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人有哪些风俗

栏目:资讯发布:2023-12-09浏览:2收藏

客家人有哪些风俗,第1张

生产风俗

来宾良江的客家人,每年正月十五人们走访亲友后,都要举行隆重的宴会,合家老少及分灶了的兄弟团聚,由年纪较老、生产经验丰富的家庭成员,根据历年和来年的情况进行分析、估计,作出一年的生产安排,较年轻的家庭成员则在旁补充。然后集中力量翻地、耙地、种玉米,完成这些工作后,迎来了繁忙的春耕。“二月灶”(农历二月二日)那天,天乍蒙白,人们(主要是妇女)争先恐后担着蜡烛、香、荤菜、糯饭去祭拜“灶王”,祈求神灵保佑来年风调雨顺,生产丰收。嗣后,种下甘蔗,撒播水稻种子。待秧苗长均,抓紧时间进行春耕工作。由于春耕工作较繁重、紧张,人们多是互相帮助完成插田。管理工作则是各人的事了。作物即将成熟的时候,一般由老人决定什么时候收割,小孩不得多言。夏收时,各种家畜、家禽业已长大,塘里也可以捕捞,客家人欢欢喜喜摆上一桌最丰盛的饭菜,又得“洗一次眼睛(意大嚼大吃)”。中元过后,人们又忙乎秋种秋收,其后,集中力量把种植的作物部分出售,饲养的猪、鸭、鹅、鱼上市。

折叠编辑本段生活风俗

广西的客家人在生活风俗上保持了勤俭节约、聚族而居的特点。来宾的客家人仍两稀一干,早上、中午吃粥,晚上吃饭。主食大米饭、大米粥,由妇女在早上煮好,凉冷,放进橱柜,粥白天吃,饭晚上吃。饭是倒出米汤后干焖而成。他们不喜欢吃烂饭,故用此法煮饭。吃粥时,喜欢熟盐拌粥。其副食是猪肉及各类蔬菜,不定时吃牛肉及其他肉类。一般猪肉是切片,水煮熟,炒干,放入佐料即成。蔬菜是用油炒热后,放入配料即盛入碗。客家人的佐料不外乎姜、蒜、葱、酱、五香粉、味精。他们的传统名菜是扣肉、白斩鸡、醋排骨、醋大肠以及炒醋酱鸭。风味食品是冬米糖、酸刀豆、辣椒,晒到半干程度,放入酸坛,鲜黄即可打开食用。逢正月初二、十五、端午节,客家人都要包粽子,有肉粽、绿豆粉粽等,作粽用的馅都事先用八角粉、胡椒粉、酱、盐制好。裹粽用粽叶。农历二月初二、清明,都煮糯米饭,放入糖,再用树叶染成不同颜色,香甜可口。冬至。都要吃糯米粉、肉馅制成的水煮馍。他们没有喝开水的习惯,口渴了,多以粥水、米汤代替,喝茶很少,喝酒多是自家酿的米酒。 来宾客家人的房屋都是大瓦房,传统的房屋为平房,厅堂分为上厅、下厅,中间为天井,上厅后面是储藏室,上厅正宗摆八仙桌、挂镜屏,镜屏上面是祖宗牌位。吃饭在下厅,冬天烤火也在下厅。上厅两侧是大寝室,为老人和已婚夫妇使用,下厅一侧为小寝室,是未婚青年使用,另一侧为厨房,猪牛圈则在房屋的左右两侧。照传统俗规,旧房多留给长子住用。

客家风俗

折叠编辑本段家庭风俗

由于客家人多聚族而居,因此有事按宗房活动,往往一个姓有若干宗房。整个姓氏,传统有不成文的族规。凡是出现有损姓氏声誉的大事,由全姓氏出人商量解决。如果出现与外姓斗殴的事情,则每户出人前往解决,目的是防止吃亏。一般客家人不擅自动手,有理则据理相争,无理则和气解决,如果谁敢冒犯族规,势必被族人孤立。每逢宰猪,客家人都要设宴招待族人,小村的是每户请一人,大村的则是请有威望的老人和宗房兄弟。一旦家里有人考上中专、大学,或参军、出外工作,客家人都要设宴款待前来祝贺的宗房兄弟。为了维持宗房的团结,女方过房后,一般是三世、四世同堂,如果男方以下还有弟妹。新娘、新郎必须随老人居住合灶一段时间才能分灶。即使不和老人同灶,也必须承担赡养老人、抚养弟妹的义务。否则被视为逆子。分灶以后,每逢有好酒好菜,都要喊老人同吃或挟一份菜给老人。

由于重家族,所以老人极受尊重。来宾客家人俗规,吃饭时,老人座位面向大门,以示尊重,成年人次之,坐在两旁,小孩只能坐在对着老人的那一面的坐位。如果家里人太多,男的坐一桌,女的坐一桌。吃饭时,小孩要主动帮老人挟菜,小孩帮老人添饭时,接碗、递碗必须是双手伺候。老人讲话,小孩不能随便插嘴,或在旁喧嚣。吃完饭,小孩得讲一声“慢吃”。

在家庭风俗中,小孩的出生极受重视。来宾客家人孩子出生三朝,外婆和近房嫂子、弟婶(弟媳)和已婚妇女用竹萝装鸡蛋,来到新产妇家做“三朝”。半月后,外婆邀更多的妇女,担甜酒、鸡蛋、米、母鸡、背带给外甥做“半月”,俗称“吃姜酒”,这次酒席最热闹。小孩满月后,外婆又邀妇女给外甥做“满月”。客家人一般不做周岁。

折叠编辑本段婚姻风俗

来宾客家人择偶,多为父母作主,媒人拉线,其婚礼一般有说媒、坐谈、合八字、定亲、迎娶、三朝几个环节。

媒人看两家年龄相当、人才相配的男女青年尚未婚配,就主动上门说媒,或是家中有待婚或待嫁的青年,其父母也会求媒人作好事。男女双方见面后,互相倾吐心事,于老人同意,认为合适,就开出“八字”,由男方交给算命先生按天干地支等捏算,假如男命是金或水,女方是水或金,就认为比较合适成婚。一旦“八字”合适,双方老人同意,男女双方同意,婚事就有希望了。接着男方下聘金,俗称“外家钱”,多少由双方议定。下聘金就算定婚了,然后才到政府去办结婚证。待男方准备妥当,把迎娶时间告诉女方,女方就得着手准备嫁妆。婚礼前一晚,新郎在陪郎陪同下,给女方送去肉、酒、水、糖若干,新郎回到自家。第二天,新郎在陪郎的陪同下去迎娶新娘,并带去名目繁多的封包,给新娘的父母、兄弟、姐妹、叔伯、婶婶,甚至厨房烧饭、砍肉的也得一份。新娘的哥嫂也得给新郎封包和新鞋。又从男家挑选两位姑娘拿稻穗、剪刀、镜子、公鸡到女家,由女方家招待。和当地壮族群众一样,女家都要给陪郎和男家来的姑娘挂彩,抬出嫁妆。出嫁那一天早晨,新娘站在米箩下向祖宗辞行,然后,穿黑衣、黑裤、黑鞋,束红头绳,撑黑伞,捂白毛巾,由嫂子背出门坎,向新郎家步行或乘车去。到男家拜堂后,新娘当晚要回娘家,第三天才在母亲、伯娘、婶母、嫂子等人的陪同下,担着小猪、小鸡到男家,以示为新婚夫妇准备生活的本钱。

折叠编辑本段节日风俗

客家人的传统节日是春节、元宵、清明、六月六、中元、中秋、冬至等节。春节是大节,年货丰富,多是腊味,包粽子、炒花生等。正月初一不能杀生,初二方可开怀痛饮。春节的娱乐活动,最重要的是舞狮上门拜年。元宵节时,客家人喜欢包汤圆,再次大吃一顿。“二月灶”,煮糯米饭杀鸡拜灶王,求得一年丰收、顺利。三月清明是传统的扫墓节,煮甜糯饭,备酒菜,巡回祭扫祖墓,客家人又随便加一次菜,也算是一个节日。端午节,包粽子。六月六,备酒菜。中元节,是一年内的第二大节,杀鸡杀鸭宰鱼,女儿、女婿及诸亲戚都要返回看望老人,热闹一番。中秋节,备水果、月饼赏月。重阳节,出外登高。冬至,吃一种比水饺大,用糯米粉裹外,馅为鱼肉、猪肉、萝卜丁的水煮馍。除夕那天,客家人全家停止工作,集一年的各种收获,隆重地吃一顿团圆饭,在外工作的家人,都要赶回来团圆。

清流客家祖山下长校镇长校村的客家民俗活动游龙灯,与其它地方有些不一样,我们一行相约前去观看。游龙灯称客家“拔龙灯”、“游龙灯”、“出龙灯”;长校客家拔龙一般是在正月和二月举行。让称奇的是,长校的龙灯是白天出灯,游龙活动在山上举行。客家拔龙它是以各村庄以各姓氏牵头举行。族姓中每家每户出一桥灯,桥灯上有两个纸糊的小灯笼,灯笼有各种各样,有跨鱼灯、鲤鱼灯、六角灯、八角灯等,有的写着“五谷丰登”“风调雨顺”“政通人和”等字;灯笼固定在木板上,形似农家的板凳,木板的两头还凿了孔,便于板凳与板凳之间相嵌,前后相接连成一体。其它地方的游龙灯是在村庄里进行,而且大都是晚上进行。这里的游龙灯是在白天进行,而且不称游龙而称拔龙;家家户户所有的龙灯必须抬到东嶂山顶上衔接好,方能起步下山。

折叠编辑本段信仰风俗

客家人的保护神是“灶王”——土地神。土地神的神位设在村口,旁种一棵大榕树,每逢农历正月初一、正月十五、二月二、四月八、端午节、中元节,客家人都要前往祭土地神,摆上猪头、鸡、鱼(均是熟的),三碗饭、三双筷、三杯酒,点燃香烛,席地而跪,祈祷土地神保佑全家安好、生产丰收以及其他要求。供品的摆设位置是:香最近神位,酒饭次之,荤菜最远,蜡烛在两旁。另外,谁家添丁添口、出外读书工作,也要祭土地神。

伏波庙、大人庙、女庙,是客家人每年都要参拜的,即使“文化大革命”期间,曾三令五申严禁搞迷信活动,客家人还是暗中参拜。伏波庙,即为纪念汉朝将军马援南征而建的庙,庙会时间是正月初六。大人庙是纪念清朝丞相(大学士)陈洪谋为广西民众请命免交钱粮而建的,庙会时间是正月十九。女庙是纪念刘三姐建的庙,庙址是在一个山洞里,正月二十九日举行庙会。

客家人祭祖是一件大事。三月清明时,整个姓氏都热闹起来,联合到祖坟去搞祭祖活动,良江乡内的客家姓氏,每年清明都要集中到宾阳进行祭祖,一般每家派一人到场参加。每逢节气或岁终,客家人都是先用荤菜祭祖后,方才进餐。正月的时候,供品必须摆到十五那一天才能撤去。正月的供品多是粽子、猪头肉(整块)、米花糖之类。

客家人过去每逢春耕前、夏收后以及秋收后集中于祠堂,一来听文化程度较高的人解释家谱,续写家谱;二来商量姓氏内需要解决的大事,例如同外姓的纠纷、建筑、生产等。

折叠编辑本段客家婚嫁风俗

惠州民间传统的婚嫁礼俗,以封建礼教诸俗为基础,大多显得繁文缛节,劳民伤财,可说是颇多陋俗。儒家经典《礼记昏仪》说:“夫权,始于冠,本于昏(婚),重于丧祭,专于朝聘,和于射乡。此礼之大体也。……昏(婚)礼者,礼之本也。”可见儒家十分推重婚姻礼俗。中国传统文化历来重视儒家思想,在这一思想的影响下,形成了五彩缤纷、礼制颇多的婚俗文化。惠州的传统婚俗,大抵就是中国传统文化在一个地方的具体表现。

封建社会的几种婚姻形式,如“包办婚姻”、“买卖婚姻”、“聘请婚姻”、“指腹婚姻”、“童养媳婚姻”、“荒婚”、“望门婚”、“幂婚”等等,惠州均有之。其中聘娶婚姻尤其盛行,聘礼、聘金不可或缺,在今日惠州依然可见其遗风。

聘娶婚姻在惠州有悠久的历史。光绪《惠州府志》记曰:“婚姻,俗用槟榔为聘,以多为贵……其聘仪妆奁则称家之丰约为之”。“俗用槟榔为聘”中的槟榔,旧时中药铺有售,在聘礼中,它多具象征意义,而真正的聘礼传统都是以银钱、食用之物为主的。“府志”说聘礼“称家之丰约为之”,实际上,即始“约”者,聘礼的数量也是相可观的。

惠州传统的聘娶婚姻的礼仪十分繁锁复杂,从开始的媒人提亲,到最后的三朝回门之俗,其间经历卜吉、过礼落定、报日、过大礼等婚前诸礼及铺房、亲迎、拜堂、滞新娘等盛大的联姻仪式。

惠州民间的繁杂婚俗,是由封建婚嫁礼仪的“六礼”演变而来的。“六礼”起源于周朝。《礼记》记述当时应循的婚姻程序为“纳采”(媒人提亲)、“问名”、“纳吉”(男方卜吉,女方正式认婚)、“纳证”(下礼落订)、“请期”(婚期的商定)、“亲迎”(迎亲接新娘)。这6个环节就是所谓的“六礼”,是封建礼教中最早的婚姻礼仪。其后两千余年,六礼虽有变异,但万变不离其宗,今日各地的婚仪中都依然可见其影子。

客家丧葬礼俗

比起其他礼俗,丧葬之俗来得更为庄严肃穆。客家人对于此,做得十分周到,甚至过于繁文缛节。葬务从厚,礼务从奢,丰其筵席,醉饱灵侧,鼓乐奠别等等。一些地方至今旧俗犹存。

病人临终之际,便将事先做好的"寿衣"给病人穿上,称"着寿衣"。过去有“上六下四”之说,即上身穿六重衣服,下身穿四重裤子。

客家风俗重视送终。出门在外的千方百计赶回家,以求在临终前见最后一面,显得孝顺。人断气后,马上烧轿,焚纸,眷属、儿女悲哭成叫。是为“送终”。

报丧:病人断气后即刻报丧。孝子往外祖母舅家及亲伯叔家报丧,在门前或附近路口还出讣告。

摆孝堂:在遗体前挂白布,摆香桌,放灵位牌或遗像。早晚哭灵,登记亲友送来的礼物或“代烛”,帐布按序挂在孝堂两旁。

落枕:移动遗体,在厅堂地上铺一白布,将遗体放在上面,头新瓦,瓦上垫以布制三角枕,日夜派人守候;择日定时将遗体入棺叫“入材”。每天清晨和傍晚以及亲友来吊唁时,丧家女眷在帐内棺旁举哀。晚上亲友参加孝堂守灵,俗称“陪夜”。

发丧要择时,常在早晨。旧时在头一天要“闹丧”,通宵达旦,鼓乐喧天。发丧先举行祭奠,再起柩出殡。讲究排场,以显示儿女孝顺。

安葬:将灵柩放入墓地。墓地选择讲究“风水”。坟墓外观很似客家人的围龙屋,是客家人崇拜祖先的一种表现。埋葬后第三天,亲属穿孝衣到坟上哭拜祭奠,烧纸钱,谓“醮三朝”。

做七:人死后,每逢“七”日,要举行祭奠,俗称“做七”。一般只做“五七”。最后举行祭奠,焚化灵屋(纸屋),叫“完七”,以示丧事的结束。以后,周年举行祭礼,叫开小孝;三年举行祭礼,叫开大孝。开大孝时,门前、厅堂换上红联,一切恢复正常。

客家之俗,安葬若干年后(常为十年),挖开墓穴,将遗骸用炭火烘烤,按人体结构屈肢装入特制的陶瓮内,谓“检金”,然后重新安葬,这才是永久、真正的坟墓。

对于非正常死亡的人,有一些特别的丧葬礼俗,如比较注重请僧道打醮念经,超度亡魂等。

家规拼音: jia gui

家规解释: 封建家庭中的规矩。

家规造句: 1、你的孩子需要一些家规,否则他将成为一个懒虫,房间也会严重堆满沙鼠笼。

2、一开始本着设立家规的精神,在大儿子满6个月我们就给他报了游泳班。

3、比如说,父母可以这样对孩子说 “好像朱莉每次来我们家都是在玩儿,你打破了一条家规哦。”

4、在我们的家里有许多家规。

5、答 提前几个星期,告诉你的叔叔,你们很高兴他来参加聚会,但是他需要知道你们的家规 别讲放肆的笑话。

6、但话说回来,谁说森林要是活著的?谁又说溪流要是清晰的?这是我家!家规自定!

7、我家有太多的家规。

8、我们要求参加项目的交流学生适应他们的爱心家庭的家规和生活方式,当然只要这些是合理的。

9、以客家族谱的家规家训为着眼点,较为详细地分析了其所反映的客家人的价值观念。

10、了解此卡视频插口免费开放扑克冠军的球员更多的家规。

11、许多父母认为他们正在用他们自身的管教方法或者是家规等等教育他们的孩子。

12、有的家长采取专制的立场,力图制定家规教条。

13、这个小提琴家和朱丽亚训练的小提琴家规为一类。

14、我们尊贵的对待别人,对家规,校规,国法给予赞赏,尊敬。

15、值得注意的是家族这一象征同样适用于如黑帮,或其他激烈惩处所有背叛家规的家族成员的组织团伙。

16、初九告诉我门在家庭里要建立严格的家规。

17、肯定地说,大部分美国家庭的家规比你中国的家多很多。

18、通过对一些明清的族谱家规的研究,反映这一时期宗族恤孤的基本内容并分析形成这种现象的原因。

19、我的家规虽然限制了我们的自由,但是却给家庭创造了一个好的氛围。

20、国有国法,家有家规。

21、以下是一些不错的家规 不要在厨房以外吃饭。

22、你们是一起做大多数决定呢,还是每人掌管部分决定权,如钱怎样花、时间怎样安排或遵守什么样的日常家规?

23、当你和不懂事的孩子因为家规和责任问题争吵后,会不会感到偏头痛呢?

24、我和我的兄弟姐妹们痛恨这种不切实际的家规,但是我的母亲却从未抱怨过。

25、当年的家规可耍比现在严厉得多。

26、丽莎,这个家有家规吗?

27、而往往违反家规要面对的惩罚,可不仅仅是藤条鞭打那样简单了。

28、家有家规,她每一天从早忙到晚上十二点,全年三百六十五天无休,年薪还是看公公高兴才有。

29、构成家族组织重要组成部分的家规礼法,成为儒家伦理与家族文化结合的载体。

客家的解释

[Hakka]

指在西晋末年和北宋末年从 黄河 流域 迁徙 到南方,现在分布在广东、福建、广西、江西、湖南、 台湾 等省区的汉人 详细解释 相传 西晋 末 永嘉 年间, 黄河 流域的一部分 汉 人因战乱南徙渡 江 ,至 唐 末以及 南宋 末又大批过 江 南下至 赣 闽 以及 粤 东、 粤 北等地,被称为“客家”,以别于当地原来的居民,后遂相沿而成这一部分 汉 人的 自称 。以 粤 东 梅县 、 兴宁 、 大埔 、 五华 、 惠阳 等地最为集中。尚有部分分布 广西 、 四川 、 湖南 、 台湾 、 海南岛 部分地区和侨居海外 南洋 一带。语言保留了较多的汉语古音,称“客家话”。 章炳麟 《新方言·岭外三州语》 :“ 广东 惠 嘉应 二州,东得 潮 之 大阜 、 丰顺 ,其民自 晋 末逾岭,宅於 海滨 , 言语 敦古,与土著不相能, 广州 人谓之客家。”

词语分解

客的解释 客 è 外来的(人),与“主” 相对 :客人。宾客。会客。不速之客。 客气 。客卿。 外出或寄居,迁居外地的(人):旅客。客居。客籍。客死。 服务行业的服务 对象 :顾客。乘客。客流量。 指奔走各地从事 某种 活动的 家的解释 家 ā 共同 生活 的眷属和他们所住的地方: 家庭 。家眷。家长(僴 )。家园。家谱。家塾。家乡。 家风 。 家训 。家规。 家喻户晓 。如数家珍。 家庭 所在 的地方: 回家 。 老家 。安家。 居住:“可以家焉”。 对人称自己的

题记:接到要完成任务,“解放思想大家淡”,找了个文化话题,也许更有意义些。

任何一个地区都有自己的文化特色和文化风格。特色的地方文化便成了地方的名片和品牌。龙岩是享誉海内外的客家祖地和著名侨区。闽西又是客家人的主要祖地和聚居地之一,全市七个县(市、区)中有五个县的居民以客家人为主,称“纯客县”。闽西客家文化、建筑、民俗、风情积淀深厚、丰富多彩、独具特色。客家文化必定成为龙岩独具魅力的文化品牌,文化龙岩的打造,离不开客家文化这一浓厚的文化传统,也才能让文化龙岩展现个性文化风格。

文化是抽象的,但文化符号是具体的,文化一切表现莫不以符号为手段。客家文化符号是经过时间洗涤后积淀下来的的精华,体现着客家民系的文化特色,记录着客家人的发展历史,透露了他们生活的行为规范和价值取向,传递着他们的生存经验和理想,以及留给后人能提升精神完善自身的信息。文化符号在城市文明建设、和谐社会建设中都能渗透和鲜明呈现出来。

和谐是中华和文化所追求的最佳意境,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核心道德理念和基本价值取向。客家人也始终用“和文化”的理念维系着民系的生存发展和族群团结, 在开拓奋进的道路上保持着“和文化”的价值选择, 并用“和文化”的丝线编织着多姿多彩的民俗生活,创造着体现“和文化”精神的建筑器物。“和文化”对于客家人是民系性格、生存方式和精神信念,维系着民系的生存和发展,达到了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的境界,使客家社会成为和谐社会的典范。胡锦涛总书记在参观永定客家土楼时,称赞“客家土楼是中华文化瑰宝,是大家庭、小社会和谐相处的典范,希望一定把祖先留下的这份珍贵遗产守护好、传承好、运用好”。

客家文化中无论是物质形态还是精神世界,文献典籍、艺术珍品、规章建设、器物营造等文化符号上无不闪耀着客家“和文化”的光芒。

以族谱为主要文献形式记载了客家民系繁衍生息和谐的历史。客家人特别重视记载本族血脉世系的宗族族谱,是各民系中最为突出的。客家族谱是客家人珍贵的文化遗产,是姓氏血缘亲族的总徽记,是联结海内外客家裔孙的文本纽带。

以客家方言、山歌等艺术形式承载了客家和美文化的内容。 不论是带有唐宋古韵的客家方言,抑或是承袭了先秦遗风和魏晋风流的客家山歌,都洋溢着国风和畅的特色。虽然不同区域客家人音调有所不同,抑或是客居海外远离故土的客家人都不影响相互间的沟通,客家话成了客家人相互认同的中介,维系着他们族群和谐稳固的发展。客家山歌旋律优美,语言朴素生动,或讴歌生活, 或劝诫后人, 或传递美好情感。歌词文采富丽, 句式对仗工整, 透出客家山歌的秩序美感。客家山歌是男女之间表达美好情感,劳作里寻找寄托,聚会联络情感的手段,给人和谐美好的熏陶。

以风水理念自然崇拜的信仰形式表现客家和谐的生态观。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基本关系之一,人与自然和谐是和谐观重要内容之一。客家人居住区域大都为山区等环境比较低劣的地区,客家人在生存与发展中,与大自然的交流平衡融合中,以风水理念和自然崇拜为主要表现形式,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和谐生态观。

以多姿多彩的特色民俗活动展现客家和谐小社会的精神风貌。客家的民俗活动很丰富,不管是什么形式,都突出一个宗旨,和谐热闹欢快,有利于家族的发展和幸福,而且带给你众人拾柴火焰高,一家好不是好,家家旺才是旺的心情,展现了客家和谐小社会的精神风貌。

以土圆楼为突出代表的建筑物反映了客家人和的审美观念和价值取向。客家土楼,是把中国和谐审美观念凝聚在建筑艺术中的典范。客家地区,从闽西的土楼到粤东的围屋,一座座土楼星罗棋布分布在青山绿水之中,客家人在这里和谐共存,形成了独特的景观。土楼里,客家人团结友爱、和睦相处、代代相生,演绎着大家族和谐的生活方式,表达着客家人的内聚力和族群秩序,显示出聚族而居,和睦共处的整合力量,用建筑艺术语言抒写了客家人和谐的审美观念和价值取向。

文化的符号是代表这一文化的群体的象征,客家“和文化”的符号系统在和谐龙岩建设中发挥着自己独特的功能。

认同功能。一个民系与别的民系有何区别,一定有自己的文化标识,那么客家族“和文化”符号便起到了族群认同的功能。不忘祖宗言,编著谱谍,同族而居,保留古老民俗,慎宗怀远,热情好客都是族群认同的的重要符号。客家人历来有着强烈的族群意识和文化认同,于是海外各地客籍社团和个人频频开始到客家祖地寻根谒祖、会亲访友、旅游观光、经贸洽谈、建厂办学,报效桑梓,加强与促进同海内外客家乡亲在文化、经济领域的友好联系与合作。

协调功能 和谐意味着协调、平衡、和美。客家人“和文化”符号必然也具有协调的功能,协调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关系。客家人在选择居住环境、建筑土楼、饮食文化、宗教信仰中都十分尊重自然,注重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客家人能在不利的生存环境里繁衍不息是与他们的和谐自然观是密切相关的。客家人聚族而居,一个土楼里是一个和谐的大家庭小社会,他们朝夕相处,分享喜庆,困难相帮,不分彼此,同心协力;客家人热情好客,重视礼尚往来,营造共求发展的环境,达到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和谐。

教化功能 客家人重视教育,教育寓于日常生活和文化传承之中,各类文化符号起着教化族人与后代的作用。如客家族谱家规家训中客家人特别重视爱国爱族、孝敬老人、勤俭持家、读书入仕、和睦乡邻、人品端正等内容。客家语言特色鲜明,并流传着许多故事、格言、楹联、谚语、山歌、戏曲等,反映了客家人在道德、修养方面强调节俭、勤劳、正直、求和、礼让,传颂着客家人尊崇的纯朴风气和美德,都对客家人陶冶性情,培养美好情感的,培养纯正民风,起到潜移默化的感化作用。

调解功能 乡村生活中冲突是必然有的,客家人也不例外,宗族间的械斗、家族间的纷争以及家族内的磨擦冲突时有发生。客家人“和文化”符号有其独特的调解矛盾的功能。客家人是宗族社会,尊老是一大特征,因此遇上冲突,长辈出山,或村里威信高的人出面调解,常常能收到化解恩怨的作用。客家谚语、山歌、故事等形式包含着许多为人处事的道理,劝解人要学会放开心胸,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相当有哲理和说服力,潜移默化中使客家人形成了比较宽阔的胸怀和包容的心理。

在文化建设中发挥客家文化的作用,一方面要构建客家文化符号系统大厦,有利于疏理文化事象,并发掘它对客家社会繁荣发展带来的功能,有利于更准确地有针对性地做好保护和传承客家文化的工作;还需要加强客家文化符号的宣传构建工作,渗透到客家社区建设中。另一方面,运用到客家文化产业开发中去。如客家文化旅游要突出客家文化符号具象,引导游客感受客家文化的真正内涵,特别是旅游产品开发中融入客家文化符号信息,不照搬外地旅游产品,也能带来更高效的旅游文化经济价值,从目前现状看是相对薄弱欠缺的环节。

归宗尊祖,是作为炎黄子孙共有的寻根、认祖意识的表现,是一种极为悠久、深厚的族类认同理念,他包括以亲缘、地缘、业缘为表现形式的血亲认同、乡土认同理念及由此形成其他各种联系的基点和枢纽。迁居义宁州的上杭客家移民,远离祖地,在千里之外的异地它乡上杭客家移民团结互助,艰苦创业,以其特有的凝聚力精神,接受各种生存条件的挑战,不断开辟新的生存空间,以艰难困苦的环境下,寻求新的谋生方式,追寻成功与发展的道路。稍作安定后,上杭客家人便修族谱、建祠宇、葺祖茔、建书院,以此表达祭祖先、续血脉、光宗耀祖的归宗敬祖理念。

上杭客家移民归宗敬祖理念,首先表现在上杭客家移民在稍作安定后,便修撰族谱,续血脉,‘崇先报本,启裕后昆’、和教育子孙“积善好施”方面。此举在邱氏族谱得以全面反映。清乾隆年间,素有“鱼米之乡”的上杭来苏里中都邱惟乾,又名明光,携子仲辉由福建汀州上杭胜运里,迁入今黄沙镇老鸦山湖洞立业居住。稍作安居,邱明光便“远寻谱系之源,特千里回闽以订家乘”,以续“此根本之所以亲切而昭著也”。嘉庆二年(1797年)明光公裔首次修谱,序言“……我支祖明光公,遄臻於豫之宁州……遂尔爰居爰处,苦积银两之资。创业悠久,叨先祖之恩庇。递传三男,宜颇其丰,教婚两全。仲生其茂,丁粮并盛。……是以木本水源之思,油然而生。敢湮没我祖之所自出乎?以故商诸兄弟叔侄,有是修谱之举焉。予等知浅识陋,仅仿欧苏之法,叙亲疏,别长幼,纪其祖冢名字,娶氏生殁而已,俾后之览者,不失其所自也”。敦敦教导子孙,传递“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理念。到了道光丁未年(1847年),明光公裔孙重修家谱,族谱中就有了从明光公的第三代开始出现了仲辉季子茂贵:“修州志、建书院、造学校、造浮桥、桥梁、道路”、第五代茂贵子西亭,西亭仲子化轩的“募建义仓,都人士多有难色,公毅然捐金三百两” 善举记录。邱氏在该家族中倡导“积善好施”之精神,可以从竹塅陈氏文化世家陈观礼先生道光二十七年为邱氏族谱撰“邱公贯充先生传”得到体现。“邱公贯充先生传:易曰:‘积善之家,必有余庆。’斯言也,可为知者道,难与俗人言。盖俗人只知一身形骸而外,遑恤其他。而高瞻远瞩者,则必为之计长久焉。邱公兴万,字贯充,号肫一,系茂贵公之季子也。幼读书聪颖过人,稍长以及父母年老,赀产未裕。遂弃举业、理家政,督耕务农,披星戴月,终岁勤动力田,逢年骎骎乎有富足风。昆仲五人同心协力,各谋生息。负耒之暇,兼业商贾,亿则屡中。自是而家产饶裕,兴也勃焉。先世居湖洞,渐次蕃衍。乃于乾隆四十年间置买源头田产,公同长兄移於此住。督农课读,家道益裕。凡附近产业,内外无间。厥后甲寅岁重新创建上栋下宇,蔼然可观。兄弟怡怡聚处一堂。於是丁口日繁,遂於嘉庆辛酉年昆仲各爨,无不席丰履厚,而公则自视欿然也。尝曰积金积玉,不如积福。吾家既小阜,使不行方便,积阴功,虽坐拥丰亨,安知我后人奚若乎?以故乡邻之缓急通之;戚友之贫乏济之;桥梁道路废者修之、圮者补之,从未尝勒碑以沽名。如老鸦山铁砧崖之锤幽凿险,化泉等处之周道如砥,虽费多金,不恤也。徃来行人,至今犹啧啧於公之德而弗衰。吁!公真人杰矣。世之勤稼穑,享殷实,固自有人,而求其好善乐施,挥金不吝者,亦不数数。觏以公之心,行公之事,不沾沾为一己之名,而默默施无穷之惠,则天之报施善人,岂有涯哉”。

其次,还表现在修建祠宇、葺祖茔方面。上杭客家移民牢记祠宇是安置祖先的寝庙,是族人的精神象征、是维系家族内部团结的重要纽带。因此祭祀祖先先要“创建祠宇,以苈馨香,以绵世泽”。举何氏一族为例。中都何氏一族迁入义宁州共76支,最早迁入义宁州的是十六世,最迟迁入是二十三世,前后相隔八代,历时百多年,是一支庞大的族系。何氏族谱有详细记录的大小祠宇几十处,略举一二。中都何氏二十二世梦椿,讳应千,号愈彭,候选布政司理问加二级, 开基武乡征本,嘉庆庚午(1750年), 愈彭公回祖地上杭“与曾叔祖承阶、伯祖文峰合建祠于中都大富上,上下厅堂二重及左右横屋宅后三层,瓦屋壹所,并排三楼颜曰:‘三立堂’。又左畔三层瓦屋壹所,并排三楼,颜曰:‘三易堂’。数处羡屋,余基及园池田土诸项系三股,均分。唯我愈彭公支迁宁远,因写并神下及竹头下,按分屋宇产业,概讬金、玉、显、承四房祠裔,约领照管,永杜凯佥”;二十二世宗达,生三子,公由闽汀迁居江西宁州下奉乡渎坑樟源桥亭社窑里开基,次子荣盛,乾隆戊戌(1838)年生,公于咸丰庚申(1860年)年七月十五日建祠于奉乡十五都灵宫殿莲形辛山乙向;二十二世奎斗,讳朝北,公幼只身由上杭迁江西义宁州白手成家立籍启后永绍书香,建祠下武征村凤形山下;十八世廷杨,号举余,公迁江西义宁州下武乡大源里立籍,后裔建祠于琥形隆本堂澄伦公祠进主配享冬蒸祭祀祠立;光照,号明轩,字惠珠,文考名其矅,武考名翔龙,精医理重,修谱牒,建祖祠情殷享祀;而祖茔是宗祖精气所在,家族的发展“叨先祖之恩庇”。因此葺祖茔、铭“纪其祖冢名字”是迁徙在外的上杭客家移民祭祀先祖大事。上杭客家移民在所修族谱中都有制定历代(上杭)先祖茔塜祭期。如邱氏族谱中定从“清明前七日祭:始祖邱公八郎郎讳继龙葬在胜运里官田叶坊山梅花落地金盘载珠甲山庚向;……清明前五日祭:一世祖邱公讳惟长妣郑氏梁氏合葬在南坑水口社边东岸;……清明日祭七世祖妣陈氏葬本乡割茅窠与长孙得旺共穴同祭”;《义宁何氏宗谱》卷末记载景柔奈房中附记闽杭中都伯祖安考妣坟“……共坟三十八穴,未有碑记不敢妄载,其所出生世系为某祖某妣,惟每年奈祖嗣裔祭管,固附于此,庶不致相失耳”。从族谱文献的记载中,不难看出,上杭客家移民编族谱、葺祖茔、修宗祠基本发生在第二代、第三代身上,而修建祖祠则大多在开基祖一代人中进行。

第三,表现在上杭客家移民崇文重教、科举入仕、光宗耀祖方面。《义宁州志》载,落籍义宁州的客家人,他们为争取获得与当地土著人一样的入学与应试科举资格而不懈斗争。“雍正二年(1724年)四五月间,土著绅士为阻止客家人入籍和考试,围攻州署,殴打赴考生童,知州刘世豪不畏胁迫,主持公道,并奏请准予客民入籍考试”,终使朝廷于清雍正三年(1725年)在义宁州设置怀远都,赢得了“怀远都”之名。文曰“安辑棚民之请,耕山者概编保田,有产者另立都图,以怀远为名,隐寓招携之义”允准“耕山者概编保甲,有产者另立都图,童生课习五年,一律准予参加科考”。当上杭客家移民取得科举入任的入场券之后,首先要做的事就是振兴教育,培养人才。嘉庆二十四年,上杭客家移民纷纷捐资在县城创建怀远人的第一个书院:梯云书院。张氏宗谱载,辉石公,于乾隆年间随父元基公由闽之上杭迁宁,橘迁于彭市,再迁杨庄陇,公“倡立良祖公派冢,又襄彭市风车鼓石桥,助捐梯云书院暨云记宾兴、军需团练诸费”。又文渊公,讳斌,字彦胜,号文渊,世居闽杭,幼随诜振公商宁之彭市,遂家焉。季子讳灿,字达三,号秋帆,例赠修职郎,“书院宾兴之倡建,宗祠族谱之纂修”;何氏谱载,何巨珍、巨兰兄弟兄弟移居江西义宁安乡十三都护仙源立籍,第二代凤歧与侄云升“合进铜鼓奎光堂及书院捐名,共领院志壹部捐票弍纸存据”。何光水,字映澜,号海门,讳云汉,奉旨议叙八品,咸丰乙卯(1855年)年五月九日,城陷殉难,蒙恩荫恤世袭云骑尉。道光乙巳(1845年)年,光水公曾捐租助修梯云书院;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由上杭中都迁义宁安乡十三都护仙源立籍的陈氏(人称竹塅陈氏)一族为教育振兴做的贡献。《梯云书院志》载,竹塅陈氏第四代孙陈规鋐(陈宝箴父),在创建梯云书院的活动中,陈规鋐捐银320两,是五个捐银最多者之一,推为首事之一。道光二十八年陈规鋐又以长子名义续捐银200两。道光二十九年再次捐银200两给梯云书院宾兴会。光绪十年(1884)陈规鋐长子陈宝箴回乡,购936本两千卷书捐给梯云书院,光绪十八年,梯云书院重修《梯云书院志》,陈宝箴撰《梯云书院记》并捐钱一百吊。陈氏家族对梯云书院一如既往的关爱,赢得到了义宁客家人的尊敬等。梯云书院的建立,为怀远人培养了大批文、武公职人员人才。据统计,自清乾隆至光绪末,义宁州客家人人文蔚起,科甲蝉联:“怀远”有进士8人,占全县同期进士17名的47% ;举人75名,占202名的37% ;武科举人怀远人占80% 。其中,上杭移民后裔就有上杭张化孙裔安乡高丽支笏臣公,入选明经廷试进士、泰乡北岸张明山张向日父子中咸丰辛亥恩科魁元,会试优等“授五品衔,赏戴蓝翎,擢广昌营把总,驻防四年,盗弭民安”;有上杭廖花裔廖廷华,同治六年(1867年)举人;有何氏何秉元同治十二年举人、何尚华清光绪癸已举人;有邱氏邱仰山,道光二十四年(1844年)举人等。特别迁自上杭中都琳坊的竹塅陈氏“一门五杰”:“陈宝箴,官至湖南巡抚,支持维新变法,向光绪帝推荐维新人才,在湘办新学兴新政,为全国封疆大吏中唯一支持和从事变法者。其子陈三立,为同光体诗派领袖,清末民国初诗坛泰斗。三立长子陈师曾,近代著名画家,与齐白石齐名。三子陈寅恪,闻名海内外的史学大师,著名教授,曾任中央文史馆副馆长。陈衡恪次子陈封怀,华南植物研究所所长,为我国的植物园建设事业作出杰出贡献,为我国植物园创始人之一”。义宁州客家人的教育振兴与义宁陈氏文化世家的迅速崛起,不但为义宁州文化史写下重要的一页,更为上杭祖地光宗耀祖、祠宇的文化内涵抹下了浓浓一笔。

上杭客家人向义宁州移民之时,正是清康熙、雍正、乾隆三朝号称“康乾盛世”的社会经济的繁盛时期,社会安定,经济繁荣。义宁州适时的“奉谕招民” 优民政策,使得勇于开拓创新的上杭客家人,凭借祖地深厚的文化积淀和经济实力“挟重资为鬻,转远经营,隶籍居宁”。通过在开基地艰苦卓绝的努力,很快出现了“缘旷土之甚微,久荒之产极沃,而无产之人得土耕种”,“故不数年家给人足,买田置产,歌适乐郊矣”美好景象,上杭客家移民得以安居乐业。落籍义宁州的上杭客家移后裔,有着浓厚的寻根、认祖意识。正是这种对祖籍地极为悠久、深厚的族类认同的归宗尊祖意识,以其特有的凝聚力支持着上杭客家移民为开基地义宁州的文化、经济发展立下功绩。翻开陈封的历史,上杭客家人向义宁州移民史距今已经三百多年,当我们沿着客家文献记载的脉络,触摸着上杭客家移民为义宁州的经济文化发展奋力拼搏、对祖地上杭“根”的眷恋历史的脉搏跳动时,感受到中华民族对祖先崇拜的文化理念在上杭客家移民中的演绎。三百多年过去了,落籍在当年义宁州的上杭客家移民后裔依然固守着归宗尊祖理念,回祖地寻根谒祖,共叙亲情。拳拳之心,昭昭在目。

 在生活、工作和学习中,大家都经常接触到作文吧,作文要求篇章结构完整,一定要避免无结尾作文的出现。写起作文来就毫无头绪?以下是我整理的我家的家风家规作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我家的家风家规作文1

 昨天,我、妈妈、爸爸、外婆、外公、爷爷、奶奶一起看新闻联播,上面讲到了记者四处采访名人、演员、游客、老百姓等人,他们家的家风家规是什么。我一看到这里,我就想:我们家的家风家规是啥?

 看完新闻联播之后,我就召集全家人开一场“圆桌会议”,我主持,让大家讨论我们家的家风家规是啥。

 我让爸爸妈妈先发言,爸爸沉思片刻,慢慢地说:“我觉得人首先要‘孝’,然后为‘忠’,最后是‘悌’。”“诚实守信、善良、努力勤劳。”妈妈毫不犹豫地说了三点。

 接着我点名让外公外婆说,外公笑着说:“爱国、爱家、爱学习,就这三点。”“毅力、自信、勇敢。”外婆不紧不慢地说。

 我听了后连连点头称赞。然后,让爷爷奶奶说,奶奶断断续续地说:“决心、节俭、认真。”爷爷边踱着步边思考,说:“轮到我了,那我就说三点,勤俭持家、诚实做人、实干兴业。”话音刚落,大家纷纷表示赞同。

 我把大家说的“家风家规”都记录下来,再综合一下,最后,总结了六点十二字“家风家规”,他们分别是:孝顺、仁爱、忠诚、勤俭、实干、自强。以后我们都要按照这六点十二字的“家风家规”去做。

我家的家风家规作文2

 大家好,我叫杨珺丞,我今年十岁了,上四年级了。前天我第一次参加活动,去了我们金湖的映像城,同学们个个戴着小红帽,老师给我们讲述了有关家规家风的故事。今天,我来说说我们家的家规家风。

 妈妈是一位相对严肃的人,特别是在我学习方面,要求更是严格,老师布置的作业要写完了才能玩,对我写错或者不会写的字都是罚写两排……但是在生活方面,吃喝玩乐都是给我最好的,我知道妈妈很疼我,就是方式不一样。

 爸爸在家最大的规矩就是不准浪费东西,特别是食物,正如我们课文里学到的,“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爸爸说,爷爷奶奶就是农民出生,他们在田里劳动很辛苦,所以我们千万不能浪费粮食。爸爸还教育我,要自立自强,自己能做的事情自己做,在家要帮妈妈洗碗,自己收拾房间,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孝顺,正所谓“百善孝为先”!从小爸爸妈妈就告诉我,家里有什么好吃的先给爷爷奶奶,多帮他们做力所能及的事情,更不要惹大人生气。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我家的家规最重要的就是孝、勤。无论大家还是小家,都有不同的家规,我们是祖国明天的太阳,我们一定要将“小家”的优良传统传承下去,把祖国“大家”的优良品德发扬光大!

我家的家风家规作文3

 虽然我家人不多,但婆婆和妈妈都是客家人,她们有着客家妇女身上特有的勤劳、勇敢、善良和坚韧。所以,我们家也有着浓郁的家风和严格的家规。

 我们家的家风是积极向上的,十分团结,又很和谐。第一就是,我们家整体都是很爱学习的。婆婆每天都会读书看报,看新闻之类的,从中去学习,获得资讯,退休生活也不会枯燥无味了。妈妈在家经常都在看书,她喜欢看文学法律方面的书,跟她工作相关的政策书她也都在看,她还经常复习英语,不断提高自己的英语水平。而我,每天在学校里上课时,老师讲的知识点也基本记牢了,而且我也热爱读课外书。第二是,我们大家都非常节约。比如,我今天早餐就吃的就是昨晚上剩下的酒米饭和一杯牛奶。第三就是,我们家都很积极向上。平时,婆婆都很积极地参加社区里活动,妈妈在单位的工作也很积极,是优秀公务员哦。而我,学习上也很认真努力。

 我们家在生活细节上有很多规矩,我觉得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尊敬家中的老人。比如说,吃饭的时候,先要等老人动了筷子,其他人才能动筷子夹菜。如果我们这些后辈先动了筷子的话,是一种非常不礼貌的行为,也体现出你不尊敬老人,家教不严。还有就是,不能和家中的老人吵架。就算吵起来,也要礼让三分。还有一条规矩我认为也很重要,就是自己用过的定西要归还要原处,东西不能乱摆放,要有条理,学会收纳。

 有国才有家,有家才有国。只有有一个和谐的家,才能有一个和谐的国家,才能有一个强大的国家。

我家的家风家规作文4

 家规、家风、家训这六个字,听起来总觉得很严厉。良好的家规、家风、家训可以塑造出言传身教的道德典范、高尚的品格、高雅的举止,成为众多人或家庭所效仿。在我家,关于这三点我们是这么做的,当然这都是一些做人做事的基本常识。

 我家的家规是少年不知勤学苦,老来方‘悔’读书迟。这句话的意思就是年轻的时候不知道好好发奋读书学习,到年老无力再奋斗时才知道后悔当年没努力学习。现在是我们学习知识的黄金时间,我们要加倍努力学习。

 我家的家风是在家不跟爸妈长辈们顶嘴,长辈们说的话,我们小孩子一定要听;让我们做的什么事,要立马行动,不能拖拖拉拉,在日常生活当中,这都是必须要养成的一个行为习惯。我们在生活中,经常会听到长辈们说谁家的孩子真有家教。在家我的爸爸、妈妈经常教育我主动跟认识的长辈和邻居打招呼,尊老爱幼、对于那些需要帮助的老弱病残之人及时伸出援助之手等等。

 我家的家训是爸爸、妈妈时常教育我做人最基本的品质就是诚实守信。我是一个男孩子,自己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要敢于承担。无论自己做什么事情,做之前要先想好后果。就算犯错,也要自己敢于担当;答应别人的事情,一定要做到。

 良好的家规、家风、家训对于每个家庭来说都有自己不同的体现,这都需要家庭成员们的共同努力,不好的方面要及时改正,好的方面要一直延传下去。我们应该从小树立好家规、家风、家训,做一个有修养、有道德文明的人。

我家的家风家规作文5

 在我们家乐于助人是最好的家风,正因为有良好的家风,所以才能交到更多的良友,但是也因此吃过许多的亏。

 据爷爷说:在很早以前,我们家太爷爷曾是地主,有着很多的农田,和一个特别大的宅院,那里宁静祥和,祖辈们过着平静而自然的生活。但是由于战乱,天下一片混乱,民不聊生。在兵荒马乱的年代里,人们为了躲避战乱纷纷到了山上,人们没有了家,带着的粮食也吃完了,饥饿和困累像饿鬼似的纠缠着他们,使他们变得越来越绝望。就在这时,住在山中的太爷爷伸出了援助之手,像从乌云中拨开的金太阳,风雨过后的绚丽彩虹。太爷爷将大房子分给大家住,却没有收取一分房钱;太爷爷将土地分给大家,也没有要一分租金;还将一间房子捐给学校。安定下来后,大家为了感激太爷爷的恩德,集资为我们建造了祠堂。过了几年,大家的日子过得越来越红火,大家以礼相待,互相谦让,有东西时,大家一起分享,有困难时,大家一起伸出援手。

 为了把乐于助人的良好家风发扬光大,我们每年都要向平困山区捐赠衣物和书本,或是去一些孤儿院,老人院去献爱心,还会为居民楼义务打扫卫生,照顾老人,做志愿者,义务去各个社区表演节目,给他们送去欢笑。

 中华民族有许许多多的优良家风,需要去我们继承和弘扬,并不是所有的家风都是封建迷信,我们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把良好家风发扬光大,使中华民族的美德传承下去,我们民族必将屹立于世界之巅。

我家的家风家规作文6

 中国是礼仪之邦,五千年的文化传统至今,深深铭记在中国人的心中。每个家庭都有自己家训、家规、家风,俗话说的好: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国有国法,家有家规。好的家训、家规、家风不仅承载了祖祖辈辈对后代的希望,对后代的策鞭,也同样体现了中华民族优良传统!

 我家的家训是:“人善自有天知。”家规是:“手持正义,肩挑道义,君子爱财,取之有道。”“与人为善,与邻为友,严己宽人,既往不咎。”而我家的家风是一点一滴形成的。

 有一次,我答应了同学去公园玩,可我失信了。后来那位同学不理我了,我向他承认错误。小时候我很胆小,经常被人欺负,所以妈妈教我做人胆子要大,但不能胆大包天。因此家风中有一条:“诚实守信,大胆大方。”

 今天,我去同学家玩,没有和爸爸妈妈打招呼,因为玩得太高兴,忘了时间。直到一点多才想起没有吃午饭,于是立刻跑回家,爸爸很严厉地批评我说:“你怎么现在才回来,我们到处在找你,以后出去玩要和父母打招呼。”我被说的惭愧地低下了头。家风中又成立了一条:“按时回家,去哪儿都要与家人打招呼。”

 我长大以后,一定要把对社会有益的良好品质发扬光大,为后人做个好榜样。

我家的家风家规作文7

 大家好,我叫杨珺丞,我今年十岁了,上四年级了。前天我第一次参加活动,去了我们金湖的映像城,同学们个个戴着小红帽,老师给我们讲述了有关家规家风的故事。今天,我来说说我们家的家规家风。

 妈妈是一位相对严肃的人,特别是在我学习方面,要求更是严格,老师布置的作业要写完了才能玩,对我写错或者不会写的字都是罚写两排……但是在生活方面,吃喝玩乐都是给我最好的,我知道妈妈很疼我,就是方式不一样。

 爸爸在家最大的规矩就小学六年级是不准浪费东西,特别是食物,正如我们课文里学到的,“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爸爸说,爷爷奶奶就是农民出,他们在田里劳动很辛苦小学三年级,所以我们千万不能浪费粮食。爸爸还教育我,要自立自强,自己能做的事情自己做,在家要帮妈妈洗碗,自己收拾房间,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孝顺,正所谓“百善孝为先”!从小爸爸妈妈就告诉我,家里有什么好吃的先给爷爷奶奶,多帮他们做力所能及的事情,更不要惹大人生气。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我家的家规最重要的就写景是孝、勤。无论大家还是小家,都有不同的家规,我们是祖国明天的太阳,我们一定要将“小家”的优良传统传承下去,把祖国“大家”的优良品德发扬光大!

我家的家风家规作文8

 人们都说“国有国法,家有家规”,我家的家风、家规到底是什么呢?

 从我记事起,妈妈就用她的言行举止感染着我。妈妈出门坐公交车总是站着把座位让给老年人或者行动不便的人,我也经常很不理解的跟她闹,说为什么我们好不容易坐到的位置要让给别人,妈妈就会微笑着悄悄对我耳边说:“我们年轻站站能长高,爷爷奶奶们年龄大了,站着可能就会摔倒,会很疼!”这样的事就自然而然地印在了我脑海里,一直伴着我成长,我现在坐公交车遇到这种情况总会主动让座,从那以后也学会了怎样帮助别人,关心别人。

 我还记得妈妈常常会带我回家看望我的外公外婆,主动帮他们做家务,给他们带上好吃的点心。妈妈平时是个生活很节俭的人,但对他们却从来不小气,我时常也会因这吃点小醋。妈妈总会对我说:“没有外公外婆就没有我,更不会有你!”现在慢慢我也懂得,有好吃好喝先留给爸爸妈妈,在家也能帮着做些力所能及的小事。

 仔细想想,我妈妈这日常引导的点点滴滴应该就是我们家的家风家训家规吧!我应该牢牢记住,好好把它发扬下去。

我家的家风家规作文9

 每个家都有自己的家规、家训、家风,要说起我家的家规、家训、家风,那就要从几件事说起。

 小时候我经常去我大伯家玩,有一次夏天我去大伯家,大伯语重心长的对我说,你马上要上小学了,现在大伯跟你说几句话,你一定要牢记,第一、勤劳,不要依赖别人啊!要做一个诚实、善良、懂事的孩子,做一个值得别人信任的人,不管在任何时候都不能撒谎。第二、尊老爱幼是我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要尊敬老人、孝顺长辈,每做一件事都让老人称心如意。坐公交车的时候要给老人让坐位,帮正在过马路的老爷爷或老奶奶牵他们过马路。

 奶奶说:在我们家有一条家规,就是放学要快点回家,不能在路上玩,不让奶奶担心,路上要注意安全,过马路要左右看看有没有车再走,不能随便买零食吃,放学回家先洗手再吃饭,吃饭时不能看电视。“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是农民伯伯辛辛苦苦种下的粮食,不能浪费粮食,不要剩饭要勤俭节约。书桌上的书要摆放整齐。在家里帮奶奶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比如扫地、擦桌子。

 每天早上奶奶都起的很早给我做早餐,上学之前总要给我说,在学校不要和同学打闹,要团结同学和同学和睦相处,互相帮助,互相学习,要尊敬老师,看到老师要说声好。上课要专心听老师讲课,不能做小动作,写作业时要专心,动作要快。

客家人有哪些风俗

生产风俗来宾良江的客家人,每年正月十五人们走访亲友后,都要举行隆重的宴会,合家老少及分灶了的兄弟团聚,由年纪较老、生产经验丰富的家...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