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说汉献帝查家谱发现里面没有刘备,是他谎称为皇叔,你怎么看待这一说法?

栏目:资讯发布:2023-12-08浏览:3收藏

据说汉献帝查家谱发现里面没有刘备,是他谎称为皇叔,你怎么看待这一说法?,第1张

在《三国演义》中,刘备是汉献帝的皇叔。但其实呢,历史上的刘备,只是一个传说中汉室宗亲。因为在正史中,并没有任何资料表明,汉献帝认过刘备这个皇叔。

更主要的是,《三国演义》里的逻辑大约是这样的,刘备比汉献帝的年龄大了近20岁,所以汉献帝自然应该叫刘备一声叔叔。

但问题是,汉献帝与刘备在三百年前是一家人。等到现在,刘备与汉献帝之间,到底差多了多辈儿?或是谁的辈份更大?本身就是难以捊清的。

在《三国演义》中,汉献帝和刘备三百年前是一家的人。现在正好刘备年龄比汉献帝大20岁,所以刘备就比汉献帝大一辈。这也未免太巧了吧。当然,为了让大家相信刘备是标准的汉室宗亲,在《三国演义》中,罗老爷子还特意给刘备编排了这样一份家谱:

“孝景皇帝生十四子,第七子乃中山靖王刘胜,胜生陆城亭侯刘贞,贞生沛侯刘昂,昂生漳侯刘禄,禄生沂水侯刘恋,恋生钦阳侯刘英……谊生原泽侯刘必,必生颍川侯刘达,达生丰灵侯刘不疑,不疑生济川侯刘惠,惠生东郡范令刘雄,雄生刘弘,弘不仕。刘备乃刘弘之子也。”

按照演义中的这份家谱来推算,刘备是高祖刘邦的第21代孙,汉景帝的第19代孙,貌似是正儿八经的皇室宗亲。但问题是,罗老爷子在为刘备编这份家谱的时候,估计是没有仔细看汉献帝的家谱,以至于这份家谱编的有点粗糙。

因为,汉献帝是皇帝,所以汉献帝的家谱,那是真实存在的,而且在史书上可以很容易找到依据。按照东汉皇帝的家谱,东汉开国皇帝刘秀是汉高祖刘邦的九世孙,出自汉景帝子长沙定王刘发这一脉,等传到汉献帝刘协这一代时,他属于是汉高祖刘邦的第16代孙、汉景帝第14代孙。

也就是说,如果按照罗老爷子在《三国演义》中给刘备编写的家谱,刘备要足足比汉献帝小五个辈分。换句话说,如果按照辈分的话,就是刘备的爷爷,那都还是汉献的曾孙,如果刘备见到汉献帝,就相当于汉武帝见到汉高祖刘邦的父亲,那是要称呼其为天祖父(比高祖父还高一辈份)。

从这层意义上说,即便刘备是汉景帝的后人,汉献帝也绝不会称呼刘备为皇叔。

所以,更真实的情况应该是,刘备从出道一来,一直号称是汉室宗亲。所以当他拜见汉献帝时,汉献帝一看本家有这么牛的一个人物,自然会跟他叙叙本家情谊的。

因为,刘备本人有枭雄之誉,手下又有关羽、张飞这种世人共认的万人敌。现在他们随曹操进入许昌,如果汉献帝能够把他们拉拢到自己这一边,和自己结成利益共同体,自然有可能成为汉献帝用来制约曹操的重要筹码。

在这种背景下,即便刘备没有家谱,甚至汉献帝查出刘备不在他的族谱内(当然汉献帝未必会跟刘备叙谱),汉献帝也会承认刘备的汉室宗亲身份。当然,汉献帝肯定不可能叫他皇叔,只会承认他是宗室子弟,毕竟皇室中的辈分是不能乱叫的。

要说三国时期做事业的,做的最成功的就当属是刘备,作为东汉末年的一个小商贩他是一个靠着编织草鞋卖草鞋为生的平民百姓,也算是一个普通的小生意人,但是他却能靠着白手起家,一步步登上帝王之位,这一点是真的很佩服他,他与强大的曹操不同,曹操是官宦世家,他的祖父和父亲乃至他本人这三辈都是身居高位的,各方面的资源优势非常明显。刘备完全是靠着自己有限的资源利尽可能的利用,同时要广交人脉。

一、尽可能利用自己有限的现有资源

魏蜀吴三国鼎立之前,这三位创始人都有各自的职业和地位,这三人中,曹操当属是实力最强大的,这也是为什么在三国鼎立时期会有蜀国和吴国联合起来攻打曹魏的情况,因为曹操原本的能力和背景就比他们强太多,曹操是丞相,而刘备和孙权一个是县长一个是卖草鞋的,就是输在起跑线上的一群人。所以刘备想要白手起家谈何容易,刘备不得不把自己手中零散的资源尽可能的发挥最大的作用利用起来,刘备手中最大的资源是什么?就是他的家谱,刘备是没落的皇室子孙,刘这个姓氏在大汉是相当重要的,那是因为他的祖先是刘邦,刘备善用利于用这一点,并且大肆宣扬自己是汉高祖刘邦的子弟,让天下人人尽皆知,即使有朝一日他们知道是假的,只要招牌打出去就可以了。

二、广交贤士

或许刘备在打仗以及坐江山的方面不是那么精通,也没有什么天赋,但是在交际方面三国时期没有哪一个比他更强,说得上是三国时期的交际花。刘备年幼时求学的时候去结交那些读书人,而且还又很喜欢结交那些有钱人的子弟,他从来不把自己的圈子拘泥于自己生活范围内,积极的和其他人打交道,好在效果确实不错。一个人想要成事,首先需要一个属于自己的小团队,这时候桃园结义三兄弟的那两位猛将就出现了,从此兄弟三人称兄道弟,一起并肩作战,当然这也与汉室宗亲的身份关系分不开。

其实,不论在什么时候,一个人的身份,出身以及能力都是相当重要的,或许刘备的能力不高,而且他的出身可能也是假的,但是刘备最大的优点在于可以利用自己所有优势,把自己的弱项通过自己浅薄的优势来补齐,即使在遥远的三国时代,语言艺术和交际艺术也同等重要。

说起刘备,我们不得不承认,他的一生相当励志,出身微末,本以织席贩履为生,却在黄巾军起义爆发的时候,抓住机会兴起义兵,获取了功名,并得到了关张二人的追随;之后一段时间,他虽颠沛流离,曾数度寄人篱下,却无论走到何处都能得到别人的敬重,并被推举为徐州牧;当阳一败之后,他联合孙权,一起抗击曹操,并拿下了荆州数郡;入川之后,他拿下益州,夺取汉中,终成帝业。如此看来,刘备的确是一个牛人。然而除了这些事情之外,他还做了一件更令人惊叹的事情,那就是让自己的长辈,心甘情愿的,称自己为叔叔,这是怎么回事呢?

这就要说到刘备的皇叔之名了,因为正史中刘备的家谱并没有流传下来,所以今天我们不谈历史,单说演义。熟读《三国演义》的朋友都知道,刘备被吕布击败,又为曹操所救之后,跟随曹操一起来到了许都,在面前天子的时候,因自称是中山靖王刘胜之后,引发了汉献帝刘协的好奇心,于是在查看宗族世谱之后,被称为皇叔。原文提到:“帝排世谱,则玄德乃帝之叔也。”而且作者为了更具说服力,详细的介绍了从刘胜传到刘备这一代的过程。但是如果我们仔细阅读,就会发现一个问题,那就是如果真的按辈分,刘备并非献帝的叔叔,而是玄孙。因为按照演义中的说法,汉景帝算第一代的话,传到刘备是第十九代。

《三国演义》第二十回中提到:“孝景皇帝(即汉景帝)生十四子。第七子乃中山靖王刘胜。胜出陆城亭侯刘贞。贞生沛侯刘昂。昂生漳侯刘禄。禄生沂水侯刘恋。恋生钦阳侯刘英。英生安国侯刘建。建生广陵侯刘哀。哀生胶水侯刘宪。宪生祖邑侯刘舒。舒生祁阳侯刘谊。谊生原泽侯刘必。必生颖川侯刘达。达生丰灵侯刘不疑。不疑生济川侯刘惠。惠生东郡范令刘雄。雄生刘弘。弘不仕。刘备乃刘弘之子也。”

虽然小说中,没有特意把汉献帝一脉的族谱排出,但是这种大层面的东西,作者不会篡改历史,也就是说献帝可以按照历史来算,即汉景帝为第一代的话,他为第十五代,辈分要比刘备高的多。那么汉献帝为何要称刘备为皇叔呢?是因为他无能且荒唐吗?还是因为罗贯中老先生,在创作小说的时候,算错了呢?这两种说法都是站不住脚的,小编认为,之所以会出现这种状况,是因为以下几个原因。

三国时期的刘备是决战群雄的一位枭雄,他的事迹写于《三国演义》中,那是三岁幼童也知道的人物。值得注意的是,刘备在外打出的名号是,他的祖上是中山靖王刘胜,和汉献帝一相比,刘备的辈分竟是比汉献帝还高,汉献帝还得对他尊称“皇叔”。但是,事实是否真如罗贯中所述,刘备的身份如此高贵?

翻阅史书,根据《三国志》、《后汉书》等文献所记载,刘备的祖系并不完全清晰,除了他的父亲刘弘,祖父刘雄,其他已不可考。刘备的背景全靠他一张嘴,据他所述,他是汉景帝的第十八代孙。相比刘备,汉献帝的族系就记录得清清楚楚了,资料显示,汉献帝是汉景帝的第十三代孙。这辈分可比刘备高了不止一点,那刘备哪来的脸,或者说,罗贯中为何要这样编纂刘备的身份呢?

让我们置身于《三国演义》这本书考虑,这本书主要的宗旨是尊刘抑魏,那它的情节主要是围绕打击曹操而服务的。刘备的皇叔身份,可以在一方面壮大刘家的势力,另一方面在刘备和曹操的争锋过程中,好让刘备的反抗有着天注定的使命感。不仅刘备需要刘皇叔这层身份助力他闯荡江湖,汉献帝也希望有一个人引来曹操的注意力,将曹操的攻击力弱化,好让汉献帝稍稍喘口气,有更多的时间挽救汉朝。

同时在查族谱现场的另外一人,国舅董承也希望承认刘备的身份,董承作为东汉末年最后一位外戚,自然不希望有人来分夺他的权力,面对当权者曹操的威胁,董承也分外希望曹操的衰败。这三个人各怀鬼胎,不动声色的随波逐流,坐实了刘备的高辈分。

刘备正统身份的确认,也和我国自古以来的宗法制度有关,据记载,周朝天子为了表示尊敬,称呼同姓诸侯为叔父,为了表示亲近便称呼异姓诸侯为舅父。刘备和汉献帝刘协同属“刘”,而王族子嗣通常是辈分较低的那位,那刘协喊刘备一声皇叔,也是无可厚非。

其实罗贯中也不是平白捏造刘备的背景,在《三国志平话》中,就有关刘备出生的记载。况且靖王的孩子多达上百个,倘若有一个孩子遗失,也是有可能让中山靖王的后代流落民间。

那到底刘备的身份如何,他的族系是否失真,至今还没有定论,而他成为皇亲国戚的原因,人们更是各抒己见,议论纷纷。

刘备大家都很熟悉,刘皇叔更是深入人心。可据刘备自己打出的名号,他祖上是中山靖王刘胜的后人,这样来说就比汉献帝的辈分还高,可以明目张胆的自称皇叔,可事实真是这样吗?

可根据正史记载,刘备的祖先已经不可考,除了他的父亲刘弘,祖父刘雄,其他的都没有记录可循。

换句话说,刘备说的都是他自己编的,别人无从证实。

可据他自己说他是汉景帝的第十八代孙,汉献帝的族谱记载他是汉景帝的第十三代孙,这辈分比刘备高了5辈!

其实这要多方面考虑,不是别人不知道,是知道也故意不说。

汉献帝是希望刘备可以吸引曹操的兵力,可以让自己有时间挽救汉朝。而国舅董承也希望承认刘备的身份,他只是不想让曹操过多的分化势力,因为错综的关系,也就坐实了刘备的身份。

刘备正统身份的确认,也和我国自古以来的宗法制度有关。

况且刘备的身份究竟是真是假,至今也没有定论。

读三国之时,不难发现,其中大部分来历出身都有交代,如曹操本属夏侯家后过继于曹嵩。孙坚出身豪强之家人称“凉州三明”。相较于二人,作为三国主角之一的刘备的出身则显得迷离许多。大部分对其出身印象大抵都是来源于“在下,中山靖王之后,刘玄德”然而我们知道,在刘备发迹之前是以卖草鞋为生。

这跟印象中的皇亲国戚完全不搭边么且若论辈分,他与汉献帝同属于一个祖先汉景帝,然而汉献帝是汉景帝13代孙,刘备则称为18代孙,如此汉献帝怎么反称刘备为皇叔?甚至有些人声称刘备谎称自己是皇叔,以下依据相关资料做简要分析。

第一历史上的刘备是不是皇叔?若想知道刘备是不是中山靖王之后其实很好办——查史书。史书尚且好说,《三国志》有明确记载:

先主传第二卷:先主姓刘,讳备,字玄德,涿郡涿县人,汉景帝子中山靖王胜之后也。

同样《资治通鉴》中也有明确记载:

备,中山靖王胜之陆城亭侯之后,然自祖父以上,世系不可考。

然而此中世系不可考则多玩味,翻译过来就是:我知道他是中山靖王的孩子,但是不知道是哪一个的。这也不能怪司马光,毕竟据记载中山靖王一辈子造人120位,其中有史记载仅有几人。故而从历史上来说其实已经承认了刘备的家庭背景——中山靖王之后。

第二家庭背景又有哪些线索?

上一条我们已经从历史的角度确认了刘备的历史地位,然而又有人会提出疑问——若是皇亲国戚还会买草鞋?若是皇亲国戚说“吾必当乘此羽葆盖车。”会被大人训斥为胡说?若不是中山靖王之后,刘备还是皇亲国戚么?

首先介绍刘备为何会买草鞋,首先我们要做一个辟谣:汉时皇亲国戚并非大家印象中的“四阿哥”这类的大权在握可通朝野,也并非如同明朝的“福王”之类的被圈养的王爷。汉时王爷更类似临时工,父为王爵则封地子分,子分地为侯爵,以此类推,到最后就没有爵位。

历史上的刘备很惨,他的祖先陆城亭侯被汉武帝以“坐酎金失侯”为由削去爵位。从此这一脉都是平民,等到了其祖父被具为孝廉出任知县才算小小的崛起了一把,随后刘备父亲在其少年时早逝,无奈刘备仅能买草鞋为生。

其次为何刘备幼时说“吾必当乘此羽葆盖车。”会被其叔父斥责为胡说并说有灭门之祸?关于三国志的这段描写我大抵是不信的,这大抵属于历史上通用的春秋笔法。纵观历史关于开国皇帝必定幼时都异于常人,有雄心壮志。

故而我认为此段大抵是陈寿根据刘备后世成就所添加所成。然而就这句依然被各种“非中山靖王”的网友拿出来用。意思从侧面证明要是刘备是皇亲国戚说这句话就稀松平常,然而并非如此,盖因羽葆盖车是皇帝所用之物,不管是谁,除了皇帝说出这句话都是灭门之祸。

关于最后一问,若是刘备不是中山靖王之后还是皇亲国戚么?有大概率是的,首先一个原因:经过百年发展,彼时刘姓大多多出于刘邦一脉。其次刘邦老家涿郡是中山靖王所建立的中山国所在。加上中山靖王又是著名的后代众多,而涿郡涿县更是诸多刘姓封赏的地方,故而刘姓扎堆,所以假如刘备不是中山靖王之后也有大概率是皇亲。

第三假称中山靖王之后能给刘备带来什么好处和坏处

首先我相信人做任何事情都是有好处的,比如认祖宗也是如此,刘备第一次称自己是中山靖王之后时给他带来好处了么?显然没有,反而给他带来了风险:假如不是中山靖王之后,若是以后有了势力,必然被人调查其背景,查出作假必然又是损失。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刚出道”刘备作假的可能性很小。

其次就就是自称中山靖王之后对于刚出道的刘备来说作用不大,我们都知道,汉朝最重出身,然而出生是对于王侯来说才有用出,难道刚刚平定黄巾之乱的刘备便知道以后必然天下大乱?我想并非如此。再者说若是假托出身,何人不好非托中山靖王之后?要知汉朝最重家传,比如你是张良之后,人们必然认为你是谋略传家,若托王莽,别人必然对你厌恶,而托中山靖王之后人们对刘备第一印象必然不算太好。

最后便是家谱,过去宗族特别是皇族最重家谱,可以说每个人刚一出生便进入家谱,固然刘备称自己是中山靖王之后对于职位上升会有好处,有可能会引起皇帝青睐。然而皇家之后只需要一查家谱上数祖宗就知道是不是中山靖王之后,就为了有几率的青睐为以后埋下这么大的地雷,我想以刘备才智是不会去做的。结合这三点,我想刘备不可能是假托中山靖王之后,其说必然为真。

以上就是我认为刘备为何必然是中山靖王之后的理由,仅为个人猜测做不得真,其实刘备是不是中山靖王之后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其所做的功绩与挽大汉之将倾的决心。

刘备简介

刘备(161年-223年6月10日),即汉昭烈帝(221年—223年在位),又称先主,字玄德,东汉末年幽州涿郡涿县(今河北省涿州市)人,西汉中山靖王刘胜之后,三国时期蜀汉开国皇帝、政治家。

刘备少年时拜卢植为师;早年颠沛流离,备尝艰辛,投靠过多个诸侯,曾参与镇压黄巾起义。先后率军救援北海相孔融、徐州牧陶谦等。陶谦病亡后,将徐州让与刘备。赤壁之战时,刘备与孙权联盟击败曹操,趁势夺取荆州。而后进取益州。于章武元年(221年)在成都称帝,国号汉,史称蜀或蜀汉。《三国志》评刘备的机权干略不及曹操,但其弘毅宽厚,知人待士,百折不挠,终成帝业。刘备也称自己做事“每与操反,事乃成尔”。

章武三年(223年),刘备病逝于白帝城,终年六十三岁,谥号昭烈皇帝,庙号烈祖,葬惠陵。后世有众多文艺作品以其为主角,在成都武侯祠有昭烈庙为纪念。

三国

三国(220年-280年)是上承东汉下启西晋的一段历史时期,分为曹魏、蜀汉、东吴三个政权。赤壁之战时,曹操被孙刘联军击败,奠定了三国鼎立的雏型。

220年,曹丕篡汉称帝,国号“魏”,史称曹魏,三国历史正式开始。次年刘备在成都延续汉朝,史称蜀汉。222年刘备在夷陵之战失败,孙权获得荆州大部。223年刘备去世,诸葛亮辅佐刘备之子刘禅与孙权重新联盟。229年孙权称帝,国号“吴”,史称东吴,至此三国正式成立。

此后的数十年内,蜀汉诸葛亮、姜维多次率军北伐曹魏,但始终未能改变三足鼎立的格局。曹魏后期的实权渐渐被司马懿掌控。263年,曹魏的司马昭发动魏灭蜀之战,蜀汉灭亡。两年后司马昭病死,其子司马炎废魏元帝自立,建国号为“晋”,史称西晋。公元280年,西晋灭东吴,统一中国,至此三国时期结束,进入晋朝时期。

扩展资料:

家世背景

刘备是汉景帝第九子中山靖王刘胜之子刘贞的后代,而裴松之三国志注所引《典略》记载,刘备为“临邑侯枝属”。祖父名雄,父亲名弘,世代皆仕于州郡,祖父刘雄曾被推举为孝廉,官至东郡范令。世居郦亭楼桑里。

刘备特色

刘备喜怒不形于色,常以谦虚恭敬待人,深知“得人心者得天下”的道理,重视以宽仁厚德待人,与那些残民以逞、暴虐嗜杀的军阀判然有别,因此而争取到了人心。刘备不怎么喜欢读书,喜欢评马论犬、音乐和华美的衣物。

刘备一生争战,乍看之下胜少败多。刘备攻打益州时,赵戬曾言:“刘备拙于用兵,每战必败。”认为刘备不会用兵,没本事拿下益州,傅干却说:“刘备得人心,又有诸葛亮、关羽、张飞等人杰辅助,怎会不济呢?”结果刘备果真取攻占益州。

在荆州依附刘表时,曾建议刘表北伐曹操,刘表不接受。刘备住荆州数年,一次与刘表饮酒时起至厕所,见大腿赘肉生,慨然流涕。还坐,刘表奇怪问起刘备,刘备说:“我戎马半生,常常身不离鞍,大腿赘肉皆消。今天不复骑马,大腿赘肉生。日月若驰,老年快将至矣,而功业不能建立,是以为之悲叹。”

刘备与诸葛亮的君臣际遇,通常被史家视为君臣之典范。三顾茅庐后刘备称得到诸葛亮是“鱼之有水”。诸葛亮在刘备尚在时,就已经为丞相录尚书事假节,张飞被暗杀后又领司隶校尉,集政治实际权力于一身,这在古代是很罕见的。刘备去世时举国托孤诸葛亮,被陈寿称为“君臣之至公,古今之盛轨”。

据说汉献帝查家谱发现里面没有刘备,是他谎称为皇叔,你怎么看待这一说法?

在《三国演义》中,刘备是汉献帝的皇叔。但其实呢,历史上的刘备,只是一个传说中汉室宗亲。因为在正史中,并没有任何资料表明,汉献帝认过...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