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家谱?家谱的起源与发展

栏目:资讯发布:2023-12-09浏览:4收藏

什么是家谱?家谱的起源与发展,第1张

家谱又称族谱、家乘、祖谱等。是一种以表谱形式,记载一个以血缘关系为主体的家族世系繁衍和重要人物事迹的特殊图书体裁。家谱是中国特有的文化遗产,在历史民族大融合中,各个民族中开始出现族谱。族谱也是中华民族的三大文献(国史,地志,族谱)之一。

追溯最早家谱的产生为口述家谱,资料显示:“瞽蒙主诵诗,并诵世系”之说,家谱最初的功能就是辨析亲疏,凝聚族群,优化生育,即所谓“亲亲以相及”。此后万变不离其“别”与“聚”这两个基本功能,但随时代推移,社会制度不同,其具体内涵和所起作用也不一样。它的发展也是根据历史朝代的政治体制来进行兴衰交替的演变。现在就跟着小编来了解一下家谱的起源吧。

家谱发展及其功能嬗变的脉络,大致可分为周代、两汉、魏晋南北朝、隋唐和五代以后几个阶段。

周代

周代的宗法分封制度,经过春秋战国战火的局面影响,特别是秦王扫除六合后,宗族组织由兴到衰,由破坏到重建,到东汉时已由世族和宗族代替。

周代行的是宗法封建制度。“族”本来只是 有血缘关系的群体,并无尊卑主从之别,但进入阶级社会,便有了“宗”,也就是在亲族之中奉一人以为主,主者为尊并享有特权,其死后则由宗子继承。这样,家谱“ 别亲疏、明统系”的功能便渗进了主从尊卑的阶级斗争里,其功能也是宗法封建政治服务的内容。

“辨昭穆者,帝系《世本》之中,皆自有昭穆亲疏,故须辨之云”。由此可见:周代的家谱《世本》之类,是属于以周 天子为首的周室宗族的,它所明的统系,是周宗室的帝王统系;所辨的亲疏,是尊卑贵贱的亲疏。所以,周代的家谱完全是为推行宗法分封,巩固周王朝统治服务的。

两汉时期

两汉时期基本是世族地主占统治地位,“命官以贤,诏爵以功”,君统与宗统开始分离。所以,两汉的家谱功能是为恢复、复建宗族和形成、巩固世族的统治服务。

魏晋南北朝、隋唐时期

魏晋南北朝时期实行的是士族政治、魏立九品中正制,“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选官品人,婚姻嫁媾,士庶分明,尊卑严格,“官之选举,必由簿状;家之婚 姻,必由谱系”,因而维系门阀制度的家谱特别兴盛。

此时的家谱成了政府选举、士族出仕、门第婚姻的根据,同时也成为士族政治服务的工具。正因为家谱对于人 们的社会地位、发展前途、社交层次有如此重大的作用,造假的现象也泛滥起来,这也是利益驱动所致。

五代以后

由于北方战乱频繁,大量中原人口南迁,经济中心南移,特别是宋明清商品货币经济的发展,城镇商业繁荣和商帮的出现,推动着社会权力的进一步下放,士族宗族也向平民宗族发展。五代以后家谱由于失去了以前的政治功能,也由官修变为私修,内容也就更加广泛丰富起来,它的功能也由政治功能向社会功能的方向发展。

具体地说,私修家谱通过姓氏原始、迁徙本末、世系渊源的展现,起着追踪溯源、联宗收族,维系和强化宗族的作用。尤其到了明清时期,家谱的作用已经上升到规范族人行为准则的一种约束力,其姓氏文化也得到大力的发展,为现在历史学家研究历史提供了大量的民间史料。

总之,家谱在我国源远流长,在历史的长河中,已经形成有独特内涵、浸润着民族情愫的谱牒文化,它已经成为历史学家探究真实历史的考证资料,它的文化价值是毋庸置疑的。它的产生与发展,同社会群体氏族、家族、家庭相联系,它的功能是随社会结构、社会制度的变化而改变,从社会功能至政治功能再回归到社会功能,自有文字家谱以来,总的发展趋势是由贵族到士族再到平民,维系和凝聚的人群也越来越广。它从家族史的角度来阐释、反映、印证中华民族的历史进程,对我们今天弘扬民族文化,热爱祖国,增强民族凝聚力,以及研究社会学、人口学、民族学、历史学等学科,都起了很大的作用。

家谱:又称族谱、宗谱等。是一种以表谱形式,记载一个家族的世系繁衍及重要人物事迹的书。皇帝的家谱称玉牒,如新朝玉牒、皇宋玉牒。它以记载父系家族世系、人物为中心,由正史中的帝王本纪及王侯列传、年表等演变而来。

家谱是一种特殊的文献,就其内容而言,是中国五千年文明史中具有平民特色的文献,记载的是同宗共祖血缘集团世系人物和事迹等方面情况的历史图籍。家谱属珍贵的人文资料,对于历史学、民俗学、人口学、社会学和经济学的深入研究,均有其不可替代的独特功能。

经历了五代十国时期的连年战乱和社会动荡,历史上传世的家谱几乎丧失殆尽,许多家族的世系也因此断了线、失了传。流传至今的古代家谱,大多是明清两代纂修。在我国明清时期,出现了专门替人伪造家谱世系的“谱匠”。

如果按照历史学家的观念来看,现在影响最大的三个宗教应该是佛教起源最早,公元前6世纪。基督教是公元1世纪。

如果按教义来看,也应该是佛教,因为佛教的教义在无始劫前就有。尽管上帝在世界的形成前就有,但是还不能算宗教的创始年代。

排行应该是:文\远\荣\明,这样排的,其中"远"是杨氏第39代,"荣"是杨氏第40代,"明"是杨氏第39代,"明"应为"名",杨氏家谱是这样排的在我的老家山西代县有一个杨家祠堂,历史800余年,有非常完整的家谱记载,每隔几年都会举行祭祖续谱的活动

大泗州时氏文化研究会的

衷心感谢与温馨提示

   今天是2020年2月4日,立春。首先向各位时氏宗亲问声春天好!

    为了密切宗亲血脉亲情,切实做好家谱资料采集、编辑、发行、宣传等工作,针对发行数量大、经费少的实际情况,2020年1月24日,大泗州时氏文化研究会通过微信,向全国时氏宗亲发布了《大泗州时氏文化研究会倡议书》,正式开展募捐活动。这一活动得到各地众多时氏宗亲的积极回应,人没见,心相通,血脉亲情紧相连。连日来,很多宗亲已经伸出温暖的双手,满怀激情,满怀期待,纷纷为大泗州时氏建谱捐款,这些捐款中有100、200、300、500、600的,有1000、2000、3000、5000的,还有10000、20000的!这些血脉宗亲的担当精神和大义善举,是对大泗州时氏文化研究会建谱工作的巨大支持,充分体现了“大家事大家办,大家办大家事”、“我为人人,人人为我”、“我姓时,我自豪”、“我要家谱,我要担当”的血脉亲情!看着一笔一笔饱含血脉亲情的捐款,我们激动不已,深受鼓舞。我们对各地宗亲的慈善情怀、大义美德深表敬意,万分感谢!

 

    宗亲们这种以时氏文化建设为己任的主人公精神,值得我们每个时氏宗亲成员学习!希望大家对他们深表敬意的同时,也记住他们学习他们,珍爱自己,做好自己,积极为时氏宗亲文化建设尽心尽力!

 

   古语说,言之不文,行之不远。现在,大泗州时氏文化研究会对《大泗州时氏家谱》目录及编排内容正在进行研究遴选。恳请各地时氏宗亲积极建言献策,也可积极推荐重要时氏历史文化资料。我们一定高度重视,认真研究,及时回复。对于提供有重要价值资料的人员,将给予适当奖励。在众多宗亲的支持和鼓励下,我们将竭尽全力,克服缺人手、缺资料、缺知识、缺专业、缺技术、缺资金等等困难,用最大的诚意、最大的能耐,把这本《时氏家谱》做成一部时氏历史教科书,融可读性、实用性、知识性、趣味性、研究性为一体、具有丰富中华民族特征的彩版大型图书,定会给宗亲和世人耳目一新、精致美观、内涵丰富、厚重大气、数辈受益、终生难忘的回报!

 

    近期部分1000元以上捐款人员名单:

时昌辉  10000元;

时侠永    5000元;

时培岳    1000元;

时西奎    1000元;

时翠平    1000元;

时学海    2000元;

时春松    2000元;

时朝霞    1000元;

时昌新    1000元。

    其他捐款人员附后。

    根据倡议书的承诺,请以上人员尽快提供个人照片1至2张,个人资料1000字左右,用电子版发到大泗州时氏文化研究会,由研究会进行编排录入存档。

 

    再次感谢各地时氏宗亲对大泗州时氏建谱工作的关注、关心、支持!

谢谢!

  大泗州时氏文化研究会

      

家谱:又称族谱、宗谱等。是一种以表谱形式,记载一个家族的世系繁衍及重要人物事迹的书。家谱是一种特殊的文献,就其内容而言,是中华文明史中具有平民特色的文献,记载的是同宗共祖血缘集团世系人物和事迹等方面情况的历史图籍。

经历了历朝历代的连年战乱和社会动荡,历史上传世的家谱几乎丧失殆尽,许多家族的世系也因此断了线、失了传。随着历史的发展,家谱由官修变为私修,所录内容不断丰富,其作用也不断增加和变化。

如今,家谱同各姓氏的郡望、堂号一样,不仅为区别姓氏源流,可作为数典认祖、研究历史、地理、社会、民俗等参考资料,它还是姓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记载父系家族世系、人物为中心。是中国特有的文化遗产,在汉族有悠久的历史。

家谱是中华民族的三大文献(国史,地志,家谱)之一,属珍贵的人文资料,对于历史学、民俗学、人口学、社会学和经济学的深入研究,均有其不可替代的独特功能。

什么是家谱?家谱的起源与发展

家谱又称族谱、家乘、祖谱等。是一种以表谱形式,记载一个以血缘关系为主体的家族世系繁衍和重要人物事迹的特殊图书体裁。家谱是中国特有的...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