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韩”姓

栏目:资讯发布:2023-12-09浏览:1收藏

关于“韩”姓,第1张

“韩”,古时又作“涵”,《说文解字》解释为井垣之意,就是水井周围的栏圈。韩的姓氏来源,有以下几种说法:

一 黄帝传承

这是韩姓起源各种传说中最古老的一种。黄帝时代是我国父系氏族社会的鼎盛时期。黄帝族从陕北的黄土高原开始,沿渭河 黄河向东发展势力,与炎帝族合二为一,消灭东夷族首领蚩尤,建立了以黄帝族为首的部落联盟,黄帝因此被称为我国的人文初祖,中国人也称炎黄子孙。传说中黄帝有二十五子,得姓者十二人。《世本》记载,黄帝娶了西陵氏的雷祖(嫘祖),生了青阳和昌意,昌意又生了颛顼。《山海经》记载:昌意后来被贬谪到若水,生子韩流;韩流娶淖子族的姑娘阿女,生了颛顼。颛顼是五帝之一。

韩流既是人名,也是其所在氏族的名称。韩流氏族是从昌意族中分化出来的,这个氏族便以韩为姓,第一批韩姓人由此产生。

韩流所处时代在距今五千年左右的龙山文化时期。考古学者在龙山文化时期的河南汤阴白营等遗址内发现了水井。井的四壁用井字形的圆木棍自下而上,叠垒而成。井字形木架的木棍交叉处都有榫扣合。韩字从韦,韦在古代写作“韦”,韦字形状与龙山文化时期的水井结构十分相似。韩流族有可能是因为发明了水井而被称为韩流,“韩”字的古义为井垣就说明了这一点。

二 以国为姓

公元前11世纪中叶,西周灭商,平定管叔 蔡叔与武庚的叛乱后,实行大分封。周公旦分封周成王之弟於韩,为姬姓之国,地处今山西河津东北。但韩国国力太弱;在春秋时期被晋国所灭。韩国亡国之后,国人便以韩为姓。

三 韩武子之后

韩国为晋国所灭以后,出了一位韩武子,其名万,字武子,他因侍奉晋献公立下大功,被晋献公封於韩原(今陕西韩城)西南。韩武的子孙便以韩为姓。

四 曲沃桓叔之后

西周晋穆侯娶齐女为妻,长子为太子“仇”,次子为“成师”。晋穆侯死后,穆侯的弟弟殇叔自立为君。4年后,太子仇攻杀殇叔,继位为晋文侯,成为春秋五霸之一。晋的都城在冀(今山西冀城东南)。文侯的儿子昭侯在位时,把文侯的弟弟成师封在曲沃(今山西闻喜东),号为桓叔。

曲沃桓叔广招人马,扩张势力。从曲沃桓叔受封开始的六七十年间,翼地昭侯和曲沃桓叔两派势力之间冲突不断。曲沃桓叔死后,世子继位,为曲沃伯。伯袭杀昭侯之子孝侯,晋人又立孝侯之子鄂侯为君。鄂侯死后,子哀侯继位。第二年(前716年),曲沃伯去世,其子继位,即曲沃武公。晋哀侯九年(前709年),曲沃武公发兵攻打翼城,俘获晋哀侯,晋人又立哀侯之子继位,称小子侯。曲沃武公使韩万杀掉晋哀侯。公元前705年,曲沃武公设计诱杀小子侯。又经过二十多年的斗争,公元前679年,周僖王正式任命曲沃武公为晋君,列为诸侯,尽并晋国之地。杀掉晋哀侯的韩万即韩武子。有人认为韩万是曲沃成师之子,分封采邑於韩,因以韩为姓,代为晋卿。

五 亡国后国人以韩为姓

曲沃桓叔之子韩万的玄孙韩厥,曾为晋国正卿,帮助韩姓在晋国逐渐扩大了势力。春秋晚期,晋国由韩氏、赵氏、魏氏、知氏、范氏、中行氏六卿专权。公元前490年,范氏、中行氏灭於赵。公元前453年,韩、赵、魏三家共灭知氏,三分其地。从此,晋国为韩、赵、魏三国瓜分。前403年,韩厥的七世孙韩虔(景侯)时,周天子正式承认三家为诸侯。

战国时期,韩国成为战国七雄之一。韩国起初定都平阳(今山西临汾),后来迁至阳翟(今河南禹州市)。到韩哀侯时,攻灭郑国,迁都於郑都新郑(今河南新郑),疆域包括今山西东南部和河南中部,介於魏、秦、楚三国之间。 韩哀侯的曾孙宣惠王开始称王。到宣惠王的玄孙韩王安时,韩国势力日衰。公元前230年,秦灭韩,俘韩王安,置颍川郡(郡治阳翟,今河南禹州市)。韩国灭亡后,国人以韩为氏,颍川成为韩姓的第一个郡望。

六 出大汗氏改姓为韩

北魏孝文帝从平城(今山西大同)迁都洛阳,实行汉化改革,把鲜卑姓氏改为汉姓,其中的出大汗氏改为韩。由于译音不同,出大汗氏在史书还有步大汗氏、步六汗氏、步汗氏、潘奚氏、破六韩氏、破六汗氏、破落汗氏、破落韩氏等多种译法。北魏末年,有沃野镇(今内蒙古五原北)人破六韩拨陵领导的农民起义。

迁徙分布

韩姓最早活动在春秋时的晋国,随着韩虔建立韩国并建都平阳(今山西省临汾),又两次迁都,一阳翟(今河南省禹州),一新郑(今河南省新郑)。两次迁都,从而使韩姓得以迅速繁衍,也使得韩姓在河南打下坚实基础。秦亡后,韩国宗室韩王信起初被封为颍川王,而后又改封太原,其后裔韩骞为避王莽之乱南迁南阳,这支韩姓在东汉得到很大发展。后周少保韩褒徙居昌黎(在今辽宁省义县),其子韩仲良徙居京兆三原(今陕西省三原)。东汉末年社会动荡,有韩姓人徙居安定安武(今甘肃省镇原),不久又有人从安定安武回迁河北武安,常山太守韩耆徙居九门(今河北省藁城),其子韩茂任后魏中书令,征南大将军、安定公。韩茂曾孙韩睿素为桂州长史,成为这一时期飞黄腾达的韩姓人。东汉末年,农民起义,西晋末年,八王之乱,南北朝时,五胡乱华,中原人为避战乱,大举南迁,韩姓则有迁往西北、东北、西南、江南者,颍川和南阳的韩姓不少人迁居江南。唐代时有四位韩姓宰相,即韩瑗、韩弘出自南阳,韩休、韩滉出自昌黎,唐宋八大家之首韩愈虽出生于河南孟州,却是韩睿素之后,因此他的著作也被后人辑为《昌黎先生集》。韩愈曾贬潮州刺史,为韩姓最早入广东者。此时,陈留(今河南省开封东南)、河东(今山西省太原)、广陵(今江苏省扬州)都有韩姓大族,都称从颍川迁徙而来。南宋时,居于北方和中原的韩姓人迁往江、浙、粤、闽一带,又据有关学者证实,江浙鄂皖各地的韩姓人多为韩世忠后裔。元明清时期,韩姓发展的主要特点是江浙一带的韩姓人较大规模的播迁于南方各省,有的迁居台湾,甚至漂泊海外,到菲律宾、马来西亚等国定居。�韩姓主要分布于我国北方的河南、陕西、山西、甘肃、河北、辽宁等省,南方则以江苏、安徽、浙江、湖北、福建等省为主。韩姓是当今中国姓氏排行第二十五位的大姓,人口众多,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百分之零点八六。

韩国的姓氏韩国人本来没有姓氏,在古代的三国时期,高勾丽国在公元一世纪时首先开始使用姓氏。百济、新罗也追随其后,分别在4世纪和6世纪开始使用姓氏。由于受到中国文化的影响,所以韩国人的姓氏同中国人的姓氏很相像。通常由3个音节组成,即由韩文发音的3个中国字组成。姓在前,名字中有一个字通常代表辈分。

韩国人的姓氏也有单姓和复姓之分。在韩国,姓大约有300个,最常见的单姓有:金,李,朴,安,张,崔,陈,韩,姜,柳,尹和赵等。复姓有司空、诸葛、独孤、鲜于、皇甫、南宫等等。

在韩国,每个姓氏家族都有自己的族谱。族谱记录了本家族始祖的起源、本血统中各门派系的出处、各世代人的官职、本家族男子娶何地何氏女子为妻、本家族女子嫁与何地何氏男子为妻等有关资料,非常详细。韩国人非常重视族谱,每隔三十年就要修订一次,各个家庭都要妥善保存族谱,世代相传。哪怕是远走海外,也要世代相传,保留族谱。

韩国姓氏大全

�7�5(贾) �7�9(简) �7�3(葛) �7�1(甘) �7�6(康) �7�6(姜) �7�6(强) �7�6(刚) �7�6(疆) �7�3(介) �7�7(甄) �7�7(坚) �7�4(景) �7�4(庆) �7�1(桂) �7�9(高) �7�0(曲) �7�0(公) �7�0(孔) �7�8(郭) �7�1(桥) �7�9(丘) �7�9(具) �7�9(邱) �7�0(国) �7�0(菊) �7�0(鞠) �7�3(君) �7�0(弓) �7�8( ) �7�1(权) �8�3(斤) �8�5(琴) �8�5(奇) �8�5(箕) �8�3(吉) �8�1(金)

�9�6

�8�1(�0�6] �8�5(栾] �8�7(南] �8�2(浪] �8�9(乃] �8�9(奈] �8�5(�0�5] �8�5(�0�1] �8�5(�0�7] �8�9(�0�3] �8�9(赖] �8�5(楼]

�9�9

�9�3(段) �9�3(单) �9�3(端) �9�5(谭) �9�0(唐) �9�7(大) �9�3(道) �9�3(都) �9�3(陶) �9�7(敦) �9�7(顿) �9�4(董) �9�3(杜) �9�3(头)

�9�9

�0�3(马) �0�3(麻) �0�7(万) �0�1(梅) �0�2(孟) �0�2(明) �0�7(牟) �0�7(毛) �0�8(睦) �0�9(苗) �0�8(墨) �0�1(文) �0�3(米) �0�7(闵)

�9�0

�0�2(朴) �0�5(潘) �0�5(班) �0�2(房) �0�2(方) �0�2(庞) �0�2(邦) �0�9(裵) �0�0(白) �0�9(范) �0�9(凡) �1�3(卞) �1�3(边) �1�6(卜) �1�6(奉) �1�6(凤) �1�5(夫) �1�1(丕) �1�5(彬) �1�5(宾) �1�2(氷)

�9�3

�1�7(史) �1�7(谢) �1�7(舍) �1�3(森) �1�8(尙) �1�9(西) �1�9(徐) �1�0(石) �1�0(昔) �1�3(宣) �1�7(卨) �1�7() �1�7(薛) �1�7(雪) �1�6(�0�0] �1�0(成) �1�0(星) �2�1(苏) �2�1(邵) �2�5(孙) �2�2(宋) �2�2(松) �2�1(水)

�2�1(洙) �2�5(淳) �2�5(荀) �2�5(舜) �2�5(顺) �2�2(升) �2�7(施) �2�7(柴) �2�1(愼) �2�1(申) �2�3(�0�4] �2�1(辛) �2�4()

�9�5

�2�3(阿) �2�7(安) �2�9(夜) �2�1(艾) �2�0(襄) �2�0(�0�1] �2�0(杨) �2�0(梁) �2�5(鱼) �2�1(严) �2�1(�0�7] �2�1(余) �2�1(汝) �2�5(�0�2] �2�5(燕) �2�5(延) �2�7(�0�0] �2�2(影) �2�2(永) �2�2(荣) �2�9(芮) �2�7(吴) �2�8(玉) �2�1(温) �2�8(邕) �2�8(雍) �2�6(王) �3�9(姚) �3�0(�0�4] �3�7(禹) �3�7(于) �3�1(云) �3�1(芸) �3�9(元) �3�9(袁) �3�1(韦) �3�1(魏) �3�9(�0�7] �3�9(�0�9] �3�9(兪) �3�9(庾) �3�0(�0�9] �3�3(尹) �3�1(殷) �3�3(阴) �3�3(伊) �3�3(异) �3�3(�0�3] �3�7(印) �3�9(任) �3�9(�0�0]

�9�6

�3�1(慈) �3�2(章) �3�2(庄) �3�2(张) �3�2(蒋) �3�3(邸) �3�7(传) �3�7(全) �3�7(田) �3�7(钱) �3�9(占) �3�4(程) �3�4(丁) �3�4(郑) �3�1(诸) �3�1(齐) �3�5(赵) �3�5(曺) �3�6(宗) �3�6(钟) �3�3(左) �3�5(朱) �3�5(周) �3�9(俊) �3�1(池) �3�1(智) �3�5(晋) �3�5(秦) �3�5(眞) �3�5(陈)

�9�8

�4�7(车) �4�8(仓) �4�5(蔡) �4�8(昌) �4�5(菜) �4�5(采) �4�3(天) �4�3(千) �4�1(楚) �4�1(肖) �4�1(初) �4�5(崔) �4�1(秋) �4�1(邹) �4�5(椿)

�9�0

�5�4(卓) �5�7(弹) �5�1(太)

�9�1

�5�5(判) �5�0(彭) �5�3(扁) �5�3(片) �5�0(平) �5�5(包) �5�7(表) �5�6(冯) �6�1(皮) �6�9(弼)

�9�2

�6�9(河) �6�9(夏) �6�0( ) �6�3(汉) �6�3(韩) �6�5(咸) �6�7(海) �6�1(许) �6�1(玄) �6�8(邢) �6�3(镐) �6�3(胡) �6�3(扈) �6�4(洪) �6�1(化) �6�5(桓) �6�2(黄) �6�3(后) �6�3(候) �6�4(兴)

�7�6�3�7(冈田) �8�7�7�0(南宫) 咸悦(�3�4�1�1] �9�4�7�9(独孤) �9�4�0�2(东方) �0�4�3�1(网切) �1�7�7�0(司空) �1�9�0�1(西门) 安阴(�2�7�3�5] �1�3�3�7(鲜于) �2�1�1�6(小峰) �2�5�8�5(鱼�0�1] �3�1�7�3(诸葛) �6�2�1�5(皇甫)

2000年5月,韩英利(韩愈39代孙)向世人公开了韩愈第34代孙韩连仲于清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重修的《韩氏家谱》。此家谱共分7部分,第一部分为文公诗《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第二部分为黄埔撰写的《文公墓志》;第三部分为先代遗迹,记载了坐落在今日昌黎的韩氏祖墓、韩文公祠、韩昌黎书院、莲花池、五峰山韩文公祠、文公高祖墓等。第四部分为家谱序,共6篇;第五部分为宗子世表,从第2代昶(唐长庆四年)起至第36代宝瑞止;第六部分为韩氏孙超历官传,韩超曾任贵州巡抚,是韩氏后代职位最高的;第七部分为韩氏明门氏谱。同年9月,韩愈第39代孙韩继昌又从家中老板柜中找出一本《韩氏家谱》,此谱为韩愈第31代孙韩启心于清嘉庆十八年(1813年)重修本,较前一次发现的早84年。两本家谱均记载了韩愈为昌黎韩姓的始祖,从而引起考古界及媒体的极大关注。

辽阳满族韩姓只有一个惟一的来源,即:蒙古八旗哈扎里氏也称 哈扎力氏或海结列氏。

哈扎里 氏现有《韩氏家谱》记载:该家族始祖为“乌苏吉思哈”与“吉普喀达”兄弟,祖籍蒙古瓦尔嘎(内蒙兴安盟境内)。天聪元年(1626)兄弟二人率部投后金,驻于盛京(沈阳),编入蒙古正白旗(后有旁支分入镶黄、正红、正蓝 等旗),从此融入满族。

据《辽阳县志/兵事部》载:康熙31年该家族又被派往 东京(辽阳)、华紫(灯塔)等地协防。安置于 辽阳城东关,鹅房屯,首山乡麦山屯,鞑子营屯,二龙山,等地。民国以后该家族子孙取汉姓:黄、韩,其中麦山屯与鞑子营屯两地有一支姓黄,期余各支均姓韩。

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131662199html

http://hibaiducom/%D0%A1%B6%AB%D8%BC/

看这个空间,这个人也是辽阳满族韩氏,可能与你是一个家族的远亲。

关于“韩”姓

“韩”,古时又作“涵”,《说文解字》解释为井垣之意,就是水井周围的栏圈。韩的姓氏来源,有以下几种说法: 一 黄帝传承 这是韩姓起源...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