播州之役的具体经过是怎样的,结果如何
播州之役的经过及结果
明神宗万历年间,朱翊钧先后展开了三次大规模的军事行动,史称“万历三大征”。
万历三大征分别为李如松(李 成梁长子)平定蒙古人哱拜叛变的宁夏之役;李如松、麻贵抗击日本丰臣秀吉政权入侵的朝鲜之役;以及李化龙平定苗疆土司杨应龙叛变的播州之役。这三场大战巩固了中华疆土,维护了明朝在东亚的主导地位。
播州之役
播州之役明朝万历年间打败播州土司杨应龙叛乱的一场战争。
万历十八年1590始,杨应龙与明政府的关系逐渐恶化,万历二十四年(1596),杨应龙公开反叛,挑起战端,播州之役爆发。战争初期,由于明王朝毫无准备,杨应龙占据优势,但随着明王朝平播力量的增强,战争态势发生了逆转。万历二十八年(1600)杨应龙最后的据点-海龙屯被明军攻占,杨应龙自杀,播州之役结束。
播州之役历时114天,明王朝 集四川、贵州、湖广八省之力,出兵24万,耗银约二百余万两,最终平定杨氏叛乱。但战争对明朝的各方各面也产生了深远影响。播州之役几乎耗尽了明朝最后的军力和财力,削弱了东北的防御力量,是明衰清兴的转折,故有“明实亡于万历”的说法。
经过
前期冲突
万历二十一年(1593年)春,播州土司杨应龙和朝廷发生了第一次冲突。朝廷令文臣王继光,武将刘承嗣、郭成兵分三路,分别行军围剿。杨应龙采用“声东击西”计,以“佯令约降”为幌子,暗中“统兵据关冲杀”,结果“一路明军大败,死伤大半,而他师亦无功”。
杨应龙大败朝廷军队,令朝廷大受震撼。王继光因战败而被撤职,朝廷也转变了对杨应龙的态度,从快速平剿变为“择时进剿”。接任的官员更是主张招抚杨应龙。
面对朝廷的招抚,杨应龙也担心大兵来袭,因而积极认错,见好就收。他向朝廷立誓保证,如果自己能得到赦免,会竭尽全力为明朝保境安民,不会再为非作乱。
朝廷鉴于杨应龙认罪态度积极,秉持对西南土司一贯的宽宥之策,最后决定先免去他的土司职务,并“输四万金助采木”。杨应龙本想不负任何责任,因而对朝廷处罚结果非常不高兴,“益怙终不悛”。加上他的次子杨可栋在做朝廷人质时死去,杨应龙“亦心痛”。他不仅没有缴纳赎罪金,而且“拥兵驱千余僧,招(次子)魂 而去”。
万历二十四年(1596年),恼羞成怒的杨应龙最终公然起兵反明,正式走上了反叛的道路。
万历二十六年(1598年),曾负责招抚杨应龙的四川按察副使王士琦被调往朝鲜征倭。朝廷将兵力重点放在朝鲜之役,对西南的军事部署不足。杨应龙因此更加肆无忌惮,不断出兵攻打周边,势力急速扩大。第二年,杨应龙再次大败 明军。
征缴激战
万历二十七年(1599年),贵州 巡抚江东之首先发难,命都司杨国柱、指挥李廷栋率三千人马围剿杨应龙,杨应龙派杨朝栋、杨兆龙及何汉良等在飞练堡迎击。
三月,神宗大怒,起用前任都御史李化龙兼兵部侍郎,总督四川、湖广、贵州三省军务,征浙江、福建、云南、广东等省将士,以围剿杨应龙。
六月,綦江参将房嘉宠寻衅滥 杀播民三十多人,杨应龙叹曰:“如今朝廷不容我,只有舍命出綦江,拼着做。”声称为死者报仇,率兵八万,血洗綦江,全歼官兵五千,屠城。将尸体投入江中,尸体蔽江而下,江水因此变成红色。
不久,杨应龙退守至三溪,并在綦江的三溪、母渡,南川的东乡坝立碑为播州界,号称“宣慰官庄”,声言“江津、合江都是播州原的属地”,进一步联合九股未开化的苗族部落以及红黑脚等部苗人,让他们利用险要地势,建立武装,作为他的辅助势力。
十月,李化龙带兵移驻重庆, 调度四川、贵州、湖广的军队备战。杨应龙则大规模修缮关隘要塞,并声言要进犯四川。李化龙调兵切断杨应龙与苗人的联系通道,占据通往湖广和贵州的要道。
万历二十八年(1600年)一月,杨应龙率兵五路攻打龙泉司。二月李化龙则率部分道征讨播州。贵州兵马分三路;湖广兵马为一路分作两翼;四川军卒分四路。每路人马约3万,其中三成官兵,七成当地民军,共计24万人,大军进剿。明军一路势如破竹,其中又以刘綎部最善战,三月二十九日破娄山关(今贵州遵义县北九十里),娄山关既失,播州无险可守。四月十六 日杨应龙退守海龙屯(贵州遵义西北) 。
最后攻屯
五月十八日,明军会师於海龙屯下,轮番进攻,杨应龙则令士兵以滚木、礌石阻挡。杨应龙的第一勇将杨珠为炮击死。
六月,杨应龙见形势危急,亲自上海龙屯督战死守,并让妇女在屯上出示投降表文,示意投降。明军认为是诈降之计,更加猛烈地进攻,烧毁两关,断绝了播军的柴樵和水源。
八路官军会师海龙囤下,将海龙囤严密包围,轮番攻打。其间李化龙父亲去世,其穿戴丧服继续指挥作战。海龙囤前面险要,不能攻破,他命令马孔英率精锐部队从后山攻打。当时阴雨绵绵,持续不晴,将士整日在泥淖中奔波苦战,双方相持达四十余日。
六月初四日,天空忽然晴朗,官兵加速攻打海龙屯,次日,陈琳身先士卒,攻克土城。杨应龙招募敢死队上前抵抗,没有应募者。
这夜的四更时刻总兵官陈琳、吴广率领士兵衔技攀登而上,杀死守关的播军。杨应龙手提战刀,亲自巡视防务,发现四面火光冲天,知道大势已去,对其妻子说:“我顾不得你们了。”
六月初六日清晨,明朝官军攻破大城,登上海龙屯。杨应龙仓惶同二名爱妾阖室上吊自杀,准备自焚尸身,吴广俘获其子杨朝栋及杨北龙等百余人,赶紧寻找杨应龙的尸体,从火中将其拖出,播州军彻底告败。
结果
播州之役从明王朝出兵到杨应龙兵败,一百四十多天,李化龙指挥八路兵马共斩播军首级二万多人。六月二十八日,平播告捷上报朝廷。十二月二十日,明神宗亲自登上午门,举行播州战俘受俘仪式,将杨应龙尸体剁碎,将杨朝栋、杨北龙肢解于集市。
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正月,平播诏令天下。四月二十九日,将播州地方拆解为二,分别设立遵义府,归属四川管辖平越府归属贵州管辖。
万历三十一年(1603年)三月, 播军残余势力吴洪、卢文秀等发动叛乱,总兵官李应祥等率兵讨伐,将其平息。
播州杨氏统治,经历唐至明五个朝代,杨家二十九世承袭,共725年,却因杨应龙被挑衅起祸而反叛朝廷以死亡告终。
播州杨家是一个传奇的家族。这个家族是地方土司,就是土皇帝。这个家族传承了七百年,比任何一个王朝都要长久。周朝那就不要说了,都不是自己说了算,都被分了。而杨氏家族确是实实在在掌权七百余年。若是这个家族可以一直传承下去,估计清军也不是他的对手,可能明朝可以挡住清军。为什么这么说呢?先来看看这个家族为何能占据播州七百余年呢? 永镇斯土 唐朝末年,南诏入侵,唐朝没有足够的兵力和钱财来打仗。因为唐朝刚经历了较大的农民起义,唐朝为了平定,付出了很大的代价。这个时候唐朝已经很疲惫了,为了能有更多的力量对抗南诏,除了出兵抵抗外,还发出了一道诏令。那就是招募人马自行前去播州作战,如果能收复播州,就可以永镇斯土,就是世代管理这个地方。杨端带领家族前去播州,经过血战,打退了南诏。杨家也被唐朝授予播州侯的爵位,可以统领播州。 但是即使是这样,杨氏一族也是经历了多代的努力才真正地占据了播州全境。因为朱温篡位,大唐没了,当地的家族势力也不再和杨家和睦相处。播州本来是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与杨家风俗习惯不同,而且在那个地方,作为汉族的杨氏家族才是少数的。唐朝灭亡,南诏又趁机入侵。此时,当地的家族势力也想赶走杨家,杨氏一族又陷入血战。家主杨端在去世前做出了一个挽救家族的决定,与当地人融合,可以通婚,可以学习当地习俗,只有融入其中,才能存活下来。最终经过七代人的战斗,杨家终于站稳了,存活了下来,并打下了整个播州。占地七万多平方公里。杨氏一族向北宋献地,归附了北宋。之后,杨氏一族也继续传承并管理着自己打下来的地盘。 大战蒙古 杨家的平静被蒙古的入侵打破了。蒙军入侵,杨家没有坐视不理。家主杨价带领播州士兵参战,与蒙军大战,给南宋军解围。为了阻挡蒙军,杨价主动前往阳平关驻防。播州军防守严密,作战勇猛,蒙古攻城一个月也没有攻破,最终无奈撤兵。杨价带领播州军与蒙军大战多次,多次挫败蒙军。但是杨价也走到了生命尽头,家主传给了儿子杨文。杨文继续率播州军与蒙古作战,并贡献了保蜀三策。最终宋军采取中策,在险要之地筑城防守。杨文推荐了两兄弟,冉氏两兄弟献策,在四川合川建城,最终这座城命名为钓鱼城。看到这个名字,很多人就知道杨氏家族对南宋抗蒙做出多大贡献了。蒙哥就是在此城下终结的。蒙哥打了半年都没打下来,最终还把命搭上了。因为蒙哥去世,忽必烈把前线的十万大军撤回,争夺汗位。这给了南宋喘息的机会。十四年后,蒙古军绕道,经过大理进入播州。杨文选择合适地点,修建了海龙屯,以此来防御蒙古。以海龙屯为中心,修建了规模庞大的 山城防御体系。但是蒙军并没有把矛头对准播州,而是饶了过去,到川东地区。蒙军是想先打好打的,不想再和播州军交战了。蒙军是认可了播州军的战斗力。杨文的墓碑已经出土,记载了播州军和蒙军的对战,都是播州军取胜。最难得的是,南宋已经灭亡,而元朝的版图上还有个窟窿,还没能打下来,就是播州。忽必烈很佩服杨氏一族,他也不想再打了,希望播州可以归降。最终杨氏家主为了播州不受战火,归降了蒙古。因为南宋已经灭亡,播州已经孤立无援了。播州归降,仍由杨氏家族治理。忽必烈还追封杨文为播国公,谥号崇德。蒙古对播州军也是十分敬佩的。 杨氏末路 杨氏一族传到第二十九代时,走到了尽头。此时已是明朝的万历年间。领主杨应龙欺压当地的小土司,下土司们联合起来上书状告杨应龙。但是皇帝并没有惩罚杨应龙,因为朝廷需要杨应龙平定西部。杨应龙多次帮助朝廷平乱,皇帝也是念及他的功勋。还有一点,要想动杨应龙,就要打仗,播州军在战斗力前面已经说了,朝廷也不好轻易动手。过了两年,这事又闹大了。贵州的官员也弹劾杨应龙,因为贵州想拉拢告状的土司,贵州想把这些土司的土地划归到贵州。当时的贵州也就相当于现在的一半,而且比价贫困,贵州官员想争取这些与杨应龙不和的土司。但是因为日本入侵朝鲜,明军入朝作战,杨应龙出钱,还要出兵入朝。朝廷也不是不想再多一事,就又宽容了杨应龙。杨应龙也把儿子作为人质送到重庆。 本来时期也要平息了,可是杨应龙之子突然死亡,明朝官员又不能给杨应龙一个合理的解释,杨应龙十分气愤,发兵在周边劫掠。皇帝也终于忍不住了,决定灭了杨应龙。此战打得十分惨烈,是万历三大征中规模最大的一场。而且杨氏的战斗力非常强,明军初期连吃败仗。后来明军终于将杨应龙逼进了海龙屯,这是杨氏最后的防线。海龙屯的坚固前面已经说了,蒙古打了半年也没打下来。明军也是损失巨大,始终攻不下来。明军最终能攻进去,也是化车给播州军送补给的水西军的模样,最终打了进去,否则,强攻是绝对攻不下来的。杨应龙自杀,海龙屯也被大火焚毁。此战伤亡十余万人。耗银三百万两。 抗清预测 若是没有这场战争,明朝不会损失如此巨大,不会加重百姓负担。最重要的是,以播州军的战力,若是对抗清军,应该是有很大胜算的。即使清军打了进来,有海龙屯在,也是能扛很久的。此战没有赢家,杨氏一族没了,海龙屯没了,明朝损失惨重,加重百姓负担。若是没有发生,那么一切都会不一样了。播州军一直不停地作战,战斗力从未衰减,如果抗清,一定是重要的力量。最重要的是,杨氏一族经营了七百余年,有深厚的家底,不花朝廷的钱,明朝不用为经费粮食发愁。即使是清军打到了播州,也会像当年蒙古一样失败。因为清军也是以骑兵见长,而西南地区多山地,作战不适合用骑兵,再加上播州有庞大是山城防御体系,清军定会吃不少苦头。可惜,两败俱伤,加快了明朝的灭亡。 总结 这场仗能不打还是不打的好。播州杨氏灭亡,杨应龙是有很大责任的。朝廷也不得不做出抉择。其实土司制度对朝廷来说是不好的。所以后来清朝的时候进行改土归流。南宋时期,为了国家,播州做出了巨大贡献,这也和家主如何有很大的关系。因为家主的错误决定,会毁掉一个家族。土司制度在本质上不利于国家,但是播州杨氏是一个特殊的存在,有实力,也立下很多战功,留着有用,除掉可惜,还要付出巨大代价。但是杨应龙把事情做绝了,朝廷不得不动手。明朝灭亡,播州之役有很大的责任。 同样是嫁给父子两人,为何武则天能封后,杨贵妃不能? 雍正朝最红的人——鄂尔泰 万历三大战役中,这场仗最不该打,十分亏本
Scene15 綦江屠城
(接前文)大明万历二十七年(1599)五月,一支多达数万人的剽悍军队,忽然团团包围了重庆綦江城。正值大明盛世,这座西南边陲小城的人们,可能从来没有想过会遭到攻击,所以城中只有3000名新招募的守军。
这支军队来自綦江170公里外的播州,领兵的是播州土司杨应龙。此时,杨应龙公然叛乱的底气,来自于
他在三年前修建的海龙屯要塞:这是播州龙岩山顶上海拔1354米高处的一座巨大城堡,总占地面积达159平方公里,前后九道天险关城,拱卫上王宫般的石构建筑群,内藏可供数千人饮用的井水。重修完成后,杨应龙题对联称“海龙屯上,半朝天子镇乾坤”:他据险对抗朝廷的用心,至此明明白白地摆在了阳光下。
然后,趁着朝廷军队主力在朝鲜征战,杨应龙带着刻骨的丧子之恨,率领播州军主动出击了。万历二十四年(1596),他把播州周边的贵州各府洗劫了遍;第二年又洗劫了江津、南川,还袭击了贵州洪头、高坪、新村等地,最远处甚至侵扰到湖广四十八屯。
这时,明朝廷跟杨应龙之间,已经再没有任何转圜余地。但此时朝鲜战事还没有结束,大军无法调头,只能对杨应龙采取守势。而杨应龙见朝廷反应软弱无力,便越发张扬霸道、变本加厉。
万历二十七年(1599),播州军分三路杀入四川,其中主力一路,由杨应龙亲自率领,团团包围了綦江城。杨应龙攻打綦江,还是事出有因:当时的綦江守将房嘉宠,竟然为了邀功“诱杀播州边民”,也就是蒙骗无辜播州民众将其杀死,向上报功称击退播州军,俗称“杀良冒功”,是明末那些无良将领们经常干的事。但房嘉宠在这个当口来这么一出,更加激怒了杨应龙,结果是给整个綦江招来了灭顶之灾。
綦江守卫力量薄弱,播州军完成四面围困之后,就架起云梯登城猛攻,这显然是杨应龙的蓄意报复——从一开始他就打算屠城杀人泄愤了。很快,綦江守军寡不敌众,在巷战中全军覆没。然后杨应龙纵兵血洗綦江,屠尽城内无辜民众抛尸江中,史载“投尸蔽江,下水为赤”;又运走府库全部财产,放出所有监牢犯人。退出綦江时,杨应龙还放了一把火,把整座城烧成灰烬。
从这一点来看,杨应龙的本意,仍然只是想着据播州自守,击退朝廷军、迫使朝廷坐下来谈判。但这恐怕只是他的一厢情愿,造反这种事,是以一地之力博弈一整个国家,是不进则退的事,可惜杨应龙不明白这一点,内心上过度依赖海龙屯,这就注定了他最后的结局。
大明朝廷那头,获悉綦江遭遇屠城后,万历帝震怒。这年二月,迁延日久的朝鲜战争终于结束。明廷终于可以腾出手来解决杨应龙了:贵州巡抚江东之令都司杨国柱、指挥李廷栋部兵三千剿杨应龙。这场战役,官军趾高气扬而来,满以为对付土司兵需要花什么力气?
殊不知,杨应龙的播州军此前一直在为明朝廷征战,战无不胜,是一支实实在在的强军。这一仗,播州军统帅是杨应龙的儿子杨朝栋,他定下了诱敌深入之计,并埋下伏兵“隐于九地之下”。
战斗一开始,明军就用火器和虎蹲炮,配合神机箭车、火铳手猛攻,播州军不敌,迅速败退,官兵很快夺取了三百落(今贵州瓮安猴场三百涝地),以为播州军不堪一击,更加得意忘形。但播州军其实是佯装逃走的,他们已在天邦屯(今贵州瓮安县北)设下了伏兵。
等到明将李廷栋一路杀入天邦屯,忽然四面起火,同时播州军团团包围了明军。然后,播州军的火箭从四面八方射向明军,三千明军乱作一团,李廷栋当场阵亡。然后播州军重新杀来,明军残部全军覆没,另一明将杨国柱及多名军官都被播州军俘虏,被杨朝栋勒令跪下。但杨国柱大骂不屈,结果被杨朝栋下令连同其他明军军官十三人一起斩首。
明军大败消息传来,万历帝再度震怒,下令将险些被播州军俘虏、丢尽朝廷颜面的巡抚江东之撤职,并起用了前都御史李化龙兼兵部侍郎,节制川、湖、贵州诸军事,并决定调集15省兵力总共24万,举天下之力平定播州。然后,新任总督李化龙带着尚方宝剑,昼夜兼程赶往前线。至此,明代“万历三大征”之一的播州之役,终于正式打响。这一次,杨应龙还有侥幸吗?
上一节
《土司遗城海龙屯》是由石姝丽执导,中国中央电视台出品的一部探索发现历史类型纪录片。
《土司遗城海龙屯》是一部由摄制组历时4年拍摄制作的贵州省遵义市土司遗址海龙屯考古发现全纪录片。该片从土司遗址海龙屯的考古工作入手,根据逐渐完成的考古成果以及不断涌现的新考古线索,陆续构建还原出一个统治遵义长达725年的杨氏土司家族与四个中央王朝相互依存的历史原貌,并依据明代古画平番得胜图制作服装道具,还原了明朝真实的战争场景。
土司遗城海龙屯是一部由获得金鸡百花等多次纪录片提名的导演朱晶担任制片人,石姝丽导演的大型考古探索历史纪录片。本纪录片介绍了“杨氏政权”入播以来,发生在古时播州的那段历史,揭示末代土司杨应龙反抗朝庭背后的真正原因及平播战役的前因后果。
唐大中十三年(公元859年),南邵攻陷播州(今遵义)。公元876年,朝廷派鄱阳镇守穆星天前来平乱,获胜,圣喻“世袭”播州。原播州侯罗太汪赴泸州邀杨端返播,设计毒死穆星天。时,朝廷内忧外患,无力勘其杨端之罪,只要边关无患,一应允之。既安抚穆家军阴阳两管,又命杨端迁居白锦堡。穆家军驻军老鹰岩(今海龙囤),养马练兵,故此地称“穆家寨”。穆杨两族自此纷争400余年。公元1090年,杨文广兴兵攻打穆家寨。公元1219年,,杨粲举大军斩首穆永忠,结束两族纠纷。南宋末年,为防“元兵”来犯,杨文选址穆家寨,改名龙岩屯,扩建加固,增修“养马城”“养鸡城”等形成体系,又与附近的“娄山关”、“鼎山城”形成纵深防御系统。明朝时又重修。
明朝末年,杨氏29代“土司”、骠骑将军、播州宣慰使杨应龙与川、渝地方发生矛盾,后激化为军事冲突、演化为叛乱。1600年,国力衰竭的明朝廷最后倾全力调8省之24万军队分8路发动“平播之役”。战争初期,北面川军3000人在娄山关全部被歼、片甲不留,南面的乌江之战,消灭联军3万人马。相持两月,播州各地关隘相继失守,杨应龙只好带领17万人马退守海龙囤,各路官军围而攻之。由于守军有天险可凭,有积储足恃,有悍勇苗兵可用,囤下河谷中官兵死伤颇众。几经努力,苦战114天,官军终于爬上“后关”,攻占了这座“坚不可摧”的军事要塞,“斩级22687颗”,“招降播民一十二万”。“龙岩囤”被焚毁,朝廷将其易名曰“海龙囤”。意为“龙困于海,不能再兴云复雨”。播州从此“改土归流”、分为两府,一曰平越府,划与新建的贵州省;一曰遵义府,隶属四川省。
该屯是研究西南地区土司制度和关隘设施的重要实物资料 。
播州之役的具体经过是怎样的,结果如何
本文2023-12-08 22:22:16发表“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lezaizhuan.com/article/6486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