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皇帝供奉和祭祀祖先的地方称为太庙,民间供奉和祭祀祖宗的场所称为祠堂。这种现象源于我国古代的

栏目:资讯发布:2023-12-08浏览:3收藏

中国古代皇帝供奉和祭祀祖先的地方称为太庙,民间供奉和祭祀祖宗的场所称为祠堂。这种现象源于我国古代的,第1张

源于我国古代的宗法制。

宗法制的目的在于保持奴隶主贵族的政治特权、爵位和财产权不致分散或受到削弱,同时也有利于维系统治阶级内部的秩序,加强对奴隶和平民的统治。宗法制对后世产生了极大的影响,核心是嫡长继承制,即正妻所生的长子为法定的王位继承人。

太庙是中国古代皇帝的宗庙。太庙在夏朝时称为“世室”,殷商时称为“重屋”,周称为“明堂”,秦汉时起称为“太庙”。最早太庙只是供奉皇帝先祖的地方。后来皇后和功臣的神位在皇帝的批准下也可以被供奉在太庙。

太庙在明清时期是皇帝祭祀祖先的场所,同时也是展示中国古代礼制文明的最高场所。简单的说法就是:“皇家祠堂”。

祠堂是中国人祭祀祖先或先贤的场所。 祠堂有多种用途,主要用于祭祀祖先,此外作为各房子孙办理婚、丧、寿、喜等的场所。值得注意的是族亲们有时为了商议族内的重要事务,也常在祠堂进行。在中国古代封建社会里,家族观念相当深刻,往往一个村落就生活着一个姓地一个家族或者几个家族,多建立自己的家庙祭祀祖先。

扩展资料:

几个著名的祠堂:

1、广州陈家祠

祠堂建筑主要有大门、前堂、正堂以及两旁的厢房组成,按中轴对称的方式,围合成庭院。正堂内供奉老祖宗牌,两旁有夹室,分别存放族谱和祭祀用具。在中国古代社会,家是很重要的社会单位,作为家族代表的祠堂也就具有了非常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2、安徽歙县棠樾村鲍氏支祠

在古代,家族中的重要事情都必须到祠堂中去进行。家族中人结婚,必须到祠堂去举行婚礼;家族中有人去世,必须到祠堂去举行丧礼;家族内部有重要事情,族长在这里召集族人共同商议。

总之所有家务事都到祠堂去,这种做法表明了一种观念,即凡事必告于先祖。同时也是告诫后人不要忘记根本,所以很多家族祠堂的名称也都具有这种含义,例如“敦本堂”、“叙伦堂"等等。

3、汝城金山村李氏家庙

祠堂是一个家族或姓氏的代表,它体现一个家族或姓氏在地方上的地位、势力、威信和荣誉。因此祠堂之间的互相攀比就成一个不可避免的趋势,各家各姓聚集族人,倾尽财力物力,务必把祠堂建得壮美无比,想要超过人家。

—宗法制度

—太庙

—祠堂

蔡氏族谱是按照省份划分的,共分为12个,分别为:

蔡氏族谱: [湖北石首];

蔡氏族谱: [玉山];

[慈溪蔡氏宗谱]: 不分卷;

浦阳香溪蔡氏宗谱;

蔡氏世系源流;

沩宁蔡氏东宗谱: 十八卷:[宁乡];

德清蔡氏宗谱: 十二卷;

蔡氏重修宗谱: [丹阳];

乌砶蔡氏宗谱: 二十一卷:[暨阳];

德清城关蔡氏家谱: 不分卷;

蔡氏族谱: 不分卷:[武陵];

湖南攸县渌田蔡氏九修族谱: 十一卷:[湖南攸县]。

扩展资料:

蔡姓是以国为姓的。公元前11世纪,周武王姬发灭商后,将弟弟叔度封于蔡(今河南上蔡西南),建立蔡国,与兄管叔鲜、弟霍叔处共同监督被封在商朝旧都的殷纣王之子武庚禄父,管理殷商遗民,史称”三监”。

武王死后,子成王姬诵继位,由武王之弟周公姬旦摄政。管叔、蔡叔对此不满,联合武庚及东方夷族进行反叛。后被镇压,武庚、管叔被杀,蔡叔遭放逐,不久,死于迁所。

其子胡,能够与父亲的反叛行为决裂,遵守文王的德训,与人为善。由于胡在鲁政绩卓著,周公奏请成王,复封胡于蔡,以奉蔡叔之祖,是为蔡仲。其子孙就以国为姓。

-蔡姓

关姓的来源和历史

关姓是一个古老的姓氏,它最早起源于上古关龙氏。帝舜时,颛顼后裔董父为舜养龙,后被赐豢龙氏。夏朝末年,夏桀荒*无度不理朝政,大夫关龙逢苦苦劝谏,反被杀害。后来,关龙逢后人把姓简化为关氏,并尊关龙逢为关姓的始祖。

另外,如今的关姓还有部分出自春秋时期,是关尹喜的后人,以官名为氏。春秋时,东周王室大夫姬喜在函谷关任关令,世人称其为关尹喜。

相传,老子西游出关时,曾为关尹喜的热情款待而感动,因此为其写下了著名的道家真典五千言。关尹喜将《道德经》传播于世以后,也随老子成仙而去,喜的后人就以其官名为氏,称关氏。

历史上关姓的分布和迁移:

先秦时期,关姓活动主要在河南一带。进入秦、汉以后,关姓已经出现在甘肃、陕西、山西一带。魏、晋时期,关姓已发展到四川、湖北、河北。

进入唐朝,关姓已成为陇西、渤海、赵郡、东海地区望族,是北方地区重要的姓氏。宋朝时,关姓已经越过长江向南和向东南繁衍,很快进入湘、赣、浙地区,到明清时南方各地都有关姓的足迹了。

宋朝时期,关姓约有4万余人,大约占了全国人口的005%,排在第二百位之后。当时浙江为关姓第一大省,约占关姓人口的29%。关姓主要分布于浙江、陕西、甘肃、安徽、四川,五省大约占了关姓人口的91%。全国形成了以东部浙皖、西部陕甘川为中心的两大块关姓聚集区。

明朝时期,关姓仍为4万余人,约占全国人口的004%,排在第二百位以后。甘肃为关姓第一大省,约居住了关姓人口的48%。全国关姓主要集中于甘肃、山西、河北、河南,四省大约占关姓人口的77%。关姓人口主要倾向朝西北地区迁移。基本形成由西北为聚集中心的关姓分布区。

关姓满族什么旗

正白旗。关姓在满洲八旗的各个旗都有注册,满族的关姓绝大多数都出自于瓜尔佳氏,而瓜尔佳氏是满族八大姓之一,也是个女真老姓。

正白旗较多,然后是镶黄旗、镶白旗、正黄旗,隶正黄旗的是世居卦尔察地方布尔塔理一支,旧时为上三旗。关姓有一起源于赫哲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据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满洲八旗姓》记载:赫哲族瑚锡哈哩氏,亦称祜什哈礼氏、瑚克沙哈里氏,以地为氏。

清朝中叶以后:

赫哲族、满族、锡伯族瑚锡哈哩氏多冠汉姓为关氏、华氏、胡氏、扈氏等,该支赫哲族关氏的正确读音作guān。

关姓的满族老姓包括瓜尔佳氏、官佳氏、卦尔察氏、舒穆禄氏、乌苏氏、洪佳氏、洪鄂氏、洪鄂春氏、索尔济氏,以及加入满族的瑚锡哈理氏、古拉依尔氏等。

关氏家谱大全

九澧《关氏宗谱》实乃荆州关氏宗谱也。荆州之有关氏,要从关公算起。关公长期驻守荆州,与其子关平一起遇难之后,关平之子,关公之孙关樾因其祖、父均葬于荆州之当阳,故特地留下守坟而没有回山西解州老家。关樾40代孙关琪生四子:长子关鸾、次子关福住荆州当阳,三子关德住江陵龙湾,四子关质住潜江。关质七代孙关珏生三子:长子关文汉留潜江,次子关文亨,三子关文珠迁湖南澧县。三国时,荆州辖南阳、南郡、江夏、零陵、桂阳、武陵、长沙八郡、相当于今天之湖北、湖南全省和河南、贵州两省的一部分地区。后来荆州成为府和郡。总之,当阳、江陵、潜江都是荆州所辖之地。故其始祖文亨、文珠均是荆州人。修关氏族谱者也都众口一词:澧之关氏来自荆州。《关氏创修家乘源流序》云:“缅我支始祖文珠、文亨二公,汉少将军平公四十八世孙也。明末同由荆州来澧落叶。”《关氏迁澧及创修族谱源流序》云:“平公支下四十八世孙文珠、文亨两公由荆州来澧”。再从时间来看,从三国至民国修谱其间1700年,关樾后人一直住荆州而文珠、文亨从荆州迁澧不过300多年。以代而论,从关公至文珠,文亨计48代,而从文珠、文亨迁澧不过八九代而已。总而言之,九澧之关氏始祖都是荆州人。从所创修之《关氏宗谱》看,从始祖文珠、文亨起,前面48代的内容都是照抄道光九年关楚先所携至澧之荆谱,简言之现存第二卷全部和第三卷之《汉夫子以下实录》均系照抄于荆谱。而上述这些内容又是谱的关键部分。没有这些内容就称不上谱。九澧之关氏明末至清道光,历时近300年,其所以不敢造谱,就是因为他们那时一直都不知道这些内容。这就是笔者以为九澧之关氏族谱实乃荆州关氏族谱的原因。换句话说,我们虽然至今未发现荆州关氏族谱,但见了九澧关氏族谱之后,也就等于看到荆州关氏族谱了,大可不必以没有发现荆州关氏族谱为憾。从研究关公文化的角度讲,更应作如是观。因为研究荆州关氏族谱的关键资料都巳全部抄录在九澧关氏族谱中了。

九澧关氏族谱的出现,使我们知道了关氏族谱不只荆襄,解州、洛阳、九澧四部。因为从谱中记载看,关兴十五世孙关播从西蜀迁江西,关播十七世孙又从江西迁湖南余市,他们有道光六年所修老谱,又有所谓新谱,谱载鸣、鸠,鹤三公是佘市始祖。关正瑞虽然极力说关兴后裔之新老谱自相矛盾,但关兴后裔有谱总归是事实。这就是说,关氏族谱不只四部,似也不能就此断定只有五部。

此外,关氏族谱还有许多珍贵的资料,现略作介绍:

1,江陵即今荆州城,公所筑也。晋桓温流增饰。。

2、荆州府有公书四大字匾:三秦雄镇。题曰郡主关某书。万历初,有闽人知府事,易去其匾,地震三日,和郡骇异,于是百姓白诸守,仍悬之乃止。

3、人们但知关公有画风竹诗:“不谢东君意,丹青独立名。莫嫌孤叶冷,终久不凋零”,而不知还有画雨竹诗:“炎精嘘不然,鼎足势如许。英雄泪难禁,点点枝头雨。”

4、人们但知关公有洛阳关林,当阳关陵,而不知还有华阳墓。明一统志:公墓在四川成都府城外万里桥南。公既殁于吴,昭烈招其魂葬于此。

5、谱载京谱派次:

开先锡肇启序成章洪业可茂敦伦履常

培修衍庆志裕振祥承绪惟正延生致康

锦堂彦义瑞献嘉邦崇本向道卜年永昌

圣组五十四代当阳守陵承袭翰林院五经博士裔天楫咨部谨取。

6、人们但知当阳关陵,洛阳关林均增设五经博士奉祀陵墓,世袭其职,而不知“在荆州城建庙,称为帅府奉祀生”,且还有监察之权。更不知关氏后裔可优免一切杂役。

7、关氏族谱中还有关公遗迹及其对联和关公传说,不少至今未见提及者。

可惜的是缺了第三卷,无从得见《汉夫子以下实录》,即从关公至第48代孙文珠、文亨的世表。关正瑞《澧阳关氏来源》言:

圣祖五十六代裔楚先等携谱来宅,展阅之,始知四十八世祖文珠公由荆潜迁居于澧州梦溪寺,上溯至圣祖,世系朗朗,凛然如在坐列。

据此可知荆谱从关公至文珠48代世系是非常清楚的。再看《墨谱告竣序》:“相传有族祖正瑞公抄录京谱之旧稿尚存,展阅细卷,乃抄文珠公以上四十八代之昭穆”。说明荆谱所载关公至文珠这48代的确很详细,昭穆未混,与关正瑞所言之“世系朗朗,凛然如在坐列”完全一致。不见第三卷,实乃一大憾事!还有一点要指出的是:谱中“圣祖灵应事迹”“服制图”、“家法”等内容,愚以为应予扬弃者不少。

关姓是贵族姓

不是,关姓是瓜尔佳氏的音译,属于满族八大姓之一。

满族关氏是由清前女真姓氏瓜尔佳氏而改用汉字姓演变的一个姓氏。满语kuren,汉译为“馆”,“阁”之意,亦可译为:“住所”之意。瓜尔佳氏氏族,是清初辽东地区人口众多历史地位十分显赫的一个氏族。宗族改用汉字姓关姓,是于清代中期以后改用的,并一直沿用至今。

瓜尔佳氏介绍:

瓜尔佳氏早在清前,清太祖努尔哈赤开始创业之时,今日满族关姓的先世瓜尔佳氏成员即投身在后金政权的一统大业之中。后金时期,氏族中许多成员为有清一代的开国元勋。

曾被清太祖努尔哈赤封为辅政五大臣之一的费英东,早在1588年与父索尔果一道,亲率所属苏完瓜尔佳部五百户归附。费英东在后金政权初创时期,勇猛善战,屡立战功,被授于一等大臣。此外,尚有图赖、刚林等诸多瓜尔佳氏族成员成为有清一代重臣,并以其卓著的业绩而名垂青史。

关姓汉族是皇族吗

关姓满族是皇族。

关姓是由瓜尔佳氏变化而来的,被称作满族第一氏族,历史上的鳌拜便是瓜尔佳氏。清康熙二十六年,康熙大帝为了确保满族发祥地的安全,特派遣瓜尔佳氏的八世祖瓜尔佳·翁窝图和其弟瓜尔佳·琰布率军迁驻于丹东凤凰城卡巴岭,即宝山一带,其后代便世居于该地。

后裔散居于凤城的草河、白旗、大堡、红旗、岫岩汤沟等镇,至今已传二十二世。瓜尔佳氏后裔族人所冠的汉姓,还有石氏、鲍氏、汪氏、李氏、高氏、顾氏、白氏、胡氏、郭氏、果氏、苏氏、叶氏、常氏、喜氏、侯氏等。

关姓满族名人

1、关晓彤

关晓彤,1997年9月17日出生于北京市,中国内地影视女演员、歌手。2001年,完成个人出道作品《烟海沉浮》。2005年,凭借奇幻动作片《无极》被观众认识。

2、关芝琳

关之琳,1962年9月24日出生在香港,香港女演员。1981年,主演电视剧《甜甜廿四味》,从而正式进入演艺圈。1982年,主演自己的第一部**《猎头》。1985年,出演动作片《夏日福星》。1988年,主演爱情片《三人世界》。

中国古代皇帝供奉和祭祀祖先的地方称为太庙,民间供奉和祭祀祖宗的场所称为祠堂。这种现象源于我国古代的

源于我国古代的宗法制。宗法制的目的在于保持奴隶主贵族的政治特权、爵位和财产权不致分散或受到削弱,同时也有利于维系统治阶级内部的秩序...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