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有哪些皇帝陵墓挖过了?有没有准备挖的?

栏目:资讯发布:2023-12-09浏览:4收藏

如今有哪些皇帝陵墓挖过了?有没有准备挖的?,第1张

  清朝陵墓大部分被挖过(盗墓者),只有世祖皇帝顺治的陵墓没有被破坏。明朝的陵墓被挖过的有定陵。以下是中国皇帝陵墓状况——秦代帝陵

  帝号及姓氏 在位时间 陵名 埋葬地址 陪葬情况

  秦始皇蠃政 前221--前210年 始皇陵 陕西临潼 发现兵马俑

  秦二世胡亥 前209--前207年 陕西临潼北

  西汉帝陵

  帝号及姓氏 在位时间 陵名 埋葬地址 陪葬情况

  汉高祖刘邦 前206--前195年 长陵 陕西咸阳市窑店

  汉惠帝刘盈 前194--前188年 安陵 咸阳市韩家湾 惠孝张皇后

  汉高后吕雉 前187--前180 吕后陵 咸阳长陵东

  汉文帝刘恒 前179--前157年 霸陵 西安市东郊 孝文窦皇后

  汉景帝刘启 前156--前141年 阳陵 咸阳市张家湾 孝景王皇后

  汉武帝刘彻 前140--前87年 茂陵 兴平县南位 李夫人

  汉昭帝刘弗陵 前86--前74年 平陵 咸阳市大王 孝昭上官皇后

  汉宣帝刘询 前73--前49年 杜陵 长安县东少陵原上 孝宣王皇后

  汉元帝刘奭 前48--前33年 渭陵 咸阳市周陵南 孝元王皇后

  汉成帝刘骜 前32--前7年 延陵 咸阳市周陵西南 孝成班婕妤

  汉哀帝刘欣 前6--前1年 义陵 咸阳市周陵东

  汉平帝刘 公元1--5年 康陵 咸阳市周陵西南

  孺子婴 6--8年

  [新]王 莽 8--23年

  淮阳王刘玄 23--25年

  东汉帝陵

  帝号及姓氏 在位时间 陵名 埋葬地址 陪葬情况

  光武帝刘秀 25--57年 原陵 河南孟津 阴皇后

  明帝刘庄 58--75年 显节陵 河南洛阳 马皇后

  章帝刘炟 76--88年 敬陵 河南 窦皇后

  和帝刘肇 89--105年 慎(顺)陵 河南洛阳 熹皇后

  殇帝刘隆 106年 康陵 河南洛阳

  安帝刘祜 107--125年 恭陵 河南洛阳 阎皇后

  顺帝刘保 126--144年 宪陵 河南洛阳 梁皇后

  冲帝刘炳 145年 怀陵 河南洛阳

  质帝刘缵 146年 静陵 河南洛阳

  桓帝刘志 147--167年 宣陵 河南洛阳 郑皇后

  灵帝刘宏 168--189年 文陵 河南洛阳 何皇后 王皇后

  少帝刘辩 189年

  献帝刘协 190--220年 禅陵 河南修武 曹皇后

  三国帝陵

  帝号及姓氏 在位时间 陵名 埋葬地址 陪葬情况

  蜀昭烈帝刘备 221--223年 惠陵 四川成都 照烈皇后甘氏 穆皇后吴氏

  蜀后主刘禅 223--264年 河南洛阳

  魏太武帝曹操 后追封 高陵 河北临漳 武宣卞皇后

  魏文帝曹丕 220--226年 首阳陵 河南渑池 文德郭皇后

  魏明帝曹睿 227--254年 高平陵 河南孟津 明元郭皇后

  高贵乡公曹髦 255--260年 河南洛阳

  魏元帝曹奂 261--265年

  吴武烈帝孙坚 后追封 吴陵 江苏丹阳 吴夫人

  吴大帝孙权 222--252年 蒋 陵 江苏南京 步皇后 潘夫人

  吴会稽王孙亮 253--258年

  吴景帝孙休 259--264年 定陵 安徽当涂 朱夫人

  吴末帝孙皓 265--280年 河南洛阳 滕夫人

  西晋帝陵

  帝号及姓氏 在位时间 陵名 埋葬地址 陪葬情况

  晋武帝司马炎 265--290年 峻阳陵 河南洛阳 武元杨皇后

  晋惠帝司马衷 291--306年 太阳陵 河南洛阳

  晋怀帝司马炽 307--313年

  晋愍帝司马邺 314--316年

  东晋帝陵

  帝号及姓氏 在位时间 陵名 埋葬地址 陪葬情况

  晋元帝司马睿 317--323年 建平陵 江苏南京 元敬虞皇后

  晋明帝司马绍 324--326年 武平陵 江苏南京 明穆庾皇后

  晋成帝司马衍 327--342年 兴平陵 江苏南京 成恭杜皇后

  晋康帝司马岳 343--344年 崇平陵 江苏南京 康献褚皇后

  晋穆帝司马聃 345--361年 永平陵 江苏南京 穆章何皇后

  晋哀帝司马丕 362--365年 安平陵 江苏南京 哀靖王皇后

  晋废帝司马奕 366--371年 吴陵 江苏吴县 孝庾皇后

  晋简文帝司马昱 372年 高平陵 江苏南京 简文顺王皇后

  晋孝武帝司马曜 373--396年 隆平陵 江苏南京 孝武定王皇后

  晋安帝司马德宗 397--418年 休平陵 江苏南京

  晋恭帝司马德文 419--420年 冲平陵 江苏南京 恭思褚皇后

  十六国帝陵

  帝号及姓氏 在位时间 陵名 埋葬地址 陪葬情况

  汉刘渊 304--309年 永光陵

  汉刘聪 311--317年 宣光陵

  汉刘粲 318--337年

  前赵刘曜 318年

  后赵石勒 319--332年 高平陵 河北邢台

  后赵石弘 333--334年

  后赵石虎 335--349年 显原陵

  后赵石遵 349年

  后赵石鉴 349年

  后赵石祗 350年

  前燕慕容皝 337--348年

  前燕慕容 349--359年 龙陵

  前燕慕容 360--?年

  前秦苻健 351--354年 原陵

  前秦苻生 355--356年

  前秦苻坚 356--384年

  前秦苻丕 385年

  前秦苻登 386--393年

  前秦苻崇 394年

  后秦姚苌 384--393年 原陵

  后秦姚兴 394--415年 偶陵

  成李特 303年

  成李雄 304--334年

  安都陵 四川都

  成李期 335--337年

  汉李寿 338--343年 安昌陵

  汉李势 344--?年

  前凉张 314--319年 宁陵

  前凉张茂 320--323年

  前凉张骏 324--345年 大陵

  前凉张重华 346--353年 显陵

  前凉张祚 354年 愍陵

  前凉张玄靓 355--362年 平陵

  前凉张天锡 363--?年

  西凉李 405--416年 建世陵

  西凉李歆 417--419年

  西凉李恂 420--?年

  后凉吕光 389--399年 高陵

  后凉吕绍 399年

  后凉吕纂 399--400年 白石陵

  后凉吕隆 401--?年

  后燕慕容垂 384--395年 宣平陵

  后燕慕容宝 396--397年

  后燕慕容盛 398--400年 兴平陵

  后燕慕容熙 401年 微平陵

  南凉秃发乌孤 397--399年

  南凉秃发利鹿孤 400--401年 西平陵

  南凉秃发檀 402--?年

  南燕慕容德 398--404年 东阳陵

  南燕慕容超 405--?年

  西秦乞伏国仁 385--387年

  西秦乞伏乾归 388--411年 抱罕陵 甘肃兰州

  西秦乞伏炽磬 412--?年 武平陵

  北燕冯跋 409--?年 长谷陵

  夏赫连勃勃 407--?年 嘉平陵

  南北朝帝陵

  帝号及姓氏 在位时间 陵名 埋葬地址 陪葬情况

  宋武帝刘裕 420--422年 初宁陵 江苏南京 武敬臧皇后

  宋少帝刘义符 423--424年 江苏南京

  宋文帝刘义隆 425--453年 长宁陵 江苏南京 文元袁皇后

  宋孝武帝刘骏 454--464年 景宁陵 江苏丹阳 孝武文穆王皇后

  宋前废帝刘子业 465--?年 江苏丹阳 崇献何皇后

  宋明帝刘彧 466--472年 高宁陵 江苏南京

  宋后废帝刘昱 473--477年 江苏丹阳

  宋顺帝刘准 478--479年 遂宁陵

  齐高帝萧道成 480--482年 泰安陵 江苏丹阳 高昭刘皇后

  齐宣帝萧承之 479年追尊 永安陵 江苏丹阳

  齐武帝萧赜 483--493年 景安陵 江苏丹阳

  齐郁林王萧昭业 494年 江苏丹阳

  齐薛王萧昭文 494年 江苏丹阳

  齐景帝萧道生 494年追尊 修安陵 江苏丹阳

  齐明帝萧鸾 495--498年 兴安陵 江苏丹阳 明敬刘皇后

  齐东昏侯萧宝卷 499--501年 江苏丹阳

  齐和帝萧宝融 502--?年 恭安陵

  梁武帝萧衍 503--548年 修陵 江苏丹阳

  梁临贺王萧正德 549年

  梁简文帝萧纲 550--551年 陵 江苏丹阳 简文王皇后

  梁豫章王萧栋 551年

  梁武陵王萧纪 552年

  梁元帝萧绎 553--555年 湖北荆州

  梁敬帝萧方智 556--557年

  陈武帝陈霸先 558--559年 万安陵 南京江宁 武宣章皇后

  陈文帝陈蒨 560--566年 永宁陵 南京市

  陈废帝陈伯宗 567--568年

  陈宣帝陈顼 569--582年 显宁陵

  陈后主陈叔宝 583--589年 河南洛阳

  北魏明元帝拓跋嗣 420--423年 金陵 山西大同 明元昭哀皇后姚氏 明元密皇后杜氏

  北魏太武帝拓跋焘 424--452年 金陵 山西大同 太武皇后赫连氏 太武敬哀皇后贺氏

  北魏文成帝拓跋浚 453--465年 金陵 山西大同 文成元皇后李氏

  北魏献文帝拓拨弘 466--471年 金陵 山西大同 献文思皇后李氏

  北魏孝文帝元宏 472--499年 长陵 河南临汝 孝文幽皇后

  北魏宣武帝元恪 500--515年 景陵 河南临汝

  北魏孝明帝元诩 516--528年 定陵 河南临汝

  北魏孝庄帝元子攸 529--530年 静陵

  北魏东海王元晔 531年

  北魏节闵帝元恭 532年

  北魏孝武帝元修 533--534年 云陵 陕西富平

  西魏文帝元宝炬 535--537年 永陵 陕西富平 文帝文皇后乙弗氏

  东魏孝静帝元善见 534--549年

  北齐文宣帝高洋 550--551年 武宁陵

  北齐废帝高殷 560年 文静陵

  北齐武成帝高湛 562--564年 永平陵

  北齐后主高纬 565年 陕西西安

  北周闵帝宇文觉 557--558年 静陵

  北周明帝宇文毓 559--565年 昭陵 明敬皇后独孤氏

  北周武帝宇文邕 566--578年 孝陵 武皇后阿史那氏

  北周宣帝宇文赟 579年 定陵 宣皇后杨氏

  北周静帝宇文衍 580年 定陵

  隋代帝陵

  帝号及姓氏 在位时间 陵名 埋葬地址 培葬情况

  隋文献帝杨坚 581--604年 太陵 陕西武功 文皇后独孤氏

  隋炀帝杨广 605--618年 炀帝陵 江苏扬州

  唐代帝陵

  帝号及姓氏 在位时间 陵名 埋葬地址 陪葬情况

  唐太祖李虎 后追封 永康陵 三原县陵前

  唐世祖李昺 后追封 兴宁陵 咸阳市窑店东

  唐高祖李渊 618--626年 献陵 三原县徐木永合村

  唐太宗李世民 627--649年 昭陵 礼泉县九 山

  唐高宗李治 650--683年 乾陵 乾县梁山

  武则天女皇 684--704年 乾陵 乾县梁山 夫妇合葬

  唐中宗李显 684(710)--712年 定陵 兴平县龙泉山

  唐睿宗李旦 684(710)--712年 挢陵 蒲城县丰山

  唐玄宗李隆基 712--756年 泰陵 蒲城县金粟山

  唐肃宗李亨 756--761年 建陵 礼泉县武将山

  唐代宗李豫 762--779年 元陵 富平县檀山

  唐德宗李适 780--805年 崇陵 泾阳县嵯峨山

  唐顺宗李诵 805年 丰陵 富平县金瓮山

  唐宪宗李纯 806--820年 景陵 蒲城县金炽山

  唐穆宗李恒 821--824年 光陵 蒲城县尧山

  唐敬宗李湛 825--827年 陵 三原县陵前柴家窑

  唐文宗李昂 827--840年 章陵 富平天乳山

  唐武宗李炎 841--846年 端陵 三原县徐木桃沟村

  唐宣宗李忱 847--859年 贞陵 泾阳县仲山

  唐懿宗李凗 860--874年 简陵 富平县紫金山

  唐僖宗李儇 874--888年 靖陵 乾县鸡子堆

  唐昭宗李晔 889--904年 温陵 河南洛阳

  唐哀帝李柷 905--907年 和陵 山东荷泽

  让皇帝李宪 惠陵 蒲城县城西北

  [附]孝明高皇后杨氏(武则天之母) 顺陵 咸阳市底张韩家村

  五代十国帝陵

  帝号及姓氏 在位时间 陵名 埋葬地址 陪葬情况

  后梁太祖朱晃 907--912年 宣陵 河南洛阳 元贞皇后张氏

  后梁末帝朱友贞 913--923年 河南洛阳 次妃郭氏

  后唐庄宗李存勗 924--926年 伊陵 河南新安

  后唐明宗李亶 927--933年 徽陵 河南洛阳

  后唐末帝李从珂 935--936年 河南洛阳

  后晋高祖石敬瑭 937--942年 显陵 河南洛阳

  后晋出帝石重贵 943--946年

  后汉高祖刘知远 947--948年 睿陵 河南登封

  后汉隐帝刘承佑 949--950年 颖陵 河南开封

  后周太祖郭威 951--954年 嵩陵 河南开封

  后周世宗柴荣 955--959年 庆陵 河南郑州

  后周恭帝柴宗训 960--961年 顺陵 河南郑州

  吴杨渥 907--908年 绍陵

  吴杨隆演 909--919年 肃陵

  吴杨溥 921--?年 平陵

  前蜀王建 907--918年 永陵 四川成都 顺德皇后周氏

  前蜀王衍 919--925年

  后蜀孟知祥 925--935年 和陵 河南洛阳 太后李氏

  南唐李璟 937--942年 永陵 南京牛首山 元敬皇后宋氏

  南唐李 943--960年 顺陵 南京牛首山 光穆皇后钟氏

  南唐李煜 961--?年 金陵 河南洛阳

  南汉刘隐 907--911年 德陵

  南汉刘龑 911--942年 康陵

  南汉刘玢 942年

  南汉刘晟 943--957年 昭陵

  南汉刘鋹 958--?年 广东韶关

  楚马殷 907--929年 湖南衡阳

  楚马希声 930--931年

  楚马希范 932--949年

  楚马希萼 950年 金陵

  楚马希崇 951--?年 金陵

  吴越钱鏐 907--931年 安国县

  吴越钱元瓘 932--940年 龙山

  吴越钱弘佐 941--946年 龙山

  吴越钱倧 947年

  吴越钱 947--978年

  闽王审知 907--925年 宣陵 福州莲花山

  闽王鏻 926--938年 福州莲花山陈后

  闽王曦 939--942年 福州

  闽王延政 943--?年

  南平高季兴 907--927年 高陵 湖北江陵

  南平高从海 928--947年 龙山乡

  高平高保融 948年 龙山乡

  北汉刘旻 951--954年

  北汉刘均 955年

  北宋,辽代帝陵

  帝号及姓氏 在位时间 陵名 埋葬地址 陪葬情况

  宋宣祖赵宏殷 后追封 永安陵 河南巩县 杜后 太祖王后 贺后 宋后

  宋太祖赵匡胤 960--976年 永昌陵 河南巩县 太宗尹后 符后 真宗潘后

  宋太宗赵光义 976-997年 永熙陵 河南巩县 李后 李后 真宗郭后

  宋真宗赵恒 998--1022年 永定陵 河南巩县 李后 刘后 杨后

  宋仁宗赵祯 1023--1063年 永昭陵 河南巩县 曹后

  宋英宗赵曙 1064--1067年 永厚陵 河南巩县 高后

  宋神宗赵顼 1068--1085年 永裕陵 河南巩县 向后 朱后 陈后 徽宗王后 刘后 刘后

  宋哲宗赵煦 1086--1100年 永泰陵 河南巩县 刘后

  宋徽宗赵佶 1101--1125年 金兵北掳

  宋钦宗赵桓 1126--1127 金兵北掳

  辽穆宗耶律璟 960--969年 怀陵 怀州黑山

  辽景宗耶律贤 970--983年 乾陵 宣献皇后肃氏

  辽圣宗耶律隆绪 984--1031年 庆陵 内蒙巴林左旗 齐天皇后肃氏

  辽兴宗耶律宗真 1032--1055年 庆陵 皇后萧氏

  辽道宗耶律洪基 1056--1101年 庆陵 宣懿皇后萧氏

  南宋 金帝陵

  帝号及姓氏 在位时间 陵名 埋葬地址 陪葬情况

  宋高宗赵构 1127--1162年 永思陵 浙江绍兴 宪圣慈烈皇后

  宋孝宗赵 1163--1189年 永阜陵 浙江绍兴 恭安皇后夏氏等

  宋光宗赵敦 1190--1194年 永崇陵 浙江绍兴 慈懿皇后李氏

  宋宁宗赵扩 1195--1224年 永茂陵 浙江绍兴 恭淑皇后韩氏

  宋理宗赵昀 1225--1264年 永穆陵 浙江绍兴 皇后谢氏

  宋度宗赵昺 1265--1274年 永绍陵 浙江绍兴

  宋恭帝赵 1275--1276年

  宋端宗赵罡 1277--1278年 永福陵 广东新会

  宋赵昺 1279年

  金太祖完颜阿骨打 1115--1123年 睿陵 北京房山

  金太宗完颜晟 1127--1135年 恭陵 北京房山

  金熙宗完颜亶 1136--1149年 思陵 北京房山

  金海陵王完颜亮 1150--1161年 北京房山

  金世宗完颜雍 1162--1189年 兴陵 北京房山

  金章宗完颜璟 1190--1208年 道陵 北京房山

  金卫绍王完颜永济 1209--1213年

  金宣宗元颜珣 1214--1223年 德陵 河南开封

  金哀宗完颜守绪 1224--1234年

  明代帝陵

  帝号及姓氏 在位时间 陵名 埋葬地址 陪葬情况

  朱元璋高祖 曾祖 祖父 建于1386--1413年 祖陵 江苏泗洪

  朱元璋父母 建于1369--1379年 皇陵 安徽凤阳

  明太祖朱元璋 1368--1398年 孝陵 江苏南京 皇后马氏

  明惠帝朱允炆 1399--1402年

  明成祖朱棣 1403--1424年 长陵 北京市昌平 皇后徐氏

  明仁宗朱高炽 1425年 献陵 北京市昌平 皇后张氏

  明宣宗朱瞻基 1426--1435年 景陵 北京市昌平 皇后孙氏

  明英宗朱祁镇 1436--1449年 裕陵 北京市昌平 皇后钱氏 周氏

  明代宗朱祁钰 1450--1456年 景泰陵 北京市西郊金山 皇后汪氏

  明宪宗朱见深 1465--1487年 茂陵 北京市昌平 皇后纪氏 王氏 邵氏

  明孝宗朱佑樘 1488--1505年 泰陵 北京市昌平 后后张氏

  明武宗朱厚照 1506--1521年 康陵 北京市昌平 皇后夏氏

  明世宗朱厚熜 1522--1566年 永陵 北京市昌平 皇后杜氏 陈氏 方氏

  明穆宗朱载垕 1567--1572年 昭陵 北京市昌平 皇后李氏 陈氏 李氏

  明神宗朱翊钧 1573--1620年 定陵 北京市昌平 孝端王氏 孝靖王氏

  明光宗朱常洛 1620年 庆陵 北京市昌平 皇后郭氏 王氏 刘氏

  明熹宗朱由校 1621--1627年 德陵 北京市昌平 皇后张氏

  明思宗朱由检 1628--1644年 思陵 北京市昌平 皇后周氏 田氏

  清代帝陵

  帝号及姓氏 在位时间 陵名 埋葬地址 陪葬情况

  清室祖先 永陵 辽宁新宾

  清太祖努尔哈赤 1616--1626年 福陵 辽宁沈阳东郊

  清太宗皇太极 1627--1648年 昭陵 辽宁沈阳北郊

  清世祖福临 1644--1661年 孝陵 河北遵化清东陵 皇后佟佳氏,董鄂氏

  清圣祖玄烨 1662--1722年景陵 景陵 河北遵化清东陵 四个皇后,一皇贵妃

  清世宗胤祯 1723--1735年 泰陵 河北易县清西陵 孝敬宪皇后 敦肃皇贵妃

  清高宗弘历 1736--1795年 裕陵 河北遵化清东陵 二后三贵妃

  清仁宗颙琰 1796--1820年 昌陵 河北易县清西陵 孝淑睿皇后

  清宣宗旻宁 1821--1850年 慕陵 河北易县清西陵 孝穆成皇后,孝全成皇后

  清文宗奕 1851--1861年 定陵 河北遵化清东陵 孝德显皇后

  清穆宗载淳 1862--1874年 惠陵 河北遵化清东陵 嘉顺皇后

  清德宗载湉 1875--1908年 崇陵 河北易县清西陵 隆裕皇后

  宣统皇帝溥仪 1908--1911年

我国古代皇帝的排名顺序:

1、秦始皇(赢政)——中国的第一个皇帝;

2、汉惠帝(刘盈)——来去匆匆,过眼云烟;

3、汉景帝(刘启)——政绩并不代表着其成功;

4、汉武帝(刘彻)——开天辟地的帝王;

5、汉宣帝(刘询)——中兴之主;

6、汉哀帝(刘欣)——“同志”皇帝;

7、汉新帝(王莽)——夺权容易,守权难;

8、汉光武帝(刘秀)——东汉王朝的开国皇帝;

9、汉明帝(刘庄)——东汉时期小有作为的皇帝;

10、汉章帝(刘炬)——“章草”皇帝;

11、汉桓帝(刘志)——碌碌无为的皇帝;

12、汉献帝(刘协)——东汉最后一个皇帝;

13、三国魏武帝(曹操)——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

14、三国魏文帝(曹丕)—政坛、文坛双峰并峙的皇帝;

15、三国蜀汉昭烈帝(刘备)—智慧与魅力并存的皇帝;

16、三国吴大帝(孙权)——智勇兼备的英雄;

17、西晋武帝(司马炎)——西晋开国皇帝;

18、西晋惠帝(司马衷)——中国历史上真正意义上的亡国之君;

19、东晋元帝(司马睿)——东晋的第一代皇帝;

20、东晋孝武帝(司马曜)——中国历史上死得最窝囊的皇帝;

21、十六国汉光文帝(刘渊)—东晋十六国时期汉国开国皇帝;

22、十六国昭武帝(刘聪)——匈奴汉国第二代国君;

23、十六国前赵皇帝(刘曜)——神射手;

24、十六国后赵高祖(石勒)——受汉文化影响较深的少数民族皇帝;

25、十六国后赵国太祖(石虎)—残暴、偏激、猜疑;

26、十六国前秦宣昭帝(苻坚)—古代三位最杰出的皇帝之一;

27、南北朝宋武帝(刘裕)——南朝宋王朝建立者;

28、南北朝宋文帝(刘义隆)——有雄图大略的皇帝;

29、南北朝南齐高帝(萧道成)——“鱼鳞子”;

30、南北朝齐废帝(萧宝卷)—历史上最昏庸、荒*皇帝;

31、南北朝梁武帝(萧衍)—南朝皇帝在位最久的皇帝;

32、南北朝北魏孝文帝(拓跋宏)—鲜卑骄子;

33、南北朝北齐文宣帝(高洋)—历史上最癫狂的皇帝;

34、隋文帝(杨坚)——历史上有名的“惧内”皇帝;

35、隋炀帝(杨广)——中国历史上名声最差的皇帝;

36、唐高祖(李渊)——大唐帝国的奠基人;

37、唐太宗(李世民)一一明君的典范;

38、唐高宗(李治)——懦弱的皇帝;

39、唐中宗(李显)——被3个女人左右的皇帝;

40、唐睿宗(李旦)——两次即位继承大统的皇帝;

41、武周圣神皇帝(武则天)——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42、唐玄宗(李隆基)——音乐皇帝;

43、唐肃宗(李亨)——两耳不闻窗外事;

44、唐代宗(李豫)—唐朝第一个以长子身份即位;

45、唐德宗(李适)——饱尝战火的洗礼和考验;

46、唐顺宗(李诵)——进入太上皇角色最快的皇帝;

47、唐宪宗(李纯)——中兴之主;

48、唐穆宗(李恒)——纵情享乐终其一生;

49、五代十国后梁太祖(朱晃)—五代时期第一个皇帝;

50、五代十国后唐庄宗(李存勖)—喜欢唱戏的皇帝;

51、五代十国后晋高祖(石敬瑭)—五代时后晋王朝的建立者;

52、五代十国后晋出帝(石重贵)—善始未能善终;

53、五代十国后汉高祖(刘禺)—后汉王朝的开国皇帝;

54、五代十国后周太祖(郭威)—五代时期后周的建立者;

55、五代十国后周世宗(柴荣)—五代十国最有作为的帝王;

56、五代十国吴武帝(杨行密)—五代十国吴国的建立者;

57、五代十国南唐烈祖(李界)—废吴主自立,建南唐;

58、五代十国南唐后主(李煜)——亡国之后成词宗;

59、五代十国吴越武肃王(钱镏)——“海龙王”;

60、五代十国前蜀高祖(王建)——前蜀国的建立者;

61、宋太祖(赵匡胤)——北宋王朝的建立者;

62、宋真宗(赵恒)——信小人、远贤臣;

63、宋仁宗(赵祯)——两宋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

64、辽太祖(耶律阿保机)——契丹民族的英雄;

65、辽太宗(耶律德光)——使契丹走向强盛的人;

66、辽穆宗(耶律琛)——“睡王”皇帝;

67、辽景宗(耶律贤)—辽朝皇帝中比较有作为的皇帝;

68、金太祖(完颜阿骨打)—女真族的民族英雄;

69、西夏景宗(李元吴)——中国西夏第一位皇帝;

70、元太祖(铁木真)——一代天骄;

71、元太宗(窝阔台)——蒙古帝国第二任可汗;

72、元世祖(忽必烈)——大元帝国的缔造者;

73、元成宗(铁穆耳)——守成之君;

74、明太祖(朱元璋)——布衣天子;

75、明惠帝(朱允坟)——帝王之旅四年告终;

76、明成祖(朱棣)——马上天子;

77、明仁宗(朱高炽)——一个平庸老实人;

78、明宣宗(朱瞻基)——蟋蟀天子;

79、明英宗(朱祁镇)——玩童皇帝;

80、明代宗(朱祁钰)——“代替他人当皇帝”;

81、明宪宗(朱见深)——糊涂皇帝;

82、明武宗(朱厚照)——顽童皇帝;

83、明世宗(朱厚熄)——近支即位,承大统;

84、明穆宗(朱载重)——平平淡淡才是真;

85、明神宗(朱翊钧)——一代英主却背负千古骂名;

86、明光宗(朱常洛)——赋予传奇色彩的皇帝;

87、明熹宗(朱由校)——木匠皇帝;

88、明思宗(朱由检)——历史剧中的悲剧人物;

89、清太祖(努尔哈赤)—开疆扩土、骁勇善战的英雄;

90、清太宗(皇太极)——血腥人生;

91、清世祖(顺治)——清人关后的第一位皇帝;

92、清圣祖(康熙)——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

93、清世宗(雍正)——一位扑朔迷离的皇帝;

94、清高宗(乾隆)——历史上有名的风流天子;

95、清仁宗(嘉庆)——励精图治却未能扭转历史;

96、清宣宗(道光)—满清唯一以嫡长子身份即位;

97、清文宗(咸丰)—有重整江山之心,却无回天之力;

98、清穆宗(同治)—傀儡皇帝;

99、清德宗(光绪)—清朝第一位非皇子继承大统;

100、末代皇帝(宣统) — 中国最后一帝。

皇帝寿命:

1、超过80岁的皇帝有五位

清高宗乾隆帝爱新觉罗·弘历(89)、梁武帝萧衍(86)、则天大圣皇帝武曌(82)、宋高宗赵构(81)和元世祖孛儿只斤·忽必烈(80)。

2、70岁到79岁的皇帝有12位

十国楚武穆王马殷(79),唐玄宗李隆基(78)、十国前蜀高祖王建(72)、明太祖朱元璋(71),三国吴大帝孙权(71),五代南平高季兴(71)、十六国后燕高祖慕容垂(71)、汉武帝(70)、唐高祖李渊(70)、辽道宗耶律洪基(70)、西夏仁宗李仁孝(70)、十六国南燕高祖慕容德(70)。

3、60岁到69岁的皇帝有38位

新建兴帝王莽(69),清圣祖康熙帝爱新觉罗·玄烨(69)、清宣宗道光帝爱新觉罗·旻宁(69)、十六国西凉武昭王李暠(68),宋孝宗赵昚(68)、清太祖爱新觉罗·努尔哈赤(68),周帝吴三桂(67)、十六国北凉高祖沮渠蒙逊(67)、后唐明宗李嗣源(67)、金世宗完颜雍(67)、元太祖孛儿只斤·铁木真(66)、蜀汉怀帝(后主)刘禅(65)、明成祖朱棣(65)、隋文帝杨坚(64)、蜀汉昭烈帝刘备(63)、唐德宗李适(64);

西夏神宗李遵顼(64)、汉光武帝刘秀(63)、十六国后凉高祖吕光(63)、汉高祖刘邦(62)、宋武帝刘裕(62)、清末帝爱新觉罗·溥仪(62)、金太宗完颜晟(61)、后蜀高祖孟知祥(61)、辽圣宗耶律隆绪(61)、十六国后秦高祖姚兴(61)、清仁宗嘉庆帝爱新觉罗·颙琰(61)、后梁太祖朱温(61)、明世宗朱厚熜(60)、宋理宗赵昀不(60)等。

4、50岁到59岁的皇帝有60位

宋太宗(59)、明神宗(58)、雍正帝(58)、宋宁宗(58)、陈高祖陈霸先(57)、宋钦宗(57)、唐高宗(56)、齐高帝萧道成(56)、晋武帝(55)、唐中宗(55)、唐睿宗(55)、汉献帝(54)、齐武帝(54)、陈宣帝(54)、唐代宗(54)、宋仁宗(54)、宋徽宗(54)、晋简文帝(53)、陈后主(52)、清太宗(52)、唐太宗(50)、后周太祖(51)、秦始皇(50)、宋太祖(50)、隋炀帝(50)等。

5、40岁到49岁的有55位

梁简文帝(49)、汉景帝(48)、明仁宗(48)、梁元帝(47)、汉文帝(47)、南唐后主李煜(42)、明宪宗(41)等。

6、30岁到39岁的有62位

魏文帝曹丕(39)、后周世宗柴荣(39)、明光宗朱常洛(39)、明宣宗朱瞻基(38)、明武宗朱厚照(31),清德宗光绪帝爱新觉罗·载湉(38),魏明帝曹叡(36),宋英宗赵曙(36),明穆宗朱载垕(36),宋度宗赵禥(35)、明思宗崇祯帝朱由检(35)、清文宗咸丰帝爱新觉罗·奕詝(31),明代宗朱祁钰(30)等。

7、20岁到29岁的有50位

秦二世皇帝胡亥(24)、汉昭帝刘弗陵(21)、清世祖顺治帝爱新觉罗·福临(24),明熹宗朱由校(23)等。

8、10岁到19岁的有28位

五代后汉隐帝刘承佑(19),五代后周恭帝(19),清穆宗同治帝爱新觉罗·载淳(18),晋穆帝司马聃(18),唐敬宗李湛(17),唐哀帝李柷(17),汉废帝刘辩(16),宋废帝刘子业(16),宋顺帝刘准(12)等。

9、而十岁以下的娃娃皇帝有七位

八岁汉质帝刘缵,六岁的元宁宗孛儿只斤·懿璘质班、三岁的北魏幼主元钊,两岁的汉冲帝刘炳才生下100天就登基、不满周岁就死去的汉殇帝刘隆,还有中国第一位女皇帝敬哀公主元姑娘(有争议)也不满周岁。

参考资料:

——中国皇帝

达氏是一个多民族、多源流的姓氏群体,但在中国大陆的姓氏排行榜上未列入百家姓前三百位,在台湾省则名列第四百八十三位,多以代郡为郡望。今甘肃省的金昌市、兰州市达川县、陇南市成县、成州市、武威市,台湾省,江蘇省的六合市、溧阳市、南通市,陕西省的眉县、富平县、宝鸡市、渭南市,重庆市,北京市,上海市,天津市,四川省的三台县、盐亭县、宜宾市、绵阳市、自贡市,山西省的阳城县、长治市长子县,河北省的邢台市任县,青海省的互助县,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市、哈密市,湖南省的邵阳市武冈县,云南省的昭通市、昆明市宜良县,安徽省,宁夏回族自治区,福建省的厦门市,山东省的济南市,广东省的深圳市等地,均有达氏族人分布。

达姓主要源自:姬姓。

达姓起源一

源于姬姓高阳氏,出自颛顼帝之后叔达,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古代部族首领颛顼帝的后代高阳氏有子弟八人,都是治国安邦的贤人,称为高阳氏“八恺”,依次分别是:仓舒、颓恺、梼戭、大临、厖降、庭坚、仲容、叔达。

在其中老八叔达的后裔子孙种,有以先祖名号为姓氏者,称达氏,世代相传至今,是非常古老的姓氏之一,史称达氏正宗。汉族达氏皆尊奉叔达为得姓始祖。

达姓起源二

源于回族,出自元朝时期元文宗给波斯人毋把勒沙的赐姓,属于帝王赐姓汉化改姓为氏。回族达氏,主要源自元朝时期的皇帝赐姓。据文献《元代泰不华族源初探》一文的介绍,在成吉思汗西征时期,波斯人穆巴拉沙(毋把勒沙,波斯语“官爵”)随父亲入华,居台州(今浙江临海),出任录事判官。其子达普化拜南宋遗民周仁荣为老师,刻苦攻读汉语,于元延佑七年(公元1320年),在乡试中考取榜首。次年,大元朝廷在进行廷试时,元仁宗孛儿只斤·爱育黎拔力八达特赐达普化进士及第,授集贤院修撰,拜江南行台监察御史。后来元文宗孛儿只斤·图贴睦尔在元天历二年(公元1329年)敕建奎章阁时,擢升穆巴拉沙为典签,拜中台监察御史,并赐其蒙古姓“达不华”,后被封为魏国公,其后裔子孙遂以谐音汉字‘达’为姓氏,称达氏。

该支回族达氏一族今主要分布在江苏省南京市六合区,世代相传至今,并尊奉穆巴拉沙为得姓始祖。

达姓起源三

以先祖名字为氏。据文献《明史稿》及《凉州府志备考》中达云家谱记载:明万历年间西北名将达云,出身于凉州卫(今甘肃武威),武将世家。其祖恪纳亚(家谱载系哈密畏兀城人),明洪武初年从哈密进贡赴京,忠义恭顺,屡建功绩,钦授试百户,带俸驻扎凉州,落籍为凉州人。恪纳亚生一子,名达里麻答思,承袭父职,他继承父风,学习汉族的文化,逐渐成为汉族。后裔主要居住在西北各省。

何氏家族的祖先是姬虞。

姓氏源流有以下几种说法:

1、出自姬姓。

周武王之子封于韩,灭国。其后裔韩武子(另一种说法是韩武子是晋同族曲沃桓叔后裔,即周成王弟姬唐叔虞之后)仕晋,封于韩原,以地为氏。后来与赵、魏三家分晋,成为诸侯。秦始皇灭六国,韩氏族裔遁逃江淮之间,因改姓何。

2、赐姓。

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后,推行汉化,鲜卑姓贺拔氏改为汉姓何氏。元末吐蕃宣抚使锁南之子铭归顺明朝,世袭河州卫指挥同知,赐姓何氏。

3、以国名为氏。

唐朝时中亚地区有九个突厥族小国,史称“昭武九姓”。 后来内迁中原,各以国名为氏。

扩展资料

少数民族中的何姓加入 :

“昭武九姓”中的何姓。汉唐时期我国的少数民族地区中有何姓。汉唐时期的我国西域地区,有月氏人建立的康居政权,原居祁连山北的昭武城,后被匈奴人打败,西越葱岭,建立了康国,并日益强大起来,

西域的米、史、曹、何、安、小安、那色波、乌那昌、穆等政权先后归附了康国,均以昭武为姓,以示不忘其本。史称“昭武九姓”,而“何”则是其中之一。

南朝梁代和后来的隋朝就有几位来自西域的何姓先人:一位是何细胡,梁代西域人,通商入蜀,定居郫县(今四川郫县),事武陵王纪,主知金帛,因致巨富,号为“四川大贾”。再一位是何妥,隋朝人,

据说是何细胡之子,字栖风,少机警,有才名,隋初累官国子祭酒,著有《周易讲疏》、《孝经义疏》等文集。第三位是何稠,隋人,何妥的侄儿,字桂林,少有才思,隋开皇年间官至太府丞。他博览典籍,多识旧物,制作绝巧。

-何氏

朝鲜李氏王朝世系表

1太祖李旦 神懿王后(安边韩氏)神德王后(谷山康氏)

2定宗李芳果 太祖子 丰德王后(庆州金氏)

3太宗李芳远 太祖子 元敬王后(骊兴闵氏)

4世宗李祹 太宗子 昭宪王后(青松沉氏)

5文宗李珦 世宗子 显德王后(安东权氏)

6端宗李弘暐 文宗子 定顺王后(矿山宋氏)

7世祖李瑈 世宗子 贞熹王后(坡平尹氏)

德宗李暲(追封) 世祖子 昭惠王后(清州韩氏)

8睿宗李晄 世祖子 章顺王后(清州韩氏)安顺王后(清州韩氏)

9成宗李娎 德宗子(承睿宗嗣)恭惠王后(清州韩氏)废王后(坡平尹氏)贞显王后(坡平尹氏)

10燕山君李隆(废王)成宗子

11中宗李怿 成宗子 端敬王后(居昌慎氏)章敬王后(坡平尹氏)文正王后(坡平尹氏)

12仁宗李峼 中宗子 仁圣王后(罗州朴氏)

13明宗李峘 中宗子 仁顺王后(青松沉氏)

14宣祖李昖 中宗孙(承明宗嗣) 懿仁王后(罗州朴氏)穆延王后(安东金氏)

15光海君(废王) 仁宗子

元宗 李琈(追封) 宣祖子 仁献王后(绫城具氏)

16仁祖李倧 元宗子 仁烈王后(清州韩氏)庄烈王后(杨州赵氏)

17孝宗李淏 仁宗子 仁宣王后(德水张氏)

18显宗李棩 孝宗子 明圣王后(清风金氏)

19肃宗李焞 显宗子 仁敬王后(光州金氏)仁显王后(骊兴闵氏)仁元王后(庆州金氏)

20景宗李昀 肃宗子 端懿王后(青松沈氏)宣懿王后(威从鱼氏)

21英祖李昑 肃宗子 贞圣王后(达城徐氏)贞纯王后(庆州金氏)

真宗李緈(追封) 英祖子 孝纯王后(丰壤赵氏)

庄祖李愃(追封) 英祖子 敬懿王后(丰山洪氏)

22正祖李祘 真宗子 孝懿王后(清风金氏)

23纯祖李玜 正祖子 纯元王后(安东金氏)

翼宗李炅(追封) 纯祖子 神贞王后(丰壤赵氏)

24宪宗李奂 翼宗子 孝显王后(安东金氏)

25哲宗李升 庄祖重孙(承纯祖嗣)哲仁王后(安东金氏)明宪王后(南阳洪氏)

26高宗李熙 庄祖玄孙(承翼宗嗣)明成皇后(骊兴闵氏)

27纯宗李坧(日本人降为昌德宫李王)高宗子 纯明皇后(骊兴闵氏)

昌德宫李王李垠 高宗子 日本梨本宫方子公主

朝鲜王朝为中国的藩国,因此其君主只能称国王而非皇帝,同样国王之正妻也只能称王后而不是皇后,朝鲜王朝历任27朝,历代君主和王后如下:

1、朝鲜太祖李成桂

1392年,李成桂清除了高丽宫廷反对派首领郑梦周。在流放王瑶到原州后,登基建立朝鲜王朝,确立了对明朝事大的基本国策, 结束了高丽王朝近500年的历史。

朝鲜太祖李成桂的王后:

(1)神懿王后韩氏是朝鲜太祖李成桂的元配,朝鲜定宗和朝鲜太宗生母,韩氏生前一直居住在家乡,所以被称为李成桂的乡妻。

(2)神德王后康氏是朝鲜太祖的正妃,本贯谷山,是高丽判三司事、象山府院君康允成和晋山府夫人姜氏的女儿。1669年谥号顺元显敬神德王后,朝鲜高宗追上尊号神德高皇后。

2、朝鲜定宗李芳果 

李芳果,即李曔(1357年—1419年),字光远,庙号朝鲜定宗,谥号恭靖懿文庄武温仁顺孝大王。朝鲜太祖李成桂次子,朝鲜太宗李芳远同母兄,李氏朝鲜第二位君主。

朝鲜定宗李芳果的王后:

定安王后金氏是朝鲜定宗正妃,是月城府院君金天瑞的女儿。定宗为王世子时,金氏受封为王世子德嫔,定宗即位后升为德妃。定宗传位给朝鲜太宗后,尊为顺德王大妃。太宗十三年(1412年),顺德王大妃去世,谥号安定王后。

3、朝鲜太宗李芳远

李芳远,字遗德,朝鲜王朝第三代君主,也是第一位受中国册封的朝鲜国王。朝鲜太祖李成桂第五子,母亲为神懿王后韩氏。

李芳远在李成桂建立朝鲜王朝的过程中功劳颇大。李成桂即位后,李芳远被封为靖安君。曾以两次王子之乱的方式,铲除异己,进而继位。李芳远在位期间锐意改革,政绩卓著。永乐十六年(1418年)八月八日,太宗传位于朝鲜世宗。

朝鲜太宗李芳远的王后:

元敬王后闵氏为朝鲜太宗正妃,是高丽末年政丞骊兴府院君闵霁的次女。太祖建国时,闵氏受封为靖宁翁主,定宗二年封王世子贞嫔,太宗即位后升为静妃。世宗二年七月十日元敬王后在寿康宫别殿过世,享年五十六岁,谥号彰德昭烈元敬王后,葬于献陵。

4、朝鲜世宗李祹 

李祹,字元正,李氏朝鲜第四代君主,朝鲜王朝第二任国王。朝鲜太宗李芳远第三子,母亲为元敬王后闵氏。李祹22岁即位,共在位32年(1418年至1450年),在位期间是朝鲜王朝的鼎盛时期,朝鲜社会文化得到长足发展,在此期间创造了谚文,对朝鲜之后的语言和文化发展带来深远影响。

朝鲜世宗李祹的王后:

昭宪王后沈氏为沈温之长女,朝鲜王朝世宗李祹之王妃。 太宗八年二月(1408年)与忠宁君李祹成婚(当时世宗尚未封大君),初封“敬淑翁主”,十七年九月(1417年)改封为“三韩国大夫人”。世宗二十八年三月廿四日,沈氏病逝于次子首阳大君的府第,上谥号“昭宪”。

5、朝鲜文宗李珦 

李珦,朝鲜王朝第五任君主,字辉之,是朝鲜世宗李裪嫡长子,朝鲜世祖李瑈同母兄,母昭宪王后沈氏。景泰元年(1450年),世宗于永膺大君李琰府邸薨,李珦继承王位。景泰三年(1452年)五月十四日, 薨于康宁殿。年仅三十八岁,在位仅两年,庙号文宗。

朝鲜文宗李珦的王后:

显德王后权氏宣德六年(1431年)入宫为世子承徽,八年(1433年)晋升为良媛,正统二年(1437年)册为世子嫔,六年(1441年)病逝于东宫资善堂,年仅二十四岁,谥显德,后与文宗合葬。文宗即位后,追崇为显德王后。

6、朝鲜端宗李弘暐

李弘暐,朝鲜王朝第6任君主,乃朝鲜文宗之子,出生后不久生母显德王后便过世,1448年被立为王世孙,1450年被立为王世子,1452年即位。

朝鲜端宗李弘暐的王后:

定顺王后宋氏于景泰五年正月二十二日(1451年3月)册封王妃,次年七月(1451年8月)被世祖尊为懿德王大妃,天顺元年六月(1457年7月)降为夫人。正德十六年六月四日(1521年7月)薨,终年八十二岁。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追尊复位。

7、朝鲜世祖李瑈

李瑈,字粹之,是李氏朝鲜第七位国王。朝鲜世宗李祹嫡次子,朝鲜文宗李珦之弟。其母为昭宪王后沈氏。李瑈在永乐十五年(1417年)农历九月二十九日出生于朝鲜世宗的宫殿中,之后被寄养于民间,景泰六年(1455年)他从侄子朝鲜端宗手中篡夺了王位,是为世祖大王。

朝鲜世祖李瑈的王后:

贞熹王后尹氏,尹璠与李氏之女,朝鲜王朝世祖李瑈之王妃,德宗李暲与睿宗李晄之生母,亦是第一位垂帘听政的大王大妃。

8、朝鲜睿宗李晄

朝鲜睿宗是李氏朝鲜的第8代君主,1468年至1469年在位。庙号睿宗,谥号襄悼钦文圣武懿仁昭孝大王,葬于高阳昌陵。即位仅一年两个月,就去世了,侄子李娎即位,是为成宗。

朝鲜睿宗李晄的王后:

章顺王后(1445年-1461年),本贯清州韩氏,朝鲜睿宗李晄元妃,上党府院君韩明浍与黄骊府夫人骊兴闵氏之女,朝鲜成宗元妃恭惠王后之姊。

9、朝鲜成宗李娎 

李娎,朝鲜王朝的第九代君主,朝鲜世祖李瑈之孙,朝鲜德宗(懿敬世子)李暲之子,朝鲜睿宗李晄之侄。1469至1494年在位,在位二十五年。

朝鲜成宗李娎的王后:

(1)恭惠王后韩氏,朝鲜第9任王成宗的元妃,第8任王睿宗元妃章顺王后同母妹。世祖十三年(1467年)与时为“者山君”的成宗行嘉礼,封号为天安郡夫人,成宗即位后册为王妃。

(2)废妃尹氏,朝鲜王朝朝鲜成宗的第一继妃,本籍咸安尹氏,尹起畎之女。成宗五年(1474年)元妃恭惠王后过世,成宗七年八月九日(1476年)尹氏成为王妃,同年十一月七日生下长子燕山君。

成宗十年六月一日(1479年)因尹氏生辰时成宗到别位嫔妃处所,尹氏竟冲入后宫处所与成宗起了极大的冲突并抓伤成宗的脸,这是被视为大逆之罪,隔天六月二日尹氏被废为庶人。

尹氏之子燕山君继承王位,于1504年让母亲复位,追尊为齐献王后,并把她的墓所升格为怀陵。1506年中宗反正之后又再取消她的复位。

(3)贞显王后尹氏,朝鲜成宗的第二继妃,朝鲜中宗李怿生母,铃原府院君尹壕、延安府夫人田氏之女。在废妃尹氏被废后,成宗十一年(1480年)十一月八日受册为王妃。

10、燕山君李㦕

李㦕,幼名无作金,是朝鲜王朝第10代君主,1494年-1506年在位。第九代君主朝鲜成宗长子,第11代君主朝鲜中宗异母兄、第7代君主朝鲜世祖曾孙,也是朝鲜王朝历史上第一位废王。并且是朝鲜历史上有名的暴君。

燕山君李㦕的王后:

废妃慎氏是李氏朝鲜王朝第一位废君燕山君李隆之正妻,成宗十九年(1488年)拣择册封王世子嫔。燕山君继位后,慎氏成为王妃。1506年,中宗反正,李隆被废降封为燕山君,慎妃被降为“居昌郡夫人”,流放江华岛乔桐。

11、朝鲜中宗李怿

李怿是李氏朝鲜第11位君主,1506年9月2日至1544年11月14日在位。成宗嫡子,由贞显王后尹氏所生。1494年,燕山君即位时,李怿被册封为晋城大君,由于燕山君的暴政,使群臣密谋废除燕山君,并拥立李怿为君主。

朝鲜中宗李怿的王后:

(1)端敬王后慎氏,益昌府院君慎守勤与清原府夫人清州韩氏之女。姑姑慎氏为燕山君夫人,因此在正德元年(1506年)的中宗反正事件中受到牵连,中宗即位后仅仅八天便被废,迁至私第居住。

(2)章敬王后尹氏,朝鲜王朝第十一代君主朝鲜中宗的第二位王后,是领敦宁府事尹汝弼与其妻顺天府夫人朴氏的女儿,官员尹任之妹,1506年被选入宫,中宗十年(1515年)三月二日在产下后来的朝鲜仁宗后,因血崩而去世,享年二十五岁。

(3)文定王后尹氏,是李氏朝鲜第十一代君主朝鲜中宗的第二继妃、第十二代君主朝鲜仁宗李峼的养母、第十三代君主朝鲜明宗李峘的生母。

12、朝鲜仁宗李峼

幼名亿命,字天胤,是李氏朝鲜第十二任国王,中宗三十九年十一月二十日即位于昌庆宫明政殿,仁宗元年七月一日升遐,在位不到八个月。因未生下子嗣,故由同父异母弟弟李峘即位,即第十三任国王明宗。

朝鲜仁宗李峼的王后:

仁圣王后朴氏,李氏朝鲜王朝第十二代君主朝鲜仁宗的正妃,锦城府院君朴墉之女。朝鲜中宗九年(1514年)十月一日诞生,中宗十九年(1524年)三月六日受封为世子嫔,仁宗即位后,进封王妃。

13、朝鲜明宗李峘

字对阳,李氏朝鲜第十三任君主,朝鲜中宗李怿次子,朝鲜仁宗李峼异母弟,母文定王后尹氏。其初封庆原大君,即位时年仅十二岁,由生母文定王后垂帘。

朝鲜明宗李峘的王后:

仁顺王后沈氏,朝鲜王朝第13位国王朝鲜明宗的正妃。1544年沈氏嫁给了朝鲜中宗的儿子庆原大君李峘。1545年,李峘在哥哥朝鲜仁宗死后,即位为朝鲜明宗,立沈氏为王妃。

14、朝鲜宣祖李昖

初名李钧,朝鲜王朝第十四代君主,1567年至1608年在位,是朝鲜中宗之孙、德兴大院君李岹第三子,生母河东府大夫人郑氏。

朝鲜宣祖李昖的王后:

(1)懿仁王后朴氏是朝鲜王朝第14代君主朝鲜宣祖的元妃。父亲是潘城府院君朴应顺,母亲是完山府夫人李氏(本贯全州,朝鲜世宗庶子桂阳君李璔后裔),外祖是文川正李寿甲。

(2)仁穆王后金氏,史上多称为仁穆大妃,朝鲜宣祖继妃,光海君继母,朝鲜仁祖嫡祖母,1602年,奉王命册为宣祖王妃。

15、光海君李珲

朝鲜王朝第十五任君主(1608年—1623年在位)。因被废位而无庙号、谥号,通称“光海君”。天启三年(1623),侄子绫阳君李倧发动宫廷政变,史称(仁祖反正),李珲被捕,然后以仁穆大妃的名义废黜其王位,流放江华岛,贬回光海君。

光海君李珲的王后:

废妃柳氏,朝鲜光海君正妃,天启三年(1623年)仁祖反正,柳氏被降为文城郡夫人,与光海君一同被流放江华岛,围篱安置,其兄柳希奋被处死。六月,其独子李祬被赐死,这对柳氏而言无疑又是个沉重打击。百余日后,柳氏亦病故。

16、朝鲜仁祖李倧

朝鲜王朝第16任君主,字和伯,号松窗,乳名天胤。李倧初封绫阳君,天启三年(1623年)与西人党金瑬、李贵等人发动宫廷政变(仁祖反正),推翻伯父光海君,继承王位。天启五年(1625年)获明朝册封为朝鲜国王。

朝鲜仁祖李倧的王后:

(1)仁烈王后韩氏,李氏朝鲜王朝第16代君主仁祖的元妃,第17代君主孝宗的生母。

(2)庄烈王后赵氏,朝鲜王朝‎第16代国王朝鲜仁祖之继妃,仁祖13年(1635年)仁祖嫡妃──仁烈王后逝世,赵氏在3年后成为仁祖继妃。1649年仁祖去世,由嫡妃仁烈王后所生的凤林大君继位,是为朝鲜孝宗。孝宗即位后,赵氏以仁祖正妻的身份升格为王大妃,尊号慈懿,称慈懿王大妃(或慈懿大妃)。

17、朝鲜孝宗李淏

字静渊,号竹梧(潜邸时所称)。1649年-1659年在位。李氏朝鲜第十七代君主,庙号“孝宗”,谥号“宣文章武神圣显仁明义正德大王”。

朝鲜孝宗李淏的王后:

仁宣王后张氏,李氏朝鲜王朝第17代君主朝鲜孝宗(1619年-1659年)的王妃,第18代君主朝鲜显宗的生母。

18、朝鲜显宗李棩 

字景直,是李氏朝鲜的第18代大王,公元1659年至1674年在位。庙号显宗,葬在杨州崇陵,清朝赐谥“庄恪”。

朝鲜显宗李棩的王后:

明圣王后金氏(籍清风),崇祯十五年(仁祖二十年,1642)五月十七日生,1651年辛卯(孝宗二年)册封世子嫔,行嘉礼于于义洞本宫(孝宗潜邸)。1659年己亥进封王妃。1683年癸亥(肃宗九年)十二月五日去世于昌庆宫储承殿,终年四十二。葬崇陵。 

19、朝鲜肃宗李焞

幼名龙祥,字明普,李氏朝鲜第十九代君主,公元1674年—1720年时在位。朝鲜显宗李棩之子,母亲明圣王后金氏,在位四十六年。

朝鲜肃宗李焞的王后:

(1)仁敬王后金氏(1661年-1680年),本籍光州,父亲金万基是领敦宁府事、光城府院君,卒后赠领议政,谥文忠。叔父是谢氏南征记作者金万重。兄长金镇龟即是后来对仁显王后复位帮助极大的西人派领袖金春泽之父。

(2)仁显王后闵氏(1667年-1701年),本籍骊兴,父亲闵维重是领敦宁府事、骊阳府院君,卒后赠领议政,谥文贞。

(3)仁元王后 (1687/09/29 - 1757/03/26),本籍庆州金氏,领敦宁府事庆恩府院君金柱臣与临川赵氏嘉林府夫人之女。其祖为金阏智,曾为高丽敬顺王。1702年嫁朝鲜第19代国王肃宗大王(朝鲜肃宗),册封王妃,为肃宗第3任正宫王妃。

20、朝鲜景宗李昀

朝鲜王朝的第20代君主(1720年—1724年在位)。字辉瑞,死后庙号景宗,谥号德文翼武纯仁宣孝大王。景宗为朝鲜肃宗长子,肃宗十四年(1688年)十月二十八日生于昌庆宫就善堂,其生母为朝鲜历史上大名鼎鼎、权倾一时的张禧嫔。

朝鲜景宗李昀的王后:

(1)端懿王后沈氏,本贯青松,青恩府院君沈浩之女。肃宗十二年(1686年)五月二十一日生于汉城好贤坊。二十二年(1696年)丙子册封世子嫔,行嘉礼于于义洞本宫(孝宗潜邸)。

(2)宣懿王后鱼氏,本贯咸从,咸原府院君鱼有龟之女。肃宗三十一年(1705年)十月二十九日生于汉城崇姚坊。肃宗四十四年(1718年)册封世子嫔,行嘉礼于於义洞本宫(孝宗潜邸)。

21、朝鲜英祖李昑

字光叔,号养性轩,庙号朝鲜英祖,朝鲜人,生于1694年10月31日,死于1776年4月22日,享年81岁。朝鲜王朝第二十一代君主,朝鲜王朝在位时间最长的君主。

朝鲜英祖李昑的王后:

(1)贞圣王后,李氏朝鲜朝鲜英祖大王的原配王妃,原籍达城徐氏,高丽少尹尹闬后孙,父为郡守赠领议政达城府院君孝僖公宗悌,母为岑城府夫人李氏。

(2)贞纯王后(1745年11月10日 - 1805年1月12日),为李氏朝鲜第21代国王朝鲜英祖继妃。本贯庆州金氏。父骊州鰲兴府院君金汉耈,母原丰府夫人元氏。

22、朝鲜正祖李祘

李氏朝鲜的第22代君主,1776年至1800年在位。朝鲜英祖李昑之孙、朝鲜庄祖李愃之子。生母是惠庆宫洪氏(高宗追尊为献敬王后、献敬懿皇后)。

朝鲜正祖李祘的王后:

孝懿王后金氏,本贯清风金氏,朝鲜王朝正祖的王妃,清原府院君金时默与唐城府夫人洪氏之女。

23、朝鲜纯祖李玜

李玜,朝鲜正祖李祘之子,母纯嫔朴氏。是李氏朝鲜的第23代君主,1800年至1834年在位。

朝鲜纯祖李玜的王后:

纯元王后金氏,徽号睿成弘定,尊号明敬文仁光圣隆禧正烈宣徽英徳慈献显伦洪化神运粹穆。本贯安东金氏,始祖为高丽太师金宣平,父为领敦宁府事永安府院君赠领议政忠文公金祖淳,母为青阳府夫人沈氏。

24、朝鲜宪宗李烉

朝鲜宪宗,讳李烉(《宪宗大王行状》写作“李奂”),道光7年7月18日(1827年9月8日)- 道光29年6月6日(1849年7月25日),字文应,号元轩,本贯全州李氏。是李氏朝鲜的第24代君主(在位:1834年-1849年),庙号宪宗。

朝鲜宪宗李烉的王后:

(1)孝显王后金氏,领敦宁府事永兴府院君赠领议政孝简公金祖根女,母为韩城府夫人韩山李氏。安东金氏(纯祖纯元王后)一派的外戚。1828年戊子(朝鲜纯祖二十八年)三月十四日生于安国坊外氏第。1834年丁酉册封王妃,行嘉礼于于义洞本宫(朝鲜孝宗潜邸)。

(2)孝定王后洪氏,领敦宁府事益丰府院君赠领议政翼献公洪在龙女,母为延昌府夫人竹山安氏。1831年辛卯(纯祖三十一年)正月二十二日生于咸悦公衙。1844年甲辰册封王妃,行嘉礼于于义洞本宫(孝宗潜邸)。哲宗即位后进号大妃。

25、朝鲜哲宗李昪

朝鲜王朝第25代君主(1849年—1864年在位)。字道升,号大勇斋,曾用名李元范,本贯全州李氏(王族),死后庙号哲宗。

朝鲜哲宗李昪的王后:

哲仁王后金氏,朝鲜王朝第25代国王朝鲜哲宗李昪的王妃。本贯安东,是永恩府院君金汶根的女儿,母亲是兴阳府夫人闵氏。

26、朝鲜高宗李熙

李熙(1852年—1919年),朝鲜王朝第26代国王,大韩帝国开国皇帝(1864年—1907年在位)。初名载晃,字明夫,乳名命福;即位后改名熙(正写为“㷩”),字圣临,号珠渊。死后庙号高宗,因此通称朝鲜高宗,又称光武帝、李太王、韩高宗等。

朝鲜高宗李熙的王后:

明成皇后闵氏,1866年册封为朝鲜王妃,1897年追封大韩帝国皇后。

27、朝鲜纯宗李坧

朝鲜王朝第27代君主,大韩帝国第2任皇帝(1907年—1910年在位),同时也是朝鲜半岛历史上最后一位君主。字君邦,号正轩,本贯全州李氏。死后庙号纯宗,所以通称朝鲜纯宗,又称韩纯宗、隆熙帝、李王坧等。

朝鲜纯宗的王后:

(1)纯明孝皇后闵氏,是大韩帝国皇帝纯宗李坧的元配夫人,骊恩府院君闵台镐之女,朝鲜王朝末期政治人物闵泳翊之妹,母亲是赠镇阳府夫人镇川宋氏。朝鲜高宗李熙之妻明成皇后闵氏是她的从姑母。

(2)纯贞孝皇后尹氏,1894年—1966年 海丰府院君尹泽荣女, 葬金谷裕陵。

扩展资料

朝鲜王朝概况:

1392年,李成桂取代王氏高丽而建国。朝鲜王朝的首都初在高丽王朝的故都开京(今开城;又称松都),1395年定都于汉城(今首尔)。1398年,第一次王子之乱后再度迁都开京;1400年,第二次王子之乱后最终定都汉城。

经过对北方的开拓,到15世纪中叶,朝鲜王朝的国土基本定型,大致相当于当今朝鲜和韩国的总和,北方以鸭绿江和图们江同中国为界。

朝鲜王朝以儒教治国,儒家思想取代佛教成为国家统治理念。朝鲜文的发明也为朝鲜平民的文化普及提供了条件。对外则对中国明、清两代采取事大主义,建国后便向中国朝廷称臣纳贡,自太宗李芳远至高宗李熙,历代国王均接受中国皇帝册封;对日本等周边国家或部族则采取交邻政策。

16末至17世纪前期,朝鲜接连遭到日本和女真的入侵(壬辰倭乱、丁卯胡乱、丙子胡乱),社会秩序受到极大冲击。1876年与日本签订《江华条约》,打开国门。甲午中日战争后不再称臣于中国。

1897年,高宗李熙称帝改国号为大韩帝国,1910年日本吞并朝鲜半岛,大韩帝国暨朝鲜王朝灭亡,历27代君主、519年。

--朝鲜王朝

后唐庄宗李存勖的皇后刘氏,原来是一个老百姓。小百姓怎样当了皇后,又如何祸害甚于妲己,这话得从头说起。刘氏,魏州成安(现河北成安)人。刘氏年幼时也很可怜,母亲过早去世,她的父亲刘老头靠给人看病和算命过活。当时兵荒马乱,五六岁的刘氏被军队掠走。当时李克用(李存勖的父亲)部队领兵的将校是袁建丰,他见刘氏长得俊俏伶俐,天真可爱,便让人将她带回去,献给晋王李克用的妃子曹氏做了一名小侍女。曹夫人看到刘氏很是可爱,哄她玩,给她好吃的,好穿的。开始的时候,小刘氏还想着不幸离散的父亲,日子长了,这里的人都混熟了,生活也比家里富裕,她逐渐将老家淡忘了,也适应了王府的生活。曹夫人让人教她歌舞弹唱,小姑娘聪明乖巧,很快便能歌善舞,深得曹夫人的喜爱。这个曹夫人就是李存勖的生身母亲,她性情谦逊,明辨是非,是个善良大度的女人。丈夫李克用性情暴躁,对属下极为严厉,脾气上来谁的话都不听,惟独对曹夫人言听计从。曹夫人生下李存勖,该子相貌出众,形象超群,有豪杰之相,李克用欣喜不已。李可用的家是远近闻名的仁德之家。曹夫人的贤惠家喻户晓,人人皆知。李存勖也非常孝顺。孩子是自己的好,曹夫人对儿子异常喜爱,对刘氏的伶俐与容貌也是喜在心中,等到刘氏成年后,就很自然地想到将刘氏送给李存勖侍奉左右。那样,刘氏伺候儿子,曹夫人会非常放心。一次,李存勖去给母亲问安,曹夫人便有意让刘氏装扮之后,吹笙助兴。尔后,刘氏又为他们母子表演歌舞。李存勖从小就精通音律,听着刘氏悠扬婉转的曲子,惊喜不已,又见刘氏娇媚百态,楚楚动人,他目不转睛地看得有些入神。曹夫人见状,心中暗喜,便当场做主将刘氏赐给儿子为妾。李存勖谢过母亲,又选择了良辰吉日举行了婚礼。不久,刘氏就被封为魏国夫人。李存勖建立后唐前后,已经有了两位夫人,就是韩氏和伊氏。韩氏为正妃,伊氏为次妃。刘氏结婚后,起初并没有争夺主次之位的念头,有李存勖的宠爱已经很知足了。后来,刘氏为李存勖生下一个儿子,想法就有了很大的变化,她逐渐有了做皇后的强烈愿望。但她深知自己出身低微,无法与出身名门的其他两位夫人相比。正当刘氏为自己的出身苦恼的时候,其父刘老头竟喜滋滋地赶到李存勖的王府来认女儿,原指望从此有享受不尽的荣华富贵,不料却倒了霉。李存勖听说有人自称是刘氏的生父,便令其进宫。为了辨明真假,他派人找来当年救下刘氏的将校袁建丰,让他辨认。李存勖本是孝子,对于这位失散多年的岳父也想在证实之后认下来,同时也为刘氏找回生身父亲,这是积德行善的好事。袁建丰辨认之后,对李存勖说:“陛下,此人确是当年所见的刘夫人之父。”李存勖听后很高兴,赶忙派人去报告刘夫人这个好消息,不料刘氏却大发脾气:“我离开家时已经大概记事了,明明记得我爹被乱兵杀死,当时我还守着尸体大哭了一场。现在从哪儿跑出来一个老农民,居然敢冒充我爹?肯定是前来敲诈、赚取富贵的刁蛮之人。陛下还记得大唐德宗年间那个冒充沈太后的高氏女子吗?这人肯定和高氏是一样的东西!”于是刘老头在李存勖的王宫门口被人暴打了一顿。之后,刘氏又偷偷派心腹之人找到父亲,送去黄金千两,珠宝无数,并说明了女儿的苦衷。刘氏为争取皇后位子费尽苦心。她知道立皇后是朝廷大事,必须争得权臣的支持才行,于是她私下派遣心腹去拉拢宰相豆卢革和掌军权的枢密使郭崇韬。豆卢革本来头脑灵活,善于见风使舵,早就有巴结李存勖宠幸的刘氏之心。他看到刘氏派人上门求助,便满口应允,愿为刘氏登上皇后宝座肝脑涂地,在所不辞。郭崇韬却为人稍微耿直一些,开始并不愿意支持刘氏做皇后,而且观点很鲜明,立场很坚定。但是,由于当时郭崇韬憎恨宦官当权,言谈之中又经常对宦官露出不敬之词,因此招致宦官们的不满和加害。李存勖对他也逐渐产生猜疑,言语之间便有些显露。郭崇韬内心不安,也在谋求良策消灾避祸。他的一位部下善于投机,见刘氏主动派人来联系,便对郭崇韬说:“陛下最宠刘氏,立皇后是早晚的事,大人不如先行向陛下奏请册立刘氏为正宫皇后,陛下必然会感激你的,而刘皇后也能记得你的恩德。有了刘皇后的支持,宦官也就无法再加害你了。”郭崇韬听从了部下的建议,第二天便联合豆卢革等大臣上奏李存勖,请立刘氏为皇后。李存勖确实满心欢喜,他正好也是这个意思,便立刘氏为皇后,并封韩氏为贵妃,伊氏为德妃。刘皇后十分狡猾,善于体察李存勖的想法,但也十分凶

如今有哪些皇帝陵墓挖过了?有没有准备挖的?

  清朝陵墓大部分被挖过(盗墓者),只有世祖皇帝顺治的陵墓没有被破坏。明朝的陵墓被挖过的有定陵。以下是中国皇帝陵墓状况——秦代帝陵...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