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下《游子吟》的孟郊,他有着怎样的一生?
写下《游子吟》的孟郊,他有着怎样的一生?
孟郊可谓仕途失意,四十六岁才中进士,前半生都在科举考试中度过。五十岁才得到一个溧阳县尉的卑微之职。这个时候他便将母亲接来他那里住,孟郊十岁那年父亲就去世了,母亲裴氏含辛茹苦将他养大,并且是母亲殷殷期盼下孟郊才没放弃自己的科举之路。
这首《游子吟》就是在那个时候作出来的。“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不仅道出了母亲的伟大,也体现了作为一个游子的艰辛。漂泊一生换来的只是卑微小职业,诗人自然不会放在心上,所以他寄情山水,疏于公务,但这招致县令不满,于是除去他的职位并罚半俸。韩愈因此称他为“酸寒溧尉”这使得他清贫的生活雪上加霜。
孟郊的诗大多是写世态炎凉,民间苦难,这与他一生经历是分不开的。
幼年丧父,虽然天资聪颖但屡试不第,中年丧妻,晚年丧子,用倒霉催来形容他一点不过分。这一切都被他写进诗中,一首《下第》和一首《在下第》写出了他屡试不中的心酸,刚中进士欣喜若狂的他作下《登科后》但踌躇满志的他又失望了,文人却任武职,倍感官场心酸,于是写下《游子吟》。晚年生活虽然好了一点,却遭受丧子之痛,只剩《苦寒吟》。
孟郊生活虽然窘迫,但他并没有改变自己,一心投在作诗当中。他作诗严谨认真,有“语不惊人死不休的执着。他虽然一生苦吟但也有很多悠远情致的诗歌,孟郊和韩愈也有着深厚的友谊。韩愈欣赏他和贾岛的苦吟诗,称他们为"郊寒岛瘦"。孟郊虽然一生仕途不得志,但他留给我们的诗让我们懂得了世态炎凉下亲情的温暖和面对困难时作出的呐喊。
1 关于报答母亲的诗句孟郊写的
关于报答母亲的诗句孟郊写的 1 报答母亲的诗句
孟郊
《游子吟》
慈 母 手 中 线,
游 子 身 上 衣。
临 行 密 密 缝,
意 恐 迟 迟 归。
谁 言 寸 草 心,
报 得 三 春 晖。
[注释]
1 游子吟:游子,在外作客的人。吟,诗歌的一种名称。
2 寸草:在这里象征子女。
3 心:草木的基干叫做心。在这里“心”字双关。
[简析]
这是一支亲切诚挚的母爱颂歌。题下作者自注“迎母溧上作”。孟郊一生穷愁潦倒,直到五十岁才得到溧阳县尉的卑微职位。此诗便是他居官溧阳时作。
开头两句“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用“线”与“衣”两件极常见的东西将“慈母”与“游子”紧紧联系在一起,写出母子相依为命的骨肉感情。三、四句“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通过慈母为游子赶制出门衣服的动作和心理的刻画,深化这种骨肉之情。母亲千针万线“密密缝”是因为怕儿子“迟迟”难归。伟大的母爱正是通过日常生活中的细节自然地流露出来。前面四句采用白描手法,不作任何修饰,但慈母的形象真切感人。
最后两句“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是作者直抒胸臆,对母爱作尽情的讴歌。这两句采用传统的比兴手法:女儿像区区小草,母爱如春天阳光。女儿怎能报答母爱于万一呢?悬绝的对比,形象的比喻,寄托着赤子对慈母发自肺腑的爱。
2 报答母亲的深恩诗孟郊
游子吟(唐乐府·孟郊)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全诗无华丽的词藻,亦无巧琢雕饰,于清新流畅,淳朴素淡的语言中,饱含着浓郁醇美的诗味,情真意切,千百年来拨动多少读者的心弦,引起万千游子的共鸣。
孟郊一生贫困潦倒,直到五十岁时才得到了一个溧阳县尉的卑微之职。诗人自然不把这样的小官放在心上,仍然放情於山水吟咏,公务则有所废弛,县令就只给他半俸。
本篇题下作者自注:“迎母溧上作”,当是他居官溧阳时的作品。诗中亲切而真淳地吟颂了一种普通而伟大的人性美——母爱,因而引起了无数读者的共鸣,千百年来一直脍炙人口。
这真切深挚的母爱,无时无刻不在沐浴着儿女们。然而对于孟郊这位常年颠沛流离、居无定所的游子来说,最值得回忆的,莫过于母子分离的痛苦时刻了。
此诗描写的就是这种时候,慈母缝衣的普通场景,而表现的,却是诗人深沉的内心情感。开头两句“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实际上是两个词组,而不是两个句子,这样写就从人到物,突出了两件最普通的东西,写出了母子相依为命的骨肉之情。
紧接两句写出人的动作和意态,把笔墨集中在慈母上。行前的此时此刻,老母一针一线,针针线线都是这样的细密,是怕儿子迟迟难归,故而要把衣衫缝制得更为结实一点儿罢。
其实,老人的内心何尝不是切盼儿子早些平安归来呢!慈母的一片深笃之情,正是在日常生活中最细微的地方流露出来。朴素自然,亲切感人。
这里既没有言语,也没有眼泪,然而一片爱的纯情从这普通常见的场景中充溢而出,拨动了每一个读者的心弦,催人泪下,唤起普天下儿女们亲切的联想和深挚的忆念。最后两句,以当事者的直觉,翻出进一层的深意:“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谁言”有些刊本作“谁知”和“谁将”,其实按诗意还是作“谁言”好。诗人出以反问,意味尤为深长。
这两句是前四句的升华,通俗形象的比兴,加以悬绝的对比,寄托了赤子炽烈的情意:对于春天阳光般厚博的母爱,区区小草似的儿女怎能报答于万一呢。真有“欲报之德,昊天罔极”之意,感情是那样淳厚真挚。
这是一首母爱的颂歌,在宦途失意的境况下,诗人饱尝世态炎凉,穷愁终身,故愈觉亲情之可贵。“诗从肺腑出,出辄愁肺腑”(苏轼《读孟郊诗》)。
这首诗,虽无藻绘与雕饰,然而清新流畅,淳朴素淡中正见其诗味的浓郁醇美。此诗写在溧阳,到了清康熙年间,有两位溧阳人又吟出这样的诗句:“父书空满筐,母线尚萦襦”(史骐生《写怀》);“向来多少泪,都染手缝衣”(彭桂《建初弟来都省亲喜极有感》)。
可见《游子吟》留给人们的深刻印象,是历久而不衰的。
3 当我们要想报答母亲的深恩时,就会想到孟郊的诗句
当我们回忆起母爱 想要报答母亲的深恩时 我们会很自然的吟诵唐代诗人孟郊的什么诗
当我们回忆起母爱想要报答母亲的深恩时 我们会很自然的吟诵唐代诗人孟郊的什么诗展开
我来答
皓凌back
LV15 2017-05-24
当我们回忆起母爱 想要报答母亲的深恩时 我们会很自然的吟诵唐代诗人孟郊的《游子吟》。
《游子吟》是一首表现骨肉深情的诗歌,诗文如下: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这首感人至深的诗篇,是与他的身世命运相关联的。唐代著名诗人孟郊,有“诗囚之称”。他10岁丧父,他与两个弟弟孟酆、孟郢由母亲裴氏辛苦养大,他们相依为命,母爱深厚。《游子吟》语浅情深,每每忆起会引起漂泊在异乡的游子的强烈共鸣。
4 哪些诗句是写报答母亲的
《游子吟》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 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别老母》清黄仲则 搴帷拜母河梁去,白发愁看泪眼枯。 惨惨柴门风雪夜,此时有子不如无。
《十五》宋王安石 将母邗沟上,留家白邗阴。月明闻杜宇,南北总关心。
《岁末到家》 爱子心无尽,归家喜及辰。寒衣针线密,家信墨痕新。 见面怜清瘦,呼儿问苦辛。低徊愧人子,不敢叹风尘。
《墨萱图》 灿灿萱草花,罗生北堂下。 南风吹其心,摇摇为谁吐? 慈母倚门情,游子行路苦。 甘旨日以疏,音问日以阻。 举头望云林,愧听慧鸟语。
5 孟郊写的关于母爱的诗
游子吟
作者:孟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翻译:慈母用手中的针线,为远行的儿子赶制身上的衣衫。
临行前一针针密密地缝缀,怕的是儿子回来得晚衣服破损。
有谁敢说,子女像小草那样微弱的孝心,能够报答得了像春晖普泽的慈母恩情呢?
《游子吟》写在溧阳。此诗题下孟郊自注:“迎母溧上作”,孟郊早年漂泊无依,一生贫困潦倒,直到五十岁时才得到了一个溧阳县尉的卑微之职,结束了长年的漂泊流离生活,便将母亲接来住。诗人仕途失意,饱尝了世态炎凉,此时愈觉亲情之可贵,于是写出这首发于肺腑,感人至深的颂母之诗。
6 唐代诗人孟郊报答母亲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孟郊活copy了64岁,除了写的这首赞颂母爱的诗作以外,从史籍上看,至少在50岁以前的为官生活,一直秉承母意。知请参看有关孟郊的史迹记载:1、贞元八年(792年),下第(未中举)。
贞元九年,孟郊应进士试,再下第。2、贞元十二年(796年),孟郊四十六岁,奉母命第三次来应试,才得进士登第,随即东归,告慰母亲。
3、贞元十六年(800年),孟郊为溧阳尉。贞元十七年(801年),孟郊五十一岁,又奉母命至洛阳应铨选,选为溧阳(在今江苏省)县尉。
试想,孟郊一个五十余岁的“道老人家”,不是想着在哪儿做官,而是以母命是从,这是一个多么孝顺的人啊。
孟郊(751—814),字东野,唐代著名诗人。孟郊工诗。因其诗作多写世态炎凉,民间苦难,故有“诗囚之称”,与贾岛并称“郊寒岛瘦”。孟诗现存500多首,以短篇五古最多。
祖籍平昌(今山东临邑东北)。先世居洛阳(今属河南)。父庭玢,任昆山县尉时生郊。孟郊早年生活贫困,曾周游湖北、湖南、广西等地,无所遇合,屡试不第。贞元中张建封镇守徐州时,郊曾往谒。46岁(一说45岁),始登进士第,有诗《登科后》:“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然后东归,旅游汴州(今河南开封)、越州(今浙江绍兴)。贞元十七年(801年),任为溧阳尉。在任不事曹务,常以作诗为乐,被罚半俸。元和初,河南尹郑余庆奏为河南水陆转运从事,试协律郎,定居洛阳。60岁时,因母死去官。郑余庆镇守兴元,又奏为参谋、试大理评事。郊应邀前往,到阌乡(今河南灵宝),八月己亥(二十五)日(9月12日)暴病去世,孟郊的朋友韩愈等人凑了100贯为他营葬,郑余庆派人送300贯,“为遗孀永久之赖”。张籍私谥为贞曜先生。
少年丧父的孟郊,青年时经历了落第不举的失意,中年时经历了官场的不适,还有中年丧妻之痛。到了晚年,在五十八岁那年,数日之内,三个儿子相继去世。孟郊抚着三具僵冷的尸体痛哭,他对着最小的儿子说,你负我十年的恩情啊。在《杏殇》一文中他写道,“踏地恐土痛,损彼芳树根。此诚天不知,剪弃我子孙”。这个倒霉穷困的父亲,几乎是绝望地,向昊天诉说了他内心深处的疼痛——亲人埋在地下,他甚至连踏着土地,也是小心翼翼,心怕弄疼了沉睡的孩子。何等的悲凉,何等的伤心欲绝!
孟郊一生贫困潦倒,直到五十岁时才得到了一个溧阳县尉的卑微之职。诗人自然不把这样的小官放在心上,仍然放情于山水吟咏,公务则有所废弛,县令就只给他半俸。
一天晚上,他正在书房里看书,看了一会儿,觉得有些累了,就站起身来,走到窗前。此时,窗外明月当空,晚风轻拂。他抬头眺望明月,一股思乡之情油然而生。
回想自己几十年寒窗苦读,直到五十来岁才中了进士,这几十年,老母亲为自己付出了多少心血!每次赴京赶考,出门前白发苍苍的老母亲总是忙前忙后,为自己准备行装。特别是这一次出门前一天的晚上,母亲坐在昏暗的灯光下,一针一针地为自己缝补衣服。
十岁前,孟郊丧父,他与两个弟弟孟酆、孟郢由母亲裴氏辛苦养大。在这个单亲家庭里,父恩天高,已摸不着边际;母爱地厚,才立得住单薄的身体。
孟郊,这位大唐诗人,以诗风矫激而著称。一千二百年来,无数游子的泪水都源自他的笔下!我猜想,他写完那首《游子吟》后,一定泣不成声,顷刻间泪湿襟袖。
年轻的孟郊抱负不凡,他挥洒笔墨,仿佛运斤成风,全是顾盼自雄的豪言壮语:“丈夫四方志,女子安可留”还未见识世路上的风波险恶,还未遭遇命运之神一记小指头的轻敲,此刻,他胸中跳荡的是一颗将以有为的少年心。
在大唐帝国,贫寒书生的出路有限。倘若孟郊的政治前途受阻,就多半会沦为涸辙之鲋,那顶“诗人”的桂冠固然光鲜好看,但它兑现不了现世的安稳。
一方面,命运薄待孟郊;另一方面,则给他补偿。尽管时乖运蹇,孟郊有志难伸,但他与韩愈结下的深厚友谊不失为高山流水的华彩乐章。
孟郊比韩愈年长十七岁,按理说,这条代沟又宽又深,然而他们一见如故,惺惺相惜,结为了比忘年之交更好的忘形之交。在唐人传奇《龙城录》中有一则《韩退之梦吞丹篆》,可谓奇谈:“退之常说,少时梦人与丹篆一卷,令强吞之,傍一人抚掌而笑,觉后亦似胸中如物噎,经数日方无恙,尚可记其一两字笔势非人间书也。后识孟郊,似与之目熟,思之乃梦中傍笑者,信乎相契如此。”人生如梦人生如戏人生如传奇命运归定数,情谊续前缘信也由你,不信也由你。
韩愈二十五岁登进士第,此后数年,参加过三次吏部考试,均未能通过铨选,他的官运如何尚在未定之天。孟郊羁旅长安,一介布衣,诗才固然不薄,但要在仕途上软着陆,找寻到一个可靠的落脚点,殊非易易。韩愈在京师大名鼎鼎,毅然以古文运动的旗手自任。他为孟郊延誉,难度很小。他为孟郊解忧,难度很大。
“愿存坚贞节,勿为霜雪欺!”从迷失的地方回到原点,孟郊依旧贫寒,依旧孤苦,但他参透了生之荣枯,心境遂如一泓秋水,波澜不兴。昔年,孟郊愤然绝叫过“我欲横天无羽翰”,现在想来,皆因心中迷障太多。天穹犹如一张大幕,受苦的灵魂匍匐在苍茫的原野上,吮吸清露,践履严霜,就算所有的梦想凋落于眼底,只要能找到内心的宁静,即可瞬间脱困。既然孟郊以凤鸟自居,以俗世的功利为罗网,他久在罗网中苦苦挣扎,又岂能自由翱翔
金朝诗人元好问作《论诗绝句》三十首,其中一首针对孟郊:“东野穷愁死不休,高天厚地一诗囚。江山万古潮阳笔,合卧元龙百尺楼。”有人说,这是对孟郊的贬低。也有人说,孟郊就是诗囚,评价恰如其分。其实,做诗圣、诗仙、诗魔也好,做诗囚、诗丐、诗癫也罢,匆匆都是一生。千古愁也得放下,万古悲也得放下。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是赞美母亲的诗句。
这两句诗出自孟郊的《游子吟》,这是一首母爱的颂歌,在宦途失意的境况下,诗人饱尝世态炎凉,穷愁终身,故愈觉亲情之可贵。
孟郊出生的家庭是比较贫寒的,并且他早年性格很孤僻,不愿意与别人有什么交往。孟郊的母亲为了让他成功考取功名,付出了很多的心血。
在孟郊51岁的时候,他母亲让他去参加铨选,在临走的前一天晚上,他的母亲把他的衣服拿出来,坐在灯下给他缝衣服,嘴里不断说着多缝两遍就结识了,还跟孟郊说,在外面要照顾好自己,尽量早点回家来。
这个时候,孟郊想起自己的前半生,加上母亲的叮咛和嘱咐,不知不觉已经是泪流两行了。结合眼前的场景,孟郊写下了这首《游子吟》,用这首诗来赞扬母爱的伟大。
母爱是一棵什么的大树如下:
母爱是一束灿烂的阳光,即使在寒冷的冬天,也能让你感受到春天的气息;母爱是一条涓涓的溪流,即使心灵蒙上风尘,也能让你清澈澄净;母爱是一棵枝繁叶茂的大树,即使岁月轮回也固守家园,也甘愿为你撑起一片绿荫。
宁静的深夜里,寒冷的北风呼啸,月亮将朦胧的清光照在无垠的大地上,但在一个简陋的小茅屋里,仍有一丝光芒在闪烁:孟郊躺在床上怎么也睡不着,明天一早他就要离开母亲,上京赶考了。
在朦胧的月光中中,孟郊隐约看见年迈的母亲正用她粗糙的手一针一线地为他缝补那件破旧的衣裳。无情的寒风不停地向小屋袭来,微弱的火苗已经不起无情寒风的吹袭,“卟”地一声灭了,母亲叹了口气,拿起火石,“哧”的一声,油灯点亮了,母亲继续缝补着衣裳。
无情的大风一次又一次地朝小屋袭来,母亲就一次又一次地点燃油灯,继续缝补着,一直到深夜--不知不觉的,月亮收起了最后一道光芒,太阳升起来了。来到院里,收拾好行装的孟郊准备上路了,母亲抚摸着孟郊的头,依依不舍地说:“儿啊,你可要早点回来呀!”
孟郊的眼睛再次模糊了,母亲就像那春天的阳光,照耀着孟郊这棵稚嫩的小草,母亲伟大的爱,将伴随他经历风雨与坎坷,走向远方。望着远处正在依依惜别的母亲,孟郊感慨万千,于是提笔写下千古流传的《游子吟》。
也不记得是哪天的事了,不过,那是一个大热天,家里突然停电了,我正扇着电风扇悠闲地躺着准备睡觉,可对这突然来的一场停电,我一点准备也没有,便在床上翻来覆去,怎么也睡不着。
妈妈看见了,拿来扇子,将我抱在怀里,边扇扇子边给我讲起了故事,直到我酣然入睡了为止。爱在阵阵风扇中。爱,不仅在妈妈的唠叨声中,风扇中,妈妈对我的爱无处不在,雨天接送我上下学,给我一杯温热的牛奶……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母爱如此绵长细腻!
古代诗人孟郊与溧阳的关系:
《游子吟》这首堪称人类讴歌母亲的纪念碑式作品诞生在溧阳,是苦吟诗人孟郊任溧阳县尉期间所作,此诗原有作者自注“迎母溧上作”,“溧上”就是溧水之北的“溧阳”。
溧阳(今江苏省溧阳市)是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江南古县。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始建县制,三国、两晋、南北朝期间先后改名为永平、永世、平陵县,自唐朝至今延称溧阳,元、明时期,溧阳曾升为溧州、溧阳府、溧阳路、溧阳州。
孟郊是中唐时期的著名诗人,也是一位不得志的寒酸诗人,一生坎坷,仕途不顺。
唐贞元七年(791年),41岁的孟郊在母亲裴氏的鼓励下,参加乡贡考试,中贡士,次年赴长安应试进士不中,贞元九年再应试又不中,贞元十二年第三次赴考,始中进士,孟郊欣喜若狂,写有《登科后》一诗:“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日放荡思无涯。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他踌躇满志,准备施展才华、为民办事、报效朝廷,然而,在苦等4年之后,50岁的孟郊才被吏部选为溧阳县尉(相当于公安局长)。
进士及第与九品小官的不相称,实在使孟郊大出意料又难以接受:“青云不我与,白首方选书。
”后在韩愈的劝说下才走马上任。
孟郊在溧阳任职五年,虽然在政治上不得志,却爱上了溧阳的山山水水,在这里饱读诗书,苦吟诗句,流连忘返。
据 《溧阳县志》记载,当时的县城在今溧阳市南渡镇旧县村,孟郊常去城外唐兴寺观赏蔷薇花,吟诗唱歌,或去城东南的晋时平陵古城旧址,在树荫下水池边,苦吟到夕阳西下方回。
由于孟郊经常外出游览、射鸭、饮酒、吟诗,甚至到了“荒废政务、不务正业”的程度,使县令季操大为不满,将其所为告到上级,并聘人代理孟郊的公务,分去他的一半年俸,孟郊一气之下,辞职赋闲在家。
韩愈还曾写《送孟东野序》安慰、鼓励他。
孟郊在长期的漂泊生活中,深刻地体会到游子的艰辛和母爱的伟大。
虽然他上任后把母亲接到溧阳,但他觉得以自己当时的现实境况,一辈子也报答不尽老人家的恩情。
在这种矛盾、复杂的心态中,他写下了《游子吟》。
孟郊“名诗一首,抒尽人间母子情”,苏东坡称赞他“诗从肺腑出,出辄动肺腑”。
他在官场失志、人生失意之时,写成了他一生中最得意的诗作,也为我国文学艺术宝库增添了一份经典之作。
溧阳人民为了纪念这位为官清廉的苦吟诗人孟郊,从宋代起,就为他建祠、供像、刻碑、置亭。
溧阳市委、市 在104国道陶家村转盘处建起了一座《游子吟》大型雕塑,在国家首批4A级风景旅游区天目湖旅游度假区门楼南侧建成了巨型浮雕《游子吟》,在人民广场树起了《游子吟母》汉白玉雕柱,艺术地再现了母爱的伟大,得到了广大市民和游客的好评和称赞。
孟氏起源
中国的孟氏,发源于春秋的鲁国公族。鲁国的开国君主是周公旦的长子伯禽,周公旦是周武王之弟,那么孟氏应该是周文王的姬姓子孙。
孟姓的得姓始祖是鲁桓公的庶子庆父。庆父是个品行极坏的人,与其嫂、鲁庄公夫人哀姜私通;因哀姜没有子嗣,他与哀姜密谋,欲立哀姜妹妹叔姜所生之子子开为鲁君继承人。庄公死后,其小弟季友按照庄公的意愿立庄公之子开,就是缗公。后来,庆父又派人杀死缗公,欲自立。因此,鲁国人非常恨他,都说:庆父不死,鲁难未已。庆父非常害怕,逃到莒国。季友用贿赂求莒送归庆父,庆父在归国途中自杀。这时任鲁相的季友,让庆父的儿子公孙敖继承庆父的禄位。因庆父在庶子中排行老大,而孟字在兄弟排行次序里代表最大的;又为避讳弑君之罪,所以,庆父的子孙改称孟孙氏。后来,孟孙氏又简化为孟氏。庆父欺君,其子孙改姓,都发生在鲁国,鲁国建都于曲阜(今属山东),所以这支孟姓出自山东。
另外,春秋时期的卫国,也曾出现过一支孟氏。卫国,是周武王的少弟康叔所建,位置大约在今天黄河流域的河南、河北一带。这一支孟氏的始祖是卫灵公之兄孟絷,子孙以王父字为氏而姓了孟,这样推溯起来,其始祖同样是周文王。换句话说,这两支孟氏分别起源于山东和河南两地;鲁国孟氏的始祖是周公,河南卫国孟氏的始祖是康叔,而周公与康叔是周文王之子,所以,天下的孟姓人士统统是一家。
孟姓分布
孟氏早期主要是在其发源地山东、河南及其近邻的河北发展和繁衍。从东汉开始,孟氏出现于其他地区,如东汉孟光为扶风平陵(今陕西咸阳附近)人,孟他为扶风人,孟尝为上虞(今属浙江)人;三国时的孟宗为江夏(治今湖北鄂城)人,孟获为建宁(治今云南曲靖)人;北凉有孟氏,为武威(今属甘肃)人;唐代孟浩然为襄州襄阳(今属湖北)人,孟郊为湖州武康(今浙江德清)人,孟利贞为华阴(今属陕西)人,孟涫为郴州(今湖南郴县)人;五代后晋孟宾于为连州(今四川筠连县)人,后周孟贯为建安(今属福建)人。从以上可见,隋唐以前孟氏在中国的分布已经相当广泛了。
五代以后,由于官职调迁等原因,孟氏的居处又新增了许多地方。例如,宋朝的孟宗政为绛州(今山西新绛)人,孟浩为宜春(今属江西)人,孟程为丰城(今属江西)人,孟元、孟彦卿均为洛州(今河北永平)人,孟显为安华北池(今属甘肃)人,孟攀鳞为云内(今山西怀仁)人;明朝的孟充为高安(今属江西)人,孟兆祥为泽州(今山西晋城)人,孟忠为江苏昆山人,孟淑卿为江苏吴县人,孟善为广东海丰人,孟俊为陕西咸宁人,孟羊浩为湖广咸宁人;清朝的孟永光为会稽(今浙江绍兴)人,孟超然为福建闽县人。
郡望堂号
堂号:最著名的有三迁堂。相传孟子幼时家靠墓田,孟子就学埋坟、哭丧的事。孟母为了教育好儿子,就迁到集市旁边住。孟子又学叫卖东西的声音,孟母只好又迁。最后迁到学校旁安家,孟子学习礼让进退,孟母高兴地说:这里可以使我的儿子成为好人了。由于孟母三迁,注意家庭教育,使孟子成为圣人。
孟姓又以平陆等为其堂号。
郡望:根据《姓源韵谱》所载,孟姓郡望主要有洛阳、平陆县、东海郡、巨鹿郡、武康县、安平县、江夏郡等。洛阳,东汉、三国魏、西晋、五代唐先后定都于此。新莽、唐、五代梁、晋、汉、周、北宋、金都以此为陪都。
江夏郡是西汉高祖时设置的,相当于今天的湖北安陆、钟祥、潜江、钙阳等以东,以及河南光山、新县以西、信阳以东、淮河以南。这支蒙氏,是三国时孟宗之族的所在地。
历史名人
孟 轲(光大儒家仁政学说的亚圣孟子)
孟姓最著名的人物是孟子。孟子,名轲,字子舆,邹国(今山东邹县)人,战国时代的思想家,儒家代表人物。
孟子幼年丧父,家境清贫,母亲知书达礼,聪明贤惠,“孟毋三迁”,“断机教子”说的都是她教育孟子的故事。孟子长大后,十分仰慕孔子,他赴鲁游学,受业于子思的门人,日夜勤奋,深研儒学之道。中年学成后,周游列国,讲道德、说仁义,传布儒学以拯救时弊,一度担任过齐国卿相。但当时列国争雄,各国皆尚功利,纷纷以强凌弱,以大吞小,孟子的那一套“仁者无敌”的主张,显得十分迂阔而不合时宜,因此不被采用。晚年,孟子离开齐国,辞官回乡,效法孔子,专致教育,同他的徒弟万章等人“序诗书,述仲尼之意”,而作《孟子》七篇。
孟子整个思想学说的核心是“仁政”。孟子生活的时代,秦国任用商鞅,富国强兵;楚、魏任用吴起,接连打胜仗削弱了敌人;齐威王、宣王用孙膑、田忌这些人,致使其他诸侯国入朝纳贡。可见,各国纷纷进行政治、军事改革,崇尚武力,发动兼并战争,这使百姓苦不堪言,社会矛盾尖锐。孟子面对这样的现实,忧心忡忡,通过对夏、商、周三代兴衰的历史考察,他认为对百姓的“仁”和“不仁”是统治者能否取得天下的关键,得天下者在于得民心,得民心就需行“仁政”,要求统治者以“仁爱”之心对待百姓,使百姓心悦诚服,以达到“王天下”的政治目的。
孟子“仁政”主张的基础,是他基于“民为贵”的民本主义思想。孟子关心人民的疾苦,也认识到了人民的力量,并告诫统治者,要以人民的利益为重,否则,失去了民心就会自取灭亡。孟子的这种仁政爱民的思想,可谓远见卓识,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具有深远的影响,也成为中国古代政治思想史上的一份珍贵遗产。
“性善论”是孟子整个思想学说的理论基石和出发点。孟子说“侧隐之心人皆有之”,“孩提之童,知爱其亲”。仁、义、礼、智这四种道德,犹如人的四肢一样,在本质上,每个人都是相同的,这并不是外界强加给人的,而是人性所固有的。由于人性向善,人们通过修身、养性,均“可以为尧舜”。同时,孟子还认为,由于后天的教育不同,人们就有了善、恶的不同表现。这如同同样的麦种,条件不同,收获就有差别。因此,孟子强调要重视对人的教育,强调客观环境对人的影响。孟子的性善论虽然带有较浓厚的唯心主义色彩,但其合理内核是值得肯定的。
作为一个伟大的思想家,孟子的思想有其阶级与时代的局限性,然而积极方面影响深远。他的民本思想就成为后来的改革者、革命者的理论依据。“威武不能屈、富贵不能*、贫贱不能移”的气节人格激励着历代仁人志士不畏权贵,为真理正义而斗争。他还强 育的重要性。所以,客观地研究孟子及其思想,对于我们新文化的建设者是有积极意义的。
战国时还有墨家巨子孟胜,以及传说能够生拔牛角的勇士孟赍。西汉有今文易学孟氏学的开创者孟喜。东汉是有对丈夫举案齐眉的孟光。
三国时,吴国有事母至孝、哭竹生笋的孟宗,蜀汉有彝族首领孟获。
隋唐时期,孟姓涌现出几位勇于反抗封建统治之士,如隋末有农民起义首领孟让、孟海公,唐末有英勇善战的黄巢起义军将领孟楷。
唐代有著名诗人孟浩然、孟云卿、孟郊,其诗歌脍炙人口。还有水利学家孟简。
南宋有名将孟珙。
元末有襄阳红巾军将领孟海马。
明末清初有戏曲作家孟称舜。
近现代,有明清史学者孟森、教育家孟宪承、药学家孟目的、中国矫形外科奠基人之一的孟继懋、全国劳动模范孟泰、中国科学院地学部委员孟宪民、中国科学院技术科学部委员孟少农等。
写下《游子吟》的孟郊,他有着怎样的一生?
本文2023-12-08 21:53:32发表“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lezaizhuan.com/article/648454.html