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姓”家谱有谁能告诉我吗?到底与“孔、孟、曾”三姓家谱是否完全相同?谢谢!

栏目:资讯发布:2023-12-09浏览:3收藏

“颜姓”家谱有谁能告诉我吗?到底与“孔、孟、曾”三姓家谱是否完全相同?谢谢!,第1张

颜姓家谱介绍小邾派颜氏家谱的起源当在周朝小邾国国君颜友受王封之后。颜友作为小邾国的开国君主,颜氏必定以始祖供于家庙,其后每代袭爵位的继承人也必定按顺序记录下来供在家庙中。代代相传,这便成了家谱。周朝之前,姓氏继承权规定十分严格,所以早期的家谱只有宗子才有权续写。随着姓氏继承权的扩展,修家谱权也渐渐开放。到了唐朝,凡有条件的人都可以续修本支派的家谱。颜真卿在唐代续修的家谱便是一例。颜真卿在续修家谱时,对颜姓的起源又作了一次考证,指出旧谱所记颜姓始于小邾子颜友是可靠的。颜真卿修的这部家谱在当时及后世都十分有影响。宋朝欧阳修曾在给王深甫的信札中说“惠借颜氏谱,得见一二,大幸”。说明虽历经五代之乱,士大夫家谱大都佚失,而颜氏家谱却完好地保存了下来。宋朝时出现了“人人自求其家”的寻祖续谱风,因此给后世留下了大量的家谱。颜氏以宗子为核心的家谱,这个时期有了较大的扩展,把宗子之外的支庶子尽量收入家谱,但因交通不便,信息不通,远离宗子居住区的颜氏族人仍不能进入家谱。于是出现了以居住区域为主的支谱。这类支谱大都尽力寻找从一世祖颜回代代相传的脉络,理清本支派的传递主线。也有的因史料缺乏只记现状。这些支谱大都成了元、明、清各代续谱的依据及某些支谱的源头。唐开元二十七年诏封颜回为兖国公,并在封地内为颜子立庙,由颜氏宗子守庙,主管四时祭奠。在经历了数次迁徙之后,宗子又回到了祖籍。五代时宗子后裔颜文威、颜文蕴、颜文铎隐居峄山。到了北宋末年,皇帝赵构迁都,颜氏宗子颜尧为首的十一公奉旨南迁亳州。在后来的颜氏家谱中称为南宗。故里颜姓在曲阜被占领后奉旨另立宗子奉祀复圣颜子,故里曲阜便以颜端之后为宗。元统一中国后以北宗为正宗。明朝袭用元朝旧制,以北宗为正宗,此后颜氏便只有正宗和南宗的说法,续写家谱时谪系家谱也不记载南宗传递情况,南宗则另立支谱。乾隆巳卯仲冬七十一代颜怀择在重修《颜氏谱序》中说:“五季之乱,徙居他方者有之。文威、文蕴、文铎三公隐鲁之峄山,归守宗庙。文威五世孙晓、岐等十一公俱南徙,不序列。文蕴二世孙匡、郎等四公失传。文铎三世孙曰端有三子,曰继、曰希、曰绍,自是之后,颜氏子孙皆继、希、绍三公之后矣。”颜氏的家谱前二十三代:从颜回至二十三代颜盛,一代回,字渊(一作子渊)。子歆。二代歆,字少林,少博学,有才名。仕鲁为大夫,娶齐姜氏,子俭。元泰定三年奉旨从祀于复圣庙。三代俭,字子勤,仕鲁为大夫。元泰定三年奉旨从祀于复圣庙。子威。四代威,字子严,仕鲁为下大大,子(艹凡)。五代艽,仕鲁为下大夫,子亿。六代亿,仕鲁为下大夫,子岵。七代岵,仕鲁为下大夫,子卸。八代卸,字伯由。仕秦为大夫,子誉。九代誉,舍人。子产。十代产,有学行,楚项羽闻其名,聘之不就,终隐名林。子异。十一代异,字世仁,汉大夫。子愚。十二代愚,仕汉为卿士。子逵。十三代逵,仕汉为大夫。子释。十四代释,字季达,汉武帝时尚书郎,会稽都尉,书传作“驷”。子衷。十五代衷,一作忠。郡功曹从事,巩令。子凯。十六代凯,字季卿。张禹荐于朝,为安成太守。子邃。十七代邃,字景深,郡上计吏。子龠。十八代龠,字茂宗,州举茂才,子绰。十九代绰,字参道,为太守。、子准。二十代准,始仕,为从事,复高尚不仕。子阮。二十一代阮,字怀珍,举有道,为著作郎。子亮。二十二代亮,字世明,为郡督邮。见冀州刺史王纯碑。子敫。二十三代敫,字士荣,州举茂才,官至御史大夫。子二,斐、盛。明朝初期,故里颜氏人丁旺盛,为便于家族事务的管理把曲阜一带的颜氏族人按居住区域划分为若干户,每户推举户头、户举,自修支谱,建家祠。到清朝时才完成了故里十六户的划分。故里颜氏十六户分布情况如下:1.大宗户。家祠在翰博府西侧,颜子庙内,有谱碑。2.泗皋户。宁阳县泗皋山。有林、庙、支谱。3.嵫山户。兖州市,城西嵫阳山。有林、庙、支谱。4.泗南户。旧名郑村户,曲阜时庄乡郑村。有祠庙、支谱。5.陶村户。旧名颜家庙户,曲阜姚村西北。有祠庙、支谱。6.巧泉户。旧名姚家庄户,曲阜姚村西。有祠庙、支谱。7.坊上户。曲阜姚村西坊上村。有祠庙、支谱。8.五泉户。旧名店子户,曲阜城南店子村。有支谱。9.龙湾户。曲阜城西龙湾村,现颜家河口村。有祠庙、支谱。10。萃溪户。旧名马厂户,姚村西北小颜庙庄。有祠庙、支谱。11.泗上户。龙湾户分支。之载派五十九代时分出。12.泗东户。旧名张庄户,之载派五十九代时分出。居姚村,有支谱13.临泗户。旧名颜家村户,姚村镇颜家村。有支谱、家祠。14.汉下户。曲阜城东北汉下村。有支谱、家祠、谱碑。15.防山户。曲阜城东防山小马庄村。有支谱。16.陶洛户。曲阜城东陶洛村。有家祠、支谱。故里颜氏十六户不是一次分定的。五十六代时仅九户。五十九代分十四户。至六十一代才完成了十六户的划分。今传《颜氏族谱》有康熙五年版、乾隆已卯版,实为陋巷十六户全谱,并非天下颜氏全谱。1944年,复圣七十七代奉祀官颜世镛、家族长颜怀英、林庙举事颜锡桐、颜振(钅皇)等倡修颜氏合族大谱,成立了筹备会。会长颜世镛,副会长颜怀英,秘书颜振锂,职员颜士株、颜锡榕、颜士英、颜振怀及各户户头、户举、执事官等人。因时局变化,只完成了各户支谱,未能汇成总谱,此后资料损失惨重。颜氏族谱一向为宗子、族长、户头珍藏,世上无余本流传。近年来,西安、自贡、湖南的颜氏后裔,都曾派人携族谱来曲阜参加颜子研究活动。续修家谱家谱是家族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了解后裔传承情况,族人的迁徙与分布。凡在谱者才能享受颜氏特有的待遇,如入三氏学或四氏学读书,享受科举的优惠,减免赋役等。对不遵祖训,违法乱纪,有辱族门的人一概不能入谱,家谱起到了清理门户的作用。

颜氏家世两支 皆为黄帝后裔

关于颜氏的辉煌家世,《姓纂》以及《通志》等书都有十分详尽的记载:颛顼帝的儿子叫作称,称的儿子叫作老童,老童生了重黎和吴回两个儿子,都先后担任过帝喾的火正,也就是所谓的祝融氏。其中,吴回的儿子陆终,又生了六个儿子,依序为樊、惠连、篯、来言、安、季连,而到了周武王兴师灭纣广封诸侯之时,就把老五安的一个叫作挟的后裔,封在邾地,亦即现在山东省邹县东南的地方,最初是鲁国的附庸之国,后来传到夷父的时候,由于夷父的字为颜,《公羊传》就称他为颜公,所以夷父的子孙也自此以“王父字为氏”而姓颜了。

不过,根据《通志氏族略》的记载,颜氏还有另外的一支。该书是这样说的:“出琅琊,本自鲁伯禽,支庶有食采于颜邑者,因而著族。”

这一支颜氏,始祖是伯禽,而伯禽是周初制礼作乐的周公的儿子,由于周公被周天子留在京城辅佐王室,就把他的长子伯禽封在鲁国,地位尊贵而荣耀。因此,这一支颜氏的源流可以追溯到功在传统文化的周公,乃至圣君周文王,其家世背景,同样的光辉异常。

如上所述,颜姓有两支不同的来源,一支是源自颛顼帝的玄孙陆终,一支是源自周公的儿子伯禽,可是,如果再往上推溯,颛顼帝是黄帝的孙子,姓姬,而周文王一家人也是黄帝的姬姓后代,则算来算去,两支颜氏的得姓方式与时地尽管有所不同,但实际上根本都是同一血缘的黄帝后裔。两支颜氏,还有一个共同之处,就是全都发源于现在的山东省境内,怪不得在先秦时期出人头地的颜姓人士,不是当时的鲁国人,就是齐国人。

先秦时期的颜氏名人,有如天上隐约闪耀星辰,虽然距离得那么远,但千百年来光华依然,其中最大最亮最受人仰慕的一颗星星,恐怕要算是孔子最得意的弟子颜回了。颜回生前,一再受到孔子的赞扬,死后,更受到亿万人的敬仰,尊他为儒家思想的典范,从不会有人表示反对。

颜回的后代,跟孔子的后代一样,也是排行一定,所以追溯起来脉络分明,这一点,当然也是他们比其他姓氏幸运的地方。

楼上回答,我不敢苟同,据我所知:在华夏五千多年的悠久文明中,有且只有四姓是所谓“通天谱”的,意思是普天之下,全世界只有一种家谱的。这四姓就是孔、孟、曾、颜。这四家的祖先都分别追溯到孔丘、孟轲、曾参、颜回四大圣贤,而这四家的家谱,所排的字辈——就是辈分命名所用的字——也完全是一样的。这件事看起来好像与国家民族无关,实际上充分表现了我们这个民族崇高文化,重视血统的精神。

在山东曲阜,孔府诗礼堂,贴着一张乾隆九年二月十七日的告示,是乾隆皇帝赐给孔府的30个字作为行辈,凡孔氏家族都要遵照30个字行辈取名。如果不依字序,随意取名的,不准入家谱。民国九年(公元1920年),孔子第七十六代孙“衍圣公”孔令贻,上报民国政府批准继30个字后,又续了20个字。

孔、孟、曾、颜后裔行辈五十字:

希言公彦承

宏闻贞尚衍

兴毓传继广

昭宪庆繁祥

令德维垂佑

钦绍念显扬

建道敦安定

懋修肇益常

裕文焕景瑞

永锡世绪昌

我是山东诸城颜姓子孙,战乱年间逃荒至此,现在行辈“繁”,父辈“庆”,祖父“宪”。

如有疑问可联系我,一起研究。QQ:70277667

73-锡 74-振 75-承 76-景

77-世 78-廷 79-秉 80-培、

81-克、82-建、83-永、84-沛、

85-昭、86-启、87-裕、88-显、

89-兆、(90-守 90-肇)91-庆、92-宏、93-祚、

94-应、95-毓、96-国、97-良

98-惟、99-思、100-一、101-本、

102-继、103-起、104-有、105-常

你好,颜氏宗亲,可以试试 找你家谱 FindU 的修谱寻根方法。

从自己开始,创建基本的支系家谱,在家谱信息界面录入字辈等基础资料,介绍详细家族迁徙繁衍路线。通过同宗同族的姓氏和字辈信息,匹配找到失散的亲友、寻回丢失/遗忘的家族记忆(家谱资料),从而找到完整的字辈信息。另外,即便字辈到了尽头,也,最终实现正本清源,也就是三字经说的“考世系 知终始”

附:两个办法续字排辈:

1、通过修谱寻亲、认谱归宗,找到丢失/遗忘的家谱资料,直接使用其中完整的字辈/字派即可;

2、在查无前谱字辈/字派资料的情况下,召开家庭/家族会议,群策群力,挑选拥有适当寓意的字,连字成句,琅琅上口,利于记载和传诵,重新排辈,一般列出四言五句、或五言四句,总计20个字即可,也可续更多字,最后由族中年长位尊者查阅确定结果即可执行,后世子孙,每代字辈由此而定。

手机修谱·网络寻根

http://tiebabaiducom/p/4865322667

蒲千寻家谱展示

http://tiebabaiducom/p/4865510206

——找你家谱 FindU

“颜姓”家谱有谁能告诉我吗?到底与“孔、孟、曾”三姓家谱是否完全相同?谢谢!

颜姓家谱介绍小邾派颜氏家谱的起源当在周朝小邾国国君颜友受王封之后。颜友作为小邾国的开国君主,颜氏必定以始祖供于家庙,其后每代袭爵位...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