线装。珍贵史料有元年赐进士第翰林编修卢原质之“赠陈氏宗谱序”。

18、王爱大水坑有《吕氏宗谱》。清道光壬寅(1842)抄本叁卷。主修为(清)章黼华,编篡(清)为吕秉钧。珍贵史料,内有淳熙十四年,朱熹书“朱子叙吕氏世系长篇”一文。又有双涧南宋叶梦鼎赠“吕氏宗谱序”。

19、上应村有《上应应氏宗谱》五本,廿七年修。内有舒岳祥序,叶梦鼎诗,李有信序。

20、西刘有刘氏宗谱,癸酉年重修。有叶梦鼎、储国秀旧序。

21、汪林有正谱二本,抄谱二本,正谱中有叶梦鼎序。

22、王爱山有《王爱山蒋氏宗谱》。嘉庆二十二年,岁次丁丑阳月;主修为蒋岳琦。版本是写本。珍贵史料有元祐八年前江都前提刑两浙朝散大夫正之罗适撰“蒋山碑记”。

23、上洋头《刘氏正谱》,乾隆十一本,嘉庆丙辰月中浣十二本。旧序,康熙五十六年(摘录)。大宋刘柏孟者启基于此。之一世,从监,字维明,号柏孟。宋开宝间由孝悌授秘阁正字,迁江南转运副使。七世同居,宋开宝间,赐建牌坊,荣旌其门。提刑罗适立记镌石,至和元年旌义门,加封忠顺大夫,诏赐紫金鱼袋开国候。赵汝腾赠以“同居记”。

24、岙胡村宝莲庵中见《胡氏宗谱》,内有胡献来序文一篇,吕蒙正祭文一篇。

25、榧坑村《重修榧坡下园胡氏宗谱》序(部分摘录)。居奉六簰溪为一世祖也,中胡、上胡、下胡者是又第七世祖。启良因元末兵火,客居竹林,洪武三年始迁。盈坑镜川王子涵撰。又序,大清顺冶十四年桂月上瀚谷旦赐进士第谏议大夫江西布政使左参政行人司升授兵部选司郎中兼湖广按察司副使二十七世裔孙献来拜撰。

26、武岙有《武岙董氏宗谱》,辛戍年修。摘录《城西上隍董氏旧谱序》。赐进士第都察院右令都御史石简书于龙山精舍。又旧谱序,赐进士第礼部观政行人司行人、邑人胡献来拜撰。抄谱,有举人储传中序,钤印二方。

27、横坑《杨氏谱》原序系胡献来撰。

28、店前王《王氏宗谱》四本,三十四年岁次乙酉古历四月全浣吉旦,本族孙德枢辑,新昌梁永康镌。又本县知县王祖望认族记,江苏苏州黄土岭人,道光二,赠匾《福臻纯嘏》。

29、西溪《重修西溪徐氏宗谱》浙江都督蒋尊簋爰赏辛亥战士徐良臣其额云《有勇知方》及奖励证又陆军部核勋章。蒙朱瑞赠其纪念杯一对。

30、官堂周《周氏宗谱》年修。序摘录:周廷琮 ,字宗遥,希星公长子,唐末由父迁居东岙,前世居福建。有周弁传。

31、岔岙《山阳王氏宗谱》三本。摘要“旧序”岁在龙飞咸丰元年,岁在辛亥涂月之吉,同乡琅琊派塘心宗人庠生锡彤拜撰。

32、下枫槎《谢氏宗谱》35本,陈布雷题封面。

33、上枫槎《谢氏宗谱》2本。其中一本为丙子天台榧树重修;另一本丁亥年续成。之一本内页有陈布雷“霞溪先生像赞”“耕读传家”,罗家伦“敬教勤农”,王志远题“霞溪先生”,又有33本(丙子),封面为陈布雷题。

:乡土宁海副刊

申明: 归原 所有,如有 ,请

以上就是与丁亥年是哪一年相关内容,是关于中国古代史的分享。看完丁亥是什么动物后,希望这对大家有所帮助!

序次 姓名 籍贯 任职时间 卸职时间 卸职原因/备注

提督蓟州军务

1 孙襘 南直隶合肥 嘉靖二十九年九月乙未

1550年10月14日 嘉靖二十九年十一月戊戌

1550年12月16日

2 何栋 陕西长安 嘉靖二十九年十一月戊戌

1550年12月16日 嘉靖二十九年十二月甲子

1551年1月11日

总督蓟辽保定等处军务

1 何栋 陕西长安 嘉靖二十九年十二月甲子

1551年1月11日 嘉靖三十二年十二月丙戌

1554年1月17日 罢

2 杨博 山西蒲州 嘉靖三十二年十二月庚寅

1554年1月21日 嘉靖三十四年三月丙申

1555年3月23日 迁兵部尚书

3 王忬 江苏太仓 嘉靖三十四年三月己亥

1555年3月26日 嘉靖三十八年五月辛巳

1559年6月15日 逮

4 杨博 山西蒲州 嘉靖三十八年五月辛巳

1559年6月15日 嘉靖三十八年十月乙丑

1559年11月26日 回部

5 许论 河南灵宝 嘉靖三十八年十月乙丑

1559年11月26日 嘉靖四十年六月甲申

1561年8月6日 劾免

6 杨选 山东章丘 嘉靖四十年六月丁亥

1561年8月9日 嘉靖四十二年十月癸酉

1563年11月13日 因给事中李瑜劾其失守信地,被逮

7 刘焘 嘉靖四十二年十月乙亥

1563年11月15日 隆庆元年十月乙未

1567年11月14日 因给事中陈瓒弹劾其报功不实,被令回籍听勘

8 曹邦辅 山东定陶 隆庆元年十月己亥

1567年11月18日 隆庆二年

1568年

9 谭纶 江西宜黄 隆庆二年三月丙寅

1568年4月13日 隆庆四年十月甲辰

1570年11月7日 改协理戎政

10 刘应节 山东潍县 隆庆四年十月丁未

1570年11月10日 万历二年七月庚寅

1574年8月4日 改南京工部尚书

11 杨兆 陕西肤施 万历二年七月癸巳

1574年8月7日 万历五年十二月庚子

1578年1月25日 转南京兵部尚书

12 梁梦龙 北直隶真定 万历五年十二月癸卯

1578年1月28日 万历九年四月丁未

1581年5月16日 回任兵部尚书

13 吴兑 浙江山阴 万历九年四月辛亥

1581年5月20日 万历十年十一月乙卯

1582年11月25日 回任兵部尚书

14 周咏 河南延津 万历十年十一月己未

1582年11月29日 万历十一年九月丁丑

1583年 黜为民

15 张佳胤 四川铜梁 万历十一年九月己亥

1583年11月4日 万历十三年闰九月乙卯

1585年11月9日 回部

16 王一鹗 北直隶曲周 万历十三年闰九月戊午

1585年11月12日 万历十五年三月庚申

1587年5月8日 任兵部尚书

17 张国彦 北直隶邯郸 万历十五年四月甲子

1587年5月12日 万历十八年八月庚辰

1590年9月9日 改协理戎政

18 蹇达 四川重庆卫 万历十八年八月庚辰

1590年9月9日 万历二十年四月甲午

1592年5月15日 改协理戎政

19 顾养谦 南直隶通州 万历二十年四月丁酉

1592年5月18日 未任

20 郝杰 山西蔚州 万历二十年七月癸亥

1592年8月12日 万历二十一年

1593年 改协理戎政

21 顾养谦 南直隶通州 万历二十一年正月丁丑

1593年2月8日 万历二十二年七月己卯

1594年8月18日 回部

22 孙矿 浙江余姚 万历二十二年七月己卯

1594年8月18日 万历二十五年三月己酉

1597年5月4日 革

23 邢玠 山东益都 万历二十五年三月己未

1597年5月14日 万历二十九年二月壬申

1601年3月7日 改南京兵部尚书

24 万世德 山西偏头千户所 万历二十九年五月丁巳

1601年6月20日 万历三十年九月乙亥

1602年10月31日 去世

25 蹇达 四川重庆卫 万历三十年九月甲申

1602年11月9日 万历三十六年七月丙戌

1608年8月11日 去世

26 王象乾 山东新城 万历三十六年九月乙未

1609年10月14日 万历四十年正月戊午

1612年2月24日 以兵部尚书回部管事

27 薛三才 浙江定海 万历四十年九月己未

1612年9月28日 万历四十五年

1617年

28 汪可受 湖广黄梅 万历四十五年三月乙酉

1617年4月25日 万历四十七年九月己丑

1619年10月16日 回籍

29 文球 河南固始 万历四十七年九月己丑

1619年10月16日 天启元年六月丙子

1621年7月24日 致仕

30 王象干 山西新城 天启元年二月癸酉

1621年3月23日 天启四年三月丁巳

1624年4月20日

31 吴用先 南直隶桐城 天启四年三月己卯

1624年5月12日 天启五年三月戊戌

1625年 令闲住

32 王之臣 陕西潼关卫 天启五年四月癸巳

1625年5月21日 天启六年三月甲子

1626年4月17日 改经略辽东

33 阎鸣泰 直隶保定中卫 天启六年三月甲子

1626年4月17日 天启七年八月乙未

1627年9月10日 改协理戎政

34 刘诏 河南杞县 天启七年八月己亥

1627年9月14日 天启七年十一月丙子

1627年12月20日 回籍

35 张凤翼 山西代州 天启七年十一月己丑

1628年1月2日 崇祯元年三月

1628年 回籍

36 喻安性 浙江嵊县 崇祯元年四月癸巳

1628年5月5日 崇祯二年

1629年 解职

37 刘策 崇祯二年五月

1629年 崇祯二年

1629年 因清兵入大安口,不能御,罢,次年正月弃市

38 梁廷栋 河南鄢陵 崇祯二年十二月辛亥

1630年1月13日 崇祯三年正月

1630年 任兵部尚书

39 张凤翼 南直隶长洲 崇祯三年正月癸卯

1630年3月6日 崇祯三年

1630年

40 曹文衡 河南唐县 崇祯三年

1630年 崇祯五年九月戊申

1632年 罢

41 傅宗龙 云南昆明 崇祯五年九月丙辰

1632年11月3日 崇祯七年十一月壬申

1635年1月8日 削籍

42 丁魁楚 河南永城 崇祯七年十二月丙戌

1635年1月22日 崇祯九年十月辛卯

1636年11月17日 下刑部

43 张福臻 山东高密 崇祯九年九月己巳

1636年10月26日 崇祯十年

1637年

44 吴阿衡 河南裕州 崇祯十年五月己丑

1637年7月13日 崇祯十一年九月庚辰

1638年10月27日 战死

总督蓟辽军务

1 洪承畴 福建南安 崇祯十一年十二月丁丑

1639年 崇祯十四年九月甲申

1641年10月15日 被困松山

2 杨绳武 云南弥勒 崇祯十四年九月甲申

1641年10月15日 崇祯十四年十二月癸亥

1642年1月22日 出关救松山

3 范志完 河南虞城 崇祯十四年十二月癸亥

1642年1月22日 崇祯十五年二月丁未

1642年3月7日 蓟辽分两督

总督关、蓟、通、津军务

1 张福臻 山东高密 崇祯十五年二月丁未

1642年3月7日 未任

2 张镜心 北直隶磁州 崇祯十五年三月壬辰

1642年4月21日 崇祯十五年三月丙申

1642年4月25日

3 张福臻 山东高密 崇祯十五年三月丙申

1642年4月25日 崇祯十五年六月

1642年

4 赵光抃 江西德化 崇祯十五年十一月丙子

1642年12月1日 崇祯十六年五月壬子

1643年7月5日 夺职遣戍

总督辽东、宁、锦军务

1 范志完 河南虞城 崇祯十五年二月丁未

1642年3月7日 崇祯十六年五月癸巳

1643年6月16日 革职听议

总督保定、山东、河北军务

1 孙传庭 山西振武卫 崇祯十二年正月

1639年 崇祯十二年五月乙亥

1639年6月19日 削籍

2 杨文岳 四川南充 崇祯十二年

1639年 崇祯十四年九月

1641年 革职

3 杨文岳 四川南充 崇祯十五年二月丁未

1642年3月7日 崇祯十五年六月

1642年 以朱仙镇败免

4 侯恂 河南商丘 崇祯十五年六月

1642年 崇祯十五年闰十一月辛丑

1642年12月26日 以开封亡罢职

5 吕大器 四川遂宁 崇祯十六年三月

1643年 崇祯十六年五月

1643年 罢

总督蓟辽保定军务

45 王永吉 南直隶高邮 崇祯十六年五月壬子

1643年7月5日 崇祯十七年

1644年

总督畿南、山东军务

1 徐标 山东济宁 崇祯十七年二月

1644年 崇祯十七年二月

1644年 被杀

序次 姓名 籍贯 任职时间 卸职时间 卸职原因/备注 提督蓟州军务 1 孙襘 南直隶合肥 嘉靖二十九年九月乙未

1550年10月14日 嘉靖二十九年十一月戊戌

1550年12月16日2 何栋 陕西长安 嘉靖二十九年十一月戊戌

1550年12月16日 嘉靖二十九年十二月甲子

1551年1月11日总督蓟辽保定等处军务 1 何栋 陕西长安 嘉靖二十九年十二月甲子

1551年1月11日 嘉靖三十二年十二月丙戌

1554年1月17日 罢 2 杨博 山西蒲州 嘉靖三十二年十二月庚寅

1554年1月21日 嘉靖三十四年三月丙申

1555年3月23日 迁兵部尚书 3 王忬 江苏太仓 嘉靖三十四年三月己亥

1555年3月26日 嘉靖三十八年五月辛巳

1559年6月15日 逮 4 杨博 山西蒲州 嘉靖三十八年五月辛巳

1559年6月15日 嘉靖三十八年十月乙丑

1559年11月26日 回部 5 许论 河南灵宝 嘉靖三十八年十月乙丑

1559年11月26日 嘉靖四十年六月甲申

1561年8月6日 劾免 6 杨选 山东章丘 嘉靖四十年六月丁亥

1561年8月9日 嘉靖四十二年十月癸酉

1563年11月13日 因给事中李瑜劾其失守信地,被逮 7 刘焘嘉靖四十二年十月乙亥

1563年11月15日 隆庆元年十月乙未

1567年11月14日 因给事中陈瓒弹劾其报功不实,被令回籍听勘 8 曹邦辅 山东定陶 隆庆元年十月己亥

1567年11月18日 隆庆二年

1568年9 谭纶 江西宜黄 隆庆二年三月丙寅

1568年4月13日 隆庆四年十月甲辰

1570年11月7日 改协理戎政 10 刘应节 山东潍县 隆庆四年十月丁未

1570年11月10日 万历二年七月庚寅

1574年8月4日 改南京工部尚书 11 杨兆 陕西肤施 万历二年七月癸巳

1574年8月7日 万历五年十二月庚子

1578年1月25日 转南京兵部尚书 12 梁梦龙 北直隶真定 万历五年十二月癸卯

1578年1月28日 万历九年四月丁未

1581年5月16日 回任兵部尚书 13 吴兑 浙江山阴 万历九年四月辛亥

1581年5月20日 万历十年十一月乙卯

1582年11月25日 回任兵部尚书 14 周咏 河南延津 万历十年十一月己未

1582年11月29日 万历十一年九月丁丑

1583年 黜为民 15 张佳胤 四川铜梁 万历十一年九月己亥

1583年11月4日 万历十三年闰九月乙卯

1585年11月9日 回部 16 王一鹗 北直隶曲周 万历十三年闰九月戊午

1585年11月12日 万历十五年三月庚申

1587年5月8日 任兵部尚书 17 张国彦 北直隶邯郸 万历十五年四月甲子

1587年5月12日 万历十八年八月庚辰

1590年9月9日 改协理戎政 18 蹇达 四川重庆卫 万历十八年八月庚辰

1590年9月9日 万历二十年四月甲午

1592年5月15日 改协理戎政 19 顾养谦 南直隶通州 万历二十年四月丁酉

1592年5月18日未任 20 郝杰 山西蔚州 万历二十年七月癸亥

1592年8月12日 万历二十一年

1593年 改协理戎政 21 顾养谦 南直隶通州 万历二十一年正月丁丑

1593年2月8日 万历二十二年七月己卯

1594年8月18日 回部 22 孙矿 浙江余姚 万历二十二年七月己卯

1594年8月18日 万历二十五年三月己酉

1597年5月4日 革 23 邢玠 山东益都 万历二十五年三月己未

1597年5月14日 万历二十九年二月壬申

1601年3月7日 改南京兵部尚书 24 万世德 山西偏头千户所 万历二十九年五月丁巳

1601年6月20日 万历三十年九月乙亥

1602年10月31日 去世 25 蹇达 四川重庆卫 万历三十年九月甲申

1602年11月9日 万历三十六年七月丙戌

1608年8月11日 去世 26 王象乾 山东新城 万历三十六年九月乙未

1609年10月14日 万历四十年正月戊午

1612年2月24日 以兵部尚书回部管事 27 薛三才 浙江定海 万历四十年九月己未

1612年9月28日 万历四十五年

1617年28 汪可受 湖广黄梅 万历四十五年三月乙酉

1617年4月25日 万历四十七年九月己丑

1619年10月16日 回籍 29 文球 河南固始 万历四十七年九月己丑

1619年10月16日 天启元年六月丙子

1621年7月24日 致仕 30 王象干 山西新城 天启元年二月癸酉

1621年3月23日 天启四年三月丁巳

1624年4月20日31 吴用先 南直隶桐城 天启四年三月己卯

1624年5月12日 天启五年三月戊戌

1625年 令闲住 32 王之臣 陕西潼关卫 天启五年四月癸巳

1625年5月21日 天启六年三月甲子

1626年4月17日 改经略辽东 33 阎鸣泰 直隶保定中卫 天启六年三月甲子

1626年4月17日 天启七年八月乙未

1627年9月10日 改协理戎政 34 刘诏 河南杞县 天启七年八月己亥

1627年9月14日 天启七年十一月丙子

1627年12月20日 回籍 35 张凤翼 山西代州 天启七年十一月己丑

1628年1月2日 崇祯元年三月

1628年 回籍 36 喻安性 浙江嵊县 崇祯元年四月癸巳

1628年5月5日 崇祯二年

1629年 解职 37 刘策崇祯二年五月

1629年 崇祯二年

1629年 因清兵入大安口,不能御,罢,次年正月弃市 38 梁廷栋 河南鄢陵 崇祯二年十二月辛亥

1630年1月13日 崇祯三年正月

1630年 任兵部尚书 39 张凤翼 南直隶长洲 崇祯三年正月癸卯

1630年3月6日 崇祯三年

1630年40 曹文衡 河南唐县 崇祯三年

1630年 崇祯五年九月戊申

1632年 罢 41 傅宗龙 云南昆明 崇祯五年九月丙辰

1632年11月3日 崇祯七年十一月壬申

1635年1月8日 削籍 42 丁魁楚 河南永城 崇祯七年十二月丙戌

1635年1月22日 崇祯九年十月辛卯

1636年11月17日 下刑部 43 张福臻 山东高密 崇祯九年九月己巳

1636年10月26日 崇祯十年

1637年44 吴阿衡 河南裕州 崇祯十年五月己丑

1637年7月13日 崇祯十一年九月庚辰

1638年10月27日 战死 总督蓟辽军务 1 洪承畴 福建南安 崇祯十一年十二月丁丑

1639年 崇祯十四年九月甲申

1641年10月15日 被困松山 2 杨绳武 云南弥勒 崇祯十四年九月甲申

1641年10月15日 崇祯十四年十二月癸亥

1642年1月22日 出关救松山 3 范志完 河南虞城 崇祯十四年十二月癸亥

1642年1月22日 崇祯十五年二月丁未

1642年3月7日 蓟辽分两督 总督关、蓟、通、津军务 1 张福臻 山东高密 崇祯十五年二月丁未

1642年3月7日未任 2 张镜心 北直隶磁州 崇祯十五年三月壬辰

1642年4月21日 崇祯十五年三月丙申

1642年4月25日3 张福臻 山东高密 崇祯十五年三月丙申

1642年4月25日 崇祯十五年六月

1642年4 赵光抃 江西德化 崇祯十五年十一月丙子

1642年12月1日 崇祯十六年五月壬子

1643年7月5日 夺职遣戍 总督辽东、宁、锦军务 1 范志完 河南虞城 崇祯十五年二月丁未

1642年3月7日 崇祯十六年五月癸巳

1643年6月16日 革职听议 总督蓟辽保定军务 45 王永吉 南直隶高邮 崇祯十六年五月壬子

1643年7月5日 崇祯十七年

1644年

《红高粱》折射的真实历史:高密孙家口伏击战

导读: 看过**《红高粱》的人都会记得,**中有个地方叫“九九青杀口”,这个地方就在高密市的东北乡--夏庄镇(原河崖镇)的孙家口村。**...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