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昭通市盐津县位于哪个市哪个区

栏目:资讯发布:2023-12-08浏览:3收藏

云南省昭通市盐津县位于哪个市哪个区,第1张

位于:云南省昭通市盐津县

县人民政府驻盐井镇。邮编:657500。代码:530623。区号:0870。拼音:Yanjin xian。

盐津县自古为中原入滇要道,石门关有秦开“五尺遣”、“唐袁滋摩崖”、“_人悬棺”、“古城堡”等遗迹。县城依山傍水,是川滇交通枢纽,有‘小山城”之称,境内林茂物丰,是省杉木基地县之一:盛产山货药材,兰花种类繁多,乌骨鸡药用价值高;石灰石、无烟煤、水力资源丰富,是一个待开发的山区县。

位置面积盐津位于云南省东北部边缘与四川交界处,地处东经104度00’一104度2’、北纬27度49’一28度24’之间。东北与四川筠连、高县、宜宾三县接壤,南靠彝良县,西北与大关、永善、腰江三县毗邻,北与水富县联界。县城盐井镇南距省会昆明市650公里,距昭通行署驻地昭通市145公里。

县境东西最大横距435公里,南北最大纵距6175公里。总面积2,02983平方公里。其中,高二半山区(海拔1,200米以上)占总面积的235%;半山区(海拔300一1,200米)占总面积的455%;矮山河谷区(海拔800米以下)占总面积的31%。1984年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137人。

建置沿革盐津系出城北渡口曾有盐井产盐得名。古为白子国地,居住焚人。夏商属梁州域。周封窦地甸,战国后期,李冰回修焚道,选道经盐津。秦始皇二十六年至三十一年(公元前220~216年),秦派常颇开凿“五尺道”后,盐津为秦蜀郡辖地。西汉时属健为郡南广县,蜀汉时属朱提郡南广县。晋至五代为南广郡地,隋朝时,先属恭州(今昭通)开边县,大业元年(605年)改属协州。

唐武德元年(618年)隶戎州(今宜宾)开边县,天宝十年(751年)为南诏暴部地,贞元十年(974年)袁滋持节册南诏后,隶西川节度开边县。宋时为东暴乌蒙府石门县。元至元二十一年(1284年)为乌撒乌蒙宣慰司石门道。明洪武十五年(1382年)属四川川南道乌蒙府石门县。

清雍正五年(1727年)改土归流,次年置云南乌蒙府大关厅。1731年改名昭通府大关厅盐井渡巡检。民国2年(1913年)改设大关县:民国6年(1917年)从大关县中分设盐津县,民国32年(1943年)属昭通行政督察专员公署管辖。

1950年4月5日,盐津解放。1958年11月28日并入大关县;1961年4月28日复置盐津县至今。

盐津特点

地理气候条件特殊

盐津属典型的山区县,境内地势起伏较大,山势以高中山为主,呈南高北低状,由西南向东北方向倾斜。由于受关河、白水江深切,将全县分为三大块,东北片区、南部片区和西北片区,并形成了关河东岸和西岸两大山脉,造就出重峦叠嶂、山势陡峭、沟壑纵横的地形地貌特征。

高山区占总面积的235%,二半山区占455%,矮山河谷区占31%。最高海拔2263米,最低海拔329米。县境南北狭长,东西略窄,最大纵距625公里,最大横距46公里。由于特殊的地理环境,形成了“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的立体气候,夏季炎热,冬季湿润、偏暖,四季较为分明。据气象部门统计,年平均气温为17°C,年降雨量12262毫米,年日照在841-1170小时之间。

区位交通优势明显

盐津地处滇川结合部,位于云南省东北部,四川盆地西南边缘。东北与四川筠连、高县、宜宾三县接壤,南偎彝良,西与大关、永善毗邻,北与绥江、水富相依。自古为中原入滇要道,是云南通往四川的北大门之一,素有“滇川门户”之称。这里历来商贾云集,商贸繁荣,盐井渡(今县城)在清朝时就发展成为滇东北与四川西南结合部的政治、军事、文化重镇和物资集散地。

承袭古代文明,省道昆水公路纵贯县境南北4乡3镇70余公里,尤其是内昆铁路建成后,在我县境内开辟有4个客货站,伴随着盐电公路、麻水公路的改造和普桧公路的修建,周边县(区)大量的人流、物流将从我县站场吞吐。加之,我县处于长江经济带、攀西——六盘水经济区的腹心地带,是赤水河经济区、长江经济带的重要组成部分,置于国家重点工程溪洛渡、向家坝电站建设的前沿,区位优势比较明显。

民族文化底蕴厚重

自秦开“五尺道”以来,盐津即成为“南方丝绸之路”的重要组成部分,长久的商贸过往,促使中原文化、荆楚文化、夜郎文化、巴蜀文化与滇中文化在此交汇融和,形成独具特色的“三川半”文化,文化的沃土和相对恶劣生存环境,孕育出了勤劳淳朴、顽强不屈的盐津人,造就了一批知名度甚高的专家、学者和文人墨客,同时也形成了独特的民风民俗,无论是粗犷豪迈的船工号子,清丽自然的牧童山歌,还是喜庆吉祥的龙灯,撩人心扉的唢呐,都无不展示着盐津多姿多彩的民族风情。

自然资源比较丰富

特殊的自然地理条件,铸就了盐津山上有资源、地下有矿藏、沟里有能源,是一块亟待开发的宝地。矿产资源有无烟煤、铁、铜、硫、石灰石、石英砂、方解石等10余种,其中无烟煤储量约65亿吨,石灰石储量达100亿吨以上,且遍布全境。

水资源有大小河流溪沟5063条,其中常年不断流的78条,主要河流有关河(朱提江)、牛街河(白水江)、上清河、温沼河等,水资源总量达1783亿立方米,水能蕴藏量65万千瓦,水能资源开发潜力巨大。

旅游资源有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唐袁滋题记摩崖、秦开“五尺道”、“_人悬棺”、“西汉墓群”、“宋阿约王墓”;有庙坝莲花溶洞、豆沙长胜溶洞、三股水倒流瀑布;有清澈见底、碧波荡漾、水流平缓的白水江漂流;人文和自然景观中还有朝天马云霞、老黎山佛光、天宁寺钟声、白老林瑞气、方碑湾明代题记摩崖、三宝山石刻、夷都山遗址和独特怪异的天生桥、喊泉、活石等。

森林资源有用材林26科63种,主要树种有杉、松、栋、秋、杨、桦、恺、榕、桐、楠等,经济林果有茶叶、蚕桑、五倍子、竹类、黄柏、杜仲、干果等,粮食作物主产玉米、水稻、小麦及薯类。经济作物有烤烟、油菜籽、大豆、花生等。畜牧业以猪、牛、羊、鸡为主,尤其是盐津优质乌骨鸡享有“肉之首、药之冠”的盛名,是一项极具开发价值的特色产业。

生态环境良好

优越的地理气候条件,造就了盐津良好的生态环境。根据1990年森林资源调查,全县有林业用地86万公顷,占总面积的411%,其中原始森林达6667公顷。九十年代以来,通过实施“长防”工程建设、中幼林扶育、天然林更新、封山育林、天保工程、退耕还林等措施,全县林业用地已上升到1085万公顷,植被覆盖率达到537%,森林覆盖率达到418%。随着退耕还林工程的进一步实施,全县生态环境将不断得到改善。

秀丽盐津

盐津自古是入滇的要冲,素有“咽喉西蜀、锁钥南滇”之称,地处乌蒙山脉关河深谷的中段,位于四川和云南结合之处,也是古丝绸之路入滇的第一站。

盐津县是一块古老文明、秀丽神奇的宝地。中原文化、荆楚文化、巴蜀文化、古滇文化在这里交融,逐渐形成独具特色的朱提文化,即三川半文化,这块土地景色宜人,自然景观众多,奇景纷呈,秀丽俊美,构筑成引人入胜的山水画卷。五千年的文明历史,给盐津留下了极为珍贵的文化遗产,这些资源和财富是最具开发价值的。盐津人民用勤劳、善良、好客描写着一个个动人传奇的故事。

人文资源

1、有形的历史文化资源

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唐代袁滋题记摩崖石刻;千古之迷的_人悬棺;历史悠久的秦开五尺道;造型别致的东汉岩墓群;玲珑精致的清代观音阁;历经战火洗礼的隋代古城堡;屹立在乌蒙山脉的宋代阿杓墓;史料价值极高的明代摩崖、马湖府界碑;五尺道上的豆沙古镇;南丝绸之路上的古高桥;保护完好的明、清、民国的石牌坊;曾历经硝烟战火的李兰义军战场遗址;中原入滇的第一个天主教堂串丝经堂。

2、无形的历史文化资源

传承至今的汉族锄禾民歌打鼓草;古朴典雅的_人舞蹈;新颖、粗犷的宗教文化傩戏;苗族传统的口弦;气吞山河的关河号子;诸葛亮挥师入滇;石达开强渡朱提江;袁滋绝壁留胜迹;朱德夜过石门关;李兰义军出雄关等民间传说。

自然资源

雄奇壮丽的省级风景名胜区豆沙石门关;神奇独特的三股水;景色壮观的万古老黎山;别致一格、千姿百态的天然莲花洞和长胜溶洞;秀丽清澈的白水江;笔立千仞的新华白岩壁;碧波荡漾的峡谷朱提江;气势雄伟、具有传奇色彩的小洞天生桥;多姿多彩的雷家岩瀑布群;奇特莫测的正沟喊泉;昆水线上具有“小重庆”特色的盐津县城;灵气鬼诡的椅子活石头;动、植物繁多的朝天马、罗汉坝、大堡鼎、白老林大片原始森林

省级风景名胜区豆沙关

盐津县豆沙镇石门关风景区,距县城22公里,位于云南省滇东北云川交界处,四川盆地向云贵高原过渡的起伏地带,乌蒙山脉关河(朱提江)深谷的中段,自古以来就是中原入滇的要隘之地。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劈就了锁滇扼蜀的雄关天险;五千年的文明历史,留下了众多灿烂的文化遗产。中原文化、荆楚文化、巴蜀文化、_人文化和古滇文化在这里交汇融合,形成独具特色、独领-的朱提文化,即“三川半”文化。这里,新石器时代就有了人类居住,公元前四世纪南丝绸之路就从这里经过。

自那时起,这块闭塞落后的荒凉之地,就进入了喧嚣沸腾的开发时期。尤其是先秦开_道,秦开五尺道,汉武开南夷道,隋唐开石门道以来,更加速了开发进程。有史记载:豆沙镇诸葛亮南征后始见繁荣;隋史万岁南征后闭石门道,一度冷落;公元630年为南通州石门县治;南诏时就置石门镇;公元794年袁滋赴云南册封异牟寻为南诏时开路置驿;清雍正九年为昭通镇标左营豆沙讯,派把总,驻兵;清乾隆时为转运京铜岸站之一;清宣统三年为大关厅豆沙乡。

豆沙关景区已创下国家级文保单位唐袁滋题记摩崖,省级风景名胜区,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三大名牌,现正在争创豆沙为省级历史文化名镇和国防教育基地两大名牌。

豆沙古镇遗存文物众多。在豆沙古镇10平方公里以内遗存的历史,史料价值高,具有代表性的历史文物有古老神秘的_人悬棺,距离最长、保留最完好的秦开五尺道,维修复原,屹于关隘的隋代古城堡,闻名遐迩的唐代袁滋题记摩崖,明末清初如意斗拱装饰的三重檐歇山顶式建筑观音阁,玲珑精致的清代三观楼塔,老木城西侧马蹄石上的十余个极深且大的马蹄迹,石门关五尺道上大小243个马蹄迹,石门关前的古今四道交通风景线,五尺道北岩壁上的清代、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三个历史时期的摩崖群,保留和迄今为止出土的木、石碑刻,清乾隆年间铁钟、大鼓等。列其主要历史文物资源如下:

_人悬棺

位于豆沙镇石门关口,关河南岸悬崖绝壁半腰间,距关河水面约60余米高处的一天然斜洞内,洞内现存有悬棺九具11件,造型别致,工艺精湛。

据史料:_人是夏朝遗民,商朝的战俘,骁勇善战,善骑射,周武王伐纣时,立下赫赫战功。武王封其首领为_侯。在今四川宜宾建“_侯国”。_人分为:南广河流域支系;横江流域支系;南盘江流域支系。豆沙_人属横江流域支系。

_人先祖是一个游牧民族,因居有定所,后为农耕民族,农业畜牧业都较发达,尤精于种植果木。在战国时期就以富有著称于世。在明朝万历年间,封建统治者对_人发动灭族大战后,_人就改名换姓,融入了民族大家庭之中,只留下了绝壁上的悬棺。这些高高在上的悬棺,历经百年的风雨倾洗,千秋岁月的磨砺,更显现了一种精深玄奥的神秘。

秦五尺道

五尺道位于豆沙石门关口,现存长约350米,宽17米,是迄今秦五尺道上保留最长、最完好、马蹄印迹最多(243个)的古驿道。

五尺道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3世纪。秦国占据巴蜀后,秦蜀守李冰采用了积薪烧岩之法,修筑了从_道县(今宜宾)经石门关,到千倾池(昭通)的第一条内地入滇通道——“_道”。秦朝建立后,常_在_道的基础上,将路又修到了建宁(曲靖),道宽五尺,故称“五尺道”。从此,五尺道成为内地入滇的一条大通道。石门关也一成了内地通往云南的重要门户。汉武帝时,唐蒙再次在五尺道上“凿山开阔、以通南中,迄于建宁”,史称“南夷道”。

隋代古城堡

古城堡雄居于豆沙古镇南约500米处的五尺道间,始建于隋朝,是利用五尺道雄奇险峻的自然形势,用大石条砌成的一座军事性城堡,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险。

古城堡在50年代毁后,一九八二年仿原状修复,通高15米,宽约5米,中开卷洞形城门,在城堡的门额上,书写着“石门关”三个古朴雄军的大字,系当代书法家楚图南先生所书。

在干戈扰攘征战频繁的岁月里,这古城堡巍然屹立于咽喉要地,一次又一次地发挥它独特的关隘作用。今天,虽然已为历史的陈迹,早已失去了它往日的军事作用,但是,它那雄伟庄严的风貌,可歌可泣的历史,仍然鼓舞着人们的坚强意志,激励着人们奋力拼搏的精神。

唐代袁滋题记摩崖石刻

在关河北岸,豆沙石门关口巨石悬岩上,唐贞元十年(794),御史中丞袁滋奉命赴滇,册异牟寻为南诏,途经石门关,为纪其行,特摩崖题纪。摩崖面积044×036米,自左至右,全文直书八行,每行3-21字,左七行字为楷书,末行“袁滋题”三字为篆书。按摩崖史实纪载,学者称为“民族友好的标志”,并校正了《云南志程途篇》中的讹误,其书刊遗迹,是西南边疆文献中不可多得的实物资料。它有“维国家之统,定疆域之界,鉴民族之睦,补唐书之缺,正在籍之误,增袁书之迹”的重大历史作用。

1963年拨款修建保护摩崖的风雨亭。1965年省人委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0年风雨亭重修,改作钢混结构、磁镶宝顶脊,翘角飞檐,巍然屹立。1988年1月国务院公布为国家级第三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5年对摩崖亭进行了改建。

附唐摩崖原文:“大唐贞元十年 九月廿日云南宣慰使内给事俱文珍 判官刘幽岩小使吐突承璀持节册南诏使御史中丞袁滋副使成都少尹庞颀判官监察御史崔佐时同奉恩命赴云南册蒙异牟寻为南诏其时节度使尚书右仆射成都尹兼御史大夫韦皋差巡官监察御史马益统行营兵马开路置驿故石纪之袁滋题”。

古今四道交通风景线

在豆沙石门关口。有开凿于秦代,经历代续修的五尺道,是古代中原进入云南的重要通道,坚硬坎域的石阶磨得乌里发亮,马蹄印迹突里,历经二千四百多年风雨,绵延至今。石门关下的朱提,江水滔滔,碧波荡漾,清乾隆年间多次疏浚,规模宏大,乾隆九年(1744)通航,东川的京铜,昭通的朱提银都从石门关下起航运往北京,年转运京铜一项就达395吨,商贾云集,盛极一时,码头遗迹,依稀可见。

解放后,50年代末修筑的昭(通)——筠(连)公路、70年代中期修筑的昆(明)——水(富)公路,都经石门关下,南来北往的车辆川流不息。1958年破土动工,1997年复工,2003年10月竣工的内昆铁路,火车汽笛响彻峡谷,经石门关下飞奔而去。

至此,跨越时空千载,在此聚集成一线,四条动脉各自互动,相互共振,形成了石门关古今四道(秦五尺道、关河水道、昆水公路、内昆铁路),并行的交通风景线奇观。

清代观音阁

观音阁位于豆沙石门关北崖峭壁间的青莲洞口,原寺建筑年代久远,仅存遗址。现存观音阁重建于清朝乾隆三十二年(1767),是四川省庆符县静修和尚募捐建造,系如意斗拱装饰的三重檐歇山顶式建筑,是滇东北少有的古建筑之一,其左、右、后三面均依岩石为壁,阁门飞悬洞口,峻拔挺立于悬岩之间,在四周群峰的攒拥烘托下,大有飞阁凌空、气象万千之势,阁内石壁中,钟乳石倒立,天然地构成各种形态,其中有一钟乳石极象南海慈航普渡的观世音菩萨,千百年来,为这一带虔诚的佛教信徒所敬仰。

观音阁内有数尊精塑的神像,阁内金碧辉煌。在岩壁上还刻有“观世音慈航普渡众生”的浮雕,造型别致,技艺精湛。每年农历二、六、九月的十九日的观音会,朝圣观光者摩肩接踵,络绎不绝。

清代三官楼石塔

三官楼石塔矗立于豆沙镇驻地北约150米处的山腰,背靠万丈崔嵬的老君山,前临碧波荡漾的朱堤江。塔为沙石质的密檐仿楼阁式五角形五级石塔,其塔身向西南,通高5米,5重檐,底层檐直径2米。塔身自下而上逐层内收,底部一边长2米,呈正方形台基。塔的各层均有叠涩的塔檐,出檐较长,转角处略微翘起,凌空伸展,造型古朴优美。角柱上雕有各种花草图案,第二、三层浮雕人物、动物、花草,第四层空雕几何图文,造型独特。

三官楼石塔上雕刻的各种花卉、草虫、动物、人物及几何等图案,栩栩如生,各尽其妙。三官楼石塔建于清代,是清代盐津石塔建筑的实例,也是盐津唯一的一座石塔,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雕刻艺术价值。

五尺道上的马蹄印迹

开凿于秦代的豆沙关五尺道,经历代修筑置驿,形成了著名的南方丝绸之路的重要路段,中原进入云南的要冲。历经2400多年的沧桑巨变,古道至今犹存。

一段约350米长的不甚规整的石头路上留下了243个深深浅浅的马蹄印迹,其中约10厘米深的39个,这些马蹄印迹很有规律,曾有人牵马从五尺道上走过,马的前后左右四蹄正好落在残留的马蹄印迹上。而距石门关约5公里的老木城马蹄石上有8个最深最大的马蹄印迹,更为凹显,堪称马蹄印迹之最。

优势资源

水能资源

全县河流众多,其中常年不断流的有78条,主要河流有关河(朱堤江)、牛街河(白水江)、温沼河、上清河等,流域面积在于3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17条,水能资源极为丰富,流量稳定。全县水资源总量1783亿立方米,水能蕴藏量65万千瓦。具有十分可观的开发前景。

矿产资源

盐津主要有煤、铁、铅、锌、硫磺、铜、盐、银、硅等十多种矿产资源。其中:高灰特低硫优质无烟煤探明储量达65亿吨,年产量达100万吨;铜矿已探明49个点,D级储量585万吨,E级储量7972吨,矿层厚度为023—198米,矿石品位273—40%,含量为192—32%;铅锌矿点8个,D级储量502万吨,铁锌含量624%,锌含量125%;重晶石矿D级储量4288万吨;硅石矿D级储量2866万吨;绿石岩矿D级储量56360吨;陶瓷原料矿D级储量95570吨。还有储量达20亿吨的优质石灰石资源,另外,还有方解石、澎润土、石英砂等也具有可观的开发价值。

生物资源

粮食作物主要有玉米、稻谷、小麦、豆类、洋芋、红薯等。年播种面积50万亩左右,产量18亿斤以上,是云南省粮食基地县之一。

经济作物主要有烤烟、油菜籽、蚕桑、茶叶、花生、麻类、魔芋、芝麻等。油菜籽最高年产量达350万公斤,是云南省油菜基地县之一。盐津茶叶素来以汤色好、味色正而闻名遐迩,早在60年代初就被列为全国107个重点产茶县之一。茉莉花、毛尖、毛峰、十里香及苦丁茶已载入《中国名特优新产品精选》一书。目前,全县有茶园71万亩,大小精、粗制茶厂60多个,茶叶产量1600吨;蚕桑是我县的一项优势产业,桑园面积已达2万多亩,年产干茧20吨,是云南省蚕桑基地县之一。

全县林业面积120多万亩,可利用的荒坡荒地80多万亩。现有用材林、经济林140多万亩,植被覆盖率411%,森林蓄积量562万m3。用材林以杉木为主,主要树种有松、栎、楸、杨、桦、桤木、榕树、泡桐等。较为珍贵的树种有植物王国中“活化石”美称的杪椤树和红豆杉,还有银杏、香樟、珍楠、鹅掌杉等。经济林果有油桐、枧子、木漆、柑桔、李子、板栗、枳壳、柿子等。

五倍子是盐津的优势资源,全县有倍林15万多亩,年产干倍400吨,是生产单宁酸、-等系列化工产品主要原材料。

盐津竹类资源品种较多,主要有水竹、茨竹、楠竹、班竹、苦竹、硬头黄竹、罗汉竹、黄皮竹等。较成片的竹资源有7万亩,每年可产鲜笋10000吨,干笋220吨,远销台湾、香港。各种竹产品年产量达20000吨。

盐津县雨量充沛,气候适宜,山清水秀,青饲料丰富,饲养畜牧以生猪为主,其次是黄牛、水牛和羊,全县肥猪年出栏19万头,生猪存栏28万头,育肥率达60%以上,家禽主要是鸡,其次是鸭、鹅、肉鸽等。全县养鸡普遍,鸡的品种较多。

盐津乌骨鸡系地方优良鸡种,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和营养滋补作用,经科研测定,属国内营养价值最高鸡种。有“肉之冠、药之首”之赞誉,已载入《云南家畜家禽品种志》,其赖氨酸、氮氨酸的含量均高于我国著名的江西泰和乌骨鸡,1987年被列入云南省科委基础应用课题。全县乌骨鸡年出栏可达100万只。

人力资源

盐津现有总人口82656户365864人,其中男188366人,女177598人。农业人口72686户339102人,占总人口的9266%;人口自然增长率为833‰,劳动力资源数173821人,其中农村剩余劳力65000人。有未就业大中专毕业生678人,其中大专以上93人。

从专业需要看,盐津目前共需专科以上人才180余人,涉及建筑与设计、法学、英语教育、经济管理、工程管理、农学、林学、计算机及其应用、农产品开发、市场营销、公共关系、电算化会计、初等教育、旅游开发、资产评估等近20个专业。

2019年11月13日,生态环境部授予盐津县第三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县称号。

2018年8月16日,盐津县获得第四批全国法治县市区创建活动先进单位殊荣。

2018年2月22日,盐津县上榜2017年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市、区)名单。

人间烟火气,最抚凡人心。美食,从来就不仅仅是吃本身,而是文化、是风俗、是欲望、是人生哲学。

威信烙锅是云南省昭通市威信县的一种地方特色小吃,其独特之处在于使用烙锅圈和砂锅进行烹饪,使得食物能够被熨贴地放置在锅面上,多余的油脂或水分被炙烤出,发出“滋滋”声。烙锅的食材种类繁多,包括猪肉、牛肉、肥肠、洋芋、小瓜、香菇等,还会配有猪耳朵、鸡爪子、黄瓜、折耳根等凉拌菜。

彝良小草坝天麻炖鸡是云南省昭通市彝良县小草坝的特色美食。这道菜以当地特产的天麻和鸡肉为主要原料,经过慢炖,汤汁浓郁,鸡肉嫩滑,天麻略有苦味,但回甘无穷。

巧家破酥包子是云南省昭通市巧家县的特色美食。这种包子以包皮薄、馅儿大、酥软松润等特点著称。馅料种类很多,包括鲜肉、火腿、糖菜、豆沙等。

水富燃面是云南省昭通市水富县的特色美食。这道面食以面条细滑、调料独特、油重、味重等特点著称。

昭通小肉串是云南省昭通市的特色美食。这种肉串以羊肉为原料,经过腌制后用竹签串起,在炭火上烤制而成。口感鲜嫩多汁,味道浓郁。

镇雄三角汤圆是云南省昭通市镇雄县的特色美食。这种汤圆以形状独特、皮薄馅儿大、香甜可口等特点著称。

盐津猪儿粑是云南省昭通市盐津县的特色美食。这种粑粑以糯米为原料,经过浸泡、磨浆、过滤等工序后制成,口感软糯,味道香甜。

绥江土火锅是云南省昭通市绥江县的特色美食。这种火锅以当地特有的黄泥为火锅底料,配以各种肉类、海鲜和蔬菜等食材,口感鲜美,汤汁浓郁。

大关筇竹笋是云南省昭通市大关县的特色美食。这种笋子以生长在筇竹林中而得名,口感鲜嫩,味道清香。

永善务基膀是云南省昭通市永善县的特色美食。这种膀子以当地特有的盐井土猪为原料,经过腌制后用炭火烤制而成,口感鲜嫩多汁,味道香浓。

鲁甸牛干巴是云南省昭通市鲁甸县的特色美食。这种干巴以当地特有的小黄牛为原料,经过腌制后晒干而成,口感酥脆,味道香浓。

一、唐姓系承叔虞 源起山西翼城 关于唐姓家世渊源,《姓纂》一书上面记载得很清楚:“帝尧陶唐氏之后裔封唐侯,周成王灭唐,子孙以国为姓。”另外,《姓源》和《姓氏考略》等书,也都异口同声地指出了唐姓是“唐尧之后”。 帝尧,是帝喾高辛氏的次子,算起来是黄帝轩辕氏的玄孙。他最初被封于陶,后来徙于唐,所以被称为陶唐氏。在公元前2357年,由于其兄帝挚不贤,他就被诸侯拥立为天子,开始以“唐”为国号。 帝尧以唐为国号,那么他的子孙是什么时候开始以唐为姓的呢?对于这个问题,历来学者的考据结论是这样的:帝尧把天下禅让于虞舜之后,传到夏王孔甲的时候,帝尧的后裔御龙氏封为唐侯,经过殷商一代,到了3000多年前的周武王之时,唐侯起而作乱,而于公元前1106年被武王的儿子成王所灭,把唐国之地改封给其弟唐叔虞,原来帝尧的后裔,则被迁往杜国,并且被降了一级,从侯国变成了伯国。这时候,帝尧的后代也按照当时的习惯,开始有了以唐为姓。 不过,被周成王所灭的唐国,当时的位置并不在帝尧原来所居的河北省唐县,而已改在今山西省翼城县的南方,这个地方,后来又产生了另外一支唐氏。所以,山西翼城跟天下的唐姓是有着十分密切的渊源。 这另外的一支唐氏,根据《姓氏考略》和《世本》的记载,是周成王灭唐而将其他改封给唐叔虞之后,唐叔虞的子孙也“以国为氏”,有的就姓了唐。后来,传到唐叔虞的儿子樊父的时候,徙居到晋水之旁,改称为晋,现在山西翼城的唐国之地,也在晋国的掌理范围之内。换言之,当时唐国的名号虽然没有了,但那个地方,仍然是唐叔虞的后代在繁衍,实质上并无不同。 因此,天下的唐姓,是应该有两个主要来源的,一支是圣君帝尧的后代,一支则自周文王的姬姓。不过,如果再进一步推溯,则两支唐氏根本都是源自黄帝轩辕氏,仅仅是“同根异枝”而已。 唐姓的出现,不管是出自帝尧的一支,或是源自唐叔的一支,都是在3000年以前的西周初期,所以,从周代开始,这个姓氏就锋芒大露,杰出的人物不绝于史书。 u 二、唐姓何来 1、出自祁姓和姬姓,为黄帝轩辕氏之后。相传帝尧是黄帝轩辕氏的玄孙,姓伊祁,名放郧,尧是他的谥号。他最初被封于陶,后来迁于唐,所以被称为陶唐氏。成为天子后,开始以"唐"为国号,所以又称唐尧。尧做了100年天子后禅位给舜,尧死后,舜封他的儿子丹朱为唐(今河北省唐县)侯。到周武王时,唐侯作乱被成王所灭,唐国之地就被改封给成王之弟唐叔虞,原来帝尧的后裔则被迁往杜国,称唐杜氏。唐杜氏的后裔有以国为氏的,称唐氏。另外唐叔虞的子孙也以国为氏,后来就姓了唐。同时周昭王时,曾封丹朱之后在鲁县为唐侯,被楚灭后,其子孙也姓唐。春秋时,又有一支姬姓唐诸侯国,被楚昭王灭后,其后人也称为唐氏。以上这4支唐氏,均源自轩辕氏 2、东汉时唐姓始有他族加入。如南方白狼王中有唐姓;陇西(今属甘肃)羌亦有唐姓。 唐姓分布 早期的唐氏,主要分布于魏、楚、晋、秦,如战国时魏有唐雎;楚有唐昧。西汉时,唐雎之孙唐厉徙居沛国(今江苏沛县);东汉时唐翔在丹阳(今安徽当涂县东北)定居;晋代唐熙定居凉州(今甘肃武威),其子唐辉又徙居晋昌(今山西定襄县西北);南朝齐时有三吴地区农民起义首领唐寓之曾攻占钱塘(今浙江杭州),称帝,国号吴。由此可见,南北朝时期唐氏已相当广泛地分布于大江南北的许多地方。唐朝时有河南固始唐氏移居福建。宋代有晋昌唐氏随宋室南渡,定居江西宁都,后迁广东潮阳、大埔,又有迁梅州及广西者。清代,闽、粤唐氏有的移居台湾,进而又有人远徙海外,如当代有"航运业大王"之称的印尼华人唐裕。 唐姓家谱 上海:唐氏族谱八卷、云间唐氏支谱不分卷、唐氏本支谱不分卷 江苏:延令唐氏宗谱四卷、开沙唐氏族谱十卷、丹徒开沙唐氏宗谱十二卷、昆陵唐氏宗谱不分卷 浙江:姚江唐氏家谱八卷首一卷、晋昌唐氏世谱九卷、东鲁唐氏族谱兰江东鲁唐氏族谱二十卷剡东唐氏宗谱五卷首一卷 安徽:潜山崇本堂唐氏宗谱十九卷首三卷末一卷、皖桐唐氏七修宗谱 湖南:中湘唐氏朝支六修谱十四卷、衡山唐氏七修族谱二十六卷、湘潭唐氏敦本堂七修谱三十二卷、锦石唐氏四修族谱三十九卷 历史名人唐 寅:明朝文学家、书画家,字伯虎,号六如居士。自放名山大川,筑桃花坞以居,毕生致力于绘画,且能诗文,与祝允、徐祯卿、文征明并称"伍中四才子",与沈周、仇英、文征明合称"明四家"。有《六如居士全集》、《画谱》等。唐 蒙:西汉官吏。武帝时,他出使夜郎国(现在的贵州省),以厚礼,说服夜郎侯多同归属汉邦,设犍为郡,从此贵州不再是夷地了。 唐赛儿:明初农民起义军女首领,白莲教首领,自称"佛母"。 唐廷枢:清朝买办。1880年,主持修筑我国第一条铁路唐胥线(唐山至胥各庄)。并在英国支持下开办开平煤矿,为李鸿章办洋务的得力助手。 唐慎微:宋代著名医药学家,编有《经史证类备本草》,总结了宋以前的药物学成就,流传很广。 三、唐氏家族字辈大全 一、长房(仙女洞):历代,当代,字派 历代先祖字派:祥子友君政,朝廷成宗大,应世仕万德,嗣再科远昌 仙女洞入川先祖字派:三洪应正元,仁义礼智开,国昌宗保定 续增字派:清廉高尚志,声誉著海里。 入川居住新增字派:令绪中天启,心源道学传,文明隆代作,家国永昭宣, 精一如能绍,定可继先贤。 二、二房(郑家槽);历代、当代、字派 历代先祖字派:三洪应正希,仁义礼智必,定复荣心学。 续增字派:常存安国世,代永启文明 三、幺房(辜家槽):历代、当代字派 入川先祖字派:三洪应正元,仁义礼智开,国昌宗保定。 续增字派:清廉高尚志,声誉著海里。 入川居住新增字派:世昭泰度安,钢常锡荣隆。 四、六大房:历代、当代增补字派 唐如稳(偏岩场) 唐如胜(辜家槽) 唐如达(永兴场) 唐三阳(仙女洞) 唐三省(郑家槽) 唐三仲(辜家槽) 入川原遗字派:召登三如友,仍文世尚大,永远照富豪,光明恩天佑,万里遇金桥 唐永清号有渔(增补)字派:忠诚孝贤本 承先启后荣 英烈振家声 安邦定国策 历代先祖字派:祥子友君政 朝庭成宗大 应世仕万德 嗣再科远昌 入川原遗字派:三洪应正元 仁义礼智开 国昌宗保定 增补字派:清廉高尚志,声誉著海里 五、唐氏家族:各房、各地字派说明 六大房,一父亲,三个母,各生子,各照顾,时间久,有分歧,没统一,增字派,各自取。 三大房,亲兄弟,入川来,没同聚,清明会,各处吃,字派乱,各自取,新字派,没统一。 先祖字派:祥子友君政 朝庭成宗大 应世仕万德 嗣再科远昌 续增字派:清廉高尚志,声誉著海里, (仙女洞)字派:三洪应正元,仁义礼智开,国昌宗保定。 来川居住(仙女洞)新增:令绪中天启,心源道学传,文明隆代作, 家国永昭宣,精一如能绍,定可继先贤。 (郑家槽)字派:三洪应正希,仁义礼智必,定复荣心学。 来川居住(郑家槽)新增:常存安国世,代永启文明。 (辜家槽)字派:三洪应正元,仁义礼智开,国昌宗保定。 来川居住(辜家槽)新增:世昭泰度安,纲常锡荣隆。 长寿地区唐家岩入川字派:湘奉应国世,儒臣珍玉庆,荣华富贵显,永远座朝庭 洛碛班竹林南坪坝入川字派:字魁正伯一,元仁义礼志,令绪中天启,心源道学传, 文明隆代作,家国永昭宣,精一如能绍,定可继先贤 续增字派:清廉高尚志,声誉著海环 重庆井口地区入川字派:忠锡镒元正,安国定帮兴,清明开大德,世代永乾坤 重庆市木洞地区(五宝镇)入川字派:宜元:红化立家正,大忠德泽长,子孙克绍顺,世代定银昌 长寿葛兰地区(龙河镇)入川字派:昌正国顺元,世代兴宗本,荣隆广大德,永定保安康 以上字派:六大房、三大房、时间已久,各房世亲,字派都有错乱,各地增加,没有统一。 为了统一字派,不能错乱,各房世系,大家议定,重新制定(新字派)二十至四十个字,作为下一代统一字派,现在大家决定:在各房世系入川来起在十五代后,取统一合族字派,不能乱取,为了这个愿望,要请各房世系、主持人、族长、工作人员、联络人员,要大家齐心合力,共同遵守,共同努力,共同奋斗。 唐氏家族合族新编字派 (40字) 公民守法荣 团结建兴华 友爱家庭富 敬祖扶幼贵 万里磊成金 德贤忠良玉 显登群众满 太平享乐福 以上新字派,唐氏家族世系、支系,在先前取的不同字派完,下接新字派,不准乱取。唐氏家族,字派统一,就不乱宗乱族啦。 唐氏排辈 庆衍洪都 支分筠阳 先畴谨服 旧德宜光 忠孝克守 似续悠长 绍承宗列 佑启藩昌 簊欲比正 昭穆安康 仁慈督敬 义礼端详 文章华国 亲显名扬 福泽锦远 百世流芳 永翁之后 最高举赏 原湖南字辈 国时一昌 绍述永彰 斯定克振 其道大光 川中江字辈 乾刚能举 坤纪自扬 登仁敷教 治化生香 培补运会 太平贤良 各地唐氏家族辈分排列 湖南永州小江口唐氏后谱: 汝景兴朝一公,柞应声熙显承; 祖恩年久永耀,宗功代远如新; 忠孝光荣先泽,仁厚佑启嗣昆; 清白传家有道,万载乐安升平 广东清远唐氏后谱: 伯阳宏闰官,有树开裕宽 祖德昭光远,(缺失) 伯阳赤维宗, 富善尧盛丰 深知福礼厚, 永远秀灵钟 四川蓬安唐氏后谱: 祖宗任受付,锋荣仲廷尚 胜正三阳开,世登联科显 仙容金玉来,茂美达前俊 群英冠步台,树立名嘉会 时中诚攀才,(缺失) 安徽淮南唐氏后谱: (堂号为桐叶堂,祖籍山西) 荣家文有伯,元建广朝兴, 安国俊英贤,(缺失) 四川渠县唐氏后谱: 千万克讳永,志彦文世国 君学有奇仕,朝廷正联科 后来续谱: 祖德开维明,宗仁履清芳 依贤冠时盛,安帮定太长 湖北孝感唐氏后谱: 正文尚启善,大道开明贤 志学仕洪全,曾崇容思德 友忠玉合先,(缺失) 浏阳青山唐氏后谱: 始祖南浦,号来仪,洪都人(江西南昌) 朝文齐宏启,世运庆昌隆 忠孝昭先德,英才耀祖宗 大道传家国,贤能志向同 显扬徵学士,名望自钦崇 湖南永州零陵唐氏后谱: 思彦世文永,仕明国正开 继登朝廷上,修治定家帮 勋树怀风化,光天应赐昌 湖北黄石唐氏后谱: 齐记光义,美道永昌 相君臣士,帮家之方 安徽宿松唐氏后谱: 良士志应时,道正耀天光 学富功先裕,德崇名自彰 咸怀诒泽大,克念保宗长 继嗣能华国,家声世代昌 开江县长岭广西沟三百年简史 唐氏字辈: 世尚大有昌,本隆才鉴芳。 元清一巨海,龙泉起凤香。 江西九江新港镇唐家老屋唐氏字辈: 智性慎仁厚,崇德建申由 另有(不知何处): 恩泽承先世,荣华经万春, 绍文学武贵,福寿超群伦

确实是这样的,但是具体是怎么把僰人棺木挂上去的并不知道,因为文史资料缺失,所以现在无法还原到底是怎么挂上去的。

在云南的昭通,豆沙关这个地方的有一个壁石上面挂着9具棺木,其实,这种丧葬方式就是悬棺葬,其实和藏族的天葬,或者汉族的土葬都是差不多的。因为都是一种丧葬方式,只是很正常的,都是有祈求先祖保佑后世之人的想法。而且也有一些民族对太阳或者山神的信仰,所以他们会有特殊的丧葬方式。所以,这个其实是很正常的。

而且昭通这个地方的僰人棺木是有传说的,他们僰人民族有一个传说就是关于这些棺木的。相传在很多年前,僰人寨子里面发生了瘟疫,导致很多人都死了,由于医术的发展问题,所以很难被治好,但是有一个勇士出现了,他为了保护那个寨子,于是就扛着死去的人的尸体走了很远很远的地方,渴望把瘟疫带走,而不是留在自己的寨子里面。这个勇敢的小伙子走到一座山上面,在当地人的帮助下,把木头订在壁石上,然后把死去的人的尸体放在了这里。因为他做了有利于整个寨子的事情,所以大家都很感激他,为了纪念他,僰人就开始实行悬棺葬。

这个故事其实是无法验证真假的,而且我们也无从得知这个勇敢的小伙子是怎么把棺木放在高高的壁石上的,但是我们也可以看得出来,当时民族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当时的人民对这个勇士的感激。现在的未解之谜其实也有这个故事,但是大家追寻的大多数是当时的劳动人民是用什么方式把棺木挂上去的。

邵阳市银仙桥下

开始移动Zubi盛男原产地江西泰和县深圳市,明朝初年移动邵阳排名秋田复杂的搬迁银仙桥老房子前村。清朝雍正11年(1733年)创纪录的修族谱,道光25年(1845年),光绪27年

(1901年),2003年的延续。祠堂建在老房子的村庄。潘基文序列:必须祖永道会计师事务所之,定丰,朝阴的文化创造力,使该国腾,施成龙德政。但姚先建,敦叙肇启平章“广韵”钦明焕,咸教泽

长,王通董仲舒的的克RANGZEN袁亮,景兴光华雍遗时,牟代昌。

邵阳李贾平,患有唐氏

开始移动祖闵原弓字文达,行了,吉安市的起源,江西庐陵县双江口拦门沙头樟树湾,这个人,元至正湖广永州府祁阳县凤凰海滩12年(1352年),嫁入下的重新定位。洪武

Bibing,然后移动祁阳县宝庆政府邵阳县南乡文明的九甲唐崖保罗(现在李贾平)。这对双胞胎五涌,富,贵,荣华。祥德庄公众,拥有年轻的支持;德傅荣华公共姓唐。

家谱侵入性维修九年(1859年),清咸丰4于1991年修复。类序列:民德单的溶解水,显着张峰义的的荔枝角国家是世界,维多利亚张金概念,丁翠临丰益众孚,台城河南路,升珍友谊

万邦兴教满庭芳,华夏香港会展治理绩效的垂直殿刚,培训的树枝茂密的资源江汉,我调度功能完成后,硅殷永发祥敷眼Suganggung。

盐津县位于云南省东北部,在东经103˚59´18˝~104˚27´50˝、北纬27˚49´11˝~28˚24´38˝之间。东西经差28´32˝,南北纬差35´27˝。

地处滇东北云川交界处,居昭通、宜宾两市之中部,东北与四川筠连、高县、宜宾三县接壤,南连云南彝良,西与云南大关、永善、绥江三县毗邻,北与水富市接界,县境南北狭长,东西略窄,最大纵距625公里,最大横距46公里。总面积2091平方公里。

盐津属中亚热带与温带共存的季风立体气候,夏季炎热,冬季偏暖,雨量充沛,气候湿润,干雨季分明,无霜期长、云雾多、日照少。县城极端最高气温418℃,最低气温-25℃;多年平均气温17℃,无霜期328天,多年平均日照966小时,日照率22%。

盐津县经济

盐津县实现生产总值318106万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189%。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71098万元,增长73%;第二产业增加值156064万元,增长324%;第三产业增加值90944万元,增长75%。

第一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为224%,比上年下降05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增加值比重为491%,比上年上升38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为285%,比上年下降33个百分点。

以上内容参考 -盐津县

营山县封窦乡唐氏仕茂公一脉

郡号:晋阳郡。远祖:唐重。入省始祖:唐仕茂,清康熙35年率四子从湖南永州府东安县宣义上乡乐福村周家宅入川,来到营山丰窦铺琵琶岭傍南边坎下傅家沟插占落业(今营山县封窦乡干井村),其后裔忠明置业蓬安县开山坪龙形山,仕芳复迁回营山县花庙沟,唐尧枝、尧宁、尧葵、智云、智先、智玉弟兄叔侄六人置业蓬安县石梯子及楼溪沟、井水塆。仕榜、仕茂及四子贵诚、贵訙、贵谌、贵谕定居丰窦铺琵琶岭傍西南边坎下傅家沟。贵谕及三子学灿、学荣、学海先居营山傅家沟,后迁营山县石山铺。

如今,该支唐姓主要分布在两县(营山、蓬安)十一个乡(镇)二十三个村:南桥乡南桥村、凤凰村、土梁村、紫荆村、朗池镇翠屏村;封窦乡封窦村、干井村;城南镇兴隆村;城附乡火箭村、红光村、石山村、勤劳村;丰产乡木樨村、龙坝村、卷洞村、龙马村;柏林乡七里村;双林乡龙兴村,渌井镇枣岩村,石孔乡小玉村、大玉村;开元乡狮岩村、白马洞村;共二十三个村,5500余人。

世系: 入川始祖唐仕茂(毛氏),生四子:贵诚、贵讯、贵谌、贵谕。贵诚五子:学名(蒋氏)、学圣(蒋氏)、学智(未婚)、学秀(李氏)、学臣(张氏);贵讯四子:学贤(宁氏)、学奇(刘氏)、学义(杜氏)、学武(饶氏);贵谌一子:学文(杨氏);贵谕三子:学灿(陈氏)、学荣(李氏)、学海(毛氏)。

云南省昭通市盐津县位于哪个市哪个区

位于:云南省昭通市盐津县县人民政府驻盐井镇。邮编:657500。代码:530623。区号:0870。拼音:Yanjin xian。盐津县自古为中原入滇要道,...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