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碑文上写的皇清待诰意思是什么

栏目:资讯发布:2023-12-08浏览:2收藏

清朝碑文上写的皇清待诰意思是什么,第1张

1、“皇清待赠”:皇清指清朝;待是等待、期待;赠是授赠或封赠,是对死者而言。待赠相当于现在说的“追认”。皇清待赠这个词的意思是:等待官方的追赠。

2、古代,皇帝发文书为官员加官晋爵,或给其亲属某种称号,授给本人的为授,授给本人在世的曾祖父母、祖父母、父母及妻的,为封,可以统称为“授封”。

3、为已死的官员或其亲属加封叫追赠,就是赐给死者以官爵或荣誉称号。授给本人的叫授赠,授给父母妻子的叫封赠。

4、死者生前没有获得什么官爵、称号之类的荣誉,平头百姓一个。死后在名字前写上这些词,表达了后代的崇敬和期望。其实是泡影,永远不会实现。在有些地区,这成为写碑文的一种格式,不过是凑字数而已。

5、墓碑或家谱上还会经常见到诸如:皇清待诰、皇清待旌等字样。

6、诰指帝王任命或封赠的文书,一品至五品称为诰命,六品至九品称为敕命。诰也特指受过封的女性,如“诰命夫人”。“待诰”是等待追赠的文书。

7、旌本意是旗帜,是名词。表彰节妇烈女叫做旌表节烈,这时的旌引申为表彰,是动词。皇清待旌、节孝待旌,多指女性,意为等待官方的表彰。

8、皇清待赠、皇清待诰、皇浩待旌、节孝待旌等,意思差不多,都是在等待那虚无缥缈的封赠。写在死者名字前只不过是后人自欺欺人,让人觉得有希望。

9、死者在生已获得授封的,写法就不同了。如“明赐文林郎”“明故文林郎”“皇清诰封文林郎”等,说明死者是明朝或清朝人,在生时敕授过文林郎。“皇清诰封文林郎”应为“皇清敕授文林郎”。文林郎是古代的文职官员的级别,只是七品,只能称敕,不能称诰;授予本人的称授,授予父母及妻子的才称为封。

10、家谱上可以看到很多诰命、敕命之类的文献,很多都是假的。古往今来,家谱造假,无处不在。

墓碑正中自然是写墓主的名字,不过往往都是墓主名字之前会有一些修饰之类的词语。然后墓碑左下角则是刻上家族子嗣的名字,名字顺序则是从长子到最小的,从左往右排列,如有孙或孙女则是刻在其子位置的下方,顺序也是一样以大到小从左往右。还有一些特殊的如:逝者未成年或还没有子嗣则不需刻上家族一众的名字,只需刻明墓主的名字即可。

望采纳,谢谢。

父亲林元璧、母亲林朱氏的合葬墓。“朱老孺”是“朱老孺人”的简写,是对朱夫人的敬称。附过世的儿子林子建的墓。“故勇”应该是“故男”的笔误或抄写错误。承重孙是指长子已死情况下的长孙,名林其则,是林子建的儿子。“佭”应该是“侄”的笔误或抄写错误,眼不知何意,如忽略,应是故侄男林景、林思二人,下有三个侄孙,林其胜、林其山、林其顺。下有两个侄曾孙,林暮莲、林根保。嗣曾孙暮莲,应是侄曾孙过继给长孙林其则为子。由此推测,之前的“眼”字可能为“嗣”字之误,乃是“故侄嗣男”。

总结一下人物关系:夫妻二人林元璧、朱老孺人的合葬墓,附带独子林子建的墓。林子建有一子林其则。林子建过世后有两个侄子林景、林思(可能承接了部分家业),下有三个侄孙林其胜、林其山、林其顺,两个侄曾孙林暮莲、林根保。其中,林暮莲过继给长孙林其则为子。

家谱又称族谱、家乘、祖谱等。是一种以表谱形式,记载一个以血缘关系为主体的家族世系繁衍和重要人物事迹的特殊图书体裁。家谱是中国特有的文化遗产,在历史民族大融合中,各个民族中开始出现族谱。族谱也是中华民族的三大文献(国史,地志,族谱)之一。

追溯最早家谱的产生为口述家谱,资料显示:“瞽蒙主诵诗,并诵世系”之说,家谱最初的功能就是辨析亲疏,凝聚族群,优化生育,即所谓“亲亲以相及”。此后万变不离其“别”与“聚”这两个基本功能,但随时代推移,社会制度不同,其具体内涵和所起作用也不一样。它的发展也是根据历史朝代的政治体制来进行兴衰交替的演变。现在就跟着小编来了解一下家谱的起源吧。

家谱发展及其功能嬗变的脉络,大致可分为周代、两汉、魏晋南北朝、隋唐和五代以后几个阶段。

周代

周代的宗法分封制度,经过春秋战国战火的局面影响,特别是秦王扫除六合后,宗族组织由兴到衰,由破坏到重建,到东汉时已由世族和宗族代替。

周代行的是宗法封建制度。“族”本来只是 有血缘关系的群体,并无尊卑主从之别,但进入阶级社会,便有了“宗”,也就是在亲族之中奉一人以为主,主者为尊并享有特权,其死后则由宗子继承。这样,家谱“ 别亲疏、明统系”的功能便渗进了主从尊卑的阶级斗争里,其功能也是宗法封建政治服务的内容。

“辨昭穆者,帝系《世本》之中,皆自有昭穆亲疏,故须辨之云”。由此可见:周代的家谱《世本》之类,是属于以周 天子为首的周室宗族的,它所明的统系,是周宗室的帝王统系;所辨的亲疏,是尊卑贵贱的亲疏。所以,周代的家谱完全是为推行宗法分封,巩固周王朝统治服务的。

两汉时期

两汉时期基本是世族地主占统治地位,“命官以贤,诏爵以功”,君统与宗统开始分离。所以,两汉的家谱功能是为恢复、复建宗族和形成、巩固世族的统治服务。

魏晋南北朝、隋唐时期

魏晋南北朝时期实行的是士族政治、魏立九品中正制,“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选官品人,婚姻嫁媾,士庶分明,尊卑严格,“官之选举,必由簿状;家之婚 姻,必由谱系”,因而维系门阀制度的家谱特别兴盛。

此时的家谱成了政府选举、士族出仕、门第婚姻的根据,同时也成为士族政治服务的工具。正因为家谱对于人 们的社会地位、发展前途、社交层次有如此重大的作用,造假的现象也泛滥起来,这也是利益驱动所致。

五代以后

由于北方战乱频繁,大量中原人口南迁,经济中心南移,特别是宋明清商品货币经济的发展,城镇商业繁荣和商帮的出现,推动着社会权力的进一步下放,士族宗族也向平民宗族发展。五代以后家谱由于失去了以前的政治功能,也由官修变为私修,内容也就更加广泛丰富起来,它的功能也由政治功能向社会功能的方向发展。

具体地说,私修家谱通过姓氏原始、迁徙本末、世系渊源的展现,起着追踪溯源、联宗收族,维系和强化宗族的作用。尤其到了明清时期,家谱的作用已经上升到规范族人行为准则的一种约束力,其姓氏文化也得到大力的发展,为现在历史学家研究历史提供了大量的民间史料。

总之,家谱在我国源远流长,在历史的长河中,已经形成有独特内涵、浸润着民族情愫的谱牒文化,它已经成为历史学家探究真实历史的考证资料,它的文化价值是毋庸置疑的。它的产生与发展,同社会群体氏族、家族、家庭相联系,它的功能是随社会结构、社会制度的变化而改变,从社会功能至政治功能再回归到社会功能,自有文字家谱以来,总的发展趋势是由贵族到士族再到平民,维系和凝聚的人群也越来越广。它从家族史的角度来阐释、反映、印证中华民族的历史进程,对我们今天弘扬民族文化,热爱祖国,增强民族凝聚力,以及研究社会学、人口学、民族学、历史学等学科,都起了很大的作用。

(上略)兹以营丘刘公者,系斡罗那歹之人也。念斯宗派,其来远矣,追述往事,未达其译。(略)谱曰:高税五公系斡罗那歹之人也。充蒙古军役。念其祖考,已经变乱,失散他乡,各茔元今无可取。又经李侯兵革,势不能敌。彼虏鞭之使跪。公曰:“莫跪,吾上为国家出力,岂能跪汝乎?”兵怒,遂加刃欲去其胫,终不曲(屈)。将见勇而忠孝,留之,遂得脱。后之苗裔因留曰姓,故曰刘。至元八年,蒙圣恩添蒙古军力,每军拨赐草场地七顷,以赡军役,逐得至于营丘。为是弓马熟娴,累有战功,至元卅年蒙圣恩,公充本翼镇抚,不幸而卒。(略)弟忽都奉承史命,惬力同心,谨舍囊箧之资,敬赎翠岩之玉。(略)孤哀次子增住。家谱不具,请鉴之。

时至正丙戌岁中吕月望日祭僧住忽都囊加歹③等立野齐愚叟前乐安县教谕李居仁

益都县石匠黄义 弟黄让刻 注释:

①谱中的考、妣指其人已死,考称父,妣称母。

②捏可罗二子“达儿卒、咬儿卒”二卒字言其人已死,不应看作人名。

③立碑人名原文“囊加歹”名在增住。忽都下,与其辈份不合,歹下并多一“立”字,疑问立碑时误写,今改在忽都下,并略去歹前“立”字。

清朝碑文上写的皇清待诰意思是什么

1、“皇清待赠”:皇清指清朝;待是等待、期待;赠是授赠或封赠,是对死者而言。待赠相当于现在说的“追认”。皇清待赠这个词的意思是:等...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